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摘要:社会与科技的迅速发展对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实际的交际能力。笔者就学生本身素质的差异、语境、师资等教学环节分析了当前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从交际情景、交际过程和师资几个方面提出了有效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交际能力交际法

0.引言

交际教学法自70年代末引入我国以来,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其基本理论和思想已成为影响我国外语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主

流之一,在我国传统外语教育思想和观念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使我们看到了世界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水平以及我们存在的问题

和差距。

1.交际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学习者自身素质的差异

从表达思想能力的要求来看,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甚少。在课堂活动中,学生所表现的“合作”与参与在程度上的差异也阻碍交际法的顺利施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班级人数过多,人均机会少,学生语言基础的差异,学习“动因”的差异,学生“知识水平”和“智力准备”(intellectual readiness)的差异,学生的情感因素,个性差异等。再则,即使有些学生可以对文字表面的信息予以理解,在交际过程中也是无法

深入下去的,从而很难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1.2 语境

由于目前在教材以及教学实际中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造成学生对一些背景材料缺少了解,有时还混淆不同的文化情景。这样一来,课堂出现的语境就失去了交际的意义,也就无法使学生真正置身于刻意模仿的“逼真”的交际环境。因此,学生在交际中就往往缺少语言的“得体性”。尽管在语言功能和形式之间,交际法更强调的是前者,但是,非真实的语境是很难实现真正的交流的。

1.3师资

交际法对师资是一种挑战。一方面,目前我国一部分教师的交际能力还不足以全面开展交际法教学。大多数是知识单一,实现英语教学的专业化还不可设想。另一方面,交际法教学更强调教师自身的素质,尤其是教师的个性对于交际法的能否顺利实施往往起决定性作用。目前,我们多数教师较注重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却很少研究或者考虑自身个性给教学带来的影响。结果是学生常表现“淡漠”、“不语”。甚至“顶撞”,从而使交际法无法实现。

2.实施交际法中所出现问题的对策

2.1 把学生置于尽可能真实的交际情景

教师的责任是在现实条件下为学生设计和提供尽可能真实的英语交际情景。判断情景是否真实,首先要看是否符合学生将来在实际中使用英语的情况。比如说,在课文或练习里设计学生和他们的老板用英语交流就不真实。改为老板用汉语和外宾谈,由另一名学

生翻译,这就真实了。真实情景的第二个要求就是有交际的需要和内容。设计学生的交际活动时,常用一个办法是:利用或制造学生所知情况的差距,同时给一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必须交还所知情况,填补差距,才能完成任务。学生达到了一定水平,还可以内外结合,让学生分别到课堂之外去了解不同的情况,然后回来凑情况、讨论。能让学生走出课堂,交际情景就更真实了。

2.2 交际过程要活化

在交际活动中,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学生只有通过交际这个活的过程,才能学会英语。比如说,阅读一篇文章,然后回答问题。这时教师关心的,不应该是学生是否得出正确的答案,而是学生如何寻求答案。因为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得发挥他对语言功能知识的种种运用能力,如从上下文抓意思、认清语篇结构、引申推理等等。只有通过这种寻求意思的阅读过程,才能使他获得功能知识及其运用能力。教师可以故意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没有一定正确的答案,这样更有利于引起争论,更有利于学生自觉去经历探求答案的过程。通过这种激发学生思索的问题,学生就能够逐步学会看文章,如何探索作者的真正意思,也就能逐步获得阅读所需要的交际本领。

2.3 解决好师资问题

在交际法的课堂上,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为这会促进教学交际中的合作;教师的优良品质和个性(如耐心、幽默、热情、富于想像,友好、善于启发等等)更是开展良好交际的前提。其次,

作为教师不仅要注意外语教学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还应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把知识的一元化变为多元化。

3.结语

对于21世纪的人才来说,英语不再是一种语言工具,而是一种必备的知识条件和表达能力。为了培养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交际法必不可少。对于交际法实施中所出现的问题,须认真研究,探讨。对于交际法,不应该盲目使用,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为我国培养出真正具有实力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 1964. the linguistics science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longman.

[2] 顾嘉祖. 1996. 语言与文化[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 胡文仲. 交际教学法初探[j]. 外国语.1982(5):23-31.

[4] 李观仪. 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j]. 外国语.1982(6):

17-23.

[5] 张正东.论外语课的对象—结构与功能浅议[j].外国

语.1986(3):44-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