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达罗模型的不足与改进

合集下载

托达罗模型

托达罗模型

第五章 托达罗乡—城劳动力迁移模型经济发展包括一个社会空间组织的转变 ,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的核心 问题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大规模的迁移 。

刘易斯—兰尼斯—费景汉模型不能帮助我们理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失业 现象 。

刘易斯认为城乡工资差异大约在30%左右,以吸引劳动力从农村 进入城市,并假设城市不存在失业。

但六十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的城乡工资差异越来越大,农村人口向 城市移民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工业部门创造的就业机会远 远不能满足这种就业需求的增加,农村隐蔽失业转变为城市公开失业。

城市非正规部门成为劳动力从农村传统部门向城市现代部门过渡的一个 选择。

1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中,尽管农业部门的劳动边际生产力大于零和 城市存在大量失业,但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不仅存在,而 且还有加速。

哈里斯和托达罗指出,传统经济学模型认为通过适 当的工资和价格调整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无法对发展中国家 这种从整个经济上不存在绝对过剩劳动力、城市失业水平不断增 长和规模不断扩大的现象做出理性解释。

一个符合逻辑的结论是:即使存在长期失业,城市预期工资水平 依然超过农村工资水平。

如果这种预期不改变,移民就将继续下 去。

托达罗模型是理解发展中国家城乡劳动力迁移过程的最早和最简 单模型之一。

2关于作者:托达罗(Michael P. Todaro),美国纽约大学经济学 教授。

曾在非洲任教和生活5年,在拉丁美洲和亚洲旅行和教学 近20年。

3参考论文:Todaro, Michael P., “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ment Countr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March 1969 Harris, John. R. and Todaro, Michael P., “Migration, Un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A Two Sector Analysi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March 1970. Todaro, Michael P., “Income Expectations, Rural-Urban Migration and Employment in Africa,” International Labor Review, Vol. 104, No. 5, November 19714一、 模型的最重要制度假设1、农村存在一个不变的制度工资,不存在失业,劳动边际生 产率为正; 2、城市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受到工会力量和政府工资政策影 响,因而高于市场出清水平(城市存在失业)。

托达罗模型

托达罗模型

五、问题根源—城乡分割政策
劳动人事制度
户籍制度
就业政策
社保、教育、 培训制度…
• 可以说,由于劳动力的流动一直受到非市场因素的限制,劳动力市场 调节收入差距的功能没能得到正常的发挥。 • 这源于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所产生的城乡分割政策的现实:我国所 特有的二元的户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就业政策(即地方政府为确 保本地劳动力就业而 对外来劳动力采取的各种限制措施包括行业工 种限制、收容遣返、总量控制和用工审批、收费管理等等)、社保制 度和教育培训制度导致城乡分配严重不均并日益严峻。 • 建国以后,我国建立起了严格的户籍、粮油副食供给、住宅、劳动人 事管理等制度,在城市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福利制度。这些制度性补 贴都是针对城市居民,所以流入城市的农业劳动力并不会享受到。还 有前面讲到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所必须支付的各项不公平的额外费用。 加大了流入劳动力的成本。这些额外成本使得他们在与当地劳动力的 比较当中占据劣势,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三、托达罗模型的缺陷及修正
• 托达罗的假定即流入城市的劳动者即使找不到新工作 也会做临时工或完全闲臵,不符合现实; • 托达罗模型没有考虑到迁移者在城市的生活费用; • 没有考虑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不断增加的问题,或 者说没有考虑到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农村人口的增长率 大大于高于城市人口的增长率。 • 没有考虑到第三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大量需求; • 没有考虑到农村人口收入增加对城市经济增长的拉动 作用; • 没有考虑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
四、结合托达罗模型浅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 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 • 现状一:贫富差距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增长不均,收入比例进一步拉大,农民 进城务工的积极性提升。 • 现状二:农村居民收入经营性收入比例 小,农民更愿意外出打工。 • 现状三:东中西部农村资金投入加大, 但收效不明显,造成西部农村劳动力的 外流趋势加大。

从托达罗模型浅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解决方案

从托达罗模型浅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解决方案
吸收农村剩余 劳动力 、 劳动密集 型企业转 移等解决办法 。

