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交叉韧带PPT课件
![交叉韧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1f48a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6f.png)
目录
• 交叉韧带简介 • 交叉韧带损伤的原因与症状 • 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法 • 交叉韧带损伤的预防措施 • 交叉韧带损伤的案例分析
01
交叉韧带简介
交叉韧带的定义
交叉韧带
是膝关节内的重要稳定结构,连 接股骨与胫骨,主要作用是限制 胫骨相对于股骨的前后移动和旋 转运动。
交叉韧带的组成
了解患者的受伤情况、疼痛程度以及 关节功能受限情况,结合其他检查结 果进行综合诊断。
03
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01
02
03
物理疗法
如超声波、电刺激等,有 助于促进韧带修复和缓解 疼痛。
药物治疗
口服或外用药物,如非甾 体类抗炎药、膏药等,用 于消炎止痛。
支具或石膏固定
对于轻度损伤,使用支具 或石膏固定可帮助韧带愈 合。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原因分析 处理方式
高难度舞蹈动作导致的损伤
舞蹈演员在进行高难度舞蹈动作时,如前空翻、后空翻或跳跃 落地时,可能发生交叉韧带损伤。
舞蹈动作中的高难度技巧对膝关节产生较大的冲击和扭转力, 增加了交叉韧带损伤的风险。
需根据损伤程度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需进行长期的 康复训练。
THANKS
05
交叉韧带损伤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足球运动员的交叉韧带损伤
总结词
高强度运动中的突然扭伤
详细描述
足球运动员在进行激烈对抗时,常因突然 的扭伤导致交叉韧带损伤,这通常发生在 膝关节。
原因分析
处理方式
足球运动中的快速变向、急停和碰撞都增 加了膝关节受到意外扭伤的风险。
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术后康复时间长,恢 复难度大。
案例二:跑步爱好者的交叉韧带损伤
后交叉韧带损伤
![后交叉韧带损伤](https://img.taocdn.com/s3/m/05483b32a5e9856a56126089.png)
A B C 后方移位 <5mm 5-10mm 10-15 mm 后方移位外旋无 内翻 无 可能有 有 诊断 单独损伤 单独 复合 治疗 保守治疗 手术(症状)手术
D >15mm 有 复合 手术
Hanrner AAOS, 1993
单纯PCL损伤的保守治疗
• 1-6周 24小时后方胫骨支持支具固定 俯卧位被动活动<70度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 7-12周 白天功能支具固定,夜晚后方胫骨支持支具固定 俯卧位被动活动>70度 • >13周 主动腘绳肌活动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 和治疗
后交叉韧带的解剖
PCL起自: 髁间凹部位的股骨内髁 (7-12点/12-5点) 长约 38 mm PCL止点: 胫骨近端后侧面、胫骨 内外髁后缘当中凹陷处, 距离胫骨后方的关节面 约1CM
PCL解剖结构
PCL近侧部分是为关节内结构 远侧部分为关节外结构 靠近股骨的1/3被滑膜从四周包绕 中、远1/3的前远侧面(腹侧)被滑 膜覆盖,近、后侧面则与后纵隔连接, 无滑膜覆盖 PCL的营养主要来自后纵隔及关节囊 的血供 PCL中、远1/3实质部断裂后有相当强 的自愈能力 对于急性PCL部分损伤和中、远部断 裂可保守治疗。
3
后交叉韧带解剖-股骨止点
后交叉韧带解剖-胫骨止点
后交叉韧带解剖-前外束、后内束
后交叉韧带前外束(aPC)、后内束(pPC)
前外束、后内束-伸直位、屈曲位
• 伸直位 前外束松弛 后内束紧张
• 屈曲位 前外束紧张 后内束松弛
前外束、后内束-伸直位、屈曲位
后交叉韧带解剖
后交叉韧带解剖-半月板股骨韧带
胫骨隧道法后交叉韧带重建术
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d06581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c.png)
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刘秀梅;陶澄;肖东民【期刊名称】《医学临床研究》【年(卷),期】2006(023)007【摘要】[目的]对国人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研究,掌握更为详细的解剖资料,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42例人膝关节标本的交叉韧带进行观察,测量其长度、宽度和厚度以及附着区的形态;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4具新鲜冷冻PCL标本进行解剖,并行组织学观察,掌握其微观结构,其结果与国外文献资料比较.[结果]国人PCL长31.0~37.0(33.8±1.3)mm,两端粗大,最窄处位于中间.ACL长25.0~36.0(29.6±1.1)mm,前、后交叉韧带均为不可分割的完整韧带,由许多纤维组成并发生扭转,纤维束相互穿插融合.病理切片示PCL近端和远端纤维分布松散,中段紧密.[结论]前、后交叉韧带是完整的韧带,对维持膝关节稳定有一定作用.国人交叉韧带长度可能短于西方人.