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质资源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
林木遗传资源数据库建设
![林木遗传资源数据库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9169898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0.png)
林木遗传资源数据库建设林木遗传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对于林业研究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系统地收集、整理和管理各种林木遗传资源数据,可以为保护和利用林木遗传资源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持。
本文将介绍林木遗传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关键内容和挑战,以及如何做好林木遗传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一、林木遗传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林木遗传资源是指林木品种、种源、个体之间存在的基因差异和多样性,它们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建设林木遗传资源数据库有以下几点必要性:1. 保存珍稀和濒危物种资源:林木遗传资源数据库可以收集保存珍稀和濒危物种的遗传信息,为它们的保育和繁育提供科学依据。
2. 促进遗传改良:林木遗传资源数据库可以为林木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提供基础数据,从而提高林木的生产性能和抗逆能力。
3. 促进遗传多样性保护:林木遗传资源数据库可以帮助保护和利用现有的遗传多样性,避免林木种质资源的丧失和遗传性能的退化。
二、林木遗传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关键内容林木遗传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包括以下几个关键内容:1. 数据收集与整理: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的林木资源进行调查和样品采集,并将相关的遗传信息进行整理和编码,形成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格式。
2. 数据存储与管理:建立数据库系统,实现对大量数据的高效存储和管理,包括数据的备份、更新和安全保护等功能。
3. 数据共享与交流:建立良好的数据共享机制,使得各相关机构和研究人员能够便捷地获取和利用林木遗传资源数据库中的数据。
4. 数据分析与应用:利用生物信息学和遗传学等方法,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林木遗传资源的保育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林木遗传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挑战林木遗传资源数据库的建设面临着以下几个挑战:1. 数据获取与更新:林木遗传资源的数据量巨大且不断增长,如何及时有效地获取和更新数据是一个挑战。
2. 数据标准与格式:不同机构和地区对于林木遗传资源数据的标准和格式存在差异,如何统一和整合这些数据是一个挑战。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凭证标本数据库(保存图库)建立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凭证标本数据库(保存图库)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f98eba7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1.png)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凭证标本数据库(保存图库)建立
作为中国丰富的林木种质资源,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凭证标本数据库(保存图库)
建立已成为中国林木种质资源的流行方式。
研究表明,标本数据库建立是开发、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的必要重要措施,有助于指导林木种质资源利用。
为此,为了保护和利用林木种质资源,制定了《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凭证标本数
据库(保存图库)建立办法》,主要规定了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凭证标本数据库(保存
图库)建立的相关要求。
首先,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标本应尽可能按照林木种质资源的分布和种质的变异,收集标本,选取林木种质资源的典型种类和特性种,以便随时核实和检查。
其次,林木种质资源的普查凭证标本应当确定其标本收集地、标本收集年和标
本收集人等必要信息,以确保林木种质资源凭据标本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最后,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凭证标本数据库保存图库应建立完善,归入多媒体库中,并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定期备份到纸质形式,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建立凭据标本数据库,保护林木种质资源及其储备凭证标本数据库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根据《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凭证标本数据库(保存图库)建立办法》,各地林木种
质资源企业负责人应及时收集林木种质资源标本信息,按照规定建立数据库,及时更新,定期维护其数据库,确保林木种质资源凭证标本的准确性和有效管理。
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与应用
![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9859c3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e.png)
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与应用
植物种质资源是指由自然界提供的、包含着基因的有机物,是植物进化与繁衍的物质基础。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植物种质资源,建立和应用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平台,将各类植物种质资源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包括种质资源的基本信息、遗传资源特征、生物学性状、遗传背景等。
这些信息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采集、整理和录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建立电子信息档案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数据的存储和检索效率。
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植物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与数据库相结合,形成一个空间信息平台,便于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可以为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生物学特征,从而指导农作物的选育和种植,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可以用于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植物种质资源涵盖了大量的植物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背景,通过分析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可以了解到物种的起源和进化过程,为植物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可以为植物物种的保护和恢复提供参考。
通过建立植物种质资源的电子信息档案,可以了解到物种的分布范围和数量状况,从而评估物种的濒危程度,提出保护措施,促进濒危物种的恢复和繁育。
可以促进植物种质资源的交流与合作。
建立植物种质资源的电子信息档案,可以使各地的植物种质资源信息互通有无,为各个研究机构和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便利,推动植物种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共享和利用。
浅析黔南州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及途径
![浅析黔南州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及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65706d0f227916888486d7ba.png)
浅析黔南州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及途径摘要:林木种质资源是生态建设的基础,由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许多珍稀濒危物种正在消失,因此,建立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完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信息库及信息平台建设工作迫在眉睫,本文浅议了黔南州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及途径。
