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肺部真菌感染指南-郑金旭

肺部真菌感染指南-郑金旭

四、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 侵袭性肺真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或被细菌感 染所致的原发病变掩盖, 且肺真菌感染的临床表 现缺乏特异性;
▪ 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闷、呼吸 困难等。发热最常见,可表现为持续性高热或抗生 素治疗热退后再发高热。有些还可以表现为体温 过低;
▪ 通常可伴有肺部实变体征。基础疾病对本病有提 示作用;
▪ 血液标本真菌抗体测定作为疾病动态监测指标有 临床意义,但不能用于早期诊断。
▪ 应用PcR方法(包括二步法、巢式和实时PCR技术) 检测血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各种真菌特异 性D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易污染, 且缺乏标准化,其临床诊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七、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
▪ IPFI的诊断标准一直存在争议,至今尚未统一。 ▪ 为了规范我国的IPFI的诊断和治疗,中国侵袭性
▪ 影像学改变呈多形性, 即使高分辨率胸部CT诊断 亦有一定局限性。
五、肺真菌感染的影像学改变
▪ 通常也无特异性。典型的影像学改变有以下几种类型: ▪ ①肺炎型 ,中下肺野小片或大片状阴影 ,可累及多个肺段或肺叶 ,少数者呈节
段性改变; ▪ ②肿块型,炎性肿块、呈孤立病灶、类似肿瘤,炎性肿块由纤维包膜包裹,
侵袭性真菌感染明显增多:重要因素
▪ 社会的老龄化; ▪ 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抗肿瘤药物等的广泛应用; ▪ 器官移植的日益增多; ▪ 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流行; ▪ 城镇建设导致环境恶化。
二、肺部真菌感染的定义
▪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指穿透通常无菌状态的人体浅 表组织侵犯至人体深部组织器官的真菌感染,其 发生取决于外)界致病因素和人体免疫力的相互作 用。
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ICU肺部真菌感染治疗策略

ICU肺部真菌感染治疗策略

ICU肺部真菌感染治疗策略ICU肺部真菌感染是指在重症监护单元(ICU)中出现的肺部真菌感染。

由于ICU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和多种应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使真菌感染在ICU中较为常见。

治疗ICU肺部真菌感染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ICU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要准确。

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通常是非特异性的,如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因此需要通过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确认真菌感染的存在。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血培养、痰培养、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液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获得真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信息。

其次,在治疗策略上,应根据真菌感染的类型和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

目前,对于肺部真菌感染,通常采用的药物包括抗真菌药物的系统用药和局部用药。

抗真菌药物主要有三大类:多酮类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波糖康唑等)、聚酮类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如兰索拉唑、泡状含浸的制剂等)。

一般情况下,对于轻度真菌感染,可以选择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等抗生素治疗,对于重度真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

此外,对于ICU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免疫状态和病情严重程度。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可以考虑单一药物治疗,如单用氟康唑等。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器官移植、恶性肿瘤患者,可以考虑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如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联合治疗。

此外,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如出现骨髓抑制、真菌感染侵犯到其他器官等,可能需要给予更强效的治疗。

最后,对于ICU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还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药物耐受性的问题。

抗真菌药物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的副作用,如肝脏损伤、肾脏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

因此,在给予药物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药物的风险与益处,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化指标。

此外,由于真菌感染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随时监测药物敏感性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ICU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策略包括准确的诊断、选择适当的抗真菌药物、根据患者的免疫状态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治疗,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等问题。

