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文书
锦屏文书研究现状、成果及参考目录总汇
锦屏文书研究现状、成果及参考目录总汇一、法学类西南政法大学(方向:法人类学,法律史)陈金全(博导,其学生梁聪、潘志成、侯晓娟)(书):1、《贵州文斗寨苗族契约法律文书汇编--姜元泽家藏契约文书》(陈金全,杜万华人民出版社,2006)途径:【贵州数字图书馆】/views/specific/2929/bookDetail.jsp?dxNumber=000006638892&d=5CBD2A983A3 23E5E25F5E3612E0FC24F&fenlei=04100321#ctop(文):1、陈金全,侯晓娟论清代黔东南苗寨的纠纷解决--以文斗苗寨词状为对象的研究(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课题):1、校级重点利研项目“清代贵州苗族契约文书研究”(06-XZ-ZD-06)梁聪(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书):1、《清代清水江下游村寨社会的契约规范与秩序--以文斗苗寨契约文书为中心的研究》(梁聪人民出版社,2008)途径:【贵州数字图书馆】/views/specific/2929/bookDetail.jsp?dxNumber=000006629176&d=58E6B65D4AF D90FCBBB8445FF25DC93D&fenlei=0410031506#ctop(文):1、(博士论文)梁聪清代清水江下游村寨社会的契约规范与秩序--以锦屏文斗苗寨契约文书为中心的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7)2、梁聪,刘振宇清代黔东南地区社会变迁与苗民民间纠纷解决方式的演变--以锦屏县文斗解纷文书为分析材料(陈金全,汪世荣主编《中国传统司法与司法传统》(下)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潘志成(贵州民族学院)(文):1、潘志成,梁聪清代贵州文斗苗族社会中林业纠纷的处理(贵州民族研究,2009,5)2、潘志成,梁聪清代锦屏文斗苗寨的宗族与宗族制度--兼及林业经营中的“家族所有制”、“家庭私有制”争议(贵州社会科学,2011,2)(课题):1、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度校级重点利研项目“清代贵州苗族契约文书研究”(06-XZ-ZD-06)侯晓娟(文):1、(硕士论文)侯晓娟清代黔东南文斗苗寨纠纷解决机制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10)2、侯晓娟试论清代黔东南文斗民间纠纷的解决--以文斗苗寨诉讼文书为中心(杨正万主编花溪法学评论(第一卷) 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贵州大学或凯里学院(民族法,民间习惯法)徐晓光(博导,其学生李向玉、程泽时、陈培杰、杨昆、杨辉、王海银)(书):1、《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法制的历史回溯》(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途径:【贵州数字图书馆】/views/specific/2929/bookDetail.jsp?dxNumber=000006124003&d=85111428B44 35E46F78842A3DB4DC490&fenlei=04100321#ctop2、《苗族习惯法的遗留、传承及其现代转型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其中的(51-56页):(第五节林木经营与管理法律规范)(文):1、徐晓光锦屏林区民间纠纷内部解决机制及与国家司法的呼吁--解读《清水江文书》中清代民国几类契约文书(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1)2、徐晓光锦屏林业契约、文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民族研究,2007,6)3、徐晓光徐晓光清代黔东南锦屏林业开发中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的互动黔东南侗族传统林业生计及其习惯法规范(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2)4、徐晓光清代黔东南锦屏林业开发中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的互动(贵州社会科学,2008,2)5、徐晓光,龙泽江贵州“锦屏文书”的整理与研究(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2)6、徐晓光,龙泽江黔东南集体林权改革的调查与思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7)7、徐晓光,李向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林权纠纷及其解决途径--对黔东南东部八个林业县的调查(谢晖,陈金钊主编民间法(第八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8、徐晓光,龙泽江“锦屏文书”研究状况(内部)9、徐晓光黔东南小江流域的林契及相关诉讼问题(内部)10、徐晓光黔东南“小江契约文书”的地域性研究(内部)11、徐晓光锦屏林契为什么多为“白契”(内部)12、徐晓光清水江流域苗侗民族“契约型”社会模式与民族法秩序的形成(内部)13、徐晓光清水江流域的自然历史状况与林业经济的兴起(内部)14、徐晓光清水江支流上的放木规则(内部)15、徐晓光教化、“归化”与文化--清代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地区与法律有关的教育文化事项(内部)16、徐晓光侗乡婚俗碑--清代民国时期黔东南侗族的婚俗及改革意图(内部)17、徐晓光从三门塘三块碑文看侗族村寨义渡习惯法与公益道德(内部)18、徐晓光“寨老”与“寨规”--黔东南侗族自然领袖的作用与村寨习惯法的形式(内部)(课题):1、贵州省教育厅2008年资助项目“盘乐村侗族契约文书调查与研究”(项目号:08QN037)(负责人:龙泽江)2、2008年凯里学院校级项目“从清水江文书看黔东南林业经济运行中地方诉讼与司法”(项目号:JZ2008)3、2009年贵州省教育厅项目“黔东南林业契约研究”(项目号:703237)4、2009年贵州省教育厅项目“黔东南北侗核心区小江流域契约文书的收集整理与初步研究”(项目号:09GH015)5、2010年度贵州省省长基金项目“北侗契约文书调查研究与整理出版”个人网站:/李向玉(凯里学院)(文):1、李向玉贵州民族法学研究成果评述(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4)2、丁成成,李向玉黔东南少数民族村寨村规民约研究(凯里学院学报,2009,5)个人网站:/程泽时(凯里学院)(文):1、程泽时,龙泽江林权确认的习惯法之立法完善与法理--以锦屏文书为例(林业经济,2011,4)2、程泽时清代锦屏木材“放洪”纠纷与地役权问题--从加池寨和文斗寨的几份林契谈起(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4)3、程泽时清水江文书研究综述(1988-2011)(内部)4、程泽时权利话语:从分、管业到“主权”、业权--从清水江文书谈地方权利观念史(内部)5、程泽时“会”之经济功能、消亡和民法属性--以锦屏卖会契等文书为例(内部)6、程泽时“娘头田土”赠与之比较(内部)7、程泽时“转娘头”问题上的国家法和习惯法的冲突与调适--以清代锦屏几块碑文为基础资料(内部)8、程泽时《清水江文书之法意初探》绪论(内部)9、程泽时三寨木行“当江”的“合法性”考辨--兼谈清代牙帖、苗杉人工林问题(内部)10、程泽时从“地方性”走向“地方性的普适性”--对梁聪博士论文的述评(内部)11、程泽时三寨木行“当江”的“合法性”考辨--兼谈清代牙帖、苗杉人工林问题(内部)12、程泽时从清水江文书中八宗涉奸案“禀稿”谈起(内部)13、程泽时发现“讨字约”中的习惯权利--清水江的客(难)民、苗民的土地权利样态(内部)14、程泽时山林纠纷判决中的“遵循先例”与判例法--从锦屏山林纠纷“第一判决书”谈起(内部)15、程泽时徽州佃山契与清水江佃山契