1、种质资源库建设重要性由于人口膨胀,人们对有价值的物种进行大规模、毁灭性开发以及受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现在每年有300多种自然物种趋于濒危乃至消失。
很多生物物种面临灭绝的边缘,这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
因此,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开始有计划地进行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和研究,初步建立了符合我国实际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已确立原地保存(天然林)、异地保存(库)与设备保存3种种质资源保存形式。
过去,中国主要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等方式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但是效果有限。
近年来,也有一些科研机构建立了少量保存种子的工作库,但规模较小,无法长期有效地保存种子。
鉴于目前中国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紧迫现状,建立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完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信息库及信息平台建设工作迫在眉睫。
2、黔南州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简介2.1、种质资源库简介种质资源库(又称基因库)是利用仪器设备控制贮藏环境,长期贮存作物种质的仓库。
对发掘和收集各种作物品种种子,科学地加以贮藏,使种质在几十年、甚至数百年之后仍具有原有的遗传特性和很高的发芽力,对于品种改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并为生物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种质和研究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2.2、黔南州林木种质资源库基本情况在意识到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后,国家在各个省市先后建立了一批种质资源库,黔南州共有三个种质资源库:一是位于罗甸县的麻风树种质资源异地保存贵州备份库。
项目启动实施以来,已收集省内外、国内外种源28个,共286份,分别为云南11个、贵州26个、广西2个、海南3个、四川4个、国外2个,收集182个优良单株。
林木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营建技术规程
![林木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营建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6a433e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a.png)
林木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营建技术规程一、引言种质资源是林木遗传改良和种植业发展的基础,其保存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林木良种选育和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林木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的建设是保护和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对林木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的营建技术规程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异地保存库的意义1.保护林木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可以避免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对种质资源的损失,确保其长期保存。
2.促进良种选育:异地保存库为良种选育提供了优质的种质资源,为林木品种改良和优化提供了基础。
3.推动种植业发展:异地保存库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林木种质资源,为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4.促进科学研究:异地保存库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和探索的平台,推动林木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的发展。
三、异地保存库的建设流程1. 确定保存库的位置•选择地理条件适宜的地区,如气候、土壤等条件符合保存库需求。
•考虑交通便利性,确保种质资源的采集、储存和利用的便捷性。
•考虑环境安全性,避免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对保存库的影响。
2. 设计保存库的建筑和设施•建筑设计要符合保存库的功能需求,包括种质资源的储存、管理和利用等环节。
•设施设计要考虑保存库的环境控制需求,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的控制。
•设施要具备防火、防盗等安全性能,确保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
3. 确定保存库的管理和操作规程•制定保存库的管理制度,包括种质资源的采集、储存、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规定。
•建立保存库的信息管理系统,对种质资源的信息进行录入、查询和更新等操作。
•确定保存库的操作规程,包括种质资源的采集、储存、检测和出库等操作流程。
4. 建立保存库的人员队伍•配备专业的保存库管理人员,具备种质资源管理和操作技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建立保存库的培训机制,对保存库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升其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
•建立保存库的科研团队,开展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推动林木遗传改良和种植业发展。
百色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现状及展望
![百色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现状及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9b06892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d.png)
加强管理与保护,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要点一
加强植物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要点二
推广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
通过制定科学的管理和保护措施,确保百色国家林木种质 资源库中的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避免人为破坏和自然 灾害的影响。
加大对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使百 色地区的植物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同时为当地的经 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做出贡献。
06
案例分析:其他国家林木种质资 源库的成功经验
美国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成功经验
先进的收集保存技术
01
美国采用先进的超低温、超干燥、超真空等保存技术,确保种
质资源的长期保存。
完善的收集网络
02
美国拥有完善的种质资源收集网络,能够及时发现和收集新的
种质资源。
强大的科研支持
03
美国拥有世界领先的林业科研机构和专家团队,为种质资源的
资源库的地理位置与特点
地理位置
百色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位于广西百色市,地处低纬度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特点
该资源库拥有丰富的林木种质资源,涵盖了多种类型,如用材林、经济林、防 护林等。此外,资源库还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地理分布特点。
资源库的建设目标与任务
建设目标
百色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建设目标是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研究和利用中心,为我国的林业发 展和生态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
拓展应用领域
发挥林木种质资源库的平台作用,拓展其在生态修复、城市绿化、 林业产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库的前景展望与预期成果
01
成为全球领先的林木种质资源库之一
通过不断努力,百色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有望在未来成为全球领先的林
林业行业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保护和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的关键策略
![林业行业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保护和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的关键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2823f8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f.png)
