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学第九讲

合集下载

《新闻心理学》核心内容及重要考点

《新闻心理学》核心内容及重要考点

心理产生的标志是感觉。

新闻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

大众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反映在是否将“内向传播”纳入研究领域。

内向传播,即自我传播。

研究新闻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增强对新闻传受者本质的认识,提升对新闻实践理性的认识实践意义按照新闻受众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进行采制、编播活动运用新闻心理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帮助新闻传播者调控自我学习新闻新闻心理学,自觉调控自我的心态学习健康知识,形成健康的心态新闻心理学,可以帮助新闻从业人员从心理学理论的高度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包括采访对象、受众、新闻领导者、同事等),并把他人视为有独特人格特质的个体新闻心理是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指新闻现象或新闻活动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新闻传者、新闻制作者、新闻传播者、新闻受众新闻活动中的心理现象:采访心理、写作心理、编辑心理、读者心理、心理学学习任务:理论任务: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实践任务:提高新闻活动的效率和新闻宣传的效果心理学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调查法:通过向被调查人的口头或书面提问,收集有关的心理活动的资料,进而探访心理活动发展变化规律的方面内容分析定性研究、质性研究个人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观察法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将研究对象加以量化的困难主观感受难以量化质性变量难以量化衡量标准难以量化传播效果与脑的中介作用:所谓的“信息即力量”、“传播即力量”,这“力量并不单指“媒介信息”本身,而是指信息与人的结合。

只有当信息经过受者的头脑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和物质力量时,“信息”才具有生命力,才是真正有力量的。

媒介世界对传受者社会化的影响社会化(或称人格的形成)分为基本社会化和二次社会化。

在我国18岁即进入成年,标志着基本社会化的完成;二次社会化是儿童进入成人以后继续继续的社会化的过程,也称继续社会化,通常在社区和大社会中进行。

最新[心理学]新闻心理学_传者心理ppt课件

最新[心理学]新闻心理学_传者心理ppt课件
后转弯之计 放大呈现,缩小呈现 情境 移情
后转弯之计
“后转弯”又叫“保留面子”,当人们拒 绝了别人的一个大要求(哪怕是合理 的),或者作出了有损于个人形象的事 情后,常常会为保留面子而接受一个小 的要求。
放大呈现 缩小呈现
在特定的情况下,行为主体有意夸大或 贬低自己的一些信息,以强化别人对他 的某种印象。
编辑、记者的认知方式
编辑 场独立性
记者 对外来信息的加工方式 (认知方式) 场依存性
独立于场者
依存于场者
认知改造能力相对高
认知改造能力相对低
人际交往能力相对低
人际交往能力现对高
测量场依存性、场独立性的方法
知觉垂直实验 身体顺应实验(斜屋实验) 框棒实验 镶嵌图形法 实地实验 客家农民和蛋家渔民
[心理学]新闻心理学_传者 心理
第一章 创造性思维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流畅性 灵活性 独创性 变通性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及其外显形式
即兴式的创造 技术性的创造 革新的创造 发明的创造 深奥的创造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成分
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成分包括聚合思维和发散思 维。
德国人比较坚固的层都处于接 近表层处,因此,刚开始时虽 然有时难以接触,但是如果突 破了这个表层的硬壳,进行稍 微深入的交往时,马上会成为 肝胆相照的好朋友。这是因为 在心理的中心层发生了接触, 把对方引进了心理的深层,即 私人密室。(简单描述:严厉 、呆板、自我封闭、不容易接 近、忠诚、持久)
印象管理的策略
社会心理学称为戴面具行为或台前行为。
有意识地进行印象管理
1、有意识地控制 2、形成自己所需要的形象 3、有意识的印象管理可以产生一定程度
的认知偏差

新闻心理学复习提纲

新闻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新闻的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1:五大理论:行为论;精神分析论;人本论;认知论;生理科学观2:八大主题:心理的生理基础;感觉与知觉;学习心理;身心发展;个体差异;动机与情绪;社会心理;异常心理与治疗二:现代心理学的分类1:理论心理学:普通(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实验心理学2:应用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新闻心理学三:新闻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的中间学科,偏向于社会科学的性质。

