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L∕ESL课堂LC1与LC2的跨文化对话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赫金的对话思想深刻揭示了语言 、语言使用和人 类发展的本质 ,强调话语或者语言在使用中的文化和人 际维度 ,研究不同语言和语境中形成的语篇 。因此 ,它对
于 EFL / ESL课堂教学极具意义 ,因为 EFL / ESL 课堂正是 不同维度对话发生的地方 。表面上 ,对话是发生在教师 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 、教师和学生以及课文和课堂语境之 间 。实际上 ,对话也发生在学习者自身 ,发生在学习者的 过去经历 、目前状态及其对将来的想象之间的互动中 。 在 EFL / ESL课堂上 ,学习者从多角度经历 LC1 和 LC2 的 多样性 ,在此过程中建构 (重建 )意义与身份 ,在 LC1 和 LC2 的交汇处产生跨文化对话性 。
- 文化系统相互碰撞 、相互融合 ,由此产生 LC1 与 LC2 的 多层面对话 。
以上各个层面在多语杂存的 EFL / ESL课堂中有两种 声音间的对话尤为突出 : LC1 背景的英语学习者和本土教 师的“自我 ”与 LC2“他者 ”之间的对话 。LC2“他者 ”可能 是各种形式的英语语篇及其承载的英语语言文化 ,也可 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 。当 LC1 背景下的“自我 ” 遇到 LC2 背景下的“他者 ”,学习者业已构建的自我和他 者的形象就会面临挑战 。同时 ,他们之前习以为常的 、用 以表明身份和实现不同社会角色以及任务的语言表达与 使用方式也面临着挑战 。LC1 与 LC2 之间的对话是一个 双向的互动过程 。LC1 和 LC2 互相影响 、相互作用 ,从而 成为推动学习者外语或二语学习的源动力 。
4. 1 LC1 对 LC2 的影响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 ,语言和文化内在联系不容质疑 , 而 LC1 对 LC2 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多年来 ,很多研究者 就 L1 和 L2 在二语或外语学习中的关联性 存 在 争 议 。 Stern把这些不同的观点概括为两种类型 :“重构假说 ”和 “创造性建构假说 ”( Stern 1983: 396 ) 。重构假说认为二 语学习者在对其第一语言的重新构建过程中学习第二语 言 。创造性建构假说则认为学习者第二语言的学习独立 于第一语言 ,以儿童“创造 ”他的第一语言的同样方式学 习第二语言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0年 崔玉范 宋 莉 EFL / ESL 课堂 LC1 与 LC2 的跨文化对话性 第 2期
核心 ,并非仅仅是英语语言的形式和使用规则 。这一语 言 - 文化观是本文研究的基本前提 。
LC1 指以学习者母语语言和文化为基础的第一语言 - 文化 。LC2 指以学习者目的语和文化为基础的第二语 言 - 文化 。具体讲 , LC1 指与学习者的第一语言有关的语 言及文化传承的集合 ,包括以学习者母语为载体的第一 语言 - 文化和以学习者目的语为载体的第二语言 - 文 化 。在中国英语教学中 , LC1 可以理解成以汉语和英语为 载体的中国语言 - 文化 。中国的英语语言学习者只有同 时具备 LC1 和 LC2 的语言文化能力 ,并且能够在跨文化 语境中运用这种能力 ,才可以称为一个成功的英语语言 学习者 。
巴赫金的对话哲学揭示 EFL / ESL课堂教与学的原动 力 。对话性渗透于整个 EFL / ESL 教学实践过程中 :它存 在于教师与学生的交际中 ,存在于学生与学生 、教师与教 师以及教师或学生与他们的社会语境 、自然语境 、历史语 境以及环境语境的互动中 。在学习者和教师努力构建 (重构 )自己认知模式和身份的过程中 ,两个不同的语言
112
来学习目的语语言 - 文化 ,建立 (重建 )其在两种文化间 的身份认同 。
2 相关术语界定与说明
外语教学界普遍认为语言和文化无论在外语教学还 是二语教学中都是不可分割的 ,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 , 而文化教学必然以语言教学为前提和基础 。本文借用 linguaculture来表示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 ,并将其 缩写为 LC. 须要说明 ,使用 LC这一拼合词并不表示在语 言教学中将语言与文化相组合 ,也不表示把语言简单附 加于文化或者把文化简单附加于语言 。这一术语表明其 与以往广泛采用的语言或文化作为独立实体的概念的本 质差异 。LC将语言与文化视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语 言即文化 ,文化以语言为媒介 ;没有存在于文化之外的语 言 ,也没有脱离语言的文化 。因此 ,语言应该视为文化 , 存在于文化框架内 。文化也不应看成语言教学的附属 品 。LC概念表明 ,语言和文化二者互为条件 ,应当在语言 教学实践中当作一个有机整体 。 EFL / ESL 课堂上的英语 教学应当是文化中的英语教学 。将英语这门语言当作文 化看待 ,教学内容应当以英语语言 - 文化能力和素养为