林业行业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保护和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的关键策略林业行业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的关键策略一、引言林木种质资源是林业行业中重要的资产,对于保护和利用林木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关键策略。
二、保护林木种质资源的策略1. 建立遗传资源库建立遗传资源库是保护林木种质资源的重要手段。
这个库可以包括种子、苗木和其他与林木相关的遗传信息,通过对遗传资源的收集、研究和储存,以及建立数据库,可以保护林木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和遗传特征。
2.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是保护林木种质资源的关键步骤。
这些政策和法规可以包括禁止非法采伐和运输林木种质资源、限制外来物种的引进以及规范木材加工和交易等方面。
通过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有效地减少非法砍伐和盗伐事件,保护和维护林木种质资源的完整性。
3. 加强教育和宣传加强对林木种质资源的教育和宣传是提高公众对林木种质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组织相关的宣传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和展览,向公众普及林木种质资源的知识,呼吁人们关注保护林木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和责任。
三、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的策略1. 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在利用林木种质资源时,应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进行栽培和种植。
这些品种具有良好的生长和抗病虫害能力,可以提高木材的产量和质量。
2. 科学管理和繁育科学管理和繁育是有效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的关键策略。
通过对林木的生长环境、育种技术和管理方法的研究,可以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并降低疾病和害虫的发生。
3. 开展科研和技术创新开展科研和技术创新是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相关科研项目,推动林木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木材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四、结论保护和利用林木种质资源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遗传资源库、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教育和宣传以及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科学管理和繁育、开展科研和技术创新等策略,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林木种质资源,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与创新利用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与创新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49f83b0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7.png)
林木种质资源在应对 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提供适应性种质、增 强森林抗逆性等
林木种质资源的保 存与创新利用:建 立种质库、开展育 种研究等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共 享林木种质资源, 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保障木材安全
林木种质资源是木材生产的基础 保护林木种质资源可以确保木材供应的稳定性 林木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可以抵御病虫害和自然灾害 林木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可以提高木材的品质和产量
保障乡村粮食安全:林木种质资源中的一些植物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通过合理的保 存与创新利用,可以为乡村提供更多的粮食和药材资源,保障乡村的粮食安全。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与创 新利用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林木种质资源的重要 性
02
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 方式
03
林木种质资源创新利 用的途径
04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与 创新的挑战与对策
05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与 创新的未来展望
06
添加章节标题
林木种质资源的 重要性
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
林木种质资源是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 林木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创新利用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瓶颈的问题。
解决方案:加强 政府投入,提高 资金支持力度; 加强科研合作, 引进先进技术; 加强人才培养, 提高技术水平。
知识产权保护
专利保护:申请林 木种质资源的专利, 防止他人侵权
版权保护:保护林 木种质资源的研究 成果和资料,防止 非法复制和传播
商标保护:保护林 木种质资源的品牌 和形象,防止他人 恶意抢注
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与应用
![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e14cd8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8.png)
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与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植物种质资源是指各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信息,是农业生产和科研的基础。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种质资源的保护、收集、鉴定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植物种质资源,建立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传统的植物种质资源信息管理多依赖于纸质档案和手工登记,存在信息不全、不及时、不便于共享等问题。
建立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可以将相关数据数字化,实现信息的全面记录和精准检索,方便用户获取、利用和传播相关信息。
通过建立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珍稀物种,促进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还可以为植物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与应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与应用是当前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植物种质资源,本研究旨在探讨建立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的相关内容。
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建立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可以实现对植物资源信息的数字化管理,提高信息的整合性和可操作性,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多便利。
可以通过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促进多部门、多地区的植物资源信息共享与交流,促进资源共享,推动资源有效利用。
建立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还可以为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更多技术手段和支撑,为推动国家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重要保障。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探索建立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推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发展贡献力量。
1.3 意义植物种质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具有重要意义。
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利用
![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e4dec33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e.png)
