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试题部分) 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中考 A组 2014—2018年河北中考题组
1.(2018河北,15,2分)下图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张毕业证影印件。图中框定的四次信息 中,不具有这一时期鲜明时代特征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本题为2018年河北中考文综试卷历史部分中最为典型的选择题:对“图片”进行 分析,从中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据所学可知,①符合“文化大革命”期间对伟人的崇拜,不符 合题意;②中“最高指示”也符合“文革”期间的时代特征;“革命委员会”是“文革”时期 中国各级政权的组织形式,④也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③中的内容属于对学生性别、年龄、 籍贯等基本情况的介绍,并不能体现“文革”时期的时代特征,故选C。
答案 A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背景及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军事较量”指抗美援朝。1953年,国家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 个五年计划,A项符合题意;1984年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排除B 项;1986年,我国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排除C项;科技强军战略提出 于1995年,排除D项。
答案 D 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根据“《中国共产党历史》”可以排除A,“大跃进” 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失误,所以B和C应排除。
评析 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大都能做出正确判断。但本题提示我们在复习时,决不能认为某些 知识点属于“冰点”,中考就一定不考,而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好对历史知识的全面识 记与理解。
2.(2018福建,17,2分)“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 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作用
答案 A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判断,“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说明 当时进行“公私合营”已得到大部分资本家的认同,成了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材料所述是我国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
B组 2014—2018年全国中考题组
考点一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1.(2018河南,10,1分)在这场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军事较量中,新中国领导人更坚定了加快国 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决心,随后新中国 ( ) A.实施了“一五”计划 B.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C.制定了“863”计划 D.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
2.(2016河北,14,2分,★)下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我国重工业净产值比重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 是( )
A.①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② C.③ D.④
答案 C 根据图注,仔细观察图片,联系所学进行分析:1949年的中国,是一个传统落后的农业 国,农业净产值比重应是最大的,占80%多,工业应只占10%多,故可确定折线①②分别反映了农 业、工业净产值比重的变化。中国近代工业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故重工业净产值 比重在1949年应该是最低的;再结合1957年我国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 工业,开始改变重工业落后面貌的史实以及图中1949年和1957年两个时间节点的变化,可判断 折线③反映的是重工业净产值比重的变化趋势,折线④则代表了轻工业净产值比重的变化趋势。
考查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的发展趋势
解题技巧 折线图选择题有一定难度,考查学生根据折线走向进行准确判断的能力,考生往往 因不能掌握合理的解题技巧而丢分,下面就向大家介绍这种题型简单有效的解题技巧:“两 看”,即看清折线图的名称(什么时期、什么领域的什么成就)、折线的走向(各条折线的图例 说明、折线的起点和走向特点);“两注意”,即注意坐标的横向(一般为年代)、纵向(一般为 数值或百分比);“两结合”,即结合题干中的具体提问(需要回答的内容)、准确的分析,最后作 出正确选择。
3.(2018广东,14,3分)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 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3.(2016河北,21,3分)下列是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印制的爱国题材的火花(即火柴盒上的贴画),对 其反映的史实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②③④① C.①③④②
B.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答案 B 由“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可知①出现于1950—1953年抗美援朝期间;由“九 一八”“勿忘国耻”可知②出现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公私合营”可知③出现于1953 —1956年三大改造期间;由清朝龙旗可知④出现于清朝灭亡(1912年2月12日)之前。据此可以 确定正确答案为B。
考查点 中国20世纪初期到中期发生的重大事件
解题关键 排序题是河北中考文综试卷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确定 “最先发生”和“最后发生”的历史事件。对于图片类排序题则要注意图片中的有效信息 (往往是文字提示等),然后根据所学进行正确排列即可。
4.(2014河北,20,3分)《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指出:为了避免□□□□□一类历史悲剧在我国 重演,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组织上和制度上采取措施,禁止任何形式上的个人 专断,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应是 ( ) A.斯大林模式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答案 C 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3年”,从而判断出是“一五”计划开始时。 “不是要冒进”强调稳步发展,“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强调协调发展,故C项符 合题意。
4.(2018新疆乌鲁木齐,7,2分)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同新中国成立 初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相比,从行业上来看,最大的区别是 ( ) A.前者集中在轻工业,后者集中在重工业 B.前者总体比较落后,后者取得了巨大成就 C.前者受到列强挤压,后者得到苏联帮助 D.前者多在沿海沿江,后者形成东北工业基地
