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区概论

合集下载

社区概论课堂笔记整理

社区概论课堂笔记整理
四、发展过程分类
1、血缘型社区
2、地缘型社区
3、业缘型社区
五、地域分类(最常见、最通用的划分方式)
1、农村社区
2、集镇社区
3、城市社区
第二节农村社区
一、农村社区的含义
*农村社区是指居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农村社区是最早出现的社区类型
二、农村社区的类型
1、农村社区的静态分类
*运用社会学理论研究社区,是社会学的一般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在社区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2、社区理论和社会学理论的主要区别
*社区理论是研究区域社会的理论,它属于社会学范畴,但它不一定运用于研究整个社会
*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学理论都能被用来研究社区
第二节社会体系理论
一、概述
*社会体系理论,又成为社会系统理论,它把社区作为一个社会体系(社会系统)来分析,将社区视为集中于某一地方而又比较持久的体系,许多个人、群体和机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网络来加以分析。
强调要素有利于政治性社群
2、人口:指社群内按一定生产关系或社会关系聚居的人口群体
地域和人口是社区两大最基本要素
人是社区的主体,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一个社区的发展
社区人口状况的子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口结构、人口的分布与流动状况等
3、组织结构要素:指社区内部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方式
三、城市社区的特征
*本质特征就在于其规模大且密度高的人口以及非农产业活动在一定地域空间的集聚形式
1、城市社区的地域特征
*指坐落在城市地表的位置、范围及特点
2、城市社区的人口特征
*人口数量多且密度大
*人口质量普遍高于农村和集镇
*人口流动性极大

第六章社区概论

第六章社区概论

第一节社区的含义和基本要素一、社区的概念及基本特征(一)社区的含义1、“社区”一词的由来:“社区”的概念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他在社会学名著《社区与社会》中使用了“社区”一词,社区首先是血缘、家庭、家族的自然基础上建立的学院共同体,逐步发展和分离为人们居住在一起的地缘共同体,最后进一步发展为精神共同体。

2、社区的定义:第一次给“社区”定义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Robert Ezra Prark)。

他认为,社区是“占据在一块被或多或少明确限定了的地域上的人群汇集”,“一个社区不仅仅是人的汇集,也是组织制度的汇集”。

帕克对社区的定义主要从两个角度讲:一是从功能主义观点出发,认为社区是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二是从地域性观点出发,认为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群体。

我国社区概念最早由费孝通翻译过来。

“community”翻译成“社区”,“社”表示群、群体的意思,“区”表明一个位置,具有地理上的意义。

社会学对社区的定义有100多种。

2000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指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的辖区”。

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都把社区的规模界定在“居民委员会的辖区”范围层次。

(二)社区与社会、社区社会组织、行政区划单位的关系1、社区与社会滕尼斯认为“社区”是人与人自然的、本质的、有机的连接,依靠情感纽带,彼此之间亲密无间、相互认同,沉浸在共同的世界之中,其典型是母子、夫妻、兄弟姐妹之间的血缘亲属关系,进一步地扩展,在邻里、朋友以及宗教信徒之间也会存在类似的联系;“社会”的联系则是“人为的”目的性的连接,人与人只是通过契约来达成彼此之间的交往,市场交换关系和都是生活便是典型的社会联系。

