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动物的主要类群-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动物的主要类群-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分类的重要性和分类的实质;2.掌握动物分类的方法;3.认识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和其他单细胞生物。
二、教学重点1.动物分类的方法;2.掌握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这三类动物。
三、教学难点1.脊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2.无脊椎动物的分类。
四、教学内容1.什么是生物分类–生物分类是将生物按一定的规律分为若干类别的科学方法。
2.生物分类的实质–生物分类的实质是根据生物的相似性和亲缘关系,将其分为分类群,再将分类群组成分类系统。
分类群中的生物拥有共同的特征,分类群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反映了生物种类之间的演化关系。
3.动物的分类方法–动物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形态分类法、解剖分类法和生态分类法。
形态分类法是依据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解剖分类法是根据生物体内的各种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进行分类;生态分类法是根据生物在生态环境中的生活方式、营养方式和习性等来进行分类。
4.动物的主要类群–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是指拥有脊柱的动物,通常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是拥有脊柱和背骨,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是指没有脊柱的动物,包括海绵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和环节动物等。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是没有脊柱和背骨,各种器官发育不同,形态多样。
–原生动物和其他单细胞生物•原生动物和其他单细胞生物包括原生生物、细菌和真菌等。
它们没有多细胞结构,没有器官和器官系统,通常生活在水中或泥土中。
5.各类动物的特点和分类–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拥有骨骼和肌肉系统,能够进行活动。
它们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相对完善,能够进行各种高级行为。
•脊椎动物分为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没有骨骼和肌肉系统,大多数不能进行快速移动。
它们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较简单,不能进行太复杂的活动。
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
第4节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一)教材分析
《动物的主要类群》这节是八年级下册第22章第4节课的内容,在此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如何生物进行分类以及原生生物、植物的主要类群等内容,对分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无脊椎动物的不同类群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概述脊椎动物的不同类群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参与学习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观,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在七年级的书本就有所涉及,而八年级的学生对生物学的认知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学生理解本节内容没有太大难度。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2.脊椎动物的类群及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3.不同动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1.认识动物的系统进化树。
2.认识不同类群无脊椎动物类群的特征。
3.认识不同脊椎动物类群的特征,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演示法、讲授法、阅读法
五、教学准备
PPT课件
在本节课中,采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少,但学生的参与度还是比较高的。
此外,在课堂上,多次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问题,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概况能力。
八、板书设计。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课是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7单元“生命的演化”中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第3节。
本节与前一节的植物的主要类群和后一节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同属于“生物的多样性”这一主题。
本章对帮助学生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都有重要意义。
“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节可以分成3课时。
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第2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和脊椎动物中的鱼类两栖类特征,第3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脊椎动物中的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特征及动物进化系统树。
随着生物学的发展,传统的生物分类内容在生物学所占的比重有所缩减。
因此,这一节的设计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学习方法的指导上,而不是去关注每种动物类群到底有什么样的细微差别。
教学过程则应以学生的活动、体验为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获取和整理相关的知识。
2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能区别常见的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能说出鱼类和两栖类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能列举鱼类和两栖类的常见种类。
2.2能力目标通过对17种“动物实物或标本的观察”、“区别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区别鱼类、两栖类”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观察力、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对比学习,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进一步体会生物的多样性;通过对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学习,进一步强化保护动物多样性的观念。
3课前准备草履虫录像和海葵、猪带绦虫、蚯蚓、沙蚕、河蚌、乌贼、沼虾、鲫鱼、鲨鱼、海马、青蛙、蝾螈、蜥蜴、野鸭、啄木鸟、家兔、松鼠17种动物实物或标本。
实验报告单:上面印有1~18的编号、需要学生填写名称和类别的部分以及30种备选动物名称。
3教学设计思路3.1学生观察辨认17种动物实物或标本这是本节的一个重要活动。
即在实验室中放置17种代表性的动物实物或标本并编号,请学生们观察,比较,并写出它们的名称。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八年级生物下册课件(北师大版)
猪肉绦虫
血吸虫
扁形动物 ——涡虫 两侧对称:
又称左右对称,是指经过身体 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 对称的两部分。这样动物身体可 分出前后、左右、背腹、
两侧对称的优势?
