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明史研究综述_陈时龙

合集下载

明史研究综述

明史研究综述

明史研究综述明史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明代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都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对明史的研究进行综述,从不同角度探讨其特点、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明史是一部详尽而独立的史书。

明史由明代末年编纂而成,时间跨度长达近300年,内容涵盖了明朝的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

明史的编纂者力求全面客观,尽可能收集各种史料并进行整理,使得这部史书成为了研究明代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明史对于研究明代政治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其政治制度相对于其他朝代来说较为独特。

明史中详细记载了明朝的官制、地方制度、税收制度等内容,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明代的政治运作。

同时,明史中还有大量关于明朝君臣之间的争斗、宦官干政等揭示了明代政治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明史还对于研究明代文化和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明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时期之一,文人墨客众多,文化繁荣。

明史中收录了大量有关明代文人的传记、文学作品、艺术成就等内容,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明代文化的繁荣与特点。

同时,明史中还有一些关于社会风俗、经济状况等方面的记载,使得我们能够从多个角度了解明代社会的面貌。

明史的研究对于后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首先,明史为后世的明代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参考。

许多学者通过对明史的研究,揭示了明代历史的一些重要问题,如明朝灭亡的原因、明代社会的动态变化等。

其次,明史为后世研究中国古代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法。

明史编纂者的考证精神和严谨态度,为后世的史学研究者树立了榜样,也为后世的史书编纂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明史是一部对于研究明代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都具有重要价值的史书。

通过对明史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明代的历史面貌,揭示明代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同时也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参考。

明史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促进史学研究方法的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明史的研究在学术界一直备受关注,并且对于推动中国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研讨会主持词

研讨会主持词

研讨会主持词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新闻界的朋友们: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筹备,全国水浒文化与明清小说研讨会今天就要召开了。

这次会议由中国水浒学会和郓城县人民*主办,由中国*郓城县委宣传部郓城县供电公司郓城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郓城县文化体育局郓城县水浒学会承办,协办单位有菏泽学院山东省水浒文化交流中心郓城宋江武校郓城水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郓城水浒酒业有限公司。

这次会议的议程主要是,开幕式后进行学术研讨,明天上午游览梁山,中午到水浒庄园参观中国水浒文化艺术展,下午到宋江武校观看“狗娃艺术团武术表演,之后继续进行学术研讨。

出席今天会议的领导有: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修智,菏泽市政协副主席孔令昌,中国水浒学会会长佘大平,菏泽学院*书记韩广洁,山东省水浒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韩之波,中国*郓城县委书记刘国生,中国水浒学会秘书长张虹,郓城县委副书记县长万存周,郓城县人大主任刘清先,郓城县政协主席徐淑珍。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的一些领导同志也出席了本次会议。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共有七十余人。

另外,新华社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齐鲁电视台齐鲁晚报菏泽日报牡丹晚报菏泽广播电视报等十余家媒体记者朋友参加了本次会议,并进行报道。

大会进行第一项,请中国*郓城县委书记刘国生致欢迎辞第二项,请菏泽市政协副主席孔令昌讲话第三项,请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修智讲话第四项,请中国水浒学会秘书长张虹讲话请各位与会人员到招待所门口,合影留念。

研讨会主持词(三)各位嘉宾领导同志们:大家好元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公元20xx年10月21),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泗州盱眙县太平乡二郎庙,即明光市明光办事处赵府二郎庙里诞生。

这一事实不但有史志记载,实物佐证,而且也是明史学界公认的。

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主任北大着名教授博导王天有审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着名明史专家许文继陈时龙着述的《正说明朝十六帝》一书第1-2页明确肯定:“元朝文宗天历元年(20xx年)九月十八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东乡(今安徽嘉山县治明光镇北赵府村)一座破旧的二郎庙中。

一经之传及其演变——明清安福县邹守益后裔的家学与科举

一经之传及其演变——明清安福县邹守益后裔的家学与科举
第3 7卷第 5期
2 0 1 6年 9月
井 冈 山 大 学 学 报 ( 社会 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J i n g g a n g s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盛。 此后 , 子孙多以《 春秋》 掇科第 。 从七世 的邹贤 起 至十世的邹德淇( 1 6 0 1 — 1 6 5 0 , 1 6 4 0 进士) , 四世 之中有七人考取进士 , 一门四世 , 甲第蝉联 。 而且 ,
表性人物 , 其子邹善 、 孙邹德涵 、 邹德泳等人也都 是晚明理学名家。同时, 在明代科举史上 , 澈源邹
述。 ② 但是 , 实际上从晚明到清代 , 澈源邹氏族人依 然坚持以《 春秋》 为本经 , 在科举 与功名上也有不 俗的表现。同治十三年刊刻的 《 澈源邹氏六续族
谱》称 : “ 吾家 自 前 明以迄本朝 , 科第仕宦珠贯璧 联 ,恩纶宠 章炳 如 日星 ,藏 之 为鸿 宝 ,纪 之为 异 数。 ” [ ] ( 《 凡 例 》 , ) 实际上, 从十六到十八世纪, 在澈源


要 :江西安福县的澈源邹氏是十六世纪以来全国范围内以 《 春秋》经获得科举 成功最成 功的家族之

而以邹守益为代表 。 这种优 势一直延续到晚明。 入 清以后 , 因时局的影响以及 家庭教育的断裂. 邹氏在读书
应举上处 于低潮 , 至十七世 纪末期才稍稍恢复。清代 的邹守益后人仍 然多以《 春秋 》 为本经 , 所考察的长房、 二 房、 六房 均是如此 , 但 到十八世 纪后期改经趋 势 日渐明显 , 甚至在局部小家庭 内还形成 了治《 尚书》 经的传统。 此

天一阁藏《明史稿》之《罗汝芳传》初探

天一阁藏《明史稿》之《罗汝芳传》初探
2009年5月第7卷第2期总24期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beijingunion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may2009v017no2sumno24天一阁藏明史稿之罗汝芳传初探陈时龙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100720摘要天一阁藏明史稿罗汝芳传是明史纂修过程中留存下来最早的一篇罗汝芳的传文而且是康熙三十年之前徐元文万斯同所核定的416卷本明史稿罗汝芳传之蓝本而后再演变成徐氏明史列传王鸿绪明史稿及明史诸本之罗汝芳传
20 09年 5月 第 7卷 第 2 总 2 期 4期
北 京 联 合 大学 学报 (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Ju a o B in n n U i r t H m n i n o i c ne ) o r l f b igU i n e i ( u a ie a dS c l i cs n j o v sy ts aS e
五] 丁父艰 , 民泣 送 载 道 。起 补 东 昌 , 云 。 士 移 南 屯田副使 [ 十六 ]进 参政 , 守永 昌。释 圣谕 , 分


阁藏本《 罗汝芳 传》 清稿及 涂 改说 明
在 阁藏 本《 明史稿 》 , 罗 汝芳 传 》 中 《 附梁 汝元 之 传, 并且 与王 士 性 、 继 光 、 孔 教 、 直 、 桂 芳 、 王 周 胡 史 耿定 向、 士衡 、 德 完 等 人 同处 一 卷 。该 卷 在 阁 戴 王 藏本 《 明史稿 》 第 2册 。《 汝 芳 传 》 其 中 的第 的 罗 在 2 7页 、 2 第 6页 , 页码前 后顺 序 颠 倒 。此 传共 3 4行 , 每行 约 2 3字 , 计 约 72字 , 笔 行 草 , 有 墨 笔 、 共 9 墨 又 朱笔 涂改 。 墨 笔 的涂 改 能反 映 出 一个 即 时 修 改 的

明代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明代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明代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史学史研究是20世纪初才开始受人注目的。

元明史学尤其是明代史学,向来是中国史学史研究的薄弱环节。

有关的中国通史、明史、中国史学史着作和教材,写到明代史学,总觉得没什么好写。

学者们多沿清人恶习,厚诬明人,对明代史学的认识显得相当浮浅。

可喜的是,近20年以来,明代史学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到目前为止,明代史学的研究水平已上到一个比较高的平台。

为便于读者的理解与判断,先对现有明代史学研究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做一概述。

1.20世纪80年代前的明代史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前,明代史学的研究相当薄弱,不仅专题论着少,即便专题论文也不多。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学者们对明代史籍有所注意。

