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读懂诗歌
湖北十堰市第二中学陈艳
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对于考生来说,能否读懂诗,决定着能否
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
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
古诗。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
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下面我就考场上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读懂诗
歌作解说。
第一步抓标题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如何利用标题来读诗呢?
(一)把握标题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
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
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例如:从《咏素蝶诗》诗题可知①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②点明了诗的类别(咏物诗);③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题可知①
写作缘由(左迁)、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湘); ②暗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
(二)带着标题去读诗
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
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
内容中去。
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为例。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读标题①时间是中夜(半夜);②地点是西园;③人物动作: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
猜想①作者为什么半夜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西园呢?②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呢?
读诗①我们在诗中就看到了‚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点题)
②标题里有月,诗中第二句就有‚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③作者‚望‛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于是尾句有交代‚倚楹遂至旦,寂寞
将何言‛。作者的心情很寂寞。那么,作者为何会寂寞呢?再联系写作背景
就可知晓了。带着对标题的疑问,我们读懂了该诗。
另外,古人还有一个写作习惯,通常在诗的开头一两句就破题、点题。这样,
我们就可以依据标题,了解开头的内容。
第二步读正文
(一)懂得诗词的一般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1)结构章法:绝句一般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律诗一般前四句写景,后四
句抒情;词一般上片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下片抒情。
(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①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②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如:
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根据一般结构章法: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在此基础上就比较容易理解该诗了。
(二)读关键语品情感
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钱钟书用‚闪电战‛来形容古诗鉴赏。而其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时千万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这样绝对是读不懂、读不透的。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当然,最重要的是抓住关键诗词句,迅速定位情感基调。
抓结句和其他表明诗眼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王维的《山居秋暝》最后一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眼句,而‚留‛则是诗眼,全诗要表达的对山水田园的留恋和对官场的厌恶都通过‚留‛字表现了出来。
抓‚情感语言‛。诗词中的一两个字往往揭示了其情感,这样的字叫‚情感语言‛。如抓住了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准。它不单单是诗眼词眼,有时藏在写景叙事句中。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的‚独‛字就是情感语言,它揭示出了诗人的孤独感;‚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中的‚独‛‚闲‛就是情感语言,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
(三)抓住景、事、情
任何类别的诗歌都离不开‚景‛‚事(典故)‛‚情‛三要素,其中‚景、事‛是表象,‚情‛是诗的内核。我们要做的就是,仔细阅读全诗,对文字信息进行检索分类,注意诗中出现的景物意象、人物事件,由意象、事件生发开去。只有一个意象的画面,如荷花、菊花、竹子,本身就含有诗人全部的思想感情;众多意象组成的画面意境,其中也以一两个意象为主体。通过对景、事的提炼、理解,围绕人之常情,推导出诗的主旨。
例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问题有两个:(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里的景是:空荡荡的台、千古自流的江水、落日下的山峦、青天、长江水、水中白鹭洲。这里的事件是:诗人游凤凰古台、看到吴宫上演的今昔变化、感受晋代衣冠成冢。不难看出,前者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依旧,后者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经历由盛到衰的变化往事。有变的,有不变的,人世沧桑巨变,自然景物亘古永恒,古今对比,推导出诗人在抒发古今兴亡盛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