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 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通常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身体由三个胚层组成
其它的扁形动物
蛲虫
人蛔虫
c其他线虫(形)动物
线虫、钩虫、丝虫、蛲虫、秀丽隐杆线虫。
线虫
钩虫Leabharlann 丝虫蛲虫无脊椎动物
生活习性与 方式
腔肠动物 水生
扁形动物 线虫动物 海水、淡水、 水中、潮湿 潮湿土壤, 土壤,寄生 寄生
主要特征
两层细胞及 背腹扁平, 一个消化腔, 两侧对称, 辐射对称, 有口无肛门 有口无肛门
细长圆柱形, 两端逐渐变细, 有完整消化道, 有口有肛门
3、血吸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的部位是( )
A、静脉血管 B、大脑
C、肌肉
D、肠腔
4.水母生活在海洋中,它们以鱼类、浮游生物为食。这些食物进入水
母体内的方式( B )
A.食物主动到水母口中
B.食物被触手捕捉送入口中
C.食物直接被吞入口中
D.食物直接被消化腔捕捉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涡虫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
各种各样的动物
自然界中的动物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形态千差万别,目前已知 的大约有多少种?你知道种类最多的是什么动物吗?最大的动物 是什么?最小的动物是什么?最高等的动物又是哪一类?
第20章 物种的多样性 第4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1课时
动物进化系统树
第4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2.4 动物的主要类群——脊椎动物 教学设计
《22.4 动物的主要类群——脊椎动物》教学设计初二级生物组姓名:潘凤珍班级科目上课时间教学[来源:1ZXXK]目标知识与能力[来源:](1)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说出鲫鱼的生活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重点)(2)描述鱼类的主要特征||,说出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重、难点、)[来源:1](3)尝试描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的实施||,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确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说出鲫鱼的生活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2)描述鱼类的主要特征||,说出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难点:描述鱼类的主要特征||,说出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复习提问(3分钟)1. 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 2.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学生回忆||,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学生活动:考考你的眼力——集中注意力看极速闪过的图片||,你能记住多少种动物||。
师:这些动物有生命共同特点?板书:第二节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呢?教师明确:常见的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从而引入课题||。
(一)鱼类【导入】:你认识的鱼有哪些?你知道四大家鱼吗?小蝗虫到池塘边玩耍||,遇见鲫鱼正在无聊的吐泡泡||。
鲫鱼开腔道:“‘旱鸭子’||,你敢把头没在水中一个小时吗?”小蝗虫满不在乎地说:“敢!但你敢到岸上呆一个小时吗?”鲫鱼想了想说:“敢!”心理却说:“等轮到我时||,你早已憋死啦!”青蛙跑来作证||。
初中生物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初中生物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类群。
2.掌握不同类群动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
3.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动物的分类原理和主要类群。
2.掌握不同类群动物的特征。
3.了解不同类群动物的代表物种及其生态特点。
三、教学内容:
1. 动物的分类原理
2. 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3. 不同类群动物的代表物种及其生态特点
四、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类群动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2.讲解:讲解动物的分类原理和主要类群,介绍脊索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等类群的特征和代表物种。
3.示范:通过展示实物标本或图片,让学生观察不同类群动物的外部特征,帮助他们理解不同类群动物的区别。
4.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类群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动物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并展示不同类群动物的生态环境和生存方式。
六、课堂作业:
1.整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动物的分类原理、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2.选择一个类群动物,了解其生态特点和代表物种,撰写一篇小论文。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动物的分类原理和主要类群,掌握不同类群动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深入探讨动物的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3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4节《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第3课时)◆教学目标1.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2.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3.概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4.举例说明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形成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收集有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指导学生说出前面学过的六种动物类群的名称和主要特征【学生】回忆所学,回答。
