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提出创新型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合集下载

n+1学业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n+1学业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n+1学业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N+1学业评价改革典型案例是指在教育评价体系中,突破传统的单一学业成绩评价,采用更多元、全面的方法衡量学生的学术和综合素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案例:
1. 浙江省第三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其中包括了52个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如能力导向的实习教学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质量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等。

这些案例突出职业能力导向的发展性多元评价,强调过程评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能力评价证明。

2. 教育质量四维评价:温州市教育评估院提出的“教育质量四维评价”体系,从四个方面全面评价教育质量: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和社会评价。

这一体系旨在推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

3. 五权下放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绍兴市教育局在中小学实施“五权下放”改革,包括招生权、课程设置权、教学方法权、教师评价权和学生评价权。

这一改革旨在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4. 构建校本化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绍兴市诸暨市牌头镇中心小学建立了一套校本化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从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成果等多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劳动教育成效。

这一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5. 强调创新精神、突出创新能力:浙江大学等高校在评价体系中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探索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这些典型案例均体现了教育评价改革的趋势:从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这些改革举措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大学校园网络建设和信息化成就

浙江大学校园网络建设和信息化成就

浙江大学校园网络建设和信息化成就1.百年浙大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全国重点大学。

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创办最早的新式高等学府之一。

1998年9月,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于重新合并,组建为今日的浙江大学。

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计划”建设的若干所重点大学之一。

现任校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人工智能专家潘云鹤教授。

目前,浙大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0000余人,其中博士生近5千人、硕士生近1万1千人;教职工84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20名,正教授1000余名。

拥有国家专业目录所设11个大门类的学科,108个本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62个,17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国家重点学科。

(图片1-4)2.浙江大学的教育信息化世纪之交,浙大提出以“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为办学特色,争创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全球信息化浪潮,为浙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四校合并之前,学校提出“四校合并,网络先行”,投入数千万,启动包括下列特色的信息化建设工程:●建立联结各校区的高速宽带城域校园网络系统;●全面推进信息网络化应用,建设数字化浙大校园;●大力开展远程教育,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新手段,探索网上培养学生的新途径;目前,浙大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一个渗透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各个方面的数字化浙大正在形成。

信息化技术有力推进了浙大的现代化。

3.信息化基础设施—浙大校园网络浙江大学现有的城域规模的校园网络覆盖了原有五个校区及新建紫金港校区共6个校区以及所有的学生宿舍:●主干环网:48芯单模光纤,环长54公里●主干交换机:双环自愈式ATM(622M)+星形拓扑千兆以太网●各校区网络:单模/多模混合光纤,总长150公里●校区网络构成:树形骨干网+单位局域网●单位局域网:21个学院级的局域网+4个学生区宿舍网+1个教工宿舍网●出口信道:中国教科网2.5G/1000M(2004.11月下旬完成升级)●运行规模:联网计算机3.6万多台;每日Email 4-5万封注册上网用户2万;平均日流量30-40TB;用户服务器(网站)近120个。

杭州市首创国内招商引资评价指标体系

杭州市首创国内招商引资评价指标体系

杭州市首创国内招商引资评价指标体系作者:金雄伟来源:《人民论坛》2010年第01期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11月份杭州全市共引进内资项目4780个;协议资金1218.10亿元,同比增长18.11%,完成全年任务的101.05%;到位资金528.29亿元,同比增长17.95%,完成全年任务的101.57%,招商引资工作领跑浙江全省。

一个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杭州市招商引资工作中扮演了哪些不可或缺的创新角色?近年来,国内招商引资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但该项工作的评价一直用协议资金、到位资金两个指标作为评价依据,未能全面反映其综合成效。

最近,杭州市人民政府国内经济合作办公室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院校机构合作,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国内招商引资综合评价体系,变粗放型招商为集约高效型招商。

专家认为,该评价体系具有时代性与先进性,思路清晰、体系完备、逻辑严谨,评价体系的内容框架合理可行、评价方法科学、可操作性强,具有原创性,在招商引资绩效评价上具有填白意义,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据介绍,杭州市国内招商引资绩效评价工作从2008年正式启动,重点抓好了理论研究、实证分析、试点探索、实践运用等方面的工作,国内招商引资的绩效评价工作始终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重并进,取得良好成效。

