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系统设计要点
车门系统设计指南
![车门系统设计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37ce982d15abe23492f4d53.png)
车门系统设计指南
4.1.2 设计验证方法 .............................................................................................................................. 33 4.2 设计评审........................................................................................................................................... 39 5.典型设计案例......................................................................................................................................... 40 5.1 前期预研阶段...................................................................................................................................... 41
1.2.1 车门系统通用要求......................................................................................................................... 3 1.2.2 车门系统功能要求......................................................................................................................... 3 1.3 车门系统典型结构、工艺及材料介绍 ............................................................................................... 3 1.3.1 典型结构........................................................................................................................................ 3 1.3.2 典型工艺........................................................................................................................................ 6 1.3.3 材料介绍........................................................................................................................................ 9 2 车门系统设计流程 ................................................................................................................................ 9 2.1 车门系统设计过程介绍 ..................................................................................................................... 9 2.1.1 前期研究阶段................................................................................................................................. 9 2.1.2 概念设计阶段............................................................................................................................... 11 2.1.3 详细设计阶段............................................................................................................................... 13 2.1.4 设计验证阶段............................................................................................................................... 13 2.2 车门系统开发各阶段输入输出内容定义 ....................................................................................... 16 3 车门系统详细设计 .............................................................................................................................. 18 3.1 选型及布置设计 ............................................................................................................................... 18 3.1.1 车门整体结构选型....................................................................................................................... 18 3.1.2 车门附件详细设计....................................................................................................................... 18 3.2 典型断面设计................................................................................................................................... 18 3.3 车门钣金详细设计 .............................................................................................................................. 30 4 车门系统设计评审及验证 .................................................................................................................. 33 4.1 设计验证内容及方法 ....................................................................................................................... 33 4.1.1 设计验证内容............................................................................................................................... 33