李晋华撰《明代敕撰书考》,系统地考察了明代官修诸书的经过,这是第一部专门研究明代官修史学的专着。

谢国桢作《晚明史籍考》梳理了研究晚明史的有关史籍,且摘录了大量的书序题跋资料,为后人研究明代史学史省略了大量的抄写与研究功夫,对后人进行明代史学研究贡献尤大。

而且,谢国桢在研究中,提出了不少精辟的论断,如“有明一代,史学最盛”,又如“明代史学,自陈氏《通纪》流传宇内,人各操觚,遂成一时风气”。

这些论断,对明代史学的研究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此外,20世纪60年代,刘节显然注意到了明代史学文献的丰富,所以,他在《中国史学史稿》中,曾建议编一部《明代史籍考》。

明代史学的专题研究有一些,关于李贽,有吴泽《儒教叛徒李卓吾》、容肇祖《李卓吾评传》、朱谦之《李贽》。

关于胡应麟,有吴晗《胡应麟年谱》,开胡应麟研究之先河。

此外,吴晗于谈迁、钱谦益,容肇祖于陈建,包遵彭于王世贞,柳诒徵于《宋史质》,皆有专题论文。

此期的中国史学史着作也有关于明代史学介绍的内容。

刘节的《中国史学史稿》,对明代史学着墨不多,但信息量很大,重要的明人史着大部分提到了。

德国学者傅吾康的《明代史籍汇考》,是一部比较全面介绍明人史籍的史料学着作。

2003年明史研究综述_张金奎

2003年明史研究综述_张金奎

2003年明史研究综述张金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北京 100732) 本年度的明史研究由于非典型肺炎的影响,论文数量相对减少,第十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等一批学术会议被迫取消或延迟,不过佳作并不少。

现就目之所及,概要介绍,以资备览。

一、学术著作本年度的学术著作数量大抵与上年度持平,涉及领域比较宽。

张显清、林金树主编的《明代政治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柏桦《明代州县政治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吴艳红《明代充军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政治史领域有较大突破,填补了相关空白。

吴震《明代知识界讲学活动系年:1522—1602》(学林出版社)、谢贵安《明实录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钱茂伟《明代史学的历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分别在学术史和史学史领域做出新的贡献。

滕新才《且寄道心与明月:明代人物风俗考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是社会文化史方面的新尝试。

〔美〕邓恩著,余三乐、石蓉译《从利玛窦到汤若望:晚明的耶稣会传教士》(上海古籍出版社)促进了中外学术交流。

在古籍标点整理方面,《张璁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皇明制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以及国家图书馆善本部金石组编辑的《明清石刻文献全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等先后问世。

二、政治史重要制度。

陈时龙《论明初大都督府之创设———兼论朱元璋以诸子节制北部军事思想之萌芽》(《军事历史研究》1期)分析了以往为人们所忽视的朱元璋创设大都督府的表面原因,即扶植朱文正,在自身之外设置另一道朱姓藩篱。

田澍《嘉靖前期监察制度改革述论》(《兰州大学学报》4期)分析了嘉靖前期科道互纠、更定“宪纲”等约束言官的政策。

唐克军《略论明代的马政》(《史林》3期)指出明代马政经历了由明初害民误官到后来取消,官民双方都获得自由的过程。

柏桦《明代州县区划及其沿革》(《史学月刊》1期)探讨了州县疆界的设定标准、州县等级划分、设置原因与程序及政治效应等问题。

黄忠怀《明代县以下区划的层级结构及其功能》(《史学月刊》1期)指出,南方、北方基层区划的差异主要基于人口数量、密度的不同,并就其性质和功能作了初步探讨。

明史研究书目介绍

明史研究书目介绍

明史研究书目介绍明史研究书目介绍以西北师大图书馆所藏图书为基础(1)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社会科学借阅室K248/287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

它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

《明史》是我国历史上官修史书中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

如果从清顺治二年(1645年)开设明史馆起,到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由史官向皇帝进呈,前后历时九十四年。

假如从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式组织班子编写起至呈稿止,为时也有整整六十年之久。

是研究明史的重要资料。

(2)明实录中研院史语所上海书店特藏展厅 K248/064 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

记录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五代皇帝的史实。

其中建文朝实录附于《太祖实录》中,景泰朝实录附于《英宗实录》中。

全书共十三部,二千九百零九卷。

纂修此书,系以朝廷诸司部院所呈缴的章奏、批件等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员收辑的先朝事迹做补充,逐年记录各个皇帝的诏敕、律令,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事而成。

《明实录》保存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是研究明代历史的基本史籍。

(3)明会典中华书局 1988年版社会科学借阅室 D691.5/113 明申时行撰申时行(1535年-1614年)明代官员。

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

中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历官翰林院修撰、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首辅、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

明代官修的一部以行政法为内容的法典。

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以累朝典制,散见于简册卷牍之间,百司难以查阅,民间无法悉知,故□儒臣分馆编辑,弘治十五年书成,称《大明会典》,共180卷。

明武宗正德(1506~1521)年间重校刑行。

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续纂,然未颁行。

明神宗万历四年(1576)重修,至十五年二月书成,称《重修会典》,题为申时行等撰,共228卷。

研讨会主持词模板集合8篇

研讨会主持词模板集合8篇

研讨会主持词模板集合8篇研讨会主持词篇1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大家好!在这满园芬芳、柳絮飞扬的初夏时节,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来自台湾小学的优秀校长和老师们,与我们共话两岸教育,分享教育思想,共同促进小学教育发展和文化交流。

本次潍台两岸小学教学研讨会议,由全国新学校研究中心、全国幸福教育研究中心、__市__区教育局、__市北海双语学校联合举办。

__下面我首先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会议的嘉宾,他们是……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嘉宾的光临!参加今天会议的还有来自______县区以及__区的300余名校长和老师们,欢迎你们的到来!下面请______领导致欢迎辞——__是的,从美丽的阿里山到雄伟的五岳泰山;从秀丽的日月潭到辽阔的渤海湾,友谊之花,灿烂芬芳;教育情怀,山高水长。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台北市国语实验国民小学与__市北海双语学校交换友谊的礼物,有请杨校长、王校长上台——__开幕式到此结束,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今天会议的主要内容。

今天的会议共分两个部分:上午是潍台两岸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下午是潍台两岸小学管理研讨活动。

上午的活动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是__市北海双语学校幸福教室学生素养展示;然后是本次研讨交流的主要内容——台湾名师李玉贵老师课堂教学展示、学术报告以及解答我们最关心的语文教学问题。

__下面将要进行的是幸福教室学生素养展示。

研讨会主持词创造一间幸福教室,是李老师的一个梦想。

三年来,她一直倾心打造“幸福教室”,开发“幸福教室”课程,设计“幸福教室”内容。

她的幸福教室飘溢着浓浓的墨香和淡淡的书香,弥漫着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

有请幸福教室的孩子们进行语文素养展示——感谢幸福教室的孩子们,感谢他们带给我们的幸福与感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幸福课程,幸福教室,幸福课堂,幸福的孩子——幸福教育为每一个孩子奠基幸福人生。

__接下来是台湾语文名师李玉贵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示。

李玉贵老师从事小学国语教学25年,在课程建设、教材研发、教学改革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

二十世纪明清史研究综述(DOC)

二十世纪明清史研究综述(DOC)

⼆⼗世纪明清史研究综述(DOC)⼆⼗世纪明清史研究综述周晓光刘道胜安徽师⼤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七)⼆⼗世纪明清史研究综述周晓光刘道胜明清两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长期以来,有关明清史的研究,是史学界最关注的研究领域之⼀。

近百年来,特别是建国50多年以来,在明清史研究的各个领域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研究内容涉及明清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化、地理、民族、宗教、中外关系、⽂学艺术、思想⽂化、历史⼈物等诸多⽅⾯。

因限于篇幅,兹将其中若⼲问题的研究概况,分述于下。

⼀、关于明史与清史发展阶段的划分问题明朝建⽴于1368年,灭亡于1644年,先后传12代,历太祖、建⽂帝、太宗(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景泰帝、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光宗、熹宗、思宗(毅宗)16帝,共计276年。

学术界将这⼀段历史⼤抵分为三个时期:第⼀时期,从14世纪60年代到15世纪30年代。

该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封建主义专制制度⾼度发展时期。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和巩固明朝统治⽅⾯实⾏了⼀系列的措施,主要表现在:废⾏中书省,改设⼗三布政司,分设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分掌地⽅民政、刑法和军事;废中书省及丞相,设置直属皇帝的六部;设刑部、⼤理寺、都察院三法司分掌司法、监察⼤权;分兵权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在民间实⾏⾥甲制、关津制等,严格户籍管理;制定《⼤明律》,从法律上保障封建统治秩序;亲⾃颁写《⼤诰》,并先后制造了“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蓝⽟案”、“南北榜案”以及⽂字狱,以打击功⾂与豪强;分封诸⼦为藩王,分镇各地,以巩固朱⽒的统治等。

