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精选--中医辩证施护汇总--精选.docx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内容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内容介绍中医护理辨证施护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基于中医的理论体系,通过对患者的辨证施护,旨在恢复和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实现身体健康。
辨证施护内容包括对病情、病因和病机的全面分析,采取相应的施护方法,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患者辨证患者辨证是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关键步骤。
通过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护理人员可以辨认出患者所处的辨证类型。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虚实、寒热、表里等。
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采取不同的施护方法。
虚实辨证施护1.虚证施护:–饮食调理:推荐患者增加营养摄入,多食用补益元气的食物,例如黄芪、养生汤等。
–运动调理: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心理护理:采取积极的心理疏导措施,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增强抵抗力。
2.实证施护:–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增加清淡易消化食物的摄入。
–中药施护:根据患者的实证类型,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泄热利湿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环境调理:保持室内通风清爽,避免潮湿和寒冷环境的刺激。
寒热辨证施护1.寒证施护:–保暖措施:提醒患者保持室温适中,加强身体的保暖,防止寒冷刺激。
–温补饮食:推荐患者多食用温性的食物,如姜、肉类等,以提升体温。
–草药施护:使用具有温阳散寒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附子、肉桂等。
2.热证施护:–降温措施:提供清凉环境,控制室温,保持通风。
饮食上推荐多食用清热解毒的食物,如绿豆、藕等。
–中药施护:针对不同的热证类型,选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表里辨证施护1.表证施护:–温补措施:提醒患者多穿衣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同时饮食上多摄入温性食物,如姜茶、红糖等。
–草药施护:根据患者的表证类型,选择药性辛温的中药进行治疗。
2.里证施护:–清热解毒:针对不同的里证类型,使用具有清热凉血、消肿利尿等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饮食调理: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药、西瓜等。
第七章 中医常见病证的辨证施护
辩证施护
•燥邪犯肺:
主症: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伴口 干咽燥
辩证施护
药物护理
针灸护理 选穴:孔最、 鱼际、照海 手法:泻法
推拿护理 指按太阳、 尺泽
饮食护理 宜清润;多 喝水;多食 用蔬菜水果; 忌食辛辣、 油腻,戒烟 酒,可用枇 杷膏
生活护理
桑杏汤加 减
适当提高 空气湿度; 避免劳累
辩证施护
二陈汤加 减
咳嗽的预防和调养
01
适当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起居有常。
02
不随地吐痰。
பைடு நூலகம்03
饮食清淡,戒烟戒酒,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三、心 悸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 主的一种病证。 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 常见证型有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水饮凌 心、心血瘀阻, 现代医学中的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心悸为主 症者,均可参考本病辩证施护。
饮食护理 宜清润,多 饮水,多食 新鲜果蔬, 忌辛辣、油 腻
生活护理
银翘散加 减
室温宜凉; 衣被适中
辩证施护
•暑湿感冒:
主症:发热,微恶风,肢体酸重或疼痛,头重胀痛
辩证施护
药物护理
针灸护理 选穴:合谷、 中脘、足三 里 手法:泻法
推拿护理 指按中脘、 足三里
饮食护理 宜清淡,多 食易消化及 清热化湿解 暑之品,可 服荷叶绿豆 冬瓜糖水
•痰湿蕴肺:
主症:咳嗽痰多,色白粘稠,伴胸闷脘痞,呕 恶食少,体倦,便溏
辩证施护
药物护理
针灸护理 选穴:肺俞、 太渊、太白、 手法:平补 平泻
推拿护理 指按三阴交、 肺俞
饮食护理 宜清淡;易 消化;加用 健脾之品, 如山药、茯 苓等
中医辩证施护示例
患者熊建高,男,61岁。
因“发热,头痛,颈胀,关节疼痛12小时”由门诊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收住入院。
1.病史:患者自诉12小时前于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具体体温不详,右侧头痛,颈胀、不敢转侧,头痛呈持续性掣痛,阵发性加重,并有右上肢疼痛,活动不利,右肩关节疼痛,无法上抬手臂,并右手背及右手指肿胀,屈伸不利,并双侧膝关节疼痛不适,当时无恶心、呕吐、四肢抽搐、昏迷症状,自予口服安乃近1粒后,无明显好转,关节疼痛加剧,活动受限,遂今至我院门诊要求住院治疗,门诊以“颈椎病”收入我科,起病以来,患者无咳嗽气促,无腹痛腹泻,无乏力,盗汗,消瘦等症状,体重增减不明显。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在家间断口服尼群地平降血压治疗。
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3年。
