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加热和冷却苏教版整节课以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让学生能较好地进行探究。
这些活动按照逐级递进、由表及里的顺序展开,在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得到锻炼之余,思维得到了发展和训练。
通过对这节课的设计、准备、执教,我以下几点认识:1.合理的选择教材《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指出:科学课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1】这个建议语言简炼,寓义深刻。
但在教学实践中想真正做到创新的使用教材不是一件易事。
教材的实验设计是理想化的,不一定符合教学实际情况。
我们要用教材教,遵循教材的教学设计理念,但是不能够教教材,教材中不合理的实验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大胆修改与创新。
根据实际,对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对活动设计加以完善和改造。
教材的活动设计反映了编写者的认识和意图。
我们要根据《课标》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活动过程的设计加以完善和改造,使学生的探究活动生动有趣、安全、高效,操作性强,有一定创造性。
在《在加热和冷却》一课中,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与修改,教材中观察蜡烛的变化,我改成了自制一个蜡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也使实验效果更加的直观和明显。
教材中对于物体热胀冷缩的研究顺序是:固体——液体——气体,我就教材进行了分析,先从现象明显的液体入手,再研究借助物体来判断热胀冷缩的固体,最后是完全借助材料研究的气体。
而且对于液体的研究,我不光利用了水一种液体,因为一种液体没有说服力,我用了每两个组用的液体都不一样,最后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也让学生全面的认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合理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兰本达教授对科学教学中“材料”作了界定:“材料的种类和组合以及交给孩子们的次序就是材料的结构。
所谓结构严密指的是各个材料之间、材料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
因此,具有这样功能的材料叫做具有严密结构的材料,简称‘有结构的材料’。
”新课改以来,越来越多的老师在科学课堂中位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在这个基础上收集与整理事实,从而形成概念、探索规律,再通过有序地呈现“有结构的材料”完善概念,总结规律。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加热和冷却教材分析:《加热和冷却》是在学习了热,热的传递的基础上所展开的新的一课,其中主要包括两个教学内容:即加热与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和对物体体积的影响。
本课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主要了解固体、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最后结合生活实际,拓展应用,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达到学以自用的目的。
学情分析:加热和冷却是学生常见、熟悉的现象,具有很多的感性认识,也有很强的研究兴趣。
另外,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本节课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继续锻炼学生模仿实验、设计实验,亲自动手实验以及根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除了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外,也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固体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动手实践。
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3、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准备:教师: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铜球、铁圈等)8套、酒精灯8、火柴8、垃圾盒8、水槽8、小瓶8个、装冷水,热水的烧杯16个,红色钢笔水、暖壶(内装热水)、课件、温度计2个(水银、酒精)、A4纸打印的字、准备热水学生:白纸、蜡烛、打火机(每人都准备)、湿抹布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固体、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设计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问:同学们我们平时都用笔写字,今天老师想让大家用蜡烛写个字好吗?。
2.下面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纸和蜡烛、打火机拿出来。
(一会啊我们先把蜡烛点燃用滴下来的蜡油写一个简单的字、要注意安全不要烫着手)3.问:写完了吗?写的什么字?把你写的字举起来大家互相看一看。
加热和冷却 科学四年级苏教版 教学设计
四年级《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加热和冷却》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中的第三课,热胀冷缩是热学的基本现象,《加热和冷却》课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冷和热的动手实践课程。
本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现象质疑,通过学生活动,得出热胀冷缩的结论,揭示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本质,再联系身边的实际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为《水在加热和冷却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下册《认识液体》的基础上又学习了本章前两节,初步理解了冷、热和温度等概念,但对常见的热学现象不能给出科学的解释,仍然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基本原理以及实践操作还不甚以解。
而这些问题恰好为本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切入点,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逐步树立“做中学”的学习意识。
