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物流业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物流成本对我国的启示1
日本物流成本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一、日本物流成本的发展首先日本对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体系的研究是比较早的,物流成本的核算,最早的规范性文件是日本运输省与1977年公布的(物流成本计算统一基准)统一计算物流成本口径,建立了表格的形式按照支付形态计算物流成本的方法该标准第一次较为详细的介绍了一种切实可行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这是一部影响非常大的标准性编制。
产生原因是当时物流合理化先进的企业正热心地从事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各个企业都制定了自己独特的成本控制体系,因而出现了成本概念不一致的状况,这样各企业所计算出的成本就缺乏相互对比的基础。
另外,在一般企业中,尽管物流成本的算定是以物流合理化为前提,但是由于缺乏统一明确的会计成本核算标准和整理方法,因此,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是不完全的,进而影响了物流合理化的发展。
正是在这种状况下,日本运输省制定了“物流成本算定统一基准”。
由于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全社会的物流管理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也使日本迅速成为物流管理的先进国。
我国关于物流成本核算的介绍就是以此为依据的。
现在我国关于物流的分类多借用于此基准。
比如物流费用包括供应物流费,企业内部物流费,销售物流费,废弃物物流,回收物流费,再利用物流费等。
这里明确把生产物流费排除在物流费之外。
因为生产物流费是生产费的一部分不计算入物流成本。
其次 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的物流管理和成本管理日益成熟,这表现为日本积极倡导高附加价值物流、Just-in-time物流等各方面。
但是,随着物流服务竞争手段化,物流成本的高昂成为这一时期的特征,因此,在日本有把这一时期称为“物流不景气”的说法,即由于经营战略的要求,使物流成本上升,出现赤字。
因此,如何克服物流成本上升、提高物流效率是90年代日本物流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
1992年日本通商产业省发布《物流成本活用计算指南》。
这是由通商产业省牵头,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负责的,由相关大学,企业界人士参与完成的。
中日物流技术装备的发展与变迁(下)——中国物流技术装备的发展与变迁
地 位 ,一 些 物 流 装 备 只
业 和领 域局 部 开 始 应 用 。
外 一 些 先 进 的 物 流 技 术
续 被 引 入我 国。 如 ,一 些 厂 商 开 始 引 入 国 外 先 进
化 企 业 引进 了 国 内第 一 墨
重 机 和 输 送 机 成 功 开 发 并 应 用 于 大 型 建筑 工程 建 设。7 O年 代 末 ,
随 之 得 到 了大 力 发 展 。
此 , 国 家在 上 世 纪 5 0年 代 先 后 建
物 流 的概 念 虽 然 此 时 已弓
设 7 一 批 专 业 化 物 料 搬 运 设 备 生 产 厂 ,生 产 各 类 起 重 机 、 电动 葫
芦 、 带 式 输 送 机 、 叉 车 、 拣 选 机
S rlete 连载 eaLc r J i us
“ 日本物流业发展启示录”系列连载 。
中 日物 流技术装备 的发展与变迁 () 下
中国 物 流 技 术 装 备 的 发 展 与 变 迁
口 西 南 交 通 大 学 i王 群 智 张 锴 朱 江 洪
建 国 至 今 ,中 国 的 社 会 经 济 、 生 产 、 流 通 和 消 费 模 式 发 生 了翻 天 覆 地 的 变 化 ,物 流 技 术 装 备 也
应 用 的 人 才 结 构 , 容 易 导 致 系 统
物流技术装 备发展存在的 问题
近年 来 ,物流 技 术 装 备 在社 会
的 整 体 性 和 应 用 性 缺 失 ,从 而 无
法 很 好 地 为 客 户 企 业 提 供 解 决 方
案 ,来 应 对 客 户 企 业 的 物 流 问 题 。
一
直 实 行 计 划 经 济 , 重 生 产 、 轻
中日社会经济发展与物流变迁(上)——日本社会经济发展与物流变迁
和 流 通 管 理 上 的 难 度 和 成 本 。 为
了 加 强 管 理 、 降 低 成 本 ,企 业 成 立 了 独 立 的 物 流 部 门 ,使 商 流 和
时 期 出现 的 。 由 于居 民 收 入 增 加 , 与 重 体 力 劳 动 相 比 , 年 轻 人 更 愿 意 就 职 于 服 务 业 等 劳 动 强 度 低 的
日本 经 济 极 为 景 气 。 经 济 增 长 使
为 了 生 存 , 企 业 不 得 不 将 注 意 力从 以 前 的 重 生 产 转 向 重成 本 , 并 且 不 断 改 善 产 品 结 构 , 开 发 新
产 品 市 场 。 生 产 、 消 费 开 始 从 大
雇 佣持续 扩大 ,失 业率低于 3 , %
济 高 速成 长 时期结 束。 此后 , 日 本 进 入 了经 济 稳 定 低 速 增 长 的 时
期。
收 入 倍 增 。 在 此 期 间 , 东 海 道 新
干 线 开 通 ,东 京 奥 运 会 成 功 召 开 ,
