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经济》第1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产业
工业
第三产业
服务业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内 容 提 要
N E I R O N G T I Y A O
1.1 中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1.2 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之路 1.3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成因及其后果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学 习 目 标
X U E X I M U B I A O
失地农民未得到充分补偿。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低价征收农民土地,大 量收益被各级政府和工商业部门拿走,农民没有得 到充分补偿。 目前中国农村约有4000万失地农民 。
为此,中共中央在2008年10月召开的十七 届三中全会上,对农村土地的流转、出租、入 股、抵押等等方面出台了新政策,进行重要改 革。
第1 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与 农业的发展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引言 —— 关于产业划分
国民经济是由不同产业构成的。 对产业结构有一种划分方法。它是在产业部门 分类的基础上,按照人类生产发展的历史顺序以及 劳动对象的加工次序,将产业部门划分为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通常也称作:农业、工业和 服务业。 见教材p.64-65 及下表。
——以牛的养殖及其产品加工、销售为例: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例:牛养殖的产业化 —— 公司+基地+农户 公司+基地+
市场 公司 提供防疫、良种、 技术、资金服务 统一组织生产、 加工、销售。

基地
(养牛场)

农户1 农户2 农户3 农户4 农户5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模式:
作为标准的结构和样式。 作为标准的结构和样式。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社 会 发 展
知识 社会 工业 社会 农业 社会


