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从地球变暖谈起》物质形态及其变化PPT课件
![《从地球变暖谈起》物质形态及其变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1ce1a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f.png)
随堂检测
1.温度计是根据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 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体温计结构上有一个细弯管,所以它可以 离开人体读数.
感谢聆听
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D_____(选填字母序
号).图甲、乙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 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2_2____℃,水的温度是 ___3_8_____℃.
课堂互动
知识点3:体温计 阅 读 教 材 第 85 页 的 内 容 , 观 察 体 温 计
(如上右图),并完成以下空白. 1.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__0_.1__℃___,量程是 ___3_5_~__4_2__℃_____,此时读数__3_9_._7_℃____.
课堂互动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_量__程___和_分__度__值___, 所测温度不能超过__量__程____. (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与被测液体___充__分__接__触_____),玻璃泡不能与容器 的____底____和____壁____接触. (3)读数时:待温度计示数_____稳__定_____后再读数, __不__能____(选填“能”或 “不能”)将普通温度计从被测 物拿出来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___温__度__计__内__液__面____ 相平.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从全球变暖谈起
-.
课前思考
小汽车和客车后面的玻璃上贴有一些平行的线条, 如图所示,小明认为是为了美观,小丽认为跟后边 车辆射来的灯光有关,为此他们采访了小车司机, 没想到司机叔叔只知道它们是一整根金属线,通电 可以发热,除此之外也不知道它有什么作用.你能 帮他们解释吗?
课前思考
课堂互动
第四章笔记
![第四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d4bfa029b6648d7c0c74607.png)
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4.1 从全球变暖谈起1.。
2. 温度计(1)作用:测量物体的温度。
(2 (3)三种常用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4越小测量也就越准确。
3. 摄氏温标是瑞典科学家首先制定的温度计的分度方法,单位:温度计上标有字母C 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标摄氏温标划分方法:在10℃,在1100℃。
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
温度的读法:10℃读作10摄氏度,不能读作摄氏10度;-5℃读作零下5摄氏度或负5摄氏度。
4. 热传递:(1)定义: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从物体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现象叫热传递。
(2 (3)热传递的方向:高温→低温;(4)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5.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会选”: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和分度值都合适的温度计. (2)“会放”:(3)“会读”:视线要与温(4)“会记”:所记录的数据应为(5)“整理仪器”:从被测物体中取出温度计,放在稳妥的地方,整理好仪器。
6. 如右图两只温度计,其示数分别为甲℃、 乙 ℃。
7. 体温计在实际使用方法上与其他温度计的区别:用的是水银、煤油和酒精。
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符合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而一般温度计的量程范围比较大。
0.1℃,比一般温度计的分度值(1℃)要小,这是因为体温计的玻璃管内径更细。
体温计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玻璃管弯曲且特别细的缩口,而一般温度计没有;体温计的截面是三棱型,眼睛对着弧形那条楞观察液柱时可看到液柱放大的虚像,而一般温度计的截面是圆形的;不能用力甩;体温计可离开人体读数,而一般温度计不能开开被测物体读数。
8.9. 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和38.6℃,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
10.常考温度值:①人体的正常体温是②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④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⑤冰箱保鲜室的温度约为⑥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⑦沐浴时热水的温度约为11.一摄氏度的大小相同。
第4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简单复习
![第4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简单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1f87f1fa2161479171128d6.png)
云 雨 雾 露 冰雹 雪 霜
汽化 液化 熔化 凝固 升华
凝华
知识点回顾:
1.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 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根 240 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判断出 乙 图线是晶 220
体,是熔化过程 ________过程(填熔化 过程或凝固过程)该晶体的熔点 200 是 210℃,熔化时间是 3 分钟.
