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档案学的动力机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档案学的动力机制

王协舟

2012-12-22 16:31:04 来源:《档案学研究》(京)2009年3期【英文标题】On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Chinese Archives Science

【作者简介】王协舟,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411105

【内容提要】档案学人对于档案学研究的天然好奇心和满足于成果认同的好利心,构成中国档案学发展的微观动力基础。档案学科自身的内在逻辑、上位学科的整体推动与相关学科的开放式学习,共同在理论上驱动中国档案学的繁荣。社会的需要尤其是档案职业的需要,在实践上为中国档案学提供发展的环境与土壤。而由大学、研究机构、政府和企业联合形成的档案学科学共同体,则从制度层面为中国档案学的发展提供保障。

The archival researchers' nature curiosity for science and their desire for success compose of the microcosmic impetus foundation of the archival science.The archival science is driven to boom by the inner logic of the archival disciplines, the push of the upper disciplines and the open learning of the related disciplines. The environment an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al science are provided practically by the social requirements and archival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which is formed by the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ions,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provide the safeguards on the level of institution.

【关键词】中国档案学/动力机制/学术评价Archival Science of China/Driving Forces Mechanism/Science Evaluation

1 好奇心与好利心的双重驱动力

科学家、学者首先是科学人,认识主体也就是学者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科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在驱动力。

好奇心与生俱来,表现为认识和解释未知世界的一种渴望。“好奇心(人类最深刻的品性之一,的确远比人类本身还要古老)在过去如同在今天一样也许是科学知识的主要动力。需要称之为是技术(发明)之母,而好奇心则是科学之母。”

①一方面,科学家往往因为对某个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才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强烈的求知欲会产生同等强烈的创造欲,并在发现自然奥秘的同时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谁要是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他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模糊不清的。”②贝弗里奇认为,“最有成就的科学家具有狂热的热情,……只有热爱科学,才能不屈不挠,百折不回。”③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满足还来源于对自然界内在美的发现。科学研究使自然界成为科学家审美过程的客体,科学家不断以科研成果的方式揭示出蕴含于其中的美。④正如法国数学家彭加勒(J. H. Poincare)所指出:“科学家研究大自然是因为他对它感到乐趣,而他对自然感到乐趣是因为它美丽。”⑤对科学家这种内心的满足,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L. Pasteur)的体会是,“当你终于确实明白了某件事情时,你所感到的快乐是人类所能感到的一种最大的快乐。”⑥对未知世界的探究欲望历

来是人类内心涌动的热流,人类对自然界和自身的探究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科学发展的源头正是人类这种永无止境的好奇心,特别是科学认识主体对真理的追求。人类对自然界及其自身知之越多,就越能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⑦

科学家、学者不仅仅是科学人,同时还是经济人,具有好利心。科学家的好利心也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之一。

在大科学时代,科学家便兼具科学人和经济人两种角色。经济人角色所求的“利”,是可用经济尺度度量的收入、物质待遇和科研条件,以及不能用经济尺度度量的荣誉、声望和社会地位等。在现实中,兼具经济人和科学人角色于一体的科学家在其行为上就不再是纯粹地“为了科学而科学”,好奇心与好利心共同决定着科学家的行为偏好。⑧所以,“科学家的动机有可能从热切期望促进知识,发展到对获取个人声望有浓厚的兴趣。”⑨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能会偏离科学共同体的建制目标和社会对他的角色期待,甚至冒着背离道德底线的风险,走向极端与反面。

与其他科学研究者一样,档案学人具有科学人与经济人的双重角色身份,在探索档案现象奥秘的同时,也会有个人综合利益的诉求,以实现其好奇心和好利心的双重满足。这就是中国档案学科发展的微观动力。

2 中国档案学的社会环境作用力

社会环境机制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条件和生态因素,科学研究作为联系学科系统内外的动态系统,又具有改造和利用环境机制并使之积极转化为学科内在动力的能动性。社会环境机制主要表现为社会发展对学科建设的迫切需要。社

会需求不仅为学科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而且还向学科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新课题,社会需要是学科发展取之不竭的源泉。科学学研究表明,科学的突破往往就发生在社会需要和科学内在逻辑的交叉点上。

一门科学的理论是否成熟,可以用理论的成文化程度与理论的波及化程度两大指标来衡量。理论的成文化表示理论的显在化,理论的波及化程度表现的则是科学理论的影响力。⑩成熟的科学理论,应该是具备较强阐释力的,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具有深刻而持久的影响的。档案作为人类社会历史记忆的本质,保证了档案学的理论活力与阐释水平,而档案学广泛的应用价值,保证了档案学跟社会需求结合的紧密程度和影响力。

学科发展的社会动力系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社会需要的推动下,一些学科首先得到发展,成为带头学科,譬如,基于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档案管理学优先获得发展机会,成为档案学科体系的骨干学科等。第二,在社会需要推动下,一些学科加速了自身的分化。譬如,档案管理学的学科分化朝三个方面推进,即一方面分化出档案学概论这一基础理论学科,同时分化出档案保护技术、档案检索技术、档案利用学等基于档案管理程序优化的学科,另外还逐步分化出科技档案管理学、人事档案管理学、会计档案管理学等基于不同类型档案管理方法的学科。第三,在社会需要推动下,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以及综合学科的不断崛起令人目不暇接,譬如,档案法学、档案统计学等交叉学科的产生。

由此可见,“以需求为导向”是档案学科建设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

3 中国档案学发展的理论驱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