如 财 阀解 体 、 公布 独 占禁 止 法 、
鼓 励 成 立 劳 动 组 合 等 。 同 时 , 生 产 由 军 需 向 民 需 转 变 。 当 时 ,主 要 物 资 采 用 配 给 制 , 资 源 分 配 主
行 业 。 企 业 生 产 及 物 流 现 场 出 现
了 用 工 方 面 的 压 力 。 于 是 ,如 何
物 流 分 离 ,对 物 流 进 行 重 点 管 理 。
新 和 发 展 生 产 上 。 整 个 社 会 主 要
进 行 扩 大 生 产 建 设 , 对 物 流 服 务
同时 ,通 过 条形码 和计 算机 等技
能够 为 中 国 物 流 以 及 物 流 技 术 与 装 备 业 的 发 展 和 转 型 升 级 提 供 有 益 的参 考 。
刍议日本物流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形态与发展
资、 独资 、 外 资企业 问合作等方式 , 积极开拓 着 中国广 阔 的物 流市场 , 同时也形成 了相应 的投资特点 。在国内大部分 物流企
ma r k e t a nd t h e n o n s u c h b a s i s po i n t e d o u t t h e e n l i g h t e n me n t i t p o s e d r e f e r e n t i a 1 v a l u e . t h e Ch i n e s e l o g i s t i c s e n t e pr r i s e s a s we l l a s s o me d e v e l o p me n t i d e a s f o
从 日本 多家物 流公 司进入 中国物流 市场 的投 资形 态来 看 ,绝大多数公 司选择 了和中国物 流企业 或者物流相关企业 合作 ,以合资 的形式建立新 的物流公 司对 中国的物流市场进 行投资 。 如 2 0 1 0年由雅玛多控股有限公司与上海久 事公 司合
资 成 立 的雅 玛 多 f 中 国) 运 输 有 限公 司在 上 海 运 营 , 该 物 流 公 司
Abs t r a c t :I n t h i s p a pe r , we a n z e d t h e f o r m a n d de v e l o p me n t s t r a t e g y n f t h e i n v e s t me n t o f J a p a n e s e l o g i s t i c s e n t e r p r i s e s i n t h e Ch i n e s e
重要责任。但是 南于各种 因素 , 当前 国内物流业 的发展相对滞
日本共同配送的发展经验
日本是较早开展共同配送的国家之一,通过对日本开展城市物流共同配送历程和经验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为我国共同配送的发展带来启示和借鉴。
共同配送在日本等发达国家率先进行,有着几乎相同的背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和共同配送方式的高效率低成本特点。
就日本而言,具体原因包括:企业间的竞争导致资源无法合理分配和利用;发货频率增高导致许多社会问题;生产规模的扩大也为共同配送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可以说,日本当时遇到的问题,与我国目前有些类似。
共同配送的定义与模式关于共同配送,日本有两种较为常见的定义。
在日本工业标准(JIS )中,“共同配送是为提高物流效率,对许多企业一起进行配送”,这个定义较为简单,强调了共同配送的目的,但没有深入其本质。
日本运输省也对共同配送进行了界定,认为共同配送指“在城市里,为使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运货需求的企业间,由一个卡车运输业者,使用一个运输系统进行的配送”。
也就是把过去按不同货主、不同商品分别进行的配送,改为不区分货主与商品,统统把货物装入同一条线路运行的车辆上,用一台卡车为更多的顾客服务,实现货物及配送的集约化。
在该定义中比较强调卡车运输业者在共同配送中的地位。
日本学者汤浅和夫指出共同配送是配送合理化最先进的方式之一,即打破一个公司物流合理化的局限,而与其他公司联合起来,实现进一步的合理化。
其目的是集中配送量,提高配送车辆的利用率。
他曾引用由13家唱片公司开展共同配送的案例来说明共同配送的效果:在开展共同配送以前,各唱片公司用卡车运输的装载率不到50%,通过实施共同配送,提高了装载率,减少了近40%的车辆。
在日本,同行业的共同配送占了绝大多数,特别是以整个行业为对象的共同配送结构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在这些行业中,照相机销售行业、纸张文具行业、糕点小食品行业和化妆品生产行业等的共同配送正在快速顺利地扩大。
除此之外,日本的一些行业协会如日本电器控制工业会、全日本超市协会、医药化妆品便利店协会、日本加盟连锁协会等,也在积极探讨在行业中建立共同配送体系。
“日本物流业发展启示录”系列连载(2) 中日社会经济发展与物流变迁(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物
“ 日本物流 业发展启示录” 系列连载中 国社 会 经 济 发 展 与 物 流 变迁
口 西南交通大学 ;王群智 丁小东 刘桃香 深蜘f 气 集 团有 限 公 司 任 春 霞 市燃
新 中 国 成 立 至 今 ,社 会 经 济 取 得 了举 世 瞩 目 的 成 就 , 人 民 的
模 式 对 我 国 本 土 超 市 形 成 很 大 冲
击。
4 加 入 W T 以后 . O
2 1世 纪 初 , 中 国 加 入 W T O, 更 多 的 国 外 企 业 进 入 我 国 , 给 产