【总页数】3页(P1085-1087)【作者】刘秀梅;陶澄;肖东民【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超声科,湖南,长沙,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超声科,湖南,长沙,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超声科,湖南,长沙,41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3.72【相关文献】1.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与后交叉韧带粘弹性实验研究 [J], 李鹏;孟广伟;马洪顺2.膝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同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及后交叉韧带的初步临床效果 [J], 王小涛;江良波3.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前内束和后外束股骨止点位置的解剖研究 [J], 罗浩;敖英芳;王海军;张继英;余家阔4.关节镜下非解剖型与理想化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效果观察 [J], 张壮岱;杨永兴;冯志军;野战涛;赵芬5.双束解剖重建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J], 王亚雄;刘晓宁;张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究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及临床意义
![探究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ca40503f12d2af90242e66d.png)
课程教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1 3 年1 2 月 上旬 刊
探 究膝 关节后 交叉韧 带解剖及 临床 意义
王振 清 李 伟 z
( 1 . 内蒙古鄂 尔多斯市卫生学校 内蒙古 鄂 尔多斯 0 1 7 0 0 0 2 . 天津工业 大学 天津 3 0 0 3 8 7 )
2 - 2 显微 解剖 的情 况
显微解剖后 交又韧带后发现其主要由多束大小不等纤维组
成, 纤 维束之 间具 疏松 结缔 组 织 . 大部 分 纤 维束 的排 列 同后 交叉 韧 带 的 长轴一 致 . 大 约 占据 9 0 %一 9 4 %, 较 少纤 维柬从 后 上 走行 到 内下 ,呈现 斜 行 的排 列 , 同后 交 叉韧 带的 纵轴 呈 现 1 5 — 1 O o 的 夹
【 摘要】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及临床意义。方法 : 材料选 自我校解剖 实验室人 的膝关节标本 4 6 例, 对膝 关节后交叉 韧带进行观察, 对其 附着区、 厚度宽度 以及 长度进行测量; 采取显微 外科的技术解剖 1 6 例新鲜冷冻的标本 : 对后 交叉韧 带进行组织 学观 察 , 对其 微 观 的 结构进 行 掌握 。结 果 : 后 交叉韧 带 的长 度 为 ( 3 3 . 7  ̄ 1 . 2 ) mm, 宽度 为 ( 1 0 . 3  ̄ 0 . 9 ) am, r 两端 处 较 为粗 大 , 中 间为 最 窄 处; 后交叉韧带为不可分割完整的韧带, 由众多的纤维构成且发生扭转 , 纤维束之间有相互的穿插与融合 ; 据后交叉韧带的组织切 片 显 示其远 端 以及 近 端的 纤 维呈现 松散 的 分布 , 且 中段 较为 紧密。 结论 : 膝 关节后 交叉韧 带为 完整韧 带 . 每 束之 间具 交 叉 的联 接 纤 维。 【 关键词1 膝 关节 后交叉韧带 解剖 临床 意义 【 中图分类号】 G6 4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3 ) 1 2 — 0 2 2 8 ~ 0 1
膝关节交叉韧带血供的研究进展
![膝关节交叉韧带血供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47ca4206137ee06eef9185c.png)
膝关节交叉韧带血供的研究进展【关键词】膝关节;交叉韧带;血供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及后交叉韧带(PCL)的损伤,在膝关节外伤中较为常见,常可导致膝关节功能受限,膝关节不稳,严重者可致退行性膝关节疾病。
外科手术重建治疗虽然行之有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在临床上,常将部分髌韧带作为移植物,对发生断裂的交叉韧带行手术重建。
因此,国内、外学者对人及部分动物膝交叉韧带的功能解剖、生物力学特性及血供进行了阐述,本文将对膝关节交叉韧带血供进行综述,为临床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的重建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1对动物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血供的研究早期即有学者对犬的膝交叉韧带血供进行了研究,使用连续切片技术,发现滑膜的小血管发出分支,与韧带内纵行的血管相吻合;这些韧带内血管大量存在于韧带的骨附着处附近,向韧带中部走行时,管径缩小,数目减少,在韧带的中部有一乏血管区[1]。
有作者则采用造影剂灌注、X线照相技术对犬的交叉韧带及髌韧带的血管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血管沿近端和远端的滑膜皱襞形成血管网,最大的韧带旁血管网内径为0.01~0.22 mm,纵行的小血管发出横行的小血管,直径小于0.01 mm;前交叉韧带内血管与股骨骨内血管有少许交通,而胫骨内血管不与韧带内血管交通;后交叉韧带的韧带内血管与股骨和胫骨均有交通;上述的交通血管口径近似于毛细血管;从近端进入韧带的血管口径较来自远端者大,韧带周边和近端中轴部的血管口径比韧带中段和远段的血管口径大,作者未给出确切的比较性测量数据[2]。
