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语言 维果茨基
维果茨基关于儿童思维与语言发展的探讨
关键词
儿童
语言 思维 发展
教 学
文献标识码 : A
维果 茨基 在 批 判 元 素 分 析 方法 存 在 错 误 的 同时 ,提 出 了
中图分类号: G6 1 0
研 究 儿 童 的 发 展 ,重 要 的 主题 就 维 和 语 言 是儿 童 发 展 的关 键 。在 儿 童 的诞 生 伊 始 , 最 关于正确 的新分析方法 , 他称之为 “ 单位分析法 ” 。这种分析 先涉 及 的是 发 声 , 一声“ 哇哇 ” 的 哭声 宣 告 着 一 个 生 命 的存 在 。 法 使 得 分 析 的 结果 保 留 了整 体 的 所 有基 本 属 性 ,并 且 若 不 失
一
种 思 维 的语 言活 动 , 也 就 意味 着 “ 词” ( 词 及 其 内在 意 义 ) 包
含 着 思 维 和 语 言整 体 的特 性 , 所以 “ 词” 可 以作 为 分 析 思 维 和
维果茨基在批判和 继承皮亚杰等心理学家的研 究成果上 ,并 语言 的单元。 结合实验研宄了儿童思维和语言 的发展 ,并在此 基础上进 一 步研究了儿童的概念 发展, 提 出“ 最近发展 区” 理 论和教学先
于发展原则。
2儿童语言 与思维 的共同发展
皮 亚 杰 从 心 理 学 的 角度 研 究儿 童 的 具 体 发 展 ,认 为儿 童 并不 是 成 人 的 雏 形 ,而且 儿童 的心 理 在 一 定 程度 也就 不 是 成
1 语言与思维研 究的方法论
人的心理 , 儿童的语言和思维有其发展的规律 。皮亚杰认为 ,
关 系 问题 失去 了意 义 。例 如 思 维 和 语 言 是 同 一 回事 ,那 么 二
一
[ ]
O
维果茨基
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1章:问题与方法以往的研究中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有两种,一是同一或联合的关系,即它们是指同一个问题,只是两个名词而已,认为思维是“言语减去声音”;二是分离或隔离的关系,即它们之间没有联系。
为了出来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有两种分析的方法,第一是把复杂的心理整体分解为许多种元素,各种元素不具备整体的特性,如把水分解为氢和氧。
第二是“单位分析法”,如把水分解我分子,不失去水的特性,把语言分解为词义。
“由于词义即是思维又是语言,我们在其中发现了我们正在寻找的言语思维单位”。
语言不是只有其声,还包含情感方面的意义,一个词具有概括的功能,只有理解了词的意义才能说掌握住这个词,简单的一个发音太简单了(对教学具有启示意义)。
言语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交际和社交,它具有社会性。
第二章“皮亚杰关于儿童语言和思维的理论”维果茨基认为,皮亚杰证明了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差异在质而非在量的方面,儿童不是小大人。
同时他认为皮亚杰的不足是受到“二元性”的影响,存在危机,“所谓的危机来自科学的事实材料与其方法论和理论前提之间的尖锐矛盾,这种矛盾一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心主义世界观之间的争论课题。
”(第10页)皮亚杰只阐释了科学的事实,有意回避哲学的问题(而维果茨基也认为他这种有意回避的态度,也是一种哲学方法)。
哲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回避这个问题容易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维果茨基是唯物主义者。
维果茨基详细介绍了皮亚杰的“自我中心主义”的观点,皮亚杰“把一切逻辑特征联系起来的纽带是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主义。
”(第12页)自我中心主义介于“我向思考”和“定向思考”(围绕着一定的目标)“我向思考被看作是思维的原始的、最早的形式;逻辑出现得相对晚一些;而自我中心主义是介于它们两者之间的发生环节。
”学前儿童自我中心主义较为突出,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常会自言自语地说话以帮助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困难越大情况越是突出,这种阻碍可以让儿童知觉到所进行的活动,而到7、8岁后自我中心语言就消退了。
《思维与语言》读书笔记
《思维与语言》读书笔记参加完新教师的线下培训后,我在培训方的推荐书单中筛出一本极适合医疗工作者阅读的书,书名为《思维与语言》,其作者列夫·维果茨基是俄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该书研究思维和语言的相互关系,为教育心理学和语言学提供了内部语言的最深刻分析,对后来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产生过重大影响。
不得不说,能读此书,确乃一幸。
此书的结构复杂而多面,但所有部分皆朝向一个中心任务:对思维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进行发生学分析。
在第一章提出问题并讨论方法,随后于第二、三章对语言和思维发展的两个最有影响力的理论进行批判分析,这两个理论分别是皮亚杰的理论及斯特恩的理论,而在第四章开始试图追溯思维和语言的发生学根源,是书中主要部分的理论介绍,到两项实验调杏时,则在第五章描述了研究童年期词义的一般发展过程,第六章便是描述对儿童“科学的’和自发的概念的发展进行比较研究,最后一章则试图把调查线索结合在一起,根据资料呈现整个言语思维的过程。
既然要进行发生学分析,各年龄层的儿童自然成为本书当中的研究对象,由于我个人日常工作当中需要接触的学生来自各个年级,对不同年纪的孩子他们的谈话方式与反应能力为何有如此差别的这个问题上我总是好奇的,并认为通过弄清他们思维与言语的发展过程和相互关系,必定为教学工作带来收获,书中的中文版译序也提到:“教学始终并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而不要落在发展的后面。
”故我希望读毕此书后,能更好地根据孩子方方面面的发展规律去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
我常思考:为何成人有时不能与儿童进行良性、有效的沟通,甚至为此大发雷霆?首先心灵之间不可直接交流,思维也不能直接讨渡成言语,这是我们的生理、心理上的双重局限想充分理解一个人的言语,需从用词到思想,从思想到动机,而成人常单纯地以自身的眼光去看待一个儿童、盲目地以自身的规矩去约束一个儿童,有要求却说不清为什么,且直接忽视儿童自身的需求,从不在他们的言语当中提取动机,而他们也难以理解成人口中所说事物的概念。
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茨基整理笔记
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茨基一、理论背景20世纪20年代,完成了十月革命的苏联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进人了经济建设阶段。
为了巩固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便成了重要任务。
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阶级斗争的方式控制学术研究.是苏联当时的特殊政治条件下的特殊方式。
事实上,20世纪20年代苏联心理学的处境,正是世界心理学在方法论上的危机的反映。
