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

合集下载

教案《燃烧和灭火》

教案《燃烧和灭火》

教案《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能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 学会使用灭火器和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燃烧的条件1. 燃烧的定义和特点2. 燃烧的三要素:燃料、氧气和点火源3. 探究燃烧的实验第二节:灭火的方法1. 灭火的原理:消除燃料、切断氧气、降低温度2. 常见灭火方法:用水灭火、用灭火器灭火、用灭火器材灭火3. 灭火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灭火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难点:1. 燃烧的实验现象和灭火原理的理解。

2. 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实验器材、灭火器、灭火器材。

2.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燃烧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燃烧的三要素。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燃烧实验,观察和记录燃烧的现象,引导学生探讨燃烧的条件。

4. 知识讲解:讲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重点介绍灭火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灭火器的使用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

6.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案《燃烧和灭火》(接上)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3. 灭火器使用练习:检查学生对灭火器使用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七、教学延伸:1. 探索不同燃料的燃烧特性,如木材、煤炭、天然气等。

2. 深入了解灭火器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教案《燃烧和灭火》.doc

教案《燃烧和灭火》.doc

教案《燃烧和灭火》.doc一、教学目标1.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评价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觉得手绢被火点着以后会怎样?【学生回答】可能会被烧坏、被烧黑了。

【教师提问】老师要给大家变个小魔术能使手帕烧不坏,大家信不信?【教师演示介绍】我将酒精和水混合,把一块棉布手绢浸入其中,用镊子夹出来轻轻拧干,现在将其在酒精灯上点燃,好,同学们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轻轻抖动手绢),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呢?【学生回答】手绢表面迅速燃烧起来,熄灭后,手绢并没有烧坏。

【教师提问】手绢为什么没有被烧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燃烧与灭火这节课,学过之后就能解释这一魔术啦。

环节二:新课讲授1.灭火的原理【教师提问】首先请大家来完成一组实验,利用桌上的器材剪刀、罩并采用不同的方法熄灭燃着的蜡烛。

【学生活动】吹灭、罩上、剪刀剪掉烛芯。

【教师提问】采用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够灭火?【学生回答】“吹”其实是降低了温度,“罩烧杯”其实就是隔绝了氧气,“剪刀”是移走了可燃物。

【教师提问】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用到了哪些灭火的方法呢?请看书P122至123思考以下问题:①野炊过后你是怎么灭火的?②熄灭酒精灯时应该怎么办?③森林失火,一般怎么灭火?④扑灭房屋着火,消防员一般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灭火?【学生回答】①往木材上覆盖沙子或者浇水;②盖灭;③伐木,设置隔离带;④水。

【教师提问】请根据不同的原理将这些方法分类并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学生回答】①“盖”、“沙子”、“罩”:隔绝氧气;②“吹”、“湿布”:降低温度;③“伐木”:移走可燃物。

灭火的原理:隔绝氧气、降低温度、移走可燃物。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

化学教案
课题: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因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并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和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创新
意识和品质,同时有意渗透防火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授课时间:
教学手段:多媒体,实验仪器
教学地点:教室
课时分配:共1课时第1课时总第课时。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第一篇:燃烧与灭火教案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简单原理。

(2)认识常见的消防标志,并知道标志的使用范围(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观察、实验探究、控制变量等方法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控制变量对比法在化学探究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整合教学仪器:教师用具:(1)多媒体(2)实验仪器:500 mL烧杯一个,250ml烧杯两个,大试管3支,薄铜片酒精灯,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简单装置一套,镊子, 火柴, 餐巾纸, 药匙,(3)实验药品:热水,白磷,红磷,酒精(70%),学生用具:酒精灯,250ml烧杯两个,沙子,坩埚钳,玻璃片,剪刀,水槽;火柴,煤块,木条,蜡烛两根,教学创新点:1.以魔术引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2.燃烧条件探究中设计的实验“铁棒上的纸条加热不能燃烧”,增强学生的好奇心3.学生探究灭火原理过程,以图片投影方式展现,让每位学生都可以看到别人的做法,多角度思考,取长补短4.板书设计,“火”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火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化学反应。