金新 生代 民工更 注重 城市 的生活成 本 , 这包括 了食 宿、 消
费水平以及离乡距离等诸多方面。 以深圳市为例, 深圳市 普工的月工资为 90 10 元 ,但在劳动力输出大省四 0—50
川 , 工 的月工 资 已达到 10 元左 右 , 量农 民工选 择 普 00 大

托达罗在上 世纪 6 年代末 7 年 代初 为发展 中国家 0 0 产业间设计 的人 口流动模 型具有 重要 的指导意义 。 文 本 将 从托达罗模型 中提到 的几 个相关 因素人 手提 出引起 我
因素, 这点也恰恰是托达罗模型没有考虑的, 同样的薪
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因素以及提出以农村企业
第 21 年 第 9 00 期 ( 第 37 ) 总 5期
商 业 经 济
S HAN YE J N J G I G I
No9, 0 0 . 21
r t1 .5 08 3 7 No
【 文章编号】 1 9 64(000—060 0 -0321) 01—2 0 9
从托 达 罗模型浅析我 国 农村剩 余劳 动力现状及解 决方案

( 东北农 业大学
荐 , 张广文
哈尔滨 103 ) 500
农村区域发展系, 黑龙江
【 要】 从托迭罗 口 摘 人 流动模型显示, 现阶段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城 乡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
扩 大 , 中西部 农 民收入 差异 明显 , 别 是 西部 农 民增 收速 度 缓 慢 , 村 劳动 力 大量 进 入 中 东部 , 东 特 农 不仅 造 成 西部 土地 荒 置 , 还
(式中 P 2 ) 表示城市中的就业率 , W为城市居 民的实

托达罗的城乡人口迁移模型

托达罗的城乡人口迁移模型

隐性失业人员, 隐性失业人员,在 经济转轨中要转 化为显性失业者, 化为显性失业者, 需要通过经济的 发展进行吸收
城乡收入差距
政府采取的一系列 就业和再就业政 策,主要旨在保护 城市居民的就业
人口迁移
隐性失业 二元劳动力市场
LOGO
启示
分析托达罗模型
增加城市就业机会无助于 解决城市失业问题
结合中国国情
农村 发展中国家存在 着普遍失业 而人口是在普遍 失业条件下流动
出发点
预期的城乡收入差异
由城乡实际收入差 距和获得城市就 业机会的可能性 二者组成 迁移决策原因
与传统的人口迁 移理论相比, 移理论相比, 更加符合发展中
国家实际情况
模型优势
LOGO
模型优势 与传统的人口迁移理论例如刘易斯二元结构模式 传统的人口迁移理论例如刘易斯二元结构模式 和拉尼斯—费模式相比 费模式相比, 和拉尼斯 费模式相比 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对 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大规模从乡村到城市移民 现象的解释更加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 现象的解释更加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 是能够对乡 城人 因为该模式的一个显著优点 , 是能够对乡-城人 口流动和城市失业率并存的矛盾现象作出解释 并存的矛盾现象作出解释。 口流动和城市失业率并存的矛盾现象作出解释。 例如刘易斯二元结构模式和拉尼斯—费模式则以 例如刘易斯二元结构模式和拉尼斯 费模式则以 城市充分就业为分析的前提 城市充分就业为分析的前提 , 显然这与多数发展 更与中国的国情大相径庭。 中国家的实际不相符 , 更与中国的国情大相径庭。
由此,托达罗认为,城乡预期收入差异的扩大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规模猛增的 原因。
LOGO
目录
托达罗的城乡人口迁移模型

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看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看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看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一、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一)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对数量巨大,素质相对较低。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总数已经超过13亿,其中:农民达到9亿多人。

农村剩余劳动力达2.3亿人。

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农村教育薄弱,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据统计,目前在中国4.9亿多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其中大专以上的占到2.6%,初中及初中以下的仍占88%。

农民工职业培训刚刚起步,他们从事非农产业的职业技能非常缺乏,在非农领域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直接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层次。

(二)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严重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问题,由于建国后我国走的是一条特殊的工业化道路,即摒弃市场机制,用严格的户籍制度将城乡人为分割,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片面追求工业增长尤其是重工业的增长,阻滞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户籍制度已作出了许多重要调整,歧视性的地方政策正在被逐步取消,如2001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对农民的落户标准给予了明确规定,制约农民进入小城镇的户口障碍已基本消除。

