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含答案)
初中总复习中考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
初中总复习中考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化学规律)11、反应中的一些规律:①跟盐酸反应产生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一定是CO32-(也可能为HCO3-离子,但一般不予以考虑)◆凡碳酸盐与酸都能反应产生CO2气体②跟碱反应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的,一定为NH4+(即为铵盐)。
●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只有NH3(NH3+H2O=NH3·H2O)③可溶性的碳酸盐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碳酸盐受热才能分解。
CaCO3=CaO+CO2↑酸式碳酸盐也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12、实验中的规律: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13、实验基本操作中的数据:1、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但酒精量不得超过灯身容积的2、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还应注意液体体积不宜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时试管宜倾斜,约与台面成角。
3、用试管盛装固体加热时,铁夹应夹在距管口的处。
4、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克。
5、用蒸发皿盛装液体时,其液体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6、如果不慎将酸溶液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与题目 含答案
是碱. 方法二:加铁盐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11.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第一种分类方法:
a.正盐(酸碱完全中和的产物,没有可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例如 NaCl、Na2 S ,KNO3
无氧酸正盐叫 “某化某”Na2 S_______ MgCl2__________FeS__________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
金属单质
物
混合物
单质 非金属单质
物质种类
稀有气体
酸性氧化物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质
纯净物 无机物
酸
其他氧化物
化合物 碱
有机物 (缺)
盐
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
c.碱式盐(化学式的中间有―OH‖):Cu2 (OH)2 CO3
第二种分类方法
按盐中相同部分的离子称为某类盐:含碳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碳酸盐、含硫酸根离子的盐称为
硫酸盐、含硝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硝酸盐、含铁离子的盐称为铁盐,等等。
12.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无色酚酞)和PH值:
酸溶液的PH值小于 7(如盐酸、稀硫酸、硝酸),酸性越强 PH 值越小,酸性越弱 PH 值越
其他沉淀是白色(包括 F(e OH)2)有以下常见的沉淀:Mg(OH)2 Al(OH)3 CaCO3 BaCO3
Ag2 CO3 推断题中,往沉淀物加稀硝酸:若讲沉淀不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 AgCl 或 BaSO4 ;若讲沉
淀
பைடு நூலகம்全部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没有 AgCl 或 BaSO4 ;若讲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 AgCl 或 BaSO4 中的一种,且还有另一种可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本讲主要内容】中考总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人教四年制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人教四年制【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二. 复习要求:准确理解有关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性质规律等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并了解其意义。
三. 知识要点:也不是电荷,所以核电荷数与质子数相等;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在原子当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显电中性;⑤ 在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① 分子不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粒子,因为单个的分子不能确定其为固态、液态及气态,所以单个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② 分子也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的粒子,像金属单质、硫、磷、金刚石、石墨和晶体硅等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因此,原子也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③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一个分子中含有几个原子,也就包含有几个原子核;④ 构成分子的原子的种类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的。
相同时为单质分子,不同时为化合物分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① 原子团并不是在所有的反应当中都是保持一个整体不变的,∆====232MnO KClO +KCl 2 ↑23O 的反应就是一个例子,3ClO 是一个原子团,反应后却被打破了,有的原子团可能在反应中转变成另外一种原子团;② 初中化学中出现的原子团有4SO 、3CO 、3NO 、4PO 、3ClO 、74+MnO 、64+MnO 、4NH 、OH 、ClO (次氯酸根)等。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① 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后可形成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是阳离子;② 阴离子带负电荷,阳离子带正电荷。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① 决定元素种类的粒子是质子,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② 一种元素对应的是一类原子,这一类原子是由于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而不是中子数或电子数相同;只要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不管中子数或电子数相同与否,那么,这些原子都属于同种元素;③ 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4个或4个以上,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2个或8个电子);④ 元素论种类而不论个数;⑤ 元素是宏观概念,可以说某种物质由哪种或哪些元素组成的。
初中化学总复习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例题解析
初中化学总复习第一单元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唐荣德例题解析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某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金刚石和石墨之间的转变一定是化学变化C.不同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不同D.不同的原子可相互组合成复杂的原子解析:这是一种是非判断的选择题,对于每一选项可根据概念的定义,借助常识或实例加以判断。
如化学变化是要产生与原物质不同的新物质,金刚石和石墨虽然都只含有碳元素,但它们结构和性质都不同,因此,它们之间的转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由碳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金刚石和石墨,也可以说明A是错的。
由H2SO4和H3PO4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98,MgCO3和NaHCO3的式量都是84,这都可以说明C错。
从化学反应的实质看,不同的原子可相互组合成的一定是分子。