在化学大事记中,燃烧?【学生举例】天然气燃烧,蜡烛燃烧,煤燃烧。

【图片展示】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师提问:结合这些物质燃烧时的现象,大家给我说说,燃烧有什么共同特点?什么是燃烧?【投影】燃烧:一般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师提问:有发光、放热现象一定是燃烧吗?举例说明【创设情境】在生活中我们还常碰到以下的一些现象,如野炊时,要点燃篝火必须先要用纸片进行引燃;在燃烧过程中,如果树枝压得太紧,火容易熄灭;在熊熊燃烧的篝火下面,泥土却“安然无恙”,如何来解释上述现象?提出问题:物质的燃烧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说说你的猜想。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

在生活中,同学们对燃烧还是比较熟悉。

本课题重在探究燃烧的条件和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将理论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2.教材主要内容:本课题内容包括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等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因为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把燃烧定义,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做为第一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等内容作为第二课时。

二.教学设计思想1、通过学生和老师合作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思维能力,根据实验现象去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进行改进的能力等。

让学生学会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通过《新闻联播》有关“天津大爆炸”的片段视频报道,让学生体会到燃烧利用不当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巨大威胁,同时利用视频中涉及到的灭火方法引入学习灭火的原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然后再通过电影《奇幻森林》、《紫日》片段视频,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灭火的原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更便于掌握和运用。

3、通过学生探究活动《尝试熄灭蜡烛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尝试灭火的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1、燃烧与灭火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化学原理来为自身服务,历史悠久。

燃烧与灭火也是今与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化学现象。

但是现在的中学生因为家庭人口结构和学习压力的双重影响,对这些现象的本质认识比较缺乏。

2、在思维方面,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认识的直接支持。

初三的学生正是处在从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的年龄,所以本次课力求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将在思维的引领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燃烧和灭火》 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 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利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使学生树立防火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生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

(2)灭火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火灾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火灾发生的原因和如何灭火,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燃烧和灭火。

2、讲授新课(1)燃烧的概念教师讲解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①提出问题: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②实验探究:实验一: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和玻璃棒,观察现象。

实验二: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玻璃杯罩住,观察现象。

实验三:在铜片上分别放一小块白磷和红磷,用酒精灯加热铜片,观察现象。

③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并总结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①提出问题:根据燃烧的条件,想一想灭火的方法有哪些?②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③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灭火的方法:如用水灭火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用锅盖盖灭油锅着火是隔绝氧气,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是清除可燃物。

3、课堂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4、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包括燃烧的概念、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强调燃烧和灭火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运用相关知识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火柴、蜡烛、酒精灯、水、土、灭火器等。

2. 教学课件:燃烧和灭火的相关图片、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引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

2. 探究燃烧的条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火柴、蜡烛的燃烧过程,总结燃烧的条件。

3. 学习灭火的方法:讨论灭火的方法,观看灭火器的使用视频,了解各种灭火方法的适用场景。

4. 实践灭火:分组进行灭火实践,运用所学的灭火方法,体验灭火过程。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预防火灾和正确灭火。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燃烧和灭火的知识结构图,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在实践灭火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安全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掌握不扎实,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可以增加火灾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

六、教学延伸1. 探讨燃烧和灭火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森林火灾、化学实验室火灾等。

2. 介绍新型灭火材料和技术,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 强调在生活中注意火灾预防,提高安全意识。

八、课后作业1. 调查身边的火灾隐患,提出整改措施。

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火灾事故统计数据及火灾原因分析。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灭火过程中的表现。

3. 学生对火灾预防意识的提高。

十、教学改进1. 针对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知识点,加强课后辅导。

燃烧与灭火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燃烧与灭火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探求燃烧的条件的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归纳得出燃烧的条件。

2、学习运用自动探求的方法,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灭火的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成绩,使先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

