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计算 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装密度试验记录

合集下载

砂的表观密度实验报告

砂的表观密度实验报告

砂的表观密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测量砂的表观密度,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

表观密度是指砂的单位体积重量。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砂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得出。

表观密度的计算公式为,ρ = m/V,其中ρ为表观密度,m为砂的质量,V为砂的体积。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1. 电子天平。

2. 实验容器。

3. 砂。

4. 长尺。

5. 实验记录表。

四、实验步骤。

1. 使用长尺测量实验容器的内部尺寸,记录下长度、宽度和高度。

2. 将实验容器放在电子天平上,先称量空容器的质量m1。

3. 将砂倒入实验容器中,使其充满整个容器,并用铲子轻轻刮平,然后称量实验容器和砂的总质量m2。

4. 根据实验容器的尺寸和砂的总质量,计算出砂的体积V。

5. 根据砂的质量m2减去空容器的质量m1,得出砂的质量m。

6. 根据实验原理中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砂的表观密度ρ。

五、实验数据记录。

1. 实验容器尺寸,长20cm、宽15cm、高10cm。

2. 空容器质量m1,200g。

3. 实验容器和砂的总质量m2,1200g。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砂的体积V为3000cm³,砂的质量m为1000g。

代入计算公式ρ = m/V中,可以得出砂的表观密度ρ为0.33g/cm³。

七、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得出了砂的表观密度。

实验结果表明,砂的表观密度为0.33g/cm³。

这个实验结果与砂的实际密度相差较大,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中的一些误差所致。

因此,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操作的细节,尽量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砂的表观密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种测量砂的表观密度的实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称量砂的质量时,需要注意天平的精度和稳定性,以减小误差。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会更加注意实验操作的细节,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准砂的堆积密度实验报告

标准砂的堆积密度实验报告

标准砂的堆积密度实验报告砂的堆积密度实验报告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专业:组号:试验日期:组长:组员:实验名称:砂的堆积密度测定实验目的:测定砂在松散状态下的单位体积质量,为计算砂的空隙率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数据实验仪器:1、台秤称量5Kg,感量5g2、容量筒金属制圆柱形筒,其内径为108mm,净高109mm,筒壁厚2mm3、漏斗4、烘箱温度控制在100~110度5、小木条刮平用实验原理:ρO=(M2-M1)/VM2:砂与容量瓶的总质量M1:容量瓶的质量V:容量瓶的体积实验步骤:1、称容量筒重M1,将容量筒放置与于漏斗下用勺将砂装入漏斗中。

2、打开漏斗活门,砂样徐徐流入容量筒中,至筒上面形成锥形为止。

3、用小木条在容量口上面的中心线向两个方向刮平。

称容量筒与砂的质量M2。

原始数据与处理结果:篇二: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实验报告实验4.3 砂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试验【关闭窗口】(1) 仪器设备: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天平:称量10 kg,感量1 g;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 mm,净高109 mm,壁厚2 mm,筒底厚约5 mm,容积为1L;方孔筛:孔径为4.75 mm的筛一只;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的圆钢;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 试样制备:试样制备可参照前述的取样与处理方法(3) 实验步骤①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②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 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

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 g。

③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

砂的筛分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实验2

砂的筛分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实验2

1.实 验 意 义 实
GB/T 14684—2001《建筑用砂》规定
含泥量、 含泥量、泥块含量 有害物质含量 坚固性 碱-骨料反应 粗细程度和颗粒级配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
•Ⅰ类 Ⅰ •Ⅱ类 Ⅱ •Ⅲ类 Ⅲ
2.实 验 目 的 实
实验类型: 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
1 筛分实验, 筛分实验,测定 实验 筛余量 评定砂的级配和 评定砂的级配和 级配 粗细程度 2 检测表观密度和 检测表观密度和 堆积密度 计算其空隙率 3 为水泥混凝土设 计提供原始数据 评定砂的质量
表观密度实验 堆积密度实验
容量瓶
其他: 其他:搪瓷盘 毛刷等 垫棒 漏斗 直尺 料勺
容量筒
滴管
5. 实 验 步 骤
(1)筛分实验
按顺序排列套筛,筛除大于9.5mm的 称量。按顺序排列套筛,筛除大于 的 颗粒, 颗粒,称500g试样 试样 1) ) 实验 步骤
过筛。摇筛机摇 摇筛机摇10min ,逐筛手筛(仔细, 逐筛手筛(仔细,
3.到工地参观实习: 到工地参观实习: 到工地参观实习 “教、学、做”相结 合!
4.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
5.学生到企业的实 学生到企业的实 验室参与工程项 目的检测任务
6.施工现场质检员 施工现场质检员 实地讲解
7.解决施工现场材料 解决施工现场材料 方面的实际问题
欢迎大家访问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 课程网站
用滴管加水至刻度线,塞紧瓶塞, 称量。用滴管加水至刻度线,塞紧瓶塞,擦 干瓶外水分(注意),称质量(G1) 干瓶外水分(注意) 称质量
5. 实 验 步 骤
倒出瓶内的水和砂样, 洗瓶。倒出瓶内的水和砂样,将瓶洗净 2) ) 实验 步骤
再注水。至瓶颈刻度线处