1:目标:陈述;解释;预测;控制2:定义:研究新闻活动中相关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产生、发生与变化规律的学科四:新闻心理学的观察方法1:.观察法观察方式:直接观察;仪器观察;痕迹分析;自我观察优点:不受被观察者文化、理解能力的限制,能得到现场真实、直接的材料缺点:具有一点的被动性、片面性和局限性观察步骤:设计方案;实施观察2:实验法(与以上的差别在于控制):实验室研究法;现场实验法3:访谈法:面谈法;结构式访谈;无结构式访谈;电话访谈4:投射法:自由联想法;主题统觉法5:问卷法第二章新闻活动中心的信息加工识记: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理解:知觉有哪些?想象的综合方式有哪些?应用:长时记忆有哪些典型效应?如何在新闻实践中运用这些规律?过程(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一: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或集中。

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1: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A 刺激物自身的特点:刺激物新异性,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运动变化;B人本身的状态:人自身的状态、需要、情感、兴趣、期待、过去经验等密切联系2: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力努力的注意3:引起随意注意的原因: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对兴趣的依从性;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对人格的依从性4: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但它不需要意志和努力二:感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1: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意义:A 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B 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2: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如一定激长的光线、一定频率的空气振动等。

自考:新闻心理学(考点归纳)

自考:新闻心理学(考点归纳)

第一章总论一、名词解释★★1、新闻心理学:新闻心理学属于新闻学和心理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是研究新闻传播者、采访对象和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2、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指参与新闻活动的各类人,包括新闻的采制者、传播者(新闻传者和采访对象)、新闻的接收者(新闻受众)。

★3、新闻传播者: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新闻工作者,国际新闻界大多称之为新闻从业人员,主要是指记者、编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制作和传播新闻的其他工作人员。

★4、采访对象:是新闻素材的主要来源,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索取情况的对象,包括被报道对象、当事人、目击者、知情人等等。

★5、新闻受众:是新闻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包括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等。

★6、新闻传播活动:是围绕着人类信息传播活动中有关新闻信息的制作、传播、接收时开展的活动。

★★★7、新闻心理:作为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指是新闻现象或新闻活动在新闻活动主体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8、新闻信息:新闻信息是新闻传播的内容,是影响受众心理的主要刺激物,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

★9、客观性原则:在新闻心理学的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切忌主观臆想。

★★★10、整体性原则:又称系统性原则,是指把新闻活动中传、受双方的各种心理活动视为一个整体结构进行研究,揭示新闻心理发展的总体规律。

11、发展性原则:就是用发展的眼光研究新闻心理现象。

★★★12、现场观察法:是指亲临新闻活动现场,通过观察新闻活动的传受双方在新闻活动重大行为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如参与采访、写作、收听、收看新闻等活动,观察、记录或拍摄他们的言行。

★★13、访问调查法:是指通过开座谈会或访谈或问卷等方法直接获得新闻传播者或新闻受众双方的自我陈述,从而达到认知其在新闻活中的行为表现及心理活动的方法。

★★14、档案分析法:又叫个案分析法,是根据对新闻工作者或采访对象的档案、新闻作品、日记、传记等文字或录音(录像)材料了解他们的行为表现及心理活动的方法,如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心理品质的分析。

