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统计指标综合评价与衡量与衡量

合集下载

如何做好医院统计分析工作

如何做好医院统计分析工作

如何做好医院统计分析工作作者:韩纪连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07期摘要: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统计分析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及作用、统计分析的类型、常用方法、应把握的重点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医院;统计分析;类型;方法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087-02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组成部分,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医疗单位必须树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管理,而管理离不开数据的科学分析、指标预测和可行性论证等,故而,统计分析在医疗行业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统计分析的重要性及其作用1.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重要步骤,也是完成信息传递工作的有效方式。

在统计工作中,经过对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审查、汇总后还必须进行统计分析,才算全部完成整个统计工作。

只有通过统计分析才能把统计资料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加以综合分析;只有通过统计分析才能对医院出现的各种现象的原因和相互关系真实准确地加以揭示。

由此可见,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统计分析是提高统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关键。

统计分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统计分析可以为改变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及时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用数字说话、观察不同时期的实际水平、分析水平差距提出合理化建议等一系列方式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和深度,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也是提高统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关键。

3.统计分析是提高统计效益的根本手段。

具体来说,统计分析提高统计效益的体现有以下三个方面:(1)统计分析能够促进统计资料的开发利用;(2)统计分析能够促进统计制度的合理完善;(3)统计分析能够促进统计人材素质的提高。

二、统计分析的类型1.定期分析:统计人员可定期向院领导和职能部门提交统计报表,并附统计分析报告。

定期是指月、季、半年和年度等固定的统计期间,使各级领导及时了解统计期内医院医疗工作动态,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
m
T j Rij
i 1
T T j / n
j 1
n
式中:为第j个评价因子之等级和,Rij为第I个专家 对第j个因子的评分等级,为各因子平均等级和。
本例:
T A RiA 1 1 1 2 1 1 7
i 1
6
TB 11.5
4
TC 18.5
TD 23
的程度和方向,进而评价其优劣。
按所反映某现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 指标指数。前者主要反映现象规模水平的变化;后者主要反映 工作质量好坏,管理水平的高低变化。按照事物现象对比时间 的不同可分为动态指数与静态指数。前者说明现象在不同时间 上的发展变化;后者说明现象在同一时间条件下的对比状况。
就指数分析法而言:
②÷①为q本身变动指数(以m0、p0为权重)
③÷②为m本身变动பைடு நூலகம்数(以q1、p0为权重) ④÷③为p本身变动指数(以q1、m1为权重)
④÷①为该总体总变动指数。
例5.1 某医院1987年1季度与1988年1季度的住院业务收
入额(X)=平均开放床位数(q)*平均床位周转次数(m)*
②连乘法;
③加乘法; ④加权法。
四、层次分析法 1. 基本概念 层次分析法是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评价对象依评 价目的所确定的总评价目标进行连续性地分解,得到各 级(层)评价目标,并以下层作为衡量目标达到程度的 评价指标,然后依据一定方法通过对这些评价指标对评
价对象的总评价目标计算出一综合评分指数,依其大小
表5-7 目标树图各层次评分标准
以目标树中第一个子目标分层为例,3个评价目标成对比 较判断优先矩阵见下表5-8 表5-8 第一个子目标分层成对比较判断优先矩阵

三级甲等医院主要统计指标

三级甲等医院主要统计指标

三级甲等医院主要统计指标
首先,三级甲等医院的规模较大,床位数量较多。

这是因为三级甲等医院要面对更多的患者需求,需要更多的床位来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

同时,床位数量的多少也是衡量医院规模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次,设备水平是评估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三级甲等医院需要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各种高级的诊断设备、手术器械、治疗仪器等等。

这些设备的先进性可以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和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另外,医疗质量也是三级甲等医院的重要统计指标之一、医疗质量包括医疗水平、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三级甲等医院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此外,医院还需要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和监测,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科研水平也是三级甲等医院的重要指标之一、三级甲等医院需要进行科学研究,不断推动医学知识的进步。

医院需要有科研团队,开展各种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药物研发等工作,提高医院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科研成果的产出也是评估医院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指标可以用来评估三级甲等医院的综合实力,比如财务状况、科室设置、管理水平等。

这些指标的综合反映了医院的发展水平,也为医院提供了发展的方向。

综上所述,三级甲等医院的主要统计指标主要涵盖医院的规模、设备水平、医疗质量、科研水平等方面。

通过这些指标的统计和评估,可以全面了解医院的实力和水平,为医院的发展和提高提供指导和支撑。

医院统计1(医院管理学)

医院统计1(医院管理学)
资料来源: 1、日常医疗工作原始记录:
病案
2、统计报表:日、周、月、年报;
门诊日报、住院入出转日报 报告卡片:出院病人卡、传染病报告卡、死亡卡ຫໍສະໝຸດ 3、专题调查:定期 不定期
•科室日报
基础统计 •科室月报
•登记、病案


•上报表
管 常规统计 •统计台账
理 与
•大事记 •横向资料
统 计
非常规统计
P 0.338
0.023
0.020 0.003
94例非手术普通胃癌平均住院日影响 因素分析
管理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因素
分组
院内感染
合并症
诊断确诊 时间 (天)

