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溶液.

合集下载

溶液和胶体

溶液和胶体

第二章溶液和胶体溶液和胶体是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与工农业生产以及人类生命活动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广大的江河湖海就是最大的水溶液,生物体和土壤中的液态部分大都为溶液或胶体。

溶液和胶体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状态。

例如NaCl溶于水就成为溶液,把它溶于酒精则成为胶体。

那么,溶液和胶体有什么不同呢?它们各自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要了解上述问题,需要了解有关分散系的概念。

2.1分散系及其分类2.1.1 分散系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统,简称分散系。

例如粘土分散在水中成为泥浆,水滴分散在空气中成为云雾,奶油、蛋白质和乳糖分散在水中成为牛奶等都是分散系。

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叫做分散质(或分散相),而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为分散剂(或分散介质)。

在上述例子中,粘土、水滴、奶油、蛋白质、乳糖等是分散质,水、空气就是分散剂。

分散质和分散剂的聚集状态不同,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分散系的性质也不同。

我们可以按照物质的聚集状态或分散质颗粒的大小将分散系进行分类。

2.1.2分散系的分类物质一般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聚集状态,若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聚集状态进行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九类,见表2-1。

表2-1 分散系分类(一)若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进行分类,则可以将分散系分为三类,见表2-2。

表2-2 分散系分类(二)分子与离子分散系统中,分散质粒子直径<1nm,它们是一般的分子或离子,与分散剂的亲和力极强,均匀、无界面,是高度分散、高度稳定的单相系统。

这种分散系统即通常所说的溶液,如蔗糖溶液、食盐溶液。

胶体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nm,它包括溶胶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两种类型。

一类是溶胶,其分散质粒子是由许多一般的分子组成的聚集体,这类难溶于分散剂的固体分散质高度分散在液体分散剂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系称为溶胶。

例如氢氧化铁溶胶、硫化砷溶胶、碘化银溶胶、金溶胶等。

无机化学 胶体溶液

无机化学 胶体溶液

(2) 膨胀作用 干燥的弹性凝胶放入适当的溶剂中,会自动吸收液 体,使凝胶的体积和重量增大的现象称为膨胀作用。 脆性凝胶没有这种性质。膨胀现象对于药用植物的 浸取很重要,一般只有在植物组织膨胀后,才能将 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3) 脱水收缩
凝胶在放置过程中,缓慢自动地渗出液体,使体 积缩小的现象称为脱水收缩或离浆,如常见的糨糊久 置后要析出水,血块放置后有血清分离出来。 脱水收缩是膨胀的逆过程,可以认为是凝胶的网 状结构继续相互靠近,促使网孔收缩,把一部分液体 从网眼中挤出来的结果。体积虽然变小了,但仍保持 原来的几何形状。
层上的离子,水化能力强,在胶粒周围形成
一个水化层,阻止了胶粒之间的聚集。
水化膜 Cs+ 水化膜
Li+
(2)聚沉 —使胶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沉降的过程
常用聚沉的方法有:
加入少量电解质—加入电解质后,与胶粒带相反电 荷的离子进入吸附层,中和了胶粒所带的电荷,水化膜 被破坏,当胶粒运动时互相碰撞,就可以聚集成大的颗 粒而沉降。 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就是 由于河流中带有负电荷的胶态黏 土被海水中带正电的钠离子、镁 离子中和后沉淀堆积而成。 黄河三角洲
{[Fe(OH)3]m· nFeO+ · (n-x)Cl-}x+ · xCl胶核 电位离子 反离子 反离子
胶粒 胶团
吸附层和扩散层的整 体称为扩散双电层
胶团内反离子和 电位离子的电荷 总数相等,故胶 团呈电中性
胶核是胶体的核心,为固 相,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和 表面能,能选择性吸附与 其组成有关的离子
由于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 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 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AgI 溶胶的胶团结构 示意图(KI过量)

胶体溶液名词解释

胶体溶液名词解释

胶体溶液名词解释
胶体溶液是指一定大小的固体颗粒药物或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溶
媒中所形成的溶液。

其分散体系的质点一般在1~100纳米之间,分散
媒大多数为水,少数为非水溶媒。

固体颗粒以多分子聚集体(胶体颗粒)分散于溶媒中,构成多相不均匀分散体系(疏液胶)高分子化合
物以单分子形式分散于溶媒中,构成单相均匀分散体系引(亲液胶)。

这类溶液具有其特有性质,它既不同于低分子分散系--真溶液(分
散相质点小于1纳米),也不同于粗分散系--混悬液(分散相质点
大于100纳米)。

胶体溶液在药剂学中应用甚广,尤其动、植物药在
制剂过程中更与胶体溶液有密切关系。

拓展方面,应用广泛:胶体溶液的特殊性质使得在医学、化工、
生物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利用胶体溶液可以制备各
种纳米材料,例如金纳米颗粒、银纳米颗粒等;通过改变胶体溶液中
颗粒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实现对颜色和光学性质的调节,这为研究和
应用纳米光学提供了平台;在制药方面,许多药物都是以胶体的形式
存储和输送到目标区域,以提高吸收效率和降低副作用;胶体溶液还
广泛应用于地质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在水污染控制、沉降物监测等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鉴别胶体和溶液最本质的方法

鉴别胶体和溶液最本质的方法

鉴别胶体和溶液最本质的方法
鉴别胶体和溶液最本质的方法是通过观察它们的物理性质和运动行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光散射:胶体粒子会散射光线,这是因为它们的尺寸比波长大。