砂的堆积密度实验报告

砂的堆积密度实验报告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专业:组号:试验日期:
组长:组员:
实验名称:砂的堆积密度测定
实验目的:测定砂在松散状态下的单位体积质量,为计算砂的空隙率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数据
实验仪器:1、台秤称量5Kg,感量5g
2、容量筒金属制圆柱形筒,其内径为108mm,净高109mm,筒壁厚2mm
3、漏斗
4、烘箱温度控制在 100~110度
5、小木条刮平用
实验原理:ρO=(M2-M1)/V
M2:砂与容量瓶的总质量
M1:容量瓶的质量
V:容量瓶的体积
实验步骤:1、称容量筒重M1,将容量筒放置与于漏斗下用勺将砂装入漏斗中。

2、打开漏斗活门,砂样徐徐流入容量筒中,至筒上面形成锥形为止。

3、用小木条在容量口上面的中心线向两个方向刮平。

称容量筒与砂的质量M2。

原始数据与处理结果: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砂料试验记录

砂料试验记录
砂料试验记录(一)
样品名称:试验编号:
取样日期:试验日期:
1、视密度及饱和面干视密度
项目
原样重(g)
[瓶+水]重(g)
[瓶+水+砂]重(g)
体积
(cm3)
结果
(㎏/m3)
平均值
(㎏/m3)
视密度
饱和面干视
密度
2、自然堆积密度及紧密堆积密度
项目
[桶+砂]重(g)
桶重(g)
砂重(g)
容积
(cm3)
结果
(㎏/m3)
平均值
(㎏/m3)
自然堆积密度
紧密堆积密度
3、吸水率(饱和面干)及空隙率
次数
砂样重(g)
烘干砂样重(g)
吸水率
(%)
平均值
(%)



υ0(%)=(1- )×100=
1
γ0——砂样自然堆积密度
2
γ——干砂视密度
4、含泥量、云母、硫化物及有机质
含泥量
云母
硫化物
有机质
次数
砂样重
(g)
烘干砂样重(g)
含泥量(g)
平均值
(%)
砂样重(g)
1
云母重(g)
2
云母含量(g)
校核:试验:

委托单位:料场名称:砂样种类:河砂人工砂湖砂
样品编号:试验依据:取样日期:年月日
超径含量试验:仪器编号:
原样质量(g)
>5mm颗粒含量(g)
超径率(%)
试验:月日
校核:月日
颗粒级配试验仪器编号:
次数
1
2
平均
孔径(mm)

砂的表观密度实验报告

砂的表观密度实验报告

砂的表观密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砂的表观密度,掌握测量实验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仪器,砂样筒、砂样锤、天平、实验台、计时器、电子天平。

实验原理,砂的表观密度是指砂的体积与质量之比,通常用g/cm³表示。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测量砂的体积和质量,然后计算出砂的表观密度。

实验步骤:1. 将砂样筒放在实验台上,用砂样锤轻轻敲击,使砂样筒内的砂层均匀。

2. 用天平称量砂样筒的质量,记为m₁。

3. 将砂样筒放在电子天平上,称量总质量,记为m₂。

4. 将砂样筒中的砂倒入容器中,用天平称量容器的质量,记为m₃。

5. 计算砂的质量,m = m₂ m₁;容器的质量,m' = m₃ m₁。

6. 计算砂的体积,V = m / (ρ g);其中ρ为砂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7. 计算砂的表观密度,ρ' = m / V。

实验数据:砂样筒质量m₁ = 50g。

砂样筒+砂质量m₂ = 300g。

容器质量m₃ = 100g。

重力加速度g = 9.8m/s²。

实验结果:砂的质量m = 300g 50g = 250g。

容器的质量m' = 100g 50g = 50g。

砂的体积V = 250g / (ρ 9.8m/s²)。

砂的表观密度ρ' = 250g / V。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砂的表观密度,并掌握了测量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砂样筒内的砂层并不是完全均匀的,这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需要更加仔细地操作,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还加深了对砂的表观密度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为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测定方法

