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 公开课材料
张骞通西域(公开课)
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的设置的时间,了解西域的自然环境、西域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过,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设置的历史作用。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西域的地理范围提高其识图能力,通过让学生设想张骞出使西域途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锻炼其想象能力,通过让学生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其比较分析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其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张骞不畏艰难两次出使西域的了解,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开拓、忠于祖国的精神;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促进西域地区迅速发展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目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通过对设置西域都护的历史作用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新疆地区早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出使西域。
二、难点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作用的分析理解。
板书设计第12课张骞通西域一、神秘的西域1、西域的地理范围2、西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二、张骞出使西域1、时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2、经过3、历史作用(1)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2)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保障(3)为西域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奠定基础三、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一、情景进入师: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如果你认识就大声说出来。
(逐一展示葡萄、核桃、胡萝卜、石榴图片或实物。
)这些东西你吃过吗?生:都吃过!师:就凭这一点,咱们就比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都有口福。
因为在西汉以前,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无法享受到这些美食.师:那么谁知道,它们是什么时候,又是从什么地方传到内地来的呢?生:,这些果蔬来自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古时称西域.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由于内地和西域之间相距遥远,人们对它缺乏了解,因此,这就使得遥远的西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张骞通西域说课课件(定稿)
通过这种表格对比法,既培养了学生知识 总结的能力,又要交给学生对比学习的方法。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6、我们该如何评价张骞呢?
活动:我为张骞颁个奖 让学生根据张骞的主要事迹为张骞 颁奖,并写出颁奖词,在颁奖词中说明 为张骞颁奖的理由。(比如感动汉朝)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6、我们该如何评价张骞呢?
(1)展示中原和西域在经济文化上交流的幻灯片
“寿延年”织锦
新疆轮台县汉代烽燧
波斯风格的银豆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精美的丝绸、瓷器等产品 先进的铁器制作和凿井技术
音乐
舞蹈 葡萄核桃苜蓿石榴天马
魔术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在概括政治方面的影响时,强调西域
都护的设置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
一学生特点选择了:
1.识图法、讲述法
2.问题探究法
在教学中,教法学法相辅相成,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结合,生生、师 生交流互动,达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历史的目的。
七、说教学流程
第一步:导入
用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和 学生生活中熟知的胡萝卜、大蒜、
葡萄、黄瓜、核桃等导入。
七、教学流程
第三学习主题
是不是就没有收获呢?从而过渡
到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5、阅读教材思考并且完成表格: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背景、目的、时间、 结果分别是什么?
出发时间 任务 出发时间 成果 第一次出使西域 联华大月氏夹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 未完成联络大月氏的军事 任务,但开通了中原和西 域的道路。 第二次出使西域 联合乌孙王国夹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 互通有无, 促进交流
【一线精品】 张骞通西域2 川教版优秀公开课件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任
务 联络大月氏与汉朝夹击匈奴
联络乌孙进攻匈奴
出发时间
公元前138年
返回时间
公元前126年
结
果 未完成联络大月氏的任务
成
效
开通了西域与中原的道路 沟通了联系
公元前119年
未完成联络乌孙的任务 互通有无 促进交流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班超经营西域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结束
不得不说时间真的是这个世间最好的跨度,一些承诺,一段誓言,终究败给了时间,回忆再美好也经不住流年。有些人错过了终究得放下……。 在过往中,总有一个人,曾经是你的满心欢喜,现在却成了你的闭口不提。他闯进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感动和美好,却又在某一时刻,猝不及防的从我们身边抽离,留下了一地的回忆。
我曾试过收起那些东西甚至屏蔽一切与你有关的东西。直到最后,我不得不承认,用心爱过的人,就连忘记也需要格外用力。 最近在抖音上被这样一句话刷屏了:“以后我们的关系就这样吧,如果接下来的日子里你不找我,那么我也不会主动找你,直到慢慢的没有交集。你的微信我不会删,电话也不会删,因为毕竟我们爱过。如果你给我发消息我还是会秒回你。但是没有任何期待了。我会放下手机继续等待。如果你来,我还是会原地等你,但这次我不知道会等多久,因为等一个人的期限是有限的,我也说不出你哪里好?只是你给了我别人给不了的感觉。”
你的承诺和誓言总归太遥远,你总归太缥缈。当我不在是你生命中的独一无二,我宁愿离去,也不愿在一份残缺的爱里苦苦挣扎。 你总归是我命中未了的缘和劫,我们也终究错过了!如果上天能够重新来过,我会绕过那个和你认识的地方,遇见你也许就是没有结果,可我也能释怀了。 我不能抱着那些回忆来折磨自己,我也不想就这样颓废的麻木的去过每一天了。你给的一切在回忆的沼泽里只会让我放不下,你走后在每一个似曾相识的场景里我总是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你,我会盯着你送的东西久久的发呆,也会因为看到某个熟悉的背影,而伤心落泪。
历史课件 张骞出使西域
(2)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时间: 前119年
目的: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结果:西域各国认识到汉朝的富足与
强大,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 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公元前 138年
公元前 126年
意义:张骞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 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重氏出匈奴附常自
赏 。
, 共
使 西
奴 ,
骚 挠
近 的
被 匈
古 以
招
钦 此
同 夹
域 ,
现 招
, 为
人 民
奴 压
来 ,
贤
!