缺 ,供 不 应 求。 商 品 种 类极 少, 生 产 多 少 卖 多 少 , 不 愁 销 路 。 这
地 粗 加 工 一 沿 海 精 加 工 并 销 往 世 界 各 地 的 供 应 链 模 式 。 这 一 模 式
促 进 了物 资 在 全 国 范 围 内 的 流 通 , 国 际 物 流开 始得 到 发展 。 “ 流 ”概 念 也 在 这 一 时期 从 物
内 大 力 修 建 的 高 速 路 网 络 极 大 地 缩 短 了城 市 间 的距 离 ,极 大 程 度
生 活 水 平 发 生 了翻 天 覆 地 的 变化 。
析 ,并 针 对 中 国 物 流 现 状 提 出 目 前 中 国 物 流 存 在 的 问题 ,最 后 结 合 日 本 物 流 发 展 过 程 和 中 国 社 会
放、1 9 2年 确 定 社 会 主 义 市 9
济 的发 展 路 线 、 2 0 0 1年 加 入 贸 易 组 织 。 根 据 这 3个 节 点
地 促 进 了 跨 城 市 、 跨 区 域 的 物 流 活 动 。 这 一 时 期 , 流 通 业 大 力 发 展 ,超 市 开 始 出 现 。 超 市 经 营 商
国内外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内外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绿色物流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物流模式,正逐渐成为物流行业的新趋势。
本文将对国内外绿色物流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国内外绿色物流发展现状1. 国外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在国外,绿色物流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绿色物流体系,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来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
例如,欧盟制定了《绿色物流行动计划》,旨在减少物流业的碳排放和资源消耗。
此外,一些国家还鼓励企业使用环保型运输工具,采用节能技术,实现物流过程中的能源节约和减排。
2. 国内绿色物流发展现状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绿色物流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仍然以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为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然而,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我国也开始积极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
一些企业开始使用新能源运输工具,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探索绿色物流的新模式。
二、对我国的启示1. 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绿色物流发展经验,学习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
例如,可以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使用环保型运输工具,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外对绿色物流的政策法规,加强对绿色物流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
2. 加强技术研发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支持。
我国应加大对绿色物流技术研发的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例如,可以研发新型的节能减排技术,开发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统,推动物流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实现物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建立绿色物流标准体系建立绿色物流标准体系是推动绿色物流发展的重要一环。
我国应加快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明确绿色物流的要求和指标。
同时,还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评估,鼓励企业积极实施绿色物流,提高物流业的整体环保水平。
4. 强化合作与共享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各方的合作与共享。
中日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分析(下)——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与问题分析
是对第三 方物流企业 的技术进步来 讲 ,都是非常重要的。
挑 战。
11 4
在 此 背 景 中 , 各 类 企 业 可 持 续 发