Arnoczky等[3]在犬模型上以墨汁灌注后,得出类似结论。
此外,他还认为犬的交叉韧带的血供有如下特点:①韧带中部存在乏血管区;②韧带血管与骨内血管没有明显的交通;③韧带的血供来自于滑膜血管网;④韧带内的血管网分布不均匀,血管口径特点是处于外周者大,而中心部则管径细。
也有作者在兔模型的生理性实验中找到了前交叉韧带实质附着处并不给韧带供血的证据。
膝关节后纵隔与后交叉韧带下止点的解剖关系及临床意义
![膝关节后纵隔与后交叉韧带下止点的解剖关系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b81aeb4b0717fd5360cdc90.png)
・618・解剖学报41卷,4期图1后纵隔(・)与前交叉韧带(ACL)和后交叉韧带(PCL)之间的关系FL,外侧股骨髁;FM,内侧股骨髁;T,胫骨平台;MM,内侧半月板图2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与后纵隔的位置关系模式图ss.前后交叉韧带隔膜;PSS.后纵隔;FP.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M.内侧;L.外侧图3后交叉韧带前外束与后内束胫骨止点与后纵隔的解剖关系及测量指标。
a.后交叉韧带前外束胫骨止点中心点距离后纵隔内侧的水平距离;b.后交叉韧带后内束胫骨止点中心点距离后纵隔内侧的水平距离。
P.后纵膈内侧平面;T.胫骨平台;・.内侧半月板;・^外侧半月板图4后交叉韧带前外束与后内束胫骨止点与胫骨平台软骨水平的解剖关系及测量指标。
e,后交叉韧带前外束胫骨止点中心点距离胫骨平台后软骨缘的垂直距离;d,后交叉韧带后内柬胫骨止点中心点距离胫骨平台后软骨缘的垂直距离。
T.胫骨;q.胫骨平台水平面Fig.IRelationshipbetweentheposteriorsagittolseptum,ACLandPCLFL。
Condylesoflateralfemur;FM,Condylesofmedialfemur;T,Tibialplateau;MM,Medialmeniscus.Fig.2IdeographofrelationshipbetweentheposteriorsagittolseptumofkneeandthetibialinsertionofPCL.SS,Sagittalseptumliedbetweentheanteriorand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PSS,Posteriorsagittalseptum;FP,Footprintof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ontibialside;M,Medialside;L,LateralsideFig.3TheposteriorsagittalseptumofkneeandthetibialinsertionofPCL(anterolateralbundleandposteremedialbundle).a,ThedistanceofthecenterofthetibialinsertionofanterolateralbundleofPCLmediallytotheposteriorsagittalseptum;b,ThedistanceofthecenterofthetibialinsertionofposteromedialbundleofPCLmediallytotheposteriorsagittalseptum.P,Thesurfaceoftheposterior8agittalseptum;T,Tibialplateau;・,Medialmeniscus;・^Lateralmeniscus.Fig.4ThetibialplateausurfaceandthetibialinsertionofPCL(anterolateralbundleandposteromedialbundle).e.ThedistanceofthecenterofthetibialinsertionofanterolateralbundleofPCLbeneaththetibialplateausurface;d,ThedistanceofthecenterofthetibialinsertionofposteromedialbundleofPCLbeneaththetibialsurface;T,Tibia;q,Tibialplateausurface.原来股骨双骨道、胫骨单骨道的三股道双束重建技术很容易发展到更符合解剖重建的股骨双骨道、胫骨双骨道的四骨道重建技术。
3D动画演示膝关节交叉韧带
![3D动画演示膝关节交叉韧带](https://img.taocdn.com/s3/m/e6e6d47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d.png)
3D动画演示膝关节交叉韧带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其韧带数量多,解剖结构复杂,其中,前、后交叉韧带在膝关节稳定中起重要作用,它们的损伤可导致膝关节的前、后向不稳及旋转不稳。
与前交叉韧带相比,后交叉韧带损伤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后交叉韧带一旦损伤,不仅可引起膝关节后方明显不稳,后期韧带重建的手术疗效也不尽人意。
前、后交叉韧带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胫骨向前、后的过度移位,保持膝关节的前后稳定,允许其作铰链样运动,并保持关节面互相接触。
Tips
膝关节交叉韧带的损伤属于最为常见的膝关节严重损伤,大多数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由于患者用力过度伸展和过度外展导致,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骨关节软骨、半月板、膝胫侧副韧带、关节囊等受损。