无 有 无 1~3 4~
例数
12
82 0 94
92 2
27.75
20.07 0
22.9 22.75 24.3
95%可信区间 F
P
16.92-23. 22
住院统计指标(质量)
治疗质量评价:治疗是否有效、及时和彻底 绝对指标:
人次: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其他
相对指标:
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死亡率 治疗有效率:治愈+好转+其他人数的占比 抢救成功率 死亡率:麻醉、手术、产妇、新生儿 平均住院日
住院统计指标(安全)
安全: 医疗差错数 医疗事故数 院内感染人次 院内感染率
7.5 8.8
医院统计分析
步骤: 1、指标设计 2、资料收集 3、资料整理 4、统计分析
医院统计分析
设计: 1、确定医院统计的指标体系 2、上级卫生行政机关规定的医院上报指 标
医院统计分析
资料收集:按照已确立的统计指标,运用科学方 法,系统的收集医院各工作部门的原始资料。

二级综合医院主要医疗质量指标

二级综合医院主要医疗质量指标

二级综合医院主要医疗质量指标二级综合医院作为一种医疗机构,负责提供全面综合的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包括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等方面的服务。

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医院的医疗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下面将介绍二级综合医院主要的医疗质量指标。

1.手术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是衡量医院手术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医院应定期统计和报告各类手术的成功率,包括术中的并发症率、手术后的感染率、手术后的功能恢复情况等。

手术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院的声誉。

2.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院医疗过程中被感染的情况。

医院应定期统计和报告医院感染率,包括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

医院应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3.药物使用合理率:医院的药物使用合理率是衡量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合理使用药物可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医院应定期对各科室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控,并建立合理用药的制度和流程。

4.病死率:病死率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医院应定期统计和报告各类疾病的病死率,并与同级别医院和国家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医院应通过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诊疗水平,降低疾病的病死率。

5.满意度调查:患者满意度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医院应定期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包括就医环境、医生护士的态度、医疗服务流程、医疗费用等方面的满意度。

通过满意度调查结果,医院可以找出不足之处,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6.门急诊病人平均就诊时间:门急诊病人平均就诊时间是衡量医院医疗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医院应定期统计和报告各类疾病的平均就诊时间,并与同级别医院和国家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通过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医院可以提高医疗效率和服务质量。

7.特殊病例的救治率:特殊病例的救治率是衡量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医院应定期统计和报告各类特殊病例的救治率,包括急救的效果、复杂手术的成功率等。

三甲医院部分统计指标值

三甲医院部分统计指标值

三甲医院部分统计指标值三甲医院是指医疗技术先进、医疗质量高、医疗水平达到一定水准并得到国家认可的医院。

三甲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统计指标的支撑和评估,下面将对三甲医院的部分统计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1.医疗技术指标医疗技术是三甲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医疗技术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新技术应用率等。

手术成功率是指手术后患者康复情况良好的比例,是评价医院手术能力的重要指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是指手术中和手术后发生的并发症的比例,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代表医院的手术安全性高;新技术应用率是指医院采用新技术进行治疗的比例,高的新技术应用率代表医院对新技术的创新能力较强。

2.人员指标人员指标是评估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人员指标包括医务人员总数、专家数量、高级职称人数、博士人数等。

医务人员总数是指医院全部从事医疗、康复和辅助医疗工作的人员总数;专家数量是指专业技术职务为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的医务人员数量,专家数量多代表医院的临床经验丰富;高级职称人数和博士人数代表着医院的学术氛围和科研实力。

3.科研成果指标科研成果是医院科研实力的重要表现。

科研成果指标包括科研项目数量、科研成果论文发表数量、科研成果转化数量等。

科研项目数量是指医院承担的科研项目的数量,多的科研项目数量代表医院的科研实力较强;科研成果论文发表数量是指医院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数量,论文发表数量多代表医院在科学界的影响力较大;科研成果转化数量是指医院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数量,科研成果转化数量高代表医院的科研成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4.患者满意度指标患者满意度是医院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患者满意度指标包括医生满意度、护士满意度、诊疗环境满意度、医疗服务满意度等。

医生满意度是指患者对医生服务的满意程度,医生满意度高代表医生的医疗技术和沟通能力较强;护士满意度是指患者对护士服务的满意程度,护士满意度高代表护士的服务态度和专业水平较高;诊疗环境满意度是指患者对医院的环境设施和卫生状况的满意程度,医疗服务满意度是指患者对医院整体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这些指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口碑和声誉。

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评价制度(3篇)

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评价制度(3篇)

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评价制度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对医疗机构的质量和安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的制度。

医疗质量量化指标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治疗效果:例如手术成功率、住院患者康复率等,衡量医疗机构的治疗效果。

2. 不良事件发生率:例如感染、手术并发症等,衡量医疗机构的安全水平。

3. 病人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反映医疗质量。

此外,还可以根据特定指标进行精细化评价,如手术室污染指数、药物误用率等。

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可以促进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通过定量评价,可以发现问题、改进措施,提高医疗机构的综合实力。

同时,量化评价还可以对医疗机构进行比较,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提供参考,增强医疗机构的竞争力和透明度。

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评价制度(2)是一种通过量化指标对医疗质量和安全进行评价的制度。

这种评价制度主要通过收集和分析医疗数据,制定一系列可量化的指标,来评价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评价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指标体系的建立:根据医疗质量与安全的要求和目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病例死亡率、手术并发症率、医疗事故发生率等。

2. 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医疗机构内部的信息系统或者其他手段,收集医疗服务的相关数据。

将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指标结果,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量化的评价依据。

3. 绩效评价与比较:将不同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评价指标进行比较,评估其在医疗质量与安全方面的表现。

可以通过排名、得分或者等级等方式,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绩效评价,激励其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4. 监督与监测:监督机构根据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评价制度,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绩效进行监测和评估。

对于发现的问题和不合格的绩效,监督机构将采取相应的措施,促使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改进并提高质量和安全水平。

