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常见症状评估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健康评估之症状评估PPT课件
19
全身疾病所致的出血
20
• 血液病 • 尿毒症 • 应激性溃疡 • 钩端螺旋体病 • 结缔组织病 • 心血管疾病
21
临床表现
• 呕吐物:内容、颜色、量 咖啡渣样(coffee-ground vomitus)
• 黑便:肠道排出 • 周围循环衰竭:30%以上 • 血液学改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下
• Van den Bergh试验间接反应+----间接胆红素 • 未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游离/非结合胆红素
39
结合胆红素 conjugated bilirubin
40
结合胆红素 conjugated bilirubin
1. 水溶性 2. 不能通过肝细胞血窦面,只能通过毛细胆管面 3. 可透过肾小球(肾阈值40μmol/L)
37
Source of bilirubin
A. 衰老的红细胞:80-85% 超寿红细胞—单核巨噬—Hb 7.5g/d—250mg/d胆红素 胆红素的生成: 红细胞在网状内皮系统被裂解,在组织蛋白酶的催化下 脱去珠蛋白形成四吡咯血红素(亚铁原卟啉);在微粒 体血红素氧化酶的作用下亚铁原卟啉打开卟啉环,释放 1分子铁和1分子 CO,最后生成1分子胆绿素。胆绿素在 胆绿素还原酶的催化下,生成1分子非结合胆红素。
47
Hemolytic jaundice
1. 机理:UCB增加,肝细胞功能障碍 2. 临床表现:浅柠檬色,贫血(Hb)
急性:畏寒,发热,呕吐,腰痛,茶色尿 慢性:脾大 3. 实验室检查: Blood: TB↑, UCB ↑ , CB正常, 尿胆原↑ ,粪胆原↑; 网织红细胞↑ ,Hb↓↓. Urine:尿胆原↑ ,胆红素(-)
降
22
伴随症状
全身疾病所致的出血
20
• 血液病 • 尿毒症 • 应激性溃疡 • 钩端螺旋体病 • 结缔组织病 • 心血管疾病
21
临床表现
• 呕吐物:内容、颜色、量 咖啡渣样(coffee-ground vomitus)
• 黑便:肠道排出 • 周围循环衰竭:30%以上 • 血液学改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下
• Van den Bergh试验间接反应+----间接胆红素 • 未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游离/非结合胆红素
39
结合胆红素 conjugated bilirubin
40
结合胆红素 conjugated bilirubin
1. 水溶性 2. 不能通过肝细胞血窦面,只能通过毛细胆管面 3. 可透过肾小球(肾阈值40μmol/L)
37
Source of bilirubin
A. 衰老的红细胞:80-85% 超寿红细胞—单核巨噬—Hb 7.5g/d—250mg/d胆红素 胆红素的生成: 红细胞在网状内皮系统被裂解,在组织蛋白酶的催化下 脱去珠蛋白形成四吡咯血红素(亚铁原卟啉);在微粒 体血红素氧化酶的作用下亚铁原卟啉打开卟啉环,释放 1分子铁和1分子 CO,最后生成1分子胆绿素。胆绿素在 胆绿素还原酶的催化下,生成1分子非结合胆红素。
47
Hemolytic jaundice
1. 机理:UCB增加,肝细胞功能障碍 2. 临床表现:浅柠檬色,贫血(Hb)
急性:畏寒,发热,呕吐,腰痛,茶色尿 慢性:脾大 3. 实验室检查: Blood: TB↑, UCB ↑ , CB正常, 尿胆原↑ ,粪胆原↑; 网织红细胞↑ ,Hb↓↓. Urine:尿胆原↑ ,胆红素(-)
降
22
伴随症状
《健康评估》课件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
➢ 是导致发热的最主要因素; ➢ 外源性致热源; ➢ 内源性致热源。
非致热源 性发热
➢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伤、颅内出血、炎症等; ➢ 引起产热增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 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
Part 1 健康评估课程的内容
13
知识链接
临床意义 伤寒高热期、大叶性肺炎
又称败血症热型。指体温在39℃以上,24h内体温波动范围 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炎
弛张热
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症、重症肺结核等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 间歇热
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下降至正常水平,持 波状热
思考与讨论: 1.该患者存在哪些阳性症状和体征? 2.在评估患者症状时,护士的观察重点是什么? 3.根据患者目前状况提出其主要存在的护理问题?