条 块 分 割 严 重 ,缺 乏 集 约 化 的 经
; 。 对 于 我 国 的 第 三 方 物 流 l 士大
展 的首 要 条件 是增 强 自己 的核 心 竞争力 ,以取 得更大 的市 场份额、
企 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代 物流 管理 模 式、经验 和 先进 的
物 流 技 术 装 备 , 可 供 第 三 方 物 流 企 业参 考借 鉴和 选 择利 用。在 目 前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的关键时期 ,
3 .服务功能单一 、附加值有 待提 高 我 国的第 三 方物 流企 业 多数 是 由传 统 运输 、仓储 和 物 资购销 企 业 转 型而来 ,设 施相 对 比较简
抓 住机 遇 的企业 必将 在 未来发 展
中 占据 优 势 。
单 ,只 能提 供单 项 或分 段 的物流
服 务 。 其 功 能 也 主 要 停 留在 运 输 、
对于第 三方物流企业来讲,
时要 看 到 ,许 多第 三 方物流 企业 尚 处于 以完成 委托 方企业 的任 务 为主 要 目的的 阶段 ,能够 不断 为
重 要 作 用 。 但 同 时 , 仍 存 在 着
的 发 展 ,人 民 生 活 和 消 费 水
了 显 著 改 善 , 生 产 、 流 通 从 的 大 批 量 、 少 品 种 、 少 批 次
方与需 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 服务 的方式。这一概念对第三方物
流 的形 式 给 出 了 明确 的定 义 ,但 与
更 高 的 收 益 。 加 之 现 代 社 会 对 物 流 服 务 的 专 业 化 、 个 性 化 需 求 越 来 越 高 ,使 很 多 企 业 不 得 不 将 原
日本物流的发展经验与借鉴
日本物流的发展经验与借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第三利润源”在全国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但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物流业发展比较晚,在国际化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我国的物流业与国际接轨,跟上时代潮流,物流业比较发达的日本将给我们许多启示。
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益更新,是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点。
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既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产物,又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
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是全球信息化速度最快的产业部门之一,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物流业相对来说发展比较滞后,吸收和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经验,这是我国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日本物流业的特点在日本,从事物流服务的有150万人,每50人中有一名是做物流服务的。
物流在日本的广泛由此可见。
日本的物流管理,已经形成了适合其国情的现代化流通体系。
其主要特点是:1.运输系统现代化。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建设,仅1958-1968年10年间,交通运输的投资就增长了27.8%,并实现了运输装备的现代化。
公路货运量由1960年的14.9% 上升到1984年的46.2%,汽车运输的优势在日本物流中十分突出。
2.仓储系统现代化。
日本仓储一直作为物流的中心环节,被列为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
日本建有大型仓储群,担负着物流中心的任务;另外还建有一批小型仓库。
这些仓库的建设为日本物流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叉车、托盘更是朝标准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3.装卸搬运系统现代化。
日本物流过程中,装卸搬运形成了一个有机系统,其装卸物多数采用叉车,或用链条输送机传送。
托盘小车的采用,加速了物流的速度。
4.包装标准化。
日本政府曾颁布了《工业生产包装标准》,大多数包装都有统一编号,才能够条码识别物。
包装技术或产品包装手段都实现了高度现代化。
5.信息处理现代化。
日本的各个物流中心完全使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它是实现信息处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日本绿色物流发展的状况及启示