故D也是错的。
答案:B。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C.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物质是混合物D.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解析:从宏观上看,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而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从微观上看,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不能用元素的观念去理解混合物的概念,例如水是纯净物(且是化合物),但水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因此,不能认为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物质是混合物。
答案:C。
3.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碘受热变成碘蒸气是碘分子发生了变化B.参加化学反应的二氧化硫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C.物体受热膨胀,是由于分子受热后分子体积变大的缘故D.坐在教室里闻到窗外飘进来的桂花香气,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解析:微观粒子的变化实质,可以通过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来表现。
碘受热变成碘蒸气,物体受热膨胀,都是分子间距发生了变化,是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A、C 是错的。
化学反应中,二氧化硫分子会发生变化,这样才能形成新的分子,故B也是错的。
初三化学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压力条件下进行,不同的反应 条件会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物。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定义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 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于计算化学反应中 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也可以用于推断未 知物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 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产生新的物 质。
Part
02
化学基本原理
原子与分子
原子定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分子种类
分子可分为单质分子和化合物分子 ,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组成,化合 物分子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
Hale Waihona Puke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误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找出误 差产生的原因,提高实验的精度和 准确性。
Part
04
复习题与答案解析
复习题
什么是分子和原子?举例说明。
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举例说明 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解释 元素周期律。
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说明其 意义。
答案解析
•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 子。例如,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这是 因为化学反应中,原子不会消失或增加,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例如,铁 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铁,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THANKS
最新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doc【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二. 复习要求:准确理解有关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性质规律等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并了解其意义。
三. 知识要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研究对象是物质,有关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含的内容包括:⎪⎪⎪⎩⎪⎪⎪⎨⎧−−−−→−−−−−→−化学用语分类组成变化规律性质研究内容物质研究对象化学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③ 化学变化根据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类别上来分,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还可根据反应物得氧和失氧上来分,可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可分的;③ 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讲,是非常小的,却集中了原子几乎所有的质量及全部的正电荷;④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基本概念与原理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基本概念与原理初三化学复习资料〔基本概念与原理〕一、物质的改变及性质主要考点: 1.常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一变,两不变〕:①催化剂在反应中转变了其他物质反应的速率〔加快或减缓〕;②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初三化学复习资料〔基本概念与原理〕一、物质的改变及性质主要考点:1.常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一变,两不变〕:① 催化剂在反应中转变了其他物质反应的速率〔加快或减缓〕;②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变;2.了解:① 推断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化学改变与物理改变: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为物质的属性或能力,一般有"能,可以'等;而物理改变或化学改变则是指一种改变,具有肯定的过程推断是否是化学反应的根据:是否有其他物质产生物理性质一般包括:挥发性,吸附性,溶解性,延展性,颜色,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酸性,碱性,毒性等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肯定发生了物理改变发生物理改变的同时,不肯定有化学改变②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联系与区分: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反应过程中失去氧,本身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反应过程中得到氧,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③ 化学反应类型的推断: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关键是置换反应的推断: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立一种单质与化合物。
不属于四大反应类型的化学反应:Ca(OH)2 + CO2 == CaCO3 + H2O ; CO + CuO == Cu + CO2 ;CH4 + 2O2 == CO2 + 2H2O留意: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是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与数量出发进行的,而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则是从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是得氧或失氧的角度进行分类的。