当时的心理学要么根本否认高级心理机能的存在,根本否认意识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要么就认为精神的内部力量只能用内省法才能加以研究。
心理学停留在研究低级心理过程的阶段上、把大量精力放在研究感知觉、机械记忆、不随意注意等方面.其结果必然陷入心理学生物学化的沼泽。
一个好端端的学科成了两半的拼盘,一半是对低级心理机能解释性的自然科学,一半是通过内省而产生的描述性的玄学。
其结果导致心理学完全脱离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心理学变得毫无生机。
面对着这样的局团,维果茨基担负起了建立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心理学的历史仟务,创建了后来被誉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学体系。
二、维果茨基理论的基本观点达维多大曾将维果茨基理论概括为以下5个原理:1.人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社会实体,是社会历史产物;2.人满足各种需要的手段是在后天通过不断学习掌握的。
因此人的心理具有文化历史特点;3.教育与教学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形式;4 人的心理发展是在掌握人类满足需要的手段、方式的过程中进行的。
这一发展过程离不开语言交流和人际交往过程;5.人与人的交往最初表现为外部形式,以后内化为内部心理形式。
(一)心理发展观维果茨基曾经对人类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两方面作了出色的研究。
他认为所谓发展,就是指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人的心理的发展是受社会的文化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的。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是由苏联心理学家列夫·维果茨基(Lev Vygotsky)提出的,他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发展和提高的。
维果茨基的理论对于教育和发展心理学有着重要的影响,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 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
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逐渐习得和掌握语言、符号和工具等文化工具,从而实现认知能力的提升。
2. 近似发展区域:维果茨基提出了“近似发展区域”的概念,指的是一个人在某一任务上能够在成人或者更有经验的同伴的匡助下完成的能力范围。
在这个区域内,个体能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指导,逐步掌握和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3. 引导性学习:维果茨基认为,教师和更有经验的同伴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他们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匡助学习者超越自身的认知能力,进入到近似发展区域,从而促进学习的发展。
4.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维果茨基认为,语言是思维发展的关键因素。
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思维的内部化表达。
通过语言的使用,个体可以进行内部对话和思量,进一步促进认知能力的提升。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匡助学生进入到近似发展区域,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和探索式学习等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也对于家庭教育有着一定的启示。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和互动,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匡助孩子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
家长还可以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匡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克服难点,促进认知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社会交往和文化环境对于个体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合适的引导和支持,个体能够进入到近似发展区域,实现认知能力的提升。
《思维与语言》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第1章 中文版译序
第2章 英文版序言
第3章 英文版译序
第5章 问题与方法
第6章 皮亚杰关于儿童语言和 思维的理论
第7章 斯特恩的语言发展理论
第8章 思维和言语的发生之源
第9章 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第10章 童年期科学概念的发 展
第11章 思维和言语
第12章 参考文献
读书笔记
谢谢观看
06
第7章 斯特恩的语言 发展理论
目录
07 第8章 思维和言语的 发生之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8
第9章 概念形成的实 验研究
09
第10章 童年期科学 概念的发展
010 第11章 思维和言语
011 第12章 参考文献
《思维与语言》研究心理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思维和语言的相互关系,并总结了维果茨基在发展心理学、 教育学和精神病理学等领域开展的一系列开创性研究。《思维与语言》深刻地展现了具有高度创造性和缜密思考 的智力发展理论,为教育心理学和语言学提供了内部语言的最深刻分析,对后来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产生过重 大影响。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与语言》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思维
理论
心理学家
问题
分析
研究
皮亚杰
语言
发展
心理学 英文版
病理学
第章
言语
精神
语言学家
方法
语言学
教育学
目录
01 第1章 中文版译序
02 第2章 英文版序言
03 第3章 英文版译序
04 第5章 问题与方法
05 第6章 皮亚杰关于儿 童语言和思维的理论
浅谈维果茨基的语言思维观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浅谈维果茨基的语言思维观高霄王慧青(河北经贸大学:外语教学部;人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摘要】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上有异源观与同源观两种观点。
异源观认为思维可以独立于语言,语言用来表征思维;同源观认为两者不可二分,思维由语言展现,语言由思维构成。