肺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_崔德建

肺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_崔德建

Fusarium verticilloides Microconidia
Antifugal Therapy, CM Luna
Clamidospora
6
肺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Molds other than Aspergillus
Sporangiospores of Rhizopus
Structure of Rhizopus
临床特征
次要临床特征
发热96h,抗生素无效 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肺部啰 音 影像学:除主要临床特征之外的非特异性肺浸润影
24
肺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微生物学检查(1)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可考虑为微生物学诊断依据 气管吸引物或合格痰镜检见菌丝,且培养≥2次 同样真菌
药物,尽快观察疗效,5~10天评价
29
肺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抗深部真菌药物(1)
两性霉素B:多烯类,与胞膜麦角固醇结合,损 伤胞膜通透性,广谱,起始15mg/d,每日或隔 日加5mg,至0.51mg/kg,避光IV≥6h,肾毒性
等不良反应多
两性霉素B脂质分散体:34mg/kg 两性毒素B脂质复合物: 5mg/kg 两性霉素B脂质体(安浮特克):35mg/kg
肺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侵袭性肺真菌病的治疗策略(1)
预防与治疗有机结合:病死率高,等待确诊必致失去 早治机会,提倡防治结合策略以改善预后 一般预防: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抗真菌药物预防,指 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实体器官移植围手术期的预防用药 靶向预防:高危病人特定真菌感染的预防,如用TMPSMZ 预防HIV感染者的肺孢子菌肺炎
9
肺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2)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诊断标准
2、抗体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以确定是否发生感染。抗 体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但需要时间较长,且无法区分既往感染和现 行感染。
诊断标准
3、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以确定感染部位、范 围及严重程度。影像学检查对于肺感染、尿路感染等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早 期感染可能无明显异常表现。
3、联合治疗
(3)监测不良反应:联合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各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调 整用药方案。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患者男性,65岁,因发热、咳嗽、咳痰伴气促入院。肺部CT显示双肺多发结 节影和斑片状影,诊断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根据病原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 选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联合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逐渐缓解,肺部病变明 显吸收。但治疗第7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不良反应,考虑为药 物副作用引起,调整用药方案后患者症状好转。
谢谢观看
概述
概述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内 获得但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的疾病谱非常广泛,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真菌感染等。医院感染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以及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原学检测:通过采集患者的体液、分泌物、组织等样本进行培养、检测 和鉴定,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类型。病原学检测是医院感染诊断的重要手段,但 需要一定时间,且敏感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诊断标准
1、病原学检测
1、病原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是诊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患者痰液、支气管肺泡灌 洗液、肺组织活检等标本中,通过培养、病理学检查,发现真菌存在即可确诊。 病原学检测需注意以下几点:

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03 肺真菌病治疗原则及方法
治疗原则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真菌种类 、感染程度等因素,制定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
采取药物治疗、非药物 治疗等多种手段,提高
治疗效果。
早期治疗
尽早发现、诊断和治疗 肺真菌病,避免病情恶
化。
足够疗程
确保治疗时间充足,彻 底清除真菌感染,防止
复发。
药物治疗选择
01
首选抗真菌药物治疗,如氟康唑、两性霉素 B等,必要时考虑手术治疗。
肺孢子菌肺炎
临床表现
发热、干咳、呼吸急促,严重者可出现发绀和呼吸衰竭。
影像学检查
X线或CT显示弥漫性肺泡和间质浸润影,呈“磨玻璃样” 改变。
实验室检查
血气和肺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痰或支气管 肺泡灌洗液中可找到肺孢子菌包囊或滋养体。
预防措施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避免接触真菌污 染源;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真菌感 染的发生;对于高危人群,如免疫功 能低下者等,应加强监测和预防。
04 特殊类型肺真菌病诊治要 点
侵袭性肺曲霉病
临床表现
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 等,重症可出现呼吸衰竭。
影像学检查
X线或CT显示肺部浸润影、空洞、结 节等病变,可见“晕轮征”、“新月 征”等特征性表现。
01
02
03
0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真菌 滋生机会。
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阴暗的 环境中。
定期清理空调、加湿器等设备 ,防止真菌污染。
提倡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室内 装修污染。
健康教育普及途径
01
通过宣传册、科普讲座 等形式普及肺真菌病防 治知识。
02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 健康教育和咨询。

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肺部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严重者可导致重大健康问题。

本文将对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以便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临床表现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因感染菌种和患者免疫状况而异。

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发热等。

即使没有明显的症状,也可能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异常阴影。

特定的真菌感染如曲霉病常伴有肺外表现,如鼻窦炎、眼部炎症等。

二、诊断方法1. 呼吸道标本检测临床医生可以通过咳嗽咳痰样本、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支气管肺活检等方式获取呼吸道标本,并通过镜检、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真菌检测。

这些方法可以确定感染的菌种和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有助于指导精准治疗。

2. 影像学检查肺部真菌感染常常在胸部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中呈现为斑点状、结节状或片状阴影。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估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并可作为监测治疗效果的指标。

3. 免疫学方法如果怀疑肺部真菌感染与免疫功能异常相关,可进一步进行免疫学检测。

例如,测定血清加曲霉素抗原和抗体水平,以及CD4+T细胞计数等指标,有助于评估患者免疫功能状态。

三、治疗原则1. 抗真菌药物治疗对于肺部真菌感染,抗真菌药物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根据真菌菌株的敏感性试验结果,可选择靶向治疗的药物,如三唑类药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聚酮类药物(如阿莫西林果糖、氟胞嘧啶)等。