医院统计指标综合评价

医院统计指标综合评价

我院关于统计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的简章〔草稿〕医院是一个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

单一统计指标只反映某一局部的数量特征,而不能全面概括整体的综合状况。

为了获得对整体的、全面的认识,必须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以保证对医院工作认识的全面性、客观性。

进行统计工作的综合评价,就是利用对医院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测量,构造综合评价模型,求得综合评价价值,最后进行比拟和排序的统计分析的过程。

通过综合评价,可对医院某一方面工作的数量特征有一综合认识,还可对不同部门科室、不同工作内容之间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比拟和排序。

用统计指标评价医院的工作虽是事后的检查和评价,但它能起到信息反响和质量控制的作用,符合现代化医院管理的思想。

在统计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由于各指标在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不完全等价,需要对每个指标确定一个权重系数。

权重系数确实定是否合理对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科学合理地确定各层每一项指标的权重,是保证该指标体系在实际评价工作中切实可行的关键。

一、模型构建本体系拟方案选用医疗工作量、医疗质量、医疗工作效率和业务收入等五大统计指标构成综合评价模型。

其中人员构架暂定权重系数为0.05,医疗工作量和医疗工作效率两大统计指标暂定权重系数为0.2,业务收入暂定权重系数为0.25,医疗质量统计指标暂定权重系数为0.3,最终权重数值归由医院决策者确定。

以下为各大统计指标的详细内容。

〔一〕医疗工作量指标医疗工作量的计量单位主要为病种数、住院人次数、门诊人次数。

通过分析病床、住院、门诊和医疗技术科室等方面工作量及其比例情况,反映医院人力、物力和技术效果是否得到正常发挥。

工作量越大,表示完成的任务越多;治疗的疑难病种越多,表示发挥技术的效能越高。

1、住院工作量及其比例情况分析:包括入院人数、出院人数、各科出院人次数构成比、出院疾病分类及其构成比。

入院人数说明医院是否正常地完成收容任务。

正常收容人数=实有床位数×正常床位使用率×正常床位周转次数。

某院医疗工作质量的综合评价

某院医疗工作质量的综合评价

某院医疗工作质量的综合评价
王玲;缑文海;钟靖明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统计》
【年(卷),期】2010(027)003
【摘要】@@ 医疗质量的高低反映医疗工作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是医院今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综合指数法是用单一统计指标来概括许多项统计指标的综合水平,集中反映出事物各个侧面计量单位不同类别、功能各异的指标的综合作用[1].此方法对指标的分布、多少无严格的要求,较为方便可行,本文通过对我院近五年几个核心指标综合指数的计算,以便科学、客观、全面地分析和评价我院医疗质量,了解其变化趋势,全面权衡医院的工作效益,为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2页(P288,290)
【作者】王玲;缑文海;钟靖明
【作者单位】云南开远解放军第五十九中心医院信息科,661600;云南开远解放军第五十九中心医院信息科,661600;云南开远解放军第五十九中心医院信息科,661600【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广西县级妇幼保健院医疗工作质量综合评价分析
2.应用TOPSIS法综合评价我院2007~2011年医疗工作质量
3.采用密切值法对我院医疗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4.某院2007-2011年医疗工作质量综合评价
5.应用TOPSIS法与秩和比法综合评价我院近8年的医疗工作质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级妇幼保健院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

二级妇幼保健院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

二级妇幼保健院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概述:机构运行、医疗保健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反映医疗保健质量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的结构、过程、结果等概念和数值。

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组成。

建立科学的医疗保健质量评价指标,实施持续性的医疗保健质量监测和追踪评价,是实施妇幼保健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同样是促进医疗保健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

实践证明,医疗保健质量持续改进的结果源于管理者对医疗保健质量改进的定义、测量、考核的要求与努力。

本监测指标包括辖区保健管理、机构运行、医疗保健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三部分。

第一部分辖区保健管理指标是衡量辖区群体保健工作开展情况的重要方法,是公共卫生职能发挥的重要体现,分为以下二部分:一、辖区业务管理工作指标二、辖区妇幼健康指标第二部分机构运行基本监测指标部分项目及数据引自机构统计和财务报表。

第三部分医疗保健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是以过程(核心)质量指标与结果质量指标并重的模式展现,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住院患者住院医疗质量方面的重点指标,是以重返率(再住院与再手术)、死亡率(住院死亡与术后死亡)、安全指标(并发症与患者安全)三个结果质量为重点。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0-31天内再住院例数。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重返手术例数。

(三)麻醉指标。

(四)手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

二、特定(单)病种质量质量指标是以“剖宫产、异位妊娠、子宫肌瘤、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社区获得性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六个特定(单)病种。

质量的过程(核心)质量指标为重点,本指标适用的对象是二级妇幼保健院,重点是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属妇产专业四个特定(单)病种,属儿内科专业二个特定(单)病种。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监测指标是妇幼保健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结果指标。

四、医院感染控制的监测指标是以特定对象的结果指标为重点,即使用呼吸机、导管、导尿管三项器械所致感染的结果指标为重点,同时以手术风险评估类别来评价术后切口感染的结果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医疗质量评价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

其中,定量评价以其效度及敏感度高、客观性强以及操作简便等成为医疗质量评价的主要方法。

一、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的分类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反映医院医疗质量特征的科学概念与具体数值表现的统一体。

以统计学方法为基础,将各种不同用途的指标组成医疗质量评价指标集合,最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定量评价的前提和基础。

