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试题02--08,附2010

合集下载

精编版-2006-2009年福建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精编版-2006-2009年福建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2006-2009年福建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2006一、名词解释∶1.环境决定论2.人生地理事实的三纲六目3.文化的刺激性扩散4.形式文化区5.实力适度人口6.环境问题二、问答题∶1. 联系实际谈谈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

2. 举例说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区域文化整合的关系。

3. 如何全面,正确理解资源问题的内涵与实质?4.阐述发达国家人口转变模式的过程及其促使其人口转变的主要原因。

三、综合分析题1.什么是人口迁移?试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空间形式的主要特点,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影响。

2. 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分析城镇化在我国现阶段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3.从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出发,谈谈文化景观建设与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之间的2007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小题5分)1.文化适应2.制度文化3.人文地理学4. 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5. 麦金德的"大地腹地说"6.人口的两重性7.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8.罗士培的适应论二、问答题(共 110分)1.试析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10 分)2.举例说明什么是文化的等级扩散。

(10 分)3.怎样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0 分)4.试析新中国人口转变的历程和模式及其形成原因。

(10 分)5.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异同。

(15 分)6.试以中国的某个特区城市为例分析城市区位对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

(15 分)7.什么是人地关系协调论?举例说明区域人地关系协调的复杂性。

(20 分)8.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实际,评述拉文斯坦的人口迁移法则。

(20分)2008一、名词解释1农村聚落体系2 人口年龄构成3文化史层4 文化生态论5 行为地理学6 国际人口迁移7 城市景观8 多核心城市二、问答题1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2 试结合中国的一个城市为例,说明城市地域结构发展的动力3 什么是经验主义方法论?试结合一实际例子说明在实际中如何运用它?4 试结合实际例子说明为什么区域人文地理学研究要从区域人地关系研究为出发点?5 结合伊斯兰教的形成和发展说明文化扩散的形式及特点?6什么是适度人口?适度人口有何意义?2009一、问答1.何谓人口构成?试析人口构成对社会经济大战的影响。

福建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1

福建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1

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经济地理学导论)一、简答题1、库茨涅兹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库茨涅兹在“配第——克拉克定律”的基础上,把国民收入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变化趋势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变化趋势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1)第一次产业(即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是不断下降的;该产业中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是不断下降的。

(2)第二次产业(即工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来看是上升的;而该产业中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总体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

(3)第三次产业(即服务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而该产业中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总的来看是上升的。

除此之外,库兹涅茨还深入到各产业内部进行考察,研究有关产业在产业结构变动中的作用与影响,指出:第二次产业份额的上升,主要是由制造业促成的,而在制造业内部,加工和化学、石油等行业的份额显著上升,而纺织、服装、木材和皮革行业的份额则下降了。

综合配第——克拉克定律和库茨涅兹的研究成果,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可以这样表述: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人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又会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转移。

这样,第一次产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和占有的劳动力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缩小,第二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升到稳定乃至缩小,第三次产业的比重不断扩大,成为最庞大的产业。

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重心沿着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产业的顺序逐步转移。

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越高,第三产业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比重越高,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即物质生产领域的比重就越低。

2、高技术工业与传统产业的区别高新技术产业通常是指那些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2—2011福建师大人文地理考研真题及答案

2002—2011福建师大人文地理考研真题及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经济地理学导论一、简答题1、库茨涅兹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库茨涅兹在“配第——克拉克定律”的基础上,把国民收入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变化趋势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变化趋势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1)第一次产业(即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是不断下降的;该产业中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是不断下降的。

(2)第二次产业(即工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来看是上升的;而该产业中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总体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

(3)第三次产业(即服务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而该产业中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总的来看是上升的。

除此之外,库兹涅茨还深入到各产业内部进行考察,研究有关产业在产业结构变动中的作用与影响,指出:第二次产业份额的上升,主要是由制造业促成的,而在制造业内部,加工和化学、石油等行业的份额显著上升,而纺织、服装、木材和皮革行业的份额则下降了。

综合配第——克拉克定律和库茨涅兹的研究成果,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可以这样表述: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人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又会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转移。

这样,第一次产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和占有的劳动力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缩小,第二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升到稳定乃至缩小,第三次产业的比重不断扩大,成为最庞大的产业。

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重心沿着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产业的顺序逐步转移。