7.体温计与实验用温度计的区别: 测量范围不同: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精 确 度 不 同:体温计能精确到0.1℃; (即 分度值) 实验室温度计只能精确到1℃; 结 构 不 同:体温计有一个“缩口”,从“缩口” 升上去的水银当温度降低时不易退回到玻璃泡中; 使用 方法 不同:体温计测定温度后可以脱离被测物 体进行读数,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温度计把水银甩回去。
3.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1)从定义判断(看有没有熔点) (2)从图像判断 晶体和非晶体 熔化 凝固 曲线
温度/°C (固液共存) D 熔点 A 固态 B C
晶体
凝固过程 凝固点 液态 固态 时间
温度/°C
非晶体
熔化过程 凝固过程
时间
云中小水珠 液化而成。 或者 云中小冰晶 熔化成雨
180
温 度 ℃
甲
D B C
乙
时间/分
A 1
2
3 4
5
6
7
(2)温度升高的是 AB、CD 段,温度不变的是 BC 段, AB段处于 固体 状态,BC段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CD段处于 液体 状态,吸热的是 AB、BC、CD 段,
2.下列图象可能代表哪类物体哪种物态变化过程:
温度/℃
D
48 A B C
温度 /℃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6d0da2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9.png)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4.1从全球变暖谈起一、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2.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3.摄氏温标: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读作1摄氏度.这种分度方法还可扩展到100℃以上和0℃以下,4.热力学温标: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采用的是热力学温标,它以-273℃(精确值为-273.15℃)作为温度的起点,叫做绝对零度。
热力学温标的单位交开尔文,简称开,符号为K。
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是T=273+t二温度计的使用1.实验室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使用温度计前:①观察它的量程。
如果估计被测的温度超出它能测的最高温度,或低于它能测的最低温度,就要换用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否则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或者测不出温度值。
②认清它的分度值以便快速准确读出所测温度。
2)正确使用温度计侧液体温度的方法: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在被侧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容器壁。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侧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体温计的正确用法:(1)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2)体温计的结构: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略有弯曲的细管,测体温时,水银能通过细管升到直管中,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直管中的水银退不回来,从弯曲处断开,因此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3)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42℃二、温度计的使用(4)体温计在使用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将直管中的水银甩到玻璃泡内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一、汽化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3.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复习课件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51c57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d.png)
谢谢
例4 如图4-4所示是“探究某物质融化和凝固规律”
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4-4 A.该物质的融化过程持续了6 min B.EF段表示的是凝固过程,第14 min时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状态 C.该物质在FG段是固态 D.该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45 ℃
解析:该物质的融化过程持续了6 min-3 min=3 min,故A错误;图中EF段表示的是凝固过程,第14 min物质处于凝固过程中,则第14 min时物质处于固液 共存状态,故B正确;该物质在FG段已经凝固完毕,处 于固态,故C正确;由图知,BC段保持温度45 ℃不变, 所以此物质是晶体,故D正确。故选A。
甲
乙
丙
丁
图4-2
(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 乙所示,温度是___3_9__℃,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 断蜡属于_非__晶__体_ (填“晶体”或“非晶体”)。
(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 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像,得出冰融化的特 点是___吸__取__热__量___ 、 ____温__度__不__变___。
方法二 运用图像法分析物态变化 方法解读
图像能形象、直观地把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间的 关系表示出来,在物态变化中常用时间表示横坐标, 用温度表示纵坐标,其中时间的长短表示放热或吸热 的多少。本章应用图像分析的物态变化有:①融化和 凝固,包括晶体和非晶体的融化和凝固;②液体的沸 腾;③其他的类似图像。
方法技能盘点
方法一 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中的运用 方法解读
当被研究的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时,需要利用控制 变量法。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 面积、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速度,当只研究液体蒸 发的快慢是否与液体的温度有关时,就需要保持液体的 表面积和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速度相同。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4.2液化教学设计(新版)粤教沪版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4.2液化教学设计(新版)粤教沪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abb75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a.png)
4.虚拟实验室: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液化实验模拟,便于学生重复实验、观察细节,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5.教学评价工具:运用教学评价工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教学提供反馈。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五、教学资源
1.教材:《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4.2液化教学设计(新版)粤教沪版》
2.实验器材:温度计、压缩机、气体瓶等
六、教学评价
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生对液化的理解和掌握。
-点评:在实验结束后,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点评,指出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改进。
-反馈:及时将实验评价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实验效果,激发学生的实践动力。
-鼓励:对学生的实验成果和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自信心。
4.综合评价
-课堂表现: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提问、实验操作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引入多媒体教学,利用动画和视频展示液化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液化的本质。
2.设计生活实例,让学生将液化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实验操作的指导不够细致,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错误。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液化的实验现象、原理和应用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教学要求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教学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1a8d18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4.png)
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一、课标要求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解读:关于“区别三种物态”,要和求能列举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能根据物质的形态和体积的稳定性和流动性说明固体、液体、气体的不同特征。
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属于“理解”层次;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属于“了解”层次。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解读: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温度值,这是基本常识方面的要求,属于“了解”层次。
关于“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学生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见解。
该标准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的意识,以便其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该标准可通过一些实践活动以及相关的一些小论文、小报告等进行评价。
3.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解读关于“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标准》要求知道常见温度计是根据汞、煤油或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其他类型的温度计工作原理不作考试要求。
关于“会测量温度”,这是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属于独立操作水平,学生必须会正确操作,能判断哪些是错误的操作。
4.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解读关于“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标准》强调要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物态变化过程,还要知道相应的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首先学生应该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并能尝试用其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应用能力。
5.能用水汇合和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的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解读:.关于“能用水和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的现象”,学生必须首先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过程,然后进一步据此对自然界的水循环作出解释。
《升华和凝华》物质形态及其变化PPT精品课件
![《升华和凝华》物质形态及其变化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ff057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10.png)
课堂练习
1.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属于 __升__华__,玻璃外壳发黑属于__凝__华__。 (填物态变化名称)
课堂练习
2、下列对美景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C )
A.初春,岛上冰雪变成涓涓水流 B.盛夏,广场花朵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 C.深秋,树上挂着洁白的雾凇 D.隆冬,江水变成剔透的冰
热水(热水温度高,干冰升华更快;热水蒸发快, 液面附近水蒸气较多)
一、升华
生活中还有那些升华现象?