(一) 按用途对指标分类:此种分类主要是从横向上考虑到医疗服务质量内涵的全面性和不同医疗单元的相通性。

据此可将评价指标分为效率指标、效益指标和质量指标。

效率指标主要包括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及周转率、日门诊人次、每床出院人数等。

效益指标主要包括人均门诊医药费用、人均住院床日费用、医药费用比率、平均手术费用等指标。

质量指标又可分为诊断质量指标和治疗质量指标,前者主要包括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等;后者则主要包括治愈率、好转率、病死率等终末指标。

(二)按来源对指标分类:这主要是从纵向上考虑到医疗服务流程而对指标做出的硬性划分。

评价指标从数据来源上可以分为基础质量指标、环节质量指标和终末质量指标。

基础质量指标主要是用来考核医疗机构在人、财、物方面投入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高低。

环节质量指标主要是从操作流程上来衡量具体操作行为的合理性和适宜性,这属于事中评价的范畴,其指标有入院三日确诊率、消毒合格率、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符合率、阳性率等。

终末质量指标是在医疗工作完成后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这属于传统的事后评价指标,各种医学指标构成终末评价的主体,如院内感染率、治愈率、病死率等。

终末指标具有真实性高、客观性强的特点。

(三)按性质对指标分类此种分类形式考虑到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即将所有的评价指标人为地做出正向、负向和双向之分。

正向指标主要是从有利于医疗机构自身发展方面对指标做出分类,主要包括病床周转率、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临床与医技诊断符合率等。

医疗统计指标体系在分析医院医疗工作效率中的应用

医疗统计指标体系在分析医院医疗工作效率中的应用

医疗统计指标体系在分析医院医疗工作效率中的应用摘要:医疗统计指标体系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医院工作效率、医院效益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不仅能够客观评定医院业务水平、工作质量、服务态度,还能够为医院强化经济管理、医护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基于此点,本文在介绍医疗统计指标体系分类和构建原则的基础上,对其在分析医院医疗工作效率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医疗统计指标体系医院医疗工作效率1.医疗统计指标体系概述1.1医疗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医疗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当以医院工作效率的确切考量和发展状况的正确认识为基础,建立有效、全面、合理、综合的指标体系,不仅为医院医疗计划和决策提供可靠数据,而且为医院未来发展的科学预测提供数字模型。

医疗统计指标体系要在考虑各司、处、科的管理职能,以及医院医疗卫生管理与发展的基础上确定,以确保统计数据的延续性、可比性、真实性、可信性、完整性。

按照医院特征、定位、功能,医疗统计指标体系可分为管理指标体系、质量指标体系、费用监测指标体系等;按照医院的层级管理关系,医疗统计指标体系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满足卫生部需求的统计指标体系,第二层次是满足卫生厅需求的统计指标体系;第三层次是满足地市卫生局需求的统计指标体系,第四层次是满足医院医疗、教研、管理、发展需求的统计指标体系。

1.2医疗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①表面效度。

医疗统计指标应与临床实践具有十分良好的关联性,换言之就是统计指标能够成为测量质量的一个关键方面,并且还应当受卫生系统或是卫生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控制。

②精确度。

医疗统计指标应当在不同的区域或是提供者之间具有较大的变异度,这里所指的变异度并非是随机误差,其并不会随着患者特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它仅仅与提供医疗服务一方的实际工作绩效相关。

③偏差是否最小。

医疗统计指标不应当受包含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合并症差异等患者病例类型的影响,所以应具备适宜使用当前数据的风险调整方案作为保障。

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考核研究综合报告

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考核研究综合报告

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考核研究综合报告医院绩效评价是对医院进行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估,以衡量医院的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

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估医院绩效的参考标准,评价考核研究则是对这些指标进行具体化和量化分析的过程。

本文综合了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旨在提供一个详尽的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考核的综合报告。

一、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1.患者满意度指标:包括患者对医院服务满意度、医疗结果满意度、康复效果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价。

2.医疗质量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医疗质量相关的指标。

3.医疗安全指标:包括药品和耗材的使用安全性、医疗操作过程的安全性等与医疗安全相关的指标。

4.经济效益指标:包括医院的收入、成本、盈利能力等经济效益指标。

5.医疗资源利用指标:包括住院时间、床位利用率、医疗设备利用率等医疗资源利用的指标。

6.员工满意度指标:包括员工对工作环境、培训机会、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满意度评价。

7.社会责任指标:包括医院参与公益事业的程度、对贫困群体的关怀等社会责任相关的指标。

二、评价考核研究2.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医院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病案系统等获取数据,然后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绩效评价结果。

3.历史对比分析:比较医院绩效在不同时期或不同部门之间的变化,分析其中的差异原因,以供绩效改进参考。

4.与同类医院对比:与同城或同类型的其他医院进行绩效对比,以确定医院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5.定期评估和反馈: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定期对医院绩效进行评估,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三、结论与建议医院绩效评价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工作,不仅可以帮助医院管理者了解医院的发展情况和服务质量,还可以优化医院管理流程,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声誉。

在建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综合考虑患者需求、医疗质量、经济效益、医疗资源等各方面的因素,确保指标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评价考核研究应注重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医院统计指标年度总结(3篇)

医院统计指标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院统计指标作为衡量医院运营状况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年度,我院在市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医院发展战略,以数据为依据,全面开展医院统计工作。

现将本年度医院统计指标年度总结如下:一、统计指标完成情况1. 资源配置(1)床位:本年度,我院实际开放床位为XXX张,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为XXX张,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为XXX张。