击 匈
联 合
募 一
大 举
更 常
迫 ,我 族ຫໍສະໝຸດ 令奴大勇反遭黄人,月士击匈河民
该“招贤令”所招募的使者须 完成什么任务?
敦煌壁画里有一幅“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
思考:壁画描绘了什么情景?张骞能否不辱使命,出色 的完成西域之行呢?
第一次时,匈奴实力还很强大,依然控制着 西域各国;第二次时,匈奴已大败于卫青、 霍去病,西域各国已摆脱了匈奴的控制
想一想:
张骞通西域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沟通 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的联系,为汉 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打通了一条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交 通路线,即丝绸之路,促进了东 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时间:公元前138年 目的: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 结果:
未完成联络大月氏的任务,熟 悉了西域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初中历史教案张骞通西域
初中历史教案张骞通西域教师:XXX时间:XX年XX月XX日课题:张骞通西域教学目标:1. 了解张骞的生平和主要活动;2. 了解张骞通西域的背景和意义;3. 掌握张骞通西域所经历的艰辛和对汉朝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张骞通西域的经过和意义;2. 张骞通西域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张骞通西域的详细过程;2. 张骞通西域对汉朝政治经济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案、PPT、图片资料;2. 物品展示:丝绸、宝石、瓷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提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关于张骞通西域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15分钟)1. 张骞的生平和主要活动;2. 张骞通西域的背景和意义;3. 张骞通西域的经历和影响。
三、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张骞通西域对中西文化交流的意义,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四、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整理,提出合理的结论。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历史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张骞通西域的小短文,展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
七、课外拓展(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深入了解关于张骞通西域的更多信息。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张骞通西域的重要历史事件,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在未来的学习中,要加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张骞通西域》课件
张骞在途中的遭遇
在穿越沙漠的过程中,张骞的队伍遭遇了严重的缺水危机,许多人因为缺水而死亡 。
在草原上,张骞的队伍又遭遇了匈奴人的袭击,经过一番激战,张骞才得以逃脱。
在西域各国,张骞也遭遇了各种政治和文化的挑战,但他始终保持冷静和机智,妥 善处理各种问题。
张骞在西域的活动
张骞到达西域后,先后访问了焉耆、 龟兹、疏勒、大夏等国,与各国进行 了友好的外交活动。
加强了西域各国的政治统一
张骞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各国之间的政治联系得到加强,推动了当 地政治统一进程。
丰富了西域各国的文化内涵
通过与汉朝的交流,西域各国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得到了新 的启示和发展。
对世界的影响
开辟了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得以开辟,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得以加强, 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流的重要通道。
奠定中国西部疆域基础
03
张骞通西域后,中国对西域的经营和管理得以加强,奠定了中
国西部疆域的基础。
人物评价
01
02
03
勇敢无畏
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面 临重重困难和危险,表现 出了勇敢无畏的精神。
智慧谋略
张骞在处理与西域各国的 关系时,表现出了高超的 智慧和谋略。
忠诚爱国
张骞为了国家利益,不畏 艰险出使西域,表现出了 忠诚爱国的品质。
2023
《张骞通西域》ppt 课件
REPORTING
2023
目录
• 张骞通西域的背景 • 张骞的西域之旅 •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 张骞通西域的影响 • 张骞通西域的评价
2023
PART 01
张骞通西域的背景
REPORTING
《张骞通西域》说课稿
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说课稿)教材分析一、本课的地位和作用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建立,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深远的意义。
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我国乃至欧洲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它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带动了西域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从世界范围来说,它可与欧洲开辟新航路之举齐名并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原因、时间、丝绸之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内容。
2、能力目标(1)通过正确识读“丝绸之路图”,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通过能够正确认识张骞及丝绸之路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对西汉时期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学习,认识吸取他国先进科技文化,对促进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
(2)通过张骞这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坚强不屈的意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本课重点本课主要关注的是汉朝时期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张骞通西域是汉朝时中西交往的开端。
“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
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
目前,丝绸之路的研究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专门学问。
2、本课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本课的难点。
教法和学法一、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