2002年中共中央2号文件提出:对进城农民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

但各地方政府对城市劳动力的种种保护性措施和对农村劳动力的歧视性做法并未真正取消。

(三)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程。

城乡分割的社会管理体制使城市化与工业化不同步,我国已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并正在向工业化后期阶段过渡,而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

目前世界中低收入国家的城市化率平均为52%,2005年底我国城镇化率为43.0%,比世界平均水平落后10个百分点。

城市化进程滞后阻碍了国内有效需求的有序扩展和升级,导致我国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

结合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谈如何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结合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谈如何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系列 社 会 问 题 。以下 将 对 如 何 提 高农 村 平 均 实 际收 入 、 展农 发
( 除 价格 因素 ) 剔
将 机 会 成本 拆 为 显 成本 与隐 成 本 :显 成 本为 迁 移 成 本 ;隐 成 本 为 农 村平 均 实 际 收 入 。 即 :

村 经济 进 行 探讨 。
加强基础教育 (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 务教育的教育投资回报 义
如图 , 劳动 供给 曲线为 S 劳动 需求 曲线为 D , 。此时工 资水平 为 率 高达 l) ,建 立 完 整 的 农村 教育 体 系 ,同时 通 过政 策 鼓 励 人 才 7 W , 动力 市场上 存在 非 自愿失 业 的劳动力 , 数量 等于 N” N’ 劳 其 。 前往 农村 ; 另一 方 面 , 业 到 农村 投 资 也 会带 来 高 素 质 的劳 动 力 。 企 按 照公 式 ,可 以将劳 动力价格 压 低至 W 的水 平 ,实现 市场 出清 。
2 将 “ 会 成本 ” 拆 分 为 “ 移 成 本 +农 村 平 均 实 际 收入 ” . 机 迁
在 低 预期 工 资 水 平 、低就 业 率 、高 迁 移 成本 之 下 , 何 仍 有 为 如 此 多人 要 进城 ? 根源 在 于 他们 在 农村 获 取 的收 益 更低 !所 以 根 本 之道 在于 提 高 农 村 平均 实 际 收 入 。 农 村 经 济 的 发 展 可 以给 农 民 带 来福 利 ,减 少收 入 差距 ,缓解
笔 者 认 为 ,可 对 上述 模 型 作 如 下 改进 : 1加 入 “ 会 成 本 ” . 机
机 会成 本 指农 民 为 进城 务工 而 放 弃 的在 农村 务 农 可 以得 到 的 最高收入。即: 预期 收 益 : 预期 工 资 水 平 就 业率 机 会 成 本 机 会成 本 越小 , 收 益越 高 , 村劳 动 力就越 会 向城 市转 移 。 预期 农

乡城人口流动的理论解释农村人口退出视角模型的再修正

乡城人口流动的理论解释农村人口退出视角模型的再修正

乡城人口流动的理论解释农村人口退出视角模型的再修正一、概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乡城人口流动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现象。

这一现象不仅关系到城乡发展的平衡与协调,更对国家的整体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对乡城人口流动的理论解释与模型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人口退出视角作为解释乡城人口流动的重要理论之一,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该视角主要聚焦于农村人口因何种原因选择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生活。

通过对这一过程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乡城人口流动的内在机制,从而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现有的农村人口退出视角模型在解释乡城人口流动时仍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模型在考虑影响因素时可能过于简化,忽略了某些重要变量的作用或者模型在解释流动过程时缺乏足够的动态性和复杂性,难以反映现实世界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对农村人口退出视角模型进行再修正,以更准确地解释乡城人口流动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梳理乡城人口流动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深入分析农村人口退出视角模型的优点与不足,进而提出一种更为完善的修正模型。

该模型将综合考虑更多影响乡城人口流动的因素,并引入动态分析和复杂性思维,以更全面地揭示乡城人口流动的内在规律和机制。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优化人口分布格局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 背景介绍:乡城人口流动现象及其对农村和城市的影响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乡城人口流动现象愈发显著,成为影响农村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一流动现象不仅反映了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动态变化,也揭示了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乡差距等多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对于农村地区而言,人口流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方面,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村带来了经济上的收益,提高了家庭收入,改善了生活质量。

同时,这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动力。

另一方面,人口流动也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短缺,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托达罗模型的修正及其在中国的意义