这些措施使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达到了空前强化的程度。

与此同时,朱元璋总结元朝灭亡的教训,执⾏“休养⽣息”的政策,如解放匠户、奴婢,迁徙农民,⿎励垦荒,实⾏屯⽥,承认农民对⼟地的所有权等。

这些措施有利于缓和阶级⽭盾,促进地⽅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朱元璋死后,建⽂帝朱允炆实⾏削藩,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在北平起兵,通过三年战争夺取了皇位。

2009年明史研究综述_曹江红

2009年明史研究综述_曹江红

2009 年明史研究综述
曹江红 赵现海
北京 100732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Hale Waihona Puke 2009 年的明史研究, 在研究观 点 、 方 法、 史 料 等 层 面 都 有 推 进, 传统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深 新的研究理念 、 方法的推出显示出明史研究 的 蓬 勃 生 机 。 而 一 些 新 发 现 、 整理的史料势必 入, 会在未来的研究中获得广泛认知, 并引导明史研究领域的进步 。 一、 专 著
明初制度渊源是 明 代 政 治 史 研 究 的 重 要 问 题, 朱 志 先、 张 霞《试 析 朱 元 璋 的 汉 史 情 结 》 ( 《滁州学院学报 》 ( 《文 化 学 刊 》 第 1 期) , 李晓婧《 对明初承 袭 元 制 的 思 考》 第 3 期) 对这一问 ( 《第十二届明 题进行了再思考 。 张显清《明太祖朱元璋社会理想 、 治国方略及治国实践论纲》 ) 整 体 考 察 了 朱 元 璋 的 治 国 理 念 。 郑 克 晟《论 高 启 与 魏 观:再 论 元 史国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 末明初江南士人之境遇》 南开学报 》 第 4 期) 讨论了高启与魏观遭朱元璋杀害及不被实录记 《 “奸臣 ” “奸帝 ” :陈瑛与明成祖关系论》 ( 《求是学刊 》 载的原因 。 王剑 与 第 6 期) 认为《明 史 》 , 。 “大 礼 议 ” 将陈瑛列入《奸臣传 》 是为间接彰显 成 祖 恶 政 仍 吸 引 了 学 界 的 广 泛 关 注。 赵 毅、 (《 “大礼议 ” 胡克诚《 杨一清与大礼议》 东北师大学报 》 第 6 期) 考察了杨一清与 的关系, 指出, “革新 ” , “因 循 守 旧 ” 。 黎 业 明《思 想 和 政 不能轻易断言张璁等人的做法代表 杨一 清 的 努 力 是 “大礼议 ” (《 之关系述略》 深圳 大 学 学 报 》 第 5 期 ) 指 出 在“大 礼 议 ” 中, 湛若水企 治:湛若水与 图用自己的思想影响时政, 却最终落空 。 关于万历朝的君臣关系, 有 4 篇 重 要 论 文 。 解 扬《万 — — 以吕坤( 1536 —1618 ) 万历二十五年被迫致仕为线索》 ( 《中 历封贡之败与君臣关系的恶化 — 国史研究 》 第 2 期) 讨论了万历皇帝待臣态度恶化, 指出神宗因壬辰封贡之败而对官员群体丧 “文 化 取 向 ” 失信任, 是影响士大夫之出身抉 择 的 重 要 时 政 。 文 之 峰《论 对明代政治过程的影 — — 以万历立储事件为例》 ( 《学理论 》 “文化取向 ” 响— 第 8 期) 指出万历臣僚以 为武器, 对神宗 “乞休 ” (《 《明万 立储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 李佳《明万历朝官员 现象分析》 求是学刊 》 第 2 期) 、 “留中 ” ( 《古 代 文 明 》 历朝奏疏 现象探析》 第 4 期 ) 通 过 考 察 万 历 年 间 官 员“乞 休 ” 与 奏 疏“留 中” 现象, 分析形成这两种现象的政治 、 思想 、 士人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对明 代 政 治 文 化 进 行

研讨会主持人串词怎么写

研讨会主持人串词怎么写

【导语】主持词的内容是由会议的内容所决定的,不能脱离会议内容。

主持词的附属性地位,决定了它只能起陪衬作⽤,不能喧宾夺主。

因此,在撰写主持词的过程中,从结构到内容乃⾄遣词造句、语⾔风格、讲话⼝⽓等,都要服从并服务于整个会议,与会议相协调,相⼀致。

主持词频道为你整理了《研讨会主持⼈串词怎么写》感谢阅读!【篇⼀】研讨会主持⼈串词怎么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家下午好: ⾸先感谢⼤家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企业发展与xx⽀持”研讨会,这次会议得到了市、区相关部门的领导及在座企业代表的⼤⼒⽀持,在此向⼤家表⽰感谢。

下⾯由我向⼤家介绍今天到场的领导和嘉宾: 我是xxx。

在此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莅临表⽰热烈的欢迎和衷⼼的感谢。

20xx年是xxx,为我们在更⾼起点上充分发挥职能作⽤明确了新定位。

如何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企业发展,进⼀步完善xx环境,将是我们20xx年的重要⼯作。

同时,我们也想通过这次会议请各位专家对您所在的⾏业明年的发展规划,政策变化、经济形势给我们提供好的经验,再有也想倾听⼀下各位代表对我们在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提⾼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依据。

下⾯研讨会正式开始,有请企业代表发⾔。

发⾔按照会议议程上安排的顺序。

刚才各位代表简单扼要的介绍了企业发展展望,以及明年的预测,特别是对⾏业的趋势的分析,为我们把握明年收⼊形势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对我们的⼯作给予肯定,也提出了希望。

谢谢⼤家。

会议中间休息20分钟。

下⾯开会,我们进⾏会议的最后⼀项议程,请主要领导讲话。

⾸先有请xxx 下⾯有请xxx 最后我们有请xx讲话。

结束语 刚才市、区两级领导都做了指⽰,我们将按照领导的要求,不断提⾼服务⽔平,尽职尽责的做好我们的⼯作,真正做到xx 最后,我代表xxx的同志们向在座的领导和嘉宾表⽰衷⼼的感谢,感谢各位⼀年以来对我们⼯作的⼤⼒⽀持,我们将在新的⼀年⾥,努⼒打造优质的环境,为企业服好务,为区域发展贡献⼒量。

明史讲义读书笔记

明史讲义读书笔记

明史讲义读书笔记篇一:初学明史应读什么书初学明史应读什么书--毛佩琪一般认为明朝从1368建立到1645灭亡,其间277年。

那么,有关明史的书就是记载中其间历史的书。

其实,也不尽然。

在明朝建立之前,从元末朱元璋投入反元斗争起,明朝灭亡以后,到鲁王、唐王、桂王以至于郑成功的抗清活动等等也都算明史的范围之内。

学明史要看的书实在很多。

因为明朝离我们不算太远,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的明朝文献特别多。

明朝官方和私人都留下了大量记录本朝历史的著作。

官方的比如规模浩大的《明实录》,私人的比如郑晓的《吾学编》、邓元锡的《明书》、朱国桢的《皇明史概》,等等。

明朝灭亡后,官修和私修的明史更多,如官修的《明史》,私人修的查继佐的《罪惟录》、谈迁的《国榷》、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夏燮的《明通鉴》等等。

很多文献不是作为史书出现的,但它们对研究明史极有价值,比如明朝的官书《大明会典》,是一部汇集明朝当时实行的典章制度的书,《大明律》,是明朝现行的法律。

明朝还留下了大量的文集、笔记、地方志、档案,等等。

近年,也有人开始注意明代的出土文物,但是,因为明朝的传世文献特别丰富,相对而言,出土文物对于明史研究不像汉唐以前那么重要。

有关明朝的历史文献,说汗牛充栋一点也不过分。

上面提到的那些书,是想让大家知道一些情况。

那些书太沉重,初学明史可以完全不必读那些书。

自明朝灭亡后,就不断有各种各样地明史出现。

但以科学方法和现代人的观点写的明史书还是清朝灭亡以后的事。

不仅因为这时科学民主之风已吹遍中华大地,还因为人们已经更大地摆脱了对于明史的感情羁绊,不论是怀恋明朝,还是批评明朝,都更为理性,更加客观。

下面我要介绍的是一些有特色、具有代表性,又容易读的几部明史书。

孟森《明史讲义》中华书局1981年3月出版孟森先生是当代明清史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这部书是他在上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的讲稿。

后由他的学生商鸿逵先生整理于1981年出版。

这部书篇幅只有20余万字。

明代六科给事中研究综述

明代六科给事中研究综述

明代六科给事中研究综述作者:李景辉来源:《卷宗》2018年第25期明代监察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诸多独特的创新。