车门设计答辩教学
![车门设计答辩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4d8b3fa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4.png)
车门设计答辩教学在汽车设计领域,车门的设计是一个关键的考量因素。
车门不仅仅是汽车外观的一部分,它还承担着保护车内乘员和车辆的重要功能。
因此,车门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并满足安全、便利和美观等要求。
本文将从技术和美学两个方面探讨车门设计的要点,并介绍如何在答辩中展示和解释车门设计。
一、车门设计的技术要点1. 安全性安全性是车门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车门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够在碰撞事故中为乘员提供有效的保护。
此外,门锁系统和防盗装置也需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性,以防止车辆被盗。
在车门设计中,使用了多种材料和结构来实现安全性。
高强度钢板、铝合金和复合材料等材料常用于车门的制造,以提供更好的强度和刚度。
而反撞梁和加强框架等结构设计则有助于分散和吸收碰撞能量,减轻乘员受伤的可能性。
2. 便利性车门的便利性是指乘员上下车时的方便程度。
车门应具备开闭顺畅、打开角度合理和进出空间宽敞等特点,以满足乘员的需求。
在车门设计中,需要考虑乘员的身体尺寸、年龄和行动能力等因素。
车门的高度和宽度应适合不同身材的乘员,而门把手的位置和设计也需要考虑到不同年龄和行动能力的乘员。
此外,电动车门、感应开启和智能锁车系统等高科技手段也可以提高车门的便利性。
3. 密封性车门的密封性是指车门与车身的密封程度。
好的密封性可以阻止雨水、风沙和噪音等外界因素进入车内,提供更好的驾乘体验。
在车门设计中,采用了密封条、防水板和防风噪布局等手段来提高密封性。
密封条通常位于车门的边缘和接触面,以保证车门与车身的紧密接合。
而防水板和防风噪布局则可以防止水和噪音从车门缝隙进入车内。
二、车门设计的美学要点1. 外观设计车门作为汽车外观的一部分,其外观设计需要与整车风格相协调。
车门的轮廓、线条和曲面应与整车的设计语言一致,形成统一的视觉效果。
在车门的外观设计中,常用的手法包括流线型设计、切割面设计和镀铬装饰等。
流线型设计可以提高车门的空气动力性能,并赋予车门动感和速度感。
客车车门设计范文
![客车车门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62487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1.png)
客车车门设计范文随着人们对旅游、出行需求的增加,客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其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客车车门设计对于乘客的安全和便利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乘客安全性和乘客便利性两个方面来探讨客车车门的设计。
一、乘客安全性方面的设计要求:1.强度和稳定性:客车车门在行驶中需要承受强大的冲击和振动,因此车门的设计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车门材料应选用优质钢材,结构设计应满足强度要求,确保车门在碰撞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
2.防夹手设计:客车车门作为乘客上下车的通道,必须具备防夹手设计。
车门应具备感应式或多层保护装置,当乘客的手或其他物体被卡住时,车门能够自动停止并回退,确保乘客的安全。
3.紧急开启设计:在紧急情况下,如车辆起火、发生事故等,乘客需要能够快速、顺利地从车门逃生。
因此,客车车门设计应考虑到紧急开启的便利性。
车门应具备易于打开的手柄或开关,乘客可以轻松地推开车门,确保紧急情况下乘客的安全。
4.防火设计:客车作为大型交通工具,火灾是一种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在车门设计中应考虑防火设计。
车门材料应具备一定的耐高温性能,车门周围应设置防火密封条,能够防止火灾蔓延。
二、乘客便利性方面的设计要求:1.开启方式:客车车门的开启方式应根据乘客的需求来设计。
常见的车门开启方式有向外推拉式、向内滑动式等。
推拉式车门适合车辆停靠站点时的上下车,而滑动式车门适合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上下车。
2.自动开启设计:为了提高乘客的上下车效率,车门设计中可以引入自动开启设计。
通过安装传感器或按钮,当乘客靠近车门时,车门可以自动打开,方便乘客上下车。
3.宽度和高度:为了保证乘客的顺畅上下车,客车车门宽度和高度的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
车门宽度应适中,能够容纳一定数量的乘客同时进出,车门高度应足够,避免乘客弯腰过低。
4.轻便操作设计:为了提高乘客的上下车速度,车门操作应设计得轻便易行。
车门应采用轻量化材质,减少操作的力量,同时配备舒适的手柄或按钮,方便乘客操作。
(整理)7-前门系统结构设计
![(整理)7-前门系统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3fa7b35022aaea998f0ffb.png)
第八章前车门系统结构设计第一节概述1.前车门系统零部件结构组成:一般情况下,前车门系统零部件包括:车门钣金焊接总成、车门铰链、车门玻璃、玻璃呢槽、玻璃升降器总成、玻璃导轨、内外挡水条、门锁总成(含锁体、锁扣、锁芯、内外把手等)、车门限位器总成、车门内饰板等。
如图1所示。
图1 前车门系统零部件组成车门钣金焊接总成是车门系统各零部件的安装载体,因此车门的结构布置设计是否合理、车门的结构刚性和结构强度是否能够满足车门系统各零部件的功能实现就成了车门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车门钣金焊接总成组成零件:车门外板、车门内板、车门防撞梁、车门玻璃导轨、车门锁安装加强件、车门铰链安装加强件、外后视镜安装加强件及其它局部加强件等。
如图2所示。
图2 车门钣金焊接总成零部件组成2.车门系统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1)车门开启时应保证乘员上下车的方便性,要合理确定车门数,车门的开口位置,设计车门的开口大小和形状,并且车门要能够停留在最大开度的位置上。
(2)车门在开启过程中不应和车身的其它部位发生干涉。
(3)车门关闭后,要锁止可靠、安全,行车中车门不会自动打开。
(4)车门机构操纵要方便,包括车门开关自如,玻璃升降轻便等。
(5)车门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6)具有大的透光面,满足侧向视野要求。
(7)门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保证车门工作可靠,减小车门部分振动,提高车辆侧向碰撞的安全。
(8)车门应具有足够的安装刚度,防止车门下沉。
(9)车门应具有良好的制造工艺。