托达罗模型的修正及其在中国的意义

・“三农”问题・托达罗模型的修正及其在中国的意义●伍向文1沈 薇2(1.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22;2.证券日报专刊部,北京 100023)内容提要:本文回顾了论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经典模型,结合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实际情况,对托达罗模型做了修正和调整。

着重强调了教育在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模型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重新做了定义,提出了该模型的一些政策含义。

关键词:剩余劳动力 托达罗模型 劳动力市场 教育程度中图分类号:F2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04)02-0052-04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一直是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特点,农村劳动力问题更显突出。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现存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约2亿左右。

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农民的边际生产力非常低,导致农民的平均收入受到严重制约。

由于制度性因素,我们的劳动力流动状况并不尽如人意,限制劳动力流动的各种制度使在城市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农民的人均收入却有降低。

这一状况的存在使得我国城乡二级分化非常严重,对国家建设的目标和战略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大部分,不提高这一部分人的收入,现代化建设就不能算是成功的,共同富裕的目标也将越来越远。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劳动力流动模型进行了分析,并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1.农村剩余劳动力移动模型回顾1.1 刘易斯模型和费拉模型刘易斯(W・A Lewis,1954)创立了二元经济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型,在模型中,前提条件是经济被分成了农业和工业截然不同的二个部门,图1中的三条曲线分别代表工业部门不同资本特征下的边际产品收益曲线,K1>K2>K3,W是工业部门的工资。

在剩余劳动力被完全转移之前,劳动者的工资是固定的。

在一定资本特征下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时,劳动力转移停止,资本越大,企业获得的利润就越大,经济高速发展。

对托达罗模型的描述

对托达罗模型的描述

对托达罗模型的描述
托达罗模型是一个描述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经济模型,它假设迁移决策主要基于预期的城乡收入差异。

托达罗模型的核心观点是:人口流动是由预期收入差异驱动的,而不仅仅是实际工资水平。

在任一时期,迁移者在城市现代部门找到工作的概率与新创造的就业机会成正比,与城市失业人数成反比。

该模型还指出,政策制定者应当扩大农村中的就业机会,以减少城乡就业不平衡,并避免因城市就业机会的增加导致更多失业情况的发生。

此外,政府对城市工资水平的干预和最低生活补贴可能会导致价格扭曲和更高的失业率。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托达罗模型在解释某些经济现象方面具有启发性,但它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它可能高估了迁移决策的“盲目性”,并且忽略了迁移者在城市中的生活成本。

topsis模型优缺点及改进

topsis模型优缺点及改进

topsis模型优缺点及改进一、Topsis模型简介Topsis(Top-Sis)模型是一种多属性评价方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

它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对多个评价对象进行排序,找出最优的方案。

Topsis模型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工程项目、企业评价和管理等领域。

二、Topsis模型优点1.综合性强:Topsis模型可以对多个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价,充分考虑了各个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从而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客观公正:Topsis模型采用客观数据进行评价,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公正、客观。

3.分辨率高:Topsis模型可以对评价对象进行精确排序,找出最优的方案,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4.易于理解:Topsis模型的评价结果以排序形式呈现,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Topsis模型缺点1.数据要求高:Topsis模型要求评价数据具有正态分布特征,这在实际应用中难以满足,从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2.计算复杂度较大:Topsis模型涉及矩阵运算和排序,计算过程较为复杂,对计算机计算能力有一定要求。

3.抗干扰能力差:Topsis模型容易受到异常数据的影响,抗干扰能力较差。

四、Topsis模型改进方法1.降低数据要求:可以采用数据预处理方法,如标准化、归一化等,降低对数据分布的要求。

2.简化计算过程:可以采用更为简化的算法,如快速排序、插入排序等,降低计算复杂度。

3.提高抗干扰能力:通过引入权重、异常值检测等方法,提高Topsis模型的抗干扰能力。

五、改进后的Topsis模型应用实例以某企业供应商评价为例,改进后的Topsis模型可以对企业供应商的综合实力、价格、质量、服务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为企业选择最优的供应商提供决策依据。