药物剂量和疗程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感染的严重程度和免疫功能等进行调整。

2. 支持性治疗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常常伴有胸闷、咳嗽等症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支持性治疗。

包括给予含氧、咳嗽止咳药物、解痰药物等,以改善症状和促进康复。

3. 增强免疫功能对于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应积极寻找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例如,针对HIV感染者应规范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减轻病毒复制对免疫系统的压力。

四、预防措施1. 加强个人卫生肺部真菌感染多与病原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有关,因此加强个人卫生尤为重要。

肺部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

肺部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
曲康唑、两性霉素B等。
抗生素
对于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根据细 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 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免疫调节剂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适当 使用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丙种 球蛋白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其他治疗方式
支气管镜治疗
对于支气管内的真菌感染,可采用支 气管镜进行局部药物灌注、吸引分泌 物等治疗。
对于某些罕见或难治性肺部真菌 感染,仍缺乏特效药物和治疗方
法。
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
新诊断方法的研发
研究新的诊断方法,如生物标志物检 测、基因测序等,以提高肺部真菌感 染的早期诊断准确率。
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
针对耐药性真菌病原体,研究新型抗 真菌药物,以增强治疗效果。
免疫治疗和联合治疗
探索免疫治疗和联合治疗在肺部真菌 感染中的应用,以提高治愈率并减少 药物副作用。
避免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菌群失调 ,增加真菌感染的风险,应合
理使用抗生素。
预后评估
症状改善情况
观察患者症状是否得到 改善,如咳嗽、咳痰、 呼吸困难等症状是否减
轻。
影像学检查
通过胸部X线或CT等影 像学检查,观察肺部炎 症、浸润等病变是否好检查,评估 患者体内炎症指标是否
实验室检查
01
02
03
血液检查
血液培养可检测到真菌, 但阳性率较低。
痰液检查
痰液培养是诊断肺部真菌 感染的常用方法,通过痰 液涂片和培养可发现真菌。
支气管肺泡灌洗
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 肺部分泌物,进行涂片和 培养,有助于提高诊断准 确性。
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
肺部真菌感染在X线胸片上可能出现斑片状、结节状或浸润性阴影。

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一、名词和术语肺真菌病:由真菌引起的肺部疾病,主要指肺和支气管的真菌性炎症或相关病变,广义地讲可以包括胸膜和纵膈。

侵袭性真菌病:指真菌直接侵犯肺或支气管引起的急、慢性组织病理损害所导致的疾病。

播散性肺真菌病:指侵袭性肺真菌病扩散和累及肺外器官,或发生真菌血症。

深部真菌感染:指真菌侵入内脏、血液、黏膜或表皮角质层以下深部皮肤结构引起的感染。

二、真菌分类主要致病性下呼吸道真菌种类有:酶母菌,霉菌,双相型真菌,类真菌四类。

按照致病性又分为致病性与条件致病性真菌。

三、肺真菌的诊断1诊断依据:危险因素:⑴外周血WB C<0.5×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持续10d;体温>38℃或<36℃,并伴有下列情况之一:①此前60d 内出现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10d);②此前30d内曾接受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③有侵袭性真菌感染史;④AIDS患者;⑤存在于移植物抗宿主病;⑥持续应用糖皮质激素3周以上;⑦有慢性基础疾病;⑧外伤、大手术、长期住ICU、长时间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导管、全胃肠外营养和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任一项)侵袭性肺真菌病的临床特征:⑴主要临床特征:①侵袭性肺曲霉病;②肺孢子菌肺炎。

⑵次要临床特征:①持续发热>96h,经积极的抗生素治疗无效;②具有肺部感染症状及体征;③影像学检查可见除主要临床特征之外的,新的非特异性肺部浸润影。

微生物检查:⑴气管内吸引物或合格痰标本直接镜检发现菌丝,且培养连续≥2次分离到同种真菌;⑵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阳性;⑶合格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直接镜检或培养发现新生隐球菌;⑷乳胶凝集法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呈阳性结果;⑸血清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G试验)连续2次阳性;⑹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 试验)连续2次阳性。