之比较--兼论清水江佃山契的地域原生性(内部)16、程泽时拈阄、具阴状与分配正义、校正正义(内部)17、程泽时改嫁、“协离”、退婚与合婚之字约(内部)18、程泽时权利话语:从分、管业到“主权”、业权--从锦屏文书谈地方权力史(内部)19、程泽时民国锦屏审判权主体与法理“接榫”--从民国锦屏山林田土纠纷裁判文书谈起(内部)20、程泽时民法法源之演进:民法“商”出、“商”赋人权--以清水江之漂流木为中心(内部)21、程泽时清代词讼判决与习惯法--以锦屏亮江《永定江规》碑为例(内部)22、程泽时清代锦屏三寨当江之“利权”考(内部)23、程泽时清水江之“割木契”(内部)24、程泽时清水江之“当契”辨(内部)25、程泽时清水江之“抵契”辨究(内部)26、程泽时清水江之佃田契辩究(内部)27、程泽时清水江之借契:违禁取利与“契约链”(内部)28、程泽时清水江之典契辨(内部)29、程泽时清水江佃栽山(杉)契之演变与法经济学分析--与罗洪洋教授商榷(内部)30、程泽时清水江契约与梅因公式:从身份到契约(内部)31、程泽时清水江契约文书与大传统、小传统(内部)32、程泽时清水江文书与民法典之前的“行为能力”(内部)33、程泽时清水江文书中的“填补责任”(内部)34、程泽时清水江纠纷解决机制之成本比较及其他(内部)35、程泽时经济法视野下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内部)36、程泽时罗洪洋教授关于清水江林业契约研究的六篇文章的简要述评(内部)37、程泽时苗疆的契约意识之历史转型与国家法的融合(内部)38、程泽时锦屏阴地风水契约文书与风水习惯法(内部)个人网站:/陈培杰(文):1、(硕士论文)陈培杰苗族村寨村规民约继承传统习惯法成分初探:以黔东南锦屏县为例(贵州大学,2009)杨昆(锦屏县法制办)(文):1、(硕士论文)杨昆试析锦屏县山林权属纠纷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其解决机制(贵州大学,2009)张辉(文):1、(硕士论文)张辉黔东南苗族村寨民间调解制度个案研究--黔东南锦屏县为例(贵州大学,2009)王海银(文):1、(硕士论文)王海银国家法在少数民族地区村规民约中的体现:以黔东南锦屏县村规民约为例(贵州大学,2009)龙宪华(凯里学院教师)(文):1、(博士论文)清代清水江下游苗疆地区法律文书研究(1693-1911) (中国政法大学,2010)(文章未找到……)贵州工业大学(现今贵州大学)(方向:民族法学)罗洪洋(现今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导)(文):1、(硕士论文)罗洪洋清代黔东南锦屏人工林业中财产关系的法律分析(云南大学,2003)导师:张晓辉2、罗洪洋清代黔东南锦屏苗族林业契约之卖契研究(民族研究,2007,4)3、罗洪洋清代地方政府对黔东南苗区人工林业的规范(民族研究,2006,1)4、罗洪洋从清代锦屏人工林业的繁荣谈政府和国家法的“为”与“不为”(经济问题探索,2004,5)5、罗洪洋,张晓辉清代黔东南文斗侗、苗林业契约研究(民族研究,2003,3)6、罗洪洋,张晓辉清代黔东南文斗侗、苗林业契约研究(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7、罗洪洋,赵大华,吴云清代黔东南文斗苗族林业契约补论(民族研究,2004,2)(课题):1、贵州省2002年省社科规划项目2、2004年贵州大学科研基金资助,合同号:校科合基字2004年501号3、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从事的博士后研究项目之一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赵大华(文):1、赵大华,罗洪洋财产所有权保障与清代锦屏人工林业经济繁荣(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5)贵州财经学院(方向:法律思想史等)曹务坤(副教授)(文):1、曹务坤从诚信的视角看清代黔东南锦屏侗族、苗族林业契约(贵州民族研究,2011,3)(课题):1、2011年贵州省科技厅、贵州财经学院软科学研究联合项目“贵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跟踪研究”项目编号(黔科合体R字[2010]LKC2004号)陶钟灵(副教授)(文):1、陶钟灵清代贵州锦屏林木交易习惯的法律经济学分析(贵州文史丛刊,2007,1)2、陶钟灵论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法律控制机制--以古代法和民族习惯法为视角(贵州民族研究,2006,6)二、历史学类(附加方志学、档案学、图书馆情报学)贵州大学(方向:历史文献学,区域社会文化史)张新民(硕导,其学生史达宁、唐莹)(文):1、张新民清水江文书的整理利用与清水江学科的建立(贵州民族研究,2010,5)2、张新民在苗疆发现历史《改土归流与苗疆再造》序(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1)(课题):1、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项目“清水江文书集成考释” (项目编号: 201010121003002)个人网站:/s/blog_55997d840102dt6j.html史达宁(文):1、(硕士论文)史达宁清水江文书的文献学价值--以锦屏县文斗寨契约文书为个案的分类整理与研究(贵州大学,2009)2、史达宁清水江契约文书产生年代探析(张新民主编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论丛(三),巴蜀书社,2010)唐莹(文):1、(硕士论文)唐莹清水江流域的乡村社会生活(贵州大学,2009)林芊(硕导,其学生吕善长、罗美芳)(课题):1、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时期贵州民族地区社会历史发展研究”吕善长(安顺学院)(文):1、(硕士论文)吕善长明代清水江流域人口研究(贵州大学,2009)2、吕善长明代清水江流域的军户人口研究(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2)3、吕善长明初五开卫兴废问题的初探--与曹树基先生商榷(张新民主编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论丛(二),巴蜀书社,2008)罗美芳(贵州大学科技学院)(文):1、(硕士论文)罗美芳明清时期清水江水道的开辟与社会发展(贵州大学,2009)2、罗美芳清水江流域航道开辟及其社会发展(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1)龙宇晓(教授)(文):1、龙宇晓少数民族林业经济市场化的梏桎何在--湘黔桂边区林业生产传统与现状的剖析(贵州民族研究,1993,3)(文章未找到……)2、(课题):1、2008年大英图书馆世界濒危历史文书保护基金项目“清水江濒危历史文书保护研究(第一期)”2、2009年国际EMC资讯遗产保护基金“贵州文斗苗寨濒危历史文献保护研究”马国君(副教授)(文):1、马国君论民族文化失范与清水江流域生态局部退变的关系(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2)(课题):1、2009年贵州省教育厅项目“清水江流域林木生产的社会控制研究”龚晓康(教授)(课题):1、2009年贵州省省长资金项目“清水江文书的文献价值研究”罗正副(副教授)(文):1、罗正副,王代莉多族共生、边疆开发与跨学科视域--近500年清水江流域文明发展史研究的几点思考(教育文化论坛,2011,2)(课题):1、(联合申报人:王代莉中共贵州省委党校)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近500年清水江流域文明发展史研究”(10BZS002)粟坪(文):1、粟坪清水江下游宗祠的修建探析--以三门塘刘氏宗祠为中心的考察(教育文化论坛,2011,2)凯里学院(方向:历史人类学,区域史,地方史,图书馆情报学)龙泽江(专职研究员,锦屏文书研究室主任)(文):1、龙泽江,罗康智关于建立锦屏文书数据库的思考(凯里学院学报,2010,4)2、龙泽江锦屏文书的价值、研究方法与开发利用途径--锦屏文书暨清水江木商文化研讨会综述(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4)3、龙泽江,关玲原生态民族文化