【设计理念】《加热和冷却》本单元承上启下的一课,热胀冷缩现象是物体的基本性质,结合学生学情以及小学科学的探究式学习特点,这一课我通过“观察瓶装液体的共同点进行探究质疑” 来导入,旨在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分组实践操作“探究加热和冷却对液体体积的影响”实验,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分工、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习惯;再次鼓励小组自主设计“探究加热和冷却对固体和气体体积的影响”的实验,逐步确立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学习,体现由帮扶到放手的转变,并培养学生在做中学的意识。
通过探究让事实说话、让学生感受到物体在加热与冷却时体积的变化,讨论总结出热胀冷缩的原理,养成通过实验现象形成科学态度的学习习惯。
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从而达到扬长避短、合理利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大多数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会利用热胀冷缩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能为生活生产服务。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模仿实验,体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加热和冷却》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加热和冷却》教案3.加热和冷却【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做实验进行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能够设计实验,认识到热胀冷缩会导致物体体积发生变化。
3.阅读温度计发明的故事。
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4.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意识到热胀冷缩现象有利有弊。
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
【教学重点】认识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教学难点】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蜡烛、火柴、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红墨水、烧瓶、中间插玻璃管的胶塞、气球、水槽、记号笔、热水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上课开始,教师(出示蜡画):“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喜欢吗?”2.“谁知道画是用什么怎样制作的?”(板书:蜡烛)3.学生简单描述自己知道的制作画的过程。
4.“你们想不想亲自试试?”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二、用蜡烛绘画,了解加热和冷却能使蜡烛的形态变化1.“请大家拿起蜡烛,点燃,用火焰给蜡烛加热,看谁能用蜡烛在纸上作画。
”2.学生开始制作蜡画。
老师巡视,指导注意安全。
提示:“做完的同学想一想: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科学知识!”3.“成功了吗?把你的作品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
”部分先完成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蜡画作品。
(有苹果形的、西红柿形的、五角星形的、大山形的、草莓形的)4.“请大家把蜡画放下,想想,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科学知识?”5.教师引导:“蜡烛原来是什么形态?”(板书:固体)“让火焰加热(板书:加热、箭头)后变成了什么形态?”(板书:液体)“由于它是液体,可以流动,所以我们可以用它来作画。
流到纸上的蜡烛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箭头)“为什么会凝固?”(板书:冷却)6.“加热使蜡烛由固体熔化为液体,冷却又使液体凝固为固体。
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研究的———(板书:加热和冷却)”7.加热和冷却使蜡烛的形态改变了。
加热和冷却-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加热和冷却 - 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温度可以升高或降低。
2.掌握加热和冷却的基本方法。
3.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温度的概念。
2.掌握加热和冷却的基本方法。
3.理解温度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三、教学准备1.透明玻璃杯若干。
2.温度计若干。
3.热水瓶、保温杯、冰箱若干。
4.冰块若干。
5.毛巾若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问他们觉得哪些物品是冷的、哪些物品是热的,进而引出温度的概念。
2. 实验操作接下来,老师可以进行实验操作。
首先,将一杯水放在桌子上,让学生伸手感受一下水的温度。
然后,用温度计测量一下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接着,取一些冰块放到水中,让学生再次伸手感受一下水的温度。
最后,再用温度计测量一下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3. 分析实验结果通过这次实验,学生可以发现,加入了冰块后,水的温度明显降低了。
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加入冰块后,水的温度会降低呢?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在思考后,学生可以发现,水中的冰块会吸收水中的热量,所以水的温度会降低。
接着,老师可以再进行一个实验操作。
首先,将一杯水放在桌子上,让学生伸手感受一下水的温度。
然后,将一些滚烫的水倒入另一个透明玻璃杯中,让学生伸手感受一下水的温度。
最后,将热水瓶放到一旁,让学生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次伸手感受另一个透明玻璃杯中的水的温度。
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热水冷却后的温度会变化呢?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在思考后,学生可以发现,热的物体会不断地向周围物体传递热量,所以温度会慢慢降低。
4. 总结归纳通过实验的操作和分析,让学生理解了加热和冷却的基本方法和温度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最后,老师可以总结归纳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要适当地表扬和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实验操作环节比较复杂,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加热和冷却的概念和基本过程;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物体加热、冷却的现象和变化;3.能够理解加热和冷却的应用,如冷暖气、制冰及暖水袋等。