1。

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精品医学课件

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精品医学课件

06
肺部真菌感染的最新研究进 展
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
新药研发
随着对真菌感染机制的深入了解,研究者们正在开发新的抗真菌药物,以应对耐药性问 题和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试验
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以评估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 效果。
诊断技术的改进与创新
诊断技术
传统的诊断方法如痰培养和组织病理学 检查正在被更快速、敏感和特异的分子 诊断技术所取代。
病例三:长期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
总结词
长期住院患者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容易发生肺部真菌感染,需密切监测和及时干 预。
详细描述
患者老年女性,因肺部感染反复住院治疗。近1个月来出现咳嗽、咳痰加重,伴有发热。胸部CT显示双肺纹理增 多、紊乱,可见斑片状阴影。痰培养检出曲霉菌,诊断为肺部曲霉菌感染。治疗上给予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同 时继续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经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复查痰培养阴性。
药物副作用
抗真菌药物可能存在一定 的副作用,如肝肾损伤、 胃肠道不适等,需密切监 测并及时处理。
支持性治疗
氧疗
营养支持
对于缺氧严重的患者,给予吸氧治疗, 改善缺氧状况。
对于身体虚弱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 提高免疫力。
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 泌物,防止窒息。
其他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病例二:免疫缺陷患者肺部真菌感染
总结词
免疫缺陷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容易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和干预对预后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患者青年男性,因高热、咳嗽、气促就诊。既往有HIV感染史,未规律治疗。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结 节影和斑片状阴影。血培养检出隐球菌,诊断为隐球菌性肺炎。治疗上给予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 ,同时继续抗HIV病毒治疗。经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复查血培养阴性。

肺部真菌感染

肺部真菌感染

肺部真菌感染
引言
肺部真菌感染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真菌是一类微生物,大多数情
况下是无害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会引发感染。

肺部真菌感染可以是轻微的,也可以是严重的疾病,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本文将讨论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因、症状、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病因
肺部真菌感染通常发生在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中,例如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

常见引起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包括曲霉、念珠菌、组织胞浆菌等。

症状
肺部真菌感染的症状通常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

在一些
情况下,患者还可能出现感觉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诊断
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血液检查、痰检查、
胸部X光或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肺部组织活检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分析来确诊。

治疗
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方法主要包括抗真菌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真菌感染的类型,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结论
肺部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都可能构成严重威胁。

及时发现和治疗肺部真菌感染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患者在平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免疫力,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预后效果。

肺部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PPT课件

肺部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PPT课件

病例讨论与启示
病例特点
该病例与其他肺部真菌感染病例的异同点,以及该病例的特殊性。
诊断难点
在诊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治疗方法
针对该病例的治疗方案和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和解决方案。
临床经验分享
诊断经验
01
分享在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如何避免误
MRI检查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 需要使用MRI进行辅助诊 断。
实验室诊断
免疫学检测
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针对 真菌的抗体。
抗原检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检测血液或痰液中是否存 在真菌抗原。
分子生物学检测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 PCR等,检测是否存在真 菌的DNA片段。
03
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
抗真菌药物治疗
抗真菌药物是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手段,可以有效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医疗保健人员培训
对医疗保健人员进行肺部真菌感染的培训,提高 他们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05
肺部真菌感染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
症状描述
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的时间、程度及持续时间。
诊断过程
详细的诊断方法和结果,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 学诊断等。
诊和漏诊。
治疗经验
02
分享在肺部真菌感染治疗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如何提高治
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
预防措施
03
分享预防肺部真菌感染的措施和方法,以及如何降低感染风险。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01
诊断技术进步

肺部真菌感染诊治

肺部真菌感染诊治

伏立康唑
三唑类抗真菌剂,抗真菌谱包括念珠菌属、 隐球菌属、曲霉属、镰刀霉属和荚膜组织胞 浆菌等致病真菌,对接合菌(毛霉、根霉)无 活性。


负荷剂量:静脉给予6mg/kg,每12h 1次, 连用2次。输注速率不得超过每小时3mg/kg, 在1~2h内输完。 维持剂量:静脉给予4mg/kg,每12 h 1次。 治疗不耐受者将维持剂量降至3mg/kg,每 12 h 1次。
宿主因素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且持续> 10 d;

体温>38℃或<36℃,并伴有以下情况之一:
出现过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10d); ②之前30d内曾接受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 ③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 ④患有艾滋病; ⑤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症状和体征; ⑥持续应用类固醇激素3周以上; ⑦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外伤、手术后长期住ICU,长期 使用机械通气,体内留臵导管,全胃肠外营养和长期使 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等。