因此,当胶体悬浊液照射光线时,会呈现散射现象,而溶液则不会。

这种散射光的现象可以通过浊度计等仪器检测到。

2. 过滤:胶体悬浊液可以通过过滤纸或者膜滤器进行过滤。

溶液则可以通过过滤器经过滤后得到纯净的溶液。

3. 光学显微镜观察:胶体悬浊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它们呈现出布朗运动现象,即无规则地偏移和旋转。

而溶液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没有这种特点。

4. 倒置法:将胶体悬浊液倒置后,如果颗粒悬浮均匀,不沉淀或不出现分层现象,那么悬浊液很可能是胶体;而溶液则不会出现这种倒置后的分层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是初步判断胶体和溶液的方式,可以提供指导,但并不是绝对可靠的鉴别手段。

更准确和精确的鉴别需要使用更专门的科学方法和仪器,如气溶胶仪、动态光散射仪等。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

使胶体聚沉的方法:
(1)加热:加速胶粒运动,相互间结合成 大颗粒而沉降
(2)加电解质: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中和 胶粒所带的电荷,相互间结合成大颗粒而 沉降
(3)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胶粒间 电性相互中和,相互间结合成大颗粒而沉 降
在溶胶中加入少量的可溶性高分子,可导 致溶胶迅速生成棉絮状沉淀,这种现象称为高 分子对溶胶的絮凝作用。高分子的絮凝作用与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不同,电解质的聚沉作用是 由于反离子挤入吸附层,减少或中和了胶粒所 带的电荷所引起的;而高分子的絮凝作用是由 于高分子溶液浓度较低时,一个高分子长链可 同时吸附两个或更多个胶粒,把胶粒聚集在一 起而产生沉淀。
B、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州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 从侧面可以看到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 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2、下列分散系中能产生丁达
尔现象的是( C D )
A、食盐水
B、碘酒
C、淀粉溶液
D、氢氧化铁胶体
3、向含色素的水溶液中加入 活性炭后,一般来说,水溶液 的颜色会变浅,表示这类现象 最适宜的术语是( )
Fe(OH) 3胶体
表观现象
光束照射时的现象
澄清、透明、
红褐色
很明显(有光路)
CuSO4溶液
澄清、透明、 不明显 蓝色
结论:
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说明胶体分散质粒子
比溶液分散质粒子大,可以以此区分溶液及胶 体。
小结
1、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 别是粒子的大小,
2、区别溶液和胶体的简便方法 是丁达尔效应。
在人体生命过程中,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 基础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糖原等都是胶 体物质;体液如血液、细胞内液、淋巴液等 也都是胶体物质;在药物制备、使用、保管 等各环节中更是充满着大量的胶体问题。

8胶体溶液

8胶体溶液

此法可用于区分胶体与溶液
46
二、溶胶的基本性质 (一) 溶胶的光学性质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 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 “通路”,这种现象叫丁铎尔现象,也叫 丁铎尔效应(Tyndall effect)
25
二、液体表面的吸附 (一)液体表面的吸附与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物质:能显著降低水表 面张力的物质 它所引起液体表面的吸附是正吸附。
表面惰性物质:能使水的表面张力升高的物质 它所引起液体表面的吸附是负吸附。
26
二、液体表面的吸附 (一)液体表面的吸附与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如肥皂 ,RCOONa
R
一、固体表面的吸附
1. 物理吸附是固体表面的分子与吸附质分子之间的作 用力是范德华力(分子间引力)。这类吸附没有选择 性,吸附速度快,吸附与解吸(与吸附相反的过程)易 达平衡,但可因分子间引力大小不同使吸附的难易程 度不同,在低温时易发生物理吸附。
20
第三节 固体和液体的表面吸附及乳状液
吸附:固体或液体表面吸引其它物质的分子、 原子或离子聚集在其表面上的过程。
41
c.胶溶法:属化学分散法。原理是在新生成的沉 淀中加入适量电解质,使沉淀重新分散
成胶体。如新生成的 Fe(OH)3 沉淀,经 洗涤再加入少量稀 FeCl3 溶液,通过搅 拌后沉淀就转变为红棕色的 Fe(OH)3 溶 胶。
Fe(OH)3(新鲜沉淀) FeCl3 Fe(OH)3(溶胶) AgCl(新鲜沉淀) AgNO3 或 KCl AgCl(溶胶)
34
形成乳状液的类型主要决定于所使用的乳化剂 的性质。 当加入水溶性乳化剂(HLB>7),如钠肥皂、乳蛋 白等,形成O/W型乳状液;
若加入油溶性乳化剂(HLB<7) ,如钙肥皂、胆固

胶体溶液

胶体溶液

第十三章胶体溶液1861年英国科学家Graham T使用胶体(colloid)这个名词来描述扩散速度小,不能透过如羊皮纸一类的半透膜,溶剂蒸发后不结晶而形成无定形胶状物的物质。

四十多年后,俄国科学家Веймарн(韦曼)研究了200多种物质,证明任何能结晶的物质在一定介质中用适当的方法都能成为胶体。

后来胶体的概念改变为物质的一种分散状态,“胶体”的涵意就是高度分散的意思,准确地讲,粒子大小范围在1 100nm的物质称为胶体。

一些高分子物质粒子的大小与前述胶体物质具有共性,属于胶体研究的范围;随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高分子研究的发展,阐明了这些物质中因存在柔性程度不同的线性长链而又具有其自身的本质特征。