2.现在症:寒热往来,右侧头痛,颈胀,右肩关节及双膝关节疼痛,右手背及右手指关节肿胀,屈伸不利,饮食可,夜寐欠佳,二便尚可,舌苔厚腻,脉滑.3.体格检查:℃,P81次/分,R20次/分,BP140/80mmHg神清,精神欠佳,慢性病容,颈静脉无充盈,右肩上抬受限,右肩关节压痛明显,无红肿,局部皮温不高,右手背及指关节肿胀,屈伸不利,双肺呼吸音低,未及明显干湿啰音,叩诊心界无扩大,心率81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不肿,双膝关节无红肿,膝关节周围压痛明显,浮髌实验阴性,活动欠灵便,神清,精神欠佳,面色暗,舌苔厚腻,脉滑。
中医诊断:痹病(寒湿阻滞证)西医诊断:1.发热,关节疼痛查因2.高血压病1级低危组3.右侧肩周炎4.腰椎间盘突出症辨病辩证依据:患者以头部、颈肩痛为主症,中医诊断为痹病,结合脉诊舌症,辩证为寒湿痹痛。
老年患者,肾气渐亏,致肾精亏损。
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痹阻不通而发病。
舌苔厚腻,脉滑紧则为寒湿侵袭之征.中医辨证施护:1.情志护理应经常注意患者情志变化,确保患者情绪稳定,且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从而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
临床常见病症辩证施护
临床常见病症辩证施护
失眠
一失眠失眠指夜间不易入睡,或嗜睡非睡。
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证的一类疾病。
二心脾两虚a证候表现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伴有四肢倦,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可见外伤或产后失血过多者。
b 护治法则补益心脾,养心安神(代表方:归脾方)
三施护要点 a 病室宜安静,舒适,避免吵杂。
B 睡前避免脑力劳动和过于兴奋。
C 每晚可用温水洗脚,同时用双手交替按摩足心(涌泉) d 饮食宜消化补血健脾之品,如桂圆红枣汤,莲子汤,茯苓饼,以补脾养心。
禁辛辣刺激之品,晚上忌茶,咖啡等兴奋饮料。
E 喜怒有节,消除紧张与疑虑。
四阴虚火旺证
症候表现心悸不安,心烦不寐,腰酸足软,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护治法则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施护要点
1 睡前保持情志稳定,不宜看刺激性书刊,环境要安静。
2 烦热汗出着,衣被不宜盖太多,及时更换湿衣。
3 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西洋参,杭甘菊代茶,核桃仁粥,莲子粥,百合汤等。
以补肾滋阴,或以牛脑髓,红糖适量蒸熟食用,有
益髓宁神作用。
4 劳逸结合,夜间工作不宜太迟。
痰热内扰证
症候表现胸闷心烦不寐,泛恶,嗳气,伴有头重目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护治法则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施护要点
1 病室安静,空气新鲜。
2 临睡前2小时针刺风池,神门穴。
3 晚上不宜饱餐,严格控制油腻,肉食,甜粘食品。
进食萝卜,海蜇等。
中医辩证施护
中医辩证施护
19/45
脏腑辨证普通规律
特征性症状和体征(定位)
+
八纲各证(定性)
中医辩证施护
20/45
举例
心悸怔仲、失眠健忘(病在心) +
身倦乏力、自汗、 气短、脉虚等 (病性--气虚)
心气虚证
中医辩证施护
21/45
03
何为施护
中医辩证施护
22/45
施护--- 普通护理与对症护理
1饮食调护4 Nhomakorabea候。 证 候:神疲、乏力、气短,畏寒,渴喜热饮,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水肿 ,
大便溏薄,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中医辩证施护
16/45
八纲辨证护理标准
表
--- 辛散解表
里
--- 和里
寒
--- 温以祛寒
热
--- 清热泻火
虚
--- 补虚扶正
实
--- 泻实祛邪
阴虚证 --- 养阴清热
阳虚证 --- 温补阳气
中医辩证施护
寒
热 温 凉 平 27/45
饮食调护宜忌
1、肺系病证 宜食清淡、水果。忌辛辣、烟酒、油腻、甜粘之品。 2、心系病症 主要以血脂指数来选择,高以清淡为主少吃瘦肉、鱼类, 忌食动物内脏、烟酒、 茶、咖啡。 3、脾胃系病证 宜营养丰富、软。烂。热、易消化 4、肝胆病证 宜食清淡蔬菜及瘦肉、鸡、鱼,忌辛辣、烟酒刺激之品, 少进动物脂肪 5、肾系病证 宜营养丰富、清淡及各种动物补养类食物。忌食盐、碱过 多和酸辣太过饮食
中医养生
2
生活起居
5
用药护理
3
情志护理
6
中医适宜技术利用
中医辩证施护
内科常见病证辨证施护【303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咳嗽
• 咳嗽较重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咳嗽合剂,或复方甘草合剂,或 通宣理肺丸,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有排痰困难者,为促进有效 排痰,可教会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方法;勿擅自服用强镇咳药。 若无力咳出黏稠痰,或意识不清排痰困难者,可经患者的口、鼻腔、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进行负压吸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咳嗽
• 2. 痰湿蕴肺 由饮食生冷,嗜酒过度,损伤脾胃,或过食肥厚辛辣, 伤及脾胃,脾失健运,不能输布水谷精微,酿湿生痰,壅遏肺气,肺 气不利而发为本病。此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道理。
• 3. 肝火犯肺 情志抑郁,肝失条达,肝气郁滞,气郁化火,火气循经 上逆犯肺,肺失肃降,则致咳嗽,称为“木火刑金”。
,心烦口渴,胸闷欲呕。舌苔腻,脉濡数。 • 2. 护治法则 清暑解表,芳香化湿(代表方:新加香薷饮)。 • 3. 施护要点 • (1)生活护理:病室粥、绿豆汤等,
以清热解暑。忌食冷、甜、黏、油炸食品。 • (3)其他方法:头身困重者,可配合刮痧治疗,取两侧夹脊、背部
并及时记录。高热者可以用温水擦浴,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退热药,药 后需观察汗出的情况,勿使大汗淋漓。中药汤剂宜温凉服,药后观察 出汗、体温、伴随症状的变化。若汗出、热退、身凉、脉静则为正胜 邪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感冒
• (三)暑湿感冒 • 1. 证候表现 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胀如裹,肢体酸重