低于0℃环境中
冻干技术
樟脑球变小至消失结冰的衣服变干 (水Fra bibliotek先凝固再升华)
二、凝华
深秋、寒冬,北方常见的凝华现象(水蒸气 → 冰)
霜
窗户内侧出现冰花
雾凇
二、凝华
冰箱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冰 箱冷冻室的上部,往往也会出 现厚厚的一层冰霜,你能解释 这种现象吗?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4.4 升华和凝华
-.
新课引入
现象:将碘固体放入热水中,固体消失,出现紫色碘蒸气; 再将碘蒸气放入冷水中,气体消失,出现碘固体。
分析:要说明碘不是先液化再汽化,你还需要知道什么? 碘是晶体,熔点(凝固点)为113℃。
结论: • 加热碘固体(低于熔点),碘固体吸热,直接变成碘蒸气; • 冷却碘蒸气,碘蒸气放热,直接变成碘固体。
新课引入
把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
熔化
汽化
固态
液态
气态
凝固
液化
把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
新课引入
升华,_吸__热
固态
熔化,_吸__热 凝固,_放__热
液态
汽化,_吸__热 液化,_放__热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1fee0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3.png)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
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需要放热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需要吸热C.“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需要吸热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需要放热2.如图,将一个金属盖开口向上,放在表面平整的泡沫塑料块上,金属盖与泡沫塑料之间放少许水,再向金属盖内注入深约2毫米的少量乙醚,并用扇子对着乙醚扇,结果发现金属盖下的水会变成冰。
用手把金属盖往上提起来,泡沫塑料块不掉下来。
下面与此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扇子对着乙醚扇,加快了乙醚的蒸发速度B.此实验说明了蒸发具有致冷作用C.乙醚可能是一种沸点比较低的液体D.实验中涉及的两种物态变化都是吸热过程3.下面是八年级学生小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其中正确的是()A.床头台灯的高度约为30dmB.淋浴时热水的温度约为80℃C.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约为50m/sD.教室讲台前黑板的面积约为4.5 m24.根据下表中所列的物质的熔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液态钢的凝固点为1300℃D.在-256℃的氢是液态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冬天,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视线,是车外空气液化形成的B.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提高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凝固C.液化石油气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式液化成液态的D.用久了的灯管两端变黑,是汽化造成的6.如图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A B C D7.我国自主研发的造雪机为北京冬奥营造完美雪道。
如图,造雪机将压缩空气与5℃以下的冷水混合后喷出,水雾在空气中凝结成雪花,“人造雪”具有更耐高温的优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造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人造雪”形成时需要放热C.“人造雪”的熔点低于自然雪D.造雪时空气温度须高于5℃8.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的是()A.湖水结冰B.叶尖上形成露珠C.冰雪消融D.草叶上形成白霜9.游泳时为了谨防抽筋现象,最适宜的水温是()A.10℃B.20℃C.28℃D.40℃10.吃雪糕解暑,雪糕在口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液化D.凝固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11.夏天,我们从冰箱中拿出冰棒,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冒“白气”,根据你的观察,冰棒冒出的“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图,“白气”的形成是现象,产生的“白气”最后(后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到空气中看不见了。
第4章 升华和凝华PPT课件(粤沪版)
![第4章 升华和凝华PPT课件(粤沪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7f02d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a.png)
物理 15.如图(a)所示装置,称为“碘锤”,锤内有一些碘粒.