本科—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第六章社区与人类行为

本科—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第六章社区与人类行为

第二节 社区理论
一、社会学的理论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尽管滕尼斯当初对社区的研究与我们目前存在着很 大的不同,但也正是因为滕尼斯,社区才正式作为一个学术范畴进入研究视野, 而且,滕尼斯本人关于社区研究的具体思路比如将社区与社会对应起来,分别 作为两种不同的“理想型”,进而解析社会变迁等等,迄今为止仍然是我们研 究社区所不可轻易跨过的一座桥梁。 芝加哥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包括罗伯特·帕克(Robert E.Park, 1864——1944)、路易斯·沃斯(Louis Wirth ,1897——1952)等等,人文区 位学则构成了芝加哥学派关于社区研究的点睛之笔。芝加哥学派的社区研究主 要以芝加哥本身快速程式化为背景,同时,芝加哥学派的社区研究并非局限书 斋,而是更多地关注芝加哥城市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并力图提出相 应的解决方案。 林德夫妇。他们的代表作是《中镇》(中译为《米德尔敦》商务印书馆), 此书采用了参与观察法、档案分析法以及问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影响甚大, 被认为是开创了社区综合研究的先河
三、其他学科理论
结合目前中国社区发展情形,值得关注的社区研究同样还有政治学。从目前 来说,社区研究在政治维度上主要的关注议题包括社区管理体制、社区自治、社 区维权等等。从宏观来说,社区管理体制涉及到了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以及政府 职能的转换;从中观来说,社区自治的形成涉及到了非政府组织的产生以及公民 社会的诞生。从微观来说,社区维权进一步唤醒的是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 正因为社区在政治意义上如此重要,所以,在我国的社区研究中,政治性的 内涵被不断挖掘出来,几乎所有的社区研究都会涉及到社区党建,很显然,在单 位解体之后,社区成了最后一道防线,也正因为如此,甚至维稳等议题也逐渐成 了社区的重要内容。 正因为社区是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存在,所以,社区也成了居民的生 活、发展以及自我教育之地,社区的出现不仅带来了居民生活方式的变更,同样 引发了社会资源配置的变化,医疗、文化、体育、娱乐等资源进一步下沉到社区, 因此,教育学、医学、体育学等学科也纷纷对社区展开了研究,这些多学科的研 究进一步揭示了社区的社会属性,进一步彰显了社区的社会功能。

社区概论第六章.社区的资源与环境

社区概论第六章.社区的资源与环境


一、社区规划的内涵
• 社区规划的目标是维系社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 •

质体系、维系社区赖以存在发展的精神文化体系 和社区内外部各方面的相互关系。 社区规划要遵循系统性、先进性、动态性、可操 作性和规范性原则。 正确分析社区发展、社区建设中以人为中心的诸 多矛盾,全面地进行研究,探求这些矛盾发展的
第六章
• • 社区资源的分布与变化对社区的影响 • • •社区规划与生态平衡
第一节 社区资源的性质
• •
一、自然资源的内涵、特点及种类
• 自然资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天然形成的
物质与能量,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 基础、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是一个国家 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 • 社区内重要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 资源及矿产资源等
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 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二是社区资源对社区居民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 资源环境对居民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 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社区发展的负面影响。
二、社区规划与生态平衡
• (二)合理规划在于社区居民与社区建筑 •1 •2 • 3 充分考虑社区的周边环境


三、实现社区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途 径
• • 第一,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 • 第二,采取由生物、工程和耕作技术组成
的综合性措施,改变地理条件,增加植被 覆盖率,增强社区的抗蚀能力和蓄水保土 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 • 第三,将合理的政策制度化。
第五节 社区规划与生态平衡
• 社区规划的内涵 • 社区规划与生态平衡
• 2 因矿业资源衰竭对矿业社区的影响及不
一、社区资源的特点
•1 •2 • 3 加强矿业城市发展的区际联系,提高城市外向

第六章社区概论

第六章社区概论

第六章社区概论第六章社区概论第一节社区的含义和基本要素1.社区的概念源自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

2.第一次给社区定义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他认为:社区是占据在一块被或多或少明确限定了的地域上的人群汇集,一个社区不仅是人的汇聚,也是组织制度的汇聚。

3.我国社区的概念是由“费孝通”翻译的。

4.2000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指出社区的定义: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的辖区。

5.社区与社会区别:①在空间地域、组织范围角度,社区比社会小,社区的地域范围比社会小,更具体,社区是个人与社会想链接的桥梁和纽带,社区成员通过参加社区活动参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②在成员关系角度,社区比社会更具凝聚力,同一社区的居民普遍具有共同归属感,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