(2)人力资源:全院员工总数为XXX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为XXX人,其中医师数为XXX人,护理人员数为XXX人,医技人数为XXX人。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本年度,医院医用建筑面积为XXX平方米。

2. 工作负荷(1)门急诊工作量:年门诊人次为XXX人次,健康体检人次为XXX人次,年急诊人次为XXX人次,留观人次为XXX人次。

(2)住院工作量:年住院患者入院例数为XXX例,出院例数为XXX例,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为XXX天。

(3)手术量:年住院手术例数为XXX例,年门诊手术例数为XXX例。

3. 治疗质量(1)手术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例数:XXX例。

(2)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XXX例。

(3)住院患者死亡数:XXX例。

(4)住院患者自动出院例数:XXX例。

(5)住院手术例数:XXX例。

(6)住院手术死亡例数:XXX例。

(7)住院危重抢救例数:XXX例。

(8)住院危重抢救死亡例数:XXX例。

(9)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XXX例。

(10)急诊科危重抢救死亡例数:XXX例。

(11)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XXX%(%)。

4. 工作效率(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XXX天。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XXX天。

(3)床位使用率:XXX%。

(4)床位周转次数:XXX次。

5. 患者负担(1)每门诊人次费用:XXX元,其中药费XXX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XXX元,其中药费XXX元。

6. 资产运营(1)流动比率:XXX%。

综合指数法在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综合指数法在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 关键词】 综合指数法 医疗质量 综合评价
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贯穿始终 的生命线 , 也是 医 院管理的核心。本 文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我 院 20 — 06 2 1 来 的医疗 质量 进行 综 合评 价 , 0 0年 以掌 握 医 院 医疗 任务完成情况 、 医疗质量情况和医院管理情况 , 为医院 和上级主管部 门制定计划和决策提供科学 的依据。
2 方 法与结 果
表 1 20-21 06 0 0年 医院综合质量评价指标
2 2 相 对化 处理 .
率( ) 入出院诊 断符合率 ( 、 、 x ) 病床周转次 ( 7 、 X )
病床 使用 率 ( s 。 “ 向指 标 ” 指 实 际值 越 小 越好 X) 逆 是 的指 标 , : 均住 院 日( )住 院者 日均 费 用 ( 。 。 如 平 凰 、 )
对 以上 指标采 用 相对 化处 理 , 以消 除量 纲 的影 响。 基本 原 理 : 对评 价指 标确 定一 个标 准值 , 后计 算各 先 然
指标值( 与标准值( ) X) 之比, 置 用 表示 , 注意区
别 “ 向指 标 ” “ 向指 标 ” “ 向指 标 ” 指 实 际 正 与 逆 ,正 是
选取 有代 表性的 1 O项指标 , 用综合指 数法 , 分析 某院 2 0 - 2 1 06 0 0年 的医疗质 量。结果
情况及 变化规律进 行分析 , 医疗 工作强度 、 经济效率呈逐年增长为 主, 医疗质量 的综合指数 以 2 1 0 0年最优 ,0 8年最差。 20
结论 综合指数法是评价 医院 医疗质量 的一种简 单、 有效 的方法 , 以直观、 可 准确地反 映医疗质量 的完成 情况, 医院管 为 理 提供科 学的依据 , 有综合性、 具 可行性。

利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临床科室医疗质量.doc

利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临床科室医疗质量.doc

利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临床科室医疗质量李凌雯陈辉(云南省开远市解放军第59医院信息科661600)【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指数法在医院对临床科室进行科学管理及统筹决策中的运用。

方法利用综合指数法对我院16个临床科室的共10项医疗主要指标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五官科的综合指数最高,排名第一,妇儿科第二,肾脏内科排名最后。

结论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各项医疗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可为医院在对科室的阶段总结、合理设置、科学评先、统筹决策中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综合指数评价医疗质量影响医疗整体水平的因素较复杂和多样,单纯地依靠病床使用率、治愈好转率、病床周转次数等某一统计指标反映医疗工作质量,已不能客观、综合地体现医院各临床科室的整体医疗水平。

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使用简易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综合指数法是指以各指标的实际值和计划值为基础,通过计算两者比率,将各指标值的综合值作为评价的尺度,进行衡量评价的一种方法〔1〕。

本文利用这一方法对某院2008年16个临床科室的主要核心指标进行计算与分析,为医院今后对各临床科室的规范管理和统筹决策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某院统计室2008年各临床科室医疗工作统计年报表,数据真实可靠。

1.2 方法1.2.1 指标体系的建立从资料中选取与医疗相关的且具代表性的四类10项指标,建立医疗工作评价体系:①劳动强度指标:门诊人次、出院人次;②工作效率指标:实际病床使用率、平均病床工作日、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转次数;③诊疗质量指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治愈好转率、抢救成功率;④经济效益指标:药品占总费用的比例。