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汉文化对黔东南苗侗农耕文化的影响为例(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龙泽江,曾羽锦屏文书保护现状、困境与出路(兰台世界,2011,4(下))5、吴平,龙泽江从学术资源保障看清水江流域锦屏文书的数字化道路(贵州社会科学,2010,12)(课题):1、贵州省教育厅2008年资助项目“盘乐村侗族契约文书调查与研究”(项目号:08QN037)2、2008年凯里学院校级规划项目“磻溪乡民间文书调查与研究”(项目号:S0822)3、2009年教育部项目“锦屏文书的计量史学研究”(项目号:09XJC770003)4、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贵州锦屏文书研究--以清代黔东南苗侗土地契约、文书研究为中心”(编号:09XJC770003)李斌(教授)(文):1、李斌,吴才茂,龙泽江明清时期清水江下游天柱地区教育变迁--以碑刻史料为中心(教育文化论坛,2011,2)2、李斌,秦秀强清水江流域开发与文化传承--以天柱白市水电站库区宗祠保护为例(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3)(课题):1、2009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地研究项目“清代清水江流域苗侗社会转型研究”( 项目编号:09jd045)2、2009年度贵州省长基金项目“天柱宗祠文化研究”3、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清代清水江中下游苗侗社会变迁研究”(项目号:11XZS032)吴才茂(天柱人)(文):1、吴才茂,龙泽江清代清水江下游天柱吴家塖苗族村落土地契约文书的调查与研究(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1)(课题):1、2010年凯里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吴家塖民间契约文书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编号:S1039)2、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协商与日常:清代以降贵州天柱苗、侗族地区民间契约文书的调查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C770098)傅安辉(锦屏人,教授,长期从事民族文化研究)(文):1、傅安辉谈再造侗乡林海(凯里学院学报,2007,2)2、傅安辉论历史上清水江木材市场繁荣的原因(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傅安辉论清水江木商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2)4、傅安辉黔东南侗族地区火患与防火传统研究(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2)曾羽(教授)(课题):1、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锦屏文书数据库建设与村寨原地保护模式研究”(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锦屏(清水江中下游流域)本土学者(方向:档案学、方志学、地方史、民族文化)王宗勋(锦屏人,档案局长、史志办主任,长期从事锦屏文书和地方民族文化的研究)(书):1、《清水江文书》(1-3)辑(张应强,王宗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009,2010)(图书未找到……)2、《文斗--看得见历史的村寨》(王宗勋,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3、《乡土锦屏》(王宗勋编贵州大学出版社,2008)4、《锦屏县志》(1991-2009)(或‘锦屏县志送审稿’) (王宗勋主编,锦屏县印刷厂,2009)(图书未找到……)5、《锦屏县志》(姚炽昌、王宗勋主编(或‘贵州省锦屏县志编撰委员会编’)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途径:【贵州数字图书馆】/views/specific/2929/bookDetail.jsp?dxNumber=000000509597&d=0E730F3FDC5DD07EAD4642ACFAED37AF&fenlei=110308#ctop6、《锦屏林业碑文选辑》(王宗勋,杨秀廷点编锦屏县地方志办公室编印,2005)(图书未找到……)7、《三营记》(姜海闻,姜元卿著王宗勋点校贵州档案史料 2001年第2期)(文):1、王宗勋锦屏民间林业契约及征集研究基本情况(贵州档案,2002,3)2、王宗勋锦屏县档案馆重视收集民间档案(贵州档案,1999,1)3、王宗勋珍贵的锦屏古代林业契约档案(中国档案报,2001年08月06日(第003版))4、王宗勋清水江流域封建商品经济发展初探(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1997,4)5、王宗勋清代清水江中下游林区的土地契约关系(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3)6、王宗勋文斗三老家及其契约文书(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2)7、王宗勋从锦屏契约文书看清代清水江中下游地区的族群关系(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1)8、王宗勋浅述锦屏山林契约档案(贵州省档案学会纪念建党80周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贵阳,2001)7、王宗勋,杨军昌清代锦屏林区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与契约关系(李世宇主编《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06年卷),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8、王宗勋清水江流域最早的林业工人(吴宗源主编侗族百年实录(上),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9、王宗勋赤溪漓洞长官司考辨(贵州文史丛刊,1988,2)10、王宗勋湘军中的贵州悍将--朱洪章(贵阳文史,2006,2)11、王宗勋唐时龙标何处是?--王昌龄谪地考辩(怀化学院学报,2009,12)12、王宗勋侗族“舅公礼”与婚姻制度的变革(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并学版),1992,4)(以下文章未找到……)主要集中在《贵州档案史料》和《史志林》中13、王宗勋争江史略(贵州档案史料,2001,4)14、王宗勋文斗兴衰史略(贵州档案史料,2002,1)15、王宗勋锦屏山林契约档案及产生的社会背景(贵州档案史料,2002,2)16、王宗勋百年四合楼院与其保存的文献及其他(贵州档案史料,2003,2)17、王宗勋悍练三营评述(史志林,2004,4)18、王宗勋惊动嘉庆皇帝的争江案(史志林,2003,4)19、王宗勋封建林业生产关系的珍贵史料:锦屏林业契约(史志林,2004,3)(课题):1、中山大学第二期“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重点课题项目“地方文献与民间文书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单洪根(锦屏人,长期从来黔东南林业文化研究)(书):1、《木材时代--清水江林业史话》(单洪根,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途径:【贵州数字图书馆】/views/specific/2929/bookDetail.jsp?dxNumber=000006614092&d=1B3ADFCFD10 