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设计编制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步设计编制大纲
贵州省岩溶地区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年度初步设计编制大纲贵州省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基本情况
1.1 全县石漠化概况
简述全县国土面积、岩溶面积,石漠化面积分布及强度
1.2 石漠化综合治理年度项目设计方案概况
简述建设目标与任务,工程总体布局与小流域布置、建设内容与工程布局等
1.3 年度工程特性(表格样式附后)
二、项目区的基本情况
2.1 项目区基本情况
简述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自然条件、石漠化现状(面积和强度等级)和特点
2.2小流域概况(要求每条小流域分别描述)
2.2.1 自然条件和资源
简述小流域所在位置、土地总面积,海拔高程和相对高差,地质地貌;主要土壤类型(地面物质组成)及其分布状况;主要植被的森林覆盖率、林草覆盖率,可供开发利用的植物种类及特色品种;降雨和光热资源等气候特征;河流、水文情况。
2.2.2社会经济情况
简述小流域所属乡镇、村和自然村的情况,人口与劳动力,小流域内农村产业结构及农业生产情况。
2.2.3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及其评价
简述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说明各业用地数量及所占比例、耕地的坡度组成(此部分用表格和文字结合表述)
2.2.4石漠化特征、成因与主导因子
简述小流域面积、岩溶面积、石漠化现状与特点、导致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设计的原则和依据
3.1 设计编制依据
含国家和省有关文件、县石漠化规划、实施方案批复文件及各行业规程规范
3.2 项目区设计的基本原则
简述选择项目区的原则,可含生态优先、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典型示范、生态治理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因地制宜等原则,同时确保实施一条,完成一条。(原则上按实施方案确定的实施进度作2008年作业设计)
四、工程建设任务及主要建设内容
4.1 年度建设目标和任务
4.1.1 全县石漠化治理的建设目标和任务(整合)
简述年度全县有资金来源渠道的,涉及到石漠化综合治理面上工程(含林草植被恢复、草食畜牧业、坡改梯等)的建设内容和目标(此部分用表格和文字结合表述,表格附后)。
4.1.2 年度石漠化专项资金安排的建设内容和规模
简述在选择的项目区内年度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建设内容,治理石漠化面积,新增林草植被面积,植被覆盖率提高程度和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
4.2 治理对策及模式
简述对不同流域、不同等级地区石漠化的治理对策;针对每条小流域的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情况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治理模式(治理模式参见《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防治规划(2006---2050)》)。
4.3 工程总体布局和建设内容
对每条小流域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或立地条件评价,并根据小流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村经济发展方向及评价结果,结合小流域石漠化治理的有利条件,提出石漠化治理的思路与措施,合理确定治理措施总体布局和配置,详细阐述小流域各项治理措施的具体布设要求。(重点填列各项表格)
根据小流域的工程布局确定各项建设内容和规模,主要包括林草植被保护与建设工程、发展草食畜牧业、基本农田建设与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农村沼气、易地扶贫搬迁与劳务输出、科技支撑(主要是对石漠化监测体系建设的考虑)(重点填列表各项表格)
五、工程设计
5.1 林草植被保护与建设工程(含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人工种草、改良草地、围栏等内容)
5.2 草食畜牧业(含建设棚圈、饲草机械、青贮窖等)
5.3 基本农田建设与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含坡改梯、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5.4 科技支撑(主要是对石漠化监测体系建设的考虑)
要求:各项工程参照各行业现有的设计规程规范,按“林草植被恢复作业设计要求”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与基本农田建设部分作业设计要求”完成
六、项目组织、质量与进度管理
6.1 施工组织管理
简述组织机构建设、制度建设、资金管理、项目建设“四制”等。
6.2 招投标方案设计
6.3 施工质量控制
简述确保工程质量的管理模式
6.4 实施进度设计
简述项目建设期限,和各项工程进度安排。
七、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7.1 预算编制依据
注:投资预算的范围为年度石漠化专项资金安排的林草植被恢复和建设、草地畜牧业、坡改梯及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7.2 各分项工程预算(含工程措施中的单位工程单价分析)
7.3 年度工程总预算(含整合的面上工程投资和石漠化专项工程投资之和)
7.4 资金筹措方案
八、效益评价
简述工程实施后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九、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主要阐述项目的制度建设,含技术服务培训、科技示范推广等,特别是各部门组织协调、联动合作制度的建设。
附件:附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