③在社会功能上,社区比社会的功能更加具体和专门化,社区更加接近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则更多执行国家的功能,在功能方面更接近于国家。

6.社区与社会联系:①社区是社会的一部分,社区所拥有的人口、地域和设施都是社会的一部分。

②社区是一个社会的缩影,社区内部人口、地域等具体因素的多少和大小决定了其内部关系的复杂程度。

7.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①社区社会组织是指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成员,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多样需求为目的,由居民自发成立并自觉参与,以公益或者共益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形态。

②社区社会组织的四个基本要素:a组织成员主要是本社区的居民;b活动区间通常只限于本社区范围内;c基于社区居民的内在需要构建起来,因此具有较强活力;d组织成员自由进入、退出,组织结构较为松散。

8.社区与行政区划单位:9.①社区属于社会学范畴,强调依靠血缘、地缘关系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而行政区划单位属于政治学范畴,强调依靠行政力量法定形成的用以实现各种职能的政权机构。

社区概论网络课件

社区概论网络课件
绿色可持续发展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社区绿色可持续发 展。
人本化服务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更加个性化、人性 化的服务。
社会和谐共融
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和谐共融,增强社区凝 聚力。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社区的结构与治理
社区的组织结构
社区组织类型
包括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 物业公司等,各自承担不同的职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社区作为人们生活 和工作的场所,其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环境保护措施
社区应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环境,如加强环境监管、推广环保技术、提高居民 环保意识等。同时,还应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REPORT
责和功能。
组织结构特点
各组织内部有一定的层级关系和分 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织体系。
组织间的关系
各组织间存在相互协作和制约的关 系,共同维护社区的秩序和稳定。
社区的管理体制
管理层级
通常分为居民自治、社区管理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等 层级,各层级有不同的职责和权限。
管理方式
包括民主管理、行政管理、物业管理和志愿服务等多 种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
管理效果评估
定期对社区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管 理策略和措施。
社区的治理模式
治理主体
包括政府、社区组织和居民等多元主体,各主 体在治理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治理机制
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促进各主体间的合 作和共同参与。
治理效果
通过多种方式评估治理效果,持续改进和完善治理模式,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社区概论

社区概论

1.社区的概念:是指集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社区的基本特征:有共同的权利义务、共同的生活空间、共同的精神纽带,感情相依、利益相连、出入相邻、守望相助、危困相扶。

3.社区的基本要素:人口要素、地域要素、组织要素、文化要素、心理要素、物质要素(一)社区的分类和功能4.社区的分类(类型)①按照经济结构、人口密度、社会组织形态等多元标准进行划分,可分为:农村经济;城市社区②按找空间特征进行划分,可分为:法定社区;自然社区;专能社区;虚拟社区;③按照社区的层次进行划分,可分为:微型社区(初级社区);中型社区(二级社区);大型社区(三级社区)5.社区的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参与和社会支持16.社会发展的含义:指居民、政府和有关的社区组织整合社区资源、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质量的过程。

17.社区发展的原则:(两种答法)第一种答法:(简单答法)民主过程原则;全体参与原则;广泛合作原则;自下而上原则;问题解决原则;协调发展原则第二种答法:(具体答法)①社区各种活动必须符合社区基本需要,并以居民的愿望为根据制订首要的工作方案;②社区各个方面的活动可局部地改进社区,全面的社区发展则需建立多目标的行动计划和各方面的协调行动;③推行社区发展之初,改变居民的态度与改善物质环境同等重要;④社区发展要促使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提高地方行政的效能;⑤选拔、鼓励和训练地方领导人才,是社区发展中的主要工作;⑥社区发展工作特别要重视妇女和青年的参与,扩大参与基础,求得社区的长期发展;⑦社区自助计划的幼发展,有赖于政府积极的、广泛的协助;⑧实施全国性的社区发展计划,须有完整的政策,建立专门行政机构,选拔与训练工作人员,运用地方和国家资源,并进行研究、实验和评估;⑨在社区发展计划中应注意充分运用地方、全国和国际民间组织的资源;⑩地方的社会经济进步,须与国家全面的进步相互配合。