【教师】小结:【教师】这六类动物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它们的体内都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教师】展示图片:鱼的骨骼,讲述:如图所示的是鱼的骨骼,它的脊柱和组成脊柱的一节节的脊椎骨。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已经认识了很多种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无脊椎动物。
后面将要讨论的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脊椎动物。
现存的动物已知的有150多万种,其中无脊椎动物约占95%,脊椎动物约占5%。
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脊椎动物中的鱼类。
二、讲授新课(一)鱼类【教师】请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鱼的名称并尝试说出鱼的生活环境、特点和习性。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各种鱼的图片。
提问:鱼的外形和运动有什么特点?【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回答。
【教师】建议播放视频:【教学实验】观察鲫鱼。
师生一起归纳鱼的形态结构特点。
【学生】观看视频。
与老师一起归纳鱼的形态结构特点:鱼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覆盖黏滑的鳞片,身体一般为流线型,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鱼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建议使用活动卡片:【活动设计脚】调查鱼类产品)【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回答。
【教师】总结。
【教师】展示主要淡水鱼的混合养殖图片,介绍淡水养鱼。
北师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4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第4节动物的主要类群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某些动物进行分类”等活动,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形态、生理特征,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通过参与“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观察昆虫标本”等学习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认识动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动物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不同类群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他们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与人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了解,进一步体会动物种类的多样性,通过不同类群动物的对比学习,深入理解动物系统进化树的含义,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正确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观,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活动“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观察昆虫标本”;2.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特征;3.脊椎动物的类群及特征;4.不同动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第1课时无脊椎动物谁说出被发现的植物有多少种?(30多万种)。
自然界还有一类,它包括的种类比植物的种类更多,这类生物,就是我们现在要开始学的——动物。
那么,这类生物在我们地球上已被发现的有多少种呢?(150多万种)。
那么,这么多种类的动物,我们怎么个学法呢?学习植物类群时,我们是按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学习的,对不对?学习动物,我们也这样按顺序来学。
植物根据其不同的特征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动物是否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呢?播放一段动物类群的录象,展现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
活动“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课本P46图)图中很多是大家熟悉的动物,请根据已有的动物知识,将它们归类,并说出理由。
问:摸一下你们的背后中央有一根什么?(脊柱)对,由脊椎骨构成的一根脊柱。
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
(名师整理)最新北师大版生物8年级下册第22章第4节《动物的主要类群》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最早有口有肛门有消化腔
尖 (笔记*)
作用:使消化功能有了分工,有 利于营养的吸收和残渣的排出。
2.生活在土壤或水中,或寄生在动植物的体内
蛔虫寄生在小肠
结构:
体表 半透明的角质层(保护)
消化
消化管十分简单,有口有肛门。
生殖
有发达的生殖器官,生殖能力强
运动
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 展缓慢地蠕动
动物分为______、_________脊_、椎_动__物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鱼__类___等。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课前预习
2. 腔肠动物是一类水生的多细胞动物,身体由________层细胞及其两围成的
一个__________组成,身体_____消__化__腔对称,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辐中射。
外胚层和内胚层。
②身体 辐射对称。
③体内有
消化腔。
④有 口无
肛。门
⑤生殖方式: 出芽。生殖
最早出现口
口
外
触手
胚 层
消化腔
内 胚
层
芽体
水螅结构示意图
观察水螅的捕食过程
观看插图:认识水螅身体的结构
1 触手→ 捕食 2 内胚层→围成消化腔 3 外胚层→有刺细胞 4 消化腔→消化和吸收的场所
5 芽体→繁殖 6刺细胞→攻击和防御 7 口→进食、排废物
中考链接
3.与软体动物的贝壳相比,蝗虫 的外骨骼有什么功能?这又与它 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感觉和摄食) (运动中心) (集中容纳内脏器官)
适于飞行
用于摄食
善于跳跃
蝗虫的结构示意图
外骨骼
外骨骼——体表抱着坚韧水的分蒸发 ,有保护、支持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7.22.4动物的主要类群(无脊椎动物) 教案设计
教师补充、小结
提问:代言完毕,蚯蚓去哪儿?