2、加强日益生活中的防范灾祸的认识,并留意采取安全的措施。

【教学重点】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运用。

2、培养先生提出成绩、分析成绩、解决成绩的能力。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探求教学、小组讨论
【教学器材】
实验仪器:镊子、烧杯、试管、气球、橡胶塞、打火机、坩埚钳、剪刀实验药品:红磷、白磷、碳酸钠、稀盐酸、水、蜡烛、酒精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燃烧和灭火)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案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一、教材、学情分析燃烧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作为初三学生,他们已经知道是很多促进燃烧和帮助灭火的方法,只是不能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

本节课将学生已知的燃烧和灭火的方法与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联系起来,逐步实现从生活走进化学。

让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更多的期待与想象。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讲授:讲解启发与演示启发结合2.教学手段:实验活动与探究、问题与讨论、多媒体投影交流。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用品:白磷、红磷、试管、坩埚钳、玻璃棒、酒精灯、烧杯、打火机、蜡烛、小木条、煤炭六、教学设计导入:燃烧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化学反应之一,已有几十万年的历史。

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过哪些物质的燃烧,那么你们发现燃烧一般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回顾镁带、木炭、铁丝、氢气等物质的燃烧现象概括燃烧共同点:发光、放热、化学反应【提出问题】: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老师:怎样才让能燃烧顺利的进行?燃烧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我们不妨从下面的问题入手1.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2.能燃烧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都可以燃烧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讨论:1.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3.怎样使水中的白磷燃烧?【归纳总结】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1.有可燃物;2.有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
[提出问题]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归纳总结]热水可以使白磷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但水中的白磷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讨论交流]怎样才能使烧杯底部的白磷也燃烧呢?
[演示实验]将导管对准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
[实验现象]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投影展示]如何灭火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归纳总结]①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意一个,使燃烧反应停止。
②灭火的方法:a.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b.隔绝氧气(或空气);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特别提醒]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一种属性,只与本身的性质和颗粒大小有关,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灭火时一般不能说改变物质的着火点。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对燃烧的认识历程。
2.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通过总结和设计燃烧条件的实验懂得和运用控制变量法。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战舰为什么会着火呢?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那么,草料为什么就成了“纵火犯”呢?

《燃烧和灭火》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培养学生安全、环保的观念和实验操作能力。

3. 通过实验和探究,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2.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3. 实验操作与观察4. 安全与环保教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2.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具体表现,灭火方法的选取与实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学生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实验现象和原理。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火柴、蜡烛、酒精灯、水、灭火器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 安全措施:确保实验环境安全,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规范。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火灾案例,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思考。

2. 燃烧的条件:介绍燃烧的三个条件,即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4. 实验演示:进行燃烧和灭火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燃烧和灭火的规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根据燃烧和灭火的原理进行实际应用。

七、课堂练习1.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以巩固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理解。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预防火灾和正确灭火。

八、拓展与延伸1. 介绍火灾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探讨化学灭火剂的原理和应用,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2. 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火灾防范。

十、课后作业1. 编写一篇关于燃烧和灭火的科普文章,分享给同学和家长。

2. 调查家庭和学校的火灾预防措施,提出改进建议。

十一、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了解它们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及生产实际,得出防火、灭火的有效措施。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师生共同学习、讨论、探究的学习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一起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获得知识和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燃烧为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燃烧失控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辨证的认识燃烧,激发只有深入了解燃烧,才能使其为人类造福的意识。

(2)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教学难点:1、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的应用2、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方法:利用活动元教学原理,设计一些活动,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仪器、药品:学生分组:小蜡烛(2支)、水、镊子、酒精灯、烧杯、棉花、小石子、小木条、教师演示:手帕,坩埚钳烧杯,
[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学设计沪教版九年级化学
滦县晒甲坨学区中心校
李凤娟。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③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②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1.燃烧条件2.灭火原理教学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对比实验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展示各类燃烧的图片,学生发现其共同点[学生]都在燃烧[教师]燃烧可以给人心灵带来光明、温暖,如今燃烧也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创造了许多的财富;但同时也会带来不幸和灾难。