社区概论总结

社区概论总结

社区概论1、社区应该是与整个社会密切相连,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关系密切的社会生活群体或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的特征:(1社区是一个小社会。

(2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

(3社区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4社区具有多种功能。

(5社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社区的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参与、社会支持。

2、社区发展是指社区居民在政府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依靠本社区的力量,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解决社区共同问题,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3、社区发展原则:(1民主过程原则。

(2全体参与原则。

(3广泛合作原则。

(4自下而上原则。

(5问题解决原则。

(6协调发展原则。

社区建设的意义:(1社区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基础环节,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务越来越多,只有不断的建设好社区,才能促进社会管理的完善。

(2社区已经成为广大居民群众圣湖的家园,需要社区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只有不断的建设好社区,才能促进各种群体和睦相处。

(3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交会点,对化解社会矛盾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的建设好社区,才能较好的维护社会稳定。

(4社区已经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执政的重要基础,在咫尺党和政府履行执政使命上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只有不断建设好社区,才能把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

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功能,巩固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扩大基层民主,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2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3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1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一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

第六章 社区概论

第六章 社区概论

第一章社区概论一、社区概论(一)社区的含义、特征和基本要素1、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本意为共同体,最早是由德国滕尼斯于1887年的社会学著作《社区约社会》提到,认为血缘,地缘,精神共同体。

第一次给社会定义是美国罗伯特.E.帕克的两个角度是功能主义和地域性。

社区一词进入中国,是我国式费孝通。

2、含义:理论上,一群人长期在一个固定场所一起生活,为了共同的需求和利益,情感维系和心里认同,形成一个共同体。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物质+精神=共同体。

社区是社会学范畴,国家是政治学范畴。

社区与社会:社区是地域性的社会,从范围上讲。

社区是社会的一部分。

从内容上讲: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社会不是社区的简单相加。

3、社区特征:‘社聚文化宫’记忆(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小社会”);(2)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3)社区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4)社区具有多种功能;(5)社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记忆口诀:小社会,承载体,文化,功能,发展。

4、社区要素:(1)人口要素;一定数量的人群是社区的主体(2)地域要素;地域是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3)组织要素;相应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是维持社区秩序的基础保障。

(4)文化要素;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是社区人群相互关联基础(5)心理要素;社区居民对其产生的归属感认同感(6)物质要素;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不仅是社区人群生存基本条件,也是联系社区人群的纽带。

(二)社区的基本类型和功能1、基本类型:(1)按照经济结构、人口密度、社会组织形态等多元标准进行划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基本类型:单位型,小区,板块,功能型。

城市社区的基本特征:1,数量多密度大。

2,质量高于农村和集镇。

3,人口流动性大。

4,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

5,人口异质性强差异大。

(2)按照空间特征进行划分为法定社区、自然社区、专能社区和虚拟社区。

(3)按照社区层次进行划分为:微型社区(农村中的村落和惩治中居委会辖区共同体,居委会是最小社区单位)中型社区(十几万到几十万人口的城市及相当于这一规模的市辖区居民区)大型社区(几十万到几百万人口的)2、社区功能:五大主要功能:经济功能;社区中具有经济组织(商业服务),提供诸多工作岗位。

社区概论(石礼华)

社区概论(石礼华)

社区概论(石礼华)第一章社区概念和理论1社区定义:社区就是具有一定人口和区域,通过一定社会联系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的特殊的具体化的社会。