思考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发言
小组代表评论、补充、打分
思考、回答
设疑,过渡
让小组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展示flash 课件:
模拟电视节目《最强大脑》,寻找能快速对给出各种动物图片进行分类的聪明达人。
让课堂知识和课外思考、探究有机结合。
板书设计
第4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无脊椎动物)
一、腔肠动物
代表 主要特征 与人类的关系
二、扁形动物
代表 主要特征 与人类的关系
三、线虫动物
代表 主要特征 与人类的关系
四、软体动物
代表 主要特征 与人类的关系
五、环节动物
代表 主要特征 与人类的关系
作业设计
课外延伸: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动物分别属于哪一类群
思考、回答
倾听、理解
与新课引入形成呼应
检测预习效果,锻炼表达能力
锻炼学生倾听及信息补充能力
2.扁形动物
借助《送瘟神》中的“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请代表展示扁形动物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主要关系。
教师补充猪带绦虫相关知识,并提问:如何防控?
小结
思考、讨论、回答
讨论、回答
利用诗歌,创设情境,引发思考,顺利过渡
3.通过代表答疑,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
目标
1.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了解,进一步体会动物种类多样性;
2.通过腔肠、扁形、线虫、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学习,正确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观,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 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北师大版生物八下22.2《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教案设计
板书设计:第2节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主要特征:单细胞,能摄食,能完成全部的生理功能,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寄生原生动物与人类关系:绿藻:如衣藻、石莼褐藻:如海带、马尾藻、裙带菜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红藻:如紫菜、石花菜藻类主要特征:单细胞或多细胞,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与人类关系:教学反思:节课在生物学科中属于最平常的那种课:知识点少,内容本身又不吸引学生,而且原生生物个体微小,学生没有看到过,不贴近生活,又没有设置实验活动,上起来肯定很无聊。
教师做优质课一般不会选择。
但是在生物学科中这种课是很常见的,因此我很想把平常的小课如何打造成:学生爱上的精彩生物课。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考虑了很多。
首先,结合STS教育新理念,我把干巴巴的生物课与化学、政治在课堂中自然的融合在了一体,让学生感受科学文化知识在引领生活,服务生活。
如生活中赤潮现象,是由于原生生物藻类的疯狂生长形成的,而根本原因是由于化学学科中含磷洗衣粉水任意排放以及工业污水的乱排放造成的。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防止水体污染,或者污水经处理后达标再排放,同时节约用水。
在疟原虫这块,我介绍了科学名人“屠呦呦”,屠奶奶是如何在中华科技史上撰写者一段传奇的?让孩子认识到科学家们百折不挠的科研精神。
本课以人生就是一场进化与蜕变导入,用生物知识获分,争取“人生发展趋势礼物”即不同的人生目标,让孩子们从思想上树立人生目标,朝向自己的人生目标付出努力。
其次,从本单元整体来看,重点讲授了分类的科学方法,然后在第2、3、4节里进行类别学习。
因此我觉本课重点为科学方法分类法的再巩固,例如如何把原生生物再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第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注意到原生生物,也没看到过,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能亲眼看到生活中真实的原生生物。
我用矿泉水瓶从学校北边的小河中取来了一些水样,本节课首先让学生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草履虫。
我曾尝试不给学生任何提示,让学生直接观察,学生在观察实验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视野中没有草履虫,学生看不清等情况,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就会通过问老师或小组之间互助等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2
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2. 培养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分类学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2. 动物的主要类群: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3. 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物种。
三、教学重点:1. 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2. 各类动物的代表性物种。
四、教学难点:1. 动物类群的特征及其分类依据。
2. 各类动物代表性物种的识别。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各类动物的特征和形态。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代表性物种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类动物的特点。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设置互动环节,激发学生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章:动物的定义及基本特征1.1 动物的定义1.2 动物的基本特征1.3 动物的分类依据第二章:无脊椎动物2.1 无脊椎动物的定义及特征2.2 各类无脊椎动物的代表性物种2.3 无脊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第三章:鱼类3.1 鱼类的定义及特征3.2 鱼类的分类及代表性物种3.3 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四章:两栖动物4.1 两栖动物的定义及特征4.2 两栖动物的分类及代表性物种4.3 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策略第五章:爬行动物5.1 爬行动物的定义及特征5.2 爬行动物的分类及代表性物种5.3 爬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六、鸟类6.1 鸟类的定义及特征6.2 鸟类的分类及代表性物种6.3 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七、哺乳动物7.1 哺乳动物的定义及特征7.2 哺乳动物的分类及代表性物种7.3 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八、动物的适应与进化8.1 动物适应性的概念及意义8.2 动物进化的证据与过程8.3 动物适应与进化的实例分析九、动物的保护与利用9.1 动物保护的重要性与现状9.2 动物保护的方法与措施9.3 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十、总结与拓展10.1 动物类群特征的总结10.2 学生课堂表现的点评与反思10.3 动物类群相关知识的拓展与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教学目标应明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的培养,确保教学内容与目标相一致。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2.4动物的主要类群无脊椎动物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无脊椎动物类群,进行观察、讨论。
