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第三版详细解释)

合集下载

MSA内容

MSA内容

《MSA》第三版新增内容计数型测量系统研究引言计数型测量系统是一种测量数值为一有限的分类数量的测量系统。

通/止规(go/no go gage)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目视标准,可能产生五到七个分类,如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

风险分析方法(评价作出错误或不一致决定的风险)·假设性试验分析·信号探测理论注意事项:只有在顾客同意的条件下才能使用。

基于一个良好的统计上的实践、了解影响产品和测量系统的潜在变差来源,以及了解一个错误决定对接续过程以及最终顾客的影响。

测量系统的变差来源应该通过利用了人为因素和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结果使之最小化。

可能的方法情景某生产过程处于统计受控状态,其性能指数为Pp=Ppk=0.5,这是不可接受的。

由于过程正在生产不合格的产品,于是被要求采取遏制措施以便从生产过程中挑出不可接受的产品。

具体的遏制措施是:过程小组采用一个计数型量具来对每个零件与一指定的限值进行比较,如果满足限值则可接受该零件,不满足的零件则拒收(如通/止量具)。

许多这样的计数型量具基于一套基准零件来设定接受还是拒收;不像计量型量具,计数型量具不能显示一个零件多么好或多么坏,它只能指示该零件是被接受还是拒收(即2个分类)。

小组使用了一个%GRR为公差的25%的特定量具。

由于这还没有被小组文件化,于是需要对这测量系统进行研究。

小组已决定从过程中随机选取50个零件,以获得涵盖了整个过程范围的零件。

使用3名评价人,每位评价人对每个零件测量3次。

设定用1表示可接受的决定,O为不可接受的决定。

表12中所示的参考决定和计量参考值在一开始还没有被确定。

表1还显示了“代码”列,分别用“-”“×”、“+”代表零件是位于Ⅲ区,Ⅱ区及Ⅰ区。

假设试验分析—交叉表法由于小组不知道零件的参考决定,他们展开了交叉表格(cross-tabulations)来比较每个评价人与其它人的结果。

这些表格的目的在于确定评价人之间一致性的程度。

msa第三版 测量系统分析

msa第三版 测量系统分析

MSA第三版测量系统分析简介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简称MSA)是一种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用于评估和改进测量过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MSA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质量控制和改善活动中。

本文档将介绍MSA第三版的相关内容,包括定义、目的和方法。

定义测量系统分析(MSA)是指对用于测量和检测产品或过程特性的测量系统进行评估和改进的过程。

它旨在衡量测量系统的准确度、可靠性和稳定性,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校准、调整或修复。

测量系统包括硬件(例如仪器、设备和工具)和软件(例如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处理系统)。

目的测量系统是生产和控制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测量系统本身存在问题,将无法准确评估和改善产品或过程的性能。

因此,MSA 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和改进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其提供准确和一致的测量结果。

通过进行MSA分析,可以得到关于测量系统变异性的量化评估,以便制定合适的改进措施。

方法1. MSA概述MSA第三版在前两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它提供了一种更全面和统一的方法,用于评估和改进各种类型的测量系统,包括连续型测量、计数型测量和属性型测量。

MSA第三版还引入了新的概念和指南,使其更适用于现代化的生产过程。

2. MSA方法步骤MSA第三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测量对象首先需要明确需要评估的测量对象,即产品或过程的性能特性。

(2)选择测量系统根据测量对象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测量系统。

测量系统可以是一个仪器、设备或工具,也可以是一个软件或数据处理系统。

(3)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度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测量偏差分析和测量方差分析,来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度。

(4)评估测量系统的可靠性通过比较不同测量系统的测量结果,评估测量系统的可靠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相关性分析、可靠性指标计算和误差检测。

(5)改进测量系统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和实施改进措施,以提高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系统分析(MSA)—培训教材(第三版)

测量系统分析(MSA)—培训教材(第三版)

二、与测量系统有关的术语和定义
1、测量:定义为赋值(或数)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关于特定特 性的关系。这个定义有C.Eisenhart(1963)首次提出。赋值过程定 义为测量过程,而赋予的值定义为测量值。
2、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装 置,包括通过/不通过装置(如:塞规、通/止规等)。
4、测量系统误差:由于量具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和线性产生 的合成变差。
5、校准:在规定条件下,建立测量装置和己知基准值和不确定度的可溯 源标准之间的关系的一组操作。校准可能也包括通过调整被比较的测 量装置的准确度差异而进行的探测、相关性、报告或消除的步骤。
6、核准周期:两次校准间的规定时间总量或一组条件,在此期间,测量 装置的校准参数被认定为有效的。
11、编制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测量系统分析(MSA)计划 质量部根据控制计划和/或顾客要求制定监视和测量 装置的“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并确定在控制计划 和/或顾客要求中所用到的监视和测量装置需进行测 量系统分析的方法、内容、预计完成时间、负责部 门/人员、分析频率、进度要求等,经管理者代表核 准后由质量部和相关部门执行。 ■ 进行测量系统分析(MSA)的工作/和管理人员必 须接受公司内部或外部的相关测量系统分析课程 培训/训练,并经考试合格或获得相关证书,方 可进行测量系统分析(MSA)工作。
使用和范围,以及基于时间的变差源,如磨损及环境因素(温度,湿度 等)。 14、检查标准:一个非常类似设计测量过程的测量人工制品,不过它本身比被 评价的测量过程更稳定。
参考标准
传递标准