少不良刺激。室温宜偏暖,可多加衣被,避免直接吹风,以防加重病 情。注意隔离患者,减少探视,以防交叉感染。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 切勿对着他人,患者使用的器具,如餐具、痰盂等应每天消毒。汗多 者及时用温湿毛巾擦干,勿使当风受凉而复感。高热无汗者不可冷敷 或酒精擦浴,以防毛窍闭塞而邪无出路。 • (2)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可用胡椒粉、姜末、葱等辛味发散的调味品,以散寒;鼓励患者多 饮水,除机体每日需要量外,还须根据体温、痰液黏稠度,估计每日 水分补充量,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忌生冷、油腻食品。
常见疾病中医辩证施护
八纲辨证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取得的资料。
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
是中医学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疾病的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的称为虚证,邪气盛的称为实证。
所以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
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这样,就可紧紧把握阴阳两纲,由浅入深,认识疾病的本质。
八纲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
而是相互间可有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
饮食调护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
食物分类按食物的性质分类: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发散性食物;按食物的味分类: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饮食有节、饮食有方、谨和五味、荤素搭配。
饮食宜忌原则与方法辨证施食(虚证应补益、实证宜疏利、寒证宜温热、热证宜寒凉)、辨药施食(即食物的性味应与患者所服药物的性能一致)、因人施食(根据人的体质、年龄不同而异)、因时施食(根据四时季节的变化而异)。
肺胀【定义】肺胀是因喘咳日久,肺脾肾心俱虚,气道滞塞、肺气胀满,出现以胸部膨满,咳逆上气,动后尤甚,痰涏壅盛,甚则面色晦黯,唇舌紫绀,面目四肢浮肿,病程缠绵,经久不愈为特征的疾病。
骨科常见病中医护理
三 健康指导:
(6)恢复期进行动静结合的功能活动, 加强腰背肌锻炼。行“五点支撑法、三点 支撑法、飞燕点水法”等方法进行腰背肌 功能锻炼,早晚各1次,每次10~15分钟。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腰部过度 负重,勿久坐及过于用力弯腰,不得挑重 物,半年内避免体力劳动。咳嗽、大便时 要使用弹力腰围,以防因胸腹腔压力增高, 使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2.手术治疗按骨科术前、术后护理 常规进行。 3.给药护理:寒湿腰痛者中药宜热 服或温服;湿热腰痛者中药宜温服 或凉服。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或针刺止痛;燥结便秘时遵医嘱给 予益气润肠中药口服。
4.饮食护理:饮食营养丰富,忌生 冷,辛辣,滋腻之品。寒湿腰痛者宜 食温性利湿之品;湿热腰痛者宜食清 热疏利之品;肾虚腰痛者宜食补肾活 血散瘀之品。如冬瓜,扁豆,羊肝, 猪肾等。 5.情志护理:做好思想疏导,树立 信心,积极配和治疗护理。
骨科常见三种疾病 中医护理常规
一、痹病的辩证施护 二、项痹病的辩证施护 三、骨蚀的辩证施护
痹 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指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及下肢坐 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的腰腿 痛疾患。西医的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 出症、脊椎和脊髓疾病等均可出现腰痛。 主要因椎间盘变性,在外力的作用下纤 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 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症。《证治 准绳》中指出:“腰痛之病,有风,有 寒,有湿,有热,有挫闪,有淤血,有 滞气皆标也,肾虚其本也”。四、临证 Nhomakorabea症)施护
总结中医辨证施护
总结中医辨证施护1. 引言中医辨证施护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通过辨别疾病的不同证候,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医辨证施护进行总结。
2. 中医辨证施护的基本理论中医辨证施护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辨证施治、辨证施养、辨证施健三个方面。
2.1 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辨证理论,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施治注重个体化,强调因人而异的治疗方法。
通过辨别疾病的不同证候,辨证施治能够针对病因病机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2.2 辨证施养辨证施养是指在治愈了疾病后,继续进行养护,以巩固疗效,防止疾病复发。
中医辨证施养注重平衡阴阳,调节脏腑功能,使人体保持健康状态。
2.3 辨证施健辨证施健是指在预防疾病的过程中,根据个人的体质和辨证理论,进行健康调理。
中医辨证施健注重防病于未然,通过合理的调摄,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提高身体素质。
3. 中医辨证施护的实践应用中医辨证施护的实践应用主要包括辨证施治的方法、辨证施养的具体措施、辨证施健的健康调理等。
3.1 辨证施治的方法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主要包括四诊法、观舌诊断法、问诊法和脉诊法等。