返回
物理
(1)微微加热“碘锤”,B 端处的碘粒慢慢消失,同时“碘锤”
内出现了紫色气体如图(b),这一现象说明: 升华需要吸热 .
(2)如图(c)(d),停止加热后在 A 端凹槽处滴入冷水,继续观察
可发现 A 端附近出现较多的固态碘颗粒 (现象),这个现象说
返回
物理
【变式训练 2】(2018 兰州)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C )
A.冰雪消融
B.白雾茫茫
C.霜打枝头
D.滴水成冰
返回
物理
课堂检测
1.夏天,细心的小明发现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附着
一层白色的粉末,产生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D )
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凝华
返回
物理 2.如图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D )
返回
物理 13.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当对烧瓶微微加热时,会观察到碘没 有 融化 ,而是直接 升华;停止加热后,气态碘没有 凝固 , 而是直接 凝华.(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4.下列物态变化中:①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②放入衣箱 中的樟脑球变小;③冬天玻璃窗上形成的“冰花”;④出炉的 钢水变成钢锭;⑤河水结冰;⑥早晨草地上的霜.其中属于凝 华的是 ③⑥ .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①② (均选填序号).
返回
物理
实验方案1
实验方案2
在试管内装入碘的固体颗粒, 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试管,发现 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在试管内放少量碘的固体颗 粒,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 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 碘的蒸气
碘的熔点: 碘的沸点: 水的沸点: 酒精灯火焰:
第4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第1节从全球变暖谈起-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上课课件
![第4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第1节从全球变暖谈起-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上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a2ec4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d.png)
实验探究
如图所示,在三个烧杯中分别盛以冷水、温水和热水,先把两手分别插入冷水和热水中,过一会儿,再把两手同时插入温水中,两手感受一下水的冷热程度_
实验现象
从冷水中移到温水中的手感觉温水比较热,而从热水中移到温水中的手感觉温水比较冷
归纳总结
单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要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必须使用测量仪器——温度计
使用场景
实验室测量用,通常用来测液体的温度
测量气温
测量人体温度
典例4 如图所示的体温计量程为_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它____(选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读数,现在的示数为________.
能
[解析] 体温计的分度值为,量程为 .体温计有细弯管,能离开人体进行读数.体温计的分度值为,其示数为 .
典例2 (湛江期中)如图是小明用小药瓶、细玻璃管和酒精制作成的简易温度计.
(1)该温度计是利用酒精的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小药瓶的材质应该选择__________(选填“软塑料瓶”或“硬玻璃瓶”).
热胀冷缩
硬玻璃瓶
[解析] 一般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计的原理是
利用酒精的热胀冷缩,小药瓶应选择容积不会发生变化的硬玻璃瓶.
1.气温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生态系统失衡:气温升高导致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如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这些变化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一些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2)自然灾害频发:气温变化还会增加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如暴雨、洪涝、干旱、热浪等.这些极端天气事件会对人类居住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给温度计标刻度时,将小药瓶分别放在和 的水中,并标记液面稳定时的位置和,则对应的是___(选填“ ”或“”).把小药瓶放入另一杯温水中,标记液面稳定时的位置为 点;用刻度尺测出间距,间距为,则标记 点所对应的温度为____ .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精度,可采取的办法有更换更____(选填“粗”或“细”)的玻璃管.