0BAF468BF03E32754B48E&fenlei=0604030702062、《清水江木商文化》(单洪根,世界社会文献出版社出版,2009)(图书未找到……)3、《绿色的探索》(单洪根,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4、《绿色的纪念》(单洪根,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5、《锦屏铜鼓志略》(单洪根,内部出版,2002)(文):1、单洪根锦屏林业契约文书--清代林业生产关系的活化石(凯里学院学报,2007,5)2、单洪根清水江流域地区的“皇木”征办(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1)3、单洪根清水江木业史话(文史天地,2002,5)4、单洪根清代清水江木业“争江案”述评(贵州文史丛刊,2002,4)5、单洪根锦屏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农村经济与技术,1994,2)6、单洪根贵州锦屏林业分类经营刍议(林业工作研究,2001,12)7、单洪根锦屏林业改革十年(吴宗源主编侗族百年实录(上),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8、单洪根阴沉木--黔东南林区的重大发现(吴宗源主编侗族百年实录(上),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9、单洪根,龙泽江林业契约与林权改革(林业经济,2010,8)杨秀廷(锦屏人,宣传部长,贵州作家学会会员,从事锦屏文书的宣传工作)(书):1、《锦屏林业碑文选辑》(王宗勋,杨秀廷点编锦屏县地方志办公室编印,2005)(图书未找到……)(文):………主要在《贵州日报》、《黔东南日报》发表多篇介绍锦屏地方民族文化和锦屏文书的文章。
话说锦屏文书
块刊刻于清光绪九年(1883)的“八步江规”石碑,
当时就明确了清水江支流亮江木材釆伐放运的规定。 主要就是依靠若干的契约文书规定:凭着木材上的“斧 印”,木材商可以在下游找回自己被洪水冲散丢失的 木头。这充分彰显了清水江契约文书在社会管理上的 诚信文化魅力。
%1.. 4 ? X
几
! —
L
因 家 不 欲
><艮 向 用 歴 鬆
W,
■
魚
■%»•
•
050
Geographic
地理
在中国西南的贵州东部,峰峦起伏,山清水秀,一条秀美的河流清水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各族儿 女,也孕育了灿烂多姿的民族历史文化,“锦屏文书”就是这条秀美河流孕育出来的独特文化,堪称 解开黔东南秀美山川密码的“金钥匙”。“锦屏文书”是贵州省继"水书”后进入"国家重点档案名录” 的文化品牌。
清雍正五年(1727年),贵州巡抚张广泗在锦屏王 寨设弹压局,征收木材流通税,雍正七年(1729年)又
在卦治、王寨、茅坪正式设立木市,管理清水江一带的 木政。当时的木材贸易空前繁荣,锦屏至剑河一带的清 水江流域成了富庶之地。至今在清水江中下游,还流传 着关于锦屏木商的传奇故事和歌谣。"月亮阶、青石台, 姚家窖子屋成排排,一渡两江三上岸,金银如浪滚滚来。”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春,锦屏县婆洞林宽揭竿起义,攻占隆里、新化,围困黎平,震惊
朝廷。是年秋,清水江两岸已是层林尽染,一队队人马在丛林中奔驰,军旗猎猎,战马嘶鸣,打 破了山林中的寂静。朱元璋命楚王朱桢“率军三十万,由沅州(今湖南芷江)伐木开道二百里, 直抵天柱。”官军从清水江下游的天柱白市溯江而上,经兴隆,上鹘鹅,驻远口,夺菜溪,袭圣 处,过清浪,直奔锦屏县境内的茅坪、王寨、卦治,然后筑军事据点于铜鼓、亮寨、新化、隆里。 明朝官军所向披靡的同时,令明朝官军想不到的是,原本以政治为目的的军事行动却带来了另外 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就是发现了清水江流域的优质木材。
贵州锦屏张氏家族文书校释
贵州锦屏张氏家族文书校释贵州省毕节市锦屏县张氏家族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家族。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看到张氏家族谱系丰富、宗族制度健全,文化底蕴深厚,是贵州省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文献包括《张氏家谱》、《八都张氏世系考辨》、《锦江自录》等。
经过多年的传承,贵州锦屏张氏家族文书已经成为张氏人族传承和弘扬文化的基础。
这些文书分布在各个张氏家族的手中,保存形式也千差万别,包括竹简、木板、纸张等各类介质。
这些文书记录了张氏家族的历史、家风、家训以及族谱等,是研究家族制度、地方历史、社会变迁的重要史料,而且对于张氏家族的后代来说,也是了解自己家族,继承家风、家训和家族文化的重要依据。
然而,由于贵州锦屏张氏家族文书的多样性和分散性,加之多年来的自然风化和误传,使得文书的完整性、可读性和可懂性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贵州锦屏张氏家族文书的校释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贵州锦屏张氏家族文书校释已经引起了地方政府和相关学术机构的高度重视。
政府鼓励张氏家族成员自发参与到文书校释工作中来,切实保护和传承家族的文化智慧。
学术机构引导学界专家积极参与文书校释,加强协作互动,形成有效的文献整理和研究机制,并且倡导文书数字化和信息化,为后代传承提供更加便捷的途径。
毕节市锦屏县张氏家族现有专职的家谱整理和文书校释团队,积极整理文书,采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加强文献档案的管理和维护。
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需要重视家族内部的协作和沟通,鼓励家族成员积极参与到文献整理和传承的过程中,共同携手探索家族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促进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贵州锦屏张氏家族文书校释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而且对于张氏家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因此,我们应该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家族文化传承,共同推动贵州锦屏张氏家族文书校释事业的蓬勃发展。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文书保护条例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文书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保护和利用锦屏文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档案管理条例》、《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锦屏文书,是指以锦屏县为中心的清水江中下游地区各相关县各族人民长期从事农林生产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生存、发展的社会关系变迁的原始记录(含碑刻等实物)。
第三条本州机关、团体、学术机构、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有依法利用锦屏文书的权利和抢救保护锦屏文书的义务。
第四条锦屏文书抢救保护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锦屏文书抢救保护工作的领导,把锦屏文书保护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保护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并将锦屏文书抢救、保护、征集、征购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对在锦屏文书的收集、整理、保护、提供利用和开展研究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以及向国家捐赠重要、珍贵锦屏文书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机构及职责第六条州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州锦屏文书抢救保护工作,对锦屏文书保护工作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