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越高,第三产业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比重越高,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即物质生产领域的比重就越低。

2、高技术工业与传统产业的区别高新技术产业通常是指那些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2-2014福建师范大学333真题

2012-2014福建师范大学333真题

2012-2014福建师范大学333真题第一篇:2012-2014福建师范大学333真题2012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学习策略 2角色扮演法 3智者派 4壬戌学制 5性善论 6要素教育论二、简答题1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及意义2课程内容逻辑规定,及课程内容组织编排时要处理好的逻辑组织形式关系3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特点4教学中的讨论法及其应用要求三、论述题1现代中小学教学制度的改革内容,联系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制度改革,对于改革要有什么要求。

2教学中这样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3中世纪大学特征及意义4福建船政学堂及其意义2013年一、名词解释1.朱子读书法2.全人生指导3.先行组织者4.形式训练说 5.助产术 6.导生制二、简答题1.简述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2.简述学生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3.学校教育制度的涵义,以及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4.简述教学评价的种类。

三、论述题1.学校德育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奖惩。

2.评述庚款兴学。

3试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教育启示意义。

4.中世纪大学的特征及意义。

2014年一、名词解释1、三纲领八条目2、苏湖教法3、骑士教育4、巴尔福法案5、自我效能感6、移情二、简答题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2、学生在教学中接受学习的基本阶段。

3、简述知识对人的发展的价值。

4、长善救失的德育原则内涵和要求。

三、论述题1、论述现在教师角色发展的趋势。

2 论述“五四”运动中的平民教育思潮和科学教育思潮。

3、论述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4、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第二篇: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一.简答题(共90分,每题15分)1.什么是循环累积因果原理并以此原理解释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马太效应。

2.什么是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有哪些特点?3.拉文斯坦人口迁移的规律。

4.产业集群的概念以及特征。

5.如何理解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线,并说明其特征。

福建师范大学2002-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经济地理学)

福建师范大学2002-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经济地理学)

福建师范大学2002-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经济地理学)2002年《经济地理学》一、简答题1、库茨涅兹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2、高技术工业与传统产业的区别3、第三产业的基本特点4、航空运输的主要优缺点.二、论述题1、论述人口对产业布局的影响.2、中国在指导农业生产布局上为什么要强调因地制宜?请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给予阐明.3、阐述经济区以及经济区划的基本原则.4、何谓大城市经济圈?阐明大城市圈逐渐成为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主导模式的原因.2003年《经济地理学》一、简答题1、产业集聚是如何对经济活动区位起影响2、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与廖什中心地理论的差异3、何谓区位指向?简述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的通常表现形式.4、何谓区域分工?区域分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二、论述题1、土地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因素,其通过哪些方向对经济活动起影响?结合实例分别阐述2、如何正确看待韦伯工业区位论3、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应如何评价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4、农村工业化是广大农村地区发展中的重要组织过程,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工业化对农村发展的作用.2004年《经济地理学》一、简答1 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主要区别.2 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如何对经济活动起影响.3 何谓主导产业?简述主导产业的重要功能.4 何谓技术创新?简要说明技术创新的主要表现和结果.二、论述1 简述农业用地的杜能圈结构形成机制,简明如何正确看待杜能农业区位理论2 简述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理论选择特征,并结合实例论述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3 何谓经济全球化?简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影响因素.4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你认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解决好哪些问题?2005年《经济地理学》一、简答1 从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角度出发,简述经济地理学可为解决当前世界重大实际问题做出哪些贡献.2 简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现实意义3 简述区域合作应遵守的基本原则4 简析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二、论述1 举例论述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2 你是否同意韦伯工业区位论存在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请结合实例论述.3 现代服务业有哪些特征?请分析社会生产力发展、产业和就业结构演替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推动作用.4 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是区域产业结构演替的两个机制.请分析区域产业结构演替过程中市场机制产生作用的途径和政府干预的主要体现.2006年《经济地理学》1 简述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2 简述杜能农业区位理论前提及其形成机制3 论述循环累计因果原理4 简述促进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得机制5 从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影响的角度简述构成产业环境的要素,并结合实例论述供货和相关行业的发展水平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6 阐述克里斯塔勒中心地三原则适合的条件,并阐明如何看待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7 如何认识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的必然性,论述如何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有限的调度8 以长江三角洲的发展为例,阐明区域空间结构演变规律及其运行机制2007年《经济地理学》1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建立的前提以及构建步骤2 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特点及影响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的主要因素3 简述区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4 根据经济区的概念及组成要素简评“海峡经济区”的提法5 “农业生产布局要遵照自然规律,遵循经济规律”的观点是否成立?请以中国为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给予论述6 你是否同意适当、合理的政府行为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有利于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阐明理由7 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多因素作用过程,试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论述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8 论述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实例论述技术创新的空间差异对区域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2008年《经济地理学》1区位理论的内涵?并简述古典区位论和现代区位论的主要区别?10分2简述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意义及存在的问题?15分3辨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10分4简述区域创新网路概念及其组成要素?15分5阐明农业生产布局为什么要执行“因地制宜”方针?以中国的某一区域为例阐述农业生产如何因地制宜布局25分6你是否认为韦伯工业区位论具有局限性?请结合实例说明 25 分7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的空间特点?25分8何谓空间相互作用?试举例论述区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前提条件25分2009年《经济地理学》1 简述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2 简述中心地理论主要内容及意义3 辨析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4 如何评价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5 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6 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有何影响?请结合实例分析7 请从4种理论视角解释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的机制8 简述区域分工理论,并分析海峡经济分工与合作的合理性与必要性2010年《经济地理学》一、简答题1现代服务业的特征2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3辨析极化作用与扩散作用二、论述题1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及其对经济地理学乃至地理学的意义。