缓慢氧化氧化反应〔放热〕剧烈氧化〔燃烧〕条件: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到达着火点以上影响因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氧气的浓度类型:一般:清静的燃烧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爆炸一般状况下:呼吸,金属生锈,食物腐败变质自燃:产生的热量无法准时扩大,到达着火点④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之间的联系与区分留意:易燃易爆物不仅仅指物质本身能够燃烧或爆炸,而且那些能关心其燃烧或爆炸的物质也算是易燃易爆物,比方氯酸钾或者高锰酸钾,都属于易燃易爆物3.应用:质量守恒原理的应用,缘由① 质量守恒的是"总质量',是指已参与反应的全部反应物的质量与全部生成物的质量,或者是指反应前全部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全部得到和剩余物质的总质量② 质量守恒原理成立的缘由:微观上,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原子的质量没有转变;宏观上,元素的种类没有转变,某种元素的总质量没有转变③ 而对于分子来说,分子的种类肯定转变,分子的质量或分子的个数不肯定转变典型习题:1.以下改变中,属于物理改变的是〔〕①分馏液态空气制取氮气②试验室制取氧气③镁条在空气中存放后外表失去金属光泽④块状生石灰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变为粉末⑤湿衣服晾干⑥牛奶变酸⑦铁钉生锈⑧石蜡熔化A. ②⑥⑦B. ④⑤⑧C. ①③⑤D. ①⑤⑧2.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以下改变都属于化学改变的是〔〕A. 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B. 酒精挥发,湿衣服变干C. 汽油燃烧,轮胎爆炸D. 菜刀生锈,牛奶变质3.以下改变中,确定属于化学改变的是〔〕①物质发生爆炸②由铝原子变成铝离子③酒精燃烧④火柴梗蘸一点儿浓硫酸后变黑⑤汽油挥发A. ②③④B. ①②④ C. ①④⑤ D. ③④⑤4.某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则该反应〔〕A. 可能是化合反应B. 不行能是分解反应C. 肯定是置换反应D. 可能是分解反应5.推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的根本根据是〔〕A. 改变中火星四射B. 有发光现象C. 有大量热放出D. 有黑色固体生成6.以下改变过程中既发生了物理改变,有发生了化学改变的是〔〕A. 用木炭消除冰箱中的异味B. 用白磷作原料制造烟雾C. 用木材作原料作家具D. 用空气作为原料制取氧气。
最新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doc【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二. 复习要求:准确理解有关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性质规律等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并了解其意义。
三. 知识要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研究对象是物质,有关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含的内容包括:⎪⎪⎪⎩⎪⎪⎪⎨⎧−−−−→−−−−−→−化学用语分类组成变化规律性质研究内容物质研究对象化学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③ 化学变化根据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类别上来分,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还可根据反应物得氧和失氧上来分,可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可分的;③ 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讲,是非常小的,却集中了原子几乎所有的质量及全部的正电荷;④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中考化学基本概念专题一
中考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专题一一、填空题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冰融化成水,二氧化碳制成干冰B.蜡烛熔化,蜡烛燃烧C.原子转化成离子,离子转化成原子D.火药爆炸,气球爆炸2、某物质在空气里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这种物质的成份里()A、只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B、一定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还可能含有氧元素C、氢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D、硫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3、某溶液中含有Na+、Mg2+、SO42—、Cl—四种离子,其中离子个数比为Na+∶Mg2+∶Cl—=4∶5∶8,若设Na+为4n个,则SO42—的离子数为()A、2nB、3nC、6nD、8n4、一化肥X,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猛烈撞击,会发生爆炸,其反应式为:2X===2N2↑+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A、NH3·H2O B、NH4NO3 C、CH3COONH4 D、NH4NO25、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和金属氧化物反应来冶炼金属。
已知炼铁炉中有如下反应:Fe2O3+3CO =2Fe +3CO2 此反应中的氧化剂是()A、CO B、Fe2O3 C、Fe D、CO26、元素R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下列化学式有一个是错误的,它是()A、R(OH)2B、RCI3C、R2(SO)3D、R2O37、与中的“1”关系密切的是()A、质子数、电子总数B、元素化学性质、化合价C、物质状态、电子层数D、原子结构、中子数8、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或符号:①1H+,②Cu2+,③OH-,④22CO-,⑤Ne,⑥,⑦Al,其中能表示离子的是()A.①④⑤B.②③⑥C.②⑥⑦D.②④⑤1.9、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C + O2CO2 B.CH4 + 2O2CO2+ 2H2OC. CaO + H2O == Ca(OH)2D.CuO + H2Cu + H2O10、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原因是()A.供给的氧气减少B.供给的空气增加C.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D.将温度降低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11、集气瓶中装有某气体,经检验只含有氧元素。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含解析)-人教版初中全册化学试题
专题01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一、考点、热点回顾【知识与技能】1、掌握规律,把好记忆关,在记忆过程中注意总结,增强应变能力和迁移能力。
2、复习时要有所侧重,在中考中,化合价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必考知识点,对于这样的精品知识,复习时要重点突破。
3、抓住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4、熟悉初中常见物质的俗称,将其俗称的来源弄懂,并与其学名,化学式及所属类别联系起来记忆。
5、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原子守恒、元素守恒和质量守恒”这个核心。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可表示为:6、主动关心与化学有关的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学会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重点:1.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进行物质的简单分类;2.能用微粒的观点分析、解释一些常见的变化和现象。