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锦屏文书抢救保护工作,业务上受省、州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监督和指导。
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锦屏文书保护制度,指定专(兼)职工作人员配合县级档案人员进行收集,保护本辖区的锦屏文书,业务上受县级档案管理部门监督和指导,并按照规定向县级档案馆移交锦屏文书。
第七条有关县级档案馆和锦屏文书特藏馆是集中保护锦屏文书的法定机构,依法负责收集、整理、抢救和安全保管各种门类和载体的锦屏文书,并依法向社会提供利用。
州级编制部门应批准有关县级档案管理部门增设内设管理机构,并根据相关规定和工作职能核定人员编制。
第三章保护与管理第八条州、县人民政府每年财政预算都应安排专款,用于开展征集和抢救锦屏文书,有关档案馆应专款专用,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锦屏文书征集入馆保护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锦屏文书征集入馆保护模式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锦屏文书征集入馆保护模式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从完善文书征集流程、加强入馆保护措施、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完善文书征集流程需加强信息采集和整理,加强入馆保护措施包括强化安保设施及人员培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需要加强教育宣传,加强监督管理则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
总结分析表明,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有效提升锦屏文书征集入馆保护模式的水平。
展望未来,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锦屏文书征集、入馆保护、问题、对策、完善流程、加强措施、提高保护意识、监督管理、总结分析、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锦屏文书是中国传统文物保存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们记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各种新的征集入馆保护模式不断涌现,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现有的文书征集入馆保护模式存在着流程不完善的情况。
有些文物的来源和流向并不清晰,导致文物产权等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入馆保护措施不够全面和有效,一些文物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受损。
部分工作人员和社会大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导致一些文物被随意处理或破坏。
监督管理方面存在一定漏洞,一些不法分子往往能够逃过监管而进行非法活动。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采取一系列有效对策:完善文书征集流程,明确文物来源和归属;加强入馆保护措施,确保文物安全完好;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教育公众尊重和保护文物;加强监督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锦屏文书征集入馆保护模式的运行效率和文物保护水平,为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2 研究意义锦屏文书征集入馆保护模式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锦屏文书征集入馆保护模式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保护和传承我国悠久的文化遗产,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五届锦屏文书学术研讨会综述
第五届锦屏文书学术研讨会综述谢景连{凯里学院贵州省苗族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贵州凯里556011)摘要:“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第五届锦屏文书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11月2日-4日在锦屏召开,与会学者聚焦“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主题,围绕锦屏文书的历史、新的研究思路,以及锦屏文书对生态建设、脱贫攻坚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交流与探讨。
与会学者认为,从单一学科研究锦屏文书的成果显著,但有深度的、综合性的整体研究还不够,呼吁加强跨学科的交流与对话,不断将锦屏文书的研究推向深入。
关键词:锦屏文书;研讨会综述;生态建设;脱贫攻坚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1X(2019)05-0032-05一清水江流域文化一2018年11月2日-4日,“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第五届锦屏文书学术研讨会在锦屏召开,来自中国林学会、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山大学、贵州大学、重庆大学、吉首大学、西南大学、凯里学院等20余家高校以及锦屏县史志办、档案局等单位的有关清水江学专家学者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围绕锦屏文书的历史、新的研究思路,以及锦屏文书对生态建设、脱贫攻坚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展开讨论。
研讨会分为开幕武、主旨报告、专题讨论、集中总结等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主题,对锦屏文书进行了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交流与探讨。
一、主题发言:锦屏文书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中的价值陈幸良以“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背景下的林下经济发展”为题,指出锦屏文书是今天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推动精准扶贫的文化资料、历史史料,同时也为整个林业的科研、生产提供了非常高的价值。
以锦屏文书这个品牌为切入点,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高地,形成文化发展繁荣的助推力,也形成民族经济、特色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贵州大学张新民教授指出,锦屏文书记载了苗侗民族先民的智慧和生态保护措施,对我们现代生态建设有启迪和指导作用。