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这段历史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我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有关历史资料(如照片、地形图等),并辅以动态路线图,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从而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印象。
二、学法指导1、初二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指导他们对比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提高基分析比较的能力。
2.通过阅读历史地图,让学生想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出使西域所要经历的种种困难,提醒学生学习张骞的不畏艰辛、勇于开拓等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识读、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张骞通西域》教案(1)
《张骞通西域》教案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记住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及目的地。
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记住汉设西域都护的时间,并理解其设置的意义。
二、能力和方法运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图》,培养学生读史,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史料、图片、图表想象历史情景及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学习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教育;强化学生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培养与人交流的主动性态度。
了解新疆的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二、难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意义。
课型:新课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并查阅收集、整理在预习课文中最感兴趣的知识点。
教师准备:1、全面收集与本课有关的网络文字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物准备:葡萄、石榴、核桃……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讲读法、对比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教学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来的时候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展示葡萄、石榴、核桃等实物),这些礼物老师将要把奖励给今天在课堂上最积极和认真的同学。
可是大家知道吗?这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和蔬菜,但在西汉以前,上到皇帝下至百姓都无法享受到这些美食,它们来自何方?又是在何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寻常文物的呢?学习新课一、神秘的西域(板书)1、西域的地理范围(板书)这些果蔬,它们来自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古时称西域。
(多媒体显示地图,教师指图讲解)。
西域指阳关和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今新天山南北地区,这是侠义的范围。
说得广一点,西域也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的地区,大致相当于今新疆、中亚及更远的地区。
我们今天所讲的西域主要是侠义的范围。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公开课
西域环境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唐)岑参
一、张骞通西域
10余年
符
节
1年多
时 间 :公 元 前 1 3 8 年 目 的 :联 络 大 月 氏 夹 击 匈 奴 。 ( 未 完 成 ) 意 义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及西域各族想与汉朝往来的愿
望
问题思考
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余年,但他仍坚持完 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一、张骞通西域
玉门关遗址 (西域之玉多从此进入内
地)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阳关遗址(今甘肃敦煌西 南)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张骞通西域
2、背景
材料一:汉初西域有36国,后来匈奴征服乌孙、楼兰等小国,
“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
——《后汉书》
(1)西域小国林立,被匈奴奴役
1.路线 (1)陆上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 2.意义: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 动脉
1.设置西域都护 2.班超经营西域
课堂练习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 风不度玉门关。”以上古诗中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区
B 在汉代被称为( )
A.关西 B.新疆 C.西域 D.西藏
二、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
山东
印
度
孟加
半拉湾岛来自锡兰马六甲海峡
东南 沿海
汉代海上航路示意图
路
线
朝鲜
东南沿海
山东
日本
中南半岛
黄海
马来半岛 朝鲜、日本
马六甲海峡
孟加拉湾
印度半岛
《张骞通西域》课件
1
西域背景
西域是中国与欧亚大陆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商业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2
张骞的出使西域
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希望找到与古罗马帝国建立贸易关系的途径。
3
探险路线
张骞经由河西走廊进入西域,穿越极端恶劣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成功到达西域各 国。
西域历史与文化
西域历史概述
西域拥有悠久的历史,曾是 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见证了 多个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张骞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
张骞成为丝绸之路开启的重要 人物之一,为丝绸之路的发展 做出了积极贡献。
张骞对今天的启示
张骞的勇敢精神和追求知识的 态度,对我们今天的人生和事 业也有深远的启发。
结语
张骞通西域的历史地位
张骞通西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为中国与外界的交着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和超越自我。
《张骞通西域》PPT课件
在《张骞通西域》PPT课件中,我们将探索张骞的西域之旅,了解西域历史与 文化,并探讨张骞的意义和影响。
导言
简介张骞
张骞是一位著名的汉朝探险家和外交家,他在公元前138年至前126年间出使西域。
西域概述
西域是指古代中国西北地区的边疆地带,包括今天的新疆、甘肃和青海等地。
西域探索
西域文化特点
西域文化融合了东方与西方 的元素,包括宗教、艺术、 建筑和文学等方面的独特风 格。
张骞带回的文化遗产
张骞的西域之旅为中国带回 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丰 富了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张骞的意义