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利用林木种质资源是指森林中各种树木的生物学特征和遗传信息。
它们是研究和改良森林生态系统以及开发森林资源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探讨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利用,并介绍其在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是指通过多种手段获取树木的遗传信息和生物学特征。
这要求我们对目标物种有深入的了解,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收集。
主要的收集方式包括:1. 野外考察: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实地考察,了解树木的生长环境和生物特征,同时收集树木种子和其他遗传材料。
2. 种子收集:收集成熟的树木种子,并注意保持其遗传纯度和质量。
采集时需遵循科学的方法,如选取健康的母树,避免取样过度等。
3. 花粉收集:对一些难以通过种子繁殖的树种,可以采用采集花粉的方式,用于后续的人工授粉和育苗繁殖。
二、林木种质资源的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的利用是指将收集到的遗传信息和生物学特征应用到实际的林业生产和科研中。
它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林木育种:通过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选择和混合,培育出具有良好性状和抗逆能力的新品种,以满足不同地区和用途的需要。
2. 林业经营:利用种质资源提高造林种苗的质量和产量,推动林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树种和品种组合进行经营。
3. 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使用具有特定性状的品种进行森林的修复和重建,提高森林的抗逆性和自然演替速度,促进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4. 林木研究和教育:使用种质资源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深入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和遗传机制,为林业科研和教育提供重要的依据。
5. 林业国际交流和合作:将我国自然的林木种质资源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和合作,丰富我国森林资源的遗传背景,引进更多适应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木品种。
三、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保护林木种质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收集和利用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采取措施确保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1. 建立种质资源库:建立健全的数据库,记录和管理收集到的种子和其他遗传材料,确保其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
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与应用
![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544f29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b.png)
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与应用植物种质资源是指各种不同的植物种类,在其种子、芽、花粉、植物组织、器官等方面的资料。
这些种质资源对于植物的进化、遗传、疾病抗性、适应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如今数字化信息时代,建立植物种质资源的电子信息档案成为了迫切需要的工作。
本文将从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数据采集:建立植物种质资源的电子信息档案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工作。
对于每一种植物,需要收集其基本信息,包括种类名称、产地、采集时间、保存条件等。
还需要对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内部结构、遗传信息等进行详细的采集和记录。
2. 数据整理: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清晰的数据结构和标准化的数据格式。
这样才能够便于后续的数据管理和检索。
3. 数据存储:植物种质资源的电子信息档案需要一个稳定和安全的数据存储系统。
可以采用云存储、数据库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存储,确保数据的完整和安全性。
4. 数据管理:建立专门的数据管理团队,负责对植物种质资源的电子信息档案进行管理和维护。
及时更新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 数据共享:建立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可以通过建立网站、移动应用等形式将植物种质资源的电子信息档案分享给更多的研究机构、科研人员和社会公众。
1. 科学研究:植物种质资源的电子信息档案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数据支持。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档案中的数据对植物种质资源进行分类、鉴别、遗传分析等研究工作。
2. 保护利用:通过电子信息档案,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珍稀植物种质资源。
同时也可以为植物的利用提供技术支持,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3. 教育培训:建立植物种质资源的电子信息档案可以为植物学教育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了解植物种质资源相关知识。
4. 政策制定:通过电子信息档案,政府部门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监管植物种质资源的状况,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助力于林木种质资源的建设和管理
![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助力于林木种质资源的建设和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92bd57b9b0717fd5360cdc59.png)
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助力于林木种质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一、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简介概述: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或林木种子标准样品库,英文意译为”种质银行“,是当前最有效、最安全的保存方式,它包括种子低温保存、超低温保存及种质离体保存等方法,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主要有原地保存、异地保存和设施保存3种方式。
种质库保存以种子为主体的作物种质资源及其近缘野生植物,这些材料可随时提供给科研、教学及育种单位研究利用及其国际交换。
种质库在接纳到种子后,需对种子进行清选、生活力检测、干燥脱水等入库保存前处理,然后密封包装存入-18℃冷库。
托普云农已为广大科研院校、教育及育种单位研发建设的林木种质资源库,助力种质资源保存工作。
近年来,大规模的林木种植,直接导致了病虫害连年发生,并且范围不断扩大,这种状况直接加快了物种的灭绝,为了加强林木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切实保护我国珍贵树种的林木种质资源,托普云农研发了一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它可以对林木种质资源进行有效储藏,延长种子的使用寿命,为农林种植提供物质基础。
当前我国对于种植资源保护的意识和重要性认识都有所提高,因此这也促进了当前各地对种质资源的保护力度,但是由于我国林木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工作起步较晚,因此林木种质资源库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责任,而林木种质资源库的应用目的,就是要能够保存足够的林木种质资源,并且保证种质资源的生命力,使其能在经过长期的保存之后,仍然能够供育种专家利用。
当然利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进行种质保存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为我国农业生产服务。
因此一方面要利用林木种质资源库来完善和健全种质资源的保存工作。
另一方面还需要做好种质资源的中期保存和分发,负责新引进、新搜集种质的评价鉴定、繁种优异及贮存材料的更新等。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主要有原地保存、异地保存和设施保存3种方式。