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患者初期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
限等基本情况,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体格检查可采用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前后抽屉试验、内外翻应力试验等进行初步判断患者交叉韧带是否损伤及损伤程度,进一步完善影像学检查及关节镜下探查,明确诊断,对断裂的膝关节交叉韧带进行关节镜下重建,配合术后患膝主被动功能锻炼,已达到膝关节功能更好的恢复。
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解剖和重建手术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解剖和重建手术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c35d93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b.png)
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解剖和重建手术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大,也是最复杂的关节之一。
它由髁股骨、胫骨和髌骨组成,而膝关节韧带的稳定性也对其正常运动至关重要。
其中后交叉韧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胫骨向后稳定,并防止前移。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如运动损伤等,后交叉韧带可能被损坏或撕裂,导致膝关节在运动时不稳定,甚至产生疼痛和肿胀。
因此,重建后交叉韧带是治疗膝关节损伤的重要方法之一。
目前,关于后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和重建方法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不同类型损伤的患者,选择合适的重建方法仍然是一个难点。
此外,由于后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手术操作难度也比较大,需要严格控制手术风险。
因此,对于后交叉韧带的解剖和重建方法的研究现在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和重建方法的应用,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通过对后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进行研究,揭示其解剖结构的特点和作用,为后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对于不同类型的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提出合适的重建方法,包括手术前检查、手术步骤和术后康复等方面。
3.探究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包括手术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手术后的并发症等方面。
4.通过对一批患者的实际病例进行观察和记录,评估不同重建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意见。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包括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解剖学实验和临床病例观察等。
具体的研究思路如下:1.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后交叉韧带解剖结构、重建方法和手术风险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
2.采用解剖学实验方法,对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进行研究,揭示其特点和作用。
3.对一批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手术前检查、手术过程和术后康复等方面,比较不同重建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4.通过对前期文献搜集和解剖学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合适的重建方法并进行实际应用,对手术风险和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和评估。
再 后交叉韧带
![再 后交叉韧带](https://img.taocdn.com/s3/m/52287cb6a0116c175e0e482b.png)
治疗
临床上较少出现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多为复合性损伤, 需趋重避轻。
如出现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其康复治疗应重点强调膝关 节活动度恢复和股四头肌肌力锻炼。持续和反复发作的不 稳多伴发半月板撕裂,往往需要重建手术。
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挛缩。
特殊损伤