2000-2019年福建师范大学自然地理考研真题

2000-2019年福建师范大学自然地理考研真题

《2002-2020年福建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河流阶地2.地面有效辐射3.相对湿度4.海陆风5.径流系数6.地下水总矿化度7.土壤诊断层8.阳离子交换量9.顶级群落10.自然区划二、简答题1、根据源地特点,可将气团分为哪几类?2、简要分析河流水量补给各种形式的特点。

3、分析母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4、简述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布,主要植物种类和群落结构特征;保护江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的天然林和建设生态林有哪些重要意义?三、论述题1、分析沟谷流水地貌的发育过程。

2、比较热带季风气候与副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3、阐述土壤的地域分异规律,各举一例,并分别指出这些分异规律的主控因素。

4、从能量流动与转换角度阐述生态金字塔的形成机理,并进而分析人口数量与食物结构改善的关系。

简答题1、简述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

2、简述李四光地质学包括哪几种构造体系?3、大气降温过程有哪几种途径?4、简述大气经向三圈环流中的信风环流圈(Hadley环流圈)的形成过程。

5、拉梅奇(Ramage,1971)所绘制的全球季风分布图,其判别季风的主要依据是什么?6、太阳天文辐射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7、简述地球上水循环的“海陆循环”过程。

8、简析绿色植物对美化环境有哪些主要作用?二.论述题1、论述全球气温水平分布的基本特点。

2、简析我国土地沙化的基本情况,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特别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3、试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分(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

简答题1、地球表面有哪些特征?2、什么叫三圈环流?它是怎样形成?3、简述海底扩张说的要点。

4、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怎样流动的?5、马可耶夫欧亚大陆理想自然带分布有哪些基本特点?6、自然区划应该遵循那些基本原则?什么事自上而下的方法?7、什么叫自然综合体?8、什么叫生物多样性?二.论述题1、试述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2、简述土地评价的对象、原则与方法。

2008年福建师范大学普通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08年福建师范大学普通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08年福建师范大学普通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肥力
2.河口三角洲
3.生态系统
4.土壤的缓冲性
5.生态位
6.径流系数
7.假整合
8.绝对湿度
9.地域分异规律
10.动力变质作用
二、论述题
1.何谓生态因子?以土壤为例阐述其对生物的作用。

2.试述地貌的成因。

3.全球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征?分析各特征形成原因。

举例分析你熟悉地区的降水特征和原因,并分析其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利弊影响。

4.试述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举一地区实例具体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人文地理专业考研真题现场回忆版
一简答题
1.20世纪50年代人文地理学方法论新发展,对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的影响。

2.人文地理学与地理学的关系
3.“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与“千城一面”的地理学分析。

4.(没记下来)
二.论述题
1从人口地理学角度分析民工潮对城市化的影响和作用,对“三农”问题的影响。

2.“优先发展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战略与“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不同城市战略的城市化作用。

3.福建自然地理环境对区域文化的影响,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