简而言之,即具体而微的社会或区域性的社会。

2社区的要素:地域、人口、制度结构和社会心理1、地域要素: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区域的大小或边界2、人口要素: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3、制度结构要素: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社会关系4、社会心理要素:社区成员的心理归属感3社区理论类型学理论类型学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分类方法,在社区研究中运用类型学理论和方法,就是对现实的社会关系进行高度抽象确定出两个极端的社会类型并将其至于连续统的两端,然后将现实的关系和这两个极端类型进行对照比较,从而达到对现实关系在连续统中发展程度的科学认识。

区位学理论人文区位论(Human Ecology)与自然区位论(Location)的联系城市区位论(W.Christaller的Central Place Theory)、工业区位论(Max Weber的工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Thunen Cycle),古典区位论、社会文化区位论、新正统区位论(Duncan)等理论社会行动理论(1)社会行动理论注重分析社区的领导层、决策过程、社会参与等问题及其与社区变迁的关系。

其中心观点是:社区行动具有社会关联性,社区是一个社会互动的复合体,社区中的社会行动与区外的社会行动相关联,区内的各种社会活动也是相关联的。

(2)社区行动的类型:突发性的社区行动:突然爆发,基本无组织习惯性的社区行动:例行的、正常性的社区事件创始性的社区行动:有计划发展的,一般比较复杂(3)社区领导者的类型:非正式领袖、制度性的领袖、权利精英五、类型学理论类型学理论最典型的特点:两分法、抽象性,古典类型学、新类型学的时代背景、观点及代表人物。

第二章社区的静态系统1社区的生态平衡社区发展要注重社区的生态平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社区概论

社区概论

第四章1、社区的静态系统有哪些?(社区内部相对稳定的结构)社区的静态系统是指社区的静态结构,它是自然环境、人口、组织与文化共同组成的复合体。

社区的静态系统有社区的生态系统、社区的人口P42、社区的文化P58、社区的组织P52。

2、列举论述某个社区主要的静态系统是如何对这个社区产生作用的?在我小区的静态系统中主要有社区的生态系统,社区的人口,社区的文化,社区的组织这四个静态系统。

社区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环境,人类生活和社区的生态平衡。

这个系统对我小区的还是产生很大作用的。

生态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我小区的素质的高低。

生态平衡的发展能使我小区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

人口是社区的第一要素,人是社区的第一要素。

社区的组织对社区产生很大作用的。

社区组织有街道,派出机构,服务机构以及居委会。

这些机构的发展如何决定了本社区的人员的业余生活是否充实,以及显示出这些机构是否发挥了用处。

第六章1.农民工面临哪些社会问题?选其中一个进行论述农民工是有农村户口,有承包土地,但离开户籍所在地,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员。

农民工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自相矛盾的称谓,但深刻反映了他们的“边缘人”状态。

农民工面临的社会问题有工资偏低,被拖欠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而关于农民工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

全国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从无到有、逐年增加。

各地在建设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把农民工社会救助作为重要内容来抓,通过政府倡导、社会帮扶等有效途径,向遇到特殊困难的农民工伸出援助之手,在大病医疗、意外伤害、法律诉讼、子女上学等方面提供了种种帮助,解决了许多困难农民工自己无力解决或难以解决的急难问题。