2010年第 2期
外语学刊
2010, No. 2
总第 153期
FORE IGN LANGUAGE RESEARCH
Serial No. 153
EFL / ESL课堂 LC1与 LC2的跨文化对话性
崔玉范 宋 莉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 150080;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 150001)
本文将以巴赫金的对话思想为理论依据 ,向外语教 学界普遍存在的母语语言 - 文化与目的语语言 - 文化相 互对立或者相互分离以及对否定或忽视母语语言 - 文化 在学习者目的语学习过程中潜在作用的教学理念与实践 提出挑战 。笔者将通过研究语言和文化的内在联系尤其 是 LC1 与 LC2 之间的对话性 ,提出跨文化对话性是 EFL / ESL教学核心的观点 ,认为将动态跨文化对话性的认识运 用到英语课堂上是成功进行目的语语言 - 文化教学的关 键 。 EFL / ESL课堂是 LC1 与 LC2 持续对话的场所 。学习 者通过 LC1 和 LC2 之间的对话 ,通过在两种文化中的自 我与他者的对话 ,运用母语语言 - 文化认知基础和资源
In tercultura l D ia log ica lity between LC1 and LC2 in the EFL / ESL C la ssroom Cui Yu2fan Song L i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D raw ing on Bakhtin’s ideology of dialogism , the author argues that intercultural dialogicality is at the core of EFL / ESL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the recognition of such dynam ic force in the English classroom is essential for successful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the target linguaculture. Additionally, it argues that intercultural interaction is to be taken both as the pedagogical ideology and the p ractical app roach of classroom activities. Key words: EFL / ESL classroom; LC1 and LC2 ; intercultural dialogicality
1 引言
母语语言 - 文化 (LC1 )与二语语言 - 文化 (LC2 )之 间的关系一直是很多语言教师和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论 题 。在以往的理论研究及外语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两种立 场 :一种观点认为 LC1 与 LC2 相互关联 ,但相对独立 ,在 外语教学中应该区别对待 ,通常表现为以 LC2 为主导 、以 LC2 支配或同化学生 LC1 的教学理念与实践 ;另一种观点 则认为 LC1 与 LC2 互不相关 ,典型表现就是在教学实践 中排斥甚至摒弃学习者业已习得的 LC1。
提 要 :本文以巴赫金的对话思想为理论依据 ,提出跨文化对话性是 EFL / ESL教学核心的观点 ,认为 EFL / ESL 课堂 是 LC1 与 LC2 持续对话的场所 ,跨文化对话是有效英语教学或学习的源动力 ,而跨文化对话理应该成为指导英语课堂教 学活动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方式 。
关键词 : EFL / ESL课堂 ; LC1 与 LC2 ;跨文化对话 中图分类号 : H319.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0100 (2010) 02 - 0112 - 4
3 理论基础