7
症状(symptom)是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 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如头晕、乏力、 食欲减退等。
经体格检查所发现的异常征象称为体征(sign), 如肝脾肿大、粘膜出血、心脏杂音等。有些改变既有 主观感觉也可通过客观检查发现,所以从广义的症状 也包括了某些体征。
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布鲁杆菌病
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 回归热
水平,数天后体温又骤升,如此规律交替出现
回归热、霍奇金病
不规则热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结核病、癌性发热、风湿热等
热,体温升高,称为中枢性发热。高热无汗、躯干部分高热为其特点
健康评估课件常见症状评估发热疼痛
概念:是机体受到伤害 性刺激所引起的痛觉反应。
二、疼痛分类
按
发
生
皮肤痛
组
躯体痛
织
内脏痛
器
牵涉痛
官
神经痛
和
假性痛
传
导
途
径
按部位分类
头痛 胸痛 腹痛 腰背痛 关节肌肉痛
三、疼痛分类
按病程分类
按程度分类
急性疼痛 慢性疼痛
微痛 轻痛 甚痛 剧痛
按性质分类
钝痛 锐痛 跳痛 压榨样痛 牵拉样痛
)痛觉的特点
不足 、伴发热:提示颅内感染、全身感染性疾病 、伴视力障碍:提示青光眼或脑肿瘤 、伴脑膜刺激征:提示脑膜炎、脑膜脑炎、
蛛网膜下腔出血 、伴癫痫发作:提示脑血管畸形、脑肿瘤
护理评估要点
伴随症状: 、伴神经功能紊乱:提示神经功能性头痛 、慢性进行性头痛出现精神症状:提示颅内
肿瘤 、慢性头痛突然加剧并有意识障碍:提示可
()痛觉感受器分布广泛。 ()痛觉与情绪相联系:引起负性情绪。 ()痛觉不存在适应。 ()痛觉有相互作用。
)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机体对疼痛的感受和反应个体差异较大 )疼痛易受各种因素影响 生理因素:年龄、性别、部位、疾病状况等。 心理因素:经验和记忆、情绪、注意力、个性
、经济文化
()生理反应:面色苍白、血压增高或下降、骨骼 肌紧张、恶心、呕吐、心率减慢或增快、出汗多 、虚脱、晕厥等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兴奋的表现 。
用于胸部的感觉神经纤维,痛觉冲动传至 大脑皮层的痛觉中枢引起胸痛。
➢三、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 青壮年多考虑结核性胸膜炎、自
发性气胸等;岁以上注意心绞痛、心肌梗 死与支气管肺癌。
➢胸痛的部位: ➢心绞痛:胸骨体中上段 ➢心肌梗塞:胸骨后或心前区 ➢心包炎:心前区 ➢自发性气胸:一侧胸部 ➢胸膜炎:患侧胸部
第五章 常见症状评估一 ppt课件
恶臭痰
厌氧菌感染
三 护理评估要点
1.病因与诱因 2.咳嗽、咳痰特点 3.伴随症状 4.身体反应 5.心理社会反应 6.诊断、治疗及护理经过
四 相关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有关;与年老体 弱、咳嗽无力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长期频繁咳嗽、食欲减退有关 3.睡眠形态紊乱:与夜间频繁咳嗽有关 4.潜在并发症:自发性气胸 5.潜在并发症:窒息
(二) 临床表现
1. 腹痛的部位 一般腹痛 胆囊炎 胃疾病 阑尾炎 小肠疾病 结肠疾病 弥漫性疼痛
病变所在部位 右上腹 中上腹 右下腹麦氏点 脐部或周围 下腹或左下腹 腹膜炎
2.腹痛性质和程度
①中上腹突发的剧烈样刀绞样、烧灼样痛,
胃溃疡穿孔
②中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
急性胰腺炎
③阵发性绞痛
胆石症
五 问诊要点
1、发病时间、季节、发病情况(缓急)、病程、程度 (热度高低)、频度(间歇性或持续性)、诱因 2、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3、应包括多系统症状询问,是否伴有如咳嗽、咳痰、 咯血、胸痛;腹痛、呕吐、腹泻;尿频、尿急、尿痛
4、患病以来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食欲、体重改变、 睡眠及大小便情况
三 分析疼痛应注意的要点 ①疼痛的部位 ②疼痛发作的特点 ③疼痛的性质与强度 ④牵涉痛放射的部位 ⑤诱发与缓解疼痛的因素
四胸痛
主要由胸部疾病引起,少数由其他部位病变所致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胸壁疾病:炎症、疱疹、骨折、多发性骨髓瘤 2、心血管疾病:心绞痛、心梗、心包炎、动脉瘤 3、呼吸系统疾病:胸膜炎、气胸、肿瘤 4、纵隔疾病:炎症、脓肿、肿瘤、食道疾病 5、其他:肝脓肿、膈下脓肿、脾梗死
(四)痰的性状和量
粘液性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大叶性肺炎、肺结核
健康评估 常见症状评估发绀症状评估护理课件
详细描述
常见的病因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等。发病机制中,缺氧可导致 血红蛋白氧饱和度降低,血红蛋白异常增多,而血流障碍则会导致末梢血管淤血,形成发绀。
发绀的症状与体征
总结词
发绀的症状包括皮肤、黏膜青紫色, 呼吸困难、乏力等,体征包括发绀部 位的皮肤温度低、血液循环障碍等。
案例二:发绀症状的护理经验分享
总结词
