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公开课】《积雨辋川庄作》教案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教学设计(四川省县级优课)
《积雨辋川庄作》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诗歌风格特点。
2、通过意象领会诗歌意境,进而把握诗歌情感。
3、学习诗歌融情于景、用典明志的写作手法。
4、通过对“迟”字的赏析,掌握炼字型题型的做题技巧。
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意象领会诗歌意境,进而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
2、掌握诗歌炼字型的做题技艺。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王维诗歌中的禅意。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狂(贺知章)、诗佛(王维)”对应的诗人入手,引出“诗佛”王维。
并指出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让我们走进王维并感悟《积雨辋川庄作》这首诗的诗情画意。
二、作家作品介绍。
1、诗人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以禅悟诗,故有“诗佛”之称。
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2、作品: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当时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混乱,王维厌倦官场生活,不再积极出仕,而是亦官亦隐。
他隐居在辋川,信奉佛教,寻访山林,怡然自得。
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
1、朗读。
先处理字音,再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全诗结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志。
3、本诗体现了诗人诗歌中的“诗中有画”,请学生说说本诗描绘了几幅图景?四、学习第一幅图景。
《炊烟袅袅图》积雨空林烟火迟描绘景象: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慢升起,山下农家正在烧火做饭呢。
静中有动。
“迟”字赏析:本意慢慢走。
这里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写出了诗人心中闲散安逸的情怀。
炼字型题方法归纳: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积云辋川庄作公开课教案
积云辋川庄作公开课教案
一、课程背景
在积云辋川庄作展品开放日现场,学院为广大文艺爱好者量身定制了一场精彩的公开课,为大家带来一次文艺之旅。
二、课程内容
2.1 庄作的艺术人生
该部分主要介绍庄作的艺术生涯和创作风格,重点讲述其绘画技法和代表作品的特点。
2.2 庄作的文化背景
介绍庄作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历史,以及这些文化背景在庄作艺术创作中的影响。
2.3 庄作的艺术魅力
该部分通过深入分析庄作代表作品的特点和艺术风格,探讨其艺术魅力所在,帮助学员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庄作的艺术作品。
2.4 庄作的艺术评价
介绍庄作在国内外艺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分析其艺术评价的来源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
该课程采用讲解和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以PPT辅助讲解为主,配合艺术家的现场讲解,引导学员进行针对性探究和发问。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员将掌握庄作的艺术风格和技法,了解庄作的文化背景,提高对庄作艺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五、总结
通过本次公开课,大家对庄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带来了艺术之旅的同时,也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文艺生活中,能够更好地欣赏庄作及其他优秀艺术家的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
《积雨辋川庄作》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积雨辋川庄作》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积雨辋川庄作》。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意。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意。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积雨辋川庄作》。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意。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中描绘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介绍诗人王维及《积雨辋川庄作》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积雨辋川庄作》,感知诗意。
(2)让学生圈点批注,找出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的朗读、背诵情况。
(2)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1)学生对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学生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五、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简介:《积雨辋川庄作》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诗中描绘了积雨天气下辋川庄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教学内容安排:(1)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诗人王维及《积雨辋川庄作》的背景,朗读和背诵诗歌。
(2)第二课时:自主学习,圈点批注关键词语和句子,合作探讨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第四课时:作业布置与反馈,课堂小结。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积雨辋川庄作》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积雨辋川庄作》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积雨辋川庄作》的诗句。
1.1.2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1.1.3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2.1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2.2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等方式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
1.2.3 学生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运用诗歌的表达方式。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学生能够感受并欣赏诗歌中的自然美和人生哲理。
1.3.2 学生能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1.3.3 学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2.1.1 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1.2 解释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主题。
2.2 诗歌结构分析2.2.1 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押韵。
2.2.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层次。
2.3 诗歌内容解读2.3.1 解读诗歌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2.3.2 解读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3.1.1 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自然景观或人生哲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朗读诗歌3.2.1 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2.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3.3 分析诗歌3.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层次。