六、总结Topsis模型作为一种多属性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客观性和分辨率。

然而,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数据要求高、计算复杂度较大、抗干扰能力差等。

析预期收入偏差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对托达罗模型的剖析与改进

析预期收入偏差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对托达罗模型的剖析与改进
力 有 限理 性 的假 设下 ,对 托 达罗模 型进行 改进 ,
[ 作者简介 ] 黄海龙(9 7 ) 湖南衡 阳人 , 18 一 男, 广西大学政 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研究方 向: 宏观经济。丁慧( 97 ) 18 一 男, 湖 南株 洲人 , 西大 学 政 治 经济 学专 业 研 究 生 , 究方 向 : 观 经 济 。谭 明 慧(9 8 ) , 南株 洲人 , 通 银 行钦 州支 行 , 广 研 宏 18 一 女 湖 交 研究方向: 金融学。
农 村 劳 动力转 移 是一 个 世界 性 的课 题 , 国 各
在 其职业 生活 中使得 其 实际净 收入极 大化 。托 达 罗 模 型 (9 9 ̄ 强 调城 乡 之 间 预 期 收 人 的 差距 16 ) t J 是 引 发劳 动力 迁移 的主要 原 因 , 预期 收 入与 在 而
学 者进行 了大量 的研究 , 得 了丰 硕 的成果 。唐 取
移 的决 策 ( 本 包 括 旅 行 费 用 、 到 工 作 之 前 维 成 找 持 生 活 的费用 等 等 ,效 益包 括 迁移 后 的收 入 , 也
包 括 能发 挥 自己能力 的机 会 ) 。城 乡之 间 预期 收 入 差 距 的 存 在 是 引发 城 乡劳 动 力 流 动 的重 要 原
因 , 期 收入 与在 城 市找 到 工作 的概 率 有关 。即 预 使 城市 存 在大 量 失业 人 口, 只要 城市 的预期 收 入 高 于农 村 的预 期 收入 , 则农 村 人 口就 会 向城 市 流
动 。托达罗 假设城 市 劳动 大军 比例 的变化 是 由于 城 乡劳 动力 流 动 的结果 , 而这 种变 化 又可 以用城 乡 间预 期 收入 的现 金 流量 净 现值 变化 率来 反 映 。

结合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式理论来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解决办法

结合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式理论来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解决办法

结合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式理论来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对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流动问题有着很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对于二元经济结构的中国来说,有启示性的借鉴意义。

本文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理论的政策主张提供的两个方向入手,结合我国现状探索“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式理论主要内容在刘易斯模式、拉尼斯—费模式、乔根森模式中,有一个共同点,包含有如下假定:城市部门不存在失业,任何一个愿意到城市工作的人都能在城市的现代工业部门内找到工作。

在此前提下,劳动者从农村流入城市的决策被认为惟一地取决于城乡实际收入的差异。

即使出现短期的失业现象,也会由于工资的灵活调节,使劳动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相适应,并最终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但实际上,当今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部门都存在着持续的高失业率,与此同时, 人口从农村流人城市的速度不但没有减慢, 反而持续地增长。

托达罗(Todaro,M.P.)正是从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流人城市和城市失业同步增长的矛盾现象出发, 创立了自己的的人口流动模型。

他认为,人口迁移不只是对收入差距的反映,主要是对预期收入差异的反映。

一个农业劳动力是否流入城市不仅取决于城乡实际收入差异,而且还决定于城市就业率或失业率。

这正是托达罗模式不同于传统人口流动模式的区别所在。

1托达罗指出,当城市失业率很高时,即使城乡实际收入差异很大,一个农村劳动者也不会简单地作出迁移到城市去的决定,他还必1齐良书. 发展经济学[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须考虑一定时期内在城市找到高报酬工作的就业机会或就业概率等其他因素。

可见,就业概率在迁移决策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托达罗由此在模式中引入了就业概率这一变量,并假定农业劳动力迁入城市的动机主要决定于城乡预期收入的差异,差异越大,流入城市的人口越多。

用公式表示为:M=f(d),f’>0;其中,M表示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的数量,d表示城乡预期收入差异,且d=w×π-r;这里,w 表示城市实际工资水平,r表示农村实际收入,π表示城市就业概率。

托达罗模型

托达罗模型

从我国实际出发评述托达罗模型的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答:托达罗模型含义:迁移取决于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城乡收入差距;城市正规部门创造的就业越多,就业概率就越大;就业概率越大,预期城乡收入差距也就越大,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就越大;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则是:如何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和规模,以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失业问题。