第九讲传播效果研究

第九讲传播效果研究
日常理论(everyday or common-sense theory of media use):人们从自身长期的媒介经验中所获 得的知识。辨别不同媒体差异,形成个人口味。以舆论 的形式影响媒介形成自己风格,限制媒介效果。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发展阶段
第一时期: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强效果观) 媒介的宣传与报道具有不可抗拒的强大威力,它们所传 播的信息在受众那里就象子弹击中人体、针剂注入皮肤 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他们能够改变人的信 念,甚至直接支配人的行动。 这种观点后来被称为 “魔弹论”、“皮下注射论”或“靶子论”。
媒介接触的社会条件
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 →需求满足
社会条件
媒介印象
需求
个人特性
媒介可接触性
媒介接触
满足类型
其他满足手段
瑞典学者提出的使用与满足模式 (1968)
受众被设想为积极的,对大众媒介的使用是 目标导向的。
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将需要的满足和媒介的 选择联系在一起的主动权在受众。
进一步追问
通过什么样的媒介? 传达信息给什么人? 信息的完整程度如何? 它在多大程度上被曲解? 人们依靠什么样的媒介来证实并解释所获得的信息? 这样的信息怎样影响人们对真实的看法? 社会的新闻传播体系怎样才能设计建构地更好,以提高
新闻的质量和准确性?
使用与满足研究 ——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一面提示”与“两面提 示”,
“两面提示”的“免疫”效 果
“明示结论”与“寓观点 于材料之中”
“诉诸理性”与“诉诸感 情”
警钟效果(恐惧诉求)
说服的其他技巧:图象、幽
默、性感、重复
传播对象与效果
性别、年龄、民族、学历、职业等人口统计 学上的属性

新闻心理学

新闻心理学

新闻心理学第一讲绪论第二讲新闻工作者心理健康第三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第四讲人格第五讲脸面观第六讲情感、情绪、心境、直觉第七讲认知与新闻思维第一讲绪论一、新闻心理学出现的必然1、什么是心理学1)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包括人的认识活动、情感、意志、个性、能力等,应用范围广泛。

认识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喜、怒、哀、爱、恶、欲、惧)意志(勇敢、怯懦、自觉性、目的性)个性(性格、兴趣、气质)能力2)起源、发展:心理学源于西方的哲学,西方哲学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希腊。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心”的探讨,是哲学的主要问题之一。

至19世纪末叶,因受生物科学发展的影响,心理学逐渐从哲学中脱离,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性质:Psychology,由希腊文中的psyche和logos演变而成,意为心理学是阐释心灵的学问(不含科学概念),直到19世纪末叶,科学心理学萌芽,心理学被界定为是研究心理活动的科学(至此,属于科学的范畴)。

2、什么是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性质、任务、作用、发展规律以及探讨新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的科学。

3、新闻心理学产生的必然从实践的角度看,新闻学和心理学必然会在客观需要上发生联系。

1)新闻心理学是实践的总结2)是学科高度分化于整合的结果3)是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新闻活动认识主体的内涵传者(新闻工作者)--群体概念采访对象受众--群体概念那么研究新闻活动中传授双方的心理,既要从个体心理来分析,也应重视群体共同的心理活动。

三、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新闻心理学的概念: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研究人类的新闻活动中的人与客观事实、人与人、人与新闻之间的关系。

具体而言,研究认识主体在新闻采、写、编、传、接受的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

2、主要内容:采访心理学、写作心理学、编辑心理学、受众心理学3、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新闻实践案例分析、个人的观察与体验第二讲新闻工作者心理健康研究一、新闻工作者心理健康被忽视的现实据近年大量研究统计表明,我国有心理障碍者占总人口的25%-30%。

新闻心理学提纲09-11-7

新闻心理学提纲09-11-7

传播者的重要心理素质:印象管理、移情和应变第一节传播者的印象管理一、印象管理很重要impression management(一)什么是印象管理?又叫自我呈现(或印象整饰),指有意识地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

印象管理是发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和行为,如何能给别人留个好印象,涉及到别人怎么看你,其实就是树立一种良好的公众形象。

你都什么时候有过印象管理?印象管理尤其发生在你特别看重对方的时候,或者对方的评价对你来说很重要的时候。

(二)印象管理内涵的扩大第一个层面:其内涵从一种人际交往领域扩展到一个新事物的产生,第二个层面:从树立形象到维护或保持形象。

总结在传播过程中,印象管理是一种必要手段,目的是获得好的传播效果。

人格上完善、知识上充实自己,恰当地表现自身的素质,印象管理时,要注意与传播的内容与特点相适应。

二、与印象管理有关的心理效应(一)首因效应又叫“最初效应”,是社会知觉中的一种主观倾向,指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以后交往关系的影响。