锦屏文书征集入馆保护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锦屏文书征集入馆保护模式的问题与对策入馆保护模式是指在图书馆室内,为了保护馆藏文献,设置了开放时间、限制读者查询、借阅等措施。
然而,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制定对策加以解决。
首先,入馆保护模式下,读者查询、借阅受到了限制,影响了读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图书馆可以在指定的时间段内提供自习室,为读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可以通过线上查询及借阅系统,让读者在馆外查询文献、提前预约借阅,提高读者的利用率。
其次,入馆保护模式下,图书馆人员和读者的安全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特别是在疫情时期,人员密集场所容易成为病毒传播的重点,为保障人员的安全,可以采取分时段入馆、预约借还、体温检测等措施。
对于读者而言,入馆前建议先进行特定警示教育,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
此外,对于入馆保护模式下的防盗措施,未经允许擅自带出文献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图书馆可以加强防盗人员的管理,提高馆藏文献的安全性,了解防盗设备的知识点,以降低误报率。
对于读者而言,入馆时检查个人物品,提醒其重视防盗措施,则是必不可少的事项。
最后,为更好地解决入馆保护模式下的问题,图书馆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计划以及规章制度。
加强馆内管理,完善教育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全面做好入馆信息管理,才能更好地抵御各种潜在的风险。
同时,对于读者而言,入馆时应完全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合理利用馆内资源,文明有序地借阅查询,更好地共享图书馆的知识资源。
综上所述,入馆保护模式对于图书馆馆藏文献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馆藏文献不受损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积极应对局限性,需要图书馆及读者共同协力发挥各自职能,才能够更好地保障馆藏文献的安全性和读者的学习利用需求。
锦屏文书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3月 1 日, 国家档 案局传 来消 息, 锦屏 文书” 6 从 “ 通过 “ 中国档 案文 献遗产 工程” 国家咨询委 员会 的 审 定 , 选《 入 中国档案 文献遗 产名 录》 。 “ 屏 文书” 锦 是指 自明、 清以 来 , 以贵 州省锦 屏 县 为 中心 的 清 水江 中下 游地 区苗 、 族人 民在 生产 经 侗 营过程 中形成 的反 映 当地社 会 生活和历 史面貌 的历 史记 录。它是 我 国现 今 保存 较 完整 、 系统 、 中的文 集 书之 一 , 其数 量庞 大 , 已成 为继故 宫博物 院和“ 州 文书” 后 的历 史文献 。 它是研 究 经济 学 、 史学 、 徽 之 历 社 会学、 民族 学 、 学、 态学 、 类学等诸 多学科 的重要 史料 , 法 生 人 填补 了 中国经 济发展 史上 的三 项 空 白 : 一是 边远 地 区缺 少契约 文 书的空 白; 是 少数 民族地 区没 有 契约 文 书的 空 白 ; 是研 究 中国经 济 史极 缺 反 映 二 三
山林 买卖契约和特 缺 山林租 佃 契约的 空 白。
据统计 , 东南 州境 内清水 江流域 民间收藏 的“ 屏 文书” 黔 锦 总数达 3 0余 万件 , 锦屏 就 藏有 1 仅 0万余 件 。在 国家及 省 、 州各级 党委 、 府的 高度 重视和 关心 下 , 政 锦屏 县 采取 积极 有 效措 施 , 年安排 专项 经 费 每 组 织抢救保 护 , 取得 了阶段 性成 果。至 2 0 0 9年底止 , 锦屏县 共征 集到 “ 屏 文 书” 锦 原件 2 0 96 0多件 ; 已整
理、 裱糊 2 0 多件 , 始 实现 对散 存 民间“ l 0 0 开 锦屏 文 书” 的有效保 护。 201 0年来自第 2卷第 2期
锦屏文书(清水江文书)的法学理论与法文化研究——2016年锦屏文
及与 汉 民族 文 化 的 融 合 , 体 现 了 少 数 民族 的契 约
举行 。此 次研 讨 会 及 会 议 的 主 要 议 题 主 要 包 括 “ 锦屏 文 书的法 文化 价值 ” “ 锦 屏 文 书 中的 纠纷 解
决” “ 锦屏 文 书 与社 会 秩 序 ” “ 锦 屏 文 书 中的 习惯 法” 及“ 锦 屏文 书 的个 案专 题研 究 ” 等 方面 , 来 自清
这 批 学者对 锦 屏 文 书 的 不 懈 研 究 , 以 及 国 家 对 文 书抢救 保护 工 作 不遗 余 力 的 支 持 , 使 得 锦 屏 文 书 在2 0 1 0年被 列 入《中 国档 案 文献 遗 产 名 录 》 第 三
批 人选 项 目。
主要体 现 在保 留家族 共 有 制 前提 下 家庭 股 分 制 的
越长 、 地域 覆盖 广 、 民 间藏量 大 、 研 究价 值 高 ” 等特 点, 是法学、 经济 学 、 人类学 、 社会 学、 文 化 学 等 诸 多学科 研 究 的重要 史 料 。而 锦 屏 文 书反 映 了 清 至 民 国时期 苗族 、 侗族 居 民的经 济 、 社 会 生 活 状 态 以
支持 , 亦受 到 了 国 家 及 各 级 党 委政 府 的 重 视 。 在 学界 , 各学 者 发表 了 多篇 专题 论 文 , 介 绍 了清 水江
及锦屏 文 书 的发现 、 命名、 学 术 价值 及 研 究 利 用 的 过程 ; 在 国家 层 面 , 国务院、 发 改 委 及 贵 州 省 政 府
锦屏县 汲取锦屏文书精华 明晰产权狠下功夫
GG 缀 色 中 ■ O tb r N v mbr c e / oe e o
锦 屏 县 委 书 记 陈 英 华 为偶 里 乡寨 先村 村 民 发放 第一 本林 权 证
包 合 同的 格 式 和 条 款 , 明 确 承 包 期 限 , 林 业 纯 收 人 2 4 7元 , 占 农 民 人 均 表 决 ,并 逐 家 逐 户 签 字 确 认 。 乡村 林 9.
业 局 将 林 权 登 记 申请 材 料 报 县 政 府 审 批发证 。四是把好档 案关。按照客 观、
投 资股、劳力股等 多种利益分配方式 , 基 础 上 ,走 合 作 经营 、 规 模 经 营 之 路 。 每 种 方 式 都 要 细 化 ,用 制 度 固 定 下 来 。 准 确 、 完 整 、 系 统 的 基 本 要 求 ,认 真 经 过 近 年 来 的 发 展 , 乡 村 林 场 已 成 为 产 权 明 晰 了 ,农 民 群 众 吃 下 了定
锦 屏县
汲取 锦屏文 书精 华 明晰产权 狠 下功 夫
文/ 中 r e R Pr p r Ri h s y
锦 屏 县 位 于 贵 帅】 东 南 部 ,是 贵 至 有 了 “ 不 完 的 猪 , 砍 不 完 的 树 ” 省 杀
目前 ,已 经 发 放 林 权 证 3 7 万 本 ,发 .1 证 面 积 t 8 8万亩 ,3万 多 户 农 民 得 到 4.
明 晰 产 权 是 林 业 发 展 的 动 力
乡村 林 场 是 林 业 发 展 的 产 物 ,是 农 民 在 发 展 林 业 生 产 实 践 中 的 发 明 色 『 _ 造 。 几 十 年 的 实 践 使 农 民 逐 渐 认 识 到 管 田地 易 管 山难 , 必 须 在 明 晰 产 权 的
锦屏文书暨清水江木商文化研讨会
同、 关 、 书等 ; 形成 于官府 的告 示 、 决 、 契 、 分 婚 有 判 税 土地 执 照、 口簿 、 札 、 收花 名册 等 。 已发 现 的锦 户 委 征 屏 文 书的年代 最早 为 明代 , 大部分 为清代 乾 隆以后 , 而 它们是 清水 江 流域 清代 民 国苗侗 人 民社 会 生 活 的 真 实反 映 , 中原王 朝 向边疆 民族地 区 军事 与政 治拓 展 的真 实记 录。 是 归户性 强是 锦屏 文 书最 大的特点 , 每一份 契约文 书从 形成 之 日起 , 就在 同一个 家族里 面世 代 传承 , 数 百年 而不紊乱 。正如 中山大 学张应 强教授 等 编 辑 出版 的《 水 江文 书》 印锦 屏 文 书一 万 多份 , 一 份 清 影 每
要 价值