较之前代,明代监察制度体例更加完善,监察的广度和深度更加严密,因之对明代的国家政治的运行有着相当的影响,因此作为明代监察体制中的一部分,六科给事中制度是研究明代监察制度时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年以后,国内史学界掀起了一股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潮,明代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制度成为经久不衰的研究热点之一,大批学者投身于此。

在这一研究领域当中,明代皇权的加强、内阁制度的演变、督抚制度的设立、监察制度的发展等方面成为关注的重点。

在研究明清监察制度中,国外和港台学者开展较早,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美国贺凯德《明代的监察制度》、日本学者的间野潜龙的《明代都察院的形成》和《洪武朝的都察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小野和子的《明季党社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台湾方面对言官的研究大多是从制度层面展开的,如学者张治安的《明代监察制度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分别将给事中与都察院两个系统的渊源、组织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且将二者的共同具有职能和分别掌职能及其具体运作机制进行了相关论述。

这些研究成果在研究范式、内容等方面有很大的进展,为进一步深度研究明代监察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十年代之后国内学术界掀起了对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热潮,对明代言官制度的研究也随之兴起。

主要体现在增多了对言官的专门论述,出现了对言官与各政治势力之间的互动研究等新现象。

兹将八十年代以来对明代给事中的研究情况分类叙述如下:1 著作国内学者大都将给事中纳入明代监察体系中进行研究,从监察制度设立、演变、功效等方面考察明代监察制度。

如梁希哲、孟昭信合著的《明清政治制度史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中专辟一章来论述明代的监察制度。

王天有在《明代国家机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一书中对给事中的职能作了相关界定,但是作者并没有将六科作为监察制度的一部分,而是将其视为皇帝亲掌的直隶机构来研究。

明史研究综述

明史研究综述

明史研究综述明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重要史书,被誉为中国史学的巅峰之作。

它详尽地记录了明朝的历史事件、政治制度、社会风貌以及人物事迹,对于研究明朝历史和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对明史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探讨明史的研究意义、学术争议以及学者们的研究方法与成果。

明史的研究对于了解明朝的历史和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具有独特的特点。

明史通过对明朝的历史事件进行记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明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通过研究明史,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明朝的兴衰原因,从而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有更深入的认识。

然而,明史的研究也存在一些学术争议。

首先是对于明史的编纂和作者的问题。

明史是由明代末年的明显编纂而成,但在编纂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政治考量和个人偏见。

因此,一些学者对于明史的客观性提出了质疑。

其次,明史中的一些记载可能存在错误和偏颇,需要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进行辨析和评估。

此外,明史的体例和编排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一些学者认为明史在史料整理和叙述方式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明史的研究。

首先是对于明史的史料考证和辨析。

学者们通过对于明史中的史料进行搜集、整理和比对,从而验证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其次是对于明史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进行深入研究。

学者们通过对于明朝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和政治决策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他们的思想、个性和作为。

此外,学者们还通过对于明朝的政治制度、社会风貌和文化艺术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全面地了解明朝的历史。

在明史的研究成果方面,学者们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他们通过对于明史的研究,揭示了明朝社会的特点和变迁,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们还通过对于明朝重要人物和事件的研究,揭示了明朝历史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此外,学者们还通过对于明史的研究,推动了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和进步,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观点,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2007年明史研究综述

2007年明史研究综述

2007年明史研究综述陈时龙2007年的明史研究,在通俗历史读物的催动下,一时竟成“显学”。

明史研究者在各个具体领域内默默耕耘,成果颇丰。

据不完全统计,明史研究专著约102部,论文约989篇。

以下仅就笔者阅读所及,分而述之。

不周之处,敬请同行谅解。

一、著作政治史方面,胡吉勋《大礼议与明廷人事变局》(社科文献出版社)考察了嘉靖三年左顺门哭谏群臣的遭遇,进而检讨了大礼议之后的人事巨变对明代中后期政治伦理转向的影响。

军事史方面,张金奎《明代卫所军户研究》(线装书局)逐一考察了明代军户的来源、形成、饷粮、组织管理、职业选择、后勤保障等问题。

法制史方面,丁玉翠《明代监察官职务犯罪研究:以明实录为基本史料的考察》(中国法制出版社)对明代监察官职务犯罪的立法、刑责、裁量等问题作了阐述。

范金民《明清商事纠纷与商业诉讼》(南京大学出版社)对商会产生以前及之后的商事纠纷、商业诉讼以及商人对当官应值的额外负担的诉讼、商帮之间的商事纠纷及诉讼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在社会史方面,周致元《明代荒政文献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在概述明代以前及明代的荒政文献之余,对明代的救荒思想、备荒及救荒制度进行了探讨。

另外,社会史方面的著作还有张小也《官、民与法:明清国家与基层社会》(中华书局)、李长森《明清时期澳门土生族群的形成发展与变迁》(中华书局)、王美英《明清长江中游地区的风俗与社会变迁》(武汉大学出版社)。

思想文化史方面著作较多,有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学说史(明清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商传《明代文化史》(东方出版中心)、傅小凡《李贽哲学思想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马晓英《出位之思:明儒颜钧的民间化思想与实践》(宁夏人民出版社)、邱春林《会通中西:晚明实学家王徵的设计与思想》(重庆大学出版社)、赵伟《晚明狂禅思潮与文学思想研究》(巴蜀书社)、高怀民《宋元明易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龚笃清《明代科举图鉴》(岳麓书社)等。

近三十年来国内张居正研究综述_冯明

近三十年来国内张居正研究综述_冯明

第33卷 第3期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 l 133No 132010年06月Jo ur nal of Y ang tze U niversity(So cial Sciences)Jun.2010收稿日期:20100310基金项目: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张居正改革群体研究0作者简介:冯明(1981)),男,湖北宜都人,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明清史、社会史研究。

¹ 陈翊林著5张居正评传6,中华书局1934年版;朱东润著5张居正大传6,开明书店1947年版。

º 萧少秋著5张居正改革6,求实出版社1987年版;张海瀛著5张居正改革与山西万历清丈研究6,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韦庆远著5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6,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刘志琴著5张居正评传6,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 学界已有张居正研究综述,如谢景芳、张文双著/张居正改革综述0,载景有泉、宋强刚、胡凡著5中国历史研究述评6,黑龙江人民出版近三十年来国内张居正研究综述冯 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9;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湖北荆州434020)摘 要:近三十年来,国内学界研究张居正的论著颇多,形成了新的研究热点和一定的研究群体。

这些研究主要围绕张居正改革的措施、评价、思想及人物比较等方面展开,研究领域与方法有较大的拓展,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今后,应在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加以创新。

关键词:近三十年;国内;张居正;研究综述分类号:K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10)03-0104-07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江陵(今湖北荆州)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对明清以来的政治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因而百年来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焦点。

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陈启天的5张居正评传6和朱东润的5张居正大传6等一批著作即享誉学界。

研讨会主持词范文5篇

研讨会主持词范文5篇

研讨会主持词范文5篇研讨会主持词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是我们学校开展的一次生命化育人现场会,本次研讨的主题是“让校园彰显生命的魅力。

参加这次活动的有各位语文教学的行家内行,还有我们县教研室语文教学方面的专家彭老师。

刚才唐利军老师很居心肠给我们上了一堂研讨课。

下面有请唐老师就自己执教课的目的达成情况进行说课。

听了唐老师的说课发言,在坐各位必定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有争议的课才是最有价值的课。

下面我们就进入评课互动环节,盼望大家能畅所欲言!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今天参加我们听课的老师都是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行家内行。

盼望各位能就自己的听课谈谈感受!为我们的研讨提出宝贵的看法和建议。

这样吧,我们学校的李春老师先抛砖引玉。

接下来请九年制的---老师、三联学校的、万胜完小的、石垅小学、沩丰小学、峁田学校的老师做好评课筹备,最后请我们的彭老师点评。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动探究知识。

构建情智共生的课堂,这些问题一直是我们的迷惑,今天借这个难得的机遇,我们请在座的语文教学专家彭老师为我们指点迷津,给与现场领导。

大家欢迎! 感激彭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引领,让我们获得启发,会后我们将进一步反思,努力去推进我校生命化育人方略朝着纵深发展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评课、活动暂时到此为止。

再一次用掌声感激彭老师的精彩点评。

请所有教师到楼下听取经验介绍和专家讲座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会自动积极高兴地去接受它,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探究它,语文是一门伸缩性比较大的学科,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你尽可以在文学作品中随意驰骋,所以要让学生学好语文,首当其冲的是培育学生这方面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就比较自动,轻松了。