首因效应更多出现在和陌生人的交往上。

第一印象往往是在刚接触不久就产生的。

(二)近因效应近因效应又叫“最近效应”,也是社会知觉中的一种主观倾向,意思是在最近交往过程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交往关系的影响。

(三)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它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如果一个人被赋予了一个肯定或有价值的特征,那么他就很可能被赋予其他许多积极的特征。

你了解自己的个性吗?个性又叫人格,Personality个性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动机、兴趣、需要、理想、世界观和信念等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气质、能力第二节移情一、移情的内涵“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

”一般包括两种含义:①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能设身处地感受和理解对方的心情。

”也就是把别人的情感移入自己心里。

第一章-新闻心理学概述PPT课件

第一章-新闻心理学概述PPT课件
研究对象——直接经验 方法——内省实验 法
3、对以后的心理学的发展有广泛的影响。
5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
华生
John B.Watson (1878-1958) 美国心理学家 行为主义创始人
6
华生的行为主义又被称作"S-R"心理学,即刺激反应心理学。
刺激反应说:人的反应完全由客观刺激决定的 。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研究
11
《心理学导论(第 二版)》
黄希庭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12
《社会心理学》 (美)戴维·迈尔斯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13
《社会心理学》 章志光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4
(二)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属新闻学和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是研究 新闻活动认识主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 学。
27
21
5.你独自一人被关在电梯内出不来,你会——— a.脸色发白,恐慌不安 b.想方设法自己出去 c.耐心地等待救
援 6.有人像老朋友似的向你打招呼,但你一点也记不起他(她)是谁,此时 你———
a.装作没听见似的不答理 b.直率地承认自己记不起来了 c.朝他 (她)瞪瞪眼,一言不发
7.你从超市里走出来,忽然意识到你拿着忘记付款的商品,此时一 个很像保安人员的人朝你走过来,你会怎么办?
(1)自我肯定。人要不断地否定和肯定自己才能进步,而否定的 最终目的是为了向肯定方向发展,自我肯定,保持坚定的信念, 往往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2)抛弃自卑。自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缺乏成功的体验;二是 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估;三是自我评估偏颇。要抛弃自卑,首先要 战胜自我,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要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的 能力,同时要对自己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

新闻心理学课程

新闻心理学课程

《新闻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21711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学时54学分 3XX师X大学信息传播学院2006年11月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新闻心理学》是对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它属于心理学的应用学科,主要研究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心理问题。

本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系统掌握新闻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寻求发现、判断、实现新闻价值和导向价值的共同规律,并通过对传者的新闻动机、新闻态度、新闻情感以及新闻角色的定位和健康人格的培养等问题的研究,更好地服务于以后的新闻实践。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根据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即能够适应广播电视传播事业发展的需要,并结合本课程的教学性质和特点而制定的。

《新闻心理学》课程的设置主要面向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非师X专业),属专业选修课程,于第七学期开设,每周3课时,开设18周,共54课时,占3学分。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一是理论性的原则:本大纲的内容立足于心理学的知识构架,重点探究传受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强调了理论的支撑。

二是探究性的原则:本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问题都在探讨之中,因此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主要参考,同时也要借鉴其它论著,以形成必要的补充,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三是互动与创新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讲授内容,广泛开展讨论、实践练习等活动,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时数分配表(五)考核方法与要求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讨论情况和平时作业(平时作业不少于两次),占总成绩的20%。