详见表1。

表1 某院各临床科室2008年医疗工作主要指标科室名称劳动强度指标工作效率指标诊疗质量指标效益指标门诊人次出院人次实际病床使用率平均病床工作日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转次数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治愈好转率抢救成功率药品比心血管中心13412 2133 93.31 336.97 12.48 27.67 99.46 97.80 93.46 42.43 肾脏内3328 462 83.05 283.48 24.54 13.40 99.32 98.20 94.37 31.79 消化内15476 2501 95.58 353.57 13.29 27.20 99.88 99.38 90.96 58.48 神经内6236 1479 90.29 325.62 12.11 28.73 99.51 98.49 89.85 59.98 创伤显微外4985 989 91.04 331.54 17.43 20.61 99.69 99.87 97.87 30.26 脊柱外3615 1370 94.93 349.30 15.30 23.17 99.92 99.53 85.71 36.61 骨关节外4743 1111 92.25 323.40 15.43 21.97 98.13 99.63 94.00 30.53 肝胆外3045 1195 87.49 323.00 9.73 36.61 98.61 97.91 89.18 43.79 普外6549 1824 93.99 341.28 10.67 32.77 98.00 99.32 97.25 42.60 脑外6071 1207 94.32 337.43 14.26 23.41 98.84 98.54 95.48 41.39 泌尿外6250 1461 92.06 335.62 12.63 27.39 99.71 100.00 100.00 29.00 烧伤整形1749 531 76.01 266.85 17.09 20.06 99.81 99.21 91.67 30.00 五官38355 4619 97.29 355.68 12.32 29.59 99.37 99.93 76.92 53.50 妇儿13911 3157 96.67 349.88 10.20 34.69 99.68 100.00 100.00 34.25 中医12379 826 82.42 300.53 14.55 24.42 99.00 98.07 84.00 39.21 感染3488 919 86.34 309.52 14.15 23.73 96.39 98.34 91.27 56.941.2.2 指数相对化处理对于以上10项性质不同、计量单位不同的数据,需进行相对化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定量指标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定量指标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定量指标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对医院绩效进行评估和监督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医院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在进行绩效考核时,除了定性指标外,定量指标也是不可或缺的衡量标准之一、下面将从不同方面介绍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定量指标。

首先,医疗效益是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核心内容之一、医疗效益的定量指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量、医疗质量和疗效评价等。

医疗服务量可以通过统计住院人次、门诊人次、手术数量等指标进行衡量。

医疗质量可以通过术后并发症率、感染率、死亡率等指标进行评价。

而疗效评价主要从疾病康复率、复发率、住院日等角度进行衡量。

其次,管理效益也是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管理效益的定量指标主要包括医疗资源利用率、费用控制、收入增长等。

医疗资源利用率可以通过统计设备利用率、床位利用率等指标进行评估。

费用控制可以通过统计药品费用、材料费用、人员费用等指标进行衡量。

而收入增长可以通过统计门诊收入、住院收入、其他收入等指标进行评估。

另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还需要考虑到患者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等因素。

患者满意度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患者满意度指数。

员工满意度可以通过员工参与度、培训情况、离职率等指标进行评估。

绩效考核是为了促进医院的发展和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在进行绩效考核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目标,确定合理的权重和评分制度。

绩效考核的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医务人员,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总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定量指标应该包括医疗效益、管理效益、患者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通过定量指标的综合评估,可以全面了解医院的绩效情况,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应用综合指数法对医院科室进行综合绩效考评

应用综合指数法对医院科室进行综合绩效考评

SE 1 FCE P YI G S NT TC f CT 0N 0F I S AP L N Y HE I NDE M E × TH0D
X O i,C E Ju a , I i a INGYn H N iho LU Qz o h
【 摘 要】 目 的 建立公平合理的 医院科 室绩 效考评 办法。方法 运用综合 指数 法对工作质 量、 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考评。结果
此方法 简单 易懂, 容易获得 临床科室的认 可。结论 医院专业技术 较
复 杂, 既有复杂 的脑力工作 , 也有 高强度 的体力 劳动 , 还有一定 的风 险性 , 些技 术很 难 用指 标来进行衡 量。 这
运 用综合指数法建立涵盖工作质量、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绩效考评办法才能兼顾风 险、 强度 、 效率和公益。
3 5—3 6. 8 8
效考评才能兼顾效率与公 益的 目的。

医院专业技 术复杂 , 既有复 杂的脑力 工作 , 也有高强 度
的体力 劳动 , 还有一定 的风险性 , 些技术很难 用指标来 进 这
其它指标水平也较好 , 最终综合排名第 一。
3 讨 论
较高的透明度 和广泛 的认同度 。病人 满意度指标是通 过 出 院病人电话回访 , 了解其 在院期 间的真实感受而获取的病人
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数值 , 数据真实可靠 。
综合 指数法法进行 医院科 室绩效考 评 , 简单 易懂 , 较容 易获得临床科室 的认可 , 其结果可应用到 医院各项管理工作
1 39
表 2 指 数 化 处理 后 的指 标 值
按 同类指标 指数相乘 , 异数 指标 指数相加 的方法 得到 7
个科室综合指数 , 见表 3 。

医院卫生统计分析报告

医院卫生统计分析报告

医院卫生统计分析报告1. 引言医院卫生统计分析报告旨在对医院的卫生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为医院管理层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本报告将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分析:1.数据收集和预处理2.描述性统计分析3.相关性分析4.假设检验5.结果解释和建议2. 数据收集和预处理在进行统计分析之前,我们需要收集医院的卫生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以下方面:•医院卫生检查报告•医院感染控制部门的报告•医院清洁卫生管理记录在收集到数据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和异常值检测等。

这样可以确保我们分析的数据是准确和可靠的。

3. 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可帮助我们了解医院卫生状况的整体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平均值:衡量医院卫生的总体水平。

•标准差: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频率分布:展示不同卫生问题的发生频率。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这些指标和绘制相关图表来描述医院卫生状况。

4.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卫生指标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使用相关性系数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常用的相关性系数包括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等。

通过相关性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哪些卫生指标对医院卫生状况具有显著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这些方面的工作。