二、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电子课件或黑板、彩色粉笔、尺、温度计、烧杯、水、冰、锅、火柴等。
2.教具:–温度计、烧杯、水、冰、锅、火柴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1 创设情境,引入话题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张暖气片、一个冰箱、一包冰块或者一个电热水壶,让学生分别猜测这些物品有什么特别的功能。
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温度变化和与生活相关的现象。
1.2 思考问题,激发兴趣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 怎样才是最好的制冰、烧开水的方法? * 为什么夏天开了冰箱还是热? * 和外面大雪天气不同,为什么暖气片还是会发热?2. 学习环节2.1 冷却和加热的概念通过实际的物品,例如冰块、烧杯、水等物品的展示,向学生介绍加热和冷却的概念。
可结合电子课件或实物进行展示,以便理解。
2.2 烧杯实验:观察水的加热变化给学生提供烧杯、温度计、火柴等物品,让学生自己操作烧水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
老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提问,如:•烧杯里的水温度是多少度?•开始烧水时,水温的变化情况是什么样的?•烧开后,水的温度是否还在上升?2.3 实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的过程及结果。
记录可以以画图、写字等形式方式进行。
3. 总结环节3.1 知识回顾通过和学生交流,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3.2 思考提升对于加热和冷却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进行探讨和思考。
例如暖气片、制冰和烧开水方法等。
四、教学反思4.1 教学成功点通过教学实验,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除了学习基本的知识外,还能够替学生打开科学实验的大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实验记录能力。
4.2 教学失败点在烧水实验中,若温度计的测量不准确,将会对观察到的实验结果产生误导。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加热和冷却 (2)教案与反思
3.加热和冷却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做实验进行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能够通过实验,认识到物体的热胀冷缩体积发生变化现象。
3.在研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
4.能够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能正确的运用各种实验中的实验器材,并且能够自主的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的实验。
【教学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设计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记录表。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物体的形态变化1.(出示各种各样的蜡烛)问:这些都是什么?2.大家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蜡烛?怎么做呢?谁能猜一猜?3.到底怎么做呢?请大家睁大眼睛看一看。
(观察蜡块)4.学生实验5.提问:谁注意到蜡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多角度描述)6.总结:蜡加热时从固体状态变成液体状态,冷却后又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我们称之为形态的变化。
由此可见,加热和冷却会对蜡的形态产生影响。
追问:还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和蜡相似的变化?(巧克力、荤油、巧克力、棒棒冰……)补充:当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它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室温时又会变回到气体状态。
7.这些事例和实验说明: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形态会产生影响。
除此之外,加热和冷却还可能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呢?(不要求回答)二、认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1.介绍:这只小瓶里装是染成红色的水。
观察:如果把装有红墨水的小瓶放入热水中,液面有什么变化?问:看到什么?往上升说明什么?再把装有红墨水的小瓶放入冷水中。
问:怎么又少了?2.谁完整地解释一下这个现象。
(小组讨论,让几个学生概述)总结:看来,加热和冷却对水的体积还会产生影响。
红墨水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缩小。
四年级科学上册加热和冷却教案苏教版
加热和冷却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
2.会做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铁垫圈的体积变化;
3.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3.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
4.知道温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2.意识到每一项科技发明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的结果;
3.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
【教学重点】
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体积的影响
【教学难点】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教学准备】砂糖、易拉罐底、蜡烛、火柴、玻璃片、固体体胀演示器、烧瓶、橡胶塞、玻璃管、气球、水槽、冷热水。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教学过程
第2课时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加热和冷却
形态体积加热变化热胀冷却变化冷缩。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四年级上科学说课教学反思-吸热和散热苏教版反思一:吸热和散热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讨论,逐步了解了对比实验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这是符合教学规律的一个过程。
通过这一环节的讨论,为设计研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打下基础,学生可以利用讨论所学到的方法,去设计研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实验。