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以课堂为核心,以课文为半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发明性思维,培育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样才干达到举一反三,课堂内外相结合的目的。

明代史籍介绍

明代史籍介绍

明代史籍介绍明代史学研究与史籍⾸先书籍有:谢贵安《明实录研究》,武汉:湖北⼈民出版社,2003年。

黄彰健《明清史研究丛稿》,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年。

吴晗《记明实录》,《读史札记》,北京:三联书店,1956年。

陈学霖《<明实录>与明初史事研究》,载《汉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载⽒著《史林漫识》,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年。

⼭根幸夫《中国史研究⼊门》明代部分明代史籍概况:张岱《瑯嬛⽂集》卷⼀《⽯匮书⾃序》:有明⼀代,国史失诬,家史失谀,野史失臆,故以⼆百⼋⼗年,总成⼀诬妄之世界。

(《张岱诗⽂集》,夏咸淳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99页)王世贞《弇⼭堂别集》卷⼆⼗《史乘考误⼀》:国史之失职,未有甚于我朝者也。

故事有不讳,始命内阁翰林⾂纂修实录。

六科取故奏,部院咨陈牍⽽已。

其于左右史记⾔动,阙如也。

是故,⽆所考⽽不得书,国忸衮阙,则有所避⽽不敢书。

⽽其甚者,当笔之⼠或有私好恶焉,则有所考⽆所避⽽不欲书,即书,故⽆当也。

史失求诸野乎?然⽽野史之弊三:⼀⽈挟隙⽽多诬。

其著⼈⾮能称公平贤者,寄雌黄于睚眦,若《双溪杂记》(王琼)、《琐缀录》(尹直)之类是也;⼆⽈轻听⽽多⾇。

其⼈⽣长闾阎间,不复知县官事,谬闻⽽遂述之,若《枝⼭野记》(祝枝⼭)、《翦胜野闻》(徐祯卿)之类是也;三⽈好怪⽽多诞。

或创为幽异可愕,以媚其⼈之好,不核⽽遂书之,若《客座新闻》(沈周)、《庚已编》(陆粲)之类是也。

⽆已求之家乘铭状乎?此谀枯⾻、谒⾦⾔⽿。

虽然,国史⼈恣⽽善蔽真,其叙章典、述⽂献,不可废也;野史⼈臆⽽善失真,其征是⾮,削讳忌,不可废也;家史⼈谀⽽善溢真,其讃宗阀、表官绩,不可废也。

(第361页)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四《启祯野乘序》:呜呼!史家之难,其莫难于真伪之辨乎?史家之取征者有三:国史也,家史也,野史也。

于斯三者,考核真伪,凿凿如⾦⽯,然后可以据事迹、定褒贬。

10本有关明朝的历史书籍

10本有关明朝的历史书籍

10本有关明朝的历史书籍导语:想了解明史,就要深入阅读相关的作品。

在某种意义上说,你了解了明朝,你就理解了中国。

下面是有关明朝的历史书籍,希望你喜欢。

1,《朱元璋传》人民出版社吴晗著,这是明史研究开创性人物吴晗的代表作。

人民社本还是繁体字,大家看起来可能吃力一些,好像百花文艺社有简体字本。

明朝是朱元璋一手建立,他制定的一些政策和方针对明朝后来的历史影响非常大。

甚至可以说,他治国的一些理念至今都有影响。

了解明朝,此书不可不看。

(吴晗还有《明史简述》,比较薄的一册,是演讲稿成书,很容易读,对明朝的大致轮廓和特色介绍得比较通俗,值得一观。

)2,《细说明朝》上海人民出版社台湾史学家黎东方著,上海人民社本。

民国时期,黎东方在大后方讲三国,据说是万人空巷,跟现在易中天品三国,有得一比。

黎著特色是一节一节讲明代人物和事件,很细,不时也有新的发现,带有演讲的口语色彩。

值得收藏。

(上海人民社以黎著为基础,推出了整套中国史“细说系列”,都不错。

)3,《正说明朝十六帝》中华书局中国社科院明史研究室年轻学者许文继和陈时龙合著。

此书以《正说清朝十二帝》的姊妹篇推出,细致描绘了明朝十六个皇帝的一生,对他们的性情、事功都有所发明。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宣宗的隐忧,英宗的仁慈,景帝的功绩,武宗的多情,万历的有为这些都与我们往常的印象有所不同。

易中天在百家讲坛开讲之前,注意到正说历史系列,曾写过一篇书评。

我联系他,他表示,《正说明朝十六帝》比《正说清朝十二帝》要写得好。

我想原因不难解释,因为这本书是一气呵成,自然流畅,而《十二帝》是从讲稿综合编辑而成。

欲了解明朝各个特性不同的皇帝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正说明朝十六帝》不可不读。

4,《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当年明月著。

今年3月天涯网站贴出这个系列时,我就读了一些,感觉写得很灵动,有气势。

后来又闹起了纠纷,直到出书,整个过程俨然水到渠成,不能不叹服草根历史的崛起之迅速。

明史研究论丛目录

明史研究论丛目录

《明史研究论丛》总目《明史研究论丛》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辑的一年一期的学术论丛。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是全球最大、最权威的明史研究机构。