5. 假设检验在医院卫生统计分析中,我们可能会有一些假设,例如“医院感染率与清洁卫生措施的实施有关”。

为了验证这些假设,我们可以进行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零假设和备择假设。

2.选择适当的假设检验方法,如t检验或方差分析。

3.计算统计量和p值。

4.对p值进行判断,如果p值小于设定的显著性水平(通常为0.05),则拒绝零假设。

假设检验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卫生指标是否与医院卫生状况有关。

6. 结果解释和建议在完成上述分析后,我们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对医院卫生状况进行解释,并提出改进建议。

根据具体情况,这些建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强化医院卫生检查和清洁卫生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关于统计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的简章(草稿)医院是一个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

单一统计指标只反映某一局部的数量特征,而不能全面概括整体的综合状况。

为了获得对整体的、全面的认识,必须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以保证对医院工作认识的全面性、客观性。

进行统计工作的综合评价,就是利用对医院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测量,构造综合评价模型,求得综合评价价值,最后进行比较和排序的统计分析的过程。

通过综合评价,可对医院某一方面工作的数量特征有一综合认识,还可对不同部门科室、不同工作内容之间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和排序。

用统计指标评价医院的工作虽是事后的检查和评价,但它能起到信息反馈和质量控制的作用,符合现代化医院管理的思想。

在统计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由于各指标在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不完全等价,需要对每个指标确定一个权重系数。

权重系数的确定是否合理对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科学合理地确定各层每一项指标的权重,是保证该指标体系在实际评价工作中切实可行的关键。

一、模型构建本体系拟计划选用医疗工作量、医疗质量、医疗工作效率和业务收入等五大统计指标构成综合评价模型。

其中人员构架暂定权重系数为0.05,医疗工作量和医疗工作效率两大统计指标暂定权重系数为0.2,业务收入暂定权重系数为0.25,医疗质量统计指标暂定权重系数为0.3,最终权重数值归由医院决策者确定。

以下为各大统计指标的详细内容。

(一)医疗工作量指标医疗工作量的计量单位主要为病种数、住院人次数、门诊人次数。

通过分析病床、住院、门诊和医疗技术科室等方面工作量及其比例情况,反映医院人力、物力和技术效果是否得到正常发挥。

工作量越大,表示完成的任务越多;治疗的疑难病种越多,表示发挥技术的效能越高。

1、住院工作量及其比例情况分析:包括入院人数、出院人数、各科出院人次数构成比、出院疾病分类及其构成比。

入院人数说明医院是否正常地完成收容任务。

正常收容人数=实有床位数×正常床位使用率×正常床位周转次数。

如果实际入院人数等于或高于正常收容人数,说明已完成或超额完成收容任务;如果低于正常收容人数,应找出具体原因。

出院人数指所有住院后出院的人数,包括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及其他人数。

其他人数指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

出院人数最直观的反映了医院的工作量,单位时间内出院人数越多,工作量越大,工作强度越大。

住院疾病分类及其构成比,可以反映医院是否发挥了正常技术效能。

所谓发挥正常技术效能,系指收治的病种及其数量同医院的技术水平相适应,保证急需和必要住院的病人得到及时住院等。

一个技术条件好的医院,如果收容了很多一般慢性病人和轻症病人,占用了大量的床位,就使较好的技术条件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2、门诊工作量及其比例情况分析:包括门诊人次数及各科构成比,门诊疾病分类及其构成比。

卫生部规定市综合医院床位数与门诊人数比为1:3,超过这一比例,说明门诊工作负荷过重,给门诊管理和门诊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3、医疗技术科室工作量及其构成比分析:主要是各医技科室工作量及其内部构成比(如手术室手术次数及大、中、小手术构成比;药剂科的处方数及其中西药处方构成比等)、同临床科室工作量之比(如门诊透视率、门诊处方率、门诊检验率等)。

4、医疗仪器工作量:包括仪器使用率、仪器的工作日和展开率。

医护人员数分别与床位数、门诊日均人次数、住院人数比;医师可按每名住院医师负担的床位数、门诊医师每小时门诊人次数计算;病房护士按负担的床位数计算;医技科室按每人负担的床位数计算,也可分别按每人每天的处方数、检验件数、透视人次数、理疗人次数等来计算。

(二)医疗质量方面的指标医疗质量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诊断质量、治疗质量和伤害控制三个方面。

1、诊断质量诊断质量的高低,是反映医院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般说门诊诊断与入院诊断符合率、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病人入院到确诊的平均时间等可以反映出诊断质量情况。

前4者是反映诊断是否正确,而后者则是反映诊断是否迅速的问题。

至于诊断是否全面,是指对1个病人全身的主要、次要疾病是否能够全面查出。

如果只检出次要疾病而遗漏了主要疾病,那就不是不全面的问题,而是诊断错误。

(1)门诊诊断与入院诊断符合率:此项指标反映医院对病员入院时的初步诊断水平,也就是经治医师的诊断技术水平。

(2)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此项指标是判定临床诊断有无错误最可靠的、最公正的依据。

入院诊断:指病人住院后,主治医师第一次诊查病人后确定的诊断。

以主治医师签字后的住院病历或入院记录上的诊断为依据。

出院诊断:指病人出院(死亡)时确定的诊断,包括主要诊断、其他诊断和医院感染诊断。

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人数/(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人数+入院与出院诊断不符合人数)×100%。

(3)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此项指标是指手术前和手术后对病人的诊断结果相一致的比率。