四诊法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方法,通过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的观察和询问,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做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3.2 辨证施养的具体措施中医辨证施养的具体措施包括调节饮食,合理膳食搭配;保持适当的运动量,改善体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高睡眠质量等。
3.3 辨证施健的健康调理中医辨证施健的健康调理主要包括食疗、药膳、按摩等。
食疗是指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的方法,包括食材的选择、烹饪方法等。
药膳是指使用药食同源的食物来调理身体的方法,具有疗效显著的特点。
按摩是指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来调理身体的方法,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动静结合,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4. 总结中医辨证施护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对于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证候施护要点
风阳上扰
1.保持居室安静,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噪音、暴怒、抑郁,保持情绪稳定
2.入睡困难者,辗转反侧烦躁不安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或睡前按摩涌泉穴100次
3.饮食宜清淡甘寒为主,如绿豆、黄瓜、梨等,忌大蒜、葱等辛香走窜之品
气虚血瘀
气血瘀阻
1.体弱多汗者,居住环境宜温暖避风,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被服
脱证
1.头稍垫高,枕头15°-30°为宜,以免气血上逆,加重神昏
2.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
3.注意观察瞳孔、面色、呼吸、汗出、脉象之变化
4.保持大便通畅
风痰瘀阻
1.病室环境应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2.注意休息及患肢保暖,减少探视
3.予以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
2.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
3.予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
4.注意观察瞳孔、面色、呼吸、汗出、脉象之变化
阴闭
1.头稍垫高,枕头15°-30°为宜,以免气血上逆,加重神昏
2.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
3.宜食温化痰浊的食物,如南瓜、石花菜等,忌食生冷以防助湿化痰
4.注意观察瞳孔、面色、呼吸、汗出、脉象之变化
血虚头痛
1.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宜
2.注意加强营养,可多食血肉有情之品,如动物血、动物肝脏、瘦肉等
3.做好情志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
4.适当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
肾虚头痛
1.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宜
2.宜食清淡宜消化之品,忌食辛辣生冷之物
3.做好情志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
4.多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2.加强食补,饮食宜选择补益气血的食品,避免过量
中医护理之常见症状及辨证施护(带下病)
带下病一、概述(一)概念带下病是因湿热、湿毒,或脾虚、肾虚等所致,以带下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局部、全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二)讨论范围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及生殖器肿瘤等疾病以带下量增多,伴有带下的色、质、气味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属本病证的讨论范围,可参考本节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一)病因多与脾阳虚、肾阳虚、阴虚夹湿、湿热下注、湿毒蕴结等因素有关。
(二)病机总结1.病位:阴道、胞宫,与脾、肾功能失常密切相关。
2.基本病机:湿邪伤及任带两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3.病理因素:湿。
4.病理性质:脾虚失运,水湿内生;肾阳虚衰,气化失常,水湿内停。
或久居湿地,涉水淋雨,或经期产后摄生不慎,湿邪侵袭以致带下病。
三、诊断(一)诊断1.症状: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或黄绿如脓,或浑浊如米泔;或稠黏如脓,或如豆渣凝乳,或如泡沫状;气味有臭气,或臭秽难闻;可伴有外阴、阴道灼热瘙痒,坠胀或疼痛等。
2.脉象:脾阳虚见脉缓弱;肾阳虚见脉沉迟;阴虚夹湿见脉细数;湿热下注见脉濡数;湿毒蕴结见脉滑数。
3.诱发因素:经期、产后余血未净,摄生不洁,或不禁房事,或妇产科手术后感染史。
4.相关检查:妇科检查、辅助检查。
四、辨证施护(一)辨证要点辩寒热虚实、辩脉象变化、辩病情轻重。
(二)护治原则带下病以除湿为主的护治原则。
健脾除湿、滋阴升阳、清热散寒、疏肝固肾等方法。
治脾宜升、宜燥;治肾宜补、宜涩;治湿热与湿毒宜清、宜利。
护理随证随型,在生活起居、情志、用药等方面调护。
(三)证治分类1.脾阳虚证症状: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黏稠,无臭气,绵绵不断,面色㿠白或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倦,纳少便溏,两足浮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弱。
证候分析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药:完带汤。