这样,学生在科学课上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掌握了科学方法和技巧,相比较而言,方法和技巧远比知识更重要,特别是对接受科学启蒙教育的小学生来说。
学生对吸热和散热现象并不是一无所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他们已经了解了一杯冷水要变热,必须要加热,冷水是吸收了热才变成热水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
学生通过测量沙和水在阳光下和阴凉处温度的变化、测量不同颜色的物体在阳光下温度的变化,来了解不同的物体和不同颜色的同一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
同时训练学生使用温度计的技能。
反思二:吸热和散热教学反思本节课为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这节课重点让学生做好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体会到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第一个环节集中话题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一样吗?让学生举例说明。
这时学生思维不易发散开,由教师先抛砖引玉效果较好。
第二个环节为本节课的重点,做油和水的吸热与散热对比试验。
首先要让学生自己明确实验目的、器材、步骤,教师提示记录数据时的要点。
由于本实验加热油时可能会有危险,让学生分组做水的吸热与散热实验,再请两位同学帮忙做油的吸热与散热实验,将数据记录在黑板上。
本实验操作时学生问题不大,未发生意外,记录数据认真,但水与油在停止加热后两三分钟温度依然会上升,当时只向学生说明这是因为我们的实验存在误差,加热后烧杯底部液体温度高于上层液体温度,而我们测水温时又不能将温度计碰到烧杯底,将“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回家查。
我查阅资料后发现,这是因为液体内的温度有一个缓冲的时间,虽然停止加热了,但是液体内还在短时间内按照规律在循环,所以看起来好像还是在升高。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水在加热和冷却_后苏教版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苏教版这一课 ,两个班的作用不完全一样 ,因此分开来记。
一个班 ,第一课时 ,首先让学生看书中几种不同形态的水 ,我跟他们说 ,虽然这些物体的样子不同 ,但他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都属于水。
接着让他们看图片中物体的物体形态 ,即哪些是固体 ,哪些是液体。
第二步看书中造雨霜雾的实验 ,这三个实验中 ,启发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一、造雨的实验中 ,为什么要用冷玻璃片 ,我的解释是为了我们更好地观察到水珠的形成;二 ,造霜的实验中 ,为什么下面要用湿毛巾 ,有学生解释说是为了让霜形成 ,再追问为什么 ,就不知道了。
我的解释是为了让下面有更多的水蒸汽 ,这样便于霜的快速形成 ,生活中 ,从冰箱冷冻层里取出东西 ,外表很快就有白霜原理也是如此。
三 ,在造雾的实验中 ,为什么要不冒热气的温水。
我的解释是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到冰棍上冒出的水气 ,而不致于温水的热气混淆 ,从而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然后总结说 ,这三个实验其实说明了一个道理 ,即空气中的水蒸汽平时没法看见 ,一旦温度降低 ,就会以不同的形态出现。
本课也是这一课的第一大块 ,即谈水蒸汽如何变成水或其他固体。
第二课时 ,首先问学生造雨霜雾三个实验中原理的共同点 ,生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降温后形成的 ,然后问相反的问题 ,水在何种情况下变为水蒸汽 ,目的让学生明白 ,水随时都在蒸发 ,然后看书上晾衣服的图片 ,设计三个场景 ,让学生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接下来验证三个实验 ,然后再涂一大一小的两个水圈 ,第三那么是在黑板上画两块相册大小的水块 ,一个用扇子扇 ,另一个那么顺其自然 ,结果第三个实验很顺利 ,第一个蒸发效果不明显 ,第二个根本看不出来。
究其原因 ,是因为黑板上的水滴下来了 ,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应该像书上那样 ,将水摊在一个平面上 ,这样效果会好点。
另一个班:第一课时 ,这一课重点是谈水蒸汽的两个变化 ,第一课时谈水蒸汽变成其他形式的水 ,学生看书上的东西 ,了解物体的来源 ,在三个实验中 ,也体验这方面的特点。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加热和冷却_苏教版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加热和冷却苏教版本节课为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这节课重点让学生意识到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形态、体积的影响,知道热胀冷缩这个规律。
导入部分采用情境导入:夏天吃冰淇淋时,如果吃得比较慢,冰淇淋会怎样?学生会说化掉。
教师追问:如果再放进冰箱里会怎样?学生会说又冻起来了但是形状变了。
这里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状态和形状的变化,引出“形态”这个概念。
第二部分即是讨论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有了导入部分的讨论,学生能顺利完整地说出除了冰淇淋以外,其他物体的加热和冷却后形态的变化,能举很多例子。
加热和冷却除了影响物体的形态,还会影响什么呢?引出本节课第三部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体积的影响。
这里的三个实验都采用演示实验。
先对铜球进行加热,加热前演示铜球能顺利穿过铁圈,预实验时发现加热时间越长实验效果越明显,所以要向学生解释这个实验的时间比较长,在等待的同时,做加热和冷却液体和气体的实验。
先进行加热气体的实验。
当教师拿出塑料瓶后,提问瓶子里有什么?如果想对瓶子里的空气加热,我们还能用酒精灯吗?学生立即想到不能,瓶子会烧化。
这时引出另一种加热方法:热水浴。
空气的加热和冷却实验现象非常明显,教师只要引出“体积”这个词,学生就能顺利完整地说出空气受热体积变大,冷却后体积变小。
液体的加热和冷却实验现象也很明显。
返回加热铜球实验后,可以非常明显地发现,铜球受热体积变大了,而在冷却时要注意扶稳装置,否则水温骤升沸腾容易将装置碰歪碰倒。
通过这三个实验可以总结出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规律。
第四个环节是阅读干冰受热后的变化和温度计的发明。