2.期中考试或期中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20%。

(考试采取试卷形式,考察采取一篇作业形式)3.期末考试成绩:试题库正在建设中,目前暂用教研室命题试卷。

占总成绩的60%。

4.综合成绩: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带*的为课程教材)*1.《新闻心理学原理》 X京林主编中国广播电视 2004年6月2.《新闻心理学》虞达文著新华 2001年12月3.《新闻心理学》 X海贵 X骏德著复旦大学1997年11月4.《大众传播心理学》 X京林著广播学院 1997年5月5.《社会心理学》沙莲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 1992年4月6.《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 1999年11月一、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新闻心理学概述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学习新闻心理学的意义2.掌握新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学习、研究新闻心理学的意义1.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第二节新闻心理学的对象1.新闻心理学的对象△2.新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领域第二章新闻心理学的方法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取向2.掌握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取向1.心理学的研究取向△2.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第二节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新闻心理学的定量(量化)研究△2.新闻心理学质的(质化)研究3.新闻心理学的定性研究4.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第三章新闻动机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动机的涵义和内容2.掌握新闻动机的功能3.掌握新闻动机与新闻工作效率的关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动机的一般概念1.新闻动机的涵义2.新闻动机的内容第二节新闻动机的功能△1.新闻动机具有激发新闻传播和接收行为的功能△2.新闻动机具有指向和定向新闻传播目标的功能△〇3.新闻动机具有维持和调解新闻传播行为的功能第三节新闻动机与新闻工作效率1.新闻动机与新闻行为△2.新闻动机与新闻工作效率第四章新闻态度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态度的内涵及其特征2.掌握新闻态度对新闻活动的影响3.掌握受者新闻态度的形成和改变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态度是新闻活动重要的动力因素1.新闻态度的内涵及其特征△2.新闻态度是新闻活动重要的动力因素△〇3.新闻态度影响新闻重构第二节受者新闻态度的形成和改变△1.新闻信息对受众新闻态度形成与改变的影响2.传者对受者新闻态度形成与改变的影响△3.传播方式与受众态度的形成与改变〇4.受众逆反心理的形成与克服第五章新闻互动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传播与新闻环境的互动2.掌握传受者与媒介的互动3.掌握新闻传受者的心理互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传播与新闻环境的互动1.新闻媒介与环境的互动2.新闻传者与环境的互动3.新闻受者与环境的互动第二节传受者与媒介的互动△1.传者与媒介的互动△2.新闻受众与新闻媒介的互动第三节新闻传受者的心理互动△1.新闻传者与新闻受者的心理互动2.新闻传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〇3.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第六章新闻认知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新闻传受者认知结构的内涵和功能2.掌握思维定势对新闻传者和受众的影响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传受者认知结构的一般概念1.新闻传受者认知结构的内涵△2.传受者认知结构的功能第二节思维定势1.传受者的思维定势△2.思维定势影响新闻传者的认知活动△3.思维定势影响受众对信息的认知活动第七章新闻情感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新闻传受者情感的内涵与功能2.熟练掌握新闻沟通中的情感互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传受者情感的一般概念△1.新闻传受者情感的内涵△2.新闻传受者情感的功能3.新闻传受者情感体验的个体差异性第二节新闻沟通中的情感互动1.情感互动的内涵△2.移情——采访活动中的情感互动3.在新闻制作过程中的情感互动△4.在新闻接受中的情感互动第八章新闻角色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角色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2.掌握社会角色理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应用3.熟练掌握新闻传者的角色定位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角色的一般概念1.新闻角色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2.社会角色理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应用第二节新闻传者的角色定位△1.新闻传者的角色定位〇2.新闻传者的角色特征的多重性3.新闻领导者的角色扮演△4.新闻受众对新闻传者的角色期待第三节新闻传者的角色误区1.新闻传者的角色误区的表现△〇2.新闻传者的角色误区分析与对策第九章新闻人格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人格的内涵及特性2.掌握如何塑造新闻传者的健康人格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人格的一般概念12.新闻人格的结构新闻传者的性格1.新闻传者性格的内涵和结构2.新闻传者性格的类型△3。

《新闻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新闻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新闻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一、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识记(1)新闻活动认识主体的内涵;(2)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对象;(3)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现场观察法、访问调查法、档案分析法、心理测验法。