液体介质中,胶体的质点也可由许多较小的两亲性分子(分子具亲水的极性基团和亲油的碳键烃基)缔合而成,此类胶体称为缔合胶体。

胶体系统在医学上有特殊的实际意义。

在活的机体、组织和细胞结构中,作为基础的物质如蛋白质、核酸、淀粉、糖原、纤维素等是由链状分子组成的,且体液具有胶体系统的性质。

哺乳动物的乳汁是油脂和酪蛋白等物质分散在水中所成的乳状液;将药材制成乳状液,有剂量大、疗效好的优点。

乳状液也属于胶体化学讨论的内容。

第一节分散系统和胶体分散系一、分散系统及其分类一种或数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dispersed system)。

例如矿物分散在岩石中生成矿石,水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云雾,聚苯乙烯分散在水中形成乳胶,溶质分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等。

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dispersed phase),容纳分散相的连续介质称为分散介质(dispersed medium)。

按照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真溶液、胶体分散系和粗分散系三类(表13-1),它们具有不同的扩散速度、膜的通透性和滤纸的通透性能。

真溶液的分散相粒子小于1nm,粗分散系分散相粒子大于100nm,介于两者之间的是胶体分散系。

《胶体溶液》课件

《胶体溶液》课件
沉降:密度>分散介质的胶粒,在重力作用下 下沉而与流体分离的过程。
沉降平衡:当V沉降 = V扩散,系统达平衡, 形成一个稳定的浓度梯度的状态。
二、溶胶的基本性质
4.溶胶的电学性质 (1)电泳:在外电场作用下,带电胶粒在介质中
定向移动的现象。
+

泥土 胶粒带负电
二、溶胶的基本性质
(2)电渗:
在外电场作用下,分散介质通过多孔膜作 定向移动的现象。
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
一、表面活性剂
2.正吸附和负吸附
溶液自发降低σ的方式:改变表面层的浓度。
σ
I 无机酸,
碱, 盐等.
σ0
Ⅱ 有机酸, 醇,
酯, 醚, 酮等.
Ⅲ 肥皂, 合成 c 洗涤剂等.
Ⅰ:c表<c本: 负吸附
Ⅱ:c表>c本: 正吸附 Ⅲ:c表>>c本: 正吸附
一、表面活性剂
小结:
正吸附 表面活性物质 溶质的加入σ↓ c(表面) > c(内部)
例如:制备氢氧化铁溶胶: FeCl3 + 3H2O(沸) → Fe(OH)3 + 3HCl
溶液中部分Fe(OH)3与 HCl作用: Fe(OH)3 + 3HCl → FeOCl + 2H2O FeOCl → FeO+ + Cl-
三、胶团结构及溶胶的稳定性
(2)胶核表面分子的离解
硅酸溶胶的胶核由许多xSiO2·yH2O分子组成
四、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2. 溶胶的聚沉
胶粒从介质中析出的现象。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溶胶的相互聚沉 高分子物质对溶胶的作用
四、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1) 聚沉原理:

药剂胶体溶液

药剂胶体溶液

溶胶剂的稳定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主要有:
• ①电解质的作用:加入电解质中和胶粒的电荷, 使 ζ— 电位降低,同时也因电荷的减弱而使水 化层变薄,使溶胶剂产生凝聚而沉淀。
• ②溶胶的相互作用:将带相反电荷的溶胶剂混 合,也会产生沉淀。但只有当两种溶胶的用量, 刚好使电荷相反的胶粒所带的电荷量相等时, 才会完全沉淀.否则可能部分沉淀,甚至不会 沉淀。
• ③保护胶的作用:向溶胶剂加入亲水性高分子 溶液.使溶胶剂具有亲水胶体的性质面增加稳 定性。如制备氧化银胶体时,加入血浆蛋白作 为保护胶而制成稳定的蛋白银溶液。
四、胶浆剂
胶浆剂系水溶性高分子物质 在水中分散而成的制剂。分散 相粒子半径在1~100μm之间。 用于制备胶浆剂的高分子物质 有:明胶、阿拉伯胶、西黄蓍 胶、白及胶、淀粉、琼脂、聚 乙烯醇(PVA)、甲基纤维素 (MC)、CMC~Na等。
亲水性胶体的胶凝性
有些亲水胶体溶液,如明胶水溶液,阿胶、 鹿角胶等水溶液,在温热条件下为粘稠性 流动的液体。
但当温度降低时,呈链状分散的高分子形 成网状结构,分散介质水被全部包含在网 状结构之中,形成了不流动的半固体状物, 称为凝胶,形成凝胶的过程称为胶凝。
影响胶凝的因素
(1)主要有浓度、温度和电解质。每种 高分子溶液都有一形成凝胶的最小 浓度,小于这个浓度则不能形成凝 胶,大于这个浓度可加速胶凝。 2%明胶水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便 可形成凝胶;而阿胶等水溶液,则 需要在较大的浓度时才能形成凝胶, 主要是因为部分胶原蛋白被水解的 缘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外拓展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飞 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等,请 问新型冠状病毒的气溶胶是如何形成的? 又是如何传播的?我们如何切断其传播 途径?它是一种胶体吗?