外科经手术治疗的病例,一般都能在手术后得到肯定的诊断,因此这一指标是判断外科诊断质量的重要依据。

为了分析对各类疾病的诊断质量,可以分病种计算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

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数/手术患者总人数)×100%。

(4)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是指对病人进行的临床诊断结果和对其进行的病理诊断结果相一致的比率。

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数/病理诊断数)×100%。

(5)病人入院到确诊的平均天数:是反映确诊是否及时的一种指标。

它不但可以显示经治医生和上级医生的工作情况,而且还可反映医技科室的配合工作情况。

此种指标不需对全部病人都做,而只对某几种主要病种进行统计分析即可。

在运用上述指标进行诊断质量分析时,应注意下列几点:①由于任何一个指标只能反映一个方面的问题,所以必须将几个指标综合应用。

②在分析指标时,不能只着眼符合率的高低,还要注意不符合的情况,以便找出诊断质量不高的原因,寻求提高诊断质量的办法。

③不但要进行总体分析,还要对各类不同疾病分别进行分析。

既要分析大量常见的疾病,又要分析少见的疾病。

同时也要把一组病例和个案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凡是尸检诊断与临床诊断不符的病例,都要进行个案分析。

④凡是初诊待查的病例和确诊时排除疾病,可列为疑诊例数或无对照例数。

待查数多,就表示初诊质量低;而在确诊时排除疾病愈多,也反映初诊水平不高,同时也反映对入院的控制不严或条件过宽。

2、治疗质量治疗质量的高低,主要表现在治疗是否有效、及时和彻底3个方面。

一般地说,反映治疗质量情况的指标有治愈率、死亡率、同一疾病反复住院率、抢救危重病员成功率等。

(1)治愈好转率:治愈好转率的高低是反映治疗质量的重要方面。

但是只看医院总的治愈好转率高低,往往不易看出治疗质量的真实情况。

这是因为收容对象的情况不同(病种、病情、年龄、职业等),对治愈好转率的高低有很大影响。

因此,必须进一步进行主要疾病的治愈好转率分析,而这种治愈率就比总治愈好转率更容易显示治疗结果的真实情况,也易于进行科室之间的对比。

治愈好转率=出院人数中的(治愈人数+好转人数)/出院人数×100%。

(2)住院病死率:住院病死率的高低,可以从反面反映治疗质量情况。

但它也受着收容对象情况的极大影响,某些科室由于收容疑难和急诊病人多,其死亡率必然较高;相反,某些科室专收慢性病,甚至全年不发生1例死亡。

所以,只做总的病死率分析,不能对医疗质量做出直接判断,还必须从多方面作具体分析,包括:死亡原因,年龄与死亡的关系,死亡的时间性,治疗的及时性,病情状况,来院前的治疗质量等情况。

住院病死率=出院人数中的死亡人数/出院人数×100%。

(3)同一疾病反复住院率:同一疾病反复住院率的高低,是反映治疗是否有效和彻底的依据之一。

在分析反复住院率时,必须对每种疾病分别进行,因为有些疾病目前由于医疗条件限制,无法控制其反复发作的规律,如溃疡病、慢性肝炎等。

在分析时,还要注意两次住院的间隔时间,间隔愈近,对评定治疗质量意义愈大;间隔愈远,干扰的因素愈多,也就不容易说明前次治疗质量是否有问题。

另外还要注意到,对于因另一疾病或客观原因未治而出院又二次住院的病人,都应分别统计分析,不列入反复住院统计之内,不能一概都归于前次治疗质量不高所致。

(4)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这一指标说明抢救危重病人中成功例数所占的比例。

运用这一指标时必须明确“危重病人”的含义和抢救成功的标准。

危重病人指急诊患者以及下过病重病危通知者;抢救成功人次数指急危重病人经抢救后,治愈好转或病情稳定者。

危重症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人次数/危重症抢救总人次数)×100%在运用上述指标进行治疗质量分析时,应注意下列问题:①对“治愈好转”的概念要正确掌握。

对每一种疾病都应订出一个明确的指标,要求所有医师都按统一的标准判定。

如果标准经常变换,则统计的数值就失去对比价值。

②治疗质量(治愈好转率、病死率)出现升高或降低,都要具体分析,以便进一步找出原因。

因为任何统计指标的变化,如果没有充分具体的理由去论证,就不能得出提高或降低的结论。

3、伤害控制指标医疗的目的是减少痛苦,治好疾病,如果在治疗过程中给病员增加了不应有的痛苦和损害显然是医疗质量不高的表现(当然程度和性质各有不同)。

因此,分析这方面情况,也可作为评定医疗质量的依据之一。

如果仅用医疗事故发生情况来说明这一问题,还不够全面。

因为在医疗过程中有些问题(如无菌切口感染,术后并发症、院内感染,输血、输液反应等)虽然不一定是医疗事故,但却给病人增加不应有的痛苦,所以也是医疗质量不高的反映。

因此,以采用医疗事故发生数、无菌手术初期愈合率、无菌手术化脓率、院内感染率或次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输血、输液反应率等多个指标进行分析较为恰当。

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例数/无菌手术例数)×100%。

(三)医疗工作效率方面的指标1、实际病床使用率:使用率高,表示病床得到充分使用;反之,则说明病床空闲较多。

床位使用率一般为90%~93%,超过93%则说明病床负担过重。

它反映病床的一般负荷情况,说明医院病床的利用效益,对评定医院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100%。

2、病床周转次数。

床位周转次数是衡量医院床位周转速度快慢的指标。

它从每张病床的有效利用程度方面说明病床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平均床位工作日和床位使用率,只能说明床位的一般工作负荷状况,还不能表示床位的工作效率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