张骞对中西交流的贡献
张骞的探险使得中国与西方建 立了重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关 系,促进了中西方互动和相互 了解。
西域研究的意义
对于了解古代丝绸之路和推动文化交流,对西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沪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上册《张骞通西域》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十五课《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沪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张骞通西域》的方案。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第一课。
在“和同为一家”中,已涉及中国古代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融。
从本课开始讲述中国与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融。
本课内容为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建立,向学生展示西汉时期中外交流的情况和特点,从这里开始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并为后两章唐、宋、明清时期中外交流的学习奠定基础,从而使学生理解、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取差异,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2、学情分析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比较肤浅,尤其对本课的历史地理位置生疏,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避免历史知识过于专业化、成人化,而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⑵在师生共同识读“丝绸之路图”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识读、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并指导学生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去认识和思考,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的初步能力。
⑶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初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描述,使学生体验张骞通西域的艰辛和勇于开拓、不畏艰险的精神。
⑵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学习,认识西汉时期在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发展的交流,以及吸取他国先进科技文化,对促进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
⑶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讨,汲取历史教训和影响,以史为鉴,强化环境意识和对祖国一些方针政策的理解(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等)。
张骞出使西域课件
对世界的影响
开辟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新通道
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对世界历史 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加强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张骞的探险和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推动了世界文化的 多样性和发展。
促进了世界宗教、艺术和科技的传播
合作和共同发展。
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历史上一 次重要的外交行动,具有重要 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张骞的出使不仅加强了汉朝与 西域各国的联系,也为后来的 中西交通和交流奠定了基础。
张骞的出使还促进了中国与世 界的联系,为后来的全球化进 程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04 张骞出使西域的 影响
汉武帝的雄心
汉武帝即位后,决心改变 被动局面,采取积极防御 和主动出击的策略。
汉武帝的决策
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汉武帝了解到西域存在大月氏国,决 定派遣使者张骞出使大月氏,寻求结 盟。
加强与西域诸国的联系
汉武帝认为与西域诸国建立友好关系 有助于牵制匈奴,因此派遣张骞出使 。
张骞自荐出使西域
张骞的勇气和决心
对西域的影响
1 2
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交流
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各国开始了解和接触中原 文化,促进了双方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加强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关系
张骞的出使标志着汉朝与西域各国政治关系的建 立,为后来的统一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3
推动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随着与汉朝的贸易往来增加,西域的商业和手工 业得到了发展,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03 张骞出使西域的 意义
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道路
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了一条从中国通往西域的陆路通道,为后来的中西交通提供 了便利。
张骞出使西域初中历史教案
张骞出使西域初中历史教案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和经过的国家;
3. 能够分析张骞出使西域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和意义;
2. 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和经过的国家;
3. 张骞出使西域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事件和历史背景;
2. 分析张骞出使西域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张骞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张骞,引出主题。
二、讲解(15分钟)
1. 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和目的;
2. 张骞的路线和经过的国家;
3. 张骞出使西域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三、讨论(15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2. 汇总讨论结果,总结张骞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四、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加深对张骞出使西域的理解,准备下节课的讨论。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性,并能够分析其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要做好课前准备,准备充分的资料和教具,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张骞出使西域教案