良好的护理对于发绀症状的缓解和康复具有 积极作用。
详细描述
一位老年患者在接受心脏手术后出现发绀症 状。通过精心护理,如定期记录生命体征、 调整饮食和运动、心理疏导等,患者的发绀
症状逐渐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案例三:发绀症状的康复过程与效果
总结词
康复过程需个体化,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康复效 果。
呼吸困难是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的症状,需要评估患者的呼吸频率、 深度和声音等。
详细描述
在评估呼吸困难症状时,医生需要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和声音,询问患 者是否感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等症状。此外,还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慢性 呼吸道疾病史,以便更好地诊断和治疗。
恶心与呕吐症状评估
总结词
恶心与呕吐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需要评估患者的病史、呕吐物性质和伴随症状等。
发绀症状的护理措
04施Βιβλιοθήκη 一般护理措施0102
0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确保室内空气新鲜,避免 患者吸入刺激性气体,加 重发绀症状。
保持呼吸道通畅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定 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 排出。
保暖
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避免 因寒冷导致血管收缩,加 重发绀。
药物治疗护理
遵医嘱用药
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用 药物,不得随意更改剂量 或停药。
常见的病因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等。发病机制中,缺氧可导致 血红蛋白氧饱和度降低,血红蛋白异常增多,而血流障碍则会导致末梢血管淤血,形成发绀。
发绀的症状与体征
总结词
发绀的症状包括皮肤、黏膜青紫色, 呼吸困难、乏力等,体征包括发绀部 位的皮肤温度低、血液循环障碍等。
案例二:发绀症状的护理经验分享
总结词
良好的护理对于发绀症状的缓解和康复具有 积极作用。
详细描述
一位老年患者在接受心脏手术后出现发绀症 状。通过精心护理,如定期记录生命体征、 调整饮食和运动、心理疏导等,患者的发绀
症状逐渐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案例三:发绀症状的康复过程与效果
总结词
康复过程需个体化,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康复效 果。
呼吸困难是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的症状,需要评估患者的呼吸频率、 深度和声音等。
详细描述
在评估呼吸困难症状时,医生需要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和声音,询问患 者是否感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等症状。此外,还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慢性 呼吸道疾病史,以便更好地诊断和治疗。
恶心与呕吐症状评估
总结词
恶心与呕吐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需要评估患者的病史、呕吐物性质和伴随症状等。
发绀症状的护理措
04施Βιβλιοθήκη 一般护理措施0102
0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确保室内空气新鲜,避免 患者吸入刺激性气体,加 重发绀症状。
保持呼吸道通畅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定 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 排出。
保暖
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避免 因寒冷导致血管收缩,加 重发绀。
药物治疗护理
遵医嘱用药
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用 药物,不得随意更改剂量 或停药。
常见症状评估 ppt课件
(2)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 (3)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重度脱水 (4)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鱼鳞癣、慢性心衰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中暑、脑出血、安眠药中毒
等(高热无汗)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范畴。