事实上,语言是思维的主要手段,没有抽象的语言,就不会有高度复杂的、抽象的思维。
【关键词】维果茨基语言思维观异源性同源性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探讨由来已久,历来是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以及认知科学等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当前对二者关系的论述很多,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诸多观点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语言和思维关系的异源观,认为二者遵循各自的发展过程;另一种是语言与思维发生的同源性,认为语言和思维是同时发生的,联系紧密,水乳交融,无法分割开来。
本文拟从维果茨基的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异源观入手,梳理与剖析关于两者关系的两种不同观点。
一、维果茨基的语言思维观(一)“前语言思维”与“前智能阶段”概念的提出在《思维与言语的种系泉源》一文中,维果茨基从种系发生学的研究和观点展开论述,认为思维和言语有着不同的种系源泉,两者的发展变化不是简单的平行关系,而是会交叉,或取直平行,甚至会一度融合,但最终会再次分道扬镰,思维与言语沿着不同的、独立的线发展。
由此,他认为,在儿童的思维发展中存在着前语言阶段,即儿童在学会说话前能进行工具式的思维,如发出的声音只表达愿望,是主观的情感表露,而不是任何“客观事物”的表达;儿童不会用言语表达自己,不是因为模仿声音能力的缺失或不足,而是因为事实上的智力不够。
另外,他还认为,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个前智能阶段,即在思维发展之前存在婴儿式语言,而这时其言语的社会功能已非常明显④。
这两个阶段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共存,不过二者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建立在必然的裙带关系上的,而是起源于、变化于、成长于思维与言语的进化过程中。
维果茨基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维果茨基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维果茨基思维和语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维果茨基的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方式,而思维则是语言的基础。
这种相互关系使得我们能够通过语言来思考、交流和理解世界。
语言对于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维果茨基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媒介,通过语言,我们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并进行逻辑推理。
语言的存在促使了人类思维的发展,使我们能够进行更复杂、更深入的思考。
思维也影响着语言的表达。
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影响我们对语言的运用和理解。
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经验会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影响我们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例如,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可能更加倾向于逻辑思维,而另一个人可能更加注重感性和情感的表达,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语言使用方式和理解能力。
语言和思维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表达思维,而思维也会影响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语言的表达,我们可以将思维中的抽象概念具象化,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而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理解,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开拓和提升。
维果茨基思维和语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方
式,而思维也影响着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得我们能够通过语言来思考、交流和理解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并努力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方式,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有关语言的作用的异同点探析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有关语言的作用的异同点探析皮亚杰(Jean Piaget)和维果茨基(Lev Vygotsky)是两位对人类发展和学习理论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学家。
他们都关注了语言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尽管他们的理论有所不同,但都认为语言对儿童的认知和学习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在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上存在一定的异同。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着从感知运动阶段到形象思维阶段再到具体运算阶段的递进过程。
他强调了儿童通过与物体的操作来获得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更复杂的情境中。
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必要的,因为儿童可以通过直接的感官刺激来建立他们的认知结构与概念。
然而,维果茨基的观点与之不同。
他认为,人类的思维是由社会和文化背景塑造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理解的媒介,也是思维的工具。
维果茨基提出了著名的“区域性理论”,主张认为个体的认知与学习始于社会交往,并通过与更有经验的人进行合作和对话来增强和建构认知。
语言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还可以帮助儿童接触和理解抽象的概念。
其次,在语言发展方面,皮亚杰和维果茨基也有一些异同之处。
皮亚杰提出了语言发展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儿童的滋生言语阶段和语言发达阶段。