(10)车门造型上应与整车协调一致,包括外表面形状,覆盖件的分块,门缝的设计和内饰。
3.车门系统设计的原则:(1)车门系统设计的总原则:由外而内、先外板后内板、先断面再数模、先周边再内部的而过程。
(2)车门结构设计原则:零件的结构设计尽可能简单,便于制造;零件之间的搭接结构合理,便于装配操作;零件的分块尽可能过合理,减少废料的产生,减低成本;在制造可行的前提下,零件的数量和分块尽可能少。
汽车机械制造中的车门设计与制造
![汽车机械制造中的车门设计与制造](https://img.taocdn.com/s3/m/4fe82d8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9d.png)
汽车机械制造中的车门设计与制造对于汽车的机械制造而言,车门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要能够保证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要具备一定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因此,车门的设计与制造是汽车制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从车门的设计原则、结构设计和制造技术等方面,详细探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车门设计与制造。
一、车门设计原则在汽车机械制造中,车门的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车门的功能和性能得到满足。
以下是车门设计的几个重要原则。
1. 安全性原则:车门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提供车辆乘员的安全保护。
因此,在设计车门的结构和材料时,需要考虑到车辆碰撞、侧翻等情况,并采用足够坚固的材料和结构来增加车门的抗冲击能力。
2. 防盗性原则:车门需要能够有效防止盗窃和非法侵入。
因此,在车门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防盗锁装置、电子锁等安全设计,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3. 实用性原则:车门需要设计得便于使用和操作。
在车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车门的开启方式、开启角度、窗户开启方式等因素,以提高车门的实用性和人性化设计。
4. 美观性原则:车门作为汽车外观的一部分,需要具备一定的美观性。
因此,在车门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车门的线条、外观设计、饰条等因素,以提高车门的整体美观性。
二、车门结构设计在汽车机械制造中,车门的结构设计是关键的一步。
一个好的车门结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车门的性能和功能。
以下是车门结构设计的几个方面。
1. 骨架设计:车门的骨架设计是车门结构中的基础。
通过合理设计车门的骨架结构,可以增加车门的强度和稳定性。
骨架设计需要考虑材料的选取、截面形状、连接方式等因素。
2. 密封设计:车门需要保持与车身的良好密封。
因此,在车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门板与门框的密封结构,以防止灰尘、水分等外界物质进入车内。
3. 窗户设计:窗户是车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车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窗户的开启方式、开启角度、防爆功能等因素,以提高窗户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汽车车门的分类及设计要求
![汽车车门的分类及设计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8c3fd00f79563c1ec5da718c.png)
汽车车门的分类及设计要求车门是汽车车身的主要部件之一,它不仅为司乘人员上下车提供方便的条件,而且与整车动力性(空气动力性)、舒适性(风流噪声、密封等)和使用性能(开启方便灵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对整车造型起着协调作用,并直接影响车身外形的美观。
一、车门的结构型式——分类现代汽车的车门结构型式很多,一般可按下述几种方式进行分类:1.按运动形式,分为:①旋转式②平移式——拉门、外摆式车门(外移门)等。
2.按结构,分为:无骨架式——车门由内外两部分冲压钣件组焊而成,大部分司机门、折叠门均采用此结构;有骨架式——车门内外蒙皮焊接在骨架上——外摆式乘客门。
3.按门叶的数目,分为:单叶式(单扇门)——如司机门、安全门、单叶乘客门等;双叶式——乘客门四叶式——四叶式折叠门(两叶一组),主要用于城市客车。
各类车型的驾驶员用门,货车及轿车车门多为旋转式,开门方向可以向前(顺开),或往后(逆开)。
顺开门在行车时较为安全。
平移门(外移门)主要用于客车的乘客门。
4.按有无运动轨道,分为:有轨式、无轨式对车门设计的要求:1.具有必要的开度,并能使车门停在最大开度上,以保证上、下车方便;2.安全可靠。
关闭时能锁住,行车或撞车时不会自动打开;3.开关方便,操纵方便——升降玻璃,锁止等,或在低气压下(≤0.3MPa)也能开启灵活;4.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涉及密封胶条特性、设计精度、间隙大小、配合精度等;5.具有足够的刚度,不易变形下沉,行车时不振响;6.制造工艺好,易于冲压成形,便于安装附件和维护调整;7.外形上与整车协调;8.操纵机构必须易于接近,便于调整保养。
气动双扇折叠门设计:主要用于中、大型客车的乘客门。
一、特点:①乘客门由两叶门扇组成,相互用铰链联接;②由气动门泵驱动,实现关、闭;③适用于远距离操纵。
——大量中低档客车使用。
优:•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操纵方便——只需驾驶员控制气源开关;•开启、关闭可靠;缺:•密封性较差——上、下门缝和门轴处密封困难;•门开启、关闭将占用一定的踏步空间——使踏步台阶削去一块;•难以与车身外形协调;•门开启、关闭过程中噪声较大。
汽车侧车门结构设计
![汽车侧车门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d6f00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15.png)
摘要车门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汽车设计里面最为复杂的一部分,轿车车门的设计包含造型、人机工程、运动校核、结构设计、附件布置校核、装配工艺性校核等等因素。
设计的车门满足一定国家相关法规要求,满足人机舒适要求,满足一定的刚强度要求,满足正面碰撞及侧面碰撞时的C-NCAP的要求。
本设计在参考了多种车门构造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详细论述了一个分体式前车门结构设计流程,并且对汽车车门附件布置给出了基本说明。
关键词:轿车车门;结构设计;附件布置第1章前言车门是白车身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零部件总成,它是整个白车身设计的基础,铰链的布置直接是影响造型的直接因素,车门的结构对内外饰及电器系统的布置有重要影响,并且关系到人机舒适性,碰撞法规要求。