【发生机制】
1.致热源性发热:最主要
5
10 ppt课件 15
20天 2425
回归热
体温骤升至39℃或以上 持续数天 骤降至正常水平 高热期与无热期规律性交替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
(骤升骤降,高热与无热交替)
5
ppt课件
10
215 5天
不规则热:发热无任何规律
可见于结核病、支气管肺炎、风湿热、 渗出性胸膜炎、癌性发热等
5
10
ppt课件
致热原
外源性致热原(微生物病原体及产物、 无菌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等)
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 胞致热源(白介素、肿瘤 坏死因子、干扰素等)
ppt课件
15
基础 代谢
下丘脑
内源性致热源
外源性致热源
体温 调定点
运动神经 兴奋
骨骼肌 收缩
竖毛肌 收缩
交感神经 兴奋
白介素-1/6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腺体抑制 血管收缩
超高热
37.3℃~38℃ 38.1℃~39℃ 39.1℃~41℃
>41℃
ppt课件
18
超高热:>41℃ 高热:39.1~41℃ 中等度热:38.1~39℃ 低热:37.3~38℃
19
2、热型
(1)稽留热 (2)弛张热 (3)间歇热 (4)波状热 (5)回归热 (6)不规则热
等(高热无汗)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范畴。
【发生机制】
1.致热源性发热:最主要
5
10 ppt课件 15
20天 2425
回归热
体温骤升至39℃或以上 持续数天 骤降至正常水平 高热期与无热期规律性交替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
(骤升骤降,高热与无热交替)
5
ppt课件
10
215 5天
不规则热:发热无任何规律
可见于结核病、支气管肺炎、风湿热、 渗出性胸膜炎、癌性发热等
5
10
ppt课件
致热原
外源性致热原(微生物病原体及产物、 无菌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等)
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 胞致热源(白介素、肿瘤 坏死因子、干扰素等)
ppt课件
15
基础 代谢
下丘脑
内源性致热源
外源性致热源
体温 调定点
运动神经 兴奋
骨骼肌 收缩
竖毛肌 收缩
交感神经 兴奋
白介素-1/6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腺体抑制 血管收缩
超高热
37.3℃~38℃ 38.1℃~39℃ 39.1℃~41℃
>41℃
ppt课件
18
超高热:>41℃ 高热:39.1~41℃ 中等度热:38.1~39℃ 低热:37.3~38℃
19
2、热型
(1)稽留热 (2)弛张热 (3)间歇热 (4)波状热 (5)回归热 (6)不规则热
健康评估常见症状评估ppt课件
17
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 用药史、剂量与疗效;有无采取物理降温 及疗效。
临床常用: 酒精稍加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
脚心。 冰袋夹于腋窝及额头
18
★ 起病情况 ★ 诱因 ★ 症状 ★ 伴随症状 ★ 身体反应 ★ 心理社会反应 ★ 诊断、治疗及护理经过
19
相关护理诊断/问题
体温过高 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与体温调 节中枢障碍有关。
、经济文化
27
(1)生理反应:面色苍白、血压增高或下降、骨骼 肌紧张、恶心、呕吐、心率减慢或增快、出汗多 、虚脱、晕厥等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兴奋的表现 。
(2)行为反应:皱眉、咬嘴唇、呻吟、哭泣、尖叫 、抓物、握拳、被迫卧位、按压疼痛部位等。
(3)睡眠、休息、饮食、工作、社交、焦虑、愤怒
、恐惧等。
28
6
(三)发生机制
代谢增加
一、发热
外
内
体
温
产热增多
源 性
白
源 性
温 调
阈
肌肉运动
发热
致 热
细
致 热
节 中
上
源胞源枢升
皮肤血管、 竖毛肌收
散热减少
缩
7
(四)临床表现
1.发热分度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体温上解病人的疼痛 部位、性质与程度、发生于持续的时间、 诱发、加重、缓解疼痛的因素以及相关健 康史。
29
疼痛时应采集的客观资料 • 疼痛的生理反应 • 伴随症状与体征 • 疼痛的行为反应 • 疼痛的情绪反应
30
疼痛---胸痛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主要为胸部疾病。 临床常见病因分类 心脏、肺部、肌肉与骨骼、神经性、胃肠性、
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 用药史、剂量与疗效;有无采取物理降温 及疗效。
临床常用: 酒精稍加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
脚心。 冰袋夹于腋窝及额头
18
★ 起病情况 ★ 诱因 ★ 症状 ★ 伴随症状 ★ 身体反应 ★ 心理社会反应 ★ 诊断、治疗及护理经过
19
相关护理诊断/问题
体温过高 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与体温调 节中枢障碍有关。