2、领会:新闻工作者学习新闻心理学的必要性。

第二章新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一、新闻心理学产生的主客观条件1、识记:两种信号系统、感性世界和媒介世界、选择性2、领会:根据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受众接触的客观刺激的不同,领会新闻工作者深入第一线、抓“活鱼”的必要性。

二、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1、识记:角色理论、角色期望、角色冲突、角色互换。

2、领会:新闻工作者经常体会受众的角色需求的意义。

三、新闻的基本特征对新闻心理的影响1、识记:新闻的定义、新闻的基本特性的内涵。

2、领会:新闻的真实性、实效性等特征对新闻工作者心理活动的制约性。

第三章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对其心理素质的要求1、识记:(1)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现象(活动)。

(2)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对其心理素质的要求。

2、领会:新闻职业对新闻工作者心理素质的制约作用,以此进一步印证第一章关于“新闻活动认识主体的心理是人脑对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的主观能动的反映”的观点。

二、新闻工作者心理现象和心理素质的构成及其各自的功能1、识记:(1)新闻工作者智力因素(活动)的构成。

从总体上看,新闻工作者智力因素(活动)包括人的心理现象中的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和能力部分,具体到新闻职业对新闻工作者的特殊要求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良好的洞察力、思维能力、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应变力、预测力、新闻敏感、操作能力(如使用计算机、录音机、摄像机等)等。

(2)新闻工作者智力因素(活动)的功能新闻工作者智力因素(活动)对其新闻实践活动起着执行操作系统的作用,即对其所接受的新闻素材起着接受、加工、处理、掌握的作用,使其得以完成新闻活动。

(3)新闻工作者的非智力因素(活动)的构成从总体上看,新闻工作者的非智力因素(活动)包括人的心理现象中的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意识倾向性)部分。

--《新闻心理学》课件PPT-6 新闻受众心理研究

--《新闻心理学》课件PPT-6 新闻受众心理研究

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的信息对受众而言都是 间接信息。在对媒介信息进行符号解码和 意义重构的过程中,这种间接信息很容易 形成受众对特定对象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 看法,也就是刻板印象。在长期接触媒介 的过程中,受众总是习惯于以原有图式或 刻板印象为基础来接受信息。只有当媒介 信息中与原有信息图式不同的新信息大量 输入并不断强化,才能改变受众业已形成 的刻板印象,形成新图式。
——从儿童到成人,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 提高并非认知结构本身发生变化的结果, 而是通过原有认知结构的功能不断被激活、 工作有效性的不断提高及其结构各元素间 相互作用的熟练程度的提高而逐步实现的。
认知结构的构成包括知识经验、生活方式、 文化背景、情感意志、兴趣爱好、认识方 式、个性特征等多方面的因素。
刻板印象 思维定势 态度
学 习卡 片 ◎
刻板印象
也叫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在认知客观事物时, 将抽象对象认知为具体形象,对复杂事物进 行简单认知,由此形成的对认知对象比较笼 统的看法。这是一种固定化、程式化的心理 机制,一旦形成则比较难以改变。
刻板印象的作用有积极与消极两种。
第三节 受众心理构成
2.受众接受新闻的基本图式——媒介中的各种 新闻均有一定的结构(新闻五要素等),随 着受众阅读或观看新闻信息经验的积累,就 会逐渐形成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 因等五要素为基础的新闻接受图式。
受众接受新闻的基本图式中,存在着同化和 顺应。一般而言,实现同化比较容易,实现 顺应比较困难。
同化与顺应之间具有和谐一致的关系,会有 益于新闻认知的正常进行。
同化指受众把通过各种感官通道知觉到的新闻 信息融于原有的新闻图式中、将对新信息建 构的意义结合到原有认知结构中,从而促进 信息知识的增长这样一个心理过程,即对新 知识进行加工,使之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吻 合。通过同化,受众把陌生的信息纳入原有 图式,从而达到对新闻信息的理解。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九讲 宣传学)【圣才出品】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九讲  宣传学)【圣才出品】