日本绿色物流发展的状况及启示翁心刚;姜旭【摘要】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绿色物流发展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课题.日本通过发展绿色物流与实施绿色服务标准,使物流活动变得更加顺畅、有序、高效,为维持日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为推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应借鉴日本政府推动绿色物流发展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绿色物流业发展实际,在制定我国绿色物流发展长期战略目标、中期规划目标及近期目标的同时,构建绿色物流系统动力,完善绿色物流管理体制,制定物流环保法规,实施绿色物流税收政策,加强生态物流系统建设,构建新型环保物流系统,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建立企业联盟运作模式.【期刊名称】《中国流通经济》【年(卷),期】2011(025)001【总页数】5页(P16-20)【关键词】日本物流;绿色物流;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作者】翁心刚;姜旭【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市,101149;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市,1011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59.3在日本,绿色物流的推行不仅是企业的事情,政府在其中也发挥着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绿色物流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对绿色物流运行进行管理。
日本在最新修订的2009年《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中指出,要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市场,创建能够减轻环境负荷的物流体系和循环型社会。
日本政府对绿色物流业除进行具体规划和提供强大资金支持外,还非常注重为绿色物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来控制污染并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作用。
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重视调整流通政策,并制定了物流相关职能方面的法规。
1966年制定了《流通业务城市街道整备法》,提出将集中在大城市中心的流通设施向已经整备好的外围地区集中搬迁,以提高大城市流通机能并使道路交通流畅,维持与提高城市机能。
1990年12月开始实施的《货物汽车运输事业法》和《货物托运事业法》是规范汽车运输事业行为的法律,统称“物流二法”,替代了连续实施长达四十多年的30部与物流产业有关的法律。
日本物流信息化的启示
为了进一步提 高物 流信息化运作 效率 , 日本政
府着手 了一系列物流信息化政 策方面的改革 ,其 目
的是进一 步放宽对物流信息化业 的规制 ,使其完全 按 照市 场运 作 的规 律 更加 富有 活 力地 发展 。这 些
对我国流物信息化具有极为有益的启示。
日本 信息化 比中国早 ,1 8 年 开始搞 E I 95 D 电子
其专业化 、 自动化水平 的发展 十分快速 ,而且对物 流信息 的处理手段也极为重视 。几乎所有的专业物 流企业无 一不是通过计算机信息 管理系统来处理和
控制物流信息 ,为客户提供全方位 的信 息服务 。为
成 良性的物流信息化市 场和运作机制 ,物流信息化
基 础设 施也 已初具规模 ,因此政府认为需要通过宏 观政 策调控 ,将投资重点着 眼于一些重点物流信息 化基础设施 的建设 和完善信息化方 面。
提高 了信息在 国际间传 输 的速度 和准确性 ,使企业 降低 了单据处理成本 、人事成本 、库存 成本和差错
一
、
日本 的物流领域 均实现 了高度的机械化 、 自动
二 、日本政府对物流业的支持 日本物流 的发展很大程度 上得力于 日本政府 出
化 和计算 机化 。企业 的物 流作 业 中铲车 、叉车 、货 物升 降机 、传送带等机械 的应 用程度较高 ;配送 中
心 的分拣设施 、拼装作业安排 犹如生产企业 的生产
B 。 e 。 e p c u 。 P e ,e n 、 ,
业务透视
中日制造业物流的发展分析(下)——中国制造业物流的发展现状
采购 ,销售 ,库 存 )
及 制 造 业 与 物 流 业 的
大陆和 中 国台湾 地 区以其逐 步扩 大 的市 场 、廉 价 的劳 动 力 成 本、
逐 步 齐 全 的 产 业 链 和 日益 完 备 的
来 自于 制造 业订 单需 求 的品种 多 变性和 时间 紧迫 性。例如 ,2 0 02
产品设计、物料采购 等多项功能。 以 个 人 笔 记 本 电脑 为 例 ,依 据 iu pi0 年 的调查 , 中国 大陆 Spl 1 2 1
的 个 人 笔 记 本 电脑 产 出 占全 球 的 8 %, 其 中 6 % 的 产 出 来 自 6 3 3 家 台 湾 OD ( ii l e in r M Or n s e g aD g Ma ua t r n fcue )厂 商 。 在 制 造 业 r
P I u c a ig S l n e t r/ S ( h sn , ae v n o y P r ,I
个 方 面 提高 供 应 链 自
例 如 ,减 少 产 品 预
高 不 同材 料 的需 求两 高采购 中零部 件的 同 降低 生产 中的安 全库 应 商 的信息 共享 难度
S rletr 连载 ei c e f aL u s
“ 日本物流业发展启示录” 系列连载 @