设施保存的场所又称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或林木种子标准样品库,英文意译为”种质银行“,是当前最有效、最安全的保存方式,它包括种子低温保存、超低温保存及种质离体保存等方法。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eaf06c3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4.png)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林木种质资源是指森林中具有遗传多样性的树木和木材,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推动可持续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保护和科学利用林木种质资源是当代林业研究和实践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保护和利用两个方面介绍林木种质资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其主要目标是保护和保存多样性、稀有性、特异性以及经济和生态重要性的遗传资源。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方法:1. 创建种质资源保护区:通过划定保护区域的方式来保护和维持林木种群的自然状态。
保护区的建立可以促进保护对象的繁殖和繁衍,减少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
2. 采集和保存种子样本:通过采集和保存林木的种子样本,确保其在生理和基因上的完整性。
种子库的建立有助于为后续繁殖和种植提供可靠的种源。
3. 构建种质资源数据库:建立全面的种质资源数据库,记录和管理各种林木种质资源的相关信息,包括种属、生境、生长情况、遗传信息等。
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
二、林木种质资源的利用科学利用林木种质资源对于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木材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林木种质资源利用方式:1. 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通过对林木种质资源进行研究和选育,培育适应性强、生长快、木材质量好的新品种。
这有助于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木材的质量,从而满足社会对木材产品的需求。
2. 林木种植与造林:将选育得到的新品种用于实际的林木种植和造林工程。
选择适宜的地点和方法,促进林木的生长和繁殖,提高林木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3. 林木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已有的林木遗传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发掘其潜在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例如,利用某些具有特殊性状的林木种质资源进行药用或食用价值的开发。
总结: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可持续林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采集和保存种子样本以及构建种质资源数据库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林木种质资源。
林木种质资源库详细内容介绍
![林木种质资源库详细内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4e100f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1f.png)
林木种质资源库详细内容介绍林木种质资源库详细内容介绍林木种质资源库是为了保护林木种质资源而建立的,林木种质资源是林木良种选育的原始材料,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遗传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而国家级和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是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基地、林木良种的选育研发中心、科学研究的合作交流平台、良种示范和科普教育的展示窗口,对各省乃至全国实现林木种质资源科学保护和评价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对于林木种质资源库的相关内容做以详细介绍。
建立林木种质资源库应具备的条件:2016年,为加强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和管理,保护好林木种质资源,根据新修订的《种子法》,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管理办法》。
其中,《办法》规定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应具备如下条件:(一)收集、保存的林木种质资源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具有重要生产或科研价值,知识产权明确。
(二)具备一定保存规模和发展潜力。
1、异地保存种质资源库规模应当根据保存的种质份数综合决定,但面积原则上不小于15公顷。
2、具有特殊保护利用价值的种质资源保存库(圃)或种子及其他离体材料的设施保存库规模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三)土地权属清楚,具有较好的、长期稳定的保护管理基础。
(四)生产基础设施健全,符合林木种质资源保存需要。
(五)管理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合理,具备与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六)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档案资料齐全且保存完整。
(七)与科研、教学单位长期合作,有技术力量较强的科技支撑单位和专家。
(八)有能够保障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所需的经费。
而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加强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和管理,保护好林木种质资源,托普云农可以提供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解决方案和专业的种子检验实验室全套仪器(发芽仪器、净度仪器、纯度仪器、千粒重等仪器),实现从图纸到林木种质资源库建立的全过程服务。
TPZY系列林木种质资源库相关内容具体如下:林木种质资源库仪器特点:●库体:采用定制聚氨酯库体板合围搭建,聚氨酯板厚度≥100mm●库门:开启方式为外单开启,确保内部开启优先●密封处理:采用特制的耐高低温材料对库体衔接处进行无缝密封处理●隔离系统:进出口处安装风幕隔离系统,防止内外气流交换节约能耗●通风系统:设置合理的内部循环通风系统,对库房进行温度控制,使得库房内送风均匀,不会出现局部区域温度偏差大●采用≥5.7寸彩色触摸屏,所有的参数显示和设定均可在触摸屏上进行,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制冷的运行模式,可在触摸屏上直接设置温度,湿度,时间,模式等参数,具有实时温湿度,历史温湿度数据曲线,设备运行状态显示,故障图形代码显示等专用功能●各档程序参数长期记忆,系统意外断电后可以自动恢复运行,并且不影响原来参数的设定,可按原有的设置继续运行,充分保证试验工作的连续性林木种质资源库智能控制功能:●系统所有功能模块都集中在一个云平台,含web端及APP端●可远程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监管、视频监管、数据查看、远程控制等功能,实现无人值守管理●状态监管:可远程实时查看各库内的情况、各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监管:可实现7X24小时不间断数据记录、存储,可按天、周、月查看历史数据,温湿度数据、不同库数据都可同一坐标轴显示●远程报警:具有超温报警、异常报警功能,可设定温度、湿度报警上下限值,数据异常、突然断电时可自动发出报警信号●远程控制(选配):可选择机组的运行模式(保持模式、循环模式)、温湿度值,系统根据设定值自动控制压缩机系统进行调节,紧急情况下可远程关机●视频监管(选配):高清摄像头,可在线查看每个库内的实时视频,可在线影音交流,语音对讲,视频与库内的数据同一软件界面显示林木种质资源库技术参数:设计面积:10-200平方,按需求定制控制程序:多时段人机界面:5.7寸工业用彩色触摸屏显示内容:当前时间、温度、湿度及记录曲线灭菌方式:紫外线灯温控范围:中期库-5℃~10℃,长期库-10℃~10℃,波动度:±1.5℃控湿范围:50~65%,波动度:±7%RH压缩机组:双压缩机组(可选配)电源:50Hz,380V三相四线制。
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与应用
![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9c9677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2.png)
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与应用植物种质资源是指植物的生物遗传资源,是植物的种子、种苗和其它生物材料,也包括植物的遗传信息和遗传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变得愈发重要。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植物种质资源,建立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成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下面将就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与应用进行探讨。
1. 确立档案管理机构:建立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首先需要确定档案管理机构,该机构需要具备一定的植物种质资源管理和信息化建设能力,人员需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2. 档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档案信息的收集主要包括对植物种质资源的来源、保存方式、存储条件、遗传信息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建立起一套全面、准确的植物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库。