他认为,儿童的滋生言语阶段是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儿童在这个阶段主要通过言语行为向成年人传达他们的需要和欲望。
而在语言发达阶段,儿童开始利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思维,逐渐获得符号和概念的能力。
维果茨基则强调了语言对于儿童认知和学习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著名的“近似发展区域”,即一个学习者可以在师长或者同伴的帮助下,完成他们自己尚无能力完成的任务。
维果茨基认为,语言有助于儿童在近似发展区域中向前推进,并通过社会交互和对话来习得更高级的认知能力。
最后,在教育实践中,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观点也存在差异。
皮亚杰的理论侧重于个体的发展,他强调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和经验来获得知识。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皮亚杰的教育方法更注重儿童的主动性、探索性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再议维果茨基的语言与思维关系理论
再议维果茨基的语言与思维关系理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历来是语言学家、教育学家及心理学家探讨的话题,各界对其至今仍无定论。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文化—历史学说的创始人维果茨基对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提出了独创性的分析方法,从种系发生、个体发生、言语的发展过程及概念的形成等四个方面对思维与语言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但目前国内对于维果茨基语言与思维关系理论的专门研究少之又少且没有形成体系。
文章基于维果茨基的开创性巨著《思维与语言》,从其分析方法、主要內容等方面对维果茨基的语言思维观进行了述评,希望能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标签:维果茨基;语言与思维关系理论;单位分析法;发生学分析法;动态关系一、引言学者们对语言与思维关系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从未间断过,但仍悬而未决。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先前学者对于该问题研究的基础之上,另辟蹊径地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和文献研究,其著作《思维与语言》于1934年问世,在书中维果茨基对思维和语言关系问题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进行了具体阐述。
二、以往语言与思维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维果茨基认为之前围绕两者关系进行讨论的主要有“同一论”和“分离论”两种理论[1]。
“同一论”认为思维是“言语减去声音”,是“不出声的语言”,或其运动部分受到抑制的一种反射,思维和语言是同一回事,两者之间不会产生任何关系。
相反,“分离论”认为言语是思维的外壳,两者是彼此独立的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机械外在的联系,采用的是互不相干的方式对两者进行研究[2],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争论兴久不衰,迄今为止仍没有统一的定论。
三、维果茨基采取的分析方法维果茨基在分析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过程中,采用了如下方法,笔者进行简要阐释:1.单位分析法维果茨基认为以往的研究者所采用的元素分析法存在错误,其把复杂的心理整体分解为许多元素。
早期学者把言语思维分解成言语和思维两个独立的组成要素进行孤立的研究,然而这两个要素并不具有整体的所有特征,因此就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观点
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观点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观点].维果茨基是20世纪初俄罗斯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许多关于思维和语言关系的重要观点。
他认为语言对于人类的思维发展至关重要,并且思维和语言是密切相关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逐步回答与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观点相关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维果茨基的思维与语言观点基于他对儿童发展的研究。
他认为,儿童通过社会互动和语言交流来获得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他否定了传统的认知论点,即认为儿童在出生时是空白的,只通过外界输入来获得知识。
相反,他认为儿童在社会互动中借助语言和他人的帮助,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思维能力。
其次,维果茨基提出了“近似区域”概念。
他认为,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能力有一个逐步接近成人思维和语言的过程。
这种逐渐接近的过程可以通过与成年人或更有经验的参与者的合作来实现。
这也意味着儿童的思维能力在社会互动中得到了扩展和发展。
接着,维果茨基强调了“承诺性对话”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与成年人的对话,儿童能够获得新的认知经验和知识。
承诺性对话是指成年人和儿童之间的对话,成年人在对话中承诺帮助儿童解决问题或提供新的信息。
这种对话的目的是引导儿童通过思考和语言表达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再者,在维果茨基的思维与语言观点中,他还提出了“低度分歧”概念。
他认为在对话中,成年人对儿童的语言表达应该比儿童的语言表达稍微高一个层次。
这种低度分歧可以激发儿童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超越当前的认知水平,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最后,维果茨基还探讨了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双向关系。
他认为语言不仅仅是思维的表达工具,也是思维发展的驱动力。
通过语言的使用和交流,个体能够理解和解释周围的世界,从而推动思维能力的发展。
同时,思维也影响了语言的使用,个体根据思考和理解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识。
综上所述,维果茨基的思维与语言观点强调了语言对于个体的思维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社会互动和语言交流,儿童能够逐步发展出自己的思维能力。