3.3.2 教师引导学生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互动4.1.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4.1.2 学生互评,评价彼此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4.2 课后作业4.2.1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2.2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反馈。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5.1.1 教师使用广东省县级优课的语文教材。
5.2 辅助材料5.2.1 教师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文章和网络资源。
《积雨辋川庄作》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积雨辋川庄作》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积雨辋川庄作》全文。
分析并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解释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会通过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解释《积雨辋川庄作》创作的背景和意义。
2.2 课文朗读与翻译: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停顿。
翻译诗句,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式。
2.3 课文分析:分析诗文的结构,理解各个部分的关系。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想象辋川庄的景色。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会对这样的景色产生情感。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停顿。
学生自主翻译诗句,解决生僻词语和句式的问题。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4 情感体验:学生闭眼聆听朗读,想象诗中的景色和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感受和体会。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情况。
评价学生的朗读、翻译和讨论表现。
4.2 学习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
4.3 情感体验: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反应和分享。
评价学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和共鸣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采用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材,重点使用《积雨辋川庄作》一文。
5.2 辅助材料: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诗人王维的介绍。
提供相关的诗歌作品,供学生比较和欣赏。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教案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积雨辋川庄作》。
2.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意境及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诗歌的意象、意境。
2.诗歌的表现手法。
3.诗歌的背诵。
三、教学难点1.诗歌意象的把握。
2.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介王维及其山水田园诗风格。
2.引导学生关注《积雨辋川庄作》这首诗。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积雨辋川庄作》,初步感知诗歌意象。
三、课堂讲解1.教师逐句解析《积雨辋川庄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象。
2.分析诗中的表现手法,如拟人、对偶等。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歌意境。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积雨辋川庄作》的意象和意境。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表现手法。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中的表现手法,如拟人、对偶等。
2.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歌的情感表达。
四、诗歌背诵1.学生自主背诵《积雨辋川庄作》。
2.教师检查背诵情况,给予评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积雨辋川庄作》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情感表达。
二、课堂讲解1.教师深入讲解诗中的情感表达。
2.分析诗歌的情感变化。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歌的情感变化。
四、实践活动1.学生仿写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
2.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积雨辋川庄作》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审美价值。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的审美价值。
2.分析诗歌的审美特点。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歌的审美价值。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背诵《积雨辋川庄作》。
2.仿写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
六、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2.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教师调整教学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积雨辋川庄作》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感受到诗歌的情感表达,培养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
《积雨辋川庄作》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积雨辋川庄作》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并掌握课文《积雨辋川庄作》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王维及唐代田园诗的背景知识。
1.1.2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能够分析并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1.1.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学习,提高阅读和解读古诗文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1.2.2 学会使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分析和评价。
1.2.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对比分析,评价课文中的优点和不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
1.3.2 领会诗中的人生哲理,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1.3.3 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积雨辋川庄作》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和诗意理解。
2.1.2 分析王维的诗歌创作风格和唐代田园诗的特点。
2.1.3 文学鉴赏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2.2.1 诗句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翻译。