校准标准




传递标准

工作标准
检查标准

MSA第三版讲义

MSA第三版讲义
Top Consulting
应注意的问题

2) 在设备读数中,测量值应记录到仪器分辨 率的实际限度。机械装置必须读取和记录到最 小的刻度单位。对于电子读数测量计划必须为 记录所显示的最右有效数位建立一个通用的原 则。

3) 研究工作应由了解进行可靠研究的重要性
的人员进行管理和观察。
Top Consulting
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 经常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装置;包括通 过/不通过装置。
Top Consulting

术语介绍
测量系统: 是用来对被测特性定量测量或定性评 价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 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 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测量和试验设备(M&TE) 完成一次测量所必需的所有测量仪器, 测量标准,基准材料以及辅助设备。
Top Consulting
术语介绍




稳定性(或漂移) 是测量系统在某一 阶段时间内,测量 同一基准或零件的 单一特性时获得的 测量总变差。换句 话说,稳定性是偏 倚随时间的变化。
Top Consulting
术语介绍
线性 在设备的预期操作(测量)范围内偏倚的 不同被称为线性。线性可以被认为是关于偏倚 大小的变化。 线性的总结 √整个正常操作范围的偏倚改变 √整个操作范围的多个并且独立的偏倚误差的相 互关系 √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分量

Top Consulting
术语介绍


分辨力(续) 如果该分辨力不能探测过程变差,其用 于分析过程是不可接受的;并且如果它 不能探测特殊原因的变差,则其不能用 于控制。 分辨力不足的情况可能会在控制图中表 现出来,参见图表

MSA测量系统分析-第三版MSA 精品

MSA测量系统分析-第三版MSA 精品
量測系統的統計測試程序必須完整的記錄下來,並建 立檔案。
量測系統的評價法
在汽車工業的生產環境中,許多評價量測系統的統計方法 被廣泛的應用,其中包括:再現性(重複性)(Repeatability), 再生性(再現性)(Reproducibility)、精確度(Accuracy )、穩定 性(Stability)、與線性(Linearity)等。
4. ISO9000(87) P.H.LIU
P.H.LIU健峰企管顧問
3
目前擔任的輔導項目:
1. QCC活動顧問輔導
2. 工廠管理改善活動顧問輔導
3. 日常管理活動顧問輔導
4. 5S活動顧問輔導
5. TPM活動顧問輔導
6. TPS活動顧問輔導
7. ISO9001顧問輔導
8. QS9000顧問輔導
9. VDA6.1顧問輔導
量測系統通則
評價一個量測系統是否適合其測量的功能,通常必須 經過二階段: 1.依照統計性質測試量測系統是否符合任務的要求,若 測試結果可以 接受則此系統可以繼續使用;若無法接 受,則此系統須校正或更換。 2.每隔一段時間,量測系統必須重覆測試其統計性質的 適當性,不論是否有定期的請專人校正或維護量測系 統,統計測試的程序仍須定期舉行,否則根本不知道 請專人校正或維護的效果如何。
事實上
無差異
無差異

有差異
α
有差異 β

量測系統對製程管制判定
事實上
共同原因
共同原因

特殊原因
α
特殊原因
β ○
量測值
必須考量顯著性,信心,希望○增加,減少αβ 兩人同樣檢驗同一批貨,用同一量具,同時間,αβ小到什麼程度? 信心度如何? 二組DATA擺在一起分析是否有意義?