专家认为,国内招商引资绩效评价是一项国内首创的、具有开拓性的工作创新,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理念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

理念创新。

该项工作根据招商引资稳量提质的战略需要,突破了单纯以数量为标准的招商引资考核方式,提出战略相关、基于发展、全程评价三大评价原则,是对招商引资绩效评价的理念创新。

在对招商引资绩效评价的过程中,杭州市坚持将招商引资与地方的发展相结合,从更高的层面来认识推动招商引资;将招商引资业绩与能力增长相结合,从更远的层面来认识招商引资,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从更全面地角度来认识招商引资,有利于抓住关键,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关于集成创新内涵特点及推进模式的思考

关于集成创新内涵特点及推进模式的思考

关于集成创新内涵特点及推进模式的思考※朱孔来内容提要:我国目前对集成创新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程度不同的理解,狭义的理解是从技术集成创新而言;广义集成创新是指以系统思想方法创造性地将不同创新主体的知识、技术、市场、管理、文化以及制度等要素进行综合集成而实现创新目的的实践过程。

集成创新具有创造性、融合性、系统性的特点,能够优化配置创新资源。

促进创新主体的有效合作以及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的融合,具有集成放大效应。

由集成创新的内涵、特点所决定,集成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基本实现形式。

目前最适宜推行的集成创新模式主要有基于企业层面的集成创新、基于企业之间协同价值链的网络集成创新、基于产业层面的技术集成创新、基于创新系统各执行主体有效合作基础上的集成创新、基于产学研相结合的集成创新、基于区域创新体系和国家创新系统宏观层面的集成创新等。

关键词: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技术集成创新基本实现形式中图分类号:F54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82(2008)06—0041—05我国目前所强调的自主创新有三种实现形式。

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目前人们对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内涵已有明确的认识,但对集成创新认识不一致,多数人仅仅从技术集成的角度来认识集成创新,认为集成创新是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

这种认识虽无可非议,但这是一种狭义的认识,“集成”的含义远不止是技术集成,应该从更为宽泛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集成创新。

一、集成创新的提出及国内外的主要思想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集成是一种创造性的融合过程,即在各要素的结合过程中,注人创造性思维,当要素经过主动的优化、选择搭配,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的、相互优势互补、匹配的有机体时就形成了集成。

从系统论角度看集成.集成是指相对于各自独立的组成部分进行汇总或组合而形成一个整体,以由此产生规模效应、群聚效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4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4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4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05•【字号】浙政发〔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2.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4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浙政发〔2024〕1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2024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各地、各部门在2024年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过程中,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一、聚焦聚力提升政策引导保障成效准确把握政策取向,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进一步提高政策实施的精准度、实效性。

(一)迭代升级“8 4”经济政策体系。

优化8个政策包和4张要素保障清单,安排省级财政资金1023.6亿元,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精准落实惠企政策,为市场经营主体减负2500亿元以上。

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一般性支出,大幅压减论坛、展会、节庆等活动,把更多财力用在帮企业、促发展、惠民生上。

(二)积极争取和用好国家政策。

统筹做好项目甄选、申报等工作,积极争取并高效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充分发挥其对重大项目建设的拉动作用;争取100个以上项目纳入国家用地保障范围,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能耗单列清单。

(三)发挥“4 1”专项基金撬动作用。

坚持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完成专项基金组建和运行机制建设,制定尽职免责细则,完善绩效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健全投资风险防控体系,年度计划投资20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000亿元,并扩大省科创母基金规模。

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催生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成长企业。

(四)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切实提升服务理念、能力和质效,力争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3.12.27•【字号】浙教技〔2023〕61号•【施行日期】2023.1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的通知浙教技〔2023〕61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各高等学校:现将《浙江省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浙江省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浙江省教育厅2023年12月27日附件浙江省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深入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根据《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计划》等文件精神和浙江省数字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建设目标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背景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教育信息化驱动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数字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内变量、快变量、强变量作用,统筹做好技术支撑、数字赋能、应用深化、公共服务、安全保障,构建数字教育基础设施、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教育数据开放服务、数字教育协同创新、教育网络安全保障和数字教育发展制度等六大体系完善、结构合理、供给充分的高质量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公平包容、更有质量、适合人人、绿色发展、开放合作的数字教育生态。