3. 档案信息的分类和标注:建立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需要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和标注,以便后期的检索和利用。
分类可以按照植物种属、地理分布、遗传特征等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信息进行标注,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搜索性。
4. 档案信息的存储和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的存储和保护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存储和备份,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可靠。
1. 科学研究:建立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科研人员可以通过查询档案信息,了解不同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特征和地理分布等信息,从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2. 新品种选育: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种质资源信息库中包含了大量的植物遗传信息,可以为选育新品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 植物资源保护:档案信息的建立不仅可以为植物资源的利用提供重要的支持,也可以为植物资源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及时发现植物资源的变化和威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4. 科普宣传:通过植物种质资源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可以开展相关的科普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植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增强人们对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
林木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营建技术规程
![林木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营建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8ecc20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f8.png)
林木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营建技术规程一、引言种质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林木种质资源,林业部门提出了林木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的建设技术规程。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如何建设林木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包括场地选择、建筑设计、设备配置等方面。
二、场地选择2.1 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在选择林木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的场地时,需要考虑到地理位置的因素。
场地应该位于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中,远离地震带、活动断裂带等地质灾害危险区。
场地应该位于自然环境较好的地区,远离工业区、污染源等因素,以确保种质资源的质量与纯度。
2.2 场地面积要求林木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需要具备足够的场地面积来容纳大量的植物样本。
根据实际需求,场地面积应满足以下要求: - 足够容纳不同树种的样本,包括常见林木种类和濒危林木种类; - 预留足够的空间用于未来扩容; - 考虑到后期样本的添加和更新,场地应具备合理的分区布局。
三、建筑设计3.1 保存库主体建筑设计林木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的主体建筑应符合以下要求: - 采用抗震、耐候等特殊设计,确保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 根据保存库的样本情况,设计不同的储存区、生长区、繁殖区等功能区域; - 保证建筑内部的温湿度控制,在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为种质资源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3.2 运输设施的设计为了确保种质资源的安全运输,保存库需要设计合理的运输设施: - 考虑到样本尺寸和数量,设计适用的运输车辆,确保运载过程中不会给样本带来损害; - 设计合理的搬运路径,避免堆积和拥挤现象,最大限度保证样本的安全运输; - 在运输设施周围设置保护措施,如防护栏、警示标识等,提高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四、设备配置4.1 温湿度控制设备为了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保存库需要配备相应的温湿度控制设备: 1. 空调系统:根据保存库的温湿度要求,选择适合的空调系统,并合理设置温度和湿度参数; 2. 湿度调节设备:可以采用加湿机和除湿机等设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湿度调节方式; 3. 温度、湿度监测设备:安装合适的温湿度传感器以及报警系统,及时反馈保存库内部的温湿度状况。
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标准
![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7d66c1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c.png)
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标准
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1. 建设目标和任务:明确资源库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包括建设基础设施、收集和保存种质资源、开展研究和推广应用等方面。
2. 建设规模和布局:确定资源库的建设规模和布局,包括收集保存的主要物种、资源库面积、储藏设备和仓储能力、管理人员和运营经费等方面。
3. 收集和保存:制定收集和保存种质资源的标准和方法,包括田间观察、样品采集、保存和管理等方面。
4. 数据库建设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记录收集保存的资源的有关信息,方便研究和应用。
5. 研究和应用: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探索新的种质资源应用价值,提高资源库的运营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6. 安全和保护:制定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保障种质资源的安全和完整性。
7. 人员和培训:制定相应的人员招聘、培训和管理制度,保证资源库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8. 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国内和国际合作交流,共同推进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和应用推广。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ca9a915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4.png)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林木种质资源是指林木物种的遗传资源,包括各种不同的树种,如松、柏、杉、柳等等。
这些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绿色环境以及满足人们对木材、构建材料、纸张等需求至关重要。
因此,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并正确利用它们,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工作尤为重要。
一、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意义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目的在于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以及保障人类的需求。
对于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护,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不同树种的保存,我们能够防止生态系统因树种消失而受到破坏,保护和维持物种多样性,保护土壤、水源以及其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二、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为了保护林木种质资源,我们需要使用多种方法进行保存。
首先,建立林木种质资源库是一个重要的措施。
这些资源库可以是实体库,也可以是虚拟库。
实体库通过保存种子、组织样本或幼苗等方式,直接保存了种质资源的物质基础。
而虚拟库则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存储种质资源的数据信息,如遗传信息、形态特征等。
此外,对于部分重要的树种资源,还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方式进行保存。