MSA-第3版

MSA-第3版
一组条件下观察结果的集合,既可以是连续的(一个量值 和测量单位)又可以是离散的(属性数据或计数数据如成 功/失败、好/坏、过/不通过等统计数据)。
11
14、偏倚( Bias):
基准值 偏倚
观测平均值
偏倚: ——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
与基准值的差值。 ——由一个评价人,用一种测量
仪器(量具),多次测量同 一个零件(产品)的同一特 性时获得的观测平均值与基 准值的差值。 ——基准值的取得可以通过采用 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进行多 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来确定。
9
11、校准
在规定的条件下,建立测量装置和已知基准值和不确定度 的可溯源标准之间的关系的一组操作。校准可能也包括通 过调整被比较测量装置的准确度差异而进行的探测、相关 性、报告或消除的步骤。
12、校准周期
两次校准间的规定时间总量或一组条件,在此期间,测量 装置的校准参数被认定为有效的。
10
13、数据
测量系统分析
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MSA)
TS培训师:刘立场
1
课程内容
基础术语 测量系统分析概述 测量系统的分析
测量系统的分辨力 测量系统的稳定性 测量系统的偏倚 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
现性 测量系统的线性
测量系统分析的实施 极差法 均值极差法 假设检验分析法 信号探测法 解析法
17
22、零件变差
与测量系统分析有关,对一个稳定过程零件变差(PV)代 表预期的不同零件和不同时间的变差。
23、容差(公差)
为了维持配合、形式和功能,与标准值或公称值相比允许 的偏差。
18
24、基准值
被承认的一个被测体的数值,作为一致同意的用于进行比 较的基准或标准样本。

测量系统分析(MSA)第三版教员培训教材

测量系统分析(MSA)第三版教员培训教材
*
什么是数据的质量
计数型数据的质量
— 对产品特性产生错误分级的概率。
如何评定数据质量
— 测量结果与“真”值的差越小越好。 — 数据质量是用多次测量的统计结果进行评定。
计量型数据的质量
— 均值与真值(基准值)之差。 — 方差大小。
*
用测量系统所收集的数据用于: — 控制过程 — 评估影响过程结果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利用数据分析,增进对测量系统中因果关系和对过程的影 响的了解 把注意力放在测量系统上,其产生的读数可在每个零件上 获得重复,在每个测量人员间获得再现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正文已经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
*
ISO/TS16949:2002与MSA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
过程变差剖析
长期
过程变差
短期
抽样产生的变差
实际过程变差
稳定性
线性

MSA第三版中KAPPA分析法精讲

MSA第三版中KAPPA分析法精讲
0 0 C 1 43 17.0 8 34.0 51 51.0
Top Consulting
总计 7 33.0 92 66.0 99 99.0 50 50.0 100 100.0 150 150.0
A
1
总计
观测值 期望值 观测值 期望值 观测值 期望值
假设检验分析—交叉表方法



计算Kappa值 Kappa=(P0-Pe)/(n-Pe) 其中P0=对角线单元中观测值的总和; Pe=对角线单元中期望值的总和。 A与B的Kappa值 P0=44+97=141 Pe=15.7+68.7=84.4 Kappa=(141-84.4)/(150-84.4)=0.86
Top Consulting
风险分析法
数据收集 随机从过程中抽取50个零件样本,以获得覆盖过 程范围的零件。使用3名评价人,每位评价人 对每个零件评价3次,将评价结果记录在“计 数型研究数据表”中。1代表接受,0代表不接 受。参见附表。 评价的组织人员通过使用实验室设备等获得每个 零件的基准值,表中的“-”、“+”、“×”代 表零件处于I区、III区和II区。
50 39
系统有效得分与计数
50 39
64%
78%
64%
78%
89%

89%


结论:1 评价人自己在所有试验上都一致 2 评价人在所有试验上都与基准一致 3 所有评价人自己保持一致,两两间一致 4 所有评价人自己和两两间一致且与基准一致
Top Consulting
Top Consulting

A与B的交叉表
0 44 15.7 3 31.3 47 47.0
Top Consulting

msa第三版测量系统分析

msa第三版测量系统分析

MSA第三版测量系统分析1. 引言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MSA〕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改良测量系统〔包括设备、人员和过程〕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方法。

它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局部,用于确保测量数据可信并符合质量要求。

本文将介绍MSA第三版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和工具,包括测量系统的评估、误差分析和改良措施等内容。

2. MSA第三版概述MSA第三版是根据实践和经验教训进行了更新和改良的最新版本。

它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方法和工具,用于评估和改善测量系统的能力。

在MSA第三版中,测量系统被定义为一个用于测量、检查或观察的设备、软件、人员和过程的组合。

它涵盖了测量仪器的准确性、稳定性、线性性、重复性等方面。

第三版还引入了测量系统能力指数〔Measurement System Capability, MSC〕,用于评估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质量控制要求。

3. MSA第三版的主要内容3.1 测量系统评估测量系统评估是MSA的第一步,它用于确定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评估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例如测量重复性与再现性分析、测量偏差分析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等。

3.2 测量误差分析测量误差分析是MSA的核心内容,通过分析测量系统的误差来源,可以确定造成测量偏差的主要原因。

常用的方法包括误差树分析、回归分析和变异分析等。

3.3 测量系统改良测量系统改良是MSA的最后一步,目的是减少测量误差并提高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改良方法可以包括校准和维护测量设备、培训和指导测量人员以及优化测量过程等。