2.各小组针对所负责的无脊椎动物类群,总结其分类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4.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无脊椎动物进行分类、描述和总结。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无脊椎动物相关的现象和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2.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无脊椎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学生在观察、描述无脊椎动物时,可能会遇到专业术语的困扰。教师需耐心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术语,提高表达能力。
3.学生在探究无脊椎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时,可能会产生疑问。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其质疑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能存在分工不均、讨论不充分等问题。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合作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促进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无脊椎动物的分类特征:教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针对每个类群,教师详细讲解其特征、代表生物及生活习性。
2.无脊椎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教师从生殖、发育、营养、生态适应等方面,阐述无脊椎动物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无脊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八年级生物下册《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本章节的教学设想如下: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高清图片、视频等,直观展示各类群动物的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知。
2.设计互动式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模拟分类游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类方法,加深对动物类群特征的理解。
5.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动物界主要类群的识别和特征理解;
-动物分类学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教学难点:
-对动物类群特征的深入理解和系统归纳;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动物进行分类;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认识。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动物主要类群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相关章节的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动物类群特征、分类方法等知识点的理解。
2.撰写一篇关于某一动物类群的科普文章,要求: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语言准确,字数在500字左右。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科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6.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理解上的误区,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7.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
8.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细致、分析深入、合作有效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4.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科学方法,归纳总结不同动物类群之间的共性与差异。
八年级生物下册《动物的主要类群》优秀教学案例
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问题设计要具有层次性,既要涵盖基础知识,又要涉及拓展性内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动物类群的知识。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将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和知识水平,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鼓励学生开展组间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3.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生活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动物类群的学习。首先,向学生展示一组熟悉的动物图片,如蝴蝶、青蛙、鱼、小鸟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动物会有如此多的形态和生活方式呢?”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3.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动物类群知识。
2.撰写一篇关于动物类群的小论文,探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
3.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实例,分析其所属类群及其特征。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接着,简要介绍动物界的主要类群,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掌握动物界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八年级生物下册 22.4 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教