车门结构的性能对整车NVH性能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车门是白车身中工艺比较复杂的部件,涉及到零部件的冲压工艺、焊装工艺、涂装工艺、总装工艺等四大工艺,因此对生产工艺要求和装配工艺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此外,车门的结构还要求气密性能较高,满足防尘、防水、隔音等性能要求。
如果车门结构及附件布置不满足要求,长时间容易对车门的性能产生影响,造成玻璃无法升降,车门关闭不牢,车门异响等,而且容易对汽车车门零部件造成损伤,增加维修成本,降低了整车品质。
以前的车型工艺及模具的加工达不到很高的精度要求,所以国产大部分车型都以整体式车门结构为主,只有在部分日系高端车型上才使用分体式车门。
随着工艺水平的提高,国内辊压窗框工艺水平也满足了生产需要,渐渐的分体式车门得到了普及,其有点是造型美观,材料利用率高,可有效降低白车身重量,从而提高燃油利用率。
根据目前的造车理念,“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造车思想已被各个主机厂及消费者认可,车门的结构在传统车型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成熟的车门结构可以更好的保护意外发生时车内乘客的安全,各大主机厂也在车型上不断的推出满足消费者要求的产品,激光拼焊的车门内板及高强度钢板车门防撞梁正在替代传统板材,随着汽车行业近几年的蓬勃发展,车门结构也更加成熟。
汽车车门总体布置要求
![汽车车门总体布置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d2252da002768e9951e738fe.png)
汽车车门总体布体布置要求1 前言车门总成的总体布置设计是车门设计的重要环节,总布置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车门总成的使用性能。
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车门总成的总体布置设计工作以前,应充分了解与掌握车门的构造与结构形式、主要性能参数和尺寸参数、车门附件的种类与性能以及它们的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车门总成的布置工作。
总布置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合理地、准确地选择车门附件并将其布置到车门总成的合适位置上。
2 车门的构造与设计要求2.1 车门的构造汽车车门由门体板金件、车门附件和内饰组成。
门体板金件包括车门外板、车门内板、车门窗框、车门内外加强板、防撞杆、铰链加强板、锁加强板、后视镜安装板等零件组成;车门附件包括铰链、锁系统、限位器、玻璃升降器、车门玻璃、密封条、扬声器、后视镜等组成;内饰由门护板骨架、蒙皮、内扶手、玻璃升降器开关等组成。
2.2车门设计的基本要求车门设计的基本要求如下:①车门开启时应保证乘员上下车方便性。
车门要停留在最大开度的位置上。
②车门开启的过程中不应和车身的其他部位发生位置干扰。
③车门关闭时,要锁止可靠、安全,行车中车门不会自动打开。
④车门机构操纵要方便,包括开关车门自如,玻璃升降轻便等。
⑤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⑥具有大的透光面,满足侧向视野要求。
⑦门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⑧良好的车门制造,装配工艺。
3 车门附件的布置车门附件的设计与布置是车门设计的重要内容,其质量直接影响到车门的使用性能。
3.1铰链汽车车门依靠上下两个铰链支撑在车身骨架上,并实现车门的顺利开关(见图1)。
对车门铰链的布置要求是:图1 铰链布置图为实现车门耐久、可靠地进行工作,车门上下铰链之间一定要保证足够的距离。
对前门而言,由于使用频率、重量等因素,要求上下铰链的距离在320mm以上;后门则要求在300mm以上。
考虑到铰链轴线内倾角有利于车门的关闭,同时又使车门关闭时不产生过大的力,铰链内倾角要求0-3°之间。
车门及车窗设计要点浅析
![车门及车窗设计要点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c1b030453610661fd9f407.png)
车门及车窗设计要点浅析摘要汽车门窗是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车门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出入车辆的通道,并保证安全;汽车车窗向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光线、视野和通风;汽车车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密封噪音胶条一、车门设计要点研究(一)车门功能车门的基本功能是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出入车辆的通道,并保证在行驶时车内的成员安全。
(二)车门开启方式分类车门的开启方式按照不同车型主要分为五种:顺开旋转式、逆开旋转式、移动式、上掀式和推拉接叠式。
顺开旋转式即使在汽车行驶时仍可借助气流的压力关上,比较安全,而且便于驾驶员在倒车时向后观察,故被广泛采用。
移动式的优点在于车身侧壁与障碍物距离较少的情况下仍能打开车门,保证成员的上下车。
上掀式车门一般用于放杂物的后备厢,该出很少有人员出入,一般也应用于低矮的汽车。
推拉折叠式则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客车上。
在有些大型客车上,还备有加速乘客撤离事故现场以及便于救援人员进入的安全门。
逆开旋转式在汽车行驶时若关闭不严就可能被迎面气流冲开,因而用得较少,一般只是为了改善上下车方便性和适于迎宾礼仪需要的情况下才采用。
(三)车门组成车门由门外板、门内板、门窗框、门玻璃导槽、门铰链、门锁及门窗附件等组成。
内板装有玻璃升降器、门锁等附件,为了装配牢固,内板局部还要加强。
为了增强安全性,外板内侧一般安装了防撞杆。
内板与外板通过翻边、黏合、滚焊等方式结合,针对承受力不同,要求外板质量轻而内板刚性要强,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力。
(四)车门设计要点在进行车门设计时,主要从铰链机构、门锁机构以及密封性等三方面进行考虑。
车门铰链是由铰链座和铰链轴组成。
它应当转动灵活,不滞涩,不会发出杂音。
车门的开启角度以75度为基础,不应当与车身有任何干涉。
门锁是重要的安全件。
门锁由两个零件构成:一个零件固定在车门上(锁体);另一个零件固定在车身上(锁钩),通过锁舌阻止车门向外打开,通过简单的杠杆运动或压揿按钮的动作将它们脱开。
车门设计及主要附件布置
![车门设计及主要附件布置](https://img.taocdn.com/s3/m/06d56046804d2b160a4ec012.png)
4、钢丝绳绕线复杂,若松动则容易相互缠绕脱轨而失效,钢丝绳如果润 滑不好与导轨摩擦会增大, 绷断几率很高; 5、由于没法安装玻璃上升、下降过程蓄能装置“平衡弹簧”,手动绳轮 升降器转动手柄上升用力很大,而下降时玻璃下降太快手柄用力小,手感 很差。 综合上述2 种升降器特点, 新车型设计时建议优先选用交叉臂式升降器, 没有布置交叉臂式升降器条件时再考虑选用绳轮升降器。 由于绳轮升降器布置相对简单,所以在此不讨论。以下主要讨论交叉 臂式升降器的布置与设计。
6)制造工艺性好,易于冲压并便于安装附件。 7)车门造型与整车协调,保证表面齐平,门缝间隙均匀; 色彩与内饰和整车匹配。 8)设计就满足人机工程要求,如空间位置、操作件位置 和视野障碍最小化等要求,以提高乘员舒适性。
二、车门系统的组成: 由于大家都比较熟悉开闭件系统的构成,在此简 要叙述一下: 车门系统一般由门体、车门附件和车门内饰件三 部分组成。 1. 门体--包括车门内、外板,门体加强板,窗框 等零件的焊接总成,如图1。 2.车门附件—包括铰链、限位器、锁体、升降 器、密封条等。 3.车门内饰件—包括门护板、门拉手、开手、扶 手板等。