3.学会使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4.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5.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理解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二、典型例题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对大量化学现象归纳出的规律,因为此们要很好地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准确地应用它去分析化学现象.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相互关系如下所示: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知识结构:单质离子阴离子离子化合物阳离子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质子组成构成元素物质原子中子(纯净物)核外电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分子共价化合物宏观组成微观构成(只有种类,不论个数)(既有种类,又有个数)粒子和粒子构成的物质(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稀有气体:如氦、氖、氩等单质非金属:如氢气、氧气、氮气、硫、磷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合物(共价):如氯化氢、二氧化碳、硫酸、有机物等(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如金属、金刚石要正确应用以下观点分析问题:1、元素是从宏观描述物质组成的概念,因此不讲个数,只讲种类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相同物质相同,物质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决战中考】2019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基本概念和原理综合(带答案)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学员姓名:年级:初三辅导科目:化学课时数:3学科教师:授课主题中考化学冲刺课讲义一基本概念与原理综合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题一、专题检测(五年中考真题)1.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西瓜榨汁2.高钙奶粉中的“钙”一般是指()A.原子B.分子3.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Ca(HCO3)2-CaCO3+C02t+H20C.2Mg+CO2—2MgO+CC.木炭燃烧D.糯米磨粉C.单质 D.元素B.2Na+Cl2—2NaClD.AgNO3+NaCl—AgCl J+NaNO34.已知:“O”、"•”和“O”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关于乙的构成说法合理的是()叵+甲乙A.只含O和。
B.含有•和。
<9丙5.关于原子、分子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6.属于有机物的是()A.C^oB.CO3.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TC.只含•D.只含O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C.H2CO3D.C2H6OA.氢气与液氢B.水银与银C.干冰与冰D.氧气与臭氧4.Cr2C>3可作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其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A.+2B.+3C.+5D.+67.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C>2点燃>C+2MgO。
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8.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是()A.可燃性B.挥发性C.不稳定性D.还原性9.在空气中放置较长时间的锌片,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膜,其中含有Zn2(OH)2CO3o若该物质通过化合反应生成,反应物除Zn外,还有①N2②。
2③C02④H2O中的()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10.拉瓦锡用汞进行实验,发现了空气的组成。
汞的元素符号是()A.AgB.HeC.HgD.Mg11.物质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冰雪消融B.大米酿酒C.木柴燃烧D.铁钉生锈12.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A.水的电解B.水的浮力C.水的分子结构D.水的元素组成13.某矿石样本含有如右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A.CaCl2B.SiO2C.H2OD.Fe2O314.溶洞中存在的反应:CaCO3+CO2+H2O^Ca(HCO3)2此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15.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下图示表示单质的是()16.在隔绝空气情况下,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最新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doc【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二. 复习要求:准确理解有关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性质规律等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并了解其意义。
三. 知识要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研究对象是物质,有关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含的内容包括:⎪⎪⎪⎩⎪⎪⎪⎨⎧−−−−→−−−−−→−化学用语分类组成变化规律性质研究内容物质研究对象化学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③ 化学变化根据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类别上来分,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还可根据反应物得氧和失氧上来分,可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可分的;③ 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讲,是非常小的,却集中了原子几乎所有的质量及全部的正电荷;④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初三化学复习专题1-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答案)
化学专题辅导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考点剖析:1、化学用语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工具,熟悉并熟练应用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化学学科基本素质之一,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其基本要求是能够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书写。
2、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重点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会判断物质的类别并掌握各类物质的读法、写法。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重点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本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对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判别。
4、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热点预测1、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用化学用语表示微粒或元素化合价,根据物质名称或指定物质类别书写化学式是较典型的题。
近年来联系最新科技信息的题目渐多,一般是根据题目提供的化学式说明新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分子构成情况。
2、物质的结构和分类分子、原子、离子定义及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等内容是本部分考查的重点,联系环保、化工等问题,考查物质的类别、组成或构成及隶属关系。
在介绍一种新物质或有关环保、毒品或中毒的事件后,要求考生根据题给信息进行讨论和判断,是较新潮的题型。
3、化学方程式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等内容是考查的重点,对化学反应类型的考查多与书写方程式相揉和,特别是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是必考点。
4、质量守恒定律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是本部分的基础,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各地中考题中的常见题型,如: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反应之中某物质的质量变化、求某物质的化学式或推断物质的组成。
说明:本部分内容在各省市中考题中都有,常常作为中考试题的开篇题,考核率为100%,命题的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
复习技巧点拨1、掌握规律,把好记忆关,在记忆过程中注意总结,增强应变能力和迁移能力。
最新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doc【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二. 复习要求:准确理解有关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性质规律等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并了解其意义。