(反Segond骨折)内侧胫骨平台撕脱骨折:胫骨平台前外 侧撕脱骨折(Segond骨折)常常合并ACL损伤。而内侧胫 骨平台骨折撕脱骨折则常常合并PCL损伤。
↖
5、外科体查及治疗
后屉试验
屈曲90°,向后推胫骨 ---松弛、移位,提示PCL损
伤
后方松弛征
常解剖位置上见不到韧带影、韧带不规则呈波浪状外 形、韧带内高信号和正常韧带轮廓分裂。可并胫骨后 缘韧带附着处骨质撕脱
PCL部分断裂:PCL角小了,韧带扭曲,信号增高。 (白色 弯箭板股韧带)
后交叉韧带损伤
后交叉韧带增粗,信号增高,边界模糊
陈旧性撕裂:中间条状高信号,边缘低信号,但是都是连 续的,信号也没有改变(无新鲜外伤模糊的较高信号影), 所以为陈旧性撕裂,并且伴有粘液样变性。
后交叉韧带损伤常见于中青年,特别是体育运动人员;并且 占全身各部位损伤比例逐年增高。
2、解剖、作用
后交叉韧带起于股骨内侧髁的外侧面,止于胫骨髁间隆起 的后部和外侧半月板的后角,呈扇形向两边延伸,上部比 下部更宽,平均长度36-40mm;宽度12-14mm。
后交叉韧带分两束,前外侧束和后内侧束(实际工作中不 能明确区分)。
后交叉韧带作用:是限制胫骨相对于股骨向后脱位的主要 结构(占95%)。在膝关节伸直时,后内侧束被拉直,但 由于纤维走行为远近方位,它对胫骨后移不大。在膝关节 极度屈曲时,才有限制胫骨后移的作用。相反前外侧束在 膝关节伸直时是松弛的,在中度屈曲位紧张,限制胫骨后 移。当膝关节在屈曲位上负重(如下山时),后交叉韧带 是使股骨稳定的主要因素。
后交叉韧带——精选推荐
![后交叉韧带——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2578baf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0.png)
后交叉韧带损伤的分类与治疗后交叉韧带(PCL)是稳定膝关节的重要因素,对膝关节运动起着导向和限制作用。
PCL断裂将直接导致膝关节的后直向旋转不稳,从而损害膝关节的功能。
1 PCL解剖、形态及功能PCL股骨止点位于股骨内髁的外侧面,胫骨止点位于胫骨平台后下方的中部及稍偏腓侧的骨槽里.距胫骨平台约1cm。
其横截面积由近端到远端逐渐变小,近端最大。
平均长度为38 mm.宽度为13 mm。
PCL的主要功能是防止膝关节活动时胫骨后移,其次是限制外旋。
在屈膝3O°和90°时,PCL承受85%~100%的后向应力。
有人强调PCL 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主要结构.并且在正常旋转和异常旋转时作为中心轴。
2 PCL损伤的受伤机制2.1 过度屈曲: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是过度屈曲损伤即患者屈膝位跌倒。
暴力直接作用到胫骨上部,致胫骨向后半脱位。
随着膝屈曲角度增大,PCL的前外侧束紧张,由于突然过度屈曲,PCL张力增加超过其弹性限制极限时发生纤维断裂或破裂。
2.2 胫前创伤:最常见的损伤机制是挡板伤。
膝屈曲位,后向暴力作用到胫前区.导致PCL在胫骨平台水平破裂或胫骨附着点处撕脱。
较大暴力可导致半月板股骨韧带损伤。
如果暴力来自前内侧并有旋转因素,可致后外侧角撕裂。
屈膝位时的胫前暴力使PCL后内侧束紧张,PCL也可从起点处撕脱。
2.3 膝过伸:膝过伸可导致PCL和后关节囊破裂.严重者可致关节半脱位和神经血管损伤。
这种损伤常导致PCL在其股骨附着点附近损伤。
3 PCL损伤的分类3.1 按传统分级系统分类:一级:轻微损伤可造成韧带微观撕裂伤。
虽然这些微小撕裂伤可牵拉后交叉韧带造成形状改变,但是并不会对膝关节支撑体质量及功能造成显著影响。
二级(中级):PCL部分撕裂,膝关节有些不稳定,在站立、行走或进行诊断测试时会无力支撑。
三级(严重):PCL完全撕裂或者从锚定在骨上的部位分离。
这时膝关节更不稳定,往往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副韧带损伤或其他严重的膝关节损伤。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股骨止点与韧带重建股骨骨道定位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股骨止点与韧带重建股骨骨道定位的临床解剖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e42e91152d380eb62946d29.png)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股骨止点 ;骨道位置 ;解剖
The Cl inical Anatomical Research on the Femoral Attachment of the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nd the Femoral Tunnel Position in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骨科探秘:走进腘斜韧带的解剖和生物力学世界
![骨科探秘:走进腘斜韧带的解剖和生物力学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ca1aa03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4.png)
骨科探秘:走进腘斜韧带的解剖和生物力学世界膝关节损伤是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当前对膝关节后面(posterior aspect) 的解剖结构的研究极其有限。
目前已有的研究仅对膝关节后面的结构的组成情况,进行了简单地描述,但对其解剖形态和功能尚缺乏深入的研究。
重庆医科大学人体大体形态学实验室孙善全教授带领创新实验小组成员吴向东,余金辉,邹涛,王伟等学生,对膝关节后方腘斜韧带的解剖和生物力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腘斜韧带是膝关节后方最大的韧带结构,涉及膝关节后内侧角和后外侧角两个重要的解剖区域。