到2027年,形成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国际具有影响力的数字教育高地,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示范省建设。

(二)基本原则立德树人、全面育人。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促进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习者的终身幸福奠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论文篇一一、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迫切要求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转型升级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国内工商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国内80%以上本科院校逐步开设工商管理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快速扩大,短期内完成了规模扩张、学科设置和专业布局。

由于主要强调扩大规模、申请学科、提高培养层次、引进理论体系,教育质量与社会需求很不适应,工商管理教育成为近年来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之一、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国工商管理教育迫切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经济转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进行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转变与升级,更加注重有特色、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与供给,并通过社会评价和监督,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1、转变工商管理教育发展方式目前,我国工商管理教育的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经济社会的实际人才需求,主要是人才培养定位存在盲从性、趋同性,缺乏特色;教育内容偏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人文素养与管理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竞合式学习重视不够,导致学生探索学习动力不足、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佳。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重大变革,提出了人才需求的更高要求,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要在稳定规模的同时,优化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强化素质教育,依靠质量提升实现进一步发展。

2、培养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目前,国内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育主要以知识教育为目标,尽管一些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聘请外国教师进行语言锻炼,引入了国际原版教材,采用双语乃至全外语教学组织模式,以加快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但由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过程管理、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的考核等方面的不足,在实践中普遍存在以教师授课为依托、单一教材为基础、课堂活动为中心的人才教育模式,难以体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要求(赵德武,2023)。

工业人工智能系统框架、关键技术、典型应用与发展趋势

工业人工智能系统框架、关键技术、典型应用与发展趋势

工业人工智能系统框架、关键技术、典型应用与发展趋势近年来,智能制造是很多工业发达国家积极推进和重点发展的领域,美国、欧洲和日本等都将目光转向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应用。

2016年,美国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和《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等重要报告,前者提出了投资、人机协同、社会、安全、培训测试、标准和人才等7个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方向,后者从政府与治理角度探讨人工智能的挑战与治理问题。

美国2020—2021年财务预算优先智能和数字化制造,特别是结合工业物联网、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制造系统等领域。

2017年,德国发布“工业4.0”,并提出面向经济的人工智能战略,启动开发和应用“学习系统”计划,使工作和生产更加灵活和节省资源,从5个方面推进数字策略,期望德国在2025年成为人工智能领军者。

2018年,欧盟发布《人工智能协调计划》,制定了投资、研究应用、人才、数据、伦理、公用和合作等7项具体行动,希望使欧洲成为人工智能开发应用的领先者。

日本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稍迟一些,由人工智能技术战略委员会、总务省、文部科学省以及经济产业省负责人工智能规划,2017—2019年相继出台《人工智能技术战略》《人工智能技术战略执行计划》《人工智能战略2019》等战略计划,以本国优势及社会问题为导向的发展思路,主要集中在工业、医疗和交通等三大领域。

2017年,我国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署科技创新体系、产业、社会、军民融合、基础设施和重点科技项目等6项重点工作,投资1500亿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随后发布《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并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规划文件中,都将人工智能列入发展重点,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发展人工智能的决心和魄力。

光明日报:学术评价不能简单量化

光明日报:学术评价不能简单量化

光明日报:学术评价不能简单量化光明日报 11月20日作者:曹建文◆量化的学术评价方式,曾对推动学术发展起过重大历史性作用,但目前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重量轻质现象,量化评价方式正在成为学术浮夸的“催化剂”。

◆虽然目前我国SCI论文总数居世界前列,但反映论文质量的重要尺度——单篇论文平均引文数却只有3.01次,居世界第124位。

论文数量增长与质量下降并存。

◆学术评价体系改革应确保学术评价程序的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重视同行评议,排除非学术因素干扰。

11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曹卫东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我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都在积极推进量化考核,在这一考核体系下,学者的研究成果被量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数字,表面上看,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一种合理甚至公平的学术评价机制;但事实上,这样做是把复杂的智力劳动简化为单一的机器生产,抹杀了个人创造潜能的多样性。