三. 知识要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研究对象是物质,有关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含的内容包括:⎪⎪⎪⎩⎪⎪⎪⎨⎧−−−−→−−−−−→−化学用语分类组成变化规律性质研究内容物质研究对象化学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③ 化学变化根据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类别上来分,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还可根据反应物得氧和失氧上来分,可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可分的;③ 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讲,是非常小的,却集中了原子几乎所有的质量及全部的正电荷;④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四年制试题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根本概念和原理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 二二年二月七日一. 本周教学内容: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根本概念和原理二. 复习要求:准确理解有关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性质规律等相关的化学根本概念和原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并理解其意义。
三. 知识要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根底自然学科,研究对象是物质,有关化学的根本概念和原理包含的内容包括:⎪⎪⎪⎩⎪⎪⎪⎨⎧−−−−→−−−−−→−化学用语分类组成变化规律性质研究内容物质研究对象化学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挪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响。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响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响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者产物是什么物质;③化学变化根据其反响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类别上来分,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响;还可根据反响物得氧和失氧上来分,可分为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③需要借助仪器领域内最小,也不是在物理变化中最小;②原子虽小,但其构造并不简单,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也不是最小粒子,物质是无限可分的;③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讲,是非常小的,却集中了原子几乎所有的质量及全部的正电荷;④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核电荷数与质子数相等;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在原子当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显电中性;⑤在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3、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化学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化学性质是一个静态特征。
4、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5、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的类型(2)基本反应类型的注意问题:①对于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要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②浓硫酸、硝酸具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不产生氢气,不属于置换反应。
③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时有条件的: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或水或气体生成(三者具备其一即可)④盐与碱、盐与盐的复分解反应,除要求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外,还要求反应物中的盐、碱必须都溶于水。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的关系:①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②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③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6、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使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注意: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和硝酸)中的氢。
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④钾、钙、钠不符合这一条。
它们会先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碱和盐反应。
⑤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⑥在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距离大的,反应优先发生。
7、质量守恒定律①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②解释: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看质量守恒定律,可将化学反应过程归纳为“六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即:“六个一定不变”:宏观上: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含答案)
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3、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化学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化学性质是一个静态特征。
4、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5、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的类型
(2)基本反应类型的注意问题:
①对于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要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②浓硫酸、硝酸具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不产生氢气,不属于置换反应。
③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时有条件的: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或水或气体生成(三者具备其一即可)
④盐与碱、盐与盐的复分解反应,除要求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外,还要求反应物中的盐、碱必
须都溶于水。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的关系: ①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②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6、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运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使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注意: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和硝酸)中的氢。
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④钾、钙、钠不符合这一条。
它们会先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碱和盐反应。
⑤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⑥在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距离大的,反应优先发生。