燃烧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如此大的影响,本节就来好好探究有关燃烧和灭火的问题,更好的利用燃烧为人类服务。

[板书]7.1 燃烧与灭火[教师]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见过许多燃烧的场面,对燃烧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氧气、可燃物......一、燃烧的概念和条件[教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我们马上用实验探究,燃烧到底需要什么条件,请同学们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并思考老师的提问(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板书]一、燃烧的条件演示实验:步骤: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300mL热水,并放入一硬纸圈住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讨论与交流并回到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2)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讨论回答......得出结论: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5篇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5篇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
四.教学过程
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
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
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师: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为了生命、财产的安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板书
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一、爆炸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观看联想】通过多媒体展示几组燃烧的情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活动探究一】
讲解:借助幻灯片展示火的起源、应用,指出火是一种燃烧现象,是最早被人类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指出燃烧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有关燃烧的概念,建立燃烧的定义。
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学难点】:了解燃烧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讲、议结合。 四:教学用品:
仪器:蒸发皿、烧杯、薄铜片(或铝片)、小刀、玻璃片、镊子、火柴、试管、课件和多媒体设备。药品:酒精、凉水、蜡烛、白磷、红磷、热水(60
℃以上)、氧气。 五.课时按排 1课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共五篇)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共五篇)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共五篇)第一篇: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的出发点应该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本节课在教与学的方式上,尝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思考,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解决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在最近发展区与现有发展水平的转化过程中,不断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微课,通过“我预习我知道”、“我质疑我勇敢”、“我释疑我进步”、“我探究我明了”、“我查阅我提升”五个环节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从而实现“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触到了燃烧,脑海里已经对燃烧的定义有了模糊的印象,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不难完成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归纳与理解。

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对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对于学生在微课学习中产生的疑问,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探究进行解疑,而在前面的课程中已涉及了大量的探究实验,这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

三、学习内容分析鉴于本课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且难度不大的特点,本节课以翻转课堂的模式,利用微课突破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微课中设计的问题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启发,从而生成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对本课题基础知识的完善和提升。

本节课设计选择其中学生可能有疑惑的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演示实验,自主实验等形式来解决学生的疑惑。

四、教学目标1.通过微课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2.在微课学习中对燃烧和灭火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释疑解惑,培养科学品质。

《燃烧和灭火》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学习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

(2)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

二.【教学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
四.【教学过程】。

燃烧与灭火教案ppt燃烧与灭火教案(多篇)

燃烧与灭火教案ppt燃烧与灭火教案(多篇)

燃烧与灭火教案ppt燃烧与灭火教案(多篇)燃烧与灭火教案(三篇)燃烧与灭火教案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认识防火、灭火的措施以及自救的一般方法。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理解对比的学习方法。

2.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了解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形成科学自然观。

2.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加深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多种燃烧现象的分析与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三、教学策略本节课选自人教2012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二单元接触过一些燃烧现象,并初步了解了氧化反应的概念;并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单元学习中了解到二氧化碳是可以灭火的。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在这一课题中学生将会对燃烧进行理论层面的认识,并为在下一课时对氧化反应类型(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的梳理打下基础。

燃烧与灭火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化学现象。

但是现代的中学生因为家庭人口结构和学习压力的双重影响,对这些化学现象的实际认识是比较缺乏的。

在思维方面,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认识的直接支持。

燃烧与灭火教案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2、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3)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试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是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教学用品:铜片、烧杯2个,大试管(含橡皮塞)1支,小蜡烛,红磷,白磷,碳酸钠粉末,稀盐酸,塑料瓶,小试管,火柴。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很多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燃烧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现象,它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天上的火,来到人间,火在大地燃烧,让愚昧化做文明,火在宇宙燃烧,使黑暗趋向光明!“火”在给我们人类带来光明、温暖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

能不能控制燃烧,让它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呢?在这一节课里,我们将用实验的方法去揭示燃烧的规律,找到控制燃烧的办法。