学生在阅读时能联想到买月饼时看到过干冰的温度;还能注意到自己不会的知识,如沸点、大气压、纯水的冰点等,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影响有深刻认识,并能利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另外,对加热物体的方法有新的认识。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10)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加热和冷却》教案3、加热和冷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液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液体、固体的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2、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固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1、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铜球、铁圈等)、酒精灯、火柴、水槽(装冷水)、湿抹布2、为每组准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锥形瓶20个、细塑料管、胶塞,课前需检查液柱高度)、烧杯20个、红墨水、醋、酒精、食用油、橙汁、牛奶、冷水、暖壶(实验中用到的热水要课前准备好)。
3、备用:烧瓶、插有弯玻璃管的胶塞、气球、空瓶子、热水、滴管、乒乓球4、多媒体课件(液体热胀冷缩动画需提前调好顺序)、实验记录表(需提前打印好下发)、课前黑板上写好实验注意事项5、课前提醒学生注意:①分组实验时播放轻音乐,音乐停,大家就停止实验。
②实验过程中,如果时间允许,要把实验再做一遍,认真观察和做实验记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过程:一、集中话题,导入新课1.在今天的科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件礼物。
2.出示:第一件礼物----银杏叶蜡画,让学生猜一猜这片叶画是用什么做的。
3.点拨:这是用蜡笔做成的。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课题二、探索和调查探究蜡笔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的现象1.提问:你们知道这幅蜡画与蜡笔之间有什么奥秘吗?2.制作蜡画的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小组讨论3.分小组制作(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具,制作自己喜欢的一幅蜡画)实验制作4.教师巡视指导,与学生一起探究。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固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能用固体、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固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设计实验证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课前准备塑料杯(用马克笔写上冷热)、小玻璃瓶、红墨水、热水、冰水、气球、塑料瓶、塑料水槽、烧杯.四、教学设计五、板书设计加热与冷却加热冷却液体体积变大变小固体体积变大变小热胀冷缩气体体积变大变小六、教学反思今天一到学校开始准备材料,走了不少弯路。
装红水的小瓶要调色,颜色要深一点,才能看清小瓶上面戳洞,直接该上去,水会喷出来。
用来装冷热水的瓶子,我原来打算用剪了一半的塑料杯,但是一旦剪了就没定型,反而不好拿,师父的提醒下,发现可以不剪,效果也行。
准备喷泉实验,发现没有打孔橡胶塞,问其他学校老师借了一个。
课上热水准备让学生自己带保温瓶倒水的,但是发现水温不够,现象不明显。
后来让学生去办公室拿水瓶,是霍老师帮忙拿过来的,因为热水瓶有危险,尽量不要让学生拿。
倒了热水后,少量热水效果比较慢,可以稍稍多一点,但是不要没过,因为有的瓶子孔太大,从插管子的孔里溢出水,虽然可以解释体积变大,但是没办法看到冷却效果。
还有没有现象的状况发生,师傅说因为水太满了,内外压没有差。
一开始导入,总是效果不理想,由于之前刚学的热空气,学生总是容易把想法向上面靠,问题是有道理但是不是我想要的,因此,引导不顺实验中途由于状况频发,所以提前检查实验器材很重要。
安排实验过程也很重要。
上到空气热胀冷缩的时候,方案设计中,学生提出将气球扎紧口直接放在热水上,有学生提出这样气球可能爆炸,但若不爆炸还是可行的。
还有就是将热水放在瓶子里面还是外面,其实都可以,但是我当时没转过来,所以否决了。
试验记录单怎么填,要讲最后的气球和铜球实验现象都很明显,但学生的关注点不再现象是否证明了他们的预测,而是聚焦在现象带来的视觉效果。
小学科学《加热和冷却》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加热和冷却》教学反思第1篇:小学科学《加热和冷却》教学反思《加热和冷却》第一课时上下来感觉一般,因为纪律比较好所以能较顺利地完成,但也存在问题。
没有能完全完成目标。
本节课学生主要有两个活动:做糖画及做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在本课中,两个实验能较顺利地完成。
但是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仅仅知道了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可以使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即热胀冷缩。
没有介绍生活中热胀冷缩的例子,导致理论没有与实际相联系,学生可能会感觉到枯燥乏味。
实验*作的时候,学生完全在老师的安排下进行实验,第一步应该怎样,第二步应该怎样……没有自主参与的成分,完全在教师的“摆布”之下,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奋点。
况且我只是在自己的经验下告诉学生*作的步骤,对学生先前的经验认识不清,常常高估他们。
比如说,做糖画时,我对学生说:“当你们觉得糖被加热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把它倒在纸上,用筷子作画了。
”什么叫“差不多”的时候?所以,有好几个小组在作画时糖并没有完全熔化,还是呈现出固体状态。
实验时通过我的指导,由两个小组做的较好,其他小组则不尽如人意。
说到“干*“时也没能联系实际,好的同学可能会记得干*是个啥东西,但大多数学生可能不过一会儿就忘了。
说到干*时可以加上干*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给学生的印象就会深刻了。
实验之前的要求要明确,各小组要分工好,不应该出现小组里由学生没事干的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加热和冷却》教学反思《加热和冷却》第一课时上下来感觉一般,因为纪律比较好所以能较顺利地完成,但也存在问题。
没有能完全完成目标。
本节课学生主要有两个活动:做糖画及做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在本课中,两个实验能较顺利地完成。
但是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仅仅知道了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可以使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即热胀冷缩。
没有介绍生活中热胀冷缩的例子,导致理论没有与实际相联系,学生可能会感觉到枯燥乏味。
实验*作的时候,学生完全在老师的安排下进行实验,第一步应该怎样,第二步应该怎样……没有自主参与的成分,完全在教师的“摆布”之下,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奋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加热和冷却的基本概念;2.掌握加热和冷却的表现形式和方法;3.能够区分不同物体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1.以实验为主、思维导入为辅;2.展开讨论,增强合作意识;3.学生自主学习,合理分配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现象;3.体会实验过程中的惊喜与收获。