第24讲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章末总结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沪粤版)
![第24讲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章末总结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沪粤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7d934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13.png)
第24讲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章末总结课程要求本章重难点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4.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5.能用水汇合和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的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章重点:温度概念的建立、温度计的使用,以及探究物态变化的过程。
本章难点:作“温度—时间”图像。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知识点01 温度温度计1.摄氏温度的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
2.使用方法:(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即学即练1】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体温计内有一处细管,温度计没有细管B.体温计与实验温度计的区别仅是长度不同C.使用体温计前,需要用力甩动,把液体甩到35o C以下,普通温度计不能甩动D.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后,可离开身体读数,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答案】B【解析】体温计玻璃泡前面有一处细弯管,叫缩口,它的作用是让玻璃泡内的汞在温度升高时能自动进入刻度直管内,但在温度降低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管的玻璃泡内。
所以使用前要用力甩动几下,使管内的汞回到35o C以下,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温度计没有细弯管,在温度升高时测温物质能自动进入刻度直管内,在温度降低时能自动回到玻璃管的玻璃泡内,读数时不可以离开被测物体,使用前不用甩,故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知识点02 物态变化1.六种物态变化示意图:2.晶体和非晶体:(1)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
【知识解析】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思维导图-完整版课件
![【知识解析】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思维导图-完整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acf73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4.png)
霜:夜间气温降到零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的叶上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就是霜
有效、合理 利用水资源
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提高水的使用效率、节约用水
加强水资源的有效管理
水是珍贵的资源
水是地球上宝贵的资源 汽染和过量使用,是导致水资源危机的重要原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第二节
吸热
汽
汽化
化
和相
液反
化
液化 放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蒸发
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
汽化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液化放热及应用
在液体表面缓慢进行 在任何温度都可以进行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在任何温度都可以进行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 液体表面积 液面上方空气流速
我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第四节
吸热
升华
升
华相
和反
凝
华
凝华
放热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举例
冰冻的衣服变干 樟脑球变小
干冰未熔化却变少了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举例
雪的形成 玻璃上的冰花
雾凇
水 循 环 与 水 资 源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第五节
自然界中 的水循环
云:蒸发到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或凝华成的水小滴或小冰晶形成云
达到沸点 持续吸热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第三节
熔 化 和 凝 固
吸热 熔化
相 反
凝固
放热
晶体件 熔化吸热
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物理物质形态及其变化ppt
![物理物质形态及其变化ppt](https://img.taocdn.com/s3/m/2f5425de7375a417876f8f53.png)
5、体温计测得某人体温是37.8℃,如不经用力甩,仅用酒精
消毒后,再给正常人和39℃高烧病人测体温,则两次示数分别
是:( D )
A.39℃ 37℃
B.37.8℃ 37.8℃
C.39℃ 37.8℃
D.37.8℃ 39℃
知识点回顾: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 和 沸腾 。 10.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 进行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 每次发放的特权有效期为1个月,发放数量由您购买 的VIP类型决定。
每月专享9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持续有 效不清零。自动续费,前往我的账号 -我的设置随时取消。
服务特 权
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任意下载券标价的文档(不含付费文档和VIP专享文档),每下载一篇共享文
8、如图,试管内有某种液体,若对烧杯持续加热,发现试管液 体沸腾了,则试管内的液体可能是:酒__精__.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记住了什么?
9、如图,某合金的凝固图象中可看出:( C )
A.该合金的凝固点是200℃; B.BC段表示合金温度不变,并吸收热量; C.该合金的凝固点是250℃,凝固过程的时间是6min;买的VIP时长期间,下载特权不清零。
100W优质文档免费下 载
VIP有效期内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VIP免费文档,不消耗下载特权,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
部分付费文档八折起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文档均会在阅读页标识出折扣价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 液化
云 雨 雪 霜 露
水凝固 冰
[例题1] 一杯很烫的热水,要使其很 快冷却,怎么办?你准备采取哪些做法? 请至少说出两种做法。并指出每种做法 所应用的物理知识和原理。
①.用嘴吹,加快蒸发 ②.用两个杯子来回倒,加快蒸发吸热。 ③.放入冰箱,降低温度,热传递 ④.放入冰块,冰熔化吸热。
[例题2] 用图像来描 述物理现象,是物 理中常用的方法之 一,它简单明了。 你能从右图中读出 哪些物理信息?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 候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在图中,各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
甲为____2_9_℃_______
乙为_____-__2__1_℃___
甲
乙
图中两人的不同感觉说明什么?它含有什么物态变化?
蒸发: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将下列现象与相应的物态变化用线连接起来
雪糕 化了 洒水的地面变干了
樟脑丸越放越小 树枝上生成霜
用铁水浇铸工件 蒸锅上方生成“白气”
熔化 凝固 汽化 液化 升华 凝华
总结:六个三
1.三种状态: 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 2.三个吸热过程: 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 3.三个放热过程: 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
▲针状雾淞
▲冰棍外表的“白粉”
——主要是空气中的水蒸 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 冷凝华成的小冰晶。
钨丝先升华后凝华
在饮料中加入干冰
干冰简介
▲干冰即是在大气压下以零下摄 氏78.5度存在的固体二氧化碳。
液态二氧化碳冷却到-21.1℃、 压力为0.415Mpa就形成固态。
干冰吸热可直接升华为气体。 干冰密度1500Kg/m3
• 4.三个特殊(温度)点: • 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 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 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5.三个不变温度: ①晶体熔化时温度; ②晶体凝固时温度; ③液体沸腾时温度。
• 6.三个条件:
• ①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 续吸热;温度不变。
• ②晶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
温度到达一定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 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时间 t/min
温度 t/0C
水中气 泡变化 的情况
0 1 2 3 4 5 6 7 8 9 10 80 83 86 89 92 95 98 100 100 100 100
气泡由少变多,且越往上气泡越大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温度是表示物体 冷热程度 的物理量。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热胀冷缩 的性 质制成的。
常用温度计的刻度是把 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 规定为0 ℃ ,把 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的温 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 0℃ 和 100℃表 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 份代表 1℃ 。
三 种 常 见 的 温 度 计
实验用温度计最小刻度是 1℃,体温计的测 量范围是 35℃-42℃ ,最小刻度是 0.1℃ 。
温度计要能正确使用,使用前首先要看 清它的 量程 、分度值 、零刻度线 .