车门的开度限位器具有门半开时的支撑功能和全开时的 制止功能,其作用是限制车门的最大开度,防止车门外板与 车身相碰,并使车门停留在所需开度,防止车门自动关闭。 车门限位器的结构一般如图3所示,通过改变臂的形状, 可设定门半开的保持位置和保持力。设计时要考虑过力开启 和暴风吹开门的作用力。
车门开度---车门的最大开度一般在60°-75°,较多的车门开度设 置在70°。这要根据上下车方便性,上车后关门方便以及车门与车身 不干涉等条件而定。 链轴线在车身上的布置---铰链轴线与车门外板表面距离愈大则愈容 易发生干涉,所以铰链轴线应尽可能向车身宽度方向外移。但轴线外移 受上下铰链跨距的限制。从受力观点出发,上下铰链的跨距Z与车门长 度L之比Z/L>1/3。且上铰链的上轴衬到下铰链下轴衬之间的距离 ≥330mm。如图4、5所示。 铰链轴线的倾斜--为了车门有自闭趋势。为此,应使车门铰链轴线 内倾或后倾,内倾一般不大于4°。图6所示。 铰链的开启角度—铰链的设计开启角度比车门的最大开启角度大35°,其目的是防止限位器失效或过开门时门板与翼子板干涉。 车门间隙—建议车门开启的最少间隙在2.5mm以上,工艺水平高的 公司不小于2.车门最关键的附件系统,其升降系统的好 坏直接影响购买者对该车的评价,也是反映主机厂生产水平 高低的重要环节之一。 玻璃升降系统由支撑玻璃托架、导轨和玻璃升降器组成。 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 1)玻璃升降平顺,工作可靠,无冲击和阻滞现象。 2)操作轻便省力。 3)具有防止玻璃受外力时升降器倒转的机构,防止人从车 外能够迫使玻璃滑下。
车门设计方法和规范
![车门设计方法和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884a5230066f5335a81216d.png)
车门设计方法与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司白车身设计开发过程中车门设计的方法及应执行的设计规范2.标准引用文件GB/T 4780-2000 汽车车身术语GB 15743-1995 轿车侧门强度GB 15086-2006 汽车门锁及门铰链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3.车门设计流程3.设计输入A.设计任务书、项目要求、计划及客户要求B.车身总布置方案中与车门有关的控制尺寸C.参考样车、样件、点云、参考资料及客户对车门附件的选用要求D.车门附件的样件、数模、图纸、性能参数;密封条和挡水条断面图E.内饰部门提供内饰件安装位置和相关控制尺寸F.电器部门提供电器件安装位置和外轮廓数模G.数字表面4.设计结构的熟悉及数据的采集A.样车拆解之前应观察样车车门结构,注意车门与侧围及内饰的密封及配合关系;外后视镜与车门的连接关系。
B.样车拆解之前应采集以下数据:车门开度及档位、铰链轴线的坐标位置、门缝尺寸及面差、玻璃与门外板面差、门内饰与侧围内饰配合尺寸、门与侧围密封面的配合尺寸、内外把手和车门的配合尺寸、缓冲块处门内板与侧围外板距离。
C.拆下门内饰板后应采集以下数据:玻璃上止点位置、玻璃下止点位置、玻璃行程、玻璃与门内板、外板、防撞梁、锁体之间的最小距离、玻璃升降器的设计位置等。
5.车门开口线的确定A.车门开口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基本尺寸由车身总布置确定,开口线的初步形状由造型部门根据车身总布置确定的基本尺寸按造型风格确定,也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按样车逆向确定。
B.车门结构设计人员应及时对初步的开口线进行分析,校核其是否能满足铰链布置要求和车门运动间隙要求,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问题。
C.门缝间隙应根据制造企业的生产水平确定,一般为4mm~5mm,车门下边间隙通常比车门其余周边间隙大1mm左右。
D.车门开口线最终由数字表面部门确定。
6.确定玻璃曲面A.玻璃曲面的曲率半径和倾斜度由车身总布置和造型风格确定;也可以按要求根据样车逆向确定。
高铁动车组的车门系统设计与安全措施
![高铁动车组的车门系统设计与安全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d14f05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07.png)
高铁动车组的车门系统设计与安全措施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车门系统的设计与安全措施成为保障乘客安全的重要环节。
高铁动车组的车门系统要求具备高效、安全、可靠的特性,以满足乘客出行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高铁动车组的车门系统设计原则和相关的安全措施。
首先,车门系统设计应具备高效性。
高铁列车的停靠时间相对较短,车门系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开启和关闭,以保证车站的始发和终点站的准时发车。
因此,在车门系统的设计中,应考虑使用高效的开关装置和感应技术,确保车门的打开和关闭速度达到最佳状态。
其次,车门系统设计应具备安全性。
保障乘客的安全是车门系统设计的首要任务。
在车门的开启和关闭过程中,应使用可靠的传感器,确保车门在乘客进出时能够及时检测到,并且具备防夹功能,避免乘客的身体或物品受损。
车门系统还应考虑应急情况下的紧急制动装置,以确保在紧急停车时车门能够迅速关闭,防止乘客受伤。
此外,车门系统设计还应具备易操作性。
高铁动车组乘客流量大,车门系统需要能够方便使用,减少乘客等待的时间,并降低乘客操作的难度。
因此,在车门系统的设计中,应考虑使用人性化的界面,方便乘客开启和关闭车门。
同时,车门系统还应具备自动化控制功能,能够根据乘客的需求,在合适的时间自动开启和关闭车门,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在保证车门系统高效、安全和易操作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相应的安全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车门系统的监测和维护。
定期检查车门系统是否存在故障或磨损,以及车门的密封性能是否良好,确保车门系统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其次,应加强对乘客的安全教育。
提供准确的上下车指引,告知乘客如何正确使用车门系统,避免乘客因操作不当而受伤。
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提供安全宣传,提高广大乘客的安全意识。
最后,高铁动车组还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摄像头和报警装置,用于监控和应对紧急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以保护乘客的安全。
总之,高铁动车组的车门系统设计与安全措施是保障乘客安全出行的重要环节。
车门设计浅谈
![车门设计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c211f40390c69ec3d5bb75b7.png)
车门设计浅谈摘要:现代汽车车门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在满足造型要求、法规要求、人机工程要求和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布置一个车门系统,本文着重从几个方面对车门功能零件布置进行简要说明。