2.2.2 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2.3 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对诗歌进行深入分析。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简介诗人王维及唐代田园诗的背景。
3.1.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积雨辋川庄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正确读音和句子节奏。
3.2.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字典,自行解释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3.3 课堂讲解3.3.1 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子翻译。
3.3.2 分析诗的意境、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读作者的情感。
3.4 课堂讨论3.4.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3.4.2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和补充。
《积雨辋川庄作》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积雨辋川庄作》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积雨辋川庄作》全文。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王维的诗意画境。
学生能够解读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了解王维诗与其他诗人的不同风格。
学生通过创作练习,尝试运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学生理解王维的隐逸思想,对人生哲学有所思考。
学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讲解《积雨辋川庄作》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2 诗文内容分析逐句解析《积雨辋川庄作》的诗句和意义。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画境。
2.3 诗文欣赏与讨论学生朗读诗文,感受语言的美。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王维的画作,引起学生对王维诗画结合特点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王维诗作,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基本意思。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每组选择一个重点意象或修辞手法,进行分享和讨论。
3.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背诵《积雨辋川庄作》。
4.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自然之美的小作文。
4.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准备进行课堂讨论。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选用等。
5.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5.3 为下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深入性。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学生评价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和小测验,评价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积雨辋川庄作》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积雨辋川庄作》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积雨辋川庄作》全文。
分析并解读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掌握王维诗歌的基本风格和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领会诗中的哲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阐述《积雨辋川庄作》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点。
2.2 诗歌解析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如“积雨”、“辋川”、“庄园”等。
解读诗中的意境,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色表达情感。
讲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拟人等。
2.3 诗歌翻译提供诗歌的现代汉语翻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诗歌的背诵和理解。
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掌握王维诗歌的基本风格和特点。
3.2 教学难点诗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领会。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朗读、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文学鉴赏资料和习题。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引出《积雨辋川庄作》。
5.2 诗歌学习分组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讲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拟人等。
5.3 诗歌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雨辋川庄作》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积雨辋川庄作》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积雨辋川庄作》全文。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分析《积雨辋川庄作》创作的背景。
2.2 课文朗读与解析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
2.3 重点词汇与句子解析讲解诗中的生僻词汇和难点句子,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辋川庄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中意境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3.4 课堂讲解3.5 课堂练习学生背诵课文,并对诗中的句子进行翻译。
3.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积雨辋川庄作》的感受或赏析文章。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4.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4.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积雨辋川庄作》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源《积雨辋川庄作》原文、注释和译文。
5.2 多媒体资源辋川庄的视频和图片资料。
5.3 网络资源有关王维的生平和创作风格的网络资料。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激发兴趣通过引入辋川庄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兴趣。
6.2 引导发现鼓励学生在朗读和讨论中自主发现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6.3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选择积雨辋川庄为题材,以及这首诗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6.4 巩固记忆通过背诵和翻译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对诗文的记忆和理解。
《积雨辋川庄作》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积雨辋川庄作》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并掌握《积雨辋川庄作》的诗意和主题。
1.1.2 分析并欣赏王维的诗画艺术特色。
1.1.3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2.2 学会从形式、意象、情感等方面鉴赏诗歌。