巴赫金的对话性理论和思想是本文的理论基础 。其 对话观完全超越在某一具体环境中的言语交流 ,涵盖所 有人与其社会语境 、历史语境和客观语境的互动 。其关 于语言和文化的对话性理论是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 构建世界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深刻洞察与领悟 。他认为 , 语言本质上具有对话性和社会性 :“对于说话人而言 ,任 何一个词都以三种体态存在 : 中性话语 ,它不 属于任何 人 ;他者话语 ,它属于另外一个人 ,充满其他人话语的声 音 ;最后是‘我 ’的话语 ,因为它是我在特定环境中 、以特 定方式实施的言说 ,它浸透着我的表达 ……我们的言辞 , 更确切地说 ,我们的一切话语都充满他人之言 ”(Bakhtin 1986: 88 - 89) 。因此 ,我们获得和使用的语言是我们与 他者过去或现在 、真实或想象的话语进行交流的结果 。 我们的话语脱胎于他者的话语 ,而这种个人与他者的交 流过程具有未完成性 ,是没有起始可言的 ,“……在其过 去任何特定历史时刻 ,语言从头至尾都是异质 (多语杂 存 )的 :它以实在的语言形式再现过去与现在之间 、过去 不同时期之间 、现在不同社会意识群体之间以及不同倾 向 、学派 、阶层等等之间的社会意识的共存 。这些异质 ‘语言 ’以各种方式交叉 ,形成新的 、再现社会特征的‘语 言 ’”(Bakhtin 1981: 282) 。在他看来 ,对话无所不在 ,对 话不仅是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方式 ,更是人类生存的 方式 ,“从本质上讲 ,生命是对话 。生存已经意味着参加 对话 :提出问题 ,听从劝告 ,回答问题 ,同意等等 。在这种 对话中 ,一个人在其整个生命中都参与这种对话 :用他的 眼 、唇 、手 、心灵 、情感 ,用他的整个身体和行为 。他将他 整个自我完全投入到交流之中 ,而且这种交流进入到人 类生活对话 组 织之 中 , 进 入 到 世 界 沟 通 之 中 ”(Bakhtin 1981: 293) 。
113
2010年 崔玉范 宋 莉 EFL / ESL 课堂 LC1 与 LC2 的跨文化对话性 第 2期
本文基于对巴赫金关于对话是人类生存方式和世界 模式的对话性哲学的理解 ,认为创造性建构假说有违人 类学习和发展的本质 。尽管人类有与生俱来的获得和使 用语言的能力或机制 ,并且母语语言的习得过程与目的 语语言的学习过程有类似之处 ,但 L2 概念本身就表明二 者之间的差异性 。L2 概念的提出是以学习者 L1 的先前 经验和这种母语语言习得的经历对学习者的影响为前提 的 。创造性建构假说恰恰忽视学习者业已习得的母语语 言 - 文化知识和能力及其已经内化了的 、蕴含在母语语 言 - 文化中的世界观对学习者产生的认知影响 。
4 LC1 与 LC2 的对话关系
跨文化对话性指 LC1 和 LC2 之间的动态交互的本质 及过程 ,也就是在跨文化语境中存在并促使来自不同文 化背景的人们建构意义的对话属性或者特质 。跨文化对 话性与广泛意义对话性之间的区别在于 ,跨文化对话性 的参与者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 ,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世 界观 、人生哲学和语言使用方法 。因此 ,跨文化对话性更 加具有多样性 、异质性 (多语杂存 )和竞争性 。
于 EFL / ESL课堂教学极具意义 ,因为 EFL / ESL 课堂正是 不同维度对话发生的地方 。表面上 ,对话是发生在教师 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 、教师和学生以及课文和课堂语境之 间 。实际上 ,对话也发生在学习者自身 ,发生在学习者的 过去经历 、目前状态及其对将来的想象之间的互动中 。 在 EFL / ESL课堂上 ,学习者从多角度经历 LC1 和 LC2 的 多样性 ,在此过程中建构 (重建 )意义与身份 ,在 LC1 和 LC2 的交汇处产生跨文化对话性 。
- 文化系统相互碰撞 、相互融合 ,由此产生 LC1 与 LC2 的 多层面对话 。
以上各个层面在多语杂存的 EFL / ESL课堂中有两种 声音间的对话尤为突出 : LC1 背景的英语学习者和本土教 师的“自我 ”与 LC2“他者 ”之间的对话 。LC2“他者 ”可能 是各种形式的英语语篇及其承载的英语语言文化 ,也可 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 。当 LC1 背景下的“自我 ” 遇到 LC2 背景下的“他者 ”,学习者业已构建的自我和他 者的形象就会面临挑战 。同时 ,他们之前习以为常的 、用 以表明身份和实现不同社会角色以及任务的语言表达与 使用方式也面临着挑战 。LC1 与 LC2 之间的对话是一个 双向的互动过程 。LC1 和 LC2 互相影响 、相互作用 ,从而 成为推动学习者外语或二语学习的源动力 。
4. 1 LC1 对 LC2 的影响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 ,语言和文化内在联系不容质疑 , 而 LC1 对 LC2 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多年来 ,很多研究者 就 L1 和 L2 在二语或外语学习中的关联性 存 在 争 议 。 Stern把这些不同的观点概括为两种类型 :“重构假说 ”和 “创造性建构假说 ”( Stern 1983: 396 ) 。重构假说认为二 语学习者在对其第一语言的重新构建过程中学习第二语 言 。创造性建构假说则认为学习者第二语言的学习独立 于第一语言 ,以儿童“创造 ”他的第一语言的同样方式学 习第二语言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0年 崔玉范 宋 莉 EFL / ESL 课堂 LC1 与 LC2 的跨文化对话性 第 2期