【典故】1.1854年5月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他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

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船.......2. 农村之“鬼火”,盛夏时节,在农村经常有人看见鬼火……二、问题和猜想:(一)燃烧的条件【提问】你能说出生活中看到过哪些物质的燃烧现象?【讨论】下面的这几个变化,有哪些相同点?C+O2=CO2;4P+5O2==2P2O5;S+O2==SO2;3Fe+2O2==Fe3O4。

可燃物: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可燃物。

【板书】1.燃烧: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叫燃烧。

《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

《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

教案•课程介绍与目标•燃烧原理及过程分析•灭火方法与技术应用目录•火灾预防与应对措施•安全意识培养与责任担当•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课程介绍与目标燃烧与灭火基本概念燃烧灭火课程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燃烧的基本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了解火灾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基本的灭火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防火观念。

教学方法与手段01020304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燃烧原理及过程分析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030201燃烧三要素燃烧过程及特点燃烧过程燃烧特点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是燃烧现象的三个基本特征。

不同类型燃烧现象自燃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源的情况下,由于本身内部的物理或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燃烧现象,如白磷自燃。

爆炸灭火方法与技术应用常见灭火方法及原理冷却法窒息法隔离法化学抑制法1 2 3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灭火器的保养方法其他灭火器材的使用与保养灭火器材使用与保养实施演练按照计划进行演练,注意安全和秩序,确保演练效果。

制定演练计划根据场地、人员、物资等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演练计划,明确演练目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物资准备等。

评估与总结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完善灭火方法和技术应用。

实际操作演练火灾预防与应对措施火灾原因分析电器短路、过载煤气泄漏易燃物品管理不当人为纵火预防措施010204定期检查电器线路,避免短路、过载使用煤气时保持通风,定期检查煤气管道易燃物品远离火源,分类存放加强防火意识,杜绝人为纵火03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液体火灾及固体物质火灾断电灭火切断电源后使用灭火器材扑救初期火灾扑救技巧窒息灭火冷却灭火报警方法拨打119火警电话,说明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燃烧物质等情况到附近消防队报警或按下火灾自动报警按钮熟悉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保持冷静迅速撤离引导他人一起疏散,帮助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01020304安全意识培养与责任担当增强安全意识,遵守规章制度了解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烟雾的危害,学会在危险环境中保护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⑵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教学重点】
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1、媒体资源:自制课件
2、实验准备:
⑴把玻璃棒和小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⑵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

⑶把一沾水的棉花和干燥的棉花分别点燃。

⑷熄灭蜡烛的方法:沙土、剪刀、烧杯、湿布、水、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录像]播放有关燃烧的镜头
[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观看录象
倾听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
[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气
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一、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
教师活动
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判断
学生活动
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设计意图
[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演示]探究实验
[讨论]:
1、实验中铁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铁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
[归纳小结]
1、燃烧的定义
2、燃烧的条件
[思考]
1、如果不往煤炉里添煤,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2、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3、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能继续燃烧吗?
思考、讨论:
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观察实验
需要达到着火点
需要氧气
需要氧气
需要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思考、回答
根据探究实验,推导出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

根据讨论,有学生自己得出燃烧的条件,使学生有成就感。

进一步巩固燃烧的条件
[过渡]燃烧的火会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有时也会带来灾难。

那么如果发生了火灾,我们应该怎么灭火呢?可以根据所学的燃烧的原理进行思考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设问]根据燃烧的条件,我们应该如何来灭火呢?
[演示]实验7-1
[小结]灭火的原理
[讨论]根据灭火的实例,分析灭火的原理。

[活动与探究]灭火器的原理。

[媒体展示]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讨论]
1、隔绝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小结]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
[作业]P131习题1、2、3、5
【课堂练习】:见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①是可燃物;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①可燃物与助燃物;
二、认识燃烧:②现象:发光、放热;
③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
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四、灭火方法和原理:②降低温度到物质着火点以下;破坏其一,燃烧熄灭③隔绝空气(或氧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