该研究旨在对正常成人腘斜韧带的解剖特点和生物力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和详细描述,为膝关节后腘斜韧带损伤的临床诊断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这是一个描述性的实验室研究。
小组成员通过对 15 对福尔马林固定的膝关节标本进行完整、准确、精细的解剖,拍照,并且使用游标卡尺对腘斜韧带的长度、宽度、厚度进行测量。
最后使用自主设计的简易生物力学仪器对腘斜韧带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研究。
研究人员解剖发现,腘斜韧带起自胫骨内侧髁,由半膜肌的肌腱延伸而来,与起自内侧关节和关节囊的部分纤维融合,斜向外上方走行,止于股骨外上髁的腓肠豆,部分纤维与关节囊和腓肠肌的肌腱相融合。
腘斜韧带还有其它变异的分支如常见的胫骨延伸支。
研究小组根据腘斜韧带主干以及分支的形态将腘斜韧带分为条带型,Y 型,Z 型,三叉型,复杂型等。
研究人员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的腘斜韧带长度为39.54±4.64 mm,宽度为22.59±5.09 mm,厚度为1.44±0.40 mm。
在使用生物力学仪器进行腘斜韧带防膝关节过伸的验证性的实验时,研究人员观察到腘斜韧带及其胫骨延伸支被拉紧。
而当验证腘斜韧带防止膝关节外旋作用时,将股骨端固定于生物力学试验仪上,对胫骨施加一个大小为18N*m 的扭转力矩,可以观察到腘斜韧带被拉紧,此时测量到的胫骨转过的平均角度为20.2°;而当切断腘斜韧带后,再次施加相同的扭转力矩时,胫骨转过的角度平均增加了8.4°。
膝关节后叉韧带损伤的教学查房 ppt课件
![膝关节后叉韧带损伤的教学查房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e18f28a32d7375a41780db.png)
2.营造私密空间。 3.必要时给予按摩、热敷。
O 患者排尿顺利,未发生尿储留。 2.1
P6自理缺陷:与手术活动能力暂下降有关 2.1
I1.协助患者做好床边生活护理 2.鼓励患者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提 高其术后康复的信心。
O 患者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自理 能力提高。2.5
P7有受伤的危险:与行走障碍有关2.4
术后第二天 T:38.2℃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停冰敷,停消肿补 液药物,给予活血药物治疗,皮下注射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继续抗炎药物治疗,伤口换药, 拔除引流管。
术后第三天
T:37.2℃
患者昨日最高体温38.2℃,伤口换药, 密切观察伤口变化,继续抗炎、活血药 物治疗,观察体温变化,左下肢肢支具 外固定,膝关节位于伸直位。
I1.指导正确使用拐杖。 2.告知患者注意防滑,穿防滑鞋。 3.告知患者下床活动的注意事项。
O 患者可以正确使用拐杖 2.6
P8知识缺乏:与缺乏相关知识有关
I1.向患者口头宣教相关疾病知识。
2.给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3.召集类似病例召开公休会。
O 患者了解了疾病相关知识2.5
移植的替代材料
自体韧带 带骨髌韧带、半腱肌半膜肌 异体韧带 跟腱、髌韧带 假体材料 人工韧带
术后第一天 T:37.7℃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停心电监护及吸氧 ,嘱患者进食,拔出导尿管,继续抗炎 、消肿等药物治疗,嘱患者行踝泵训练 ,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伤口换 药,保留引流管,注意引流量。
9/23/2018
术后第四天
T:37.2℃
后交叉韧带与相关结构的生物力学
![后交叉韧带与相关结构的生物力学](https://img.taocdn.com/s3/m/e3d8a4e0ba1aa8114431d9ff.png)
后交叉韧带与相关结构的生物力学【关键词】生物人们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基本解剖和功能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PCL有一个相对密集的胫骨附着部,位于内、外侧半月板后角之间,关节线下方的胫骨后窝,纤维向上前方走行,呈扇形,在股骨有相对更广泛区域的附着部,位于股骨内侧髁的髁间窝面,自临近髁软骨面的前上部向后下延伸。
许多研究己表明PCL是跨越膝关节最强大的韧带,主要限制胫骨后移。
尽管有了这些基本知识,但PCL仍是未解之谜,一部分PCL 断裂的病人膝关节功能并无明显障碍,许多医生对单纯PCL损伤不主张手术治疗[1,2]。
按生物力学—组织形态适应的法则,强大的韧带应承受大的应力。
很明显,如此强大的PCL断裂后并不引起明显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确令人费解。
自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后果和轴移不稳定现象被描述以来,30多年前人们先是尝试关节外重建手术,以减少胫骨平台外侧面的过度前移。
后来关节内髌腱移植重建术兴起,关节外重建的方法渐渐被放弃,医生们更注重如何关节内解剖重建交叉韧带,而忽略了关节外韧带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除交叉韧带损伤外,如果存在关节外韧带损伤也需修复重建。
本文的目的在于揭示相对不被重视的关节外韧带结构与PCL 的协同作用,并解答为什么单纯PCL断裂后膝关节仍能保持较好功能。
1 PCL生物力学1.1 强度许多研究者报道了PCL的整体张应力强度。