关键词:车门、铰链、限位器、车门锁、玻璃升降器1.前言车门的结构型式很多,主要旋转门、拉门、折叠门和外摆车门,本文主要介绍旋转车门。
车门的作用是,乘员上下车时打开和关上,行驶时防止乘员掉出来,并防止乘员和车室内被风吹雨淋。
车门是车身上的一个独立总成,它的设计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安全性、侧面视野性、进出方便性、密封性及噪音等方面的性能。
车门的设计过程是整车开发流程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和其他结构设计工作并行的,不同的公司可能会略有不同的阶段划分,但主要分为概念设计和工程设计两大主要阶段。
概念设计阶段主要是根据竞争车型或经验值制定车门的主要性能指标,再根据造型曲面的输出、结构配置等输入条件布置车门、绘制主要断面;工程设计阶段主要是实现概念阶段所提出的要求,同时完成三维数据等细节的工作。
下面讨论的是车门概念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
2.车门结构类型的制定车门(旋转门)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整体车门:内外板都为有框是车门结构,该结构车门采用内外板卷边固定形式;冲压件分体车门:车门外板无框,只有下半部分,内板有框为整体结构;无框式车门:只有车门内外板的下部结构,没有车门门框,一般这种结构车门多用于活动顶盖的运动型车上,车门玻璃的安装需要特殊的夹具定位,保证车门的密封性能;框式车门:车门内外板均无框,门框采用单独设计另外一个零件与车门内外板焊接。
不同的车门结构,有不同的优缺点和不同的工艺要求,应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和造型特点进行选择;不同的车门结构功能零件布置亦略有不同,但是不论哪种结构,车门的功能要保证、法规和造型的要求应满足。
3.车门目标性能参数的制定在整车开发的概念设计阶段,车门的主要性能指标需要定义,包括车门的静态弯曲扭转刚度、一阶二阶模态、表面抗凹性能等,目标值的制定可以通过测量竞争车型或根据经验值确定。
汽车门锁系统设计指导
![汽车门锁系统设计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726e078a10a6f524cdbf8513.png)
返回1汽车门锁系统设计指导1简要说明1.1门锁系统知识简要介绍锁系统主要功能为保证车主及乘客在行车、泊车过程中车主及其乘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由锁体、锁扣、锁芯、钥匙、内/外把手、连接拉杆/拉线等件(或部分件)联合工作,以实现车门(盖)安全关闭开启的机电集成功能系统,集功能性、安全性与装饰性于一体其中强度、碰撞安全性和耐久是系统关键特性,其次外观造型、人机工程为系统重要特性。
所有车型的锁系统布置、设计工作均需将其作为重中之重来考虑。
使这些方面性能达到最佳。
强度要求为国家强检项,必须满足GB15086强检要求,通过国家强制性认证"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的强制认证;同时其他国家也有相应的法规要求,如FMVSS206,FMVSS401,ECE11等。
碰撞安全性主要满足GB15086中30g 加速度要求(可计算)和GB11551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20071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等。
人机工程包含了车主操作性人机工程和装配人机工程。
操作性人机工程主要为内/外开把手、保险手柄/锁止拨钮的人手抓握空间、开启行程、开启力等,装配性人机工程则考察锁系统各组成件可装配性、安装工具通过性、和装配方便性等。
另外还需考虑售后维修性,及锁体卡死无法开启时从内部开启可行性等。
外观造型是工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造型在满足工程的前提下,时尚与否将决定了顾客对车的第一印象,如某网站统计“全球前十汽车钥匙设计”(仅供参考)如下:名次车型钥匙造型1宾利Flying Spur 和大陆GT2奔驰3捷豹XK24路虎揽胜运动款和LR35奥迪6宝马3、5、6和7系7雷克萨斯8沃尔沃S809无限10凯迪拉克目前的发展趋势,结构性方面,门模块是趋势,但因价格,车型档次等限制,XX 公司目前未引入。
返回3功能性方面,高端产品向无钥匙进入、行李箱自动开启、防夹等方向发展。
1.2锁体分类按门锁所在位置不同,可以分为侧门锁(分机械锁体、电动锁体)、滑门锁、行李箱锁、前舱锁体。
机动车门自动开启系统的设计与控制
![机动车门自动开启系统的设计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b513dfa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9.png)
机动车门自动开启系统的设计与控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动车的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机动车门自动开启系统的设计与控制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为车辆的使用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使用体验,同时也增加了车辆的安全性。
一、系统设计原理和功能机动车门自动开启系统的设计原理主要分为两种:基于传感器和基于遥控信号。
基于传感器的设计原理是通过安装在车辆门上的传感器来检测车辆周围的情况,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来判断是否自动开启车门。
这种设计原理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灵活的设置,可以设置在接近车辆门时自动开启,也可以设置在手势感应到时自动开启。
基于遥控信号的设计原理是通过车辆的遥控器来控制车门的自动开启。
当用户按下遥控器上的开门按钮时,车辆系统接收到信号后会自动开启车门。
这种设计原理相对简单,无需安装额外的传感器,只需添加相应的控制模块即可。
机动车门自动开启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自动开启车门、安全控制、智能化设置等。
自动开启车门是系统的核心功能,可以解决用户在手上拿着物品时无法进行开门操作的问题。
用户只需要靠近车辆,系统就可以自动感应并开启车门。
安全控制是为了保证用户和车辆的安全而设计的功能。
系统会通过安装在车门上的传感器来检测周围的障碍物,当检测到有障碍物时,系统会自动停止开启车门。
智能化设置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定。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置自动开启车门的灵敏度、开启速度等参数,以提高系统的使用舒适度和安全性。
二、系统控制设计机动车门自动开启系统的控制设计分为硬件控制和软件控制两个部分在硬件控制方面,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电机和控制模块等。
传感器用于感应周围的情况,比如接近传感器用于感应用户是否靠近车辆,障碍物传感器用于感应周围是否有障碍物。
电机用于控制车门的开启和关闭。
控制模块则起到调度和控制各个硬件部件的作用。
在软件控制方面,系统主要包括程序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