1.2.3 培养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和习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自然之美,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
1.3.2 领略中国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体味人生哲理。
1.3.3 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2.1.1 作者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1.2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概况。
2.2 课文朗读与翻译2.2.1 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2.2 讲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3 诗歌意象分析2.3.1 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如山水、田园、雨雪等。
2.3.2 探讨意象背后的情感和哲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2 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翻译诗句。
3.2.2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3 合作探究3.3.1 分组讨论,分析诗歌意象和艺术特色。
3.3.2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小结3.4.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3.4.2 布置课后作业,延伸学习空间。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4.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1.2 评价学生在讨论、分享中的表现,考察其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2 终结性评价4.2.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价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4.2.2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原文及注释5.1.1 提供《积雨辋川庄作》原文及注释,方便学生查阅。
《积雨辋川庄作》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积雨辋川庄作》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积雨辋川庄作》。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出发,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典故解析。
2. 诗歌意境的分析和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表达技巧的把握和艺术特色的领悟。
2. 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积雨辋川庄作》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解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2)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积雨辋川庄作》。
2. 运用所学,分析并欣赏其他古代诗歌。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自然景物的作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辋川庄的自然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意境。
2. 对比分析:选取其他诗人的同类作品,与《积雨辋川庄作》进行对比分析,突显王维的诗特点。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表达技巧、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积雨辋川庄作教案
积雨辋川庄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积雨辋川庄作》这首诗;(2)了解作者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2)体会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人生境界;(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3. 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2. 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 导入新课:简介诗人王维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积雨辋川庄作》的写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解决字词解释和翻译问题,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探讨诗人的思想感情。
4. 成果展示: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对本诗的理解和感悟。
5.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总结诗歌的特点和魅力,引导学生进一步欣赏古典诗歌。
6. 课后作业:(1)背诵《积雨辋川庄作》;(2)写一篇关于《积雨辋川庄作》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内容1. 回顾《积雨辋川庄作》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 分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创作风格;3. 引导学生了解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积雨辋川庄作》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诗歌的美学特征。
2. 拓展学习:介绍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风格,分析其诗歌中的意境和审美追求。
最新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优秀教学设计13篇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优秀教学设计13篇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优秀教学设计13篇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优秀教学设计(1)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王维晚年在辋川(陕西蓝田县城西南约5公里的尧山间)的“蓝田别墅”隐居。
那里青山逶迤、峰峦叠嶂,奇花野藤遍布幽谷,瀑布溪流随处可见,是秦岭北麓一条风光秀丽的川道。
由高山俯视下去,川流环凑涟漪,好像车辆形状 (“辋”指的是车轮外周同辐条相连的圆框),因此叫做“辋川”。
辋川在历史上不仅为“秦楚之要冲,三辅之屏障”,而且是达官贵人、文士骚客心醉神驰的风景胜地,素有“终南之秀钟蓝田,茁其英者为辋川”之誉。
诗画兼绝的王维曾作有《辋川图》(已失传),千余年来,《辋川图》已成为文人理想山川的卧游地,也是士大夫精神生活所向往的“神境”。
这首诗一作《秋归辋川庄作》,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前人推崇,说是在全唐七律中“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
全诗如一幅淡远雅致的水墨画,深具“静观自得”之禅意——“阴雨连绵,潮湿的林野上空,炊烟缓缓而起;女人家做好饭菜,提携上路,送给村东田头耕作的家人。
广漠空濛、布满积水的田野上,白鹭翩翩起飞;蔚然深秀、静寂清幽的山林中,黄鹂婉转啼鸣。
山中静修,观木槿朝开暮谢;松下素食,采露葵不沾荤腥。
随缘任遇,与人争座不拘形迹;除绝机心,与世无争谁还猜忌?……”诗人首联勾勒田家生活:“空林”,空疏、静谧的树林;“烟火迟”,空气湿润而炊烟升得缓慢;“藜”,这里指蔬菜;“黍”,这里指饭食;“饷东菑”,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菑,音zī,初耕的田地,这里泛指田亩)。
诗人起笔即以淡远的水墨渲染大背景:疏林秋雨,空气湿润,炊烟也仿佛被凝滞而更显袅娜;蒸藜炊黍,送走田头,清润的空气中也似乎弥散着饭菜的清香和欢悦的笑语……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蒸、炊、饷”三个动词,洋溢出浓郁的田家生活气息。
积云辋川庄作公开课教案
积云辋川庄作公开课教案一、课程目标本门课程旨在介绍积云辋川庄作公开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庄作公开课的特点和意义,提高学生在庄作公开课中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庄作公开课的定义和背景- 简要介绍庄作公开课的概念和发展背景。