虽然目前缺乏全国农民工社会救助工作的统计数据,但是各地都把对农民工的社会救助初步纳入了当地社会救助的政策体系之中。

电大社会工作本科——社会学概论第六章社区精要文档全文免费阅读、在线看

电大社会工作本科——社会学概论第六章社区精要文档全文免费阅读、在线看
Page 1
第一节 社区概论
社区的5个要素
费孝通使用社区作为community的中文翻译。 社区指的就是由聚居在一定区域的人们所组 成的、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相对独立的共同体。
生活
群体地域文化来自社区5要素Page 1
认同
第一节 社区概论
社区的分类
按照社区的形成方式划分: 自然社区和法定社区
按照社区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进行划分: 亲缘社区、同事社区、邻里社
工业发展需要劳动力......)
■城市化的发展意味着现代国家社会治理的复杂化。 ■城市化的趋势也表明了城乡差别不可避免。 ■3、城市化的新动向——逆城市化 ■ 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迁移 城市病(空气、交通、环 境污染、噪音......)
Page 1
第三节 中国的城市化
■二、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中国过去60多年间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1957年的平稳发展阶段。(第一个五年计
Page 1
划)
■第二阶段是1958-1965年的急速调整阶段。(大跃进) ■第三阶段是1966-1978年的停滞阶段。(上山下乡) ■第四阶段是从1979年以后的市场主导型的。(改革开放以
后)
前三个阶段是行政主导、后一个 阶段是市场主导
Page 1
第三节 中国的城市化
■三、中国城市化的困境 ■1、城市化滞后(人口比重、就业结构、消费水平) ■2、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3、城市管理滞后(基础设施、城市管理与服务.....)
Page 1
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
■乡土中国的社会关系格局——用“水纹圈”来 比喻乡土中国的社会关系格局不是一个一个界限 分明的稻草捆,而是“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 发生的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波纹。” ■个人是水纹圈的中心,而一圈一圈的水纹就是 每个人的社会关系所涉及的范围。 ■费孝通把中国乡土社会这种“水纹圈”式的社 会关系格局称为“差序格局”。

社区工作者考试辅导 第六章

社区工作者考试辅导 第六章
2.社区的发展程序:
①了解社区(包括:社区基本情况,社区的需求,社区的问题,社区的资源)
②制定发展计划。
③实施计划
④评估工作成效。
3.我国社区的发展历程:
①第一个阶段(1949年至1979年)基层政权和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初步形成阶段。
②第二个阶段(1979年至20世纪80年代)现代社区工作的确立阶段。
⑥人口质量指的是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人口质量既是社会进步的力量有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可表现。
⑦社区文化能使社区成员获得相似的行为或价值观念,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并使社区产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⑧社区的心理要素是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⑨物质要素是保障社区成员生存的必要手段,是社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二、社区的分类和功能
1.社区的基本类型
1.1社区分类的作用;通过对社区进行分类可以明晰不同类型社区的特点,把握不同类型社区的工作规程。通过对社区的分类的梳理可以了解我国社区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未来发展局势。同时通过分类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区理论。
1.2按照不同方法划分社区的基本类型
①按照经济结构,人口密度,社会组织形态等多元标准可划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②按照空间特征可划分为:法定社区、自然社区、专能社区、虚拟社区。
③按照社区的层次可划分为:微型社区(初级社区)、中型社区(二级社区)、大型社区(三级社区)。
2.社区的功能:社区有五大本质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参与、社会支持等功能。
3.摘录:
①农业生产是农村社区的主导产业,即农林牧渔业。
3.摘录:
①“社区”的概念源于德国社会科学家滕尼斯的著作。

社区概论

社区概论

名词解释社区:建立在地域基础上的,处于社会交往中的,具有共同利益和认同感的社会群体,即人类生活共同体。

社区要素:社区要素是指那些构成社区的,或者说使其社区的基本要素。

社区结构:指社区各构成部分内部及其相互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或构成方式。

社区的区位结构:指社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社区内各个部分和各类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组合状况,社区的区位结构的形成受到社区主导型的功能和相应的活动性质的影响。

农村社区:居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城市社区:人口高度集中,居民以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社会功能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小城镇社区:发展规模较小,集中程度较低,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具有多种社会功能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城市化:人的生活、行为和社会活动由农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强调社会生活方式由城市向农村社会的渗透。

社区治理:是指政府、社区组织、居民及辖区单位、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基于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社区认同,协同合作,有效供给社区公共物品,满足社区需求,优化社区秩序的过程与机制。

虚拟社区:一群主要藉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相当程度如同对待友人般彼此关怀,所形成的团体。