卡泊芬净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剂,抗真菌谱包括多 种致病性曲霉菌属和念珠菌属,对肺孢子 菌有抗菌活性,但目前临床资料尚少。 对新生隐球菌和镰刀霉属、毛霉等无活 性。 侵袭性曲霉病:第1天70mg/d,之后50 mg/d,输注时间不得少于1h,疗程依病情 而定。




米卡芬净: 新型水溶性棘白菌素类脂肽,它对念珠 菌属和曲霉菌属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有广谱 抗菌作用,对耐唑类药物的白念珠菌、光滑 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均有良好 的抗菌活性,但不能抑制新型隐球菌、毛孢 子菌属、镰孢属或结合菌。 目前主要用于念珠菌属和曲霉菌属所致 的深部真菌感染。本品体内分布广泛,血浆 和组织浓度较高,主要在肝进行代谢,经胆 汁排泄,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主要的不 良反应是肝功能异常,但发生率并不高。用 于治疗推荐剂量为150mg/d,预防的推荐剂 量为50mg/d。

从指南解析看肺真菌感染的诊治

从指南解析看肺真菌感染的诊治

从指南解析看肺真菌感染的诊治肺真菌感染是由细菌、真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疾病,其中真菌感染是最常见的。

肺真菌感染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和咳嗽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进行正确的肺真菌感染的诊治是非常重要的。

病原体与病因肺真菌感染的病原体肺真菌感染的病原体主要分为两类:常见的酵母菌和统称为真菌的其它细菌。

常见的酵母菌有白色念珠菌、假丝酵母菌、硝酸盐还原菌等;其他真菌包括支原体、肺球菌、肺曲霉等。

这些病原体在人体内有时无症状,但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就会引起疾病。

病因与易感人群肺真菌感染的病因主要与人体免疫力下降相关,可以是因药物、慢性疾病、外伤等原因导致的。

另外,老年人、婴儿、孕妇、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受者等人群易于患上该疾病。

诊断与治疗诊断方法肺真菌感染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

目前主要的诊断方法包括血液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胸水检查、组织检查等。

治疗方法经过诊断,治疗方法包括抗真菌药物治疗、对症处理等。

一般而言,肺真菌感染需要长期、系统的抗真菌药物治疗,以控制感染并改善患者症状。

针对不同的病原体,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抗真菌药物,如用伏立康、恶唑基嘌呤、强力霉素等成分的药物。

预防措施对于易患者群体,应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充足、有规律的睡眠,增强自身免疫力。

同时,避免长时间接触过量的化学制品、尽量少吸烟、维持良好的饮食,都可以帮助预防感染。

肺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对患者健康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威胁。

诊断和治疗需要结合多种方法,尤其是在治疗方面,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操作,以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预防措施的严格执行也可以帮助减少患者吸附肺真菌感染的风险。

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与临床管理要点

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与临床管理要点

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与临床管理要点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肺部真菌感染的挑战。

这类感染不仅复杂,而且难以诊断,要求我们医生具备深厚的医学知识和敏锐的临床洞察力。

在这里,我想分享我的经验,希望能为同仁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全面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血常规和炎症指标可以提供一定的线索,而真菌抗体检测则有助于发现潜在的感染。

影像学检查如X线和CT扫描,可以揭示肺部病变的详细信息,有助于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一旦确诊为肺部真菌感染,我们应立即进行病因治疗。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同时,支持治疗也不可或缺,包括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失衡和贫血等,这些都是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康复的基础。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呼吸支持是必要的,我们可以根据病情提供氧疗或使用无创或有创呼吸机。

同时,感染控制措施必须严格执行,包括加强病房消毒、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等,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免疫调理治疗如使用免疫增强剂或激素治疗,可能有助于减轻感染程度。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在病情稳定后,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质量。

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

从病史采集到实验室检查,从影像学评估到病因治疗,每一步都需要医生细致入微的操作和专业的判断。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为临床工作者在诊断和治疗肺部真菌感染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我尽量保留了原文中的医学信息,同时对语言进行了润色,使其更符合人类的表达习惯,减少了机械式的叙述。