2O1 O年
第 2卷
第 3期
利 用及 清水 江木 商文化研 究” 将邀请 国 内有 关专 家学者共话锦 屏 文 书。 , 锦 屏文 书是 继徽 州文 书之后 中 国古代 契约 文 书的又一 大发现 , 中 国少数 民族 地 区古代 契约文 书藏 是
量最丰 富的地 区。据初 步调 查及 保 守估计 , 现散 布在 苗族侗 族 民间 的清代 和 民 国契约 文 书 至 少在 3 0万
份 以上 。到 目前 为止 , 由锦 屏 、 黎平 、 剑河 、 三穗 、 天柱 五 县档 案馆 收 藏 进馆 的契 约 文数 字化 处理 。锦屏 文 书 内容 非常众 多, 形 成 于 民间 的林 契 、 有 田契、 契 、 当契、 白字 、 成合 房 佃 清 分
e . u1
ri e s
or a
由黔 东 南州委 、 州人 民政 府主 办 , 里学 院和锦屏 县人 民政府 承 办的“ 凯 锦屏 文 书 暨清水江木 商文 化研 讨会 ” 于 2 1 将 00年 1 0月 1 日至 1 日在 贵 州省锦 屏县 举行 。会议 主题 为“ 5 7 锦屏 文 书的抢救 、 护与 开发 保
关于建立锦屏文书数据库的思考
期 间, 由中山大学 张应 强教授 主编的 《 清水 江文 书》 1 , 第 辑 西南政法大学 陈金 全教授主编 的《 贵 州文 斗寨 苗 族 契 约 法 律 文 书 汇编 —— 姜 元 泽 家 藏 契约 、 文书》 却相继 问世。《 清水江文书》 2辑也 第 即将 出版 。这些 资 料 汇 编 是学 术 界研 究 锦 屏 文 书 的主要参考资料 。而大量契约 文书还秘藏在锦屏 县等地的档案馆 , 不对外提供查 阅服务 , 在一定程 度上 制约 了锦 屏文 书 的研 究 。
需要 遵循 “ 源共 享” 资 的原 则 , 选择 合 适 的技 术平 台, 行 el 发布 的 著录标 准 , 执 ai s 并积 极协 调相 关
各 方的利 益 。
关 键 词 : 屏 文 书 ; 据 库 ; 录标 准 ; 锦 数 著 资源共 享
论 文编 码 : o :0 3 6 / . s .6 3— 3 9 2 1 .2 3 D i1 . 9 9 ji n 1 7 9 2 .0 0 0 . 1 s
部 编 辑 , 究 方 向为 民族 学 。 研
・
19・ 1
纪 中 国文献 史上 的五 大 发 现 是 清 代 档 案 、 甲骨 文 、
半个世纪 , 许多专家学者对锦屏文书研究也寄予了 较高期望 , 台湾著名黔藉作家 、 如 文学史家姜穆先 生 回黔省亲时 曾多 次说 : 可 以深信 , “ 清水江锦屏 等县 的林业 契 约 文化 将 成 为 黔学 中 的一 门显 学 。 ”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黔东南州锦屏文书抢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黔东南州锦屏文书抢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黔东南自治州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8.01.16
•【字号】黔东南府办发[2008]5号
•【施行日期】2008.01.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黔东南州锦屏文书抢救保
护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黔东南府办发〔2008〕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凯里经济开发区和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管委会,州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鉴于人员工作变动,为便于工作,决定对黔东南州锦屏文书抢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进行调整,其调整后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刘晓春(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副组长:张广渊(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杨通永(州档案局局长)
成员:刘贵和(州林业局副局长)
刘建新(州发改委副主任)
朱远奎(州公安局副局长)
舒继福(州财政局副局长)
杨正权(州文化局副局长)
袁尚勇(锦屏县人民政府县长)
龙剑(天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杨国勇(剑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欧定祥(黎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杨长荣(三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州档案局,杨通永兼任办公室主任。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八年一月十六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屏文书的抢救与保护
2006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锦屏文书抢救保护 工作领导小组后,黔东南州和锦屏县相应成立了锦 屏文书抢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机构的成立,为将 锦屏文书抢救保护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创造 了良好条件,为锦屏文书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组织上 的保证。
锦屏文书的抢救与保护
开展全面普查,摸清家底。 为了彻底了解“锦屏文书”的保有情况,摸清家底,便于下 一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抢救保护工作,锦屏文书领导小组 安排进行全面的“锦屏文书”普查,普查对象包括民间散存的 明清以来形成的山场、林木、田土、房屋等买卖、租佃、典当 的契约、字据、簿册,官府文告,家谱,碑刻,反映锦屏县政 治、经济、文化、民俗、婚俗、宗教等历史发展情况的有价值 的文字材料和民间文学(艺)作品以及民间故事、古歌、传说 记录,当地著名历史人物传记、家书,也包括旧时有特色的生 产生活用具、民族服饰、房屋构件及其装饰、民间工艺品等实 物。 通过开展“锦屏文书”普查工作,调查出锦屏县民间散存的 “锦屏文书”有10万件以上。
锦屏文书的起源
到了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木材贸易十分繁荣,人 工造林技术也已相当成熟,木材贸易、人工造林已 成了锦屏地区人民赖以生存、社会赖以发展的强大 支柱产业。相应地,产生了大量的山场、林木、田 土、房屋等买卖、租佃、典当的契约、字据、簿册, 官府文告,家谱,碑刻,以及反映锦屏县政治、经 济、文化、民俗、婚俗、宗教等历史发展情况的有 价值材料和民间文学(艺)作品、民间故事、古歌、 传说记录和反映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经济特色的生产 生活用具、民族服饰、房屋装饰构件、民间工艺品 等实物。
锦屏文书的种类
“锦屏文书”的种类多,内容丰富。从载体形式上 分有石(碑)、兽骨、竹木、布、纸等;从功用来分 有生活、生产与经营记录等;从记录的形式上分有 文字、音像与实物等;从具体内容上分则更是丰富 多彩,有山林、田、地、房屋、宅基地、水塘、菜 园权属买卖契;山林、田、地、房屋、宅基地、水 塘、菜园等家产析分及传承记录契;合伙造林、佃 山造林、山林管护、山林经营契;山林土地权属纠 纷诉讼、调解裁决文书;山林土地买卖以及家庭收 支登记簿册;生态环境保护契;乡村民俗文化记录; 官府文件;村规民约;家乘族谱;古籍等。
锦屏文书的抢救与保护
精心整理,汇编成册,便于利用。 在征集时,往往征集到的锦屏文书原件因年代 久远而破损、虫蛀、霉变,必须经修整、裱糊后才 能进行编目、复印汇编成册。为了能更好地完成裱 糊、整理、编目等内业任务,锦屏县档案局聘请专 业人员,从事修整、裱糊以及整理编目工作,从而 大大加快了整理编目以及汇编成册的进度,为开发 利用工作提供便利。