二、教学过程第一步认知难点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通过思维导图或概念图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加热和冷却的概念,开展初步认知。
第二步示例实验示范实验:通过示例实验来让学生初步了解加热和冷却的表现形式。
选择一些常见物体,如水、金属、石头、纸张等,用水杯和温度计进行实验。
第三步讨论加热引导学生在示范实验后,进行课堂讨论。
讨论问题包括:1.在实验中,加热后水的温度变化如何表现?2.如何让水温度升高?第四步讨论冷却在讨论加热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冷却的讨论。
讨论问题包括:1.在示范实验中,冷却后水的温度变化如何表现?2.如何让水温度降低?第五步课后练习安排学生进行加热和冷却相关练习,并要求学生在课后复习加热和冷却相关知识点。
三、教学效果评估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单独练习和课堂问题回答来进行评估。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在学习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知识和技能,将学生的表现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教学反思1.通过实验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快速的认识加热和冷却的概念;2.讲解时,要深入学生的思想,并适时地提醒、激励他们;3.在课堂讨论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因为互相讨论能够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四、总结本教学方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加热和冷却知识点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增强合作意识,从而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惊喜与收获,增强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与热爱。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1)
《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蜡烛燃烧,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通过做实验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体积。
3、知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发明的。
4、通过发明温度计的故事,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后才得以进步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发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难点:实验探究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体积。
课前准备:火柴、蜡烛、饮料瓶、气球、温度计、水槽、热水、冷水、固体体胀器、酒精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4分钟)1、老师导语:通过这个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哪些关于冷和热的知识?学生举手回答。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冷和热的知识:《加热和冷却》。
大家准备好了吗?教师板书课题。
2、老师口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简述)二:探究新知(30分钟)(一)学生活动,探究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1、物体被加热和冷却后会发生什么呢?请同学们点燃手中的蜡烛,仔细观察蜡烛发生的变化。
2、请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并总结出实验结论。
老师板书。
(二)学生分组活动(小组内分层互助):探究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体积。
1、老师:物体被加热和冷却后除了形态发生改变之外,会不会有其他情况发生呢?学生:做出猜测,然后利用温度计进行实验观察。
汇报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2、老师:实验发现液体被加热后体积膨胀,冷却后体积收缩,那么气体会是什么情况呢?学生:做出猜测,根据手中的材料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小组汇报。
3、老师:通过大家刚才做的两个实验,我们发现气体和液体被加热后体积膨胀,冷却后体积收缩,那么固体被加热和冷却后会不会也是这样呢?学生:做出猜测,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小组汇报。
4、老师:绝大多数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5、师生总结:加热后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体积。
【K12学习】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除了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外,也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气体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动手实践。
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3、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设计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教学准备:1、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铜球、铁圈等)、酒精灯、火柴、实验记录表、水槽、湿抹布、2、为每组准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锥形瓶20个、细塑料管、胶塞)、冷水,热水,红墨水、烧杯20个、酒精、暖壶(内装热水)。
3、烧瓶、插有弯玻璃管的胶塞、气球、空瓶子、热水、滴管、乒乓球、4、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实验导入,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都看到过我们学校综合楼前面美丽的喷泉吧?那你有没有见过自己制造的小喷泉?想不想亲自看看?(想)好!那我就为大家做个“小喷泉”,用一个烧瓶,里面装一些水,为了便于观察,我把水染成了红色,现在我往这个烧瓶上倒热水,请大家仔细观察。