动物的主要类群板书设计:第4节动物的主要类群无脊椎动物动物脊椎动物代表动物:水母、水螅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身体由两层细胞组成,身体辐射对称,一、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与人类的关系:食用、工艺品代表动物:涡虫、血吸虫、猪带绦虫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寄生虫病代表动物:河蚌、扇贝、乌贼主要特征:身体柔软,常包有贝壳,有口有肛门三、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珍珠、饵料、危害代表动物:蚯蚓、水蛭主要特征:身体分节无附肢四、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改良土壤、饵料、医用、药用代表动物:蝗虫、虾、蜘蛛等昆虫的基本特征: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五、节肢动物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与附肢分节与人类关系:很多种类可以食用,昆虫可以传粉,有些有药用价值,还有些可以传播疾病六.1.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2.两栖类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多数成体水陆两栖生活,体温不恒定的主要特征:陆生,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体温不恒定4.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用肺呼吸,并且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5.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体外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鱼类:食用、提供多种工业原料、吞食蚊幼虫,防止疾病、观赏两栖类:消灭农田害虫、药用、食用6.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爬行类:吞食虫蚁、药用、食用鸟类:维护生态平衡、控制农林鼠害、虫害哺乳类:食用、皮毛皮草来源、药用、传播疾病、工业原料、破坏农作物及禽畜。
《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
《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开封市尉氏县庄头乡中心学校韩秀英课题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第3节鸟类和哺乳类设计思路根据教材特点,我选取了图片和故事(烘托气氛)――课件展示和视频放映(创设问题情景)――提出科学问题――收集和加工学生有用的信息――正确的得出结论――课堂反馈(形成学生自己的科学观点)――作业(引导利用跨学科知识保护动物).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和利用学生的知识差异,引导利用多媒体,发起观察、讨论、总结,充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使学生的差异逐步缩小。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动物的主要类群》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中第3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2个方面:1、无脊椎动物;2、脊椎动物。
分四个课时来完成。
本节是第四个课时。
本节内容以动物具备多样性为切入点,进而引出鸟类和哺乳类的主要特征,再度探讨人类与鸟类、哺乳类的关系。
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物种多样性的观点,增强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2、教材分析本教材认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动物也具备多样性;在探讨鸟类与哺乳类是也是从整个生物圈的角度出发进行的。
本节教材内容在编排上,不仅关注鸟类和哺乳类的特征,更加关注人类与它们的联系,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定位观念: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是生物圈中普通的一员,需要关爱动物,保护动物。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鸟类和哺乳类的常见种类主要形态生理特征。
2.认识鸟类与哺乳类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观察与讨论等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认知,进一步体会动物种类的多样性。
2.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与人类关系的学习,正确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观,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学习重点1.鸟类和哺乳类的常见种类主要形态生理特征。
2.鸟类与哺乳类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了解动物的五大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2)掌握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各类动物的特征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2)学会运用分类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分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动物的五大类群及其主要特征;(2)各类群的代表动物。
2. 教学难点:(1)各类群动物特征的区分;(2)对动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各类动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准备分类卡片、实物模型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动物的五大类群相关知识;(2)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植物的分类,引出动物的分类;(2)提问:你们知道动物可以分为哪几类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动物的五大类群及其特征;(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类群的代表动物。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动物五大类群的特征及代表动物;(2)举例说明各类群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4. 互动环节(1)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分享对身边动物的观察心得;(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动物分类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布置课后作业:调查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动物主要类群知识的掌握程度。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课件
1.特点: 扁形动物的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2.常见种类:
涡虫
血吸虫
猪带绦虫
猪带绦虫生活史 米猪肉
1.特点: 线虫动物身体细长,两端逐渐变细。有完整的
消化道,有口有肛门,消化功能有了分工。
2.常见种类:
蛲虫
蛔虫
常见扁形动物 思考:1. 扁形动物身体结构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 它们身体的对称关系是怎样的?与腔肠动物 相比有什么好处?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数量最大、 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1.特点:全身被有坚韧的外骨骼,可以防止体 内水分蒸发。身体和附肢均分节。有发达的各 类器官。
甲虫 鼠鲎妇
虾 蝎马子陆
观察蝗虫的身体结构
腹部
胸部 头部
翅 后足
前足 中足
类群
特点
常见种类
与人类的关系
腔肠动物
辐射对称,有口无肛
水螅、水母、海蜇、 珊瑚虫、海葵
④ 传播疾病
12.特常点见:种类:环节动物身体呈蠕虫状,身体分节无 附肢。
水蛭 蚯蚓
沙蚕
改良土壤、促进物质 循环、做饲料鱼饵、
做食品。
常见环节动物
思考:1环节动物身体结构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它们身体的对称关系是怎样的?