3.4 测量系统能力评估测量系统能力评估是MSA第三版引入的重要概念。

它用于评估测量系统是否能够满足质量控制要求。

常用的指标包括测量系统的制程能力指数〔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Cp〕和制程能力指数偏差〔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Deviation, Cpk〕等。

MSA测量系统分析(第三版)-苏州

MSA测量系统分析(第三版)-苏州
20
总结
• 连续型数据能有很多可能的数值,计数型数据是不连续 的
• 连续型数据的信息比较丰富,计数型的就要少得多 • 对位置的测量是平均值和中位数 • 对离散的测量:标准偏差和极差 • 图表出来的信息会多于数据 • 正态曲线可用来估计缺陷的风险
21
第二讲 MSA概述
1、什么是测量系统 2、什么是测量误差 3、为何要做测量系统分析
24
量具
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用在车 间的装置;包括通过/不通过装置。 例如:直尺、游标卡尺、千分尺、角度规、投影仪、 通/止规
25
测量系统
用来对被测特性定量测量或定性评价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 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及假设的集合;用来获得 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根据定义,一个测量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制造过程,它产生数 值(数据)作为输出。
31
第四讲 测量系统理论部分
1、测量数据的用途和重要性 2、量具分辨力、有效分辨力、溯源性 3、理想的测量系统、好的测量系统 4、变差源、测量系统变异性的影响 5、测量系统变差的类型 6、测量系统研究的步骤
32
测量数据的用途
判断过程是否受控或产品是否合格 统计量:完全由样本确定的量(不应该与总体分 布有关),从数学观点来看,统计量是样本的函数。 利用统计量,通过假设检验来判断过程是否受控。
30
QS9000的要求
测量系统分析
为分析出现的各种测量与试验设备系统上,测 量结果的变差,必须进行适当的统计研究。 此要求必须应用在控制计划提及的测量系统。 所有的分析方法及接收准则应该与测量系分析 参考手册相一致(如:偏倚、线性、稳定性、重 复性、再现性研究)。 如经顾客批准,也可采用其它分析方法及接收 准则。

测量系统分析(MSA)”第三版”

测量系统分析(MSA)”第三版”

测量系统分析(MSA)”第三版”四\测量系统分析(MSA)”第三版”(一)手册概貌1.MSA含义MSA是英文名称Measurement Systems Anelysis 的缩写,中译名为测量系统分析。

有时为了简略,常用MSA来代之。

2.本手册性质和目的本手册性质属指南性的,故对测量系统所述及的术语和评定测量系统质量的方法均作了介绍,特别是适用于工业界的评定测量系统质量多种方法作了详情介绍。

其目的为评定测量系统(主要是关注对每个零件能重复读数的)质量提供指南,是为工业界正确使用测量系统提供方法。

3.本手册的版本说明▲本手册是由北美三大汽车公司联合编写而成,原是供执行QS9000质量标准的供货商使用,现应用围已扩展到执行ISO/TS16949技术规的供应商也可使用。

▲当然其容也随着时间的推演而不断扩充,因此其版本也不断更新,现已从1990年10月第一版经过1995年2月的第二版演变为2002年3月第三版。

▲随着版本的变换,对使用者的知识要求和使用工具也有变化。

初版时很明确说明“本手册是应用了统计学方法来阐述测量系统的分析,但非统计学领域的人同样可以使用。

”但第三版对测量系统分析方法的叙述,使不具备一些统计学方法的基本知识者很难理解,同时强调了计算机软件的使用。

4.本手册的主要容:1)详情的术语解释2)强调了测量系统变异性对决策(产品、过程、新过程接受、过程设定/控制)的影响3)提出了对测量过程要进行策划和量具来源选择的流程4)明确提出了测量系统分析方法的分类:▲简单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复杂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其它测量系统分析方法5.为了便于使用,对简单测量系统分析的多种方法作了详细介绍。

(二)测量系统分析的起因1.由测量系统对被测特性赋值而得到的测量数据,过去一直用于产品控制,近来已用于过程控制,用来确定二个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重要关系的研究。