Kennedy报道为1051 N,Marinozzi 报道为855 N,Prietto报道为1627 N,Trent报道为739 N[3]。
这些数据可能低估了PCL的强度,因为PCL纤维走行方向不同,单向牵拉整个韧带时,韧带纤维被拉紧时发生相继的断裂。
Butler等[4]发现分束对PCL进行测试,其总强度高于整个PCL的测试强度。
一般认为PCL由两个功能纤维束构成,按它们在股骨附着的相对位置被称为前外侧束和后内侧束。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磁共振测量及其意义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磁共振测量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54dbe5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d.png)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磁共振测量及其意义陆定贵;彭维波;黄辉;班锦东;韦积华;韦祥汀【摘要】目的后交叉韧带(PCL)重建的关键是止点解剖与显露,术前详细了解磁共振下止点解剖形态学特点,为临床重建后交叉韧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适当切面上测量Blumensaat线、后交叉韧带股骨及胫骨止点长度、胫骨平台后缘斜坡长度、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后缘与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中心垂直距离,胫骨止点中心与腘窝血管丛距离.结果 PCL股骨起点长度平均(7.6±1.3) mm,占Blumensaat线24.8%;胫骨止点平均长度(8.8±1.0) mm,占斜坡长度37.0%,胫骨止点中心与ACL后缘垂直距离平均(19.3±2.2) mm,胫骨止点中心与腘窝血管丛距离(9.6+1.8) mm.结论后交叉韧带股骨起点位于Blumensaat线下半部,胫骨止点位于斜坡后下半部,胫骨止点靠近腘窝血管丛.【期刊名称】《右江医学》【年(卷),期】2016(044)006【总页数】3页(P662-664)【关键词】磁共振;后交叉韧带;测量【作者】陆定贵;彭维波;黄辉;班锦东;韦积华;韦祥汀【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百色533000;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百色533000;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百色533000;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百色533000;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百色533000;广西崇左市天等县中医院骨伤科,天等532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后交叉韧带(PCL)是膝关节重要稳定系统,损伤后膝关节后向极度不稳定。
PCL损伤的临床治疗以重建为主。
然而,PCL完全位于膝关节腔内,特别是胫骨止点,其位于胫骨平台后缘、腘窝神经血管丛深部,临床显露困难,易伤及腘窝神经血管[1]。
为此,我们通过MRI测量正常成人PCL股骨、胫骨止点位置、血管丛与胫骨止点垂直距离,为临床治疗过程中显露和重建后交叉韧带止点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研究的临床意义。
方法84例人体膝关节标本作为观察对象,其中,56例浸泡保存于福尔马林液内,28例为低温冷冻保存的新鲜标本,分别对标本实施大体标本观察、显微外科解剖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宽度等。
结果在附着区完整切下韧带后,胫骨端宽度为(15.5±2.1)mm,中端最窄部位平均为(10.4±1.5)mm,韧带胫骨端宽度为(20.5±6.3)mm。
结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韧带,各个束之间均存在交叉纤维联结。
关键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研究;临床意义
随着近年来临床上对于后交叉韧带(PCL)研究的深入和系统,临床医师对于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也更加关注。
然而,多数的文献和研究都关注与后交叉韧带损伤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且存在较大的争议性,由此可见,临床上对于后交叉韧带结构的研究相对較少,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分析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结构及其解剖,从而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本次医学研究就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次医学研究选择解剖实验室提供的84例人体膝关节标本作为观察对象,其中,56例浸泡保存于福尔马林液内,28例为低温冷冻保存的新鲜标本。
新鲜标本全部来源于健康的青壮年,且分别实施病理切片和显微解剖组织学检查,其中,女4例,男24例,死亡年龄18~33岁,平均年龄(26.7±3.4)岁,膝关节标本保存于-20℃的冰箱内,保存时间20~30 d。
而福尔马林液内浸泡保存的标本具体年龄和性别不详,由本地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