、经济文化
27
(1)生理反应:面色苍白、血压增高或下降、骨骼 肌紧张、恶心、呕吐、心率减慢或增快、出汗多 、虚脱、晕厥等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兴奋的表现 。
(2)行为反应:皱眉、咬嘴唇、呻吟、哭泣、尖叫 、抓物、握拳、被迫卧位、按压疼痛部位等。
(3)睡眠、休息、饮食、工作、社交、焦虑、愤怒
、恐惧等。
28
6
(三)发生机制
代谢增加
一、发热
外
内
体
温
产热增多
源 性
白
源 性
温 调
阈
肌肉运动
发热
致 热
细
致 热
节 中
上
源胞源枢升
皮肤血管、 竖毛肌收
散热减少
缩
7
(四)临床表现
1.发热分度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体温上解病人的疼痛 部位、性质与程度、发生于持续的时间、 诱发、加重、缓解疼痛的因素以及相关健 康史。
29
疼痛时应采集的客观资料 • 疼痛的生理反应 • 伴随症状与体征 • 疼痛的行为反应 • 疼痛的情绪反应
30
疼痛---胸痛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主要为胸部疾病。 临床常见病因分类 心脏、肺部、肌肉与骨骼、神经性、胃肠性、
健康评估课件-- 第3章 常见症状评估 -- 第16节意识障碍
5.诊疗及护理经过: 是否作过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脑电图检
查,必要时通过简单计算,并结合试验检查(如痛 觉试验、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等)、 病理反射等评估病人意识障碍程度;头部CT、MRI检 查;脑脊液、血液等实验室检查等);消除脑水肿、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留置导尿管、抗感染,防 止并发症等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应用及疗效等。
1.感染性因素 : 颅内感染: 脑炎、脑膜炎、脑型疟疾等 全身严重感染: 中毒性菌痢、败血症、伤寒
病因、病机
2.非感染性因素 : 颅脑疾病:脑血管疾病、脑肿瘤、外伤、癫痫 内分泌与代谢障碍:酮症、肝性脑病、肺性脑病、
尿毒症、低血糖等 心血管疾病: 重度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引起的
Adams-stokes 中毒:各种化学毒品和药品 物理损伤: 电击、中暑、淹溺等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稀释性低钠血症
6)伴瞳孔散大:见于颠茄类、酒精、氰化物中 毒及癫痫、低血糖状态。
意识障碍对机体的影响
感知能力、环境识别能力 改变
易受伤害、生活处理能力 改变
无自主运动
肢体挛缩、畸形,压疮,结膜炎、角膜炎、 角膜溃疡
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不能经 口进食
口腔炎、营养不良 肺部炎症
不能控制排便、排尿 家庭压力
压疮、尿路感染
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剧烈 刺激可出现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
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
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深、 浅反射均消失。
临床表现
谵妄
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 失调状态
意识清晰度下降,定向力障碍 感觉错乱(幻觉、错觉) 躁动不安,言语杂乱 谵妄可发生于急性感染的发热期,也可见 于某些药物中毒、肝性脑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 病等。
查,必要时通过简单计算,并结合试验检查(如痛 觉试验、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等)、 病理反射等评估病人意识障碍程度;头部CT、MRI检 查;脑脊液、血液等实验室检查等);消除脑水肿、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留置导尿管、抗感染,防 止并发症等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应用及疗效等。
1.感染性因素 : 颅内感染: 脑炎、脑膜炎、脑型疟疾等 全身严重感染: 中毒性菌痢、败血症、伤寒
病因、病机
2.非感染性因素 : 颅脑疾病:脑血管疾病、脑肿瘤、外伤、癫痫 内分泌与代谢障碍:酮症、肝性脑病、肺性脑病、
尿毒症、低血糖等 心血管疾病: 重度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引起的
Adams-stokes 中毒:各种化学毒品和药品 物理损伤: 电击、中暑、淹溺等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稀释性低钠血症
6)伴瞳孔散大:见于颠茄类、酒精、氰化物中 毒及癫痫、低血糖状态。
意识障碍对机体的影响
感知能力、环境识别能力 改变
易受伤害、生活处理能力 改变
无自主运动
肢体挛缩、畸形,压疮,结膜炎、角膜炎、 角膜溃疡
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不能经 口进食
