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期末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土地利用规划总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土地概念由地球表面扩大至地球表层,由平面扩展至立体,形成了土地的立体观。
土地的特性: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②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③土地沃度的差异性;④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⑤土地位置的空间性;⑥土地属性的两重性
土地利用:就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土地利用途径:一是从土地利用广度扩展;二是向土地利用深度挖潜
土地利用规划定义: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合理组织这一特殊矛盾。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按等级层次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原则
地租和地价理论意义:
1、根据土地用途与地租之间的关系,①应把位于和接近城市中心区的土地规划用做高价用地,如商业用地、居住用地等,把其他类型用地,如工业用地、行政办公用地,规划于远离城市中心的地段上。②对于农用地而言,应把集约经营用地,如果品、蔬菜等产品生产用地,规划在城市近郊区,而将粗放经营用地,如大田作物生产用地等,规划在远离城市的地段上。
2、土地利用规划条件是影响土地价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土地使用种类与地价高低有密切的关系,通常商业用地的地价最高,农业用地的地价最低。
3、另外,不同用途对土地条件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土地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规定土地用途对土地价格有着重大的影响。
区位理论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孤立国)、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
人地协调理论:人地关系即人类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在人类出现以后地球上就已客观存在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具体体现为土地特性和用地要求的协调上。
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1、核心是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它的作用是宏观调控和均衡各业用地。
2、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
3、土地资源配置是指对土地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部门之间(用途之间)数量、质量、区位的分布状态。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P46
1)整体性—表现在规划对象、任务、内容、效果等方面都有整体性
2)长期性—主要表现在规划的时限具有长期性、规划的影响具有长期性、规划的实施具有长期性。3)战略性—主要在研究问题具有战略意义,对土地利用的战略调节控制、以及宏观指导性。
4)控制性—纵向讲上级规划对下级规划的指导控制;横向讲是总体规划对区域内国民经济
各部门用地的宏观控制作用。
5、任务有三方面:①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②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③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6、内容: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②土地供给量预测;③土地需求量预测;P48(非常重要的内容)
④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⑤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⑥土地利用分区;⑦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7、程序:(要掌握P4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主要经过准备、编制和审批三个阶段。
8、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衡量小康的指标体系由3个方面12项指标构成:
①宏观经济条件方面;②生活质量方面;③生活效果方面
第四章 土地供给量预测 人口预测——(一)人口自然增长法 P58 它以现有总人口为基数,通过预测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确定预测末期的总人口数, ❖ 公式:
Pt —规划年人口数Pto —基期年人口数 t —预测年期 K —人口
自然增长率 C —规划期内迁入人数 d — 规划期内迁出人数
❖ 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是,规划区域的人口数基本上按照一定比例增长,并假定该地区
人口今后仍按此平均增长率继续增长下去,这样即可利用几何级数求末项的公式,又称复利公式,
推算规划年的人口数。
例题:某县1990年有100万人,1996年110万人。如1997-2000年人口增长速度保持1990-1996年的
水平,2001-2005年、2006-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0.01和0.008的水平,机械净增长规模
分别控制在1万人和2万人。请计算该县2000年、2005年和2010年总人口。
解答:1990-1996年人口年均增长率:K=0.016
P(2000年)=110×(1+0.016) 4 =117.21万人
P(2005年)=117.21×(1+0.01) 5 +1=124.19万人
P(2010年)=124.19×(1+0.008) 4 +2=131.24万人
(二)劳动平衡法 P59
❖ 此法是建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力的基础上,以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和被抚养人口
三者之间比例关系为依据预测未来人口。此法一般适用于城市和城镇居民点的人口预测。
❖ 公式为:
例如:若已知某集镇2001年年底人口数为2000人,其中基本人口数为1000人,根据该集镇的社会经
济发展计划,估计2005年基本人口将增加800人,服务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被抚养
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则该集镇2005年总人口数为:
城市化水平预测——城市化的量度一般可采用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目前描述城市化发展程度的常
用指标有人口比例指标和土地利用指标。人口比例指标系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例。土地利用指标系非城市用地(耕地、林地、草地、荒山、海滩等)转为城市用
地(工厂、商店、住宅等)的比率。
复合指标法系采用反映城市化水平的四方面指标即:①规划区域的城市人口占其所在区域总人口的百分
比;②人口密度即单位城市土地面积的人口数;③城市(建成区)的大小;④城市(建成
区)之间的平均距离。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目的:通过分析应掌握一下情况:①区域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
件;②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其变化趋势;③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特点;④土地的开发利用
程度;⑤土地利用的效果;⑥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包括土地资源数量分析、土地资源质量分析、土地利用开发程度分析、土地利
用结构分析和土地利用效益分析等。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由土地利用开发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和土地利用综合效果3方面30项
指标组成。
40004.015.018001000=+-+=)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