张骞出使西域教案教案标题:张骞出使西域教案目标:1. 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和目的。
2. 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和重要事件。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研究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和目的。
2. 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和重要事件。
教学难点:1. 张骞出使西域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2. 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和启示。
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教科书、相关历史资料。
2. 多媒体设备。
3. 地图和图片展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张骞出使西域有了解吗?你们知道他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和目的,包括汉朝对西域的探索和开辟贸易通道的需要。
2. 讲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和重要事件,包括他的旅程、遇到的困难以及取得的成就。
三、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段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和事件。
2.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整理相关信息,包括地理位置、重要事件、困难和成就等。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四、知识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张骞出使西域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包括拓展了中国的疆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和启示,包括对今天的丝绸之路倡议的启示等。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提问:你们对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六、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短文,包括背景、目的、路线、重要事件和意义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知识讲解、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目的、路线和重要事件,并引导学生思考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课堂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研究能力。
张骞通西域专业知识讲座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首次出使西域示意图
公元前126年,历经23年磨难旳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详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23年,西汉对匈奴旳战争已经取得重大胜利。张骞再 度出使西域,联络乌孙国,继续打击匈奴。张骞和三百多种随员 ,带了一万多头牛羊和许多金银、丝绸、布匹等出发。张骞去乌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班超经营西域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结束
核桃
西域种植着许多独特旳水果和蔬菜品种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胡瓜(黄瓜)
胡葱(火葱)
胡萝卜
石榴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牧草之王—苜蓿[mù·xu]
石榴花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 张骞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从长安出发开始第一次出使西域
西域都护旳设置
史海拾贝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班超在西域
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班固弟 东汉外交家、军事家
投笔从戎
32
——《后汉书·班超传》
年
~
班超
102 年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字仲升
——《后汉书·班超传》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东汉名将班超在此驻守长达23年之久旳城堡遗址。始建于公元73年至94年间,距今已经 有近两千年旳历史。班超以盘橐[tuó]城为根据地,抗击匈奴,安抚西域,恢复了中央政权对 西域旳统治,并重新开通了丝绸之路。目前旳班超公园是1994年开始在盘橐城遗址地规划修 建旳,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东南部,占地面积15亩。
《张骞通西域》课件
CHAPTER
03
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
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道路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道路,使得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更加频繁。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等往来频繁,促进了中西文 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西交通的开辟,使得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得以远销至欧洲,同时也引 进了西方的珍宝、药材、香料等商品,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张骞出使西域的起因
汉武帝时期,为打破匈奴对汉朝的威 胁,决定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盟,共同 抗击匈奴。
张骞被派遣出使西域,寻找盟友并开 辟通往西域的商路。
西域的地理环境与民族分布
西域地理位置重要,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拥有丰富的资 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西域民族众多,包括塞种人、大月氏人、乌孙人等,这些民 族在历史上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任务
出使西域,寻找并联合大月氏, 同时了解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 、文化情况。
张骞在西域的活动和影响
活动
张骞在西域各国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接触,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等 情况,为后来的丝绸之路贸易奠定了基础。
影响
张骞的出使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汉朝与周边国家的政 治联系,为后来的丝绸之路贸易和东西方文化交流打下了基础。同时,张骞的探 险精神和勇气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鼓舞了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
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与交流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与西域各国的 民族之间的融合与交流得到了加强。