品牌社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一个关系网,它的存在和意义在于消费者对品牌的体验。

城市性研究:所谓城市性研究是从城市环境对城市人格、社会心理、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人类聚居对城市环境的适应等方面来探寻城市社区与乡村社区的差别。

在滕尼斯看来,社区是基于亲族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社会联合。

在这种社会联合中,情感的、自然的意志占优势,个体的或个人的意志被情感的、共同的意志所抑制。

而“社会”是基于人们的契约关系和“理性的”意志所形成的社会联合。

前者又可称为礼俗社会,后者又可称为法理社会。

(1)地区社区;(2)非地区社区,也称“精神社区”;(3)亲属社区。

2社区具有地域、人口、共同的文化和制度、凝聚力和归属感、公共服务设施等五大基本要素。

社区概论

社区概论

社区概论重点名词解释:1、社区社区就是具有一定人口和区域,通过一定社会联系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的特殊的具体化的社会。

简而言之,即具体而微的社会或区域性的社会。

2、人口人口是生活在一定地域、一定时间、一定社会生活方式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

3、社区组织为动员全社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预防和解决社区内存在的问题,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建立的组织。

4、社区组织体系是指社区里存在的各类组织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功能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体系。

5、社区整合指社区内所有趋势都有一种共同的取向,人们有一种参与和认同感;并且社区中每一种互相依赖关系都能顺利地突破阻碍,而对社区有所贡献。

6、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农村社区是一个比自然村落、社队村组体制更具有弹性的制度平台。

它围绕如何形成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而构建,注重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服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凝聚力、认同感。

1.人文生态学定义:人口的空间分布较为稀疏的社区2.2.行业划分:农业生产3.3.社会文化方面的定义:初级的社会群体、传统的文化、变迁的惰性等。

7、集镇社区费孝通先生认为:“集镇是一种比农村社区高一层的社会实体。

这种实体是以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

无论从地域、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看,它们都既有与农村相异的特点,又都与周围的农村保持着不可缺少的联系。

”8、城市社区城市社区是指大多数人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业劳动的社区,它是人类居住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一定区域内由特定生活方式并且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9、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将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生活便利、卫生整洁、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的新型社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社区概论
第一节社区的含义和基本要素
1.社区的概念源自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

2.第一次给社区定义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罗伯特E
帕克”,他认为:社区是占据在一块被或多或少明确限定了的
地域上的人群汇集,一个社区不仅是人的汇聚,也是组织制度
的汇聚。

3.我国社区的概念是由“费孝通”翻译的。

4.2000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
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指出社区的定义: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
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
一般是指经过社区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的辖区。

5.社区与社会区别:
①在空间地域、组织范围角度,社区比社会小,社区的地域
范围比社会小,更具体,社区是个人与社会想链接的桥梁和纽
带,社区成员通过参加社区活动参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②在成员关系角度,社区比社会更具凝聚力,同一社区的居
民普遍具有共同归属感,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

③在社会功能上,社区比社会的功能更加具体和专门化,社
区更加接近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则更多执行国
家的功能,在功能方面更接近于国家。

6.社区与社会联系:
①社区是社会的一部分,社区所拥有的人口、地域和设施都
是社会的一部分。

②社区是一个社会的缩影,社区内部人口、地域等具体因素
的多少和大小决定了其内部关系的复杂程度。

7.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
①社区社会组织是指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成员,以满足社区居
民的多元、多样需求为目的,由居民自发成立并自觉参与,以
公益或者共益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形态。

②社区社会组织的四个基本要素:a组织成员主要是本社区的
居民;b活动区间通常只限于本社区范围内;c基于社区居民
的内在需要构建起来,因此具有较强活力;d组织成员自由进
入、退出,组织结构较为松散。