锦屏文书的抢救与保护
齐头并进,加大征集力度。 2008年以前,锦屏县“锦屏文书”的征集完全以县档案 局为主,由档案局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动员征集,2009年后,征 集工作以各乡镇为主,县档案局综合协调、督促各乡镇开展工 作。在征集工作中,采取多方式开展工作:一是由各乡镇组织 宣传和征集,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县档案局和乡镇共同派人入 户接收进馆保管。二是在平时工作中县档案局工作人员通过熟 人朋友等各种途径了解到群众家中保存有锦屏文书后,直接进 村入户开展征集。三是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鼓励群众自觉到档 案馆捐交。“锦屏文书”近3万件。
锦屏文书的发现
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949年至文化 大革命为第一阶段
改革开放后至 2006年前为第二阶段
2006年 以来为第三阶段
锦屏文书的发现
1949年至文化大革命为第一阶段 20世纪60年代当地档案馆做过一些零星收集,贵州省民 族研究部门在社会调查中也做过一些收集,但因当时的 历史环境、条件,锦屏文书并没有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锦屏文书的概念
锦屏林业契约,是指以贵州省锦屏县为中心的清水 江中下游地区苗、侗族人民从事林业生产所产生的 各种历史记录,是“锦屏文书”中单独反映林业生 产方面的原始记载。
锦屏文书的概念
“锦屏文书”是以锦屏林业契约为主要内容、主要 特色的反映当地林业与苗、侗族人民生存、发展等 社会关系的原始记载,是这一地区当时地方经济、 社会生活的缩影。
录
锦屏文书的起源
锦屏县是我国侗、苗族聚 居的边远县份,土地肥沃,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 常适合林木生长,是我国 南方著名的传统人工林区, 锦屏人工造林已有 500 多 年的历史,这在中国堪称 独特,在世界上也不多见。
锦屏文书的起源
早在明代中期,锦屏清水江、亮江流域苗、侗族人 民即已习惯了山田互补、林粮间作的生产方式。明 洪武三十年(1397年),朱元璋派官军进剿锦屏 婆洞林宽起义,溯沅江而上进入锦屏。从此,锦屏 盛产优质杉木的信息传至江南、华东。明、清时期 朝廷到锦屏广征“皇木”,带动了“民间木商”大 量涌入锦屏,“皇木”、“民木”贸易兴起、繁荣 起来。拉动、刺激人工造林业的兴起并日益繁荣兴 旺。吸引本地大量的侗、苗族人民和来自江南、华 东等地的汉族人民在锦屏从事木材贸易和人工造林、 管林工作。
锦屏文书的意义及价值
锦屏文书的成功挖掘、保护,填补了中国经济发展 史上两项空白:一是少数民族地区缺少封建契约文 书的空白。二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缺少反映林业生 产关系的历史文献的空白。 锦屏文书的成功挖掘、保护,填补了15世纪来, 侗、苗族人民与汉族人民经济交往中缺少文字记载 和法律史的空白。 锦屏文书的成功挖掘、保护,对于研究锦屏从古到 今为什么林业是永不衰败的产业有着极为重要意义 和价值。
锦屏文书的概念
2006年下半年后,按照致公党贵州省委就契约文 书议题形成的向贵州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提交的 《关于抢救“锦屏文书”的建议》,以新的“锦屏 文书”概念取代原先“锦屏林业契约文书”的概念, 把锦屏周边清水江中下游地区的三穗、剑河、天柱、 黎平四县统一纳入“锦屏文书”的抢救保护范围, 从此改称“锦屏文书”。
锦
屏
文
书
姓 名 学 : 号 杜 : 登 辉 090406103
锦 屏 文 书 的 抢 救 与 保 护
锦 屏 文 书 的 价 值 及 意 义
锦 屏 文 书 的 特 点
锦 屏 文 书 的 种 类
锦 屏 文 书 的 概 念
锦 屏 文 书 的 发 现
锦 屏 文 书 的 起 源
目
锦屏文书的特点
锦屏文书具有突出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从 收集来的锦屏文书中可以看出,只要是保存有上百 份文书的户,其中的文书大都具有非常好的完整性、 系统性和连续性,能清晰连续地反映该户历史状况。 锦屏文书具有鲜明的主题内容,其中以反映林生产 关系为主要内容。
锦屏文书的特点
锦屏文书具有突出的稀有性。英国牛津大学世界著 名历史学家柯大卫先生考察锦屏文书中的契约时评 价道:“锦屏契约非常珍贵,像这样大量、系统地 反映一个地方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契约在 世界上也不是多见”。 锦屏文书具有典型地域意义和突出的民族性。
锦屏文书的意义及价值
锦屏文书记载了400多年来侗、苗族人民与汉族人民 的木材贸易,对研究民族商贸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锦屏文书体现了侗、苗族人民早已具有运用“契约” 保护自己经济利益的意识,对研究民族经济法学有极 高的借鉴价值。 锦屏文书的大量征集、保护、开发与研究利用,以及 锦屏文书文化大品牌的创建,对提高锦屏知名度,对 促进旅游业发展和提升旅游品位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锦
屏
文
书
锦屏文书的意义及价值
锦屏文书反映了明王朝以来封建社会林业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的形成与变迁,对当今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人工造林、森林管护、木材贸易形式、林业发展、 生态立州、立县等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对研 究林学、农学、民族学、民族法学、社会学、经济 学、人类学、档案学、生态环境学等具有较高的学 术参考价值。对研究民族区域自治维护少数民族社 会稳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锦屏文书的抢救与保护
建立特藏库、馆,专门保护锦屏文书。 为了确保进馆“锦屏文书”的安全保管与展 出利用,设立专门的保管馆库和展厅是必须的, 2006年,锦屏县档案局在原有库房上加层扩建专 门库房,专门保管“锦屏文书”。2008年6月,国 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财政部联合下达“锦屏 文书”特藏馆建设项目投资计划1,782万元,建设 规模为5,400平方米。并确定将“锦屏文书”特藏 馆建设项目安排在锦屏县修建。
锦屏文书的发现
改革开放后至2006年前为第二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在贵州省档案局的支持下锦屏县档案局(馆)开始了 锦屏文书有计划的征集工作,一些专家学者也深入 锦屏等县,开展田野考察研究并收集锦屏文书,发 表了一些成果。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由日本东京外国 语大学出版发行,贵州省民族研究所杨有赓、日本 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研究所唐立、武内房司三 位学者主编的《贵州苗族林业契约文书汇编(1 736 一l950)》。该汇编共三卷收录了近1657件契约, 第一次较系统的向世人介绍了锦屏文书,引起了较 大的反响。一些国内外媒体对锦屏文书相继进行了 报道。
锦屏文书的发现
2006年以来为第三阶段 2006年锦屏文书的抢救保护工作在国家的关心重视 下,贵州省成立了锦屏文书抢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系统地、大规模地开展了锦屏文书抢救保护丁作。 目前锦屏文书抢救保护工作已从锦屏一个县发展到 清水江流域剑河、三穗、天柱、黎平和台江6个县, 且有进一步扩大范围的趋势。档案馆馆藏锦屏文书 从一万多份增加到8万多份。研究者队伍进一步发 展壮大,中山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贵州大学等高 校或研究机构的一些专家学者都将锦屏文书作为重 大课题开展研究,锦屏文书的影响在国内外进一步 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