程序设计是为了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包括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判断开关门的逻辑等。
《地铁车门系统》课件
![《地铁车门系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031ec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c1.png)
确保乘客安全、便捷地进出地铁 车辆,并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保持 车门的正常开闭状态。
地铁车门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组成
地铁车门系统主要由门控器、传动装置、锁闭装置、密封条等部分组成。
结构
地铁车门系统采用直通式或塞拉门结构,直通式车门可以向内或向外打开,而 塞拉门则采用横向开闭的方式。
地铁车门系统的工作原理
地铁车门系统的新技术发展
新材料应用
新型材料如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将被应用于地铁车门系统, 以减轻重量、提高强度。
智能化监控
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地铁车门系统的 实时监控和预警,提高故障预防和应对能力。
05
地铁车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护
地铁车门系统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
故障2
车门关闭后自动打 开
01
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快速定位故障并进行维修。
定期保养与检查
02
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定期对车门系统进行保养与检查,确保
其正常运行。
远程监控与技术支持
03
利用远程监控技术,实时监测境适应性要求
温度适应性
车门系统应能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稳定运行,适应不同气候条件。
技术特点
地铁车门系统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技术 ,如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等,确 保车门系统的正常运行。
地铁车门系统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
未来的地铁车门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能够实现自动感知、自动调整等功能,提高 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绿色环保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的地铁车门系统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采用环保材料 和节能技术。
紧急解锁装置
在紧急情况下,应能快速解锁车 门,便于乘客疏散。
超载保护
车门系统应具备超载保护功能, 防止因超载而引发安全事故。
侧门开闭件系统结构设计
![侧门开闭件系统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484ca1fa0116c175f0e48f5.png)
侧门开闭系统结构设计目录1开闭件系统概述1.1开闭件系统主要功能1.2开闭件系统结构形式2开闭件系统性能对整车性能的相应3开闭件系统的设计流程及设计硬点4车门本体设计方法及要求5附件设计方法及要求1.开闭件概述轿车的开闭件一般由车门本体、车门附件和内饰盖板三部分组成。
1.1车门分类按开启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1.1.1顺开式车门:铰链布置在门洞前侧,门锁布置在后侧,在汽车行驶时仍可借气流的压力关上,比较安全。
1.1.2逆开式车门:铰链布置在门洞后侧,门锁布置在前侧,在汽车行驶时若关闭不严就可能被迎面气流冲开,一般只是为了改善上下车方便性及适于迎宾礼仪需要的情况下才采用。
1.1.3水平移动式车门:采用滑轨形式,轨道布置在侧围上下两侧。
它的优点是车身侧壁与障碍物距离较小的情况下仍能全部开启,开启后门洞完全打开,改善了上下车方便性。
1. 1.4上掀式车门:铰链布置在门洞上侧,广泛用作轿车及轻型客车的后门,也应用于低矮的汽车。
1.1.5折叠式车门:铰链布置在门洞侧面,有对开和单开,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客车上。
2.开闭件系统性能对整车性能相应开闭件系统作为整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车的性能有决定或者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下表所示车门开闭冲击载荷,针对承受力不同,要求外板质量轻而内板刚性强,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力。
在设计时要考虑车门关闭时力与车门的变形程度的分析,按照美国的试验方法(FMVSS),是用一直径为12英寸(304.8毫米)的圆柱体,由一液压装置将它压向固定于车身本体的车门,观察车门变形与受力的情况。
- 车门下垂刚度,下垂刚度是车门在重力作用下车门变形程度的指标。
如果车门的垂直刚度不足,会导致以下不良结果:影响门缝间隙及表面平齐度、车门关闭力增加、密封性变差、车门音品变差、严重的情况还会出现干涉和磕碰。
因此车门的垂直刚度一直以来都作为车门性能设计的首要目标,所以在设计中就要求车门下沉量越小越好。
2.2关门音品从开关车门可以大致判断出车门的质量。
车门系统设计
![车门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0c81bd69dc5022abea0006.png)
车门系统设计一.车门设计条件1.新开发车型的Class-a数模新车型的Class-a数模是以油泥模型为基础,通过测量设备(三坐标测量机、数字扫描设备)取得油泥模型的表面数据而生成的表面数据,它是车身结构设计的基础,其内容主要包括车身外表面和内饰表面的形状数据、车身和内饰的分块数据、分块间隙与面差要求等。
在正式提供Class-a数模前,必须进行造型阶段的工程可行性分析(SEG分析),工程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结构可行性分析、冲压焊接工艺性分析、装配性分析等,使Class-a数模满足工程技术要求。
2.车身主断面车身主断面是车身设计的基准,它表达了车身主要零部件的主断面形状特征、相关的尺寸,零件之间的装配、焊接关系。
与车门设计有关的主要断面有:前门上下铰链位置断面(断面与前门铰链轴线垂直,主要表示前门铰链、翼子板、A柱下部、前门前部之间的关系)、A柱断面(断面与侧围前门分缝线垂直,主要表示前风窗、侧围、前门前上部之间的关系)、顶盖侧围断面(断面与侧围前门分缝线垂直,主要表示顶盖、侧围、前门上部之间的关系)、B柱上部断面(断面与前门分缝线垂直,主要表示前门后上部滚压件、B柱上部、后门前上部滚压件、密封条之间的关系)、后门上下铰链位置断面(断面与后门铰链轴线垂直,主要表示后门铰链、前门后部、B柱下部、后门前部之间的关系)、前门锁环位置断面(断面与后门铰链轴线垂直,主要表示前门锁、前门后部、B柱下部、后门前部之间的关系)、门槛位置断面(断面与车身X轴线垂直,主要表示前后门与侧围门槛之间的关系)、水切位置断面(断面与车身X轴线垂直,主要表示门内外板、内外加强板、内外挡水条、门玻璃之间的关系)3.参考样车选择合适的参考样车对高质量、高速度地设计出整个车身结构帮助很大。