第九讲宣传学9.1 复习笔记一、宣传概念的历史和定义1.宣传的历史(1)宣传这个词用于“观点的移植”这个现代概念,起源于17世纪初罗马教皇建立的宣传信仰圣教会。

(2)18世纪以后,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宣传这个概念得到普及,而且运用也很广泛。

(3)“宣传”这个概念的现代含义是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由日本转入中国的,留学日本的人把这个词从日本传回来,要在汉语中找一个词对应,就使用“宣传”这个概念。

2.宣传的定义(1)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和引导人们态度、控制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

(2)宣传是一个广义概念,它包括各种符号——有声的符号和无声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达到的目的,一是引导人们的态度,二是控制人们的行为。

(3)它是一种社会传播活动。

传播学者拉斯韦尔1934年对宣传下的定义是:“宣传,从最广泛的含义而言,就是以操纵表述来影响人们行动的技巧。

”二、宣传的几个特点(1)宣传的本质是劝服。

强制灌输的行为,严格意义上不是宣传,而是一种以暴力威胁为背景的行为。

(2)宣传形式上总是一个人或一群人(例如各种表演)向特定的多数人传播观点,它以单向传播为主,双向交流在宣传中是辅助性的,因而宣传者始终处于主动者的地位。

(3)宣传的对象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同道者,一类是未被卷入宣传的人群。

①对同道者的宣传目的,在于巩固已有的信念,并通过同道者进一步扩大宣传。

②从宣传策略上考虑,宣传重点应在于为被卷入的人群。

(4)宣传者的素养直接影响宣传的效果。

在宣传中,宣传者是施控者,要经常根据宣传对象的反应对宣传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