医用化学胶体溶液

医用化学胶体溶液
如顺铂、紫杉醇等,用于 治疗肿瘤疾病。
医用化学胶体溶液的应用
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在腹泻、呕吐等导致体液流失的情况 下,医用化学胶体溶液可用于补充体 液和电解质,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 。
扩充血容量
治疗肿瘤疾病
抗肿瘤药物溶液可用于治疗各种肿瘤 疾病,如顺铂用于治疗肺癌、卵巢癌 等,紫杉醇用于治疗乳腺癌、卵巢癌 等。
制备过程的优化
01
02
03
04
选择合适的溶剂和配比,以提 高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和性能。
通过添加稳定剂、表面活性剂 等物质,改善胶体溶液的稳定
性。
采用先进的制备技术,如微乳 化技术、超声波处理等,提高
制备效率和产品质量。
对制备过程进行优化,如控制 温度、搅拌速度、时间等参数 ,以获得最佳的制备效果。
03
化学性质
pH值
医用化学胶体溶液的pH值通常经过 精确调整,以确保其对皮肤或黏膜的 温和性和安全性。
反应性
某些医用化学胶体溶液具有特定的反 应性,可以与伤口分泌物或其他物质 发生反应,促进愈合。
稳定性与保存
稳定性
医用化学胶体溶液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确保在使用期限内的有效性。
保存条件
不同种类的医用化学胶体溶液有不同的保存条件,如避光、冷藏或常温保存等 。
生物工程技术
结合生物工程技术,开发具有生 物活性的医用胶体溶液。
新领域的应用探索
肿瘤治疗
探索医用化学胶体溶液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 实现肿瘤的精准靶向和高效治疗。
组织工程
利用医用化学胶体溶液构建组织工程支架,促进 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药物传输系统
研究医用化学胶体溶液在药物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提高药物的缓释性能和降低副作用。

胶体溶液的性质.

胶体溶液的性质.

胶团的结构
用AgNO3和KI制备AgI 溶胶,KI过量时, AgI胶团结构示意图及胶团结构的简式:
{(AgI)m ·nI- ·(n-x)K+}x- ·xK+
胶团结构中带电荷的部分:吸附层、胶粒、扩散层 胶团结构中不带电荷的部分:胶核 、胶团 胶体溶液亦不带电荷!
胶体溶液的性质
一、光学性质——丁达尔现象
胶团的结构
(a)AgNO3过量时
(b)KI过量时
• 实验表明,在AgNO3和KI反应中,若AgNO3过量,则胶核吸
附n个Ag+而带正电荷(a)为正胶体;反之,若KI过量,则 胶核吸附n个I-而带负电(b)为负胶体。
胶团的结构
胶团结构的表示方法如下:
•AgI正溶胶的胶团结构 其中m>>n,n>x。从上述AgI溶胶的胶团结构可知, 胶粒带正电,但整个胶团是电中性的。
药用基础化学/ 溶液和胶体溶液
胶体溶液的性质
胶体分散系分散相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 包括溶胶和高分子溶液。
溶胶是固态分散相分散到液态分散介质中形成的, 其分散相粒子是由许多原子、离子或分子组成的集合体, 是任何物质都可能存在的一种状态,如NaCl在水中是溶 液,在苯中则可能是溶胶。
特点:多相系统,高度分散,热力学不稳定
树林中的丁达尔现象
CuSO4溶液
Fe(OH)3胶体
用一束聚焦的光束照射溶胶,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 溶胶中有一道明亮的光柱的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现象的用途:区别溶胶、溶液、粗分散系
胶体溶液的性质
二、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
胶体粒子受到液体介质分子的不同方向、不同速度 的撞击后受力不均而作无规则运动。
胶体溶液的性质

十大常用胶体溶液

十大常用胶体溶液

十大常用胶体溶液胶体溶液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一种物质是微粒子,另一种物质是溶液。

胶体溶液具有很多特殊的性质,因此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面介绍十大常用胶体溶液。

1. 水凝胶水凝胶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吸水性和保水性。

它可以吸收大量的水分,形成凝胶状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医疗、化妆品等领域。

2. 胶原蛋白溶液胶原蛋白溶液是一种天然的胶体溶液,由胶原蛋白和水组成。

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化妆品等领域。

3. 聚乙烯醇溶液聚乙烯醇溶液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粘度。

它被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印刷等领域。

4. 聚丙烯酰胺溶液聚丙烯酰胺溶液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保水性。

它被广泛应用于土壤改良、水处理等领域。

5. 硅胶溶液硅胶溶液是一种无机胶体溶液,由硅酸盐和水组成。

它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干燥剂、催化剂等领域。

6. 纳米银溶液纳米银溶液是一种胶体溶液,由纳米银粒子和水组成。

它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饮料等领域。

7. 纳米二氧化钛溶液纳米二氧化钛溶液是一种胶体溶液,由纳米二氧化钛粒子和水组成。

它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和抗菌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治理、医疗、食品等领域。

8. 聚合物乳液聚合物乳液是一种胶体溶液,由聚合物和水组成。

它具有良好的粘度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纸张等领域。

9. 聚合物胶体聚合物胶体是一种胶体溶液,由聚合物和水组成。

它具有良好的粘度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纸张等领域。

10. 聚合物微球聚合物微球是一种胶体溶液,由聚合物和水组成。

它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缓释、催化剂等领域。

胶体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们的特殊性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5胶体与溶液