在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西北地区的 民族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许多民族 开始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 体。
汉朝与西域各国的民族之间的融合与 交流,不仅促进了双方民族之间的了 解和友谊,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 做出了贡献。
历史第十四课张骞出使西域课件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四、石榴
原产巴尔干半岛至 伊朗及其邻近地域,性 味甘、酸涩、温,含有 杀虫、收敛、涩肠、止 痢等功效。石榴果实营 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 比苹果、梨要高出一二 倍。
7/9
五、蚕豆
原产欧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海沿岸, 亚洲西南部至北非,相传西 汉张骞自西域引入中原。蚕 豆营养价值丰富,含8种必 需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含量 47%~60%,可食用,也可 作饲料、绿肥和蜜源植物种 植。为粮食、蔬菜和饲料、 绿肥兼用作物。
8/9
9/9
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
1/9
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武 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 任使者,于建元二年(约公元前138年 )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 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 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 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 企图防止被匈奴发觉,但仍为匈奴所 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 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 ,向汉武帝详细汇报了西域情况,武 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 信,以后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 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 域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
2/9
丝绸之路示意图
3/9
张骞出使西域为我们带回来了哪些当地特产
4/9
一、葡萄
先秦时期,葡萄种植和 葡萄酒酿造已开始在西域传 输,自西汉张骞凿空西域, 引进大宛葡萄品种,中原内 地葡萄种植范围开始扩大, 葡萄酒酿造也开始出现,葡 萄、葡萄酒相关文化逐步发 展。
5/9
二、核桃
核桃又称胡桃,含有丰 富营养素和蛋白质,并含有 些人体必需钙、磷、铁等各 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以及 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各种维 生素。核桃故乡是亚洲西部 伊朗,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 带回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张骞通西域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张骞通西域》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12课。
1、本节课分3个部分内容,分别是:神秘的西域、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
2、本节课贯穿了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历史学习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3、本节课联系了上节内容《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在以后学习《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西域的地理范围,记住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任务、结果及意义。
2、理解狭义西域和广义西域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张前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和完成情况能力目标;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根据史料想象历史情境的能力、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历史的热情。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重点:1、西域的地理范围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难点:1、狭义西域与广义西域的联系与区别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和完成情况。
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4、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5、大胆运用多媒体课件,力图给学生直观印象。
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学法: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最后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
用约2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
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神秘的西域、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几部分的学习。
最后,用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
或者说是,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以及布置作业。
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西域的地理范围,记住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任务、结果及意义。
2、理解狭义西域和广义西域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张前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和完成情况能力目标;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根据史料想象历史情境的能力、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历史的热情。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1、西域的地理范围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难点:1、狭义西域与广义西域的联系与区别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和完成情况。
二、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视频资料、图片资料、文献资料等)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情景创设、启发式教学四、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知道汉武帝即位后做了很多业绩,但与此同时,汉朝边境也时常不稳定,为了解决边境稳定问题,汉武帝又做了一件事。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事吗?生:派张骞出使西域。