2. 庄作公开课的特点和意义- 分析庄作公开课的特点,如强调互动性、开放性等。
- 探讨庄作公开课对学生研究的积极影响,如激发学生研究兴趣、提高研究效果等。
3. 庄作公开课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介绍庄作公开课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
- 分享庄作公开课的教学技巧,如引导学生提问、促进学生互动等。
4. 庄作公开课的评估和改进- 探讨如何评估庄作公开课的教学效果。
- 分析如何根据评估结果改进庄作公开课的教学策略和内容。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通过讲解概念、分享案例以及进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庄作公开课的教学要点和技巧。
四、教学评估本课程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 学生对庄作公开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学生在庄作公开课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 学生通过庄作公开课所获得的研究效果。
五、研究资源本课程将提供以下研究资源:- 相关教材或课件资料的电子版。
- 庄作公开课案例分析和讨论的参考资料。
六、教学日程安排下面是本课程的教学日程安排: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的教学团队由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家组成,他们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八、研究成果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能够:- 全面了解庄作公开课的概念和背景。
- 理解庄作公开课的特点和意义。
- 掌握庄作公开课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 能够评估和改进庄作公开课的教学效果。
以上为《积云辋川庄作公开课教案》的主要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庄作公开课的学习。
积烟辋川庄作公开课教案
积烟辋川庄作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与辨析《积烟辋川庄作》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与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学生对古代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及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积烟辋川庄作》的故事情节与艺术特点。
2.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传达的思想。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 《积烟辋川庄作》的背景介绍。
2. 《积烟辋川庄作》的故事情节与角色。
3. 《积烟辋川庄作》的艺术特点。
2. 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提问或故事引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讲授法:通过讲解文本内容,介绍背景知识和分析作品特点。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介绍《积烟辋川庄作》是一部什么类型的作品?引发学生对此作品的兴趣。
步骤二:教学核心第一部分:背景介绍1. 通过讲解作者的背景和写作动机,引发学生对作者的兴趣。
2. 介绍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文化与社会背景。
第二部分:故事情节与角色介绍1. 分析《积烟辋川庄作》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作品的主要情节与人物关系。
2. 引导学生就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角色分析,了解他们的性格、行为和驱动力。
第三部分:艺术特点分析1. 介绍《积烟辋川庄作》的艺术特点,如叙事手法、语言表达和结构安排等。
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步骤三:讨论与总结鼓励学生就作品内容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情况以及对作品内容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
六、教学延伸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拓宽对古代文化的了解与认知。
七、教学资源1. 《积烟辋川庄作》原文材料。
2. 相关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资料。
3.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八、教学前准备1. 教师准备课堂讲解的内容及教学素材。
积雨辋川庄作公开课教案
积雨辋川庄作公开课教案积雨辋川庄作XXX【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XXX的生平。
2、了解XXX诗歌特点,赏析并积累名句。
3、领悟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增强分析诗歌的能力,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研究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感受XXX诗中的闲情逸致,领略XXX“诗中有画”的绘画美。
【教学重点】学会“置身诗境,XXX”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XXX诗中的禅意。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以讨论为主,讲练结合。
【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课时】1课时【讲授过程】一、导入新课“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钟子期在XXX的古琴声中感受到了高山流水般的诗情画意,我国古人向来也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雅趣;“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XXX 栖隐处”,XXX济世之志难偿,便选择了醉情山水,幽居山林,其作“清空自在,淡然有余”,今天就让我们来研究和XXX并称为“XXX”的另一位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XXX的代表作品《积雨辋川庄作》,让我们追随诗人的脚步,一起来聆听一千多年前飘渺在辋川别居上方的空谷幽响……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我们曾经学过XXX的哪些作品?(发动学生来一起回忆)2、作家作品XXX(701-761),字摩诘,盛唐期间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客籍XXX(今山西祁县)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释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擅画人物、XXX、山水。
XXX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赏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三、诗题解读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XXX隐居之地。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其时社会急剧变革,朝政混乱,XXX 厌倦官场生活,不再主动出仕,而是亦官亦隐。
他隐居在辋川,信奉释教,寻访山林,怡然得意。
题目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
在XXX的辋川庄作者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看课文。
四、诵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把握正确字音。
积雨辋川庄作教案
积雨辋川庄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积雨辋川庄作》这首诗;(2)了解作者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境、意象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文背诵与理解;2. 分析诗中的意境、意象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2. 相关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王维及其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欣赏诗题“积雨辋川庄作”,激发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大意;(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境、意象和表现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题“积雨辋川庄作”;(2)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3)讲解诗中的生僻字词。