论思维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论思维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作者:王佳哲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4期摘要:思维与语言产生于不同的源头,思维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前语言阶段,语言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前思维阶段。
这二者被称为:前语言的思维与前思维的语言。
思维与语言的发展并不是平行的,两者会在某一点处进行交汇。
在此之后,思维与语言相互影响、促进,并共同发展。
关键词:思维;语言;关系;维果茨基一、思维决定语言“思维决定语言论”认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先于语言的产生而产生,思维起着决定语言的作用,即发生在人类头脑内部的认知发展决定了人类使用音义结合符号系统的表达方式。
这一论断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证明:首先,从婴儿到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水平在逐步提高,从而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在内容上越来越丰富,结构上越来越复杂。
其次,思维包括多种类型,而直觉的、潜意识的、灵感式的思维无法用语言传达。
语言只能表达特定的几种思维形式。
道家学派的鼻祖老子对名与言有很深的怀疑态度,他认为很多时候语言不能表达我们内心那些微妙的思想。
语言可以描述现象,但道的真理决不能用语言述说,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常无名”,真理是不落言筌的,语言自身具有局限性与固着性。
最后,表达的过程是用语言描述头脑内部的认知图式,而当我们没有思考清楚时,语言的表达会呈现混乱、无序的状态,语法错误也会频频发生。
所以思维发生在语言之前,思维决定语言,语言随着思维的发展而发展。
但语言具有固着性与局限性,“物谓之而然”,语言一旦产生就不能随意更改,而且只能表达思维的一部分,就像露出水面的冰山,在海平面以下是深不见底的思维世界,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决定语言,正常儿童有音节的语言出现在感知-运动阶段的末期,首先出现的是“单词句”,其次出现的是“双词句”,从保持最少限度的必要信息量开始并逐步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充。
儿童内在认知发展水平低,语言相应简单;内在认知发展水平高,语言相应就变得复杂。
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观点 -回复
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观点-回复尼古拉斯·维果茨基(Lev Vygotsky)是20世纪俄罗斯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类认知和语言发展的重要理论。
维果茨基的思维与语言观点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发展对于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讨论维果茨基的思维与语言观点,并解释其影响和应用。
维果茨基认为,思维与语言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相互作用。
他提出了“语言内部化”(language internalization)的概念,指的是儿童通过社会互动和语言交流,逐渐将外部语言内化为内部心理语言。
这个过程不仅是思维的发展,也是认知的关键步骤。
首先,维果茨基观察到,婴儿出生时并没有语言能力,只能通过直接感知和运动来与外界互动。
然而,随着他们成长和跟他人的交流,儿童逐渐开始学会用外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觉。
通过与他人的语言互动,儿童逐渐内化这些语言,并开始在自己的心智中使用它们。
其次,维果茨基认为,语言的内部化过程对于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语言的使用,儿童可以在头脑中模拟和操作各种概念,从而进一步推动思维的发展。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沟通工具,更是儿童认知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例如,孩子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会用语言表达出他们的思维过程,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此外,维果茨基还提出了“近发展区域”(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的概念。
这个概念指的是儿童当前的发展水平和他们潜在的发展能力之间的差距。
在这个近发展区域内,儿童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教育获得更高的认知能力。
维果茨基强调,教师和家长应该关注儿童的近发展区域,提供适合他们当前水平的活动和挑战,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和语言发展。
维果茨基的思维与语言观点对教育和儿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近发展区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环境和教学策略。
这意味着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尊重学生的发展过程。
人民大中外幼儿教育名著导读(第二版)PPT《思维与语言》
中外幼儿教育名著导读
二、写作背景
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思维与语言》一书是维果斯基后期的主要代表作,汇集了作者工作的主要方面,尽管该书主题是思 维和语言的关系研究,但是书中却深刻地展现了富有创见和缜密思考的智力发展理论,其最近发展区理论 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一项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原则,该书是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经典著作之一。
学概念的研究结果,证明儿童概念的形成同其思维活动是密不可分的。
第5章 “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提出各年龄期儿童概念形成的过程。
第6章 “童年期科学概念的发展”通过对学校教学过程中概念的形成过程和以非系统方式获得生活经验的
过程进行比较,提出科学概念与日常概念具有不同的形成途径。
第四部分包括第7章。第7章 “思想和言语”概述了儿童内部言语的发展过程,阐发了内部言语的自