口腔炎、营养不良 肺部炎症
不能控制排便、排尿 家庭压力
压疮、尿路感染
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剧烈 刺激可出现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
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
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深、 浅反射均消失。
临床表现
谵妄
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 失调状态
意识清晰度下降,定向力障碍 感觉错乱(幻觉、错觉) 躁动不安,言语杂乱 谵妄可发生于急性感染的发热期,也可见 于某些药物中毒、肝性脑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 病等。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腹痛 与胃肠平滑肌痉挛、胃酸刺激溃 疡面、肝脏肿瘤迅速增大使肝包膜被牵拉 等有关。
4、潜在并发症;休克。
22
一、病因与发生机制 1、呼吸系统疾病 为引起咳嗽与咳痰最常
见的病因。 2、胸膜疾病 3、循环系统疾病 4、神经精神因素 5、发生机制⑴咳嗽;⑵咳痰。
23
㈠临床特点 1、咳嗽性质 干咳或刺激性呛咳;咳嗽多
3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 态平衡。各种原因导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 少,则可出现发热。
1、致热源性发热 包括①外源性致热源: 由各种微生物及其产物、无菌性坏死组织、 抗原-抗体复合物等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大 分子物质,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使其 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而引起发热 ;
痰; 2、咳嗽时间 晨间咳嗽;夜间咳嗽; 3、咳嗽音色 短促的轻咳、咳而不爽;伴
金属音;嘶哑性咳嗽; 4、咳嗽与体位 5、痰液特征
24
1、身体反应 2、心理反应
25
1、咳嗽伴高热; 2、咳嗽伴胸痛; 3、咳嗽伴大量咯血; 4、咳嗽同时咳大量泡沫痰。
26
1、评估有无咳嗽与咳痰相关病史或诱发因 素;
低热:37.3-38 ℃ 中度热:38.1-39 ℃ 高热:39.1-41 ℃ 超高热:41 ℃以上
6
2、临床经过及特点 发热一般可经过三个 时期:
(1)体温上升期:分为骤升型和缓升型; (2)高热持续期 (3)体温下降期:分为骤降型和缓降型。
7
3、常见热型临床意义 (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 ℃间,24
4
②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如 白介素、干扰素等,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 用于 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使体温 调定点上升,产热增多;另一方面使交感 神经兴奋,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停止 排汗,散热减少,从而导致产热大于散热, 体温升高引起发热。
5
1、发热分度 常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可分 为:
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如此反复 多次,体温呈波状起伏。 (6)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 ℃或以上, 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高热期与 无热期各持续数天后规律性的交换。
9
1、发热出现的具体时间、季节,起病的缓 急,发热程度,是否进行过体温的测量和 记录;呈持续性还是间歇性;
2、是否伴有畏寒、寒战、大汗、盗汗; 3、是否伴有咳嗽、腹痛、皮疹等多系统症
2、咳嗽与咳痰的临床特点; 3、咳嗽与咳痰对病人的影响; 4、诊疗与护理经过。
27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痰液粘稠、无力咳 嗽或术后引起的无效咳嗽有关。
2、睡眠型态紊乱 与夜间频繁咳嗽影响睡 眠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长期频 繁咳嗽导致能量消耗增加、营养摄入不足 有关。
1
发热:机体由于致热源作用或其他原因 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体温高出 正常范围。
2
1、感染性发热:因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 虫感染引起。
2、非感染性发热 包括:①无菌性坏死组 织吸收;②抗原-抗体反应;③内分泌与代 谢性疾病;④皮肤散热减少;⑤体温调节 中枢功能障碍;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4、口腔黏膜改变 与发热所致口腔干燥有 关;