8.社区与行政区划单位:
9.①社区属于社会学范畴,强调依靠血缘、地缘关系自然形成
的共同体,而行政区划单位属于政治学范畴,强调依靠行政力
量法定形成的用以实现各种职能的政权机构。

10.现代社区的特征:
①社区是一个“小社会”
②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
③社区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④社区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功能有服务、保障、参与、教育和
社会控制等功能)
⑤社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11.社区的基本要素:
①人口要素(人是社会的主体,人口要素是社区的第一要素,
分析社区人口要素主要从数量、质量、人口结构、分布和流动等方面进行)
②地域要素(地域要素是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相区别
的根本之处,社区要求有一定面积的区域,有明确的地域界限)
③组织要素(社区组织保证了社区内人们共同、协调地生活
在一起。

社区组织是指社区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以满足社区居民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种团体和机构。


④文化要素(社区文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在一定的社
会历史条件下,社区成员在社区社会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

社区文化能使社区成员获得相似的行为或价值观念,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并使社区产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2.心理要素(社区的心理要素是指社区居民在情感和心理上对自
己所属社区产生的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

有助于社区共同行为的产生,使社区共同体的声明得以发展。


13.物质要素(主要是指为社区成员生活、活动和发展所提供的一
整套相对完备的基本服务设施和其他公共设施。

是保障社区成员生存的必要手段,是社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节社区的分类和功能
14.社区的基本类型
①多元标准: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②空间特征:法定社区、自然社区、专能社区和虚拟社区
③社区层次:微型社区、中型社区和大型社区。

15.社区的五大本质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参
与;社会支持。

第三节社区发展
16.社区发展是指社区居民在政府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依靠本社
区的力量,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解决社区共同问题,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17.社区发展中应遵循的工作原则:
①民主过程原则:社区发展的目标的确定以及实现目标的步
骤与方法是民主的,是由社区居民的自由意志决定的,这一过程的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基本符合多数人的兴趣和意志。

在民主过程中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政府处于协助地位,而不是采取强制命令。

②全体参与原则:社区全体居民参与本社区公共事务的决策、
管理和监督,是社区居民对自己社区责任的分担和对自己社区成果的分享。

社区参与是社区发展的主导动力,是社区民主自治的基础。

③广泛合作原则
④自下而上原则:是需求导向原则的体现
⑤问题解决原则
⑥协调发展原则: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管的内容之一;和谐
社区是现代社区发展的目标。

18.社区发展的程序应该是自下而上、全民合作的民主过程。

①了解社区:社区基本情况、社区需求、社区问题和社区资

②制定发展计划:
③实施计划:
④评估工作成效:
19.我过社区制度是1949年以后逐步建立的,至今大致经历了四
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9):基层政权和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初步发展阶段。

1949年10月23日,杭州市上城区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标志着新中国基层政权和城市管理体系的建立拉开帷幕;1954年内务部颁布了《关于建立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通知》,同年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55年底,基本上形成了作为国家政权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和作为地域性自治组织的居民委员会相互衔接的城市基层管理组织格局。

对居民进行管理的“街居制”
和对在职职工进行管理的“单位制”相结合的形式,成为我国社会控制的基本形式。

第二阶段(1979-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现代社区工作的确立阶段。

1980年,全国人大重新公布《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82年通过的宪法明确了居委会的工作和职能,并受宪法保护。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000年):现代社区发展的改革和调整阶段。

1986年首次将社区的概念纳入城市管理;
1989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一次将社区服务引入法律条文;1991年民政部下发《关于听取对“社区建设”思路的意见的通知》,拉开了社区建设的序幕;1993年中央和国务院14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社区服务意见》;1995年民政部制定了《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1998年民政部被国务院赋予“指导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推进社区建设”的职能;1999年民政部启动了“全国社区建设试验区”工程。

第四阶段(2000年至今):2000年11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正式在全国推行社区建设的工作。

以居民自治为核心的社区发展方向成为城市社区与城市政府共同追求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