1896 年 11 月 5 日,维果斯基出生在白俄罗斯奥尔沙 ( Orshe)小镇的一个犹太裔家庭。 维果斯基自幼酷爱文学和哲学, 1913-1915年,文学、法学、戏剧成为维果斯基兴趣的中心, 1917 年,维果斯基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毕业。 1924年,维果斯基进入莫斯科的心理学研究所工作,正式走上心理学研究的道路。 1934 年 6 月 11 日,维果斯基因患肺结核病去世,年仅 38 岁。维果斯基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在 心理科学的众多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被誉为 “心理学界的莫扎特”. 维果斯基认为,人类心理与动物心理的区别主要是那些高级的心理机能 (逻辑记忆、思维、有意注 意等)。维果斯基强调环境和社会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下,个体的心理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维果斯基对儿童心理学的另一 个突出贡献是提出了 “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 (表现)和 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潜在能力 (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是一种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框架,由苏联心理学家列夫·维果茨基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
该理论强调了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性,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文化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概念:1. 区域间发展: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儿童能够逐渐获得新的认知能力。
他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两个区域,即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
实际发展水平指儿童在独立完成任务时所能展现出的能力,而潜在发展水平则指在有成年人的帮助下,儿童能够展现出的更高水平的能力。
2. 社会文化活动: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活动的参与。
他将儿童的学习过程描述为一个社会化的过程,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儿童能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儿童在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的过程中,通过模仿和观察他人的行为,逐渐学会了一些新的技能。
3. 近似发展区域:维果茨基提出了近似发展区域的概念,指的是儿童在有成年人的帮助下能够完成的任务。
他认为,通过与有经验的成年人的互动,儿童能够进入近似发展区域,获得新的认知能力。
这种近似发展区域的存在,使得儿童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并实现认知发展的跃升。
4.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维果茨基认为,语言在认知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工具,可以帮助儿童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维。
通过语言的使用,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进一步推动自己的认知发展。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实践和儿童发展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社会文化活动和与儿童的互动,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在儿童发展研究中,维果茨基的理论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框架,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对于认知发展的研究和教育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维果茨基 简介
维果茨基(Л.С.Выготский/Lev Vygotsky, 1896—1934)是苏联建国时期卓越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思想是在20世纪20~30年代形成的,他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和语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由于他在心理学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而被誉为"心理学中的莫扎特",他所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不仅对前苏联,而且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企图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建立新的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
他的主要著作有《思想和语言》(1934)和《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1960),都是在他去世以后刊布的。
维果茨基与皮亚杰是同时期的人物。
但不同于皮亚杰认知发展泛宇宙统一的观点,维果茨基的理论强调文化、社会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但由于其理论中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在1936至1956年间受到苏联政府当局的打压,禁止讨论其理论。
直至60年代,维果茨基的理论才受到美国心理学界的重视。
维果茨基的观点,尽管在当时曾引起很大争议,但就是在这些观点的影响下,却产生了一批很有影响的儿童心理学家,如艾利康宁(Д.Б.Эльконин)、赞可夫(Л.В.Занков)、查波罗塞兹(А.В.Запоржец)、达维多夫(В.В.Давыдов)等。
维果茨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于解释人类心理在本质上不同于动物的那些高级的心理机能。
维果茨基根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在人类适应自然和生产过程中借助工具改造自然的作用的思想,认为由于工具的使用引起人的新的适应方式,即物质生产的间接的方式,而不像动物一样是以身体的直接方式来适应自然。
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基本上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