第二次现代化
发 起 步 过 展 熟
第一次现代化
发 起 展
成 熟

文明化
现代化
步 过 渡 成 熟
社会化
起 过 渡 步
发 展
原始 社会
起 步
成 发 展 熟
原始经济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1.1
中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 先从农村开始,并取得重大成功——以不到世 界7%的耕地,基本满足了占世界人口22%的中 国人口的温饱需求。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是怎样开始的呢? 我们从改革前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说起: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 农业
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 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 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信息 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 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 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 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 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 组织、国际组织等。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小岗村在一夜之间将全村土地按人口承包到 农户。10头耕牛每两户包一头。同时,国家统购 统派任务,贷款债务,公社和大队的提留以及各 类人员补助的钱粮数,也都按照人头分到户。 1979年这一年,小岗村粮食总产达到66185 公斤,相当于1966年-1970年5年的粮食总产; 油料总产17600公斤,超过过去20年的总产。 第 二年,全县85%的生产队都实行了“包产到户”。
公司
基地
农户1 农户1
农户2 农户2
农户3 农户3
农户4 农户4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组织方式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 特点:
牵头单位与农户定合同,组成:“风险共担”、“利 益均沾” 的经济共同体。
什么是农业产业化?
产业化 产业:与工业有关的 。 化:后缀,加在名词和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 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 农业产业化 按照市场机制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形 成生产、加工、销售的结合。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在中国的出现
家庭经营取代人民公社在中国农村实行以后, 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出现 了小规模的家庭经营和大市场的矛盾。原因在于:
了解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理解什么是家庭承包责任制,分析家庭承包责任制的 局限性。 了解可持续农业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探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组织途径 —— 农业产业化。 初步认识中国城乡差距形成的基本原因。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引言 —— 从几个数据来看 :
2010 年 , 中 国 农 业 创 造 的 增 加 值 占 GDP 的 10.2%,依然大大高于世界 4%的平均水平。是世 界总规模最大的农业经济之一。 2009年,中国13.34亿人口中,农村人口占了 53.4%(约7.13亿)。 从总体上看,农业是中国 经济发展的落后部分。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家庭承包经营从小岗村开始到全国推广,是在 1978年——1984年完成的。 由于承包制取消了生产队统一分配的做法,克 服了人民公社激励不足、“吃大锅饭”的问题。实 践证明它比集体经济优越,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在 1998年,中国宪法做出规定,家庭承包成为中国农 村的基本经营制度。 土地还是过去的土地,农民还是过去的农民, 一个“包”字,问题解决了。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知识经济
时 代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1.2.2 农业现代化的组织途径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组织途径,是农业产业 化的经营。 它最早出现在美国,以后很快传入西欧、 日本。上个世纪40年代——70年代,西方发达 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什么是农业产业化?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据统计,从合作社到1978年,这个队共 得到国家贷款15000多元,无偿投资2425元。 从1966年到1978年的156个月中,有87个月 靠国家供应粮食。小岗村凡是能走路的,全 都外出讨过饭。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1978年底,小岗村的一位复员军人领头, 秘密串联了全村18户人和两个单身汉,开会 做了个决定,把田分了。对外不讲单干,实 际上各干各的。到年底,交够国家的,留够 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如果走漏了风声, 谁去坐牢,大家将其子女养到18岁。尔后, 立了字据,按了手印。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故事
小岗村在合作社之前,全村共34户,175人。有土地 1100亩,30头牲畜。正常年景,全村粮食总产在9万- 9.5万公斤。那时,全村无一人外流乞讨。1956年,这个 村加入了高级社。当年收获粮食8.25万公斤,卖给国家2 万多公斤。这是合作化之后惟一一次卖粮给国家。 从1957年起,小岗村开始吃国家的返销粮。1958年 进入人民公社,到1960年的3年间,这个队由34户、175 人,变成10户、39人。其中死绝6户,饿死60人,其余逃 荒而去。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人民公社采用“政社合一”、三级所有、队 为基础”的制度。即,生产资料分别归人民公社、 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集体所有,与此对应建立 了三级管理机构。其中,生产队属于最低一级, 是最基本的所有者和生产单位。一般拥有农业的 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耕畜、农具和中小 型农业机械;公社和生产大队则拥有农田水利设 施、大中型农业生产机械、山林和社队企业。农 业生产一般由生产队组织,社员以生产队集体为 劳动生产并取得报酬。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1.1.4 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
土地使用权不完全 。
没有法定的永久使用权,农民感觉存在不确定性, 对土地投资缺乏持久热情。
产权不明晰。
由于产权问题,不能实现土地使用权的自由转移, 难以进行规模经营。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1.1.4 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
私 有 制 土地资本 经过 土地改革 属于 个体经济 经 济
公 有 制 经 济 济 ) ) 经 人民公社
1958
集 体
( (
高 级 社
初 级 社
互 助 组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1.1.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上个世纪的1958年,中国在“大跃进”运 动中,成立了“人民公社”。个体农民成了集 体社员。人民公社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80年代 初。 在实行人民公社的20多年时间里, 中国农 村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根本原因在于体制。 当时的情况是:
农产品的生产在空间上是分散的,在时间上是有季节 性的,而市场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在空间上是集中的, 在时间上又带有持续进行的特点。
解决分散的个体农户与市场联系的最好办法, 就是实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和组织方式
“龙头”企业带动型 (公司+基地+农户) * 市场带动型 主导产业带动型 中介组织带动型 集团开放带动型 (专业市场+ 农户) (主导产业+农户) (农业专业协会+农户) (企业集团+农户)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小岗村分田到户契约
1978年12月 地点 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 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此 后能干 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和公粮 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 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 大家社员 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1.1.2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式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这 种改革实行家庭承包制。 家庭承包的实行,最重要的是取消了“吃 大锅饭”的制度,解决了农业劳动激励不足的 问题。 中国中部的安徽凤阳成为农村改革的发源 地。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由于以下两个原因,使得社员在集体劳动中缺 乏积极性: 第一,吃“大锅饭”的报酬制度。 —— 社员实行“工分制”。多劳不能多得, 偷懒也没有什么损失。 第二,社员没有“退出权”。 —— 社员没有退出公社的自由。 在缺乏激励、又不能离开人民公社的情况下, 社员便选择了不努力劳动的消极抵抗方式,使人民 公社制度失去了效率。
来自百度文库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有学者指出:“中国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 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的农民国家追求工业化发展 的问题”。所以,中国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 是要解决农村的发展问题。 理解中国的经济,需要对中国的农村、农民 和农业(也称“三农”)有深入认识。把握了中 国农业发展的未来,就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 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
人民公社 集
有 中型农业生产机械、 中型农业生产机械、 拥 农田水利设施、 农田水利设施 、 大

山林、社队企业。 山林、社队企业。
经 济
生 产大队

生 产 队

土地、耕畜、 土地 、 耕畜 、农具和 中小型农业机械。 中小型农业机械。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1.1.3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 行。 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含义是:用家庭经营这样 一种已经存在数千年的制度,取代人民公社的集 体经营。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获得了三种形式的财产权:
私人财产所有权: • 私人住宅、家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土地使用权: • 30年的土地收益(后继续延长)。 农民自身人力资本的支配权: • 自由流动、自由选择职业。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1.2
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之路
阅读部分
·第1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的发展
1.2.1 农业的现代化模式
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传统意义上的现代化, 传统意义上的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经济社会向工业 经济社会转变的过程。 经济社会转变的过程。 今天的现代化概念,对发达国家来说, 今天的现代化概念,对发达国家来说,主要指从工 业经济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演变过程。 业经济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演变过程。对于发展 中国家来说,主要指加快发展,追赶发达国家的过 中国家来说,主要指加快发展, 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