希望这样的处理能够满足您的要求。

大学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护理课件

大学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护理课件
组织活检
通过手术或穿刺获取肺部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以明确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通过观察病变 组织的形态和结构来诊断肺部真
菌感染的方法。
组织病理学诊断需要获取病变组 织样本,并进行病理切片、染色
等处理,以便观察和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 性和敏感性,是肺部真菌感染诊
断的金标准。
发病机制与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真菌侵入肺部的途径包括吸入、血行 播散等,与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 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等有关。
流行病学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在免疫受损患者 中较为常见,如老年人、儿童、孕妇 和身体虚弱者。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症状与细菌性肺炎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呼吸 困难等。
影像学诊断
1 2 3
X线检查 通过X线检查可以观察肺部病变的形态、大小、 位置等信息,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肺部真菌 感染。
CT检查 CT检查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成像质量,能够更准 确地观察肺部病变的细节和特征,有助于明确诊 断。
MRI检查 MRI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但一般不作为肺部真菌感染的常规诊断方法。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 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患 者的生活质量。
联合治疗
对于某些难治性的肺部真菌感染, 可能需要采用联合治疗,以提高 疗效和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04 护理措施与注意事项
患者护理要点
01
02
0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 部感染。
03 治疗原则与方案
抗真菌药物选择
根据感染病菌类型选择药物

肺部真菌感染诊治介绍

肺部真菌感染诊治介绍

克林霉素300-450mg
呼吸空气时 ②氨苯砜100mg qd po×21d 另选 +
q6h po ×21d
PaO2>70mmHg TMP 30mg q8h po
伯氨喹15mg/d po
常见IPFI的抗真菌治疗
• 念珠菌感染的抗真菌药物选择
菌种
白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季也蒙念珠菌 葡萄牙念珠菌
内输完。
暂视觉障碍,
维持剂量:
比例30%;可
4mg/kg q12h,或不耐
能存在药物间 相互作用
受者3mg/kh q12h
起的支气管哮喘。 原发性-免疫功能正常,有或无临床
症状的肺部真菌感染。 继发性-指伴宿主因素和免疫功能受

损的肺部真菌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一、肺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菌种
年代 国家 曲霉 隐球菌 念珠菌 毛霉 青霉 N
88-97 美国 57% 21% 14%
140
86-98 中国 11.8% 0.78% 79.5% 3.9% 3.9% 127
两性霉 同上 素B脂 质体
易在肝、脾中浓集 肾脏中较少蓄积; 清除半衰期100150h
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 体ABLC5mg/kg;两 性霉素B胆固醇复合 体ABCD3-4mg/kg; 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3-5mg/kg;开始
低剂量,渐加量,滴 注时间可缩至1-2h
肾毒性明显减低, 输液反应大为减 少,仍需监测肝 肾功
半衰期2.4-4.8h,90 药。成人2.5g, 宜用;阿糖胞苷可
%以上原形从肾排 滴速4-10mg/ 使其失活,不宜与