曹卫东认为,这种过度量化的学术评价体系,使学术界出现畸形的恶性竞争,严重阻碍着学术的繁荣发展。

当务之急要积极寻求学术评价的制度创新,尽快驱除数字化的幽灵,营造自由、自信的学术氛围和积极、宽容的社会氛围。

该文发表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同时也使学术评价体系改革这一话题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以量化考核为主的学术评价体系到底需不需要改革?如果需要,应该怎样改才符合学术运行的基本规律?才能充分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学术的健康发展?就这些问题,十多位专家发表了意见。

目前论文数量多寡与职称、经费、升迁紧密相联从今年年初北京大学中文系试点推行论文代表作制度引发热烈讨论,到10月19日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提出“论文数量规定影响学术创新”引起学界高度关注,再到日前曹卫东教授“积极寻求学术评价的制度创新,尽快驱除数字化的幽灵”的呼吁引发学界认同,与学术评价体系改革相关的任何信息几乎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显然,许多人认同这些做法和提法,反映了他们一定程度上对目前过度量化的学术评价标准的不满。

国内外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综述

国内外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综述

国内外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综述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是评估一个地区在创新方面的能力和潜力的方法。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评价各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对于制定创新政策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关于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成果。

首先,在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中,常用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

科技创新投入指标包括研发经费投入、人才引进、科技专利申请等,反映了地区在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

科技创新产出指标包括科技成果转化率、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反映了地区创新能力的转化和应用能力。

创新环境指标包括政策支持、产业密集度、人才培养等,反映了地区创新环境的优劣。

其次,在国外的研究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提出了创新系统模型,将创新能力评价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创新,指的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中级创新,指的是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且已经商业化的创新;高级创新,指的是技术水平非常高且具有颠覆性的创新。

根据不同层次的创新,采取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在国内研究中,浙江大学的研究者提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科技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其中科技创新能力指标包括研究开发投入、科技成果、科技合作等;技术创新能力指标包括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技术孵化等;产品创新能力指标包括产品开发、产品更新、市场占有率等;创新环境指标包括政策支持、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

此外,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中还涉及到对经济发展水平、人才引进政策等因素的考量。

例如,杭州经济学院的研究者通过综合评价杭州地区的人才引进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而评估其创新能力。

同时,研究者还通过分析地区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来揭示创新能力评价的内在机制。

总之,国内外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主要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来评估地区创新能力的不同层面。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以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省高等教育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引导高校科学分类、合理定位、协调发展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引领,以学科和专业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竞争力。

对高校实行分类指导,《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支持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若干所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大学成为国内知名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若干所特色教学型本科院校进入全国同类院校前列,一批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成为国内一流以至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院校,全面强化我省高校教学、科研、服务能力,使我省在全国成为高等教育水平和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地区之一。

研究制定《浙江省高等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高等学校学科重点建设实施方案》、《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本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从我省高校发展实际出发,以2000年1月1日为界,将本科院校按新本科与老本科进行分类,实行新老本科分类考核和分类支持的政策,努力推进我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切实树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

高校资源优先向教学领域集中配置,各项资源努力向教学一线倾向,提高教师教学待遇。

完善基础课程教学,优化通识教育,加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育,强化实践培养。

创新型城市知识点

创新型城市知识点

创新型城市的类型、评估指标和政策建议根据创新活动的内容侧重不同,可以把创新型城市分为四种类型:文化创新型城市、工业创新型城市、服务创新型城市、科技创新型城市。

从长远来看,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需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创新要素向城市集聚,还要利用政府的推动力促进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有机结合的方式。

为有效塑造创新创业环境,建议:(1)建立起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2)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引领作用;(3)继续深化国内外的创新合作与交流;(4)提升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支撑功能。

浙江大学陈劲教授、朱凌博士后等完成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杭州创新型城市研究》是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的研究成果,其通过对创新型城市的国内外重要理论的分析,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定量测度和评价模型,并为塑造有效的城市创新环境提供了政策建议。