该书自1982年第1辑出版以来,已连续出版了14辑。

学术出版物大抵是很难赚钱的,故出版社多不愿意承接这档子赔本买卖。

最初,该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多次转手(江苏古籍出版社、黄山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故宫出版社等等),最近两期又改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明史研究论丛(第1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周玄(日韦)《泾林续纪》事件辑录——明末社会变革与动乱杂考之一……傅衣凌明清野史笔记概述……谢国桢明史散论……陈守实明代徽州庄仆制研究……刘重日曹贵林试论明代苏松二府的重赋问题……林金树一条鞭法的由来与发展——试论役法变革……樊树志试论张居正的财政改革……徐健竹明代的官店、权贵私店和皇店……郑克晟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召商买办”初探……许敏试论“靖难之役”的性质……商传论厂卫制度……栾成显矿税监高淮乱辽述略……孙文良徐鸿儒起义新探……李济贤明末“十八子主神器”源流考……沈定平晚明心学的没落与实学思潮的兴起……张显清郑和未使菲律宾说质疑……周绍泉台湾《明史研究专刊》第一期……任道斌日本《明代史研究》杂志……凌明美国《明史研究》……颖之明史研究论丛(第2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瓜蒂庵读明代史乘题识……谢国桢明代绅衿地主的发展……伍丹戈李定国简论……洪焕椿洪武时期宦官考略……栾成显试论明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社会基础……商传明代江南市镇研究……樊树志明代灶户的分化……周远廉谢肇华关于明代铺户的几个问题……许敏明初吴中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初探……林金树明末三饷加派……郭松义明代京畿地区白莲教初探……李济贤嘉靖、隆庆年间农民起义初探……南炳文李小林明末农民战争的历史根源……左云鹏《明史》的纂修及史学思想……汤纲王鸿江傅贵九王世贞的史学……顾诚明代东开原毛怜卫考……徐健竹论蒙古三娘子的历史作用……徐凯“温、安”辨……周绍泉《中山八郎教授古稀纪念明清史论丛》简介……中山美绪、任道斌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明史研究近况……颖之从《大明律》和《大诰》看朱元璋的“锄强扶弱”政策……张显清明永乐十七年税粮额校正……习之明史研究论丛(第3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明代周忱赋役改革的作用和影响……伍丹戈论明初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政策……韦庆远明代官绅地主控制下的佃户……韩大成明代开中制度下商人的社会作用……刘清阳明代南方的安陆皇庄……施正康对崇祯末年宫中存银问题的几点看法……刘伯涵刘瑾“变乱旧制”考略……廖心一论明代“大礼议”……罗辉映论张居正改革的成败……刘志琴明代前期阶级斗争述论……沈定平茅元仪生平、著述初探……任道斌谈迁《国榷》散论……罗仲辉郑芝龙、颜思齐、李旦的关系及其开发台湾考……徐健竹明遗民东渡述略……韦祖辉关于成化年间“妖书妖言”案的一则史料……程德李诩生平、著述补正……杨祖耕、钱永贤天启年间曲阜知县考……李济贤一九七九——一九八二年明史研究概述……平和战后日本对明代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姜镇庆一九八二年明史研究部分论文目录……明史研究论丛(第4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明代地区经济研究之我见……王毓铨试论明代杭嘉湖平原市镇的发展……任道斌明代太湖流域农村专业市镇兴起的原因及其作用……张华明代江南重赋问题和国有官田的私有化……唐文基明代苏、松、常地区户籍人口消长述略……李济贤关于明初苏松自耕农的数量问题……林金树明中叶江南经济和地主阶级各阶层……王守稼、缪振鹏明代松江府加耗法之争与身份地主的发展……廖心一从王祯《农书》到徐光启《农政全书》所表现的明代农业的生产力水平……李洵明代无锡社会经济初探——读黄卬《锡金识小录》……赵永良、徐志钧试谈明代民屯的几个问题……商传明代的赐田与岁禄……张海瀛明中后期藩王的大土地占有——兼论王府占有的工商业和税课……蒋祖缘明代陕西的牧马草场与杨一清督理马政……郑克晟论明代兵变的经济原因和历史作用……林延清一九八三年明史研究论文目录辑要……明清时期嘉兴地区市镇经济的发展……陈学文明代寺观经济初探……南炳文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农村手工业……田中正俊、杨品泉明代江南官田与重赋之面面观……樊树志明代高利贷资本的特点及其作用……韩大成明史研究论丛(第5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明代的新仕宦阶级,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关系及其生活……吴晗明初火铳镌文浅析……王兆春从两份档案材料看明代徽州的军户……彭超潞王府的庄田、店业考述……苏德荣略论明朝后期嘉兴府争田……廖心一胶山桂坡馆安国的家世……王赓唐、赵承中1619年的辽东战役……黄仁宇明朝后期与辽东蒙古的关系……袁森坡朱舜水思想剖析……韦祖辉《皇明遗民传》朱文瑜传辨析……宁生《稼轩瞿府君暨邵氏合葬行实》……余行迈吴奈夫、何永昌明太祖文字狱案考疑……陈学霖明初的察举(1368—1398)……林丽月16—18世纪中国、菲律宾和美洲之间的贸易……全汉升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成为天主教徒试释……W·J·裴德生、朱鸿林近二、三年间日本明史研究的动向……山根幸夫丁果对《中国近八十年明史论著目录》的评论……林恩·斯特拉夫间野潜龙《明代文化史研究》简介……任道斌《明故太孺人史母杨氏墓志铭》考略……任昉薛方山的心学思想及其它……孙开泰《天爵堂笔余》……王春瑜明稿本《玉华堂日记》中的经济史资料研究……张安奇明史研究论丛(第6辑)黄山书社,2004年从王毓铨先生的两封信看他的学术观……张宪博五十年风雨春秋……刘重日谢刚主师与《晚明史籍考》……商传明代的会典……山根幸夫、熊远报世界史中的明史研究……范德房琴关于《明太祖皇帝钦录》的史料……陈学霖丘浚著述考……李焯然从自鸣钟探讨利玛窦居留北京的内幕……金国平、吴志良从张岱史学观点看明代文化思想变迁之历程……赵令扬《明史纪事本末·南宫复辟》校读:兼论其史源、编纂水平及作者问题……徐泓大雅将还:从“苏样”服饰看晚明的消费文化……林丽月赵南星小议……韩大成试论李东阳……韦庆远嘉靖年间海防重建与倭寇溃败——兼及中日关系变化与断绝……张德信朱元璋撰二丘乐章的重视民众思想……南炳文新编《明史》概说……王天有从明到清的历史转折——明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毛佩琦明代北京城市恤政考述……高寿仙明代的“家人”……傅同钦、郑克晟明代粮食仓储制度……唐文基洪武丈量考论……栾成显明代藏区施政及其对藏族社会之影响……张雪慧复社的政党化趋向……张宪博明初国事与术数……张兆裕明末屯军自耕农化浅析……张金奎歇家与明清社会……许文继明代皇位继承中的监国……徐卫东明史研究室1980年以来关于明史主要论著目录忆白寿彝先生二三事……万明难忘的四年——回忆吴晗先生……张显清明太祖的法制思想:“止循《律》与《大诰》”……林金树论傅衣凌先生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理论的研究……陈支平、徐晓望明代白银货币化与明朝兴衰……万明明史研究论丛(第7辑)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目录:元末明初的学风……商传明代人口统计与黄册制度的几个问题……栾成显明代荒政中的报灾与匿灾……张兆裕明代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以华北地区为中心……郑炳喆明蓟辽总督年表校补——《明督抚年表》校补之一……张德信明初“贡市”新证——以《敬止录》引《皇明永乐志》佚文外国物品清单为中心……万明英宗·王振·土木之变……毛佩琦万贵妃与宪宗朝政治……林延清、魏海荣明嘉靖李福达狱及相关历史评价考论……胡吉勋“经营地主”应为“土地雇工经营主”说……林金树卖身“婚书”考……阿风耿定向思想研究……陈时龙毛晋刻书活动考论……章宏伟明朝遗民李世熊生平事迹五考……南炳文浙江明遗民渡日画家活动研究……任道斌2006年明史研究论著目录……陈时龙明代卫所月粮制度浅论……张金奎明代青花瓷外销分期研究……刘洋明史研究论丛8: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目录:明代诏令文书研究——以洪武朝为中心的初步考察……万明明太祖致高丽国王的白话圣旨……陈学霖重读朱升及《朱枫林集》——兼析疑点重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夏玉润明初甘肃建镇与总兵官权力、管辖地域之考察——以敕文为中心……赵现海明前期减免宫廷财政初探——以目前所见相关诏书为中心……赵中男明代诏令的类型及举例……陈时龙锦衣卫职能略论……张金奎明代领班武官敕书“坐名”试析……彭勇万历年间的壬辰倭乱和福建海商提供的日本情报……松浦章;郑洁西16世纪末明朝的征讨日本战略及其变迁——以万历朝鲜之役的诏令资料为中心……郑洁西冀复祖制与《皇祖四大法》对明太祖政事的梳理……解扬《甲乙记政录》与晚明圣旨之私家辑录……张兆裕日本明史研究情况简述……伍跃近十年来韩国的明史研究……朴敏洙、金英淑近年美国明史研究简讯(2005—2008年)……韩慕肯《大明令》——初社会立法的工具……范德;邓国亮;明史研究论丛(第9辑)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目录:明初政治新探——以诏令为中心……万明高丽使臣郑梦周的南京之行——朱元璋时代外交的一个侧面……伍跃明初辽东战争进程与卫所设置拾遗……李新峰明司礼监研究……胡丹明代文官铨选制度的发展特点与启示……郭培贵明代总兵制度的起源……赵现海明代陕西行都司屯田数额考……马顺平重新评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陈信雄从君子小人之辨看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陈宝良贺钦之学与成化弘治间的学术……张兆裕明儒李遂的讲学活动及其与阳明学之关系……刘勇期成实务的困难——吕坤《实政录》在地方上的施行问题……解扬行钱法与屯守辽东、罢朝鲜兵——晚明经学家郝敬(1558—1639)的奏疏中所见经世主张……谢茂松“自古丛社中兴,必借王臣外护”——晚明天台宗僧人无尽传灯的文化网络……卜永坚王朝与天下之辨——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家对君主私天下本质的揭露……谢贵安跋《明秦府承奉正康公墓志铭》……陈博翼明代蓟州镇总兵官服等级考识——以戚继光为例……赵连赏明代后期徽州诉讼案卷集《不平鸣稿》探析……阿风弘光政权对清政策与山东的丧失……张金奎王崇武先生和他的明史研究成就——纪念王崇武先生百年诞辰……韦祖辉;明史研究论丛(第10辑)故宫出版社,2012年《广舆图》绘制方法与数据来源研究(一)……成一农明代税票探微——以所见徽州文书为中心……万明明代九边军事统率制度的变迁……赵现海明代南京商业出版述略……张献忠明朝前期济宁崛起的历史背景和区域环境述略……孙竞昊太仓南郊元明海运仓遗址及相关航海古迹史实初探……高琪《南雍志》洪武二十六年太学学生人数证伪……吴宣德明洪武朝首三科浙江举人题名考补……王红春明成化、弘治时期的地方豪强与地方社会——以《皇明条法事类纂》为核心的考察……吴启琳阳明学的摇篮:江西社会……吴金成明代卢柟狱案下的刑案审判与文人网络……连启元“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金国平吴志良师道的终结——论罗汝芳对明太祖《六谕》的推崇……陈时龙吕坤《弟子之职》被他人文集误收小考……高寿仙民间传说体现出的明末清初四川社会和张献忠——以历史学的观点考察传说……李俊甲明清时期中国对朝鲜外交中的“礼”和“问罪”……夫马进卜正民《困厄中的帝国:元明史》介评……包诗卿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刘明杉明史研究论丛(第11辑):明代国家与社会研究专辑出版社:故宫出版社,2013年目录:万明:明代赋役改革新证——《钦依两浙均平录》解读之一高寿仙:奸豪阻挠抑或技术障碍——明代修复通惠河的曲折过程张金奎:明初海防建设与山东半岛人口的迁移陈晓珊:明朝初年的海运军卫与海军世家——以黄省曾家族为例(美)鲁大维撰,阿风译:明代前期的皇室田猎马顺平:明代甘肃镇分守、分巡、兵备道考赵现海:成化时期明朝“搜套”与西北社会解扬:刘执斋引律比附与明中叶对比附律的讨论陈时龙:论天真书院的禁毁与重建陈博翼:隆庆以后南直隶之营兵与江海防康健:明代徽商程神保家世考论薛理禹:论明代中后期的人丁与丁银——以江西为例的研究张兆裕:明后期地方士绅与灾蠲——灾荒背景下明代社会的政策诉求谭红艳:西学传播与晚明学术风尚——以郭子章为中心的考察张宪博:明末东阳“许都之乱”探究成一农:《广舆图》绘制方法及数据来源研究(二)(韩)金景绿撰,李善洪译:朝鲜初期对明外交文书集《吏文》研究专家讲座(美)范德撰,孙竞昊整理:全球研究视野中的明史:个人的审思——范德教授学术报告会纪要民众(日)森正夫撰,阿风译:反乱史研究与田野调查——以明末清初福建省宁化县的黄通抗租反乱为例书讯:《百年明史研究论著目录》出版明史研究论丛(第12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年对“计里画方”在中国地图绘制史中地位的重新评价……成一农“The Selden Map of China”中“化人”略析——兼考“佛郎机”与“佛郎机国”……金国平明代财政的转型——以《万历会计录》浙江田赋为中心的探析……万明被扭曲的形象与被湮灭的历史——评明清传统文献中的陈友谅……彭勇明人对书院的态度——以明代地方志的书院记载为考察对象……陈时龙明代苏州府徭役折银考论……侯官响宗族组织与户役分担——以明代祁门桃源洪氏为个案……王绍欣明初山东海防职能的初步转型……张金奎“土木之变”前后蒙古打通“阴山走廊”与进入河套……赵现海论于谦与景帝君臣关系的变动及其对土木之变后京营领导体制重建的影响……洪国强万历朝鲜战争第一阶段(1592—1593)的明军——以《中国明朝档案总汇》卫所选簿为中心之考察……卜永坚从科举宴排位争议看明嘉靖初皇权之强化……胡吉勋明嘉靖时期外戚张延龄案评析……叶群英论《皇明启运录》中明太祖“法度昭明”之形象……庄兴亮《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索隐……张兆裕明代“兵备道契尾”考……阿风跋杨东明十卷本《山居功课》……解扬明清易代之际私撰明史风气的兴起及其消退……曹江红2009—2012年日本明清史夏合宿简介……申斌2012年徽州调查报告……康健王阳明《传习录》对儒家经典的诠释……汪学群罗汝芳对儒家经典的理会及其思想史意义——以其泛论《四书》、《五经》和专论《语》、《孟》为中心……王启发明史研究论丛(第13辑)2014年明史研究论丛(第13辑)(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成立60周年专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目录:会议综述“新世纪明史研究的新热点与新进展”学术研讨会综述赵现海221-223 .书评《<明史·地理志>疑误考正》评介林延清224-225 .《明代海南文化研究》读后张兆裕226-227 .译文拄杖者:曾鲸和晚明的图像创作斯欧克旺·乔伊;刘楠杰228-231 .《明史》校勘修订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南炳文1-5 .关于明代中后期的历史走向——黄仁宇传统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萌芽”说述评张显清6-24 .《万历会计录》的重新认识与明史研究的新议题万明25-42 .明清时期社会群体的变动趋向吴琦43-52 .海防地理视域下的明代福建水寨内迁王日根;黄友泉53-62 .榆林长城修筑与明中后期“长城时代”的开启赵现海63-96 .明末州县官僚的地理分布——以《分省抚按缙绅便览》为中心伍跃97-113 .二十世纪以来的明代学校与科举研究郭培贵114-139 .从“都司”含义的演变看明代卫所制与营兵制的并行与交错——以从“都司领班”到“领班都司”的转变为线索彭勇140-153 .明代山东小云南移民浅谈张金奎154-166 .《明太祖实录》勘误一则兼论明代辽东屯田起始时间陈晓珊167-170 .极权性格的养成——嘉靖初年朱厚熄的心路历程(1521—1524) 陈时龙171-179 .毛国科使日考——兼谈万历援朝东征后期的和议问题杨海英180-197晚明通俗文学的商业化出版及作者和受众分析张献忠198-213 .天意流行:明亡原因的另类解读——以明清之际野史笔记中的灾异记录为考察对象张兆裕214-220明史研究论丛.第14辑2015.11论洪武时期的北平军镇……胡凡天顺时期政治群体的制衡与宫廷政治变迁……赵现海明代神机营建立前后若干问题考述——以火器的发展为中心……刘晓峰弘光朝锦衣卫述论……张金奎《明儒学案•崇仁学案》校读……朱鸿林初探黄宗羲对“递相出入”于湛、王二家之弟子的处理……黄涛陈建《皇明通纪》的经世史学初探……庄兴亮《明史•食货志》荒政志文考述……张兆裕一位理学家的日常生活——读明儒李呈祥《古源山人日录》……陈时龙明代耿定向鄂东讲学发覆……李明黄景昉生平考略……朱曦林王船山的《和梅花百詠诗》与文人气节……刘永霞明史研究论丛.第15辑政治·法律·经济·社会试论袁黄“留心经世”精神及其卓荦政绩明代职官有犯的诉讼科举与家族——明代麻城县的《春秋》经世家嘉靖时期苏州府官民田一则考晚明江南佛寺修建与社会互动——以松江府为例阮大铖的交游网络与弘光朝人事边疆·东北亚明朝的华夷之辨观念与边疆的有限经营镇守内官与明代“九边”军政事务从军民万户府到奴儿干都司——兼论明初东北少数民族地区治理方式的演变嘉靖重灾的成因与对辽东社会的影响壬辰倭乱明将吴惟忠在朝鲜半岛的遗存文物壬辰战争明朝史料述略旧文新刊永乐皇帝与明代经学史料·古籍南京出土明代武勋功臣及其家族成员墓志零拾黄景防《宦梦录》校点(一)书评·书讯明代民族融合过程的微观研究——评《明代卫所归附人研究——以辽东和京畿地区卫所达官为中心》《翰林与明代政治》评介书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明史研究综述陈时龙(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北京 100732)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2006年出版的明史著作约110种,各种刊物发表的论文达1465篇。