(一)应尽量减少城乡机会不平等的现象。

(二)依靠工业扩张不可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城市就业机会的创造无助于解决城市的失业问题。

(三)减少向城市的政策倾斜,一切人为地扩大城乡实际收入差异的措施必须消除。

(四)适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现实意义:1,有利于改善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愈发明显和严重,以至于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

托达罗模型的政策主张之一就是增减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这有利于缓解我国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2,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托达罗模型主张减少向城市的政策倾斜,消除人为扩大城乡实际收入差异的措施。

应当减轻因发展战略偏重城市而引起的城乡就业机会不平等。

如我国近年来不断提升最低工资标准,这就是托达罗模型的显示政策表现。

3,有利于工农业的协调发展,改变我国轻重工业严重失调的现状。

托达罗模型认为张依靠工业扩张不可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城市就业机会的创造无助于解决城市的失业问题。

4,有利于改革教育投资体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资,特别是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

一个人受教育程度与他要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动机或倾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因而应当减少发展教育事业方面的过度投资,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方面更应如此。

5,有利于政府职能和定位的转变。

托达罗模型认为工资补贴和政府直接雇佣人员,会导致城市失业率的增高,应予以适当的控制,我国近年来的公务员制度改革以及相应的国家机关人事制度变更就是托达罗政策的具体表现。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方案探究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方案探究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方案探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二元经济结构逐渐凸显,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出现大批农村,z_r/向城市流动的现象。

但是彻底解决这一人群的就业问题,依然处于探究阶段。

本文试图以托达罗模型和推拉理论相结合,分析二者优势,取长补短,探索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托达罗模型;人口推拉理论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3-0236-02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必然存在的问题,二元经济结构密切相关。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素质偏低;而城市发展不足,容纳能力不够。

使得近年来,与“农民工”相关的问题日益凸显。

一、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分析1.我国农村人口多,剩余劳动力人口数量大2009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中,53.4%为乡村人口,城镇人口占46.6%,农村人口比例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

由于人口密度大,“人多地少”的状况日益突出,我国现有耕地18.26亿亩,根据我国目前每亩耕地投入的劳动力计算,农村土地只能容纳约1.8亿的劳动力,加之科技水平发展,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推广与传播,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需求,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

2.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殊性:“农民工”由于农村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大批农民选择外出务工。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和中国人传统思想的影响,到城市打工的农民没有城市“身份”,无法享受城市福利并成为城市人,并且许多农民工在步入中年老年的时候更渴望回到家乡,使得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只能算作“流动”。

并且,农民工流动性大,例如鉴于工资、家人等原因在不同城市间流动,或受经济危机影响返乡。

3.民工潮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民工潮”现象。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常年流动的农村劳动力约5000-6000万人,集中来自四川、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六省。

托达罗模型的修正拓展及市民化应用

托达罗模型的修正拓展及市民化应用

托达罗模型的修正拓展及市民化应用马凌;韩纪琴;Sana Sehar【期刊名称】《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2【摘要】从变量的修正补充、模型的应用拓展及政策实践几个方面对托达罗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述评,指出现有文献存在一些问题:如使用同一模型解释永久、非永久迁移两种行为决策的不足和引入的非经济收益或成本无法量化。

针对我国市民化两阶段特征,指出“农民-农民工”转换阶段为个体短期迁移决策,主要依据城乡预期收入差异,适合运用托达罗模型原型;而“农民工-市民”转换阶段为家庭长期定居决策,主要依据家庭城乡预期净收益差异,且更为重视非经济收益和成本,适合运用拓展的托达罗模型。

【总页数】7页(P22-28)【作者】马凌;韩纪琴;Sana Sehar【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江苏南京 211169;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旁遮普费萨拉巴德 372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相关文献】1.农村土地制度安排是否阻碍农民工市民化:托达罗模型拓展和义乌市实证分析 [J], 黄忠华;杜雪君2.二元劳动力市场下的人口流动模型及其政策含义--对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一个修正 [J], 廖淑华;余光英3.二元劳动力市场下的人口流动模型及其政策含义——对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一个修正 [J], 廖淑华; 余光英4.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托达罗模型的修正及实证检验 [J], 李东阳;樊春良5.托达罗模型拓展与修正:以南京市迁移流动人口为例 [J], 龚志冬;黄健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opsis模型优缺点及改进

topsis模型优缺点及改进

topsis模型优缺点及改进摘要:一、Topsis模型简介二、Topsis模型优点1.综合评价性能好2.客观性强3.易于理解和操作三、Topsis模型缺点1.对数据分布要求较高2.计算复杂度较大3.评价结果可能存在偏差四、Topsis模型改进方法1.优化算法2.调整权重策略3.结合其他评价模型五、改进Topsis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六、总结与展望正文:一、Topsis模型简介Topsis(Top-Sis)模型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由Hwang和Yoon于1981年提出。