当然,工具本身并不属于心理的领域,也不加入心理的结构,只是由于这种间接的“物质生产的工具”,就导致在人类的心理上出现“精神生产的工具”,这就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语言和符号。
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茨基
一、理论背景20世纪20年代,完成了十月革命的苏联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进人了经济建设阶段。
为了巩固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便成了重要任务。
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阶级斗争的方式控制学术研究.是苏联当时的特殊政治条件下的特殊方式。
事实上,20世纪20年代苏联心理学的处境,正是世界心理学在方法论上的危机的反映。
当时的心理学要么根本否认高级心理机能的存在,根本否认意识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要么就认为精神的内部力量只能用内省法才能加以研究。
心理学停留在研究低级心理过程的阶段上、把大量精力放在研究感知觉、机械记忆、不随意注意等方面.其结果必然陷入心理学生物学化的沼泽。
一个好端端的学科成了两半的拼盘,一半是对低级心理机能解释性的自然科学,一半是通过内省而产生的描述性的玄学。
其结果导致心理学完全脱离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心理学变得毫无生机。
面对着这样的局团,维果茨基担负起了建立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心理学的历史仟务,创建了后来被誉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学体系。
二、维果茨基理论的基本观点达维多大曾将维果茨基理论概括为以下5个原理:1.人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社会实体,是社会历史产物;2.人满足各种需要的手段是在后天通过不断学习掌握的。
因此人的心理具有文化历史特点;3.教育与教学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形式;4 人的心理发展是在掌握人类满足需要的手段、方式的过程中进行的。
这一发展过程离不开语言交流和人际交往过程;5.人与人的交往最初表现为外部形式,以后内化为内部心理形式。
(一)心理发展观维果茨基曾经对人类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两方面作了出色的研究。
他认为所谓发展,就是指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人的心理的发展是受社会的文化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的。
心理机能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类是高级心理机能。
维果茨基的三个重要观点
维果茨基的三个重要观点维果茨基是一位著名的俄罗斯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在心理学和教育领域有深刻的见解和贡献。
维果茨基的三个重要观点是:文化媒介对认知和行为的影响、语言对思维的重要性、社会文化脉络对人类认知和行为的塑造。
第一个重要观点是文化媒介对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维果茨基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物质文化媒介,例如书籍、电影、电视等,都会对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是由文化媒介传递的信息所导致的。
因此,维果茨基提出了“中介理论”,即认为文化媒介在人的思维和行为中起到了“中介”的作用。
文化媒介不仅传递信息,而且在人的认知和行为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人类的认知和行为。
例如,电视和电影中的暴力场景和犯罪图像可能会对人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
第二个重要观点是语言对思维的重要性。
维果茨基指出,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符号系统,也是人类认知和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
语言充当了人类思维的媒介和工具,在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更是人类思维的方式和理解世界的基本途径。
语言的特殊性使得它具有了独特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创造新的概念和知识,并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掌握一种社交工具,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的学习,创造了新的概念、想象和思维模式。
第三个重要观点是,社会文化脉络对人类认知和行为的塑造。
维果茨基认为,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是社会文化脉络的产物,强调了社会脉络在人类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发挥了深远的影响。
在维果茨基看来,人类的认知和行为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很难从人类的生物学和心理学因素中理解。
相反,只有考虑到人类所处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文化脉络,才能真正地理解人类认知和行为的本质。
社会文化脉络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因为人类生活的环境和文化背景塑造了他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例如,某些文化背景中,团队合作和相互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长大的人往往更倾向于合作和支持别人,而不是更强调竞争和个体主义。
思维与语言维果茨基PPT共29页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思维与语言维果茨基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பைடு நூலகம்,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儿童的智力成长取决于他所掌握的思维的 社会工具,也就是说取决于语言。
第五章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如果环境不向青少年提出任何任务,也不 向青少年提出任何新的要求,而且不为青少年 提供一系列新的目标来激发他们的智力,那么 他们的思维便不会达到最高阶段,或者即使达 到也会大大地推迟。
7、言语的核心便是思维。
第八章 读者总结
维果茨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学说,其
核心问题是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问题。其