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要注意: (1)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但不能碰容器底和容器侧壁;
甲 乙
甲是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
乙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它的熔点是 210 ℃,熔化时间约为3分钟。
AB段:固态、吸热升温过程
BC段:固液共存态、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乙物质 在B时刻是固态,C时刻是固液共存态。
CD放在烧杯A的水中。 当 A 中 水 沸 腾 时 , B 中不的会水 _______沸腾.
蒸发吸热,蒸发有致冷的作用。
沙漠中的仙人掌针状叶子有什么好处? 叶子表面积小,减少蒸发,保持水份。
影响蒸发的因素是什么? ①.液体的温度; ②.液体的表面积; 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蒸发是一种 汽化 现象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 汽化吸热 汽化还有什么方式? 沸腾
AB CD
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
(熔化吸热)
蜡烛点燃后是什么过程?
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
(凝固放热)
冰与石蜡这两种固体有何区别?
冰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
◆晶体有一定熔点,熔化吸热,温度不 变。
◆晶体有一定的凝固点,凝固放热,温 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吸热,温度升高;凝固放 热,温度降低。
温
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
度 ℃
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
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a.严寒的冬天,一直 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潮湿衣服晾干
a
b.放在衣厨中的樟脑丸 会越变越小,最后消失。
b
舞台上的烟雾,是怎样形成的?
干冰升华迅速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 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升华吸热
冬天树上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凝华放热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240
甲
D乙
(1)由图判断出 乙 图是晶体 220 B
C
熔化图像,该晶体的熔点
200
是 210℃ ,熔化时间是 3 分
钟, 甲 图是非晶体熔化
180A 1
2
34
5
6
时间/分
7
图像
(2)乙图线温度升高的是 AB、CD 段,温度不变的是BC 段,AB段处于 固体 状态,BC段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CD段处于 液体 状态,吸热但温度不升高的是 BC 段。
温度 t/0C 102 100 98 96 94 92 90 88 86 84 82 80 78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时间 t/min
沸点: 温度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此温度叫 沸点。
液体沸腾的特点: 液体中的气泡越来越多,且越往上越大; 液体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把干冰撒入冷
人
云层中
工
降
雨
干冰升华吸热,
剖
空气中的水蒸气
析
凝华成小冰粒
图
人
工
降
下 降
雨
剖
析
图 小冰粒变
大而下降
人
工 降
遇到暖流熔化 为雨点降落
雨
剖
析
图
暖 流
物态变化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气态
吸
汽液 化化
放
升
凝
华 液态 华
热
热
熔凝 化固
固态
冰山 熔化
蒸发
水
液化、凝华
水 液化
蒸
凝华 凝华
• ③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 续吸热;温度不变。
液体沸腾的条件: a、温度达到沸点 b、需要继续吸热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异同点
蒸发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温度条件 不 同 剧烈程度
任何温度 缓慢
点 影响因素 空气流速、表面积、温度
沸腾 液体表面和内部 达到液体沸点
剧烈 供热快慢
温度变化
降温致冷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
水沸腾时看到什么现象? 冒“白烟”
在烧杯口放一个盖子,盖子上会出 现什么现象?它是如何形成的?
盖子上有小水滴,它是由水 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 液化: 液化放热
掀开饭盒水珠落下
液化气是如何装入罐中? 压缩体积的方法
液化的方法有几种?(1)降低温度 (2)压缩体
积
冰变成水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
某体温计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 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9℃的病人的 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 C )
A.37℃和39℃
B.37℃和38℃
C.38℃和39℃
D.37℃和37℃
用久的灯泡灯丝会变细,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下列哪种现象?( B )
A. 凝固
B. 升华
C. 凝华
D.先升华后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