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测定方法

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测定方法砂子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1、方法概要检测砂中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及计算空隙率。

适用于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和建筑用砂浆的用砂。

2、引用标准GB/T14684—2011《建筑用砂》3、主要仪器及设备3.1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3.2天平:称量5kg,感量5g3.3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mm,净高109mm,壁厚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3.4方孔筛:孔径为4.75mm的筛一只3.5垫棒:直径为10mm,长500mm的圆钢3.6直尺、漏斗、搪瓷盘、毛刷等4、试验条件试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0±5℃,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5、试验步骤:5.1、按四分法取样,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5.2、松散堆积密度:称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

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lg。

5.3、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

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

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棒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中心线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6、结果计算:6.1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的计算,精确至10kg/m3:p1=(G1一G2)/Vp1一一表观密度,kg/m3G1一一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gG2一一容量筒质量,gV一一容量筒的容积,L6.2空隙率的计算,精确至1%:V。

= ( 1一p1)/p 2)V0一一空隙率,%p1一一试样的松散(紧密)堆积密度,kg/m3p2一一试样的表观密度,kg/m36.3堆积密度取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10kg/m3。

砂的密度实验报告

砂的密度实验报告

砂的密度实验报告砂的密度实验报告引言: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它描述了物质单位体积内所含有的质量。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测量砂的密度来探究其特性。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砂的性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实验目的:1.测量砂的质量和体积;2.计算砂的密度;3.探究不同因素对砂密度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砂、天平、容器、量筒、滴管、水。

方法:1.准备一个干燥的容器,并称量其质量,记录为m1;2.将容器装满砂,并再次称量,记录为m2;3.计算砂的质量:m = m2 - m1;4.用量筒测量一定体积的水,记录为V;5.将砂倒入容器中,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注意排除气泡;6.记录水位上升的数值,表示砂的体积;7.计算砂的密度:密度 = 质量 / 体积。

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并取得了如下结果:砂的质量m为X克,砂的体积V为Y立方厘米。

根据实验公式,我们计算得出砂的密度为Z克/立方厘米。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砂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即质量越大,密度越大;2.砂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即体积越大,密度越小;3.实验结果表明,砂的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基本稳定,说明砂的密度是一个固定值。

讨论:在实际应用中,砂的密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砂的密度是建筑工程中一个关键参数,它直接影响到土地承载能力和建筑物的稳定性。

通过测量砂的密度,可以评估土壤的质量,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其次,砂的密度也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农田土壤的密度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通过合理调控土壤的密度,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我们还探究了不同因素对砂密度的影响。

我们发现,砂的湿度对其密度有一定影响。

当砂含水量较高时,水分会填充砂的空隙,导致砂的密度变小。

而当砂干燥时,水分会蒸发,空隙增大,砂的密度会增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砂的湿度,以保证其密度符合要求。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砂的密度,并探究了不同因素对砂密度的影响。

砂的表观密度(视比重)、堆积密度(松容重)和紧装密度(紧装容重)试验记录表

砂的表观密度(视比重)、堆积密度(松容重)和紧装密度(紧装容重)试验记录表

试验条件
试验依据
JTG E42-2005
样品名称
主要仪器设备及 编号
施工单位

试验日期鼓风干燥箱、天平、Fra bibliotek孔筛、容量筒等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取样说明
施工路段
K135+600-RK161+600
堆积密度 (松容重)
试验次数
盛器容积 (mL)
V
1
2
平均
紧装密度 (紧密容重)
1 2 平均
盛器质量 (g) m0
集料表观密度(视比重)、堆积密度(松容重)和 紧装密度(紧密容重)试验记录表
建设项目:
三淅高速公路卢氏至西坪段建设工程
试验室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计量测试中心连霍洛三(豫 陕界)段改扩建工程LM-6标段工地试验室
附属工程
委托/任务编 号
样品描述
样品编号
合同号: 报告编号:
D-27 LXLM-2
盛器与砂的总 质量 (g) m1
砂的质量 (g) m1-m0
密度 g/cm³ ρ=(m1-m0)/V
表观密度 (视比重)
试验次数
试样的烘干 质量(g)
m0
水与容重瓶 总质量(g)
m1
试样、水与容 量瓶总质量 (g) m2
温度修正系数 αt
1
视比重 g/cm³ ρ=[m0/(m0+m1-m2)αt]
2
平均
备注
依据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试验,试验结果符合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 技术规范》的相关技术要求。
试验:
复核:
日期:

砂的堆积密度及空隙率试验检测记录表

砂的堆积密度及空隙率试验检测记录表

(kg/m3)
松散堆积空隙率测值
(%)
松散堆积空隙率测定值 紧密堆积密度测值
紧密堆积密度测定值
(%) (kg率测值
(%)
紧密堆积空隙率测定值
(%)
备 注:
记录编号: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试验日期
1
2
试验:
复核:
日期:



第 页,共 页
砂的堆积密度及空隙率试验检测记录表
试验室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试验依据 样品描述 试验条件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试验编号 表观密度
(kg/m3)
容量筒的质量
(g)
容量筒的容积
(mL)
测堆积密度时容量筒和砂总质 (g) 量
测紧密密度时容量筒和砂总质

(g)
松散堆积密度测值
(kg/m3)
松散堆积密度测定值

砂的表观密度实验报告

砂的表观密度实验报告

砂的表观密度实验报告目录1. 实验背景1.1 砂的表观密度概念1.2 实验目的2. 实验器材与试剂2.1 器材2.2 试剂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3.2 实验操作4. 实验结果4.1 数据记录4..2 数据处理5. 实验讨论5.1 实验误差分析5.2 结果分析与结论6. 实验总结6.1 实验收获6.2 对实验的改进建议实验背景1.1 砂的表观密度概念砂是一种常见的颗粒状固体物质,其表观密度是颗粒间隙充填空间与颗粒固体颗粒之间体积之比,通常用于描述颗粒间的紧密程度。

1.2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砂的表观密度,探究颗粒间的排列结构以及颗粒之间的空隙大小,从而了解砂的物理特性。

实验器材与试剂2.1 器材- 砂- 实验容器- 天平- 铲子- 水2.2 试剂- 无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

2. 准备实验容器和砂。

3.2 实验操作1. 将实验容器称重,并记录容器的质量。

2. 将一定量的砂倒入容器中,记下砂的质量。

3. 用水充分浸泡砂,并使其排除气泡。

4. 将砂置于天平上称重,记录砂和含水重量。

5. 计算实际砂的质量,计算出砂的表观密度。

实验结果4.1 数据记录- 容器质量:50g- 砂的质量:100g- 砂和含水质量:150g4.2 数据处理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得出实际砂的质量为50g,通过计算表观密度公式,得出砂的表观密度为1.0g/cm³。

实验讨论5.1 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中可能存在称量误差、排气不彻底等因素导致的误差,需要在实验操作中加以注意。

5.2 结果分析与结论通过实验得出的砂的表观密度为1.0g/cm³,可以判断砂颗粒之间的紧密程度较高。

实验总结6.1 实验收获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砂的物理特性以及实验操作的认识。

6.2 对实验的改进建议在今后的实验中,应该更加注意操作细节,减小误差的发生,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砂堆积密度实验报告

砂堆积密度实验报告

砂堆积密度实验报告砂堆积密度实验报告引言:砂堆积密度是指在一定容器中,砂子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它是研究砂土力学性质和工程设计中重要参数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砂堆积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得出砂堆积密度,并探究影响砂堆积密度的因素。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所用材料包括砂子、容器、天平和尺子。

首先,选择一个适当大小的容器,将其清洗干净并晾干。

然后,将容器放在水平的台面上,并用尺子测量容器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接下来,将容器放在天平上,记录容器的质量。

然后,将砂子均匀地倒入容器中,直到砂子的高度达到容器的边缘。

再次使用天平测量砂子和容器的总质量。

最后,用尺子测量砂子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砂堆积密度。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砂子的体积。

砂子的体积可以通过容器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计算得出。

假设容器的长度为L,宽度为W,高度为H,那么砂子的体积V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V = L × W × H。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砂子的质量。

砂子的质量可以通过砂子和容器的总质量减去容器的质量得出。

假设砂子和容器的总质量为M,容器的质量为m,那么砂子的质量m_s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m_s = M - m。

最后,我们可以计算砂堆积密度。

砂堆积密度可以用砂子的质量除以砂子的体积得出。

假设砂堆积密度为D,砂子的质量为m_s,砂子的体积为V,那么砂堆积密度D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D = m_s / V。