5、潜在并发症:惊厥; 6、潜在并发症:意识障碍。
12
机体受损伤性刺激所引起的不愉快主观感
觉和情感体验。按疼痛发生部位及传导途 径可分为6种类型:
1、皮肤痛;
2、内脏痛;
3、牵涉痛;
4、躯体痛;
5、神经痛;
6、假性痛。
13
1、头痛的常见病因 (1)颅内病变; (2)颅外病变; (3)全身性疾病; (4)神经官能症。
18
不同病因导致的疼痛,其疼痛的部位、程 度、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各不相 同。
1、头痛: ①颅内血管性病变;②颅内占位 性病变伴颅内高压;③血管性头痛或神经 官能症;④全身性或颅内感染性疾病;⑤ 眼源、鼻源或牙源性头痛。
19
2、胸痛 ①胸壁胸廓疾病;②胸壁炎症; ③心绞痛;④急性心肌梗死;⑤食管疾病; ⑥自发性气胸、胸膜炎;⑦肺梗死;⑧带 状疱疹;
16
(2)慢性腹痛:起病缓慢,病程长,或为 急性起病后腹痛迁延不愈或间歇性发作。 多由于:
①胃、十二指肠溃疡; ②腹腔内脏器的慢性炎症; ③慢性胃扭转、慢性肠扭转; ④腹内实质性脏器因病变而肿胀,使其包
膜张力增加而发生的疼痛;
17
⑤腹内肿瘤; ⑥中毒与代谢障碍性疾病; ⑦神经、精神性疾病。
3、腹痛 ①胃、十二指肠疾病;②胆结石; ③小肠疾病;④阑尾炎;⑤结肠疾病;⑥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20
1、评估有无疼痛相关病史和诱发因素; 2、疼痛的临床特点; 3、疼痛对病人的影响及伴随症状; 4、诊疗与护理经过;
21
1、头痛 与脑膜炎、脑外伤等引起颅内压 增高有关。
2、胸痛 与冠状动脉狭窄、阻塞导致心肌 缺血有感,与胸膜炎症、胸部损伤等有关。
14
2、胸痛的常见病因 (1)胸壁、胸廓疾病; (2)呼吸系统疾病; (3)心脏与大血管疾病; (4)纵膈疾病; (5)其他。
15
(1)急性腹痛:起病急,病情重,转变快。 ① 腹腔内脏器官急性炎症;
②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③腹腔内脏器阻塞或扩张性疾病; ④腹腔内脏器扭转或破裂性疾病; ⑤腹腔内血管病变; ⑥腹壁病变; ⑦腹部牵涉痛;⑧急性腹痛。
状; 4、患病以来精神状态、食欲、体重、睡眠
及大小便等一般情况;
10
5、患病后诊疗经过; 6、询问传染病接触史等。
11
1、体温过高 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与相关 原因所致的体温 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有关;
2、体液不足 与出汗过多、液体摄入不足 有关;
3、营养失调 与长期发热代谢率增高及营 养摄入不足有关;
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持续数日或数周。 (2)弛张热:体温高达39 ℃以上,体温最
低时仍高于正常,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 >2 ℃。 (3)间歇热:发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体温可上升至39 ℃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数 日,然后下降至正常。
8
(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 ℃以上,
4、潜在并发症;休克。
22
一、病因与发生机制 1、呼吸系统疾病 为引起咳嗽与咳痰最常
见的病因。 2、胸膜疾病 3、循环系统疾病 4、神经精神因素 5、发生机制⑴咳嗽;⑵咳痰。
23
㈠临床特点 1、咳嗽性质 干咳或刺激性呛咳;咳嗽多
3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 态平衡。各种原因导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 少,则可出现发热。
1、致热源性发热 包括①外源性致热源: 由各种微生物及其产物、无菌性坏死组织、 抗原-抗体复合物等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大 分子物质,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使其 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而引起发热 ;
痰; 2、咳嗽时间 晨间咳嗽;夜间咳嗽; 3、咳嗽音色 短促的轻咳、咳而不爽;伴
金属音;嘶哑性咳嗽; 4、咳嗽与体位 5、痰液特征
24
1、身体反应 2、心理反应
25
1、咳嗽伴高热; 2、咳嗽伴胸痛; 3、咳嗽伴大量咯血; 4、咳嗽同时咳大量泡沫痰。
26
1、评估有无咳嗽与咳痰相关病史或诱发因 素;
低热:37.3-38 ℃ 中度热:38.1-39 ℃ 高热:39.1-41 ℃ 超高热:41 ℃以上
6
2、临床经过及特点 发热一般可经过三个 时期:
(1)体温上升期:分为骤升型和缓升型; (2)高热持续期 (3)体温下降期:分为骤降型和缓降型。
7
3、常见热型临床意义 (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 ℃间,24
4
②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如 白介素、干扰素等,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 用于 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使体温 调定点上升,产热增多;另一方面使交感 神经兴奋,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停止 排汗,散热减少,从而导致产热大于散热, 体温升高引起发热。