2.肾阳虚证症状:白带量多,清冷,质稀薄,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大便溏薄。
中医护理常见症状及辩证施护——胃痛
一、概述(一)概念胃痛,亦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二)讨论范围凡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胃癌等疾患表现为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症者,均属本病证的讨论范围,可参考本节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一)病因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脾胃虚弱。
(二)病机总结1.病位: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2.基本病机: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3.病理因素:气滞、血瘀、寒凝、热郁、湿阻、食积。
4.病理性质:有虚实寒热之异,且可相互转化兼夹。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症状:以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经常性疼痛为特征,常伴有食欲不振,胃脘痞闷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胃气失和的症状。
2.体征:部分患者可有上腹部剑突下压痛的体征。
3.发病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史。
4.相关检查:上消化道X线钡餐、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等检查,若见胃、十二指肠黏膜炎症、溃疡等病变,则有助于诊断。
(二)鉴别诊断胃痛应与真心痛、胁痛、腹痛进行鉴别:其不同点,见下表。
四、辨证施护(一)辨证要点1.辨寒热:主要根据起病原因、痛势、疼痛加重与缓解因素、口渴情况等进行辨证。
2.辨虚实:主要根据起病、疼痛特点、病程、脉象等进行辨证。
3.辨在气、在血:主要根据病程、疼痛特点、兼症、诱因等进行辨证。
(二)护治原则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原则,并需审证求因,辨证施护。
胃痛属实者以祛邪为主,属虚者以扶正为先,虚实并见者则扶正祛邪。
(三)证治分类1.寒邪客胃➢症状:胃痛暴作,甚则拘急作痛,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痛增,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饮食停滞➢症状:胃脘疼痛,胀满不消,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得食更甚,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或实。
3.肝气犯胃➢症状: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脘痛连胁,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大便不畅,嗳气、矢气则舒,苔多薄白,脉沉弦。
疾病辩证施护
颈椎病的辩证施护一:辩证(一)、寒湿阻络主状:头痛、后枕部疼痛,颈项强硬,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背与手指麻木酸痛,或头痛牵涉至上背痛,颈肩部畏寒喜热,颈椎旁有时可以触及肿胀结节。
(二)、血瘀阻络主症:头昏、眩晕、倦怠乏力、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视物模糊,食欲不振,面色无华,或伴有胸闷心悸。
二、施护1、减少低头伏案工作时间,常抬头作颈肩部活动。
2、睡觉时枕头的高度要适合,注意肩颈部的保暖。
3、拔罐治疗时要配合推拿,加强肩颈部的功能锻炼。
4患者所用的枕头的高度以被头劲部压缩后与患者的拳头的高度为宜。
5在针刀治疗和手法复位后,颈围固定,限制颈部的旋转,前后方活动一至二周。
6针刀治疗一至二周,待解除颈围后,自主缓慢的进行颈部各个方向的活动锻炼,再过一周后,颈部才可以自由的活动。
三、针灸治疗(1)寒湿阻络:肩井、大杼、天宗、曲池、合谷(2)血瘀阻络:大椎、大杼、肩井、曲池、合谷。
落枕的辩证施护一、辩证(一)、风寒阻络主症:晨起出现颈项、肩背部疼痛僵硬不适,转侧受限,尤以旋转后仰为甚,头歪向健侧,肌肉痉挛酸胀,可伴有恶寒,头晕,精神疲倦,口淡不渴。
(二)、气滞血瘀主症:症状反复发作,颈项、肩背部疼痛僵硬不适部位固定,转动不利,肌肉痉挛酸胀,多在劳累、睡眠姿势不当后发作。
二、施护1、劳逸结合,定是睡眠,枕头的高低软硬要适宜,并注意肩颈部的保暖。
2、拔罐治疗落枕效果显著,配合按摩可立竿见影。
三、针灸治疗(1)风寒阻络:风池、大椎、风门、外关、后溪(2)气滞血瘀:风池、大椎、膈俞、后溪、血海。
肩周炎的辩证施护一、辩证(一)、风害阻络主症:肩部疼痛,痛牵肩背、颈项,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恶风畏寒,复感风寒则疼痛加剧,得温则痛减,或伴有头晕、耳鸣。
主症:肩部疼痛,痛势较剧烈,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以夜间为重,肩关节活动受限较明显,局部肿胀。
青紫。
二、施护1、治疗期间要注意肩背部的保暖,积极开展肩背部的功能锻炼。
2、肩部注意功能锻炼。
常见病的病证施护
保暖措施
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以免加重病情。
情志护理
关心安慰患者,消除其忧郁心理,增强治疗 信心。
药物治疗
遵医嘱给予健脾止泻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及 不良反应。
PART 05
头痛病证施护
REPORTING
风寒头痛证施护
症状观察
观察头痛部位、性质及伴随症状,如恶寒、发热、鼻塞等。
护理措施
保持室内温暖,避免直接吹风,可热敷头痛部位,饮食宜温热。
暑湿感冒证施护
症状识别
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等。
施护原则
清暑祛湿解表。
护理措施
避免高温潮湿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饮食宜清淡爽口 ,多食用具有祛暑化湿作用的食物;可选用藿香正气水等 中成药治疗。
预防措施与护理要点
预防措施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保持 室内空气流通;少去人群密集场所;感冒流行期间可服用预 防药物。