主要观点如下:一、创新型城市的基本内涵和本质创新型城市孕育知识经济,知识经济要求城市创新,一个富有竞争力的城市是集聚性、多样性、不稳定性和良好声望的结合体。

可以从四个方面对创新型城市的基本内涵进行解析:第一,从城市发展的驱动力上看,创新型城市是以知识、人力资本为核心创新驱动要素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包含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等综合创新要素;第二,从城市的发展演变上看,创新型城市一般由科技和文化中心城市发展演变而来,是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融合的产物,科技创新能力或知识竞争力是城市的核心能力;第三,从系统角度上看,创新型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城市创新系统,创新型产业和创新型企业是其构成主体,城市整体表现出较强的知识型产业特征,高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创意产业成为其主要的基础产业;第四,从城市发展目标上看,创新型城市在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竞争体系中,积聚和配置创新资源,不断调整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关系,使各利益主体的目标与城市发展目标趋向一致,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创新驱动的集约型城市经济增长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础之上的城市可持续发展。

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创新的机制研究

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创新的机制研究

2022年第6期(总第323期)㊀㊀㊀㊀㊀㊀学㊀习㊀与㊀探㊀索Study&Explor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6ꎬ202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erial.No.323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创新的机制研究杨大鹏1ꎬ陈梦涛2(1.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ꎬ杭州311121ꎻ2.浙江大学经济学院ꎬ杭州310058)摘㊀要: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ꎬ但如何衡量数字经济及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仍缺少深入的研究ꎮ本文从消费者㊁厂商㊁政府三部门角度出发构建包含 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 和 数字化治理 三大维度的数字经济指标ꎬ并基于2011 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开展实证分析ꎬ探索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㊁异质性及其作用机理ꎮ研究结果表明ꎬ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存在显著的驱动效应ꎬ且可以起到一定的 结构性 调整功能ꎬ矫正企业创新 区域不平衡 行业不匹配 等问题ꎮ在机制识别研究中发现ꎬ数字经济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㊁降低企业杠杆率㊁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等渠道助力企业创新ꎮ持续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应加快建设 数字产业化 基础设施㊁畅通数字经济信息流动渠道㊁完善数字经济监管制度ꎬ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ꎮ关键词:数字经济ꎻ企业创新ꎻ融资约束ꎻ去杠杆ꎻ信息质量中图分类号:F121.3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462X(2022)06-0157-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平台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理与优化对策研究 (19CGL003)作者简介:杨大鹏ꎬ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讲师ꎬ管理学博士ꎻ陈梦涛ꎬ通讯作者ꎬ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ꎮ㊀㊀一㊁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ꎬ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㊁重塑全球经济结构㊁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ꎮ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㊁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经济形态ꎬ通过效率变革㊁质量变革和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ꎬ其核心在于企业创新发展ꎮ从理论研究来看ꎬ数字经济助力企业创新的机制尚不明确ꎮ数字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信息数字化㊁业务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三个阶段ꎬ其目标是依靠信息化㊁数字化㊁智能化技术的发展ꎬ推动新业态㊁新型商业模式的产生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1]ꎮ数字经济引发嵌入在技术㊁管理和制度系统中的技术经济范式的深刻变革ꎬ企业创新的核心逻辑是数字技术发展对企业的核心产品㊁服务和流程的重塑[2]ꎬ在供给端重塑企业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ꎬ在需求端改变消费结构和个性化消费ꎬ并颠覆了传统商品交换和流通方式ꎬ拓展了商品交换的地域与空间ꎬ实现降本增效[3]ꎮ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及其宏观影响方面ꎬ亟待从理论上探究数字经济的衡量方式及其对企业创新的微观影响机制ꎮ探究 