中 日制造业物流的发展分析 ( 下 )
中 国 制 造业 物 流 的发 展现 状
口上海大学 {汪建 韩莉 西南交通大学 l王群智 骆强
在 全 球 的 制 造 分 工 中 , 中 国
直接影响物流 的效率和竞争力。
的订 单。 例如 在个 人 电脑 生 产线 上 , 日本 和 中国 的生产 线 的长度 和 员 工 数 量都 能达 到 1 。作 为 : 4 世界工厂 ,大批量生产 是必须的 , 但是 为 了应对 未 来发 展 ,中国工
日本物流立法及其启示
部位物流设施 的布局 ,从而 改善市 内交通
混乱的状况 。该法和 《 大店法 》的共同施 行 ,保 证了 日本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 汽车终端站场法 》 1 5 年制定 , 于 99 其 后被 数度修 订。营业性车站对 “ 网络型拼 箱运输 ”的物流企业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 日本政府对 它不断进行了整治和完善。
的 “ 网络 型运输”创造条件 ,该法 同时取 消 了营业 区分 的限制。 而调整运输代理业 “ 务企业的 《 货物运输经营事业法 》 取消 了 , 原有法律 中有 关运 输代 理企 业利用其他运
《 综合 物流施政 大纲 》等一 系列促进 综合
性 物 流 发 展 的 法 律 法 规 , 面 指 导 物 流 业 全
运输 事业法 》和 《 货物运输 经营 事业法 》
对 日本 交 通 运 输 起 到 广 泛 பைடு நூலகம் 深 远 的 影 响 , 主 要 因为 其放 宽 了政 府 对 物 流 的 管 制 。
国家只 用一 部 《 流 法 》来规 范 物流 行 物 为 。笔者发现 , 多学 者却认 为 日本 的物 许 流 立法 是统 一 立法 模式 。 如有 学 者认 为
的发展 ” 陈金涛等 , 0 8) ( 2 0 。通过笔 者考 证发现 ,日本现 在不存 在 、 去也不 存在 过 被称 之为 《 流法 》的法律 。造 成这 种误 物
解 传 播 的 原 因 我 想 可 能 是 由 于 翻 译 的 问 题 ,将 其 他 与 物 流 相 关 的 法 律 如 《 流 物
该 法的时代 背景是当时 日本许多新兴零售 业进入到市 中心 和交通枢纽地区 ,从而导 致道路通行拥堵 。而 《 流通业务城 市街道
日 物流 法 启 本 立 及其
日本开展物流配送的经验及其启示
‘ 州商 学 院 计 算机 与信 息 工程 擘 院 , 杭 浙江 杭 蚋 3 0 3 3 3 0 5
编 者 按 :( 1年 8月 , 江 省 政 府 现 代 袖 流 考 察 团一 行 7人 , 往 日本 东 京 、 滨 、 圉 等 城 市 20 / 浙 前 横 静 对 日本 现 代 斯 流 业 目前 的基 本状 况进 行 了 为 期 8天 的考 察 。 考察 团成 员 一致 感 到 , 日本 柚 流 配 遥 业 的 历 史和 现 状 培 了我 们 许 多有 益 启示 日奉 物 流 业 的 不 少经 验值 得 借 鏊 , 乃撰 此 文 、 蹬 读 者 。 以
维普资讯
第 1 总 第 1 3期 期 2
2 2年 1只 00
商
业
经
济
与
管
理
N 1 v 一.1 3 2
BUSI ES N S ECONO M I CS AND AD M I STRATI NI ON
J n 2 02 a .0
日 本 开 展 橱 流 配 送 硇 经 验 及 其 启 示
统, 设施非 常先 进 , 货物 出 口 7 , 以通 过计 算机 0个 可 系统 控制不 同的货物 类别 、 同 的货 物地址 、 同的 不 不
货物 需求 量 , 自动实 现不 同的分拣 路线 和出 口 , 它把
. J 日期 :0 l一 9 1 啦稿 20 0 】
作者筒介 : 陈子侠( 92 ) 男 . 1 6 - . 浙 永康人 , 州商学 硫剧教授 物 流 配送 企 业 和 政 府 社 会 团 体 的 实 地 考 察 调 研 , 为详 尽 地 分 析 了 日 l 现 代 物 流 业 的 现 状 本 较 奉 及成 功 经 验 , 由此 对 我 国物 流 业 的建 设 和 发 展 提 出 了 中肯 建 议 并 关键词 : 日本 ; 流 配 送 ; 验 ; 议 物 经 建 中 国分 粪 号 : 7 3 文 献 标 识 码 : Fl A 文 章 螭 号 :0 0 2 5 (∞ 2 O -0 2 — 0 10 - l 4 2 ) 1  ̄ 2 4
日本物流发展及对中国的启发
2.物流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日本物流业发展无论是在规划布局、硬件设施,还是在软件开发、规范管理等各方面都是紧紧围绕着社会需求展开的,有的甚至超前一步,有力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边界和关系分析,CLM认为,供应链管理是联系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主要功能和基本商业过程、将其转化成为有机的、高效的商业模式的管理集成。它包括了上述过程中的所有物流活动,也包括了生产运作,它驱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营销、销售、产品设计、财务和信息技术等过程和活动的协调一致。
21世纪物流和供应链前沿概念和技术
6 西格玛物流是6 西格玛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6 西格玛是过程设计和提高的方法,它的目标是在满足客户主要的质量要求方面达到近乎完美的境地。它注重应用、结果和成功实施的要素等方面。
3、闭环物流与逆向物流(Closed Loop Logistics and Reverse Logistics)。