肺真菌感染诊治

肺真菌感染诊治

的患者,可考虑手术
治疗,如肺叶切除、
胸膜腔引流等。
2
抗真菌药物的选择
01
02
04
抗真菌药物的副作用:肝 肾毒性、胃肠道反应等, 需注意监测和预防
03
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方法: 口服、静脉注射、局部用 药等
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原则: 根据真菌种类、感染部位、 患者病情等因素选择
抗真菌药物的分类:唑类、 多烯类、三唑类等
药物剂量和疗程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 病情和真菌种类选择 合适的抗真菌药物
疗程:根据患者病情 和药物疗效确定疗程, 一般需要2-4周
剂量:根据患者体重、 年龄、肝肾功能等因 素确定药物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注意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避免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可能引起肝 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
易感人群:老年人、儿童、免疫力低下 者、长期使用抗生素者等
监测方法:定期体检、血液检查、痰液 检查等
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 接触感染源,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治疗方法:抗真菌药物治疗,必要时进 行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和疫苗接种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避免接触真菌感染源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接种疫苗:如肺炎球菌 疫苗、流感疫苗等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 时发现并治疗肺部疾病
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
加强医务人员的 培训,提高对肺 真菌感染的认识 和预防意识
严格执行无菌操 作,减少院内感 染的发生
加强病房管理, 保持病房清洁、 通风,减少空气 中的细菌和真菌
加强患者和家属 的宣教,提高对 肺真菌感染的认 识和预防意识
加强抗生素的合 理使用,减少抗 生素滥用导致的 耐药菌株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的抗真菌药
寻找新药的必要性 治疗深部真菌病现有药物疗效不够满意 毒性大,不良反应多
第二代三唑类
伏立康唑 Voriconazole 泊沙康唑 Posaconazole 雷夫康唑 Ravuconazole
已上市 Ⅲ期 Ⅲ期 已上市
棘球白素 Echinocandins
卡泊芬净 Caspofungin
米卡芬净 Micafungin
真菌学检查:培养+涂片镜检
组织病理检查(PAS、银染) 抗体检测 抗原、菌体成分和代谢产物检测(β-葡聚糖、甘露聚 糖)
PCR
侵入性肺曲霉病(IPA)的特征
病理特征:曲霉菌丝侵入血管,导致血栓、坏死、出血性梗死 临床表现 • 吸入,肺脏常为原发感染部位
• 病初25-33%患者无症状 • 早期症状:干咳、发热、轻度胸痛、 咯血、呼吸困难 • 胸膜摩擦音 • 副鼻窦受累 • 病情进展迅速 • 远处播散:脑、皮肤
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魏启宏
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概念
诊断 治疗
真菌按形态分类
霉菌(mold)——组织内、培养基中均呈菌丝型生长
- 如曲霉属、毛霉属
酵母菌(yeasts)——以芽殖为主,多数为单细胞的一类真菌 ,在组织和培养基内均为芽生孢子,一般无菌丝
- 如念珠菌(假丝酵母)属、隐球菌属、球拟酵母属、丝孢酵母属
临床诊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宿主 因素
+
临床 特征
+
真菌学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 和1项微生物学检查依据
拟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临床特征
宿主因素
+