数字经济 与 企业创新 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政策启示ꎮ因此ꎬ本文将深入探析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创新的关系ꎬ揭示其作用机制ꎮ研究尝试在以下方面做出边际贡献:一是尝试为我国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测算口径ꎬ完善数字经济统计框架ꎻ二是弥补相关研究领域不足ꎬ探索数字经济发展与微观企业主体创新行为的关系ꎬ并实证检验其内在传导机制ꎻ三是进一步探讨数字经济的 结构性 调节功能ꎬ为发展数字经济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ꎮ㊀㊀二㊁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一)数字经济的内涵与测算自Tapscott(1996)[4]提出 数字经济 以来ꎬ751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实践ꎬ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不断丰富ꎮ目前ꎬ学界对数字经济的内涵与测量方法尚未达成共识ꎬ主要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理解和测量数字经济ꎮ狭义视角认为数字经济是一种独立的产业经济形态ꎬ从厂商角度界定的数字经济主要包含数字产业的增加值ꎬ指所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进行的经济交易活动ꎬ是国民经济中一种独立的数字化产业[5]ꎮ数字产业是指硬件制造业㊁软件及计算机服务业㊁通信设备制造业和通信服务业ꎬ主要从互联网及相关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角度来定义数字经济ꎮ狭义理解可能忽视数字经济的多层次性和广泛辐射性ꎬ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广义视角理解数字经济ꎬ认为数字经济是一种经济活动ꎬ一切以数字化形式呈现的交易活动都属于数字经济[6]ꎮ数字经济不应局限在单独的数字或信息产业ꎬ而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ꎬ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ꎬ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ꎬ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ꎬ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㊁智能化水平ꎬ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7]ꎮ目前数字经济的主流测算方法有两种ꎮ一种是直接测量法ꎬ仅考虑数字或信息产业限定的范围ꎬ以此为依据统计㊁估算区域内数字经济的规模ꎮ如美国商务部建立一个包含近5000类商品和服务的供给 使用(supply-use)框架ꎬ进一步识别相关行业ꎬ进而直接估算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产出㊁增加值等ꎬ得出数字经济规模[5]ꎮ另一种则是综合测量法ꎬ综合考虑数字经济发展新业态的发展水平ꎮ赵涛等(2020)从 互联网发展 和 数字金融 两个方面对我国不同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ꎬ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8]ꎮ王振等(2021)则构建了一个包含数字设施㊁数字产业㊁数字创新和数字治理四大维度的数字经济竞争力模型来系统性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9]ꎮ以往关于数字经济的相关研究多从厂商和政府两部门的视角定义数字经济的内涵ꎬ忽视了消费者在数字经济中的重要作用ꎮ消费者的需求多样性是促进企业进行创新的重要因素ꎬ在数字经济背景下ꎬ消费者需求多样性被进一步放大ꎬ企业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和捕捉到消费者的个性或需求ꎬ将消费者纳入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之中ꎬ促进企业不断创新ꎮ因此ꎬ本文从消费者㊁厂商㊁政府三部门角度出发构建包含 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 和 数字化治理 三大维度的数字经济指标ꎮ其中ꎬ数字产业化(DigitalIndustrialization)指信息化产业发展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情况ꎬ包括电信业㊁电子制造业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ꎮ产业数字化(IndustryDigitalization)指新型数字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ꎬ为传统企业赋能ꎬ重塑产业分工协作格局ꎬ包括物联网㊁智能制造㊁数字媒体㊁数字金融㊁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ꎮ数字化治理(Digitalgovernance)指政府部门应用数字技术提供数字化公共服务ꎬ在收集㊁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实现 数字治理 ꎮ(二)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现有针对如何驱动企业研发创新的研究较为多元ꎬ核心视角可分为政府视角㊁市场视角㊁内部视角三方面ꎮ在政府视角层面ꎬ现有研究主要从宏观政策㊁规制设计㊁政府财政研发投入和科技补贴等维度进行分析ꎻ在市场视角层面ꎬ国内学者聚焦于市场化改革㊁产业集聚对微观主体创新行为的影响ꎻ在内部视角层面ꎬ主要关注企业高管特征㊁企业财务状况㊁企业文化等方面ꎮ综合来看ꎬ高效持续推动企业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ꎬ由政策㊁制度㊁环境㊁要素供求等因素共同决定[10]ꎮ而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从政府㊁企业㊁消费者等多个维度为企业研发创新提供保障和支撑ꎮ从政府治理视角来看ꎬ数字化治理能够让政策制定者实时捕捉市场供求动态ꎬ根据市场变化制定相应政策ꎬ并通过大数据技术㊁人工智能技术等数字手段精准获取政策实施反