中最有感触的当属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以
及其重要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
在现代外语教学中,最近发展区理论
在语言输入这一方面也是我们在今后写论
文中值得关注的话题。
第六章童年期科学概念的发展
1、 实践经验也表明,“概念”的直接教授是不可 能的,而且也是没有效果的。一位试图如此做的教 师,除了空洞的言辞和儿童鹦鹉似的的背诵外,一 无所成。虽然模仿了相应“概念”的知识,但实际 上是一片空白。
2、 L.托尔斯泰发现当教授儿童书面言语时,不能 用人为解释、强记和重复,就像教授外语一样。我 们的经验留给我一个必然的事实——解释一个词的 意义是完全不可能的。当年解释某个词时,例如 “印象”这个词,你用其它某个同样不可解释的词 或整个一系列词去替代,这些词之间的关系就像 “印象”这个词一样不可理解。因此我们需要的是 一个从“普通语言的上下文(general linguistic context)获得新概念和词语的机会”。
第七章思维和言语
1、 一个词的“意义”代表了一种“思维和语言的 混合”。没有意义的词是一种空洞的声音,意义是 词的标准,是词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它 可视为一种言语现象。从心理学上将,每个词的意 义是一种类化或一种概念。由于类化和概念不可否 认都是一种思维现象。所以词义是一种言语思维现 象,或者说是有意义的言语——言语和思维的一种 联合。
3、 克拉帕雷德的觉知律认为,我们运用活动中的 关系越是顺利,我们便越难觉察到这种关系;我们 觉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是与我们在适应该情境时所 经历的难度成正比的。
4、 虽然任何教学都要求某种功能的某种程度的成 熟,但教学理应走在教学的前面。关于教学与发展 的关系,有三种观点:一种是皮亚杰的,认为教学 与发展相互独立和对立;一种是詹姆斯的,认为教 学与发展同一;一种是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所谓 的折中主义认为发展包括成熟与学习。发展需要成 熟基础,成熟到一定程度,教学才能语的研究应该采取“单位分析” 而不是先前众多心理学家所采用的“元素 分析”法。
2、 只有在“词义”中,才能找到“思维” 与“语言”之间关系的答案。
3、 “概括”是一种思维的言语活动,与感 觉和知觉反映现实相比,概括以另一种方 式反映现实。
第二章皮亚杰关于儿童语言和思维 的理论
5、 从句法复杂程度来讲,内部言语>口头 言语>书面言语。任何书写活动都意味着对 内部言语的翻译。
6、 儿童实际的智力年龄与他在帮助的情况 下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揭示 了他的“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经验表明:最近发展区较 大的儿童在学校里将学得更好。
2、 言语的外部方面(语音)和言语的意义方面 (语义)以相反的方向发展着——前者是从特殊发 展到整体,从单词发展到句子,而后者则是从整体 发展到特殊,从句子发展到单词。
3、 外部言语、内部言语、自我中心言语之间 的关系:
在表述方式上表现为 外部言语(有声思维) 外部言语 自我中心言语 内部言语(无声思维) 自我中心言语仍然是一种发声的、可以听得见
2、 言语发展的心理运算的四个阶段:第一个 阶段是原始的或自然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幼 稚的心理。“语法”的发展先于“逻辑”,而 且儿童较迟学会与他们长期使用的言语形式相 一致的心理运算。第三个阶段就是儿童用手指 数数、采用记辅助手段的阶段。在言语发展过 程中,该阶段的特点是自我中心言语。第四个 阶段是“内部生长”阶段。
7、 在儿童的发展中,“模仿和教学”扮演了 主要的角色。一种合理的教学就是“使教学走 走发展的前头,并引导发展”;不必想考虑成 熟的功能那样过多地考虑成熟。教学的最低限 度是必要的,例如算术教学得以开始的最低限 度,因为某种最低限度的功能成熟是需要的。 但我们必须考虑较高的限度;教学必须面向未 来,而不是面向过去。我们并不否认成熟的作 用。
3、 每个新物体在小孩面前就如同一种“问题 情境”,他就通过给物体命名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他缺乏给新物体命名的词语时,就要求从成 人那里得到它。
4、 “内部言语”随着言语的社会功能和自我 功能的分化同时从儿童的外部言语中分离出来, 最后,我们还认为,儿童所掌握的言语结构成 为他思维的基本结构。
8、 如果教学指向儿童的弱处而不是他的长处, 那么他就可能停留在学前的发展阶段。
最近发展区
9、学校里学到的很多“科学概念”,如“奴 隶制”、“剥削”等,儿童可以正确的回答和 解释,但这些概念在儿童头脑里只是“图式” 的,缺乏个体经验的大量内涵。因此就不同于 “兄弟”等日常概念的学习。
10、成功的学习外语视母语的成熟程度而定。 儿童能够从他已经拥有的意义系统中迁移新的 语言。反之亦然——外语促进了更高形式的母 语的掌握。歌德(W.Goethe)确实说过:“不 懂外语的人不会真正懂得他自己的母语。”
11、儿童在母语中的长处,正是他在外语中的 短处。儿童在母语中的短处,正是他在外语中 的长处。
12、一个外语真正学得好的人,他的母语不会 差。但母语学得好的,不见得他外语也一样棒。 条件是他真正的去学习外语了,将自身所具备 的学好外语的“潜能”充分发挥了。
13、某种意义上说,创造性就是一个人的迁移 能力。
思维与语言
作 者:(俄)列夫·维果茨基 李维 译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11月1日
著,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问题与方法 皮亚杰关于儿童语言和思维的理论 斯特恩的语言发展理论 思维和语言的发生之源 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童年期科学概念的发展 思维和语言 读者总结
皮亚杰的序列是从“非言语我向思考”
通过“自我中心思考”和“自我中心言语”
到达“社会化言语和逻辑思维”。而在我
们的概念中,思维发展的真正方向不是从
“个人思维”向“社会思维”发展,而是
从“社会思维”向“个人思维”发展。
第三章斯特恩的语言发展理论
1、 斯特恩的“个人发生论”认为儿童是 “突然”发现“言语”的。
的言语,也就是说,在表述方式上是外部言语, 但是,与此同时,它在功能上和结构上却是内 部言语。因此,有必要将它外显化。
4、皮亚杰:自我中心言语在儿童的发展初 期达到高峰,然后在进入学龄期时便降到 零。它的历史是逐渐退化的历史,而不是 进化的历史。它没有未来。
维果斯基:自我中心言语沿着上升的曲线 发展而不是沿着下降的曲线发展:它的发 展过程是一种进化而不是一种退化。结果, 它变成内部言语。
2斯特恩所发现儿童在语言发展、文化发展 和智力发展中存在决定性转折点。 斯特恩 指出了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变 化”,即儿童开始出现询问物体的名称, 从而引起儿童词汇量的急剧增加。
第四章思维和言语的发生之源
1、 思维的进展并不是与言语的进展同步的。 它们的两条发展曲线是相交的,而且是不断相 交的。这两条曲线可能会变成直线,而且齐头 并进,甚至有时会合并成一条线,但是它们总 是会分开的。
5、两个人的“思想”越一致,彼此说话越 轻松,言语的作用便降到最低。也就是说, 一个人越是独立思考,那么他越不容易抓 住他人的想法,也就反过来越偏袒自己的 想法。但是,密切接触的人们却能用最少 的词语,通过“简练和清楚的”交流,理 解彼此心中的复杂含义。(L.托尔斯泰)
6、情感—意志是思维的基础,它不能直接 过渡到言语,而要通过“词的意义”。所 谓思维就是一种“潜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