师:正确,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张骞是如何出使西域的?结果如何?(展示幻灯片张骞个人简介:汉中城固人,西汉著名探险家、外交家,一生两次出使西域,两次随军出征匈奴,一次出使云南,最初仅是小小的郎官因出使西域有功被封为博望侯。
)师:张骞之所以赞誉史册,是因为他有着过人业绩,那么汉武帝为何会派张骞出使西域呢?我们继续看幻灯片。
(展示幻灯片:招贤令)师:下面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段招贤令。
甲:朗读一遍。
师:读得很好,那么为何汉武帝愿意重赏派人出使西域呢?我们看了下一段视频就会知道答案。
(展示视频《汉武大帝》片段:西汉前期,匈奴控制着西域。
匈奴贵族残酷地压迫和掠夺西域各族人民。
匈奴骑兵还不时南下进入内地抢掠,严重威胁西汉都城长安的安全。
)……师:接下来我们正是学习新课,给大家展示一些我们经常看到的物品。
(展示幻灯片:洋葱、大蒜、葱、胡萝卜、黄瓜、西红柿、葡萄、核桃、石榴等图片)生:它们都原产自西域(西面、西方)师:在古代,这些食品最早是沿着什么通道传入中原的?生:丝绸之路初识丝路师:下面,我们看一段反映丝路的视频,大家从视频中能看到哪些信息?(播放视频:“新丝绸之路”片头)生:甲:我看到了丝绸之路主要有三条路线;乙: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沙漠;丙:我看到了丝路穿越了我国的好几个省份;丁:我看到了大批的驼队在戈壁上行走……师:我想,同学们对丝绸之路都有一定的了解,请大家谈谈对“丝绸之路”的理解。
(展示幻灯片:初识丝路。
显示问题:谈谈你们所知道的丝绸之路名字的由来;丝绸之路兴起于什么时间,至今还存在吗?丝绸之路要穿越哪些省市、自治区?丝绸之路最初的作用是什么?后来的呢?现在的呢?试着想象、描述一下在古时候,人们走“丝绸之路”的情形。
所用的交通工具有什么?运送的货物又有哪些?)生:畅所欲言……师:谈到丝绸之路,有一位历史人物我们一定不能忘却,因为他对丝绸之路的形成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是?生:张骞(展示幻灯片:张骞相及其生平介绍)师:丝路的初创又与哪一事件有关?生:张骞通西域丝路初创师:西域在哪里?大家能够结合古地图进行描述吗?(展示幻灯片:古西域地图)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并最终给出准确概念)师:劝君更敬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从长安前往西域可谓千里迢迢、需跋山涉水,何去何从,前途未卜。
面对如此多的困惑、险阻,张骞为什还要出使西域呢?生:处于军事目的。
师:担负着重大的使命,张骞踏上了他的西行之路。
(展示幻灯片:张骞通西域文献资料配备注解、录音)师: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和挫折?(展示幻灯片:西汉同匈奴的战争和张骞出使西域图)生:甲:受到当时战争的影响,会有生命危险;乙:沿途环境恶劣,会遇到野兽、盗匪等;丙:食物补给缺乏,环境不适等。
……师:张骞通西域最初的目的达成没有?你觉得会有哪些影响?生:甲:最初的军事目的没有达成,但得到了有关西域的丰富地理知识。
乙:自此,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完全打开,使者和商人往来络绎不绝。
师:(补充)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广大地区的交流,以及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今新疆地区至此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师:(升华)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
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
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最为有名的要算班超再次通西域和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
他们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
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
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师:张骞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加以运用?生:小组讨论、探究。
师:西域的开通,让丝路逐渐形成并得以延伸。
下面,让我们把目光一齐聚焦于丝绸古道。
丝绸古道师:“丝绸之路”主要有哪几条线路,你能具体描述吗?(展示幻灯片:丝绸之路)生:小组讨论、探究,派代表演示。
感悟丝路师:丝绸之路对于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大家对于丝路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生: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珠宝、音乐、舞蹈、宗教等从西方传到东方;东方的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蚕种和养蚕技术、造纸术和印刷术、伦理道德等传到西方。
师:(提炼升华)丝绸之路东起中国,穿越西域、古印度、阿拉伯- 波斯社会,一直通向希腊- 罗马世界。
丝绸之路实际上是沟通中西经济、政治、人员、文化和思想交流的一条大动脉,从陆路到海洋、从戈壁瀚海到绿洲,途经无数城邦、商品集散地、古代社会的大帝国。
来往于这条道路上的有士兵与海员、商队与僧侣、朝圣者与游客、学者与技艺家、奴婢和使节、得胜之师和败北将军。
这一幅幅历史画卷便形成了意义模糊的“丝绸之路”。
丝路展望师: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今天,我们拥有了新的“丝绸之路”——新亚欧大陆桥。
它将会发挥什么优势呢?生:甲:经过的国家更多,到的地方更远;乙:交通工具更先进,洲际铁路,火车取代传统的骆驼,马;丙:节省时间,节省运费;师:在今天能够起到哪些重要作用?生:讨论、合作探究,畅所欲言。
师:(提升归纳)新亚欧大陆桥使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一方面,对于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来说,这一区域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巨大市场,是它们输出资金、技术和管理的理想之地;对中国、中亚和东欧国说,通过沿桥开放,可更好地吸收国际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经济振兴。
另一方面,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也需要开拓欧洲市场,而欧盟为谋求发展也需要到亚太地区求贸易伙伴,选择投资对象,亚太与欧洲的双向辐射越来越明显。
师:古、今“丝绸之路”能够给予我们哪些启发?生:各抒己见师:(升华归纳)交通是人类文明不断前进的轨道!交流与合作是社会发展的不竭之源!和平与发展是历史不更的主旋律!与时俱进是新时代的召唤!五、小结练习先让同学们做学习测评两个题,自主思考后与学生共同探讨答案。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导入新课。
在教学设计安排上,贯穿一条课堂主脉:初识丝路——丝路初创——丝绸古道——感悟丝路——丝路展望。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让学生能通过这堂课,学有所得。
上课过程中,图片、视频、表格各种历史材料运用比较完备。
从教学过程的反应来看,课堂环节安排还比较合理。
启发式教学也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地运转起来,课堂气氛较活跃,教学效果一般!缺憾的地方很多。
由于刚刚接触教学,很多地方都在学习,第一次公开课下来,每位历史组成员都对我提了很多建设性意见,我也受益匪浅,暗下决心要多向老前辈请教,只是一直流于口头很少付诸于行动,我想要提高教学水平,还得靠各位有经验的老师多多指导,我自己也要刻苦专研,不断的学习,而且要善于吸收新知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就会带动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