5. 背诵与欣赏(1)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背诵;(2)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境美。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7. 作业布置(1)背诵《积雨辋川庄作》;(2)课后阅读相关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欣赏:王维的其他山水田园诗,如《山居秋暝》、《鸟鸣涧》等,体会其诗歌风格;2. 延伸阅读:介绍唐代其他山水田园诗人,如孟浩然、李白等,拓展学生知识面。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请同学们分享一下,在学习《积雨辋川庄作》这首诗的过程中,自己有哪些收获和感悟?2. 讨论:如何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典诗歌?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作业和课后阅读情况的完成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雨辋川庄作》教案
课题名称:积雨辋川庄作
教材内容分析:
《积雨辋川庄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收集的一首诗,它是王维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这节课要让学生基本理解《积雨辋川庄作》的思想内容,也要让他们学会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
学习者特征分析:
诗歌鉴赏是高度凝练的文言文,学生虽然接触过诗歌和文言文,能基本读懂诗歌意思,但真正地深入鉴赏诗歌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相对其他的边塞诗和怀古诗而言,王维的具有佛性空灵的诗歌比较容易理解,能很大程度激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单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和创造背景。
2、背诵这首诗,赏析并积累名句。
(二)、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诗歌,疏通大意。
2、学生合作赏析,感受诗人情感。
3、教师引导并做小结,师生互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诗人晚年的生活态度。
2、感受诗人对田家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把握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品味诗歌意境,把握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1、把握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学习本诗作的基础上,结合高考考点进行解题训练,通过合作探究、课外延伸展开教学。
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朗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回顾以前所学的王维的诗歌,如《鸟鸣涧》《鹿柴》《山居秋暝》
二、释题、了解作者
释题:由学生参考课下注解自行解题。
王维:通过师生共同回顾所学知识,把王维的介绍交给学生完成。
三、朗诵感知
1、学生自读。
2、教师有感情的范读。
3、齐读。
四、诗歌内容分析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
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
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看吧,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
如果说,首联所写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已引起诗人的浓厚兴趣和欣羡之情,那么,面对这黄鹂、白鹭的自由自在的飞鸣,诗人自会更加陶醉不已。
而且这两联中,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
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哉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乐趣。
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
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吧?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云泥!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野老是诗人自谓。
诗人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
《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
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五、合作探究
1、王维的诗常被赞“诗中有画”,他笔下的自然景物特具神韵,那么,请问哪些诗句
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参考: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2、请将下面这些句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番,注意“诗情画意”之美。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参考: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
女人家把饭菜准备好,便提着送往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
3、首联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炼字答题步骤:
a.找出这个字,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b.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相关诗句;
c.分析意境或情感。
4、颔联这两句常被人称赞,是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经典名句,你赞同吗,为什么?参考:赞同
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
白鹭飞翔,黄鹂啼鸣,一取其动态,一取其声音。
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
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
这样,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
此可谓“诗中有画”。
六、小结: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
从前有人把它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说成“空古准今”的极至,固然是出于封建士大夫的偏嗜;而有人认为“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赞赏这首诗的深邃意境和超迈风格,艺术见解还是不错的。
七、课外延伸
王维《新晴野望》
问:1、从首联可以看出雨后新晴的乡村景色有什么特点?
2、颈联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八、作业:背诵全诗
预习《夜归鹿门歌》
教学反思:
《积雨辋川庄作》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二单元的推荐作品,由于是选修教材,所以不必像必修课程那样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这节课的着重点是解决学生平时的薄弱点。
这堂课就是针对学生在做题当中出现的意境题把握不准,答题步骤混乱的缺陷而设计的。
其次,这个单元的赏析指导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此,诗歌的景与情的分析与鉴赏也是这节课的重点。
在分析这首诗时,还要重点讲解诗人是如何触景生情,将感情融入景色当中的。
另外,品读和欣赏诗歌,朗读和想象是比较重要的,在这堂课当中,朗读部分还是偏少,古人曾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诗歌教学中,朗读必须要反复进行;而想象也是鉴赏诗歌一个比较有效的步骤,所以要求诗歌鉴赏时要置身诗境,在本课中,留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还是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