(教师演示“喷泉实验”:水从塑料管中喷出来,形成一个小喷泉)师:你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生:水是怎样出来的?可能和什么有关?生:……师:是呀,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小喷泉”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科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第3课《加热和冷却》(板书课题)。
看看加热和冷却除了像我们上节课研究的,可以影响物体的形态以外,还会对物体产生什么影响。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液体、气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用液体、气体、固体的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难点:1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现象与性质的认识2热胀冷缩的原理与生活实际意义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烧杯、小瓶与吸管、饮料瓶和气球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是大家司空见惯的,并不被我们注意。
可是往往在平常的现象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回顾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现象。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温度计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想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出示ppt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2、谈话: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继续学习第2课《加热和冷却》(板书课题),看看加热和冷却可以对液体和气体又产生什么影响。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液体体积的影响1、谈话: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一下,温度计里的液体在受热和受冷的过程中发生了是什么呢?2、设计实验方案:能不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让我们观察到水的变化,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设计时大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PPT):(1)怎样才能把水的变化看得更清楚?(2)要研究水在加热和冷却情况下的变化,用什么方法使水受热或受冷?3、分组实验:(1)我们用瓶代表水壶,在锥形瓶内装满水;(2)为了便于观察,我们把水染成红色;用中间插有细塑料管的胶塞塞紧瓶口,这时红色的水会上升到塑料管中;我们用黑皮圈在塑料管的液面位置作一个记号。
(3)在两个水杯中分别倒入热水和冷水,把小瓶分别放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水在加热和冷却的情况下到底会有什么变化。
每个小组旁边的水池里有一套这样的实验装置,一个杯子里已经装好冷水,等一会我去倒热水,在实验中还有几点需要注意:(屏幕演示或指课前黑板上写好的:PPT:①安全实验(小心不要被热水烫着;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要注意拿着瓶口,不要拿橡皮塞)②(小组成员)分工合作③仔细观察(实验现象)④(用实验记录表一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
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除了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外,也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气体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动手实践。
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3、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难点:设计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教学准备:
1、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酒精灯、火柴、实验记录表、水槽、湿抹布、
2、为每组准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冷水,热水,红墨水、烧杯20个、酒精、暖壶。
3、烧瓶、插有弯玻璃管的胶塞、气球、空瓶子、热水、滴管、乒乓球、
4、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实验导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到过我们学校综合楼前面美丽的喷泉吧?那你有没有见过自己制造的小喷泉?想不想亲自看看?好!那我就为大家做个“小喷泉”,用一个烧瓶,里面装一些水,为了便于观察,我把水染成了红色,现在我往这个烧瓶上倒热水,请大家仔细观察。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
生:水是怎样出来的?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
师:是呀,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小喷泉”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科学奥秘呢?这节课
我们就继续研究第3课《加热和冷却》。
看看加热和冷却除了像我们上节课研究的,可以影响物体的形态以外,还会对物体产生什么影响。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1、谈话:真不错,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大胆猜想,猜想对于科学研究非常重要,我们的很多科学研究都是从大胆的想象开始的。
2、提问:烧瓶中的空气看不见,我们怎么知道它有没有膨胀或收缩呢?能想出观察的办法吗?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看看你们组能不能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我们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想出的办法最多,最有想象力和创造性。
3、提示:设计之前请大家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用什么来装空气进行研究?
怎样才能有利于观察?
用什么方法使空气受热或受冷
可以在实验记录表中画出你们的想法,等会请小组汇报。
4、各小组自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5、说说你们组的实验方案,如果我这儿正好有合适的材料,你也可以上来边讲解边演示。
参考方案:
在烧瓶口套上一个气球,把烧瓶放入热水中我们就会发现气球鼓起来了,再用冷水浇又会瘪下去,这也能证明气体热胀冷缩,
取一个带胶塞的烧瓶,注意烧瓶里有什么?用滴管在玻璃弯管中滴入红色的小水柱,把空气封住,再用手握住烧瓶,加热烧瓶内的空气,看到水柱往外移,说明了什么?向里移呢?