适当运动
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运动, 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瘀血停滞
。
PART 04
泄泻病证施护
REPORTING
寒湿泄泻证施护
室内环境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湿 度适宜。
饮食调理
饮食以温热为主,忌食生冷、油腻之 品,可选用温中散寒的食物。
保暖措施
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可用热水 袋热敷腹部。
情志护理
关心安慰患者,消除其恐惧心理,保 持情绪稳定。
湿热泄泻证施护
病室环境
饮食调理
保持病室凉爽、通风,避免潮湿、闷热。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忌食辛辣、油 腻之品,可选用清热利湿的食物。
皮肤护理
情志护理
中医护理临床常见症状及疾病辩证施护 痔
四、辨证施护
(五)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 了解患者有无排便困难和肛门疼痛情况。 ➢ 了解患者便血时是大便表面带鲜血或是便后滴血、喷血,
便血量的多少,有无黏液。便血次数及伴随症状。 ➢ 了解患者排便后有无肿块脱出,询问患者肛门是否有瘙痒
感,是否有肿物嵌顿史。 ➢ 观察痔核的大小、有无脱出、表面是否糜烂或坏死。 ➢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若出血量多及时报告医师。
四、辨证施护
(二)护治原则
消除痔的原因。内痔治疗的重点在于缓解症状,减轻 痛苦,同时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决定痔的治疗方法和手术 方法;外痔以外治为主,亦可采用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 在于缓解其症状;混合痔则结合前两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 法。
(三)证治分类
1.内痔 (1)风热肠燥 (2)湿热下注 (3)气滞血瘀 (4)脾虚气陷
四、辨证施护
(五)护理措施
3.饮食护理
➢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荤素搭配 合理。
➢ 宜多吃蔬菜、水果,多饮开水,少食辛辣、香燥、海腥发 物、刺激性食物及肥腻之品,如肥肉、鱼虾、辣椒、酒等。
➢ 辨证施食。
四、辨证施护
(五)护理措施
4.情志护理
➢ 患者因反复便血或疼痛,可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护士 应耐心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其增加对疾病的了解,消 除恐惧心理。
(一)诊断
2.外痔 (1)症状:肛门坠胀、疼痛、有异物感。 (2)外痔分类:外痔发生于肛管齿线以下部位,外痔可 分为结缔组织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3.混合痔 (1)症状:具有内、外痔的临床表现,可见便血及肛门 部肿物,可有肛门坠胀、疼痛或异物感,可伴有局部分泌物 或瘙痒。 (2)发病特点:内、外痔静脉丛曲张,相互沟通吻合, 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 (3)专科检查肛检可见肛管内齿线上、下同一方位出现 肿物。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
3 肝气犯胃
(1)主症: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闷胁痛, 舌边红,苔薄腻,脉弦。
(2)调护方法
中药调护:选用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
饮食调护:宜食金橘、佛手等疏肝理气之品。 可用佛手、陈皮各15g煎汤代茶饮。
针灸调护:针中脘、太冲、足三里、内关,用 泻法。
情志调护:了解患者思想,解除不良因素, 使其保持乐观情绪
(2)调护法则 清热肃肺 化痰止咳
中药调护:选用清金化痰汤。汤药可凉服, 亦可频服。
特色调护:痰多黏稠用鱼腥草雾化化痰。
饮食调护: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利于 痰液排出。宜食新鲜水果,如梨、枇杷、 莩荠、甘蔗等以淸热生津止咳,忌辛热香 燥助热动火之品。
6.肝火犯肺
(1)主证:上气咳逆阵作,痰黏难咳,咳作 面赤,咽干口苦,胸胁胀满,咳时引痛, 症状随情绪波动,舌红,苔薄黄少津,脉 弦数。
(2)调护法则: 益气解表 中药调护: 参苏饮。宜温服。 特色调护:耳穴埋豆。肺、肾、肾上腺等。
饮食调护:选用温性食物,如山药粥、黄芪 大枣粥、牛奶,以健脾补气。
5.阴虚感冒
(1)主证: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 晕心烦,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 舌红少苔,脉细数。
(2)调护法则: 滋阴解表 中药调护: 葳蕤汤。宜温服。 特色调护:耳穴埋豆。肺、肾、肾上腺等。
1 外邪犯胃
(1)主症:突然呕吐,恶寒发热,脘腹不适, 舌苔白腻,脉濡缓。
(2)调护方法
中药调护:选用藿香正气散。汤药宜少量频服。 针灸调护:针中脘、足三里、胃俞、内关穴。 饮食调护:生姜汁1汤匙,蜂蜜1盅,调匀后温 服。
2 饮食停滞
(1)主症: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得 食愈甚,吐后症状减轻,大便臭秽或溏薄,舌苔厚 腻,脉滑。
常见疾病中医辩证施护汇总
八纲辨证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取得的资料。
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
是中医学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疾病的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的称为虚证,邪气盛的称为实证。
所以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
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这样,就可紧紧把握阴阳两纲,由浅入深,认识疾病的本质。
八纲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
而是相互间可有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