7、质量守恒定律
①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②解释: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看质量守恒定律,可将化学反应过程归纳为“六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即: “六个一定不变”:
宏观上: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微观上: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物质种类改变,分子种类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③注意:在验证质量守恒实验中,若有气体参加或生成时,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1、(2011·广东清远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 B.衣服晾干 C.蜡烛燃烧 D.粮食酿酒
2、(2011·山东济南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木炭燃烧 B 切割金属 C 滴水成冰 D 汽油挥发
3、(2011·广东广州中考)下列过程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A.利用炸药爆炸开山炸石 B.利用煤燃烧发电 C.利用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D.利用水力发电
4、(2011·山东济宁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用金属汞作温度计中的液体 B.用液氮祛除面部的小瘤、痣 C.用二氧化碳作温室气体肥料 D.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
5、(2011·湖北宜昌中考)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B.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C.铜导电性良好,可作电线 D.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作冰箱除味剂 6、如图所示的微观化学变化的反应类型是( ) A .置换反应 B .化合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7、医疗上可以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 (OH )2 + 2HCl =MgCl 2 + 2H 2O ,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8、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12+2NaBr=2NaCl+Br 2 ; Br 2+2KI=2KBr+I 2; I 2+Na 2S=2NaI+S ↓ 由此可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C12+2NaI = 2NaCl+I 2 B .I 2+2KBr = 2KI+Br 2 C .Br 2+Na 2S = 2NaBr+S ↓ D .C12+K 2S = 2KCl+S ↓ 9、(20XX 年江西中考)有等质量的A 、B 两种金属,相对原子质量Ar (A )<Ar (B )。
将A 放入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中,B 放入质量分数15%的稀盐酸中,在反应中A 、B 均显正二价,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生氢气的速率A <B B .反应A 、B 一定都有剩余
C .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的质量一定不相等
D .消耗B 的质量一定小于消耗A 的质量
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Mg Ni Mn Cu
B .Cu Ni Mn Mg
C .Cu Mn Ni Mg
D .Mg Mn Ni Cu
11、(20XX年山东德州中考)某学生为了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五个实验:①将Zn、Cu分别放入稀盐酸中;②将Ag放入Cu(NO3)2溶液中;③将Cu放入AgNO3溶液中;④将Cu放入ZnSO4溶液中;⑤将Zn放入AgNO3溶液中。
下列实验组合不能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⑤
4、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到足量的Cu(NO3)2、Mg(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渣中只含有一种金属,则该金属是( )
A、Fe
B、Cu
C、Ag
D、Mg
12、(2011.威海市中考)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B.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D.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
13、(2011.哈尔滨市中考)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晓涵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2)将C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在此化学反应中,从具体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天平平衡的原因是。
14、(20XX年山东威海中考)物质的构成与变化
现有以下6个变化:
①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②给水通直流电;
③锌加入稀硫酸溶液中;
④氢氧化钠溶液跟稀盐酸混合;
⑤冷却硝酸钾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
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反应,铀235裂变产生碘1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始终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
上述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变化的代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在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有,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
将化学反应分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依据是。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类别(或: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组成)
(3)我们知道,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物质之所以发生化学反应,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物的微粒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使微粒的结
构发生改变,或微粒重新排列组合,宏观上表现为生成了新的物质。
在反应①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微粒的转化过程是。
在反应④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③和⑥两个变化的实质是否相同?。
为什么?。
(4)根据化学反应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在上述化学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参考答案:
1、B
2、A
3、D
4、C
5、A
6、C
7、D
8、B
9、C 10、D 11、D 12、C 13、(1)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瓶中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C中气球变小,A内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所以A、C中气球大小不同(2)参加化学变化(或消耗;或反应掉)的白磷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14、(1)①②③④⑤
(2)②④
(3)H2和O2Zn+H2SO4=ZnSO4+H2↑ H+和Zn
锌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锌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变成氢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生成一个氢分子。
H+、OH-不相同③是化学变化,原子核(元素和原子的种类)不变;⑥是核变化,原子核(元素和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4)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