核心 ,并非仅仅是英语语言的形式和使用规则 。这一语 言 - 文化观是本文研究的基本前提 。
LC1 指以学习者母语语言和文化为基础的第一语言 - 文化 。LC2 指以学习者目的语和文化为基础的第二语 言 - 文化 。具体讲 , LC1 指与学习者的第一语言有关的语 言及文化传承的集合 ,包括以学习者母语为载体的第一 语言 - 文化和以学习者目的语为载体的第二语言 - 文 化 。在中国英语教学中 , LC1 可以理解成以汉语和英语为 载体的中国语言 - 文化 。中国的英语语言学习者只有同 时具备 LC1 和 LC2 的语言文化能力 ,并且能够在跨文化 语境中运用这种能力 ,才可以称为一个成功的英语语言 学习者 。
巴赫金的对话哲学揭示 EFL / ESL课堂教与学的原动 力 。对话性渗透于整个 EFL / ESL 教学实践过程中 :它存 在于教师与学生的交际中 ,存在于学生与学生 、教师与教 师以及教师或学生与他们的社会语境 、自然语境 、历史语 境以及环境语境的互动中 。在学习者和教师努力构建 (重构 )自己认知模式和身份的过程中 ,两个不同的语言
112
来学习目的语语言 - 文化 ,建立 (重建 )其在两种文化间 的身份认同 。
2 相关术语界定与说明
外语教学界普遍认为语言和文化无论在外语教学还 是二语教学中都是不可分割的 ,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 , 而文化教学必然以语言教学为前提和基础 。本文借用 linguaculture来表示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 ,并将其 缩写为 LC. 须要说明 ,使用 LC这一拼合词并不表示在语 言教学中将语言与文化相组合 ,也不表示把语言简单附 加于文化或者把文化简单附加于语言 。这一术语表明其 与以往广泛采用的语言或文化作为独立实体的概念的本 质差异 。LC将语言与文化视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语 言即文化 ,文化以语言为媒介 ;没有存在于文化之外的语 言 ,也没有脱离语言的文化 。因此 ,语言应该视为文化 , 存在于文化框架内 。文化也不应看成语言教学的附属 品 。LC概念表明 ,语言和文化二者互为条件 ,应当在语言 教学实践中当作一个有机整体 。 EFL / ESL 课堂上的英语 教学应当是文化中的英语教学 。将英语这门语言当作文 化看待 ,教学内容应当以英语语言 - 文化能力和素养为
2010年第 2期
外语学刊
2010, No. 2
总第 153期
FORE IGN LANGUAGE RESEARCH
Serial No. 153
EFL / ESL课堂 LC1与 LC2的跨文化对话性
崔玉范 宋 莉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 150080;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 150001)
本文将以巴赫金的对话思想为理论依据 ,向外语教 学界普遍存在的母语语言 - 文化与目的语语言 - 文化相 互对立或者相互分离以及对否定或忽视母语语言 - 文化 在学习者目的语学习过程中潜在作用的教学理念与实践 提出挑战 。笔者将通过研究语言和文化的内在联系尤其 是 LC1 与 LC2 之间的对话性 ,提出跨文化对话性是 EFL / ESL教学核心的观点 ,认为将动态跨文化对话性的认识运 用到英语课堂上是成功进行目的语语言 - 文化教学的关 键 。 EFL / ESL课堂是 LC1 与 LC2 持续对话的场所 。学习 者通过 LC1 和 LC2 之间的对话 ,通过在两种文化中的自 我与他者的对话 ,运用母语语言 - 文化认知基础和资源
In tercultura l D ia log ica lity between LC1 and LC2 in the EFL / ESL C la ssroom Cui Yu2fan Song L i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D raw ing on Bakhtin’s ideology of dialogism , the author argues that intercultural dialogicality is at the core of EFL / ESL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the recognition of such dynam ic force in the English classroom is essential for successful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the target linguaculture. Additionally, it argues that intercultural interaction is to be taken both as the pedagogical ideology and the p ractical app roach of classroom activities. Key words: EFL / ESL classroom; LC1 and LC2 ; intercultural dialogicality