读者可参阅《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2006年明史研究目录》。

限于篇幅,笔者此处仅就阅读所及综述如下。

一、著 作钱海岳《南明史》(中华书局)、孟森《明元清系元通纪》(中华书局)、《剑桥中国明代史》(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王毓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王毓铨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皆经整理翻译出版。

于浩选编《明代名人年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崔建英《明别集版本志》(中华书局)于学者搜索资料大有裨益。

政治史方面,赵园《制度·言论·心态———〈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续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以明末清初士大夫于特定政治环境下的反应为研究对象,而刘中平《弘光政权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专意探讨南明弘光政权。

制度史方面,杨正泰《明代驿站考》(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彭勇《明代班军制度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赵克生《明朝嘉靖时期国家祭礼改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刘毅《明朝帝王陵墓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张升《明清宫廷藏书研究》(商务印书馆)、何朝晖《明代县政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推进了明代驿站、班军、祭礼、陵寝、藏书、县级行政等制度的研究。

经济史方面,范金民主编《江南社会经济研究(明清卷)》(中国农业出版社)汇编多篇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相关的专题论文。

高寿仙《明代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黄山书社)、陈锋《明清以来长江流域社会发展史论》(武汉大学出版社)、王云《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人民出版社)、成淑君《明代山东农业开发研究》(齐鲁书社)、张崇旺《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福建人民出版社)、李德元《明清时期海内移民与海岛开发》(厦门大学出版社)等专著研究了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人口变动与社会状况。

社会史方面,陈宝良《明代城市生活长卷———飘摇的传统》(湖南人民出版社)着眼于明代城市生活,而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社会史研究》(群言出版社)、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则关注江南社会,罗宗强《明代后期士人心态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徐林《明代中晚期江南士人社会交往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将视野投向士人阶层。

思想文化方面,林金树《中国古代思想史:明清卷》(广西人民出版社)和南炳文、何孝荣《明代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较全面地考察明代思想与文化;孙卫国《王世贞史学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周可真《明清之际新仁学———顾炎武思想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则分别讨论了两位明代著名学者的史学思想或哲学思想;吕妙芬《阳明学士人社群》(新星出版社)出版。