由于任何企业都不能穷尽物流的地理范围,而且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也必须相互依存,因此,强调在变革中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成为2001年的主题。那么战略伙伴关系怎么理解呢?第一是物流服务商与供应链服务需求商之间在不稳定的经济中建立稳步的关系;第二个是指在物流供应商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供应链合作伙伴在不稳定的经济中建立稳步的关系,获取足够的知识和技巧以便在这个以技术为导向且快速发展的领域发展上述关系,而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不仅是为了企业的成功,还为了企业能够生存下去。
日本物流业带来的启示
⽜津管理评论[]消息:在⽇本,“物流”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从美国引进的流通经济新概念。
但是到了70年代,⽇本已经成为世界上物流业最发达的国家之⼀。
发达的“物流”,是⽇本战后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
国外有学者称,在21世纪,谁掌握了物流(或配送),谁就掌握了市场,⽇本建设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以及推进设施现代化与流程合理化的经验,对发展我国物流也具有借鉴意义。
⼀、⽇本物流管理的发展概况 ⽇本物流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管理观念与⼿段的发展。
第⼀阶段,物流概念的导⼊和形成期(1956—1964年),50—60年代,⽇本的企业界和政府为了提⾼产业劳动率,组织了各种专业考察团到国外考察学习,公开发表了详细的考察报告,全⾯推动了⽇本⽣产经营管理的发展。
具体来看,⾃1956年⽇本流通技术考察团考察美国开始引⼈物流观念后,1958年6⽉⼜组织了流通技术国内考察团对⽇本国内的物流状况进⾏了调查,这⼤⼤推动了⽇本物流的研究。
在1961—1963年上半年,⽇本将物流活动和管理称为PD,即Physical Distribution的减缩形式。
到1963年下半年,“物的流通”⼀词开始登场,⽇通综合研究所1964年6⽉期《输送展望》杂志中刊登了⽇通综合研究所所长⾦⾕漳的“物的流通的新动向”演讲稿,正式运⽤“物的流通”概念来取代原来直接从英语中引⽤过来的PD,在物流概念导⼊⽇本的过程中,物流已被认为是⼀种综合⾏为,即——“各种活动的综合体”,也就是说既理解为商品从⽣产到消费的流通过程,⼜被认为是流通过程各种活动中物理商品的取汲活动。
因此,“物的流通”⼀词包含了“运输、配送”、“装卸”、“保管”、“在库管理”、“包装”、“流通加⼯”和“信息传速’等各种活动。
第⼆阶段,物流近代化时期(1965—1975年)。
⽇本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速道路、港湾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各种基础建设。
与此同时,各⼚商也开始⾼度重视物流,并积极投资物流体系的建设。
日本流通产业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
1 低价格 零售业 的崛起和 冲击 。19 “ 、 9 2年 泡沫 经济 ” 崩溃 后, 日本经济 持续下滑 , 济不景 气导致市 场低迷 , 求不振 。 经 需
商 品价格体 系受到 破坏 , 降价成 为 日本 社会流 行的风 气 , 所谓
“ 价格破坏” 就是在这一时期提 出来的 。日本国内商品价格水平 很高 , 高价格问题一直是困扰 日本社会的问题之一。 但是 ,0年 9
澎
嚣_
孽一 一
经 营 战 略
●■l — 6
:
【 要 】 随 着世 界 各 国 经 济 联 系越 来越 紧 密 , 通 产 业 也 摘 流
日益成 为 各 国的 支柱 产 业 。流 通 产 业 是 囊括 零 售 业 , 发 业 和 批
价主导权完全掌握在生产者手里。即所谓生产者定价的“ 建值
中小 企业厅 )农林水产省 、 、 厚生劳动 省 、 国土交通省 、 公平交 易
委 员会 、 地方政府和地方公共团体等 。
一
通市场 进入的壁垒 。为了缓解 同欧 美的紧张经 贸关 系 , 日本不 得 不放 宽《 店法》 大 中某些条款 的限制 , 分三步对该 法实行规制 缓和, 逐步修订此 法的协议 。正 因为这 些措施带来 了 日本流通 的近代化 、 合理化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
政 策咨询机 构 “ 物流和 经济研 究会 ” 在研究 了国际 国 内经济 形
势和 曰本的物流 系统 现状 以后于 19 9 0年发 出了 “ 如果现在 的
内商品相比, 进口商品价格低廉 , 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日本国
内消费者对待海外产品的态度有 明显的变化 , 9 在 o年代之 前 , 日本民众一般都不倾向于接受海 外产品 , 一是因为 当时 国内消 费 正处 于高级化时期 ,二是 东南亚等地区的制造 水平不 高 , 人 们 对产品质量抱有成见 。但是 , 随着 消费风气的变化 和东南亚 工业水平的提高 , 消费者越来越接受 海外产品了 。受 泡沫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现代化阶段(1985——至今)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的生产经营发生了重大变革,消费需求差 异化更加明显。 产品的个性化、多品种和小批量成为新时期的生产经营主流,市场