该模型是一种排序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寻找距离理想解最近且距离负理想解最远的解,从而对各方案进行排序。

Topsis模型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工程、经济、环境等。

二、Topsis模型优点1.综合评价性能好:Topsis模型可以对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充分考虑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客观性强:Topsis模型基于客观数据,避免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使评价结果更加公正、合理。

3.易于理解和操作:Topsis模型的计算过程较为简单,评价结果直观,易于被理解和接受。

三、Topsis模型缺点1.对数据分布要求较高:Topsis模型适用于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的数据,对于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评价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2.计算复杂度较大:Topsis模型在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时,计算量较大,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要求较高。

3.评价结果可能存在偏差:由于Topsis模型采用欧氏距离作为评价标准,当数据存在较大离散程度时,评价结果可能受到较大影响。

四、Topsis模型改进方法1.优化算法:针对Topsis模型计算复杂度较大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算法、采用高性能计算工具等方式提高计算效率。

2.调整权重策略:针对Topsis模型对数据分布的敏感性问题,可以通过调整权重策略,降低数据分布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例如,采用熵权法、专家评价法等确定权重。

3.结合其他评价模型:可以将Topsis模型与其他评价模型(如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分析等)相结合,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说明介绍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说明介绍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说明介绍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亨宁·托达罗在1969年提出的。

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人口流动是为了追求个体的最大化利益,并且个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关系和依赖。

托达罗认为,人口流动的本质是个体之间的互动和影响,而不仅仅是经济动因的简单叠加。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主要包括三个关键要素:人口属性、空间布局和交通网络。

人口属性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个体对于不同地区的选择和迁移意愿。

空间布局指的是整个地域的地理分布和基础设施的配置情况,不同地区的吸引力和可达性会影响人口的流动方向和规模。

交通网络则是指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通连接情况,包括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会影响人口流动的速度和成本。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分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建立人口流动的基本框架,确定各个变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然后,利用统计数据和调查结果,分析人口属性、空间布局和交通网络对人口流动的影响。

接下来,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构建不同的方程和变量之间的关系,模拟人口流动的过程和模式。

最后,进行模型的验证和应用,通过与实际情况的比较,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

在城市规划方面,该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评估不同政策对于人口流动的影响,优化城市的布局和交通网络。

在交通规划方面,该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预测未来的人口流动趋势,制定合理的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政策。

在经济发展方面,该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评估不同地区的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制定合理的产业布局和投资战略。

尽管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在人口流动研究领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数据的限制,对于一些难以测量的因素,如个体的主观意愿和心理因素,无法完全考虑。

其次,模型的应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口流动模式可能存在差异,需要在具体情况下进行调整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达罗模型的不足与改进
一、二元结构与托达罗模型
W. Lewis 在《无限劳动力供给下的经济发展》(1954)中指出,二元经济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情况,在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社会里,由于传统农业部门存在着大量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力,所以劳动力供给具有完全的弹性,只要城市工业部门的工资高于农村固定的维持生存的工资水平,就会吸引农业劳动力源源不断地从农村流向城市,直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城市完全吸收、农村工资和城市工资趋向一致、城乡差别逐步消失、国民经济实现现代化为止。

G. Ranis 和J. Fei 在《经济发展理论》(1961)中对Lewis 模型进行了补充,对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发展关系给予了清晰的表述,并强调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工业部门扩张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刘易斯-拉尼斯-费(Lewis-Ranis-Fei )”模型。

Ranis 和Fei 在《劳动剩余经济的发展:理论与政策》(1964)中又进一步把城乡协调发展过程分为农业经济、二元结构经济和成熟经济三个阶段,强调二元经济中农业部门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以提高生产率,保持农业和工业的均衡发展。