因而,宣传者需要智慧。

一流的宣传家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宣传目标。

三、几种常见的宣传方法1.西方常用的宣传策略或技巧(1)加以恶名(又称“标签法”)即给一种观点(或人物、事物)贴上坏标签,使人们不经验证就对某种观点、某个人、某一事物持反感态度并加以谴责,例如“民族败类”、“反动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受众、感染受众
2020/5/29
15
向内共情 ➢ 认真备稿 ➢ 正确理解 ➢ 深刻感受 ➢ 树立表象
2020/5/29
向外共情 尊重受众 提升品位 把握分寸
16
二、应变
1、什么是应变能力? 应变即指随机应变,指能随着(根据)情
况的变化采取适当的应对行为。 应变能力与反应时有关。
2020/5/29
2020/5/29
11
2、共情在播音主持中的功能 (1)有助于满足情感交流的需求 ➢ 激发播音员和主持人自身的情感 ➢ 激发嘉宾的情感 ➢ 激发现场听众观众的情感
2020/5/29
12
(2)有助于播音员和主持人进入良好的播讲 状态
这一过程在播音与主持时常被称为“对象 化”。
对象化指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设想和感觉到 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也就是说必须 从感觉上意识到受众的心理、要求、愿望、 情绪等,并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 之处于运动状态。
(1)体验对方的情绪情感,即“同理”;
(2)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 方并取得反馈。或者说把自己内心的情感 和对方一起感受,即“感染他人”之意。
2020/5/29
10
因此,称职的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共情能力 表现在两个方面:
播音员和主持人要善于设身处地领会记者、 编辑融入稿件里的思想感情和体验听(观) 众对新闻的需求心理;二是播音员和主持 人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情感(借声音或形象) 去感染听(观)众。
2020/5/29
5
3、播音主持是一种创造性行为
美国《传播杂志》曾报道过一个实验,让 4男4女以不同的发声方式朗读英文字母, 结果表明,原来毫无意义的字母也能传递 出10种情感。
新闻播音员的面部表情也会影响到观众对 正在播出的信息的反应。
2020/5/29
6
4、播音主持工作压力强度大
2020/5/29
第九讲
播音员与主持人心理
2020/5/29
1
一、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特征
播音员和主持人是广播和电视节目中出现 于听众和观众面前,主持各种节目播出的 人,主持人在节目中处于主导地位,参与 节目的构思、编辑制作和撰写串联稿,创 造性体现节目性质和指导思想。
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身份:最后的把关人
2020/5/29
2
播音员与主持人的差异
传统的播音员只是信息的播出者甚至作为 传者的传声筒。而主持人对语言能力、思 维反应、知识储备的要求比播音员的要求 更高。但是随着广电整合,传统的主持人 与播音员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
2020/5/29
3
1、播音主持人是媒介组织形象的人格化
2020/5/29
4
2、播音主持工作具有人际性
17
2、影响应变能力的因素
播音员与节目主持人的应变是否自如,最 重要是取决于思维加工的速度,说到底又 与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有关。
2020/5/29
18
(1)思维与语言的流畅性 (2)思维与语言的灵活性 (3)思维与语言的独创性
2020/5/29
19
3、如何训练和提高应变能力 应变,是先天素质与后天训练的合金。
共情就是“关怀一个人,必须能够了解他及他的 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必须能够好像用他 的眼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样,而不能把他看 成物品一样从外面去审核、观察,必须能与他 同在他的世界里,并进入他的世界,从内部去 体认他的生活方式,及他的目标与方向。 ”
2020/5/29
9
本讲中涉及的共情,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 含义:
➢ 完善个性:冷静、自信 ➢ 注意积累:知识与经验的学习、语言表达
的练习 ➢ 参加活动:多参加富有挑战性的活动 ➢ 培养幽默感
2020/5/29
20
三、魅力
1、什么是魅力? 魅力是指一种特别的吸引力、迷惑力,包
括知识修养、性格特征、仪表风度、言谈 举止等。 谁是你心目中最有魅力的播音员或主持人?
7
二、播音员与主持人的心理素质
善于移情(共情),对象感强 口才流利,善于言辞 声音优美,音质动听 善于应变,思维敏捷 有驾驭力,有组织力 富有魅力,受人欢迎
2020/5/29 移情(empathy),更好的说法是“共情”、同 理心、同感等,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 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原本是一个心理咨询 用语。
2020/5/29
21
2、怎样才能有魅力?
(1)主持人与节目之间的相依相扶
主持人是以个人身份来传达大众媒体所要传达 的信息,是用一种虚拟的“人际关系”来完成 大众传播媒介与受众的沟通,因此镜头前的主 持人不再是他本人,而是代表着所在媒体的价 值观念。
例如,看到水均益,就会想到……
看到袁鸣,就会想到……
但同时,也要注意个体的个性,只有强化 个性的魅力,才有可能更加体现媒介角色 的意图。
2020/5/29
24
播音主持人个人魅力的来源: ➢ 外在形象 ➢ 内在气质 ➢ 个性语言 ➢ 品格修养
2020/5/29
22
因此主持人与节目的关系,应该是主持人 搭建起一个信息流动的平台,使信息、引 导信息从采访对象流向观众,主持人应当 以节目为中心。所以,主持人的魅力离不 开节目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主持人的独特魅力也会给节目 锦上添花。
2020/5/29
23
(2)个性与共性的协调
主持人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具有其行为与 态度上的共性,即自己的角色应当适应社 会为该种角色所规定的行为规范。这是播 音主持人的共性。
播音员与主持人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是一种模拟 的人际互动,也被称作准社会交往。
所谓模拟的人际互动,是指在形式上播音员和 主持人是以个人的身份面对观众,观众也能在 主持人身上充分感受到他的个性风采,但是实 际上主持人首先代表媒体、传播者,其次才代 表他自己。另外,播音员与主持人和受众之间 是虚拟的面对面,与人际传播的面对面完全不 同,距离遥远,不能及时、直接地反馈。
2020/5/29
13
对象的设置:
对象的量:性别、年龄、职业、人数等 对象的质:环境、气氛、心理、素养等。
2020/5/29
14
3、如何发展自己的共情能力?
(1)对他人情绪情感表达的知觉,即能否 设身处地地体验别人的情绪情感,能否正 确认识和体会别人的情绪情感;
(2)对产生情绪情感的情境的知觉:能够 分析他人某种情绪情感产生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