随着应用围的扩大和次数的增加,发现从同一测量系统获得的测量数据,其使用围不能无限扩大,也就是说,不同的使用围对提供测量数据的测量系统的质量有一定要求。

msa第三版测量系统分析

msa第三版测量系统分析

检验、测量和测试仪器的控制-4.11
检验、测量和测试仪器- 4.11.3
–记录必须包括员工自备量具 –在检查量具时,必须记录其条件和实际读数 –如果有可疑的材料已被装运,应通知顾客 –确认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被顾客所批准。
注意:绝大多数人把MSA理解为单纯的GR&R。本课程将证明这种错误观念与要求相差很远
所有检验、测量和测试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都必 须确定其测量不确定度,并使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检验、测量和测试仪器的控制-4.11
控制程序 - 4.11.2
–确定准确度和精密度(所要求的) –对使用校准失效量具检验并接受的产品必须重复检验 –校准和测试时的“环境条件”必须加以评估,以评定其对
测量系统的影响 –确保搬运、保护和储存 –对测试用的硬件和软件作保护,以防止调整不当
第六章 基准件和测量不确定度
基准值
• 为了比较的一个一致认可的值
—有时也称为:
●可接受的值 ● 常规值 ● 指定值 ● 最佳估算值 ●标准测量 ●测量的标准
基准件
• 具有非常精确制定的一个或更多特性的一种材料 或物质,用于仪器的校准、测量方法的评估或给 材料赋值。
国家/国际测量标准
• 一个材料测量,测量仪器,基准件或系统准备去定义、实现、保 存或复制一个零件、一个或更多的数量值,为了将它们去和其他 测量仪器比较
–偏倚:95%置信度下,0落在置信区间内(注意:不再是<10%) –线性:“偏倚=0”线必须完全在拟合线置信带以内 –GR&R<10%;介于10-30%和 –ndc≥5
数学表达
过程控制中所收集的数据包含二种不同的,相对独 立的变差来源:
–制造过程变差 (MPV) –测量系统变差 (MSV) –总变差 (TV) = MPV + MSV

数型MSA方法介绍

数型MSA方法介绍

数型MSA方法介绍(第三版)Part I: 总则1. 概述评价人在重复检测合格与不合格零件时的有效性或能力。

评价人拒收合格零件或接受不合格零件的风险有多大。

当评估再现性时,可以比较不同评价人的有效性。

2.概念A. 有效性(E)准确检测合格与不合格零件的能力它介于0到1之间,1是最完美的。

计算公式如下:E=正确识别的零件数/正确数量的总机会数正确数量的总机会数=零件数和每个零件被测次数的乘积。

例如:10个零件各测3次,则正确数量的总机会数将为3x10=30B. 漏报概率(Probability of a Miss)Pmiss指接收不合格零件的机会——非常严重的错误。

计算公式:Pmiss=漏报数量/不合格零件机会总数不合格零件机会总数=研究中所用的不合格零件与每个零件被测次数的乘积。

例如:5个不合格零件各测3次,则不合格零件机会总数将为3x5=15C.误报概率Pfa (Probability of a false alarm)指拒收合格零件的机会——造成不必要的返工和重检若Pfa过大,大量的成本将浪费于返工和重检。

Pfa=误报数量/合格零件机会总数合格零件机会总数=所用的合格零件与每个零件被测次数的乘积。

例如:6个合格零件各测3次,则合格零件机会总数将为3x 6=18D. 偏倚是Pmiss和Pfa的函数B >= 0B=Pfa/PmissB<1 偏倚倾向于接受零件(Pfa < Pmiss)B=1 无偏倚(Pfa = Pmiss)B>1 偏倚倾向于拒收零件(Pfa > Pmiss)3.具体收集数据的方法从过程中抽取50个零件样本,以获得覆盖过程范围的零件。

真值已知3名评价人,每人对每个零件测3次接受(合格) ——1 拒绝(不合格) —— 0经验:特别选择—并非随机选择能判别合格或不合格的零件。

所选零件数参见下表:——选1/3合格,1/3不合格,1/3边缘产品(marginal)边缘产品:又可细分为,合格边缘和不合格边缘产品。

MSA测量系统分析第三版

MSA测量系统分析第三版
这里介绍常用的均值——极差法,用来 研究测量系统的双性:R & R。
研究R & R的前提是测量系统已经过校 准,而且其偏倚、线性及稳定性已经过 评价并认为可接受。
以下举一典型情况说明此方法
1 确定M名操作者A、B、C……,选定N个被 测零件,按1、2、……,编号。被选定零件尽 可能反映整个过程的变差。
❖量具重复性:指同一个评价人,采用同 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 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数据)的变差 。
❖量具再现性:指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 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 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稳定性: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 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 测量值总变差。
❖ 试验完后, 测试人员将量具的重复性及再现性 数据进行计算 (R&R数据表), (R&R分析报告), 依公式计算并作成R控制图或直接用表计算即 可
结果分析 :
❖ 当重复性(EV)变差值大于再现性(AV)时 .
• 量具的结构需再设计增强. • 量具的夹紧或零件定位的方式(检验点)需加以改 善. • 量具应加以保养.
3.1 重复性
3.2 再现性
3.3 测量系统双性(R & R) 3.4 零件变差
零件数N 2 3 4 5 6 7 8 9 10
K3
3.65 2.70 2.30 2.08 1.93 1.82 1.74 1.67 1.62
3.5 总变差 3.6 各变差占总变差的百分比 %AV=AV/TV X 100% %R&R=R&R/TV X 100% %PV=PV/TV X 100% %EV=EV/TV X 100%
❖正常情况变差应小于公差带 。