1 引言
母语语言 - 文化 (LC1 )与二语语言 - 文化 (LC2 )之 间的关系一直是很多语言教师和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论 题 。在以往的理论研究及外语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两种立 场 :一种观点认为 LC1 与 LC2 相互关联 ,但相对独立 ,在 外语教学中应该区别对待 ,通常表现为以 LC2 为主导 、以 LC2 支配或同化学生 LC1 的教学理念与实践 ;另一种观点 则认为 LC1 与 LC2 互不相关 ,典型表现就是在教学实践 中排斥甚至摒弃学习者业已习得的 LC1。
提 要 :本文以巴赫金的对话思想为理论依据 ,提出跨文化对话性是 EFL / ESL教学核心的观点 ,认为 EFL / ESL 课堂 是 LC1 与 LC2 持续对话的场所 ,跨文化对话是有效英语教学或学习的源动力 ,而跨文化对话理应该成为指导英语课堂教 学活动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方式 。
关键词 : EFL / ESL课堂 ; LC1 与 LC2 ;跨文化对话 中图分类号 : H319.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0100 (2010) 02 - 0112 - 4
3 理论基础
巴赫金的对话性理论和思想是本文的理论基础 。其 对话观完全超越在某一具体环境中的言语交流 ,涵盖所 有人与其社会语境 、历史语境和客观语境的互动 。其关 于语言和文化的对话性理论是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 构建世界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深刻洞察与领悟 。他认为 , 语言本质上具有对话性和社会性 :“对于说话人而言 ,任 何一个词都以三种体态存在 : 中性话语 ,它不 属于任何 人 ;他者话语 ,它属于另外一个人 ,充满其他人话语的声 音 ;最后是‘我 ’的话语 ,因为它是我在特定环境中 、以特 定方式实施的言说 ,它浸透着我的表达 ……我们的言辞 , 更确切地说 ,我们的一切话语都充满他人之言 ”(Bakhtin 1986: 88 - 89) 。因此 ,我们获得和使用的语言是我们与 他者过去或现在 、真实或想象的话语进行交流的结果 。 我们的话语脱胎于他者的话语 ,而这种个人与他者的交 流过程具有未完成性 ,是没有起始可言的 ,“……在其过 去任何特定历史时刻 ,语言从头至尾都是异质 (多语杂 存 )的 :它以实在的语言形式再现过去与现在之间 、过去 不同时期之间 、现在不同社会意识群体之间以及不同倾 向 、学派 、阶层等等之间的社会意识的共存 。这些异质 ‘语言 ’以各种方式交叉 ,形成新的 、再现社会特征的‘语 言 ’”(Bakhtin 1981: 282) 。在他看来 ,对话无所不在 ,对 话不仅是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方式 ,更是人类生存的 方式 ,“从本质上讲 ,生命是对话 。生存已经意味着参加 对话 :提出问题 ,听从劝告 ,回答问题 ,同意等等 。在这种 对话中 ,一个人在其整个生命中都参与这种对话 :用他的 眼 、唇 、手 、心灵 、情感 ,用他的整个身体和行为 。他将他 整个自我完全投入到交流之中 ,而且这种交流进入到人 类生活对话 组 织之 中 , 进 入 到 世 界 沟 通 之 中 ”(Bakhtin 1981: 293) 。
113
2010年 崔玉范 宋 莉 EFL / ESL 课堂 LC1 与 LC2 的跨文化对话性 第 2期
本文基于对巴赫金关于对话是人类生存方式和世界 模式的对话性哲学的理解 ,认为创造性建构假说有违人 类学习和发展的本质 。尽管人类有与生俱来的获得和使 用语言的能力或机制 ,并且母语语言的习得过程与目的 语语言的学习过程有类似之处 ,但 L2 概念本身就表明二 者之间的差异性 。L2 概念的提出是以学习者 L1 的先前 经验和这种母语语言习得的经历对学习者的影响为前提 的 。创造性建构假说恰恰忽视学习者业已习得的母语语 言 - 文化知识和能力及其已经内化了的 、蕴含在母语语 言 - 文化中的世界观对学习者产生的认知影响 。
4 LC1 与 LC2 的对话关系
跨文化对话性指 LC1 和 LC2 之间的动态交互的本质 及过程 ,也就是在跨文化语境中存在并促使来自不同文 化背景的人们建构意义的对话属性或者特质 。跨文化对 话性与广泛意义对话性之间的区别在于 ,跨文化对话性 的参与者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 ,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世 界观 、人生哲学和语言使用方法 。因此 ,跨文化对话性更 加具有多样性 、异质性 (多语杂存 )和竞争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