真菌学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要点
级别 确诊 临床诊断 拟诊
宿主因素 + + +
卡泊芬净
抗真菌作用(棘球白素类):
对白念珠菌(包括Flu-R)、热带、克柔、球拟酵母作用强 对曲菌属、肺孢子菌具抑菌作用,实验感染中亦有效 对隐球菌属、镰刀菌、毛孢子菌、接合菌无效 作用机制 为真菌细胞壁成分β -1,3-D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使葡聚糖 耗竭,不能合成细胞壁 与其他抗真菌药无交叉耐药
经验性治疗——拟诊感染
早期积极治疗——临床诊断感染
确诊治疗——确诊感染
常见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抗真菌治疗
支气管-肺念珠菌病
白念珠菌感染应用氟康唑 亦可选用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伏立康唑
非白念株菌按下表选择用药
菌种 推荐药物
白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季也蒙念珠菌 葡萄牙念珠菌
双相型真菌(dimorphic fungus)——同一真菌在不同环境条 件下,生长成酵母状或菌丝体状两种形态,这种形态可随条件 改变而相互变更。大多数为病原性真菌
- 如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等
真菌感染的特点
“二高、二低、一快”
院内感染率高(发病率7.6%)、死亡率高(40%)
临床表现不典型,为基础疾病或药物治疗掩盖或混淆 合格标本获取不易,危重病人难承受侵入性检查 继发性感染常呈双重感染或复合菌感染,难以定主次 实验室检查手段有限,并有时效性? 结果的评判困难,难以确定病原性 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
血液 —— 一种多用途的标本
实验室检查
深部真菌感染(肺、肝、脾、脑、肾、组织) 全身播散 真菌败血症 症状多严重、死亡率高达50%~90%,曲霉感染死亡率最高(90%)
肺部真菌感染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IPFI)
IPFI是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性所致的支 气管肺部真菌感染 引起IPFI常见的真菌主要是念珠菌属、曲 霉属、隐球菌属、接合菌(主要是毛霉) 和肺孢子菌等 IPFI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注:*剂量依赖性敏感
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
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卡泊芬净、伊曲康唑*、氟康唑* 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卡泊芬净 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卡泊芬净 卡泊芬净、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 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 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
卡泊芬净
适应证:侵袭性曲菌病经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
剂量:第一日70mg,此后每日50mg,静滴1h,疗程1个月;每日最
高剂量不超过100mg。
不良反应:发生率>1%者有发热,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肝酶增高,贫血,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皮疹,搔痒等;实 验检查可有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尿、蛋白尿、低血钙、低血钾等
+
组织侵入 证据
+
真菌学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和下列1项组织病理学或微生物学依据 1. 霉菌: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出菌丝或球形体,并发现伴有相应的肺 组织损害。肺组织标本、胸液或血液霉菌培养阳性。 2. 酵母菌: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出酵母菌和(或)假菌丝。肺组织 标本、胸液或血液酵母菌培养阳性,或经镜检发现隐球菌。 3. 肺组织标本、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发现肺孢子菌包囊、滋养体或囊内小体。
侵入性肺曲霉病(IPA)的特征 胸部CT可有特征性表现
肺结节样病变围以密度变淡的晕圈(halo sign),此由水肿或出血围
绕缺血区形成
肺结节样变边缘部分新月状透亮区,由组织梗死后收缩所致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
宿主 因素 临床 特征
组织侵入
真菌学
确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宿主 因素
+
临床 特征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 积极处理原发病,尽可能去除危险因素 加强支持治疗 综合治疗:整体+局部治疗 抗真菌治疗: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预防、经验治疗 ——广谱强效)
抗真菌防治策略
预防性治疗(所有高危患者)
经验性治疗
早期积极治疗 确诊治疗
肺部抗真菌感染防治策略
预防性治疗——高危患者
常见致病真菌
侵袭性真菌感染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
概念——IFI指穿透通常无菌状态的人体浅表组织侵犯至人体深部组 织器官的真菌感染(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 1997; 10: 477)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取决于外界致病因素和人体免疫力的相互作用 特点
临床特征 + + +
微生物学 组织病理学 + + - + - -
注:原发感染者可无宿主因素;确诊者微生物学检查是指肺组织、胸液血液 真菌培养阳性(除肺孢子菌外)
当前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一线抗真菌药物
两性霉素B(AmB):多烯类(普通与含脂制剂)
广谱,疗效肯定(几乎所有深部真菌),但毒性大 AmB含脂制剂:毒性降低,价格昂贵
8
6 5 4.5 4 1 1
4
5 6 7 8 9 10
Edmond MB et al.Clin Infect Dis 1999;29;239-44
美国非艾滋病患者中致死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Mc Neil et al 2001 Clin Infect Dis 33;641
0.6
每10万人中的发病率
0.4
Ⅲ期
伏立康唑
作用机制:抑制真菌细胞膜中的14α -甾醇去甲基酶,因而影响麦角固醇 的合成 抗菌谱:同伊曲康唑 药效学:口服吸收迅速,但呈非线性药代特性;个体差异大与遗传有关( 亚洲人<15%~20%为低代谢型)-将导致个体重现性差,增加毒副作用 ;生物利用度96%,蛋白结合率58%,体内分布广,组织中浓度>血浓度 ,在脑组织中也可达有效浓度,Vd 4.6L/kg 代谢:在肝中经CYP2C9,CYP2C19,CYP3A4代谢 清除:本品不能经透析清除;尿排出78%~88%(原形<5%),粪18%~27% 用法:6mg/kg IV q12h第一日,继以4mg/kg IV q12h或200mg po q12h
中华医学杂志 2003;83(5)
我国念珠菌种类的变化
菌种 白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葡萄牙念珠菌
1985-1992 (%) 80-90 10-13 1-6 1 1
1996-2002(%) 43-75 10-15 14-21 5-27 2-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陈惠德
常见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抗真菌治疗
侵袭性肺曲霉病
传统治疗应用两性霉素B(或含脂制剂)
现通常选用伊曲康唑菌病
播散性肺隐球菌病推荐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或氟康唑 不伴脑膜炎的非艾滋病患者亦可选择伊曲康唑
常见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抗真菌治疗
氟康唑(FCZ):三唑类
抗菌谱窄,对霉菌无效,对酵母和双相真菌好,其中对白念株菌和新 生隐球菌效最佳(已出现耐药,全球平均0.7%,我国9.8%),但对非 白念株菌耐药率升高,如对克柔、光滑念珠菌效果差 耐受性好,毒性低,可穿透血脑屏障,可透入眼球
伊曲康唑(ITZ):三唑类
耐受性好,抗菌谱广,对曲霉有效 对多种念珠菌的抗菌活性高于FCZ,耐FCZ的白念有效 对克柔、光滑念珠菌有效(FCZ耐药)
念珠菌病
0.2
曲霉菌病
0.0
1981 1986 1991 1996
我国真菌感染发病情况变化趋势
80 70 60 75
发生例数
50 40 30 20 10 0
1981~1986年 1986~1991年 1991~1996年 1996~2001年
28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