某企业《MSA》第三版新增内容

某企业《MSA》第三版新增内容

《MSA》第三版新增内容计数型测量系统研究引言计数型测量系统是一种测量数值为一有限的分类数量的测量系统。

通/止规(go/no go gage)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目视标准,可能产生五到七个分类,如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

风险分析方法(评价作出错误或不一致决定的风险)·假设性试验分析·信号探测理论注意事项:只有在顾客同意的条件下才能使用。

基于一个良好的统计上的实践、了解影响产品和测量系统的潜在变差来源,以及了解一个错误决定对接续过程以及最终顾客的影响。

测量系统的变差来源应该通过利用了人为因素和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结果使之最小化。

可能的方法情景某生产过程处于统计受控状态,其性能指数为Pp=Ppk=0.5,这是不可接受的。

由于过程正在生产不合格的产品,于是被要求采取遏制措施以便从生产过程中挑出不可接受的产品。

具体的遏制措施是:过程小组采用一个计数型量具来对每个零件与一指定的限值进行比较,如果满足限值则可接受该零件,不满足的零件则拒收(如通/止量具)。

许多这样的计数型量具基于一套基准零件来设定接受还是拒收;不像计量型量具,计数型量具不能显示一个零件多么好或多么坏,它只能指示该零件是被接受还是拒收(即2个分类)。

小组使用了一个%GRR为公差的25%的特定量具。

由于这还没有被小组文件化,于是需要对这测量系统进行研究。

小组已决定从过程中随机选取50个零件,以获得涵盖了整个过程范围的零件。

使用3名评价人,每位评价人对每个零件测量3次。

表12:计数型研究资料表设定用1表示可接受的决定,O为不可接受的决定。

表12中所示的参考决定和计量参考值在一开始还没有被确定。

表1还显示了“代码”列,分别用“-”“×”、“+”代表零件是位于Ⅲ区,Ⅱ区及Ⅰ区。

假设试验分析—交叉表法由于小组不知道零件的参考决定,他们展开了交叉表格(cross-tabulations)来比较每个评价人与其它人的结果。

A*B交叉表B*C交叉表A*C 交叉表这些表格的目的在于确定评价人之间一致性的程度。

MSA第三版中KAPPA分析法精讲

MSA第三版中KAPPA分析法精讲
0 0 C 1 43 17.0 8 34.0 51 51.0
Top Consulting
总计 7 33.0 92 66.0 99 99.0 50 50.0 100 100.0 150 150.0
A
1
总计
观测值 期望值 观测值 期望值 观测值 期望值
假设检验分析—交叉表方法



计算Kappa值 Kappa=(P0-Pe)/(n-Pe) 其中P0=对角线单元中观测值的总和; Pe=对角线单元中期望值的总和。 A与B的Kappa值 P0=44+97=141 Pe=15.7+68.7=84.4 Kappa=(141-84.4)/(150-84.4)=0.86
1 1 0 0 0 1 1 1 0 1 1 0 1 1 1 1 1 1 1
0.476901 0.509015 0.576459 0.566152 0.570360 0.544951 0.465454 0.502295 0.437817 0.515573 0.488905 0.559918 0.542704 0.454518 0.517377 0.531939 0.519694 0.484167 0.520496
A-3
1 1 0 0 0 0 1 1 0 1 1 0 1 0 1 1 1 1 1
B-1
1 1 0 0 0 1 1 1 0 1 1 0 1 1 1 1 1 1 1
B-2
1 1 0 0 0 1 1 1 0 1 1 0 1 1 1 1 1 1 1
B-3
1 1 0 0 0 0 1 1 0 1 1 0 1 1 1 1 1 1 1
Top Consulting
计数型测量系统研究—Signal Detec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非受控,50%以上为好;即:R图受控,X图大部分点在界外)
▪ 测量系统标准差: σm= √ (σe2 +σ0 2)
▪ 零件之间标准偏差的确定: ▪ 可由测量系统研究的数据或由独立的过程能力研究决定
▪ ①确定每一零件平均值; ▪ ②找出样品平均值极差(RP); ▪ ③零件间标准偏差(σP)估计为RP/d2*; ▪ ④零件间变差PV为5.15RP/d2* 或3.65 RP;
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 测量系统: ▪ 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
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 测量变差: ▪ 多次测量结果变异程度;
▪ 常用σm表示;
▪ 也可用测量过程变差R&R表示(GRR)。
▪ 注:
测量过程(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R&R=5.15σm
▪ PV=5.15σp
TV=5.15σT
▪ 线 性:
▪ 定义: ▪ 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基准值 偏移较少来自基准值偏移较大
有偏移 观测的平均值
观测的平均值
观测的平均值
无偏移
注: ①在量程范围内,偏倚不是基准值的线性函数。 ②不具备线性的测量系统不是合格的,需要校正。
基准值
▪ 确定方法: ▪ ①在测量仪器的工作范围内选择一些零件; ▪ ②被选零件的偏倚由基准值与测量观察平均值之间的差
雪佛莱的《测量系统分析》一书(手册);
▪ 以后手册增加了内容:奥兹莫比尔(OLD SMOBILE是 GM公司的子公司,生产Cadillac 凯迪拉克汽车)的 Shery Hansen、Ray Benner编写了ANOVA法和关于置 信区间的内容;
▪ 八十年代,雪佛莱的Lary Marruffo、John Lazur修改了 雪佛莱手册,提出了新的测量系统章节并强化了一些概 念,如:稳定性、线性和方差(ANOVA).