5胶体与溶液
沸点上升: △Tb= Kb×bB = 0.52 × 0.54 = 0.28(K) 溶液的沸点:
Tb=373.15+0.28=373.43(K)
例2 2.76 g甘油溶于200 g水中,测得凝固点
下降值为0.279 ℃ ,求甘油的摩尔质量。
解:水是溶剂,查表得到水的kf = 1.86 K· kg· mol-1
(一)质量分数 在混合物中,物质B的质量(mB)与混合物总质 量(m)之比,称为物质B的质量分数(wB)。 wB = mB / m (二)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称为物质的量 浓度。单位mol· L-1 cB = nB / V
物质的量浓度与微观基本单元的选择有关。
(三)质量摩尔浓度
加于溶液上的最小的额外压力。
试验表明,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
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及绝对温度成正比。
n c R T RT V
n:物质的量 V:溶液体积 T:溶液的绝对温度 R:同气体状态函数, 8.314 kPa· L· mol-1K-1
•在一定温度和体积下,渗透压只与溶质的粒子数有 关,而与溶质溶剂的本性无关 。
带正电荷移向→阴极
带负电荷移向→阳极
• 电渗:溶胶在电场作用下,使固体胶粒不
动而使液体介质在电场中发生定向移动现
象。
溶胶粒子带电的主要原因 :
(1)吸附作用:氢氧化铁溶胶,该溶胶是FeCl3 溶 液在沸水中水解而制成的。在整个水解过程中, 有大量的FeO+存在,由于Fe(OH)3 对FeO+的吸附
bB = nB / mA = 0.1 mol / 0.050 kg= 2 mol· kg-1
三、稀溶液的依数性
• 稀溶液: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 • 如果没有给出密度值,稀溶液的密度可以取1。 • 稀溶液与电解质溶液都属于真溶液分散系。 • 溶液的性质有两类:Ⅰ.取决于溶质的本性,如溶 液的颜色、导电率等 ——溶液的个性;Ⅱ.取决于 溶质的数量,即与溶质的本性无关,只与溶质的 数量多少有关——溶液的通性。

胶体溶液

胶体溶液

5—3 高分子溶液
也叫大分子化合物溶液,由于其分散相
粒子的相对分子量: M≥10000 ,直径: 1nm>φ >100nm。 在其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的 形式分散的,和溶剂之间没有相界面存 在,属于真溶液,为均相的动力学稳定 体系。
低分子溶液的形成过程
低分子溶液的形成过程 低分子物质
胶粒
气溶胶



由极小的固体或液体粒子悬浮在气体介质中所形 成的分散系统称为气溶胶(aerosol)。 例如烟、粉尘是固体粒子分散在空气中的气溶胶, 雾是细小水滴分散在空气中的气溶胶。 各种气溶胶的分散相粒子直径有一定的大小范围。 其中烟、雾的分散度较高(粒子直径0.01~ 1nm),粉尘的分散度(粒子直径1~1000nm ) 比烟和雾低,相对说来后者稳定性要差些。
As2S2(负溶胶) LiCl NaCl KCl 58 51 49.5 AgI(负溶胶) LiNO3 NaNO3 KNO3 165 140 136 Al2O3(正溶胶) NaCl KCl KNO3 43.5 46 60
KNO3
CaCl2 MgCl2 MgSO4 AlCl3
1/ 2 2Al2(SO4)
电解质作用——加电解质,迫使反离子更多进入吸 附层,扩散层变薄,稳定性下降。
Cl-离子围绕Fe(OH)3胶粒
PO43-离子围绕Fe(OH)3胶粒
临界聚沉浓度:一定量溶胶在一定时间内 发生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 负离子聚沉正溶胶;正离子聚沉负溶胶 反离子电荷大,聚沉能力强; 同价离子聚沉能力接近,但 正离子: H+>Cs+>Rb+>NH4+>K+>Na+>Li+ 负离子: F- >Cl->Br->I-> CNS一些有机物离子具有非常强的聚沉能力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

化妆品行业
胶体溶液在化妆品中应用 广泛,如润肤霜、面膜等 产品中,能够提供良好的 保湿和滋润效果。
食品工业
胶体溶液在食品工业中常 用于改善食品的口感、质 地和稳定性,如酸奶、冰 淇淋等产品中。
高分子化合物的应用
塑料制造
纤维制造
高分子化合物是塑料的主要成分,具 有优良的耐热性、绝缘性和加工性能, 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建筑等领域。
按分散相粒径分类
可分为粗分散胶体和细分散胶体。粗分散胶体是指分散相粒 径大于100nm的胶体,常见于工业生产中的悬浮液;细分散 胶体是指分散相粒径在1-100nm之间的胶体,常见于化学反 应、生物体内的物质传递等。
胶体溶液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
当光束通过胶体溶液时,若用眼 睛正对光束,可在光束路径上看 到一条明亮的光路,即丁达尔效 应。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
射作用所致。
电泳现象
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可向电 极方向移动,即电泳现象。这是
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所致。
渗析
不同大小的胶体粒子在渗析膜中 的透过速率不同,从而实现大小 粒子的分离。渗析是分离和纯化
胶体粒子的一种常用方法。
03
高分子化合物概述
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
01
02
03
高分子化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是指分子量 较大的化合物,通常由许 多重复单元通过共价键连 接而成。
重复单元
高分子化合物的重复单元 是指构成高分子链的基本 单元,可以是单体或二聚 体等。
共价键
高分子化合物中的共价键 是指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 形成的化学键,是高分子 化合物稳定性的基础。
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指自然界中存在 的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如纤维素、 蛋白质、淀粉等。

胶体溶液的聚沉.

胶体溶液的聚沉.