的不透明度增加
物流流通体系的物流管理发生变化,即集约化物流向多频度、少量
化、短时化方向发展
1996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综合物流施策大纲》
日本物流业发展现状
1.物流效率持续改善总体水平高。 2.第三方物流发达。 3.物流组织模式向供应链物流演进。 4.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大发展。
三、中国物流发展现状
由上图可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总体上呈缓慢下降趋 势。2012年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为18%,较2004年的18.80%仅 下降了 0.8个百分点,体现了我国近年来物流效率逐渐提高,但提 高速度缓慢。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约为10%。 相比之下我国物流成本过高, 在微观上降低了生产企业产品的竞争 力,在宏观上则影响了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
日本物流业的发展及 对中国的影响
日本物流业发展历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这门新兴科学在近些年内发展迅速,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物流的研究,以期能够给整个经济的发展
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带来更大的益处。在日本,“ 物流 ”是2O世 纪5O年代后期从美国引进的流通经济新概念。但是到了70年代, 日本已经成 为世界上物流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到现在日本物流 业已近完全形成了机械化、电子化、自动化。发达的“ 物流 ”,
1958年6月日本组织了流通技术国内考察团对日本国内的物流状况
进行了调查,这大大推动了日本物流的研究。 1963年下半年“物的流通”一 词开始登场,《输送展望》杂志在 l964年6月号中刊登了日通综台研究所所长金谷璋的“物的流通的新 动向”演讲稿,正式运用“物的流通”概念。
1964年日本通产省为降低产业总体成本,开始推动除生产销售之
Thank you !
理协议会”和“日本物的流通协会”。
物流合理化阶段(1974——1984) 日本迎来了减量经营的时代,经营成本的降低成为经营战略的重要 课题。从而要求物流能有所改变,这一时期是物流合理化的时代 日本经济发展已达到了成熟期,可以说它进入了以消费(生活)为主的 时代。 国际物流学术活动,1979年“第二次国际物流会议” 和1981年“仓 库自动化国际会议”在东京召开。 1977年日本运输省流通对策部公布了《物流成本算定统一基准》, 这一政策对于推进企业物流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日本物流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倡导和宏观政策的正确引导, 得力于政府、企业和学界的共同配合和协助前进,是一项倾注全民 族心血和各方关注的大工程。我们研究日本发展现代物流的发展模
式和互动关系,在不断探索实践的基础上,走出一条中国式的道路。
对中国的发展建议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制定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物流发展战略。 设置物流专项扶持资金,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现代物流资源,做大做强重点物流企业。 促进信息技术化,积极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加大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加强标准体系及行业统计指标体系建设。
日本物流发展的启示与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建议 日本的物流业是在经济社会急剧变化,大生产、大流通和消费时代 到来之后应运而生的,也是随着现代科技和市场的发展、市场机制 的完善,制造商跟客户的要求不断变化而发展起来的。就目前中国
的状况而言,由于经济增长的石头强劲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正处于发展现代物流的“黄金时期”。
外的第三种成本及搬运、保管、包装等物流成本的削减。产业构造 流通部也设立专业的流通委员会。
物流近代化阶段(1965——1973) 1965年1月在日本政府《中期五年经济计划》中强调要实现物流 现代化,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速道路网、港湾设 施、流通聚集地等各种基础建设 1970年日本同时成立了两个最大的物流学术团体,“日本物流管
是日本战后迅速堀起的重要因素。国外有学者称,在2l世纪,谁
掌握了物流( 或 配送),谁就掌握了市场。日本建设不同类型的物 流企业以及推进设施现代化与流程合理化的经验,对发展我国物 流也具有借鉴意义 。
物流概念的引进和形成阶段(1956——1964) l956年日本流通技术考察团考察美国开始引入物流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