4.相关的技术条件和法规要求二.车门总成设计构想书1.车门总成由门体,车门附件,和内饰护板三部分组成,车门外板车门内板门体车门加强横梁车门加强板车门铰链门锁机构及内外手柄车门车门附件车门玻璃玻璃升降器密封条固定板芯板内饰护板内饰蒙皮内扶手图1构成车门的主要零部件2.新开发车型零件的名称,图号,材料,料厚,面积,重量和参考样车的零件的名称,图号,材料,料厚,面积,重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门系统设计要点
作者:王光
来源:《汽车世界·车辆工程技术(下)》2019年第04期
摘要:本文主要从车门系统设计的设计经验方面对整个车门系统所涉及的零部件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论述。
通過对各分系统的论述,描述了车门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闭合件;设计;注意问题
车门系统的设计是从造型阶段开始的。
造型阶段造型师的创意中定义了各处缝线,这其中就包括门缝线以及概念性的门洞密封面。
这个过程需要得到总布置、车身结构等部门的工程师协助,只有符合了基本的法规和使用限制、具备了初步的结构可行性,造型师的工作才是真正有成效的。
只有这样闭合件工程师才能在造型定义的门缝线、门外观面的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工作。
在造型面的基础上,闭合件工程师需要校核和定义玻璃表面,并通过型面工程师反映到外观数据上(A面);随后还需要在造型面的基础上定义门各处基本结构和密封结构,并使用截面进行表达。
设计开始前,我们还需要总布置工程师在初步的门洞定义(包括门结构)上开展人机方面的校核,比如障碍角、乘降性等。
车门、侧围结构也需要进一步的细化,甚至搭建初步的数据结构,以确保各处可以按截面布置中的定义执行,对其中表达不足或不完善的地方进行补充,进行初步的运动、装配校核。
经过这样一个初期阶段的工作,门洞、门这个区域的定义基本成熟,外表面、分缝线、密封面、截面定义和初步结构都经过了必要的法规、人机和运动/设计校核,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详细的结构设计、机构附件设计等等。
下面我们主要从材料选择、门止口设计及各零部件的设计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 车门钣金材料选取
汽车覆盖件(车门内、外板等)一般所用材料为冷轧钢板。
冷轧钢板按照表面质量分为I,II两级:I级质量最好,适用于外板;II级次之,适用于内板和加强件。
按照冲压拉延等级可以分为P,S,Z,F,HF,ZF六级。
一般外板的材料是08F、08AL等,厚度0.8mm,拉延级别为Z,外表面质量级别为I。
内板材料为08F、08AL等,厚度1.0mm,拉延级别根据内板的成型难度而定,表面处理级别一般为II。
2 门洞止口边设计
门洞止口的设计对车门的影响很大。
在正向开发的车身设计中,门洞止口边的设计是整车车门密封系统的第一步。
门洞止口边受车身布置的限制,如:H点的确定,出入的方便性,安全带的布置。
影响门的厚度的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门洞止口边的弧度,它决定了玻璃的弧度,从而影响了玻璃运动的轨迹。
门洞止口的形状也基本确定了车身三大立柱的截面。
门洞止口从前视图来看,最好能够重合成一条线。
这样车门窗台以下的部分门内板可以简单处理成平面,窗框部分和玻璃的造型定义相关,跟门的具体结构设定相关,在同一个面上当然是最简单的处理。
3 车门系统设计
本文所说的车门系统主要是指车门钣金及车身上非电器附件,包括车门钣金、限位器、玻璃、门锁等,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1)车门内外倾角及铰链布置。
车门内外倾角及前后倾角一般在0-4度之间。
过大和过小的倾角对车门的自关性以及车门的关门品质等都有影响。
门铰链中心距与车门长度(到鱼嘴口)的比例一般要求不小于1/3,通常在350mm-500mm之间,尽可能的大,布置位置尽可能的靠外。
(2)车门内零件件间隙。
一般开闭件的缝隙小于等于5mm,非运动件小于等于4.5mm。
密封条的压缩量等于钣金距离的1/2-1/3。
防撞杆和外表面的最小距离是5mm,玻璃升降器和内板的最小距离是12.5mm。
内板和外板是偏置关系,距离3-5mm。
后背门的开启是75-90度,或离地1880-2200mm。
后仓门开启是90度。
车门外板的包边长度为7-11mm,焊接件配合处没缝隙,不配合处放应该预留3mm以上的间隙,否则在车身振动或扭曲时会产生异响,另外内外板间隙至少3mm,否则电泳漆可能附着不充分。
活动件与其他零件间隙10mm以上,否则在大力关门时可能会产生碰撞声。
(3)车门刚度要求。
对于车门钣金来说,由于其要承担着车门附件的重量及自身的重量,对其垂直刚度的要求就尤为重要,垂直刚度的不足,会导致以下不良结果:①影响车门和门框的间隙及表面平齐度;②车门关闭费力;③密封性变差。
因此车门的垂直刚度一直以来都作为车门性能设计的首要目标,在设计中就要求车门下沉量越小越好。
我们对车门的垂直刚度的分析一般是这样要求的:①下垂分析是在车门内板质心处施加垂直向下载荷P=20kg;②下沉分析是在质心处作用40kg的载荷,同时在车门闩位置加150kg垂直向下的载荷;分别计算出车门门闩处的垂直位移,即车门的下垂量和下沉量。
这样的载荷下要求在车门边缘垂直挠度(弹性变形)不得大于16mm。
车门下沉量不得超过1.6mm。
(4)玻璃的布置与校核。
①要考虑玻璃和升降器的布置:做运动分析,确定玻璃外表面与车门外表面的关系,一般来说,玻璃外表面与车门外表面的阶差应尽量小,以降低行驶阻力
与噪声;②要校核玻璃的上下两个极限位置:玻璃降到最下端时应与下密封条平齐或略高一些;③要正确设计玻璃导槽的尺寸,尤其是X方向曲线的设计,极易被忽视,设计不合理则玻璃运动过程上部和下部间隙不均匀,导致玻璃升降阻力大,升降失效。
(5)车门锁体与锁扣布置设计。
①首先将车门锁体与锁扣数模按照锁定状态进行装配,成为“一体”;②门锁当然要布置在与铰链相对的门缝处;③门锁理想的高度位置是居于铰链轴线的中心垂直面,使两铰链与门锁三点构成等腰三角形,但实际上竟有许多在上铰链钝角的实例;④门的关闭与开启方向决定了锁体鱼嘴口的朝向;⑤锁扣的锁止销段(与锁板相扣)的延长线S与铰链中心线相交;⑥锁扣的主中心面(不是安装面)与由S绕铰链中心线旋转形成的锥面相切与s线。
以上我们简要论述了车门系统在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及相关设计标准,鉴于本人的工作经历及经验的限制,可能论述的不够全面,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车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新的设计方法的运用,本文也未涉及,这也是笔者需要提高和进步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汤莹编.车门系统零部件设计及系统集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03).
[2]汽车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编.汽车工程手册(设计篇)[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05).
作者简介:王光(1982-),男,河北深州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车身钣金及闭合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