例如:水的净化
加入明矾 KAl(SO4)2·12H2O
水解后生成Al(OH)3正溶胶
水中带负电荷的悬浮粒子

相互作用形成絮状物后聚沉
2019/9/9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6
解:(1)因KCl过量,所以AgCl胶核吸附n个Cl-而带负电,
为负胶体,所以聚沉能力为:AlCl3> MgSO4> K3[Fe(CN)6] 。 (2)因AgNO3 过量,所以AgCl胶核吸附n个Ag+而带正电荷, 为正胶体,所以聚沉能力为:AlCl3< MgSO4< K3[Fe(CN)6。
(二)溶胶的相互聚沉
药用基础化学/ 溶液和胶体溶液
胶体溶液的聚沉
一、胶体溶液稳定性与聚沉
(一)溶胶的稳定性
稳定的原因: 1.胶粒带电:使胶粒分开 2.胶体粒子的溶剂化作用:避免碰撞
(二)溶胶的聚沉
溶胶的聚沉:溶胶失去稳定因素,胶粒相互碰撞,将 导致颗粒合并、变大最后以沉淀形式析出。
聚沉方法: 1.加入少量电解质 2.加热 3 . 加入带相反电荷的溶胶
二、溶胶的聚沉 (一)电解质的聚沉规律
电解质聚沉能力:与离子所带电荷数及浓度有关。 反离子: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反离子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
实例分析
试分别比较MgSO4, K3[Fe(CN)6] 和AlCl3 三种电解质对下 列两溶胶的凝聚能力大小。 (1)0.010 mol·L-1AgNO3 溶液和0.020 mol·L-1 KCl溶液等体积 混合制成的AgCl溶胶。 (2)0.020 mol·L-1AgNO3 溶液和0.010 mol·L-1 KCl溶液等体积 混合制成的AgCl溶胶。

医用化学-胶体溶液

医用化学-胶体溶液

图4-2 溶胶粒子的布朗运动
胶粒质量越小,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布朗运动越剧烈。 运动着的胶粒可使其本身不下沉,因而是溶胶的一个稳定 因素,即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因素。
(2)扩散与渗透
当溶胶中的胶粒存在浓度差时,胶粒将从浓度
大的区域向浓度小的区域迁移。
胶粒越小,温度越高,溶胶粘度越小,越容易扩散。 胶粒的扩散,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溶胶 1nm~100nm 胶 体 分 散 系
胶粒(原子或分子离 子的聚集体)
氢氧化铁、硫化砷、 碘化银及金、银、 硫等单质、溶胶
高分子 溶液
有机大分子
蛋白质,核酸等水 溶液
悬浊液 >100nm 粗 分 散 系
固体粒子
乳状液
液体小滴
非均相,不稳定体系, 分散相粒子扩散速度很 慢或不扩散,较快地下 沉,不能透过滤纸和半 透膜
【链接】 血液透析
(3) 沉降 分散系中的溶胶粒子受重力作用逐渐下沉的现象。 沉降平衡 :当扩散和沉降这两种相反作用的 速度相等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 平衡时,胶粒的浓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形成 一个稳定的浓度梯度。 为了加速沉降平衡的建立,使用超速离心机,在 比地球引力大1万~100万倍离心力的作用下,可使溶 胶或蛋白质溶液的胶粒迅速沉降。目前超速离心机广 泛用于医学研究中,以测定各种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 量及病毒的分离提纯。
(2)胶粒带电的主要原因 1)选择性吸附
吸附正离子时,胶粒带正电;吸附负离子时,胶粒带负电。 胶粒总是选择性地吸附与其组成相似的离子。 2)表面分子解离 胶核和介质接触后,表面层上的分子与介质作 用而解离,其中一种离子扩散到介质中去,这时
胶核表面便带相反的电荷。
二、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胶体溶液

胶体溶液

胶体、溶液能力目标(1)了解胶体的制备方法,掌握胶体的有关性质(2)初步学会胶体的提纯方法(3)能用胶体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4)掌握有关溶液、溶解度概念及其计算能力培养一、分散系、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注意:1、微粒——可以是单个分子或离子或分子集合体例如:Fe(OH)3(胶体)、淀粉胶体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2、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微粒分散在其中的物质思考:分散质、分散剂是相对还是绝对的?举例说明3.根据分散系定义可知:分散系一定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是否一定是液体?二、胶体(一)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区别:思考:⑴如何验证FeCl3饱和溶液滴到沸水中煮沸后形成的液体与我们所熟悉的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不同?⑵如何验证胶体分散质的粒子比溶液分散质的大?⑶如何验证胶体分散质的粒子比悬浊液分散质的小?⑷溶液、胶体、悬浊液、乳浊液是按照什么来划分的?它们各自微粒有多大?(二)胶体1、胶体的定义:2、胶体的净化方法:——渗析:由于胶粒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小分子可透过半透膜,用此法可将胶体提纯。

例1:如何将碘化钾从淀粉胶体中分离出来?分离后怎样证明碘化钾溶液中没有淀粉?又怎样证明淀粉溶胶中没有KI?例2:下列物质分离的方法中,根据粒子的大小进行分离的是()A、结晶B、过滤C、蒸馏D、渗析气溶胶(云、烟、雾):分散剂为气体3、胶体的种类较多:按照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液溶胶(Fe(OH)3等):分散剂为液体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分散剂为固体4、三种分散系的比较:请填写下表:小结:胶体是以分散质粒子大小为特征的,它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如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分散在酒精中可形成胶体。

可见,同种分散质在不同的分散剂中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散系。

(三)、胶体的性质:⑴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独有的性质,因此是鉴别胶体与其它分散系最简单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胶体溶液学习指导本章提要第一节分散系概述一、分散系的分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容纳分散相的连续介质称为分散介质。