饮食调护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
食物分类按食物的性质分类: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发散性食物;按食物的味分类: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饮食有节、饮食有方、谨和五味、荤素搭配。
饮食宜忌原则与方法辨证施食(虚证应补益、实证宜疏利、寒证宜温热、热证宜寒凉)、辨药施食(即食物的性味应与患者所服药物的性能一致)、因人施食(根据人的体质、年龄不同而异)、因时施食(根据四时季节的变化而异)。
肺胀【定义】肺胀是因喘咳日久,肺脾肾心俱虚,气道滞塞、肺气胀满,出现以胸部膨满,咳逆上气,动后尤甚,痰涏壅盛,甚则面色晦黯,唇舌紫绀,面目四肢浮肿,病程缠绵,经久不愈为特征的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纲辨证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取得的资料。
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
是中医学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疾病的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的称为虚证,邪气盛的称为实证。
所以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
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这样,就可紧紧把握阴阳两纲,由浅入深,认识疾病的本质。
八纲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
而是相互间可有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
饮食调护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
食物分类按食物的性质分类: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发散性食物;按食物的味分类: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饮食有节、饮食有方、谨和五味、荤素搭配。
饮食宜忌原则与方法辨证施食(虚证应补益、实证宜疏利、寒证宜温热、热证宜寒凉)、辨药施食(即食物的性味应与患者所服药物的性能一致)、因人施食(根据人的体质、年龄不同而异)、因时施食(根据四时季节的变化而异)。
肺胀【定义】肺胀是因喘咳日久,肺脾肾心俱虚,气道滞塞、肺气胀满,出现以胸部膨满,咳逆上气,动后尤甚,痰涏壅盛,甚则面色晦黯,唇舌紫绀,面目四肢浮肿,病程缠绵,经久不愈为特征的疾病。
【范围】西医学中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如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老年性肺气肿等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辩证调护】一、寒饮束肺:喘咳气短,痰多清稀,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温肺化饮方药:小青龙汤加减调护:1、室内空气宜新鲜,潮润,室温宜偏暖,注意保温,助病人及时增减衣被,防止受冷。
2、饮食宜清谈与辛散,忌生冷、肥甘厚腻等滋痰生湿之品,禁食辛辣、烘炒类食物如炒瓜子、烘饼等。
可食用温性调味品,如生姜、胡椒、葱等,以助散寒。
3、解表药不宜久煎,汤剂宜温服,服药后可略加衣被,使微微出汗。
咳嗽夜间为甚者,适宜临睡前服,中西药服服药时间需要间隔 2 小时。
4、注意寒热的轻重、咳嗽的性质、痰涕的颜色及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的变化,有恶寒发热表证时,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可用生姜、红糖、红枣煎服。
二、痰热壅肺:喘促气粗,胸满咳嗽,痰黄而稠粘,心胸烦闷,口干而渴,发热微恶风寒。
舌边红,苔薄黄,脉浮散。
治法:宣肺疏风,清化热痰方药:清气化痰丸加减调护:1、室内空气宜新鲜,避免寒冷空气及异味刺鼻之气的吸入,室温不宜过高。
2、饮食宜消化、清淡为主,多食蔬菜和水果,忌辛辣、油腻、荤腥、烟、酒等刺激之品,鼓励多饮水,可服用竹沥水,川贝粉等清热化痰。
3、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观察出汗、咳嗽及神志等情况。
高热病人必须卧床休息,多饮水,可用银花、芦根等煎水代茶。
三、痰浊阻肺:胸满闷胀,咳嗽气喘,痰白量多,不能平卧,稍劳即甚,怕风易汗,脘腹痞满,食纳减少,倦怠乏力,舌淡,舌苔白滑腻,脉弦滑。
治法:健脾益肺,降气化痰。
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调护:1、病室宜温暖,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干燥通风。
服药期间避免油烟异味、灰尘等不良刺激,以免加重病情。
2、保持呼吸道通畅,久病体弱卧床者,可采用翻身拍背,体位引流等帮助排痰。
有紫绀者,应给予氧气吸入。
3、密切观察病情,病重、年老者要阻止痰阻窒息,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措施清除气道内的痰液,必要时要行气管切开。
4、饮食以易消化、清淡之品主为宜,可予赤小豆、白扁豆、苡仁、山药等健脾、利湿、化痰之品,忌食糯米、甜食、肥1甘、辛辣、过咸食物。
四、痰蒙神窍:神志恍惚,烦躁,表情淡漠,嗜睡或昏迷,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腻或淡黄腻,脉细滑数。
治法:涤痰开闭,化痰醒脑。
方药:菖蒲郁金汤加减调护:1、病室整洁,空气新鲜,光线适宜温湿度适中,保持安静,以利于病员休息。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合理,规范用药,准确记录出入量,做好口腔护理,可用盐水、银花甘草水擦拭或漱口,备齐抢救物品于床旁,保证仪器使用的有效性。
3、绝对卧床休息,防舌咬伤、防坠床、防压疮,及时予翻身、拍背、吸痰、雾化吸入等保证气道通畅。
4、饮食宜流质或半流质,防呛咳、窒息,或禁食,予鼻饲管鼻饲,保证营养的摄入。
可饮入竹沥以清热化痰,亦可服用苏合香丸,以豁痰开窍醒神。
5、保持大便通畅,勿努责,大便秘结不通者,可服用大黄水或鼻饲清热通便药,必要时灌肠。
五、肺肾气阴两虚:呼吸短浅,动则尤甚,声怯乏力,咳嗽痰少,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面浮肿,手足心热,心悸心慌,舌质黯红或舌红,少苔,脉沉细弱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补肺纳肾方药:人参蛤蚧散合八珍汤加减调护: 1、病室安静,温度宜略低,空气新鲜湿润,避免烟雾,灰尘及异味刺激,光线适度。