5
1、发热分度 常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可分 为:
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如此反复 多次,体温呈波状起伏。 (6)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 ℃或以上, 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高热期与 无热期各持续数天后规律性的交换。
9
1、发热出现的具体时间、季节,起病的缓 急,发热程度,是否进行过体温的测量和 记录;呈持续性还是间歇性;
2、是否伴有畏寒、寒战、大汗、盗汗; 3、是否伴有咳嗽、腹痛、皮疹等多系统症
2、咳嗽与咳痰的临床特点; 3、咳嗽与咳痰对病人的影响; 4、诊疗与护理经过。
27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痰液粘稠、无力咳 嗽或术后引起的无效咳嗽有关。
2、睡眠型态紊乱 与夜间频繁咳嗽影响睡 眠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长期频 繁咳嗽导致能量消耗增加、营养摄入不足 有关。
1
发热:机体由于致热源作用或其他原因 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体温高出 正常范围。
2
1、感染性发热:因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 虫感染引起。
2、非感染性发热 包括:①无菌性坏死组 织吸收;②抗原-抗体反应;③内分泌与代 谢性疾病;④皮肤散热减少;⑤体温调节 中枢功能障碍;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4、口腔黏膜改变 与发热所致口腔干燥有 关;
5、潜在并发症:惊厥; 6、潜在并发症:意识障碍。
12
机体受损伤性刺激所引起的不愉快主观感
觉和情感体验。按疼痛发生部位及传导途 径可分为6种类型:
1、皮肤痛;
2、内脏痛;
3、牵涉痛;
4、躯体痛;
5、神经痛;
6、假性痛。
13
1、头痛的常见病因 (1)颅内病变; (2)颅外病变; (3)全身性疾病; (4)神经官能症。
18
不同病因导致的疼痛,其疼痛的部位、程 度、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各不相 同。
1、头痛: ①颅内血管性病变;②颅内占位 性病变伴颅内高压;③血管性头痛或神经 官能症;④全身性或颅内感染性疾病;⑤ 眼源、鼻源或牙源性头痛。
19
2、胸痛 ①胸壁胸廓疾病;②胸壁炎症; ③心绞痛;④急性心肌梗死;⑤食管疾病; ⑥自发性气胸、胸膜炎;⑦肺梗死;⑧带 状疱疹;
16
(2)慢性腹痛:起病缓慢,病程长,或为 急性起病后腹痛迁延不愈或间歇性发作。 多由于:
①胃、十二指肠溃疡; ②腹腔内脏器的慢性炎症; ③慢性胃扭转、慢性肠扭转; ④腹内实质性脏器因病变而肿胀,使其包
膜张力增加而发生的疼痛;
17
⑤腹内肿瘤; ⑥中毒与代谢障碍性疾病; ⑦神经、精神性疾病。
3、腹痛 ①胃、十二指肠疾病;②胆结石; ③小肠疾病;④阑尾炎;⑤结肠疾病;⑥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20
1、评估有无疼痛相关病史和诱发因素; 2、疼痛的临床特点; 3、疼痛对病人的影响及伴随症状; 4、诊疗与护理经过;
21
1、头痛 与脑膜炎、脑外伤等引起颅内压 增高有关。
2、胸痛 与冠状动脉狭窄、阻塞导致心肌 缺血有感,与胸膜炎症、胸部损伤等有关。
14
2、胸痛的常见病因 (1)胸壁、胸廓疾病; (2)呼吸系统疾病; (3)心脏与大血管疾病; (4)纵膈疾病; (5)其他。
15
(1)急性腹痛:起病急,病情重,转变快。 ① 腹腔内脏器官急性炎症;
②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③腹腔内脏器阻塞或扩张性疾病; ④腹腔内脏器扭转或破裂性疾病; ⑤腹腔内血管病变; ⑥腹壁病变; ⑦腹部牵涉痛;⑧急性腹痛。
状; 4、患病以来精神状态、食欲、体重、睡眠
及大小便等一般情况;
10
5、患病后诊疗经过; 6、询问传染病接触史等。
11
1、体温过高 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与相关 原因所致的体温 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有关;
2、体液不足 与出汗过多、液体摄入不足 有关;
3、营养失调 与长期发热代谢率增高及营 养摄入不足有关;
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持续数日或数周。 (2)弛张热:体温高达39 ℃以上,体温最
低时仍高于正常,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 >2 ℃。 (3)间歇热:发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体温可上升至39 ℃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数 日,然后下降至正常。
8
(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