偏 倚 = 观测平均值-基准值

过程变差 = 6δ极差

偏 倚% = 偏 倚 / 过程变差
▪ C.确定重复性和再现性指南: ▪ 常用方法:极差法、均值和极差法.方差分析法等。 ▪ 极差法: ▪ 极差法是一种改进的计量型量具研究方法,可迅速提供一个测
量变异的近似值。
▪ 例如: ▪ 使用两名评价人和五个零件进行分析:
1962年的ASQC会刊中发表论文,阐述关于计量 型量具的研究结果,由Jim Mccaslin校对;
▪ 雪佛莱的Jim Mccaslin、Gregory Gruska、Tom Bruzell在1976年ASQC会刊中把上述概念扩展到
计数型量具研究和量具性能曲线中;
▪ 上述技术由Bill Wiechec在1978年6月进行总结,出版了
值确定; ▪ ③最佳拟合偏倚平均值与基准值的直线的斜率乘以零件
的过程变差是代表量具线性的指数; ▪ ④将线性乘以100然后除以过程变差得到“%线性”。
▪ 非线性原因: ▪ ①在工作范围上限和下限内仪器没有正确校准; ▪ ②最小或最大值校准量具的误差; ▪ ③磨损的仪器; ▪ ④仪器固有的设计特性。
第三章 测量系统研究程序
▪ 程序文件要求: ▪ 选择待测项目和环境规范; ▪ 规定收集、记录、分析数据的详细说明; ▪ 关键术语和概念可操作的定义、相关标准说明、明确
授权。 ▪ 包括:a. 评定,b. 评定机构的职责,c. 对评定结果的处
理方式及责任
▪ 第二章 分析 / 评定测量系统的方法
▪ 测量系统变差的类型:
▪偏 倚 ▪重复性 ▪再现性 ▪稳定性 ▪线 性
99%
R&R=5.15σm
▪ 测量系统质量特性:
▪ 测量成本; ▪ 测量的容易程度; ▪ 最重要的是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 常用统计特性:
▪ 重复性(针对同一人,反映量具本身情况) ▪ 再现性(针对不同人,反映测量方法情况) ▪ 稳定性 ▪ 线性(针对不同尺寸的研究)
▪ 注:对不同的测量系统可能需要有不同的统计特性(相对于顾客的要求)。
有些问题并没有考虑到; ▪ 应此,在遇到问题时应及时与顾客的SQA部门或
采购部门取得联系,他们会对问题的解决提供必 要的帮助.
仪器检验如过时,立即召回不可迟。
▪ 大家应树立学好MSA的信心和决心,从思想上确 立“MSA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观念.
MSA就是纸 老虎!
(一)MSA简介
▪ 本手册是在美国质量协会(ASQ)汽车部和汽车工 业行动集团(AIAG)主持下,由戴姆勒克莱斯勒、 通用、福特汽车公司供方质量要求特别工作组认 可的测量系统分析(MSA)工作组 编写;
▪ 评价测量系统的三个问题: ▪ 有足够的分辨力;(根据产品特性的需要) ▪ 一定时间内统计上保持一致(稳定性); ▪ 在预期范围(被测项目)内一致,可用于过程分析或过程控制。
(线性)
▪ 评价测量系统的试验: ▪ 确定该测量系统是否具有满足要求的统计特性; ▪ 发现哪种环境因素对测量系统有显著的影响; ▪ 验证统计特性持续满足要求(R&R)。
▪ GM统计评审委员会进行了最新的修改,增加了零件内 变差的标识和鉴定概念,并对统计稳定性做了更全面的 描述
(三)MSA详细解释
▪ 第一章 通用测量系统指南 ▪ MSA目的: ▪ 选择各种方法来评定测量系统的质量。
▪ 被检产品特性