三、林木种质资源的利用除了保存之外,正确利用林木种质资源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我们可以培育出更适应不同环境的树种。
这对于人工造林、生态恢复以及林木产品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择适应性更强、生长更快、抗病虫害更强的树种进行种植,可以提高人工造林的成功率,降低成本并增加产量。
此外,利用林木种质资源还可以培育出更具抗病虫害特性的树种,降低林木疾病传播的风险。
四、挑战与对策在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遗传资源的丢失和破坏,由于人类活动及其他不可控制的因素,导致大量林木种质资源的丧失。
其次是对种质资源利用的滥用,导致种质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针对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避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林木种质资源的栖息地。
其次,强化法律法规的管理,加强对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的监管。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凭证标本数据库(保存图库)建立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凭证标本数据库(保存图库)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d6691b1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6.png)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凭证标本数据库(保存图库)建立
建立森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凭证标本数据库保存图库,在世界范围内促进了同一植物的数据
共享,也有效地帮助了森林资源的管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凭证标本数据库保存图库的建立,采用高科技信息技术,实现了多部
份系统在线拟定,完成数据库信息的录入、管理以及用户交互和功能定制,使用户能够更
加方便快捷地使用森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凭证标本数据库保存图库,建立网上信息共享及服务系统。
森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凭证标本数据库保存图库的建立,拥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实现
多种功能,以帮助用户更好地追踪并保护木种资源。
在森林木种战略规划、种花繁育、森
林木种精品解剖与共享、森林木种分子生物技术等方面,有助于森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凭证标本数据库保存图库的发挥潜力,以开发出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木种资源普查凭证标本数据库保存图库。
此外,森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凭证标本数据库保存图库的建立,以及综合森林木种资源普查
凭证标本数据库保存图库的管理服务,也能有效地保护森林木种资源,为植物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森林木种普查及其管理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从而利用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保障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有效防止资源的浪费,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木种质资源的功能效益。
总之,森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凭证标本数据库保存图库的建立对我们森林木种资源的保护、开发和高效管理意义重大,也有助于森林木种资源普查凭证标本数据库全球共享,可有效
地促进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森林木种资源利用效率,维护森林环境生态平衡。
林木种质资源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
![林木种质资源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bd22748e45c3b3567ec8bc5.png)
林木种质资源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何利平(太原市林业局 太原 030012)图1 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的流程数据库是较为理想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方式。
它具有处理速度快,安全可靠,节约空间,便于修改,易实现数据共享等特点。
林木种质资源管理数据信息按照描述方式和记录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描述事物属性特征,以数字或文字方式记载的数据信息,如树高、胸径等;另一类是描述事物的空间位置及分布,以图形方式记载的数据信息,如优树的照片、地理分布、立地类型区划等。
由此可得出,完整的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包括两大类,即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
1 太原市林木种质资源概况全市共有野生、栽培和引进的木本植物60科、147属、349种;共有古、大、奇树木22种、172株;油松、落叶松、白皮松等优良林分7块,枣树品种62个。
2 建立数据库的方法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可按不同的指标分为不同的类别,其流程见图1。
2 1 资料的准备和数据的组织根据资源普查的目标、任务和内容,确定要建立的数据库类型,以此为基础进行资料的收集、加工和数据的组织工作。
我市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的范围和内容有野生乡土树种、引进树种和品种、优良林分、优良单株以及良种基地等项目,以及编制林木种质资源分布图。
随后将收集来的调查图片、统计资料、标本、照片、各种林业用图、地形图进行科学加工,如某些数据的剔除、图幅比例尺及控制点的选取、坐标系的确定、照片的筛选、某些派生数据的生成等,最后对数据进行编码。
编码的方式有单一顺序码、数字码、字符码、混合码4种。
视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编码,做到唯一化、规范化、可识别化和易于扩充。
林木种质资源数据按其性质分为定量的和定性的两种。
定量的数据(胸径、树高、蓄积量)可直接输入,定性的资料(林分起源、林种类型、珍稀树种的保护级)需经过编码转换为数学形式。
2 2 数据信息的输入2 2 1 属性数据的输入 先确定数据的存储形式,我们采用的是关系型数据库。
其优点是它的管理功能成熟,易于转换为其它高级语言所采用的数据形式,实现数据共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木种质资源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何利平(太原市林业局 太原 030012)图1 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的流程数据库是较为理想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方式。
它具有处理速度快,安全可靠,节约空间,便于修改,易实现数据共享等特点。
林木种质资源管理数据信息按照描述方式和记录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描述事物属性特征,以数字或文字方式记载的数据信息,如树高、胸径等;另一类是描述事物的空间位置及分布,以图形方式记载的数据信息,如优树的照片、地理分布、立地类型区划等。
由此可得出,完整的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包括两大类,即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
1 太原市林木种质资源概况全市共有野生、栽培和引进的木本植物60科、147属、349种;共有古、大、奇树木22种、172株;油松、落叶松、白皮松等优良林分7块,枣树品种62个。
2 建立数据库的方法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可按不同的指标分为不同的类别,其流程见图1。
2 1 资料的准备和数据的组织根据资源普查的目标、任务和内容,确定要建立的数据库类型,以此为基础进行资料的收集、加工和数据的组织工作。
我市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的范围和内容有野生乡土树种、引进树种和品种、优良林分、优良单株以及良种基地等项目,以及编制林木种质资源分布图。
随后将收集来的调查图片、统计资料、标本、照片、各种林业用图、地形图进行科学加工,如某些数据的剔除、图幅比例尺及控制点的选取、坐标系的确定、照片的筛选、某些派生数据的生成等,最后对数据进行编码。
编码的方式有单一顺序码、数字码、字符码、混合码4种。
视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编码,做到唯一化、规范化、可识别化和易于扩充。
林木种质资源数据按其性质分为定量的和定性的两种。
定量的数据(胸径、树高、蓄积量)可直接输入,定性的资料(林分起源、林种类型、珍稀树种的保护级)需经过编码转换为数学形式。
2 2 数据信息的输入2 2 1 属性数据的输入 先确定数据的存储形式,我们采用的是关系型数据库。
其优点是它的管理功能成熟,易于转换为其它高级语言所采用的数据形式,实现数据共享。
然后就可利用建库软件通过键盘将属性数据输入。
2 2 2 图片的输入 用扫描仪将筛选的各种优树、珍稀树种、母树林、优良林分的图片直接输入。
一般要求采用高分辩率的台式彩色扫描仪输入。
2 23 空间数据的输入(地图的数字化) 实现图形资料转化为数字形式,形成数字化文件。
图形要素按其表现特征分为点、线、面。