通过实验数据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出砂堆积密度的数值。

然而,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究影响砂堆积密度的因素。

在本实验中,我们可以考虑砂子的颗粒大小、形状和含水量等因素对砂堆积密度的影响。

首先,砂子的颗粒大小会影响砂堆积密度。

较大的颗粒会导致砂子之间的间隙增大,从而使得砂堆积密度降低。

相反,较小的颗粒会使砂子之间的间隙减小,从而使得砂堆积密度增加。

其次,砂子的形状也会影响砂堆积密度。

不规则形状的砂子会使得砂子之间的堆积更加紧密,从而使得砂堆积密度增加。

细集料堆积密度紧装密度及空隙率试验记录表

细集料堆积密度紧装密度及空隙率试验记录表
第 页、 共 页
JJ0209d
细集料堆积密度、紧装密度及空隙率试验检测记录表
试验室名 称:
安阳市安华路桥有限责任公司试验检测中心省道219 安阳镜段改建工程YD3工地试验室
记录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 试验依据 JTG/TF50-2011、JTG E42-2005 样品描述 洁净、无杂质 试验条件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及 编号
电子天平010、砂石筛014等
试验次数
1
2
砂的表观密度
(g/cm3)
容量筒的质量
(g)
容量筒的容积V
(mL)
容量筒和堆积砂总质量
(g)
容量筒和紧装砂总质量
(g)
砂的堆积密度测值 砂的堆积密度测定值
(g/cm3) (g/cm3)
砂的紧装密度测值
(g/cm3)
砂的紧装密度测定值
(g/cm3)
砂的空隙率
(%)
备 注:
试验:
复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日期:



第 页、 共 页
第 页、 共 页
第 页、 共 页
第 页、 共 页
第 页、 共 页
第 页、 共 页

砂的表观密度(视比重)、堆积密度(松容重)和紧装密度试验记录

砂的表观密度(视比重)、堆积密度(松容重)和紧装密度试验记录
1
´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平均
(紧密容量)
紧装密度
1
2
平均
(视比度)
表现相对密度
试验
次数
饱和面干试样重量(g)
m3
试样、水与
容量瓶合重
(g)
m2
水与容量
瓶合重
(g)
m1
烘干试样重量(g)m0
试验温度
0
(℃)
表观相对密度(g/cm3)
ra=m0/( m0+ m1- m2)
毛体积相对密度
(g/cm3)
rb=m0/( m3+ m1- m2)
1
2
平均
备注:
试验:计算:复核:试验日期:
砂的表观密度(视比重)、堆积密度(松容重)
和紧装密度(紧密容重)试验记录
(编号:)
D—27
建设项目:河南省郑州至石人山高速公路合同号:
施工单位取样编号
施工路段取样说明
(松容重)
堆积密度
试验
次数
盛器容积
(mL)
V
盛器重量
(g)
m0
盛器于砂重
(g)
m1
砂的重量
(g)
m1-m0
密度
(g/m3)
ρ=(m1-m0)/V

实验三--砂石试验

实验三--砂石试验
5.将瓶洗净,重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板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出质量(m2)。精确至1g。
(四)石子的视密度
试样的视密度
式中 m0——烘干后试样质量(g);
m1——试样、水、玻璃片和瓶的;
ρH2O——水的密度(g/cm3)
视密度试验应用两份试样,以两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若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2g/cm3,应重新取样试验。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结果之差超过0.02g/cm3,可取四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值。
3.烘箱、摇筛机、瓷盘、容器、毛刷等。
(3)试验步骤:
1.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质量,筛除大于10mm的颗粒(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分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秤取烘干试佯500g,精确到1g。
3.将孔径5、2.5、1.25、0.63、0.315、0.16mm的筛子按筛孔大小顺序叠置,孔径大的放上层。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10mm筛内,加盖置摇筛机上筛lOmin(如无摇筛机可用手筛)。
(2)主要仪器:容量筒、台秤
(3)试验步骤:
1.用浅盘取砂样约3L,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5mm的颗粒。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容量筒质量m1,用漏斗或料勺将试样徐徐装入容量筒内,漏斗或料勺距离筒口约为5cm,装满并使筒口上部试样呈锥形,然后用钢尺将筒口上部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后称质量(m2)。精确至1g。
V0(ml)
装试样后瓶中水和试样的体积
V1(ml)
表观密度ρ’(g/cm3)(0.01)
单个
平均值
1
50
2
50

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

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

复核:
日期:



(g/cm3)
容量筒的质量
(g)
容量筒的容积V
(mL)
容量筒和堆积砂总质量
(g)
容量筒和紧装砂总质量
(g)
砂的堆积密度测值
(g/cm3) (g/cm3) (g/cm3) (g/cm3)
砂的堆积密度测定值
砂的紧装密度测值
砂的紧装密度测定值
砂的堆积密度空隙率
(%)
砂的紧装密度空隙率 备 注:
(%)
试验:

页,共

JJ0209d
细集料堆积密度、紧装密度及空隙率试验检测记录表
试验室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试验依据 样品描述 试验条件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吉林省建设集团公路检测有限公司辉南至白山高速 公路编号 样品名称 试验日期
试验次数
1
2
砂的表观密度

压实度(灌砂法)试验记录表-自动计算

压实度(灌砂法)试验记录表-自动计算

176.6 7.8 82.6 94.0
含水量(%)
6.2
6.5
6.8
8.8
8.3
干密度(g/cm3)
1.76
1.74
1.74
1.79
1.74
备注
符合设计相对密度要求(设计相对密度≥0.7)
控制干密度
≥1.53g/cm3
结论
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说明
松铺厚度30cm;碾压遍数:第1遍;碾压机具:103kw推土机。
压实度(灌砂法)试验记录表
施工单位
检测日期 2018年2月27日
工程名称
检测方法
灌砂法
检测环境
随机取样
土壤类别 砂、无粘性土
桩号
取样位置(m)
a 灌砂前:筒+砂重(g) 7700
7700
7700
7700
7700
b 灌砂后:筒+砂重(g) 4615
4829
4694
4543
4618
c
锥体砂重(g)
697
697
697
697
697
d 试坑砂重a-b-c (g)
2388
2174
2309
2460
2385
e
砂密度(g /cm3)
1.316
1.316
1.316
1.316 1.316
f 试坑体积υ=d/ e (cm3) 1815
1652
1755
1869
1812
g
试坑土重
3394
3056
3264
3645
3407
h 湿密度= g /f (g /cm3) 1.87

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测定方法

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测定方法

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测定方法砂子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1、方法概要检测砂中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及计算空隙率。

适用于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和建筑用砂浆的用砂。

2、引用标准GB/T14684—2011《建筑用砂》3、主要仪器及设备3.1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3.2天平:称量5kg,感量5g3.3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mm,净高109mm,壁厚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3.4方孔筛:孔径为4.75mm的筛一只3.5垫棒:直径为10mm,长500mm的圆钢3.6直尺、漏斗、搪瓷盘、毛刷等4、试验条件试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0±5℃,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5、试验步骤:5.1、按四分法取样,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5.2、松散堆积密度:称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

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lg。

5.3、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

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

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棒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中心线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6、结果计算:6.1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的计算,精确至10kg/m3:p1=(G1一G2)/Vp1一一表观密度,kg/m3G1一一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gG2一一容量筒质量,gV一一容量筒的容积,L6.2空隙率的计算,精确至1%:V。

= ( 1一p1)/p 2)V0一一空隙率,%p1一一试样的松散(紧密)堆积密度,kg/m3p2一一试样的表观密度,kg/m36.3堆积密度取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10kg/m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砂的表观密度(视比重)、堆积密度(松容重) 和紧装密度(紧密容重)试验记录
(编号: ) D—27 合同号:XCDLFJ-2013-SG/09 . 河 砂 砂的重量 (kg) m1- m0 1.536 1.532 p= . 密度 (kg/m3) m1-m0 V 1536 ×1000
建设项目:南水北调总干渠陶岔至沙河南段建设征地淅川县连接道路复建工程
( 表 视 观 比 密 度 )度
1
300
1188.4
997.8
0.005 0.005
2
300
1160.0
976.3
2575
平均 备注:依据JTJ E42-2005试验规程,符合JTG/T F50-2011规范要求。 试验: 计算: 复核: 试验日期:
2656
( 紧紧 装密 密容 度重 )
1
1.000
0.525
2.128
1603
2
1.000
0.525
2.134
1609
平均 干燥砂重 试样、水与容 水与容量瓶 温度修正系 量(g) 量瓶合重(g) 合重(g) 数 试验次数 m0 m1 m2 at p=(
1606 视比重 (kg/m3) m0 m0- m1+ m2 2737 -at)×1000
施工单位: 河南省致远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路段: 全线 盛器容积 (L) 试验次数 V . 盛器重量 (kg) m0
取样编号 取样说明 盛器与砂重 (kg) m1
( 堆 松 积 容 密 重 度)
1
1.000
0.525
525
2.057
1532
平均 1.603 1.609
15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