按照分散相粒径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分子分散系、胶体分散系和粗分散系。

分散系统有均相分散系和非均相分散系两种类型。

非均相分散系的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为不同的相,均相分散系只有一个相。

二、胶体分散系胶体分散系的分散相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

胶体分散系又可分为溶胶、高分子溶液以及缔合胶体。

溶胶的分散相粒子是由许多小分子或小离子聚集而成,溶胶是高度分散的非均相系统,较不稳定。

高分子溶液的分散相粒子是单个大分子或大离子,高分子溶液很稳定,属于均相系统。

缔合胶体是由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中彼此以疏水基互相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疏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的胶束溶液。

其缔合作用是自发和可逆的,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第二节表面现象一、表面积与表面吉布斯能分散相在分散介质中分散的程度称为分散度,通常用单位体积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即比表面表示物质的分散度。

比表面越大,分散度也越大。

表面层分子比内部分子多出一部分能量,称为表面Gibbs能或表面能,用G表。

增加单位表面所需要的功常用σ表示,这种功成为单位表面积的表层分子比同量内部分子多出的自由能,叫比表面能,单位为J·m-2。

所以也可以把σ看做是作用于液面每米长度上的表面的收缩力,即看做是该液体的表面张力。

故表面张力又称比表面能,单位可用N·m-1表示:G表=σ·A,表面张力是影响高度分散系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二、表面活性剂介质中其他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自动聚集在某物质(液体或固体)表面上的过程称为吸附。

溶液表面会吸附溶质,使液体表面张力发生变化。

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或表面活性剂。

若溶质能降低溶剂表面张力,则溶液表层将保留更多的溶质分子或离子,其表层溶质的浓度大于内部浓度,这种吸附称为正吸附;反之,若能增高溶剂的表面张力,溶液表层则排斥溶质分子或离子,使其尽量进入溶液内部,此时溶液表层溶质的浓度小于其内部浓度,这种吸附称为负吸附。

表面活性物质在溶液中能形成正吸附。

表面活性剂分子含有两类基团,一类是疏水性或亲脂性非极性基团,另一类为亲水性极性基团。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两亲性,当它溶入水中,亲水性基端进入水中,疏水性基端则力图离开水相,在水的表面定向排列,从而降低表面张力和系统的自由能。

于纯水中加入极少量表面活性剂,它被吸附在水相表面定向排列形成薄膜。

但当进入水中的表面活性剂达到一定量时,在分子表面膜形成的同时,表面活性剂也逐渐聚集起来,互相把疏水基靠在一起,形成亲水基朝向水而疏水基在内的直径在胶体分散相粒子大小范围的缔合体,这种缔合体称为胶束。

胶束的形成减小了疏水基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系统稳定。

由胶束形成的溶液称为缔合胶体。

缔合胶体是热力学稳定系统。

开始形成胶束时表面活性剂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表面活性剂可使不溶于水的动植物油脂或其它有机物裹在其中形成胶束,这种作用称为增溶。

三、乳化作用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不相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中,形成高度分散体系的过程称为乳化作用,得到的分散系称为乳液。

乳液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因为在乳液形成的过程中,液滴经高度分散后,体系的界面自由能迅速增大,形成了多相不稳定体系。

所以,在静置一段时间后,两液体便分成两层。

乳液的类型有:以油作为分散相,分散在介质水中所形成的水包油型(o/w)乳液。

以水作为分散相,分散在介质油中形成的油包水型(w/o)乳液。

使乳状液稳定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作用称乳化作用。

第三节溶胶一、溶胶的基本性质溶胶的胶粒是由直径为1~100nm 的胶粒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分散系统。

多相性、高度分散性和聚结不稳定性是溶胶的基本特性,其光学性质、动力学性质和电学性质都是由这些基本特性引起的。

Tyndall现象源于对光的散射。

当胶粒的直径略小于入射光的波长时,光波就被散射,成为乳光,称为Tyndall 效应。

Tyndall 效应是溶胶区别于真溶液的一个基本特征。

由于瞬间胶粒受到来自周围各方介质分子碰撞的合力未被完全抵消,引起胶粒在介质中不停地作不规则的运动,称为Brown 运动。

运动着的胶粒可使其本身不下沉,因而是溶胶的一个稳定因素。

当溶胶中的胶粒存在浓度差时,胶粒将从浓度大的区域向浓度小的区域迁移,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扩散现象是由胶粒的布朗运动引起的。

在重力场中胶粒受重力的作用而要下沉,这一现象称为沉降。

溶胶的胶粒较小,扩散和沉降两种作用同时存在。

当沉降速度等于扩散速度,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胶粒的浓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形成一个稳定的浓度梯度,称为沉降平衡。

在电场作用下,带电胶粒在介质中的运动称为电泳。

从电泳的方向可以判断胶粒所带电荷。

溶胶向正极迁移,胶粒带负电,称为负溶胶;溶胶向负极迁移,胶粒带正电,称为正溶胶。

把溶胶充满多孔性隔膜,胶粒被吸附而固定。

由于胶粒带电,介质必然带与胶粒相反电荷。

在外电场作用下,液体介质将通过多孔隔膜向与介质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称为电渗。

胶粒带电是由于胶核的选择性吸附带电荷离子或者胶核表面分子的解离。

当胶核选择吸附阳离子时胶粒带正电,选择吸附阴离子时胶粒带负电。

胶核表面上吸附的离子形成吸附层,溶液中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形成扩散层,电性相反的吸附层和扩散层构成双电层。