2、病人半卧位或端坐位休息,协助生活护理,予氧气吸入,拍背排痰,减轻心肺负担。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宜温补脾气、益肾清肺之品,忌发物和酸辣刺激之品,可食入松子、百合、核桃、黑芝麻、木耳、动物肾脏、瘦肉、禽蛋等。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蹲努责,大便干结遵医嘱予缓泻剂或每日晨起、睡前顺时针按摩脐及下腹10-15 分钟。
5、汤药适宜空腹温服。
六、阳虚水乏:浮肿心悸,气短倚息,尿少肢凉,唇绀舌紫苔腻,脉沉虚数或结代治法:温阳利水,补肾纳气方药:金匮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调护:1、病室清洁卫生,温度略高,空气新鲜流通。
2、注意休息,3、饮食宜以低盐、清淡、温补之类:瘦肉、禽蛋、可予山药苡仁健脾利湿,忌食生冷瓜果及其他凉性食物。
4、汤剂宜浓煎温服,应在餐前1-2 小时可少量多次服用,以免影响食欲。
5、准确记录出入量,做好皮肤护理;予情志护理,教会自我排解的方法,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咳嗽【定义】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多种病因所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咳,指有声无痰;嗽,指有痰无声。
临床上一般为痰声并见,故合称咳嗽。
【范围】西医学中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表现以咳嗽为主症时,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外感咳嗽【辩证调护】一、风寒束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热,宣通肺气。
方药: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
调护:1、病室温暖,空气新鲜,切忌当风受凉。
2、汤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或同时进食热饮,以助微汗。
3、咳甚者,可临时加服杏苏止咳露或止咳合剂10~20ml。
4、饮食适宜辛温、清淡,多食葱白、生姜、蒜等,忌食生冷、油腻、厚味、酸味食品。
可用白萝卜 1 个切片,甜杏仁10克(去皮尖)捣碎,一起蒸熟食用。
二、风热犯肺: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咽喉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色黄,咳时出汗,常伴有鼻流黄涕,口渴,头痛,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剂:桑菊饮加减。
调护:1、病室通风,但恶风时应避免直接吹风,发热者卧床休息,衣被适中,不宜过暖。
2、汤药适宜轻煎温服。
咳嗽剧烈时,选急支糖浆、止咳枇杷露。
干咳痰少质粘难出者,可用梨一只去皮,加川贝 10 克,冰糖适量蒸服。
23、饮食宜清淡可口,可食用梨、枇杷、萝卜等新鲜水果。
忌食辛辣、烟酒、刺激性食物。
可食枇杷叶粥(鲜枇杷叶15克,粳米适量,煮粥服食),或用川贝母 10 克,梨 1 个,煮水顿服。
三、燥热伤肺:干咳频作,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粘而无丝,不易咳出,痰中带血丝,口干,出起可伴有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苔薄白或薄黄,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剂:桑杏汤加减。
调护:1、汤药宜轻煎,少量多次服用。
2、痰中带血者,可用小或白茅根煎水代茶饮:干咳无痰或痰少难排出者可用梨炖白蜜服用。
3、饮食宜清凉润肺食品,如蜂蜜、西瓜、罗汉果、菠菜、梨粥、玉竹粥、藕粥等。
忌食辛辣温燥之品,禁烟酒。
4、若兼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薄白而干者,以杏苏散为方,饮食宜温而不燥,润而不凉。
四、外寒内热:壮热咳嗽,痰色白或黄质粘难咯,口干渴饮,阵阵恶寒,一身作痛,舌苔薄而淡黄,脉浮滑数。
治法 :散表寒清肺热方药 :麻杏石甘汤调护 :1、病室保持相对温度和湿度,定时通风换气。
2、恶寒者注意保暖;汤药宜温服。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白萝卜粥、梨粥、藕粥、及西瓜以清热化痰。
内伤咳嗽【辩证调护】一、痰湿蕴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咳,痰出咳平,痰稠厚成块,色白或黄灰,胃纳不振,神疲乏力。
舌苔白腻,脉濡滑治法:健脾燥湿,理气化痰方药: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
调护:1、保证休息,避免受凉。
2、汤药适宜温服。
痰多者可临时加服桔梗半夏曲3-5 克。
年迈体弱,痰多不易咯出者,要帮助排痰,可用超声雾化吸入有利排痰,防止窒息。
3、饮食宜清淡、容易消化食物,宜用健脾化痰之食疗效方,如苡米粥、山药粥等,可常用党参或陈皮15-20 克、粳米50-100 克,煮粥食用,以健脾化痰。
避免生冷、辛辣、肥甘味厚等碍胃滞脾之品,禁烟酒。
二、痰热郁肺:咳嗽气喘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稠,色黄,咯吐不爽,有热腥味或痰中带血,胸胁胀满,咳时引痛,或有身热面赤,口渴欲饮。
舌红,舌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调护:1、衣服不宜过暖,汗多者应及时更换衣物。
2、汤药适宜饭后稍凉服。
痰多者应注意排痰,可服用竹沥水,川贝粉等以化痰清热,痰中带血者可予鲜茅根15 克煎汤送三七粉 2-3 克,以清肺宁络止血3、老年久病者要防止厥脱证发生,凡痰不易咳出,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心悸、神昏,嗜睡,四肢不温者,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4、饮食宜清淡,忌辛辣香燥动火之品,多食枇杷、梨、香蕉、马齿苋、薏苡仁、紫菜等,可食鲜芦根粥(鲜芦根30 克再放入粳米 100 克煮粥)或用川贝母10 克,梨 1 个,煮水顿服;亦可用大萝卜一个500 克左右,削去外皮,挖空中心,装入 50 克蜂蜜,用碗盛载,隔水蒸熟食用,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