1.(2018河北,15,2分)下图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张毕业证影印件。图中框定的四次信息 中,不具有这一时期鲜明时代特征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本题为2018年河北中考文综试卷历史部分中最为典型的选择题:对“图片”进行 分析,从中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据所学可知,①符合“文化大革命”期间对伟人的崇拜,不符 合题意;②中“最高指示”也符合“文革”期间的时代特征;“革命委员会”是“文革”时期 中国各级政权的组织形式,④也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③中的内容属于对学生性别、年龄、 籍贯等基本情况的介绍,并不能体现“文革”时期的时代特征,故选C。
答案 A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背景及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军事较量”指抗美援朝。1953年,国家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 个五年计划,A项符合题意;1984年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排除B 项;1986年,我国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排除C项;科技强军战略提出 于1995年,排除D项。
答案 D 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根据“《中国共产党历史》”可以排除A,“大跃进” 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失误,所以B和C应排除。
评析 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大都能做出正确判断。但本题提示我们在复习时,决不能认为某些 知识点属于“冰点”,中考就一定不考,而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好对历史知识的全面识 记与理解。
2.(2018福建,17,2分)“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 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作用
答案 A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判断,“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说明 当时进行“公私合营”已得到大部分资本家的认同,成了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材料所述是我国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
B组 2014—2018年全国中考题组
考点一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1.(2018河南,10,1分)在这场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军事较量中,新中国领导人更坚定了加快国 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决心,随后新中国 ( ) A.实施了“一五”计划 B.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C.制定了“863”计划 D.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
2.(2016河北,14,2分,★)下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我国重工业净产值比重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 是( )
A.①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② C.③ D.④
答案 C 根据图注,仔细观察图片,联系所学进行分析:1949年的中国,是一个传统落后的农业 国,农业净产值比重应是最大的,占80%多,工业应只占10%多,故可确定折线①②分别反映了农 业、工业净产值比重的变化。中国近代工业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故重工业净产值 比重在1949年应该是最低的;再结合1957年我国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 工业,开始改变重工业落后面貌的史实以及图中1949年和1957年两个时间节点的变化,可判断 折线③反映的是重工业净产值比重的变化趋势,折线④则代表了轻工业净产值比重的变化趋势。
考查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的发展趋势
解题技巧 折线图选择题有一定难度,考查学生根据折线走向进行准确判断的能力,考生往往 因不能掌握合理的解题技巧而丢分,下面就向大家介绍这种题型简单有效的解题技巧:“两 看”,即看清折线图的名称(什么时期、什么领域的什么成就)、折线的走向(各条折线的图例 说明、折线的起点和走向特点);“两注意”,即注意坐标的横向(一般为年代)、纵向(一般为 数值或百分比);“两结合”,即结合题干中的具体提问(需要回答的内容)、准确的分析,最后作 出正确选择。
3.(2018广东,14,3分)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 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3.(2016河北,21,3分)下列是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印制的爱国题材的火花(即火柴盒上的贴画),对 其反映的史实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②③④① C.①③④②
B.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答案 B 由“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可知①出现于1950—1953年抗美援朝期间;由“九 一八”“勿忘国耻”可知②出现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公私合营”可知③出现于1953 —1956年三大改造期间;由清朝龙旗可知④出现于清朝灭亡(1912年2月12日)之前。据此可以 确定正确答案为B。
考查点 中国20世纪初期到中期发生的重大事件
解题关键 排序题是河北中考文综试卷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确定 “最先发生”和“最后发生”的历史事件。对于图片类排序题则要注意图片中的有效信息 (往往是文字提示等),然后根据所学进行正确排列即可。
4.(2014河北,20,3分)《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指出:为了避免□□□□□一类历史悲剧在我国 重演,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组织上和制度上采取措施,禁止任何形式上的个人 专断,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应是 ( ) A.斯大林模式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答案 C 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3年”,从而判断出是“一五”计划开始时。 “不是要冒进”强调稳步发展,“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强调协调发展,故C项符 合题意。
4.(2018新疆乌鲁木齐,7,2分)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同新中国成立 初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相比,从行业上来看,最大的区别是 ( ) A.前者集中在轻工业,后者集中在重工业 B.前者总体比较落后,后者取得了巨大成就 C.前者受到列强挤压,后者得到苏联帮助 D.前者多在沿海沿江,后者形成东北工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