沙蚕
水蛭
环节动物:身体分节无附肢
1.蚯蚓可以改良土壤 2.鱼类的饵料
蚯蚓及沙蚕可以用作鱼饵。由于沙蚕为鱼捕 食,所以沙蚕的数量能影响鱼 类的分布。 3.影响人畜健康 大多数蛭类以吸取人或动物的血液作为食物, 对人畜有一定的危害。
食用、装饰、饵料
改良土壤、促进循 环、做饲料、食用
鱼类食物、传送、 食用、药用、传播 疾病、危害作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动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动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对某些动物进行分类”等各种活动,认识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特征,认识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特征。
2、通过参与“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观察昆虫标本”等学习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3、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对比学习,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体会动物种类的多样性;4、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活动“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观察昆虫标本”2、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特征3、脊椎动物的类群及特征4、不同动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复习提问】:谁能说出被发现的植物有多少种?——(30多万种)【引入新课】:自然界还有一类,它包括的种类比植物的种类更多,这类生物,就是我们现在要开始学习的:动物那么,这类生物在我们地球上已被发现的有多少种呢?——(150多万种)。
这么多种类的动物,我们怎么个学法呢?大家回顾一下学习植物类群时,我们采取的是那一种方法呢?【学生回答】: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因此,学习动物,我们也这样按这样的顺序来学。
植物根据其不同的特征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动物是否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呢?请同学们仔细看录像。
《二》活动: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播放一段动物类群的录像,展现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活动“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教师引导】:图中很多是大家熟悉的动物,请根据已有的动物知识,将它们归类,并说出理由。
【学生活动】:将上面看到的动物分类:(1)根据环境:水生、陆生、空中(2)根据生活方式:寄生、自生【问】:摸一下你们的背后中央有一根什么?——(脊柱)对,由脊椎骨构成的一根脊柱.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学生举例】:无脊椎动物——蚯蚓、蛔虫等等脊椎动物——鱼、娃、猪、狗等等《三》动物进化系统树以上我们已经对动物进行了分类,下面来看看动物学家是怎么样对动物进行分类的呢?他们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又可以分为几大类,请同学们看动物进化系统树,说出不同动物类群之间的进化关系【学生活动】:观察并阅读教材P49【教师总结】:(1)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
(2)脊椎动物: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生物圈中的动物种类繁多,动物学家是怎样对动物进行分类的呢?【答】:根据有无脊椎分类(2)可以分为哪些主要类群?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答】:根据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哺乳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引入】:下面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无脊椎动物,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注意观察各类动物有什么特点?怎样区别它们?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学生活动】:观看录像,注意思索老师的提问《二》学习各类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教师活动】:刚刚看完了录像,现在,我们来学习动物类群中最原始、最简单的一门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他们有哪些特点?【答】:原生动物个体十分微小,用肉眼难以看清楚,需借助放大镜、显微镜进行观察。
【教师引导】:你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呢?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请同学们先用低倍显微镜观察从池塘里取来的一滴水,你看见了什么?【学生活动】:观察水滴。
——看到了水滴中有许多小生物在游动【教师点评】:同学们可能看到了水滴中有许多小生物在游动,这些小生命中有的就是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身体一般只由一个细胞组成.你们能够举例说出一些原生动物吗?【学生活动】:让学生说出1—3种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原生动物。
【补充】:教师用挂图讲疟原虫的寄生生活和对人类的危害。
【活动】:教师让学生讨论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然后进行总结。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单细胞,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在动物界只有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其他所有动物都是多细胞动物。
《三》学习各类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引入】:刚才我们讲的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也是唯一的单细胞动物。
下面,我们学习一类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
请同们观看录像。
(展示种类繁多,非常美丽的腔肠动物.边看教师边解说)【学生活动】:说出腔肠动物中的代表动物【总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口无肛门,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
《四》学习各类无脊椎动物——扁形动物【设问】:请同学们看猪肉绦虫成虫的标本,观察它的体形与腔肠动物水熄的体形有什么不同之处?【答】:同学观察回答:身体是扁的【引入】: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又一类动物——扁形动物。
【教授新课】:(1)出示猪肉绦虫生活史的挂图,讲解其生活史.(2)出示血吸虫挂图,学生观察形态,教师讲解其生活史(3)观察涡虫形态,总结扁形动物的特征.(4)出示蚯蚓,沙蚕和水蛭的挂图,学生观察,说出它们共同的特征.:【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蠕虫状,细长而柔软,分成许多体节,大多为蠕虫爬行。