民族关系方面,陈国庆主编《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三辑)、韩世明《明代女真家庭形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进了明代蒙古、女真民族的研究。

中外关系史方面,徐明德《论明清时期的对外交流与边治》(浙江大学出版社)讨论了明清对外交流与边治的关系,而张文德《明与帖木儿王朝关系史研究》(中华书局)具体讨论明朝与帖木儿王朝的关系。

曹增友《基督教与明清际中国社会———中西文化的调适与冲撞》(作家出版社)继续以西方天主教进入中国为论题,而黄一农《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上海古籍出版社)则选取中国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为研究对象。

江灿腾《晚明佛教改革史》(广西师大出版社)关注晚明佛教改革,而金成修《明清之际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社科文献出版社)、李元光《宗喀巴大师宗教伦理思想研究》(巴蜀书社)则关注藏传佛教。

在文物考古方面,杨新华《南京明城墙》(南京大学出版社)、杨仕《考古中国———定陵地下玄宫洞开记》(海南出版社)可以让对于明代南京城墙、定陵发掘有兴趣的人们获益。

人物研究方面,潘荣胜《明清进士录》(中华书局)汇辑考辨了明清两代进士的姓氏与生平;张侃《郑和VS哥伦布》(新星出版社)从世界的视角看航海家郑和,杨海英《洪承畴与明清易代研究》(商务印书馆)、赵红娟《明遗民董说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则分别讨论易代之际一位官僚与一位学者的不同选择。

陈卫平《徐光启评传》、许苏民《李贽评传》、周群《徐渭评传》、朱钧侃《徐霞客评传》也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政治史政治机构。

林延清《明代后妃在皇位继承危机中的作用》(《求是学刊》第4期)认为明代后妃在皇位继承危机中经常发挥积极作用。

刘惠敏《明代女官制度作用分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探讨了明代宫廷女官的沿革、铨选、作用。

陈志刚《论明代中央政府权力结构的演变》(《江海学刊》第2期)认为中央政权存在着“中书省宰相负责制———六部及监察部门分工负责———内阁与司礼监相制衡的监阁体制”的历史演变序列。

吴建军《明代内阁与中央政权体制演变的互动关系》(《郑州大学学报》第3期)认为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决策权。

程方、杨继致《明代皇权与中央双轨辅政体制述评》(《聊城大学学报》第3期)用“双轨辅政”来描述内阁与司礼监的地位。

黄阿明《明代户部尚书任职情况分析》(《史林》第4期)认为户部尚书是一个具有较大风险的职位,任者多不得善终。

吴琦、唐金英《明代翰林院的政治功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考察了明代翰林院的建制、职掌,以及官员升转和功能等问题。

王尊旺《明代庶吉士考论》(《史学月刊》第8期)对翰林院庶吉士制度的建立、选拔、学习范围、散馆授官、阶段性特征作了考察。

关汉华《明代翰林院始置时间考辨》(《广东社会科学》第1期)则认为明代翰林院的设置时间为吴元年(1367)五月,而非八月。

李云泉《明代中央外事机构论考》(《东岳论丛》第5期)认为礼部主客司全面负责外事活动,会同馆、四夷馆、鸿胪寺、行人司则管理接待、翻译、礼仪、出使等要务。

王建峰《明朝“提督会同馆主事”设置探微》(《辽宁大学学报》第6期)认为提督会同馆主事始设于正统后期,比一般认为“弘治五年”的观点提前了五十年。

张廷茂、汤后虎《明末至清前期负责同欧洲国家交往的“通事”》(《贵州文史丛刊》第2期)对兼具翻译官与对外政策执行人的“通事”之来源、功能、危害作了考察。

王伟凯《明行人司机构性质辨析》(《北方论丛》第6期)认为行人司乃皇帝的特使机构,而非专司外交之官署。

路远志《明代监察制度特点的历史思考》(《河北大学学报》第1期)认为明代监察制度具有“多条体系相对独立”、“监察法规完备严密”等特点。

丁玉翠《明代科道监察制度中预防职务犯罪的取向》(《学习与探索》第3期)考察了明代科道选任资格、试职、回避、约束与监督等制度。

丁玉翠《明初严惩监察官职务犯罪立法之动因考察》(《黑龙江社会科学》第3期)考察了明初对监察官职务犯罪重罚思想在各类立法中的体现。

蔡明伦《嘉靖言官:戴着镣铐起舞》(《北方论丛》第2期)以嘉靖朝言官为例,认为言官与最高权力之间别无仲裁权力,所以只能以人格和道德不屈起舞。

蔡明伦《论明万历中后期言官对神宗的批判》(《史学月刊》第4期)认为对神宗的批判是明清启蒙思想的先导。

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第2期)认为明代巡抚制度萌芽于建文朝,基本确立于宣德时期,一般跨省置督。

何朝晖《明代知县幕友小考》(《故宫博物院院刊》第5期)认为幕友协助处理刑名、钱谷,其雏形乃是衙门积年书手演变而来的“主文”。

张学强《为官与为师———明清地方儒学教师出路研究》(《西北师大学报》第6期)认为明代初期教官升迁范围较广,后期淹滞难迁而多希望向官员升迁。

王伟凯《试论明代的巡检司》(《史学月刊》第3期)认为巡检司多设置于经济发达、人口流动密度大或农民起义多发的地区,后来职能渐趋弱化。

王伟凯《明代湖北八府的巡检司设置与分布》(《湖北大学学报》第3期)指出巡检司的设置时间主要在明初洪武、成化年间,与卫所分布互相补充。

制度及风气。

朱子彦《论明代铁券制度》(《史林》第5期)认为明初铁券制度于胡蓝党案后已遭破坏。

周荣《明代致仕官员的食俸与养老》(《武汉大学学报》第1期)认为明代致仕官员没有俸禄。

赵克生《明代文官匿丧与诈丧现象探析》(《东北师大学报》第2期)就官员匿丧及“无丧诈丧”等情况背后的经济、政治原因作了探析;赵克生《略论明代文官的夺情起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考察了明代夺情起复及守制官员营求夺情的现象。

赵克生《明代生祠现象探析》(《求是学刊》第2期)指出生祠的建设在正、嘉之后逐渐普遍化。

赵连赏《明清的补服》(《文史知识》第7期)指出补服始于明初,其形制与清时补服有明显差异。

陈梧桐《论明前期的清官循吏》(《史学集刊》第5期)认为明代前期君主的民本思想及国策,为清官循吏提供了土壤与环境。

刘新芳《论明代中后期贪风的特点及其原因》(《安徽史学》第6期)认为明代中后期贪污风气具有普遍化、公开化的特点。

谭平《〈明实录〉中记载的“清议”评述》(《成都大学学报》第2期)总结并评价了明代清议的13种类型。

政治事件。

陈世松《元末“青巾军”入蜀考———兼释重庆〈玄宫之碑〉》(《四川文物》第4期)认为明玉珍于至正十八年、十九年攻打的对象乃李喜喜青巾军而不是元军。

高寿仙《明代北京营建事宜述略》(《历史档案》第4期)探讨了北京城营建的管理、经费、物料采办、匠役征用等问题。

黄阿明《成化年间播州杨氏动乱探析》(《贵州社会科学》第4期)讨论成化二十年杨友、杨爱兄弟叛乱及其对此后百年播州地区局势的影响。

田澍《明武宗暴亡后江彬被捕原因探析》(《西北师大学报》第1期)认为江彬被捕的直接原因是杨廷和借机拘捕江彬以平舆情。

陈生玺《明清之际的选择》(《文史哲》第3期)品评了明清之际明、清、李自成三种政治力量的不同历史选择及其后果。

刘永强《李自成与多尔衮在北京时期所实行的政策的得失》(《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认为李自成在政策上具有较大失误。

王维《大西军余部与清军衡州之战考论》(《船山学刊》第3期)讨论了孙可望、李定国与清军衡州一战的前因后果。

孔定芳《明遗民的“后王”理想及其恢复期待》(《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指出明遗民著述中常深信“中华无不复之日”,并作“期于一旦之用”的准备。

法律。

俞美玉《刘基与〈大明律〉刍议》(《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期)认为刘基在《大明律》草创中起了重要作用。

徐晓庄《〈大明律〉与中华法系“自首”制度》(《天中学刊》第3期)认为《大明律》的“自首”制度代表了中华法系自首制的最高成就。

黄华均《明代草原法的文化解读———以《蒙古—卫拉特法典》为主要法据》(《西北师大学报》第1期)探讨了《卫拉特法典》的特色、法律价值与后世影响。

赵立新《论明清律对日本法的影响》(《华东政法学院学报》第3期)纵向考察了明清律东传后对日本近代法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