用瘪乒乓球,放入热水,里面的空气受热会膨胀,使乒乓球鼓起来。
将烧瓶倒插在水中,用手捂烧瓶,看到有气泡从烧瓶中冒出。
取一个带胶塞的烧瓶,将塑料管尖上抹上肥皂水,将烧瓶放入热水中,肥皂泡被吹大了,再放进冷水里观察肥皂泡变小。
……
6、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
7、板书:空气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也就是说,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解释:现在谁来解释一下喷泉实验的原理?
二、认识加热和冷却对液体体积的影响
1、谈话:气体在加热或冷却时体积会发生变化,液体
比如水,在加热或冷却的情况下体积也会发生变化吗?
2、生进行猜想:可能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实验:刚才我们所说的仅仅是猜想,还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我用锥形瓶代表水壶,在锥形瓶内装满水,用中间插有细塑料管的胶塞塞紧瓶口,因为胶塞要占据空间,所以这时红色的水会上升到塑料管中,我们用黑皮圈在塑料管的液面处作一个记号。
把锥形瓶分别放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水在加热和冷却的情况下到底会有什么变化,可以吗?
现在每组桌上都有一套这样的实验装置,一个烧杯里已经装好冷水,等一会我去倒热水,在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生:①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②同学之间要注意分工合作。
③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液柱有什么变化?④做好实验记录。
⑤实验后收好实验材料。
师:好,等我给你们组倒好热水后,就可以开始实验了。
师:请各组的材料员把实验材料都放好,说说在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通过实验,你们认为加热和冷却能不能够使水的体积发生变化?
4、汇报实验结果。
“我们发现锥形瓶放入热水中后,塑料管里的水位上升了;锥形瓶放入冷水中后,塑料管里的水位下降了。
”
塑料管内的水位上升,说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不是锥形瓶里的水突然增多了?为什么?塑料管内水面下降,说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锥形瓶里的水在什么条件下体积膨胀,在什么条件下体积收缩?
你能把水的体积变化和所需要的条件联系起来,说说水有什么性质吗?
5、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水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的性质。
也就是说,水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6、现在你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烧开水时,壶里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
7、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醋、酒精、油、牛奶,现在请小组长前来任意选择一种,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8、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的?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9、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像醋、酒精、油、牛奶等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拓展:同学们注意过吗?像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就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性质。
受热了液体膨胀,温度的读数就会增加,遇冷时液体会收缩,读数会减小。
三、认识加热和冷却对固体体积的影响
1、
2、谈话:物体加热和冷却还有很多有趣的变化。
大家看,我这里有个铜球,我们知道,铜球是固体。
既然液体和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3、谈话:我们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过一会用冷水使铜球冷却,看看铜球会有哪些变化,可以吗?
加热之前我们先一起回顾一下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的灯芯。
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4、演示并讲解:现在铜球是恰好能从铁圈中通过的。
5、实验:我们来看看铜球受热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同时提问:怎样才能知道铜球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如果铜球仍然能从铁圈中通过,就说明铜球没有发生变化;如果铜球不能从铁圈中通过,那就说明铜球发生变化了。
”
现在我们看看铜球到底能不能从铁圈中通过。
6、分析:加热后,我们看到铜球不能从铁圈中通过,说明铜球的什么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7、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固体确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1、思考: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影响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热胀冷缩的原理?
2、学生自由发言,多媒体辅助介绍:
瘪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会使乒乓球鼓起来。
夏天车胎打气时不能太足,不然容易爆胎。
夏天安装电线时,不能把线绷得太紧。
否则,到冬天时由于电线受冷收缩会拉断。
铺水泥地时每隔一段要留一道窄沟,就是因为防止水泥膨胀或者收缩造成路面不平整。
钢笔帽或者瓶盖拧不开时,可以放入热水中烫一下,就好拧了。
铁桥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要架在滚子上。
这样,当气温改变的时候,铁桥可以自由伸缩,不至损坏。
铺设铁轨时,也要考虑到热胀冷缩,在两根铁轨之间要留有空隙,给铁轨伸张的余地。
火车上车轮的轮箍就是利用热胀冷缩的性质装在车轮上的。
轮箍的内径稍小于车轮的外径。
把轮箍加热,在它膨
胀后内径大于车轮外径的时候,把车轮嵌进去,轮箍冷却后就紧紧地箍在车轮上。
神舟飞船的防热
……
3、小结: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形态和体积都产生了影响,知道了热胀冷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科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科学,运用科学。
希望同学们能用我们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更好地改善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3、加热和冷却形态
体积固体
液体热胀冷缩
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