乔根森(D.W.Jorgenson )在《二元经济的发展》(1961)中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条件是农业剩余。

只有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剩余不断增加,才能使得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

由此可见,乔根森更看重农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作用,也更强调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转移过程的影响。

然而,20世纪60和7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
城市失业问题日益严重,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却有增无减,“刘易斯-拉尼斯-费”模型和乔根森模型对此现象无能为力(李陈华,2006)。

1969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托达罗发表了《欠发达国家劳动力迁移与城市失业模型》一文,提出了一个劳动力流动模型。

他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城乡预期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不是对实际收入差距的反应。

这种关系可以具体表示为:M=f(d) ,。

其中,M表示从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数量,d表示城乡预期收入
差异,表示人口流动是预期收入差异的增函数。

而农业部门的预期收入等于未来某年的实际收入,现代工业部门的预期收入则等于未来某年的预期实际收入与就业概率的乘积,因此,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可表示为
d=w n -r。

其中,w表示城市实际工资率,r 表示农村平均实际收入,n 表示就业概率。

托达罗又将就业概率表示为:。

其中,Y表示现代部门工作创造率,N表示现代部门总就业人数,S 表示城市地区总劳动力规模。

托达罗进一步指出,现代部门工作创造率等于工业产出增长率减去现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即Y =入-P。

其中,入表示工业产出增长率,p表示现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然而,以上的短期劳动力流动行为模型不能很好地反映客观事实,因为迁移者往往要好几年才能在现代部门找到工作,故人口流动模型应建立在较长的时间范围上。

假定V(0) 代表迁移者计划期内预期城乡收入差异的贴现值,、
分别代表t 期城市和乡村的实际工资率,n 表示计划范围内的时
期数,r 表示贴现率。

那么,一个迁移者在现代部门找到工作以前的n 期净收入贴现值可表示为:
其中,C(0)表示迁移成本,P(t)表示一个迁移者t期中在现代部门获得工作的概率。

若V(0)>0 ,则迁移者愿意流入城市;若V(0) B >0 其中,B表示工资兑付风险系数。

(三)农业剩余劳动力在托达罗模型中没有考虑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而事实上,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例如,在我国,侯鸿翔等(2000) 按照新古典经济理论的边际产出为零假设进行估算,1996 年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为11567万人;陈杨乐(2001) 利用“劳均播种面积推算法”估算2000 年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为16554 万人;王红玲(1998) 应用改进的生产要素配置优化模型,
估算结果为11730 万人;谢培秀( 2004)利用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法,估算2000 年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为1.3 亿人;而据较权威的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公布的数据,2005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在1.5-1.7 亿左右(程名望,2007)。

由此可见,尽管对于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计看法不一,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会导致农业产量的下降。

因此,迁移者计划期内预期城乡收入差异的贴现值应改写为
(四)信息成本
托达罗模型考虑了由农村到城市的迁移成本,但其忽视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生活成本差距。

肖文韬、孙细明则考虑了城乡生活成本差距,从而将迁移者计划期内预期城乡收入差异的贴现值修改为
其中,C(1) 为城乡生活成本差距。

衣光春、徐蔚也考虑了城乡生活成本差距,但他们都忽略了行政管理费用。

喻言则将行政管理费用考虑进来,进而将迁移者计划期内预期城乡收入差异的贴现值进一步改写为
其中,C(m)为行政管理费用。

然而,他们都未考虑到信息成本问题。

事实上,中国农民工发现和获取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信息是弱势的。

表面上有民工劳务市场、报纸电视电台等传媒的“用工指南”、乡镇干部的代理联系等,但大部分还是靠亲戚、朋友、同乡介绍。

这种所谓“乡土性的劳动力市场”是中国农民工获取离乡进城工作机会的首要信息来源。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其信息成本是极高的(郑英隆,2005)。

考虑了上面的就业概率、工资兑付风险、农业剩余劳动力和信息成本后,迁移者计划期内预期城乡收入差异的贴现值变为
其中,C(r) 为信息成本。

三、政策启示鉴于以上分析,为了能大规模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加强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 建立城乡沟通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 积极发展劳动力流动的服务体系和中介组织建设,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培育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乡就业协调的机制和环境从根本上避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 提高预期就业率,减少信息成本。

同时,执法部门(包括劳动监察部门、司法部门等)应加大执法力度,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降低工资兑付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