这三类图形要素在转换为数字形式时,记录方式是不同的,点状要素(了望塔、居民点)只记录它的特征码及其位置;线状要素(道路、河流、林班线、调查线路)既要记录它的特征码,又要顺序记录从线段起点开始到各折线点及终点坐标;面状要素(母树林、种子园)采用矢量格式。
矢量数据的输入,采用数字化仪手扶跟踪输入,点方式和流方式结合使用。
2 3 数据信息的校检和编辑处理2 3 1 属性数据的校检 采用人工校检、二次键入、利用平衡关系3种校检方法,其中对数据代码的校检非常重要,一个数据记录如果输入有错可通过代码检索出,对它进行修改或删除。
2 3 2 空间数据的编辑处理 通过数字化仪产生的数字化文件,存在许多误差,需进行加工提炼,形成有效的可供使用的数据。
编辑加工的主要内容首先是纠正误差,包括同一要素重复输入的误差改正,该相交的两条线不相交的误差改正,多条线不相交在一点上的误差改正及多余小线段的清除。
其次是结点的自动生成,即线条的自动截断,同时建立多边形的拓朴关系,最后生成正确的多边形。
通过以上步骤,一个完整的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就建成了。
然后利用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提供的一些功能进行数据的统计汇总、图形的操作等,进行资源分析,专题制作等。
3 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应用完整的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是一个各种资源信息的集合体,实现了资源的现代化管理,在数据信息的管理、林木种质资源的分析评价和合理进行种源区划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应用。
3 1 数据信息的管理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实现了资源的先进管理,可利用属性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库互想联系的特点,从行政区划、资源类型管理等方面对数据进行双边检索查询,图形、图像直观易读。
同时可根据资源的变化随时对数据进行更新,及时反映资源的动态变化。
3 2 林木种质资源分析评价林木种质资源分析评价是进行良种选育、种源区划的前提和基础。
分析评价的主要内容有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结构和潜力等。
分析调查地区内野生乡土树种资源的种群结构和分布范围,根据珍稀树种的保护级结构对其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按优树的种类、数量及分布状况建立母树林、优良林分或基因库,保存和利用优树资源,尽快选育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的林木良种。
分析同一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以及引进树种与乡土树种生长状况的对比分析,从而对它们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做出正确评价。
3 3 合理进行种源区划种源区划是充分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的基础。
根据气象资料和种质资源的分布状况,对其进行合理区划,确定不同良种推广的适生范围,以便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优良的林木种质资源。
以下是利用林木种质资源计算机数据库对太原市林木种质资源进行的合理区划。
3 3 1 油松种子生产基地 太原市林场、阳曲县东、西山林场及古交市分布有林相整齐、生长结实状况良好、面积较大的油松次生林,利用数据库对其进行合理区划,可建设两块母树林基地(太原市林场240hm2,阳曲东山林场150hm2),一块油松种子生产基地,其面积能达到1333hm2。
3 3 2 落叶松种子生产基地 利用空间数据库对太原市的落叶松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发现华北落叶松的自然分布主要在云顶山一带,所辖区域人工林面积已达1 3万hm2。
这次划定的优良林分位于娄烦县汾河林场所辖范围内,规划面积2333hm2,经3~5a的投资建设,可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落叶松采种基地。
3 3 3 毛白杨种苗生产基地 利用数据库对尖草坪区、小店区、晋源区、清徐县的毛白杨种源进行分析,发现毛白杨新品系繁育基地已具规模,育苗面积达52hm2,保存苗木72万株,采穗圃5hm2,共嫁接生产毛白杨插条300余万节。
我市毛白杨种苗基地建设首先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突出选择毛白杨无性系的地位,特别是无性系雄株。
二是逐步向以用途定品种的方向发展。
如超速生型、窄冠稠密型、宽冠稀疏型等。
三是力争解决毛白杨直接扦插育苗的难题,缩短育苗周期。
3 34 白皮松种子生产基地 利用空间数据库对白皮松的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太原是其分布的北缘。
晋祠的天龙山、阳曲伙路坪、罕山大水沟都有分布,阳曲县海拔1850m的杆树岭,分布有干形通直,林相整齐,长势健壮的白皮松人工纯林,对其进行抚育管理,可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白皮松种子生产基地。
3 3 5 枣树品种资源收集区 枣树是太原市的乡土树种,也是经济林发展的主栽树种,利用属性数据库对全市的枣树资源进行分析汇总统计,确定本地品种就达62个,在充分利用本地优良品种扩大规模生产的同时,应积极稳妥、规模适当、因地制宜地引进省内外的优良品种,建立太原市枣树品种资源收集区。
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研究,从我市现有的乡土树种中选出优良品种扩大繁育用于生产。
3 3 6 经济林基地建设 包括太原盆地两侧靠山的丘陵垣地,尖草坪北部及阳曲县海拔900~1200m的地区。
本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地形开阔,是发展经济林的好地方。
3 3 7 名牌产品生产基地 在清徐的部分低山区和川区,特殊的气候、土壤条件造就了3种著名的经济林品种,它们是龙眼葡萄、沙金红杏和大红袍花椒。
应继续扩大以这3个名牌产品的产地为中心的生产规模,形成规模经济。
香椿作为一种木本蔬菜,市场容量逐年扩大,利用空间数据库进行分析,确定应以清徐马峪为主,划定采种母树,加强肥水管理,限制采芽,增加结实,尽快生产出优良的香椿种子。
3 3 8 野生资源开发利用区 利用属性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库互想联系的特点,分析太原市野生乡土树种资源,按其用途可分为药用、野生果品、野生观赏三大类植物,对这些植物资源,应选准方向,逐步进行开发利用。
如阳曲县东、西山地区山桃、山杏的开发利用,遍布山野的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丘陵地区酸枣资源的开发利用,黄刺梅、紫穗槐、绣线菊、黄栌等观赏植物的开发利用等。
但是,在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和发展资源,切忌竭泽而渔,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参考文献1 周明德编著.微型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2 余人杰主编.计算机控制技术.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3 董渭清主编.接口技术及应用.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4 黄育潜主编.数据结构教程.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利用棉网植生袋技术恢复页岩表面植被研究田开清 赵晓玲 田光胜(宜昌市夷陵区林业局 湖北宜昌 443100)棉网状植生袋技术是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研究出的一项植被恢复新技术,在日本国内裸地的植被恢复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资源与生物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顾卫教授在棉网状植生带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多层结构植生袋技术。
多层结构植生袋以聚酯纤维棉网为主体,内部装有幼树苗、菌根菌、肥料、有机添加物、保水剂等。
而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棉网状植生袋技术能否用于位于三峡水库周边地区的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这一典型水土流失地区的植被恢复,是以检验这一技术在页岩表面植被恢复中的应用发展前景。
1 试验地概况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位于三峡水库周边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植被破坏严重,特别是由于当地基岩为页岩,易风化,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了众多荒山秃岭。
虽然经过各级林业部门的积极努力,但由于土壤瘠薄,立地条件恶劣等原因,历年的植树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不到20%,形成了!年年种树不见树∀的恶性循环。
2 试验目的检验不同材料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页岩表面上植被的恢复能力。
3 试验材料棉网状植生袋(内有菌根菌、肥料、有机添加物、保水剂)、麻袋(内有菌根菌、肥料、保水剂);页岩抽槽整地;幼苗(包括:刺槐、马尾松、栓皮栎等)。
4 试验方法2002年和2004年的3月分别在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利用棉网状植生袋技术采用页岩抽槽整地、麻袋、棉网状植生袋种植方式,栽植栓皮栎、马尾松、刺槐。
当年9月对3种树的成活率、空气温度(距地1 5m处)、麻袋和棉网状植生袋上层和下层温度、页岩抽槽温度和页岩表面温度进行观测与统计。
5 试验结果5 1 温度测试测得麻袋和棉网状植生袋上层和下层温度、页岩抽槽温度和页岩表面温度、空气温度。
棉网状植生袋的上层和下层温度与麻袋的上层和下层温度的比较有一定特点,即从上午6#00左右到下午3#00左右,上层的温度比下层温度高,而其它时间的温度则相反。
7个温度最高和最低时的相对应时间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