《五》学习各类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新课教授】:我们再来研究一门动物——软体动物。
这门动物的种类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河蚌、田螺、蜗牛、乌贼等,都属于软体动物。
【学生活动】:观赏软体动物的录像。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身体表面有贝壳(或者具有被外套膜包被的内壳)。
——还有哪些你们熟悉的软体动物呢?【举例】:乌贼、鱿鱼、章鱼等等。
《六》本课总结师生共同回忆本堂课中无脊椎动物中的四个类群的特征及代表动物第三课时《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引入】: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对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今天开始学习一类新的动物,这类动物在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与人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大家知道是哪类动物吗?——请同学们看我这个标本盒中是什么动物?(蜜蜂)对了,是节肢动物。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一起迈入奇妙而有趣的节肢动物世界,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
《二》节肢动物【活动】:观察昆虫标本同学们是否认识这些节肢动物?观察它们,找出一种你熟悉的节肢动物,总结出它的形态结构特点;说出其身体的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讨论总结】:(1)蝗虫的身体是由很多体节构成,全身可分为头、胸、腹3部分,(2)蝗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
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
外骨骼可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
【老师点评】:总结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
身体不仅由许多体节构成,而且还分部。
【补充】:昆虫是唯一能飞行的节肢动物类群,胸部有3对足、两对翅。
【教师讲解】: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极为密切,有利有害”。
据科学家调查统计,与人类健康和国民经济有直接影响的重要害虫约1万种,尽管大力防治,但在全世界每年仍有20%的农产品被害虫毁掉,如蝗虫、棉铃虫、玉米螟虫等。
也有许多昆虫是有益的:有很多昆虫是植物传粉的媒介(这一点在植物学知识中已学到了);有的昆虫可用于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如赤眼蜂可以防治棉铃虫;水栖昆虫是淡水鱼类的食物;昆虫本身或其产物有较高的经济意义,如蚕丝、蜂蜜、蜂蜡等早已为人类所利用。
同学学习了有关昆虫的知识后,应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对人类有利的昆虫,消灭对人类有害的昆虫。
《三》、棘皮动物【引导活动】:同学们观察图片,是否认识这3种动物?——(海星\海胆\海参)观察它们的形态特征,它们又属于哪类动物呢?——(棘皮动物)【教师讲解】:棘皮动物全部生活在海水中,是海洋生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身体表面有肉刺,可供人类食用。
第四课时《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复习提问】:无脊椎动物能够分为哪些类群?【答】: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引入】:学习完无脊椎动物之后我们来看看——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的一大类群,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二》、各类脊椎动物——鱼类【学生活动】:看图,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总结出规律,体会进化的观点。
【提问】:脊椎动物里种类最多的是什么呢?——(鱼类)【点评】:对,虽然它们最低等,但种类最多,有22000多种。
【活动】:通过录像给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鱼,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鱼的种类繁多,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淡水鱼和海水鱼。
——观察我国主要的优良淡水鱼品种: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还有常见的鲤鱼和鲫鱼。
(这六种鱼先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先让学生说出这六种鱼分别叫什么?他们可能会把鳙鱼叫“胖头鱼”,鲢鱼叫白鲢。
)——介绍海水鱼,如:带鱼、鳕鱼、马面鲀、鳓鱼、鲐鱼等.虽然我国有丰富的海洋鱼类资源,但现在和以前相比较,鱼类资源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可以请同学举出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说明。
若举不出来,教师可给学生举出例子说明。
现在我国鱼类资源遭到这么大的破坏,我们必须要加强海洋鱼类资源的保护。
《三》、各类脊椎动物——两栖动物【引入】: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现在要讲一种幼体在水中生活,而成体可以在陆上生活的脊椎动物——两栖动物。
【活动】:学生观察图片,认识图中的两栖动物,描述两栖动物的体态、结构特征.【总结】:两栖纲的主要特征——幼体在水中生活,而成体可以在陆上生活【补充】: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
凡具有下列特征的动物,都属于两栖动物——1.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2.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3.成体生活在陆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
——讲述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四》、各类脊椎动物——爬行动物【活动引入】:放录像,给学生展示一些爬行动物,如蜥蜴、壁虎、蛇、龟、扬子鳄等,告诉学生这类动物差别很大,但都属于爬行动物。
(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答出这些是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是一类真正适于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只不过有些种类又回到水中去生活了。
【讲授新课】:介绍爬行动物。
(了解龟、扬子鳄、古代爬行动物的繁盛和绝灭。
)——龟大多栖息在河流、池塘中,有些种类生活在海洋中,有时也能上岸爬行,以鱼、虾、植物等为食。
体表覆盖坚硬的甲,起保护作用。
(鳖没有坚厚的角质甲,身体最外面是软的表皮。
)——扬子鳄是我国特产的淡水鳄类,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被称为“活化石”,研究它还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所以国家把它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并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