当电泳或电渗时,吸附层和扩散层分离而反向移动,电势差才能显示,因此称做电动电势或ξ电势。

二、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胶粒有聚集变大而聚沉的趋势。

然而经过纯化的溶胶往往可存在很长时间不聚沉,其主要原因有三点:胶粒带有相同电荷的相互作用,胶粒表面的溶剂化膜以及Brown运动。

当溶胶的稳定因素受到破坏,胶粒碰撞时会合并变大,从介质中析出而下沉,称为聚沉。

加热、辐射、加入电解质或将两种带相反电荷的溶胶混合,都可引起溶胶聚沉,其中最主要的是加入电解质所引起的聚沉。

溶胶对电解质很敏感。

虽然极少量电解质的存在对溶胶有稳定作用,但稍微过量即引起溶胶的聚沉。

电解质聚沉能力的大小,常用临界聚沉浓度表示,即使一定量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聚沉所需电解质溶液的最小浓度,单位为mmol·L-1。

带相反电荷的溶胶有相互聚沉的能力。

当正、负溶胶按适当比例混合致使胶粒所带电荷恰被中和时,就可完全聚沉。

第四节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与凝胶一、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其稳定性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大分子。

高分子化合物由一种或多种小的结构单位交联而成,每个结构单位称为链节,链节重复的次数叫聚合度,以n表示。

高分子化合物是不同聚合度的同系物分子组成的混和物,它的聚合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指的都是平均值。

各种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链的长度以及链节的连接方式并不相同,因而有线状和分枝状等类型。

高分子化合物能自动分散到合适的介质中形成均匀的溶液,其分散质和分散介质之间没有界面存在,是均相体系,属热力学稳定体系。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本质是真溶液,但与小分子溶液有所区别。

因为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在胶体分散系的范围之内,所以其动力学性质又与溶胶相似,例如高分子颗粒扩散慢,不能透过半透膜等。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拥有溶胶特有的某些性质,又具有自身特性,其性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及在分散介质中的存在状态。

二、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作用在溶胶中适量加入高分子化合物溶液,能显著地增加溶胶的稳定性,这种现象叫保护作用。

高分子化合物起保护作用的原理是,高分子化合物分子被溶胶胶粒所吸附,并在胶粒表面形成保护膜,从而大大削弱了胶粒聚结的可能性。

足量的高分子化合物才有保护作用。

若量不足,不但起不到保护作用,反而降低稳定性,甚至发生聚沉,这种现象称为敏化作用。

三、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和膜平衡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数值常不符合Van’t Hoff公式,结果偏低,这是由于电解质离子对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产生影响。

用半透膜将一定浓度的高分子溶液与电解质隔开,电解质离子在膜两侧呈不均匀分布,这种因大分子离子的存在而引起小分子离子在膜两侧达平衡后分布不均匀的现象称膜平衡或Donnan平衡。

膜平衡对研究电解质离子在细胞内外的分布有一定意义。

因此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质量浓度的关系可通过近似校正公式计算。

四、凝胶在温度下降或溶解度减小时,不少高分子溶液的粘度会逐渐变大,最后失去流动性,形成具有网状结构的半固态凝胶。

形成凝胶的过程叫胶凝。

,所形成的立体网状结构物质叫凝胶。

凝胶可分为刚性凝胶和弹性凝胶两大类。

当弹性凝胶和溶剂接触时,能自动吸收溶剂,体积膨胀增大,这个过程叫膨润或溶胀。

新制备的凝胶搁置较久后,一部分液体将自动地从凝胶分离出来,凝胶本身的体积缩小,这种现象叫离浆,又称脱水收缩。

难题解析例题8-1在两个充满0.001mol.L-1 KCl溶液的容器之间是一个AgCl多孔塞,多孔塞两边接以直流电,试问溶液将向溶液何方移动。

如果以AgNO3代替KCl,结果又将如何。

解析思路:胶核有选择性地吸附与其组成类似的某种离子(电位离子)而带电(或胶粒表面解离而带电)。

当与胶核组成类似的阳离子过量时,即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荷。

当与胶核组成类似的阴离子过量时,即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荷。

但该题的巧妙之处问的是溶液移动的方向。

解:吸附了Cl-的AgCl多孔塞带负电,则溶液带正电,将向负极移动。

以AgNO3来代替KCl,则AgCl多孔塞带正电,溶液带负电,向正极流动。

例题8-2 当用等体积的0.08mol·L-1AgNO3 + 0.1 mol·L-1KBr溶液制备AgBr溶胶,其胶体结构为请标出胶核,胶粒,胶团,上述溶胶在KCl,MgCl2,AlCl3中,聚沉值最大的是。

解析思路:胶团结构是本章必须掌握内容之一。

胶团的核心是由多个分子聚集成的固体微粒,称为胶核,胶核表面选择性地吸附溶液中与其组成有关的离子,介质中部分反离子和胶体粒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电泳时一起移动,这部分反离子和胶体粒子表面上的离子所形成的带电层叫做吸附层。

另一部分反离子按一定浓度梯度分布在胶核周围,形成电荷与吸附层电荷相反的另一个带电层,叫做扩散层。

胶核与吸附层合构成胶粒,把胶粒与扩散层构成胶团。

通常聚沉值用来衡量不同的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能力。

聚沉值是指一定量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低浓度,聚沉值越小,表示聚沉能力越大。

使溶胶聚沉的电解质有效部分是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这些离子称为反离子。

解:{[AgBr]m·n Br-·(n-x)K+}x-·x K+胶核吸附层扩散层胶粒胶团根据Schulze - Hardy规则,反离子所带电荷越多,聚沉能力越强,所以聚沉值最大的是KC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