(输 入)

▪ ▪
检验/测量
(赋值过程)
数据/测量结果
(输 出)
受控:量具、仪器、检测人员、程序、软件 活动:测量、分析、校正
代表正态分布的99%测量结果。 ▪ ⑤总过程变差标准偏差:σt= √ (σp 2 +σm 2 ) ; ▪ 则零件间标准偏差:σP= √ (σt 2 -σm 2 ) ; ▪ ⑥与测量系统重复性及再现性相关的容差的百分比
R&R=5.15*[σm /容差]* 100; 产品尺寸的数:[σp/σm]*1.41或1.41(PV/R&R)确定。
▪ 确定方法: ▪ ①采用极差图; ▪ ②如果极差图受控,则仪器变差及测量过程在研究期间是一致的; ▪ ③重复性标准偏差或仪器变差距(σe)的估计为R/d2*; ▪ ④仪器变差或重复性将为5.15R/d2* 或4.65 R; ▪ 注(假定为两次重复测量,评价人数乘以零件数量大于15) ▪ ⑤此时代表正态分布测量结果的99%.
▪ 1.准备工作:
▪ 1)先计划将要使用的方法;
▪ 2)确定评价人的数量、样品数量及重复读数:

关键尺寸需要更多的零件和/或试验;

大或重的零件可规定较少样品和较多试验;
▪ 3)从日常操作该仪器的人中挑选评价人;
▪ 4)样品必须从过程中选取并代表其整个工作范围;
▪ 5)仪器的分辨力应允许至少直接读取特性的预期过
▪ ④读数就取至最小刻度的一半;
▪ ⑤研究工作应由知其重要性且仔细认真的人员进行;
▪ ⑥每一位评价人应采用相同的方法(包括所有步骤)
来获得读数。
▪ 3.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指南: ▪ A. 确定稳定性指南: ▪ ①获得一样本,并确定其相对于可追溯标准的基
准值; ▪ ②定期(天、周)测量基准样品3~5次; ▪ ③在x&R 或x&S控制图中标绘数据; ▪ ④确定每个曲线的控制限并按标准曲线图判断失
控或不稳定状态; ▪ ⑤计算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并与测量过程偏差相
比较,确定测量系统稳定性是否适于应用。
▪ B.确定偏倚指南:
▪ 独立样本法:
▪ ①获取一样本并确定其相对可追溯标准的基准值;
▪ ②让一位评价人以通常的方法测量该零件10次;
▪ ③计算这10次读数的平均值;
▪ ④通过该平均值减去基准值来计算偏倚:
▪ 均值和极差法: ▪ 均值和极差法是一种提供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估计
的数学方法。 ▪ 重复性比再现性大的原因: ▪ 仪器需要维护; ▪ 量具应重新设计来提高刚度; ▪ 夹紧和检验点需要改进; ▪ 存在过大的零件变差。 ▪ 再现性比重复性大的原因: ▪ 评价人需要更好的培训如何使用量具仪器和读数; ▪ 量具刻度盘上的刻度不清楚; ▪ 需要某种夹具帮助评价人提高使用量具的一致性。
GRR(R&R)
老大:MSA 我搞定了!
▪ 偏 倚:
▪ 定义: 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又称为“准确 度”。
▪ 注:基准值可通过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 平均值。
偏倚
基准值
观测的平均值
▪ 确定方法: ▪ 在工具室或全尺寸检验设备上对一个基准件进行精密测量; ▪ 让一位评价人用正被评价的量具测量同一零件至少10次; ▪ 计算读数的平均值。

程变差的十分之一;
▪ 6)确保测量方法(即评价人和仪器)在按照规定的

测量步骤测量特征尺寸。
▪ 2.测量顺序:
▪ ①测量应按照随机顺序;
▪ ②评价人不应知道正在检查零件的编号;
▪ ③研究人应知道正在检查零件的编号,并相应记下
数据;
▪ 即:评价人A,零件1,第一次试验

评价人B,零件2,第二次试验
▪ 极差图失控: ▪ 调查识别为失控不一致性原因加以纠正; ▪ 例外:当测量系统分辨率不足时。
重复性
▪ 再现性: ▪ 定义: ▪ 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
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 确定方法:
▪ ①确定每一评价人所有平均值;
▪ ②从评价人最大平均值减去最小的得到极差(R0)来估计;
测量系统分析 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第三版)
EDITOR:STEVEN XU
目录
▪ (一)简介; ▪ (二)发展史; ▪ (三)详细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