1. 2 方法
1. 2. 1 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福尔马林液浸泡的新鲜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标本进行固定,分别取材远、中、近三段,横向切取较长的韧带,对其进行脱水处理,并使用蜡块进行包埋。
将韧带的横截面制为玻片,染色后使用放大一倍的显微镜进行组织学观察,对不同平面内韧带切片的纤维束大小、数量和走向进行描述。
1. 2. 2 显微外科解剖获取低温冷冻的新鲜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标本后,用摆锯完整取下后交叉韧带的股骨和胫骨附着区骨块。
使用显微镜进行显微外科解剖观察,其主要作用在于准确观察纤维分束情况以及纤维束走向,避免常规解剖所致的人为分束现象。
1. 2. 3 大体标本观察标本冷冻于-20℃的冰柜中,实验前1 d内将其取出并
转移到冷藏柜进行解冻。
后关节囊由正中纵行的方向切开,保证充分暴露后交叉韧带。
患者伸膝位和屈膝后的交叉韧带远、近、中段宽度与厚度、前外束长度和后内束长度等观察指标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
交叉韧带剥离后,用记号笔准确标记股骨和胫骨的附着部位轮廓,并通过直尺进行测量[1,2]。
2 结果
后交叉韧带起源于股骨内侧踝的外侧面,直至胫骨踝间棘后部,分别向下后外侧延伸。
后交叉韧带外面存在一层具有滑膜作用的软组织,滑膜鞘内部存在血管。
前交叉韧带(ACL)与后交叉韧带相交叉部位,存在于脂肪相似的组织,并分别连接两根韧带,相对比较疏松。
按照韧带纤维的分布位置,可以将后交叉韧带标本大致划分为后内束和前外束两类。
在膝关节保持屈曲90°或是伸直位置时,后交叉韧带中段宽度和厚度,以及后内束和前外束的长度,如表1所示。
在附着区完整切下韧带后,胫骨端宽度为(15.5±2.1)mm,中端最窄部位平均为(10.4±1.5)mm,韧带胫骨端宽度为(20.5±6.3)mm。
3 讨论
3. 1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临床意义和形态观察医学研究结果证实,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中部最为狭窄,总长度在38.0 mm左右,宽度约为13.0 mm。
本次医学研究中,测量所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厚度约为5.8 mm,长度约为33.7 mm,宽度约为10.8 mm,而其他临床研究对于中国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测量结果为,长度3
4.0 mm,宽度10.0 mm,厚度6.0 mm,各项指标均小于西方人[3]。
患者接受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治疗,需要从其种族、性别等因素出发,对不同长度的移植物进行选择。
后交叉韧带基本呈现为一种两端粗大、中间狭小的形态,这一结构特征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4]。
股骨与胫骨附着部位纤维较为分散且相对较宽,这就能够增加附着区的面积,进而保证附着更加牢固。
由于关节腔踩间窝较小,其中间部位细小的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减小后交叉韧带与前交叉韧带之间发生的撞击和摩擦,所以,韧带重建手术需要对其原始韧带结构进行充分考虑,恢复两端粗、中间细的结构[5]。
3. 2 后交叉韧带分束医学研究人员通常认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可以分为前外束和后内束两种,但仍有部分学者存在不同意见。
有学者将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分为后斜、后纵、中与前四束。
从标本整体来看,其分束较为明显,但显微解剖观察可以观察到其为一整束不可分离的纤维,由于后交叉韧带发生扭转(胫骨端外旋60°~90°),因而大体标本皆有分束[6,7]。
总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韧带,各个束之间均存在交叉纤维联结。
参考文献
[1] 罗浩,余家阔. 膝关节后纵隔与后交叉韧带下止点的解剖关系及临床意义. 解剖学报,2010,41(4):616-619.
[2] 罗浩,张卫光,敖英芳,等.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后外束股骨止点位置的解剖. 解剖学报,2012,43(2):232-235.
[3] 于淼,刘逸冰. 人工韧带修复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8):1441-1442.
[4] 刘志伟,刘春雷,杨乐中,等. 分期治疗外伤性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的疗效观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2):225-226.
[5] 王敏,叶湛,程朝晖. 后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时隧道定位的解剖学研究. 中华全科医学,2015,13(6):878-879.
[6] 容可,王友.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医用生物力学,2009,24(1):74-78.
[7] 容可,王海鹏,王友,等. 膝关节交叉韧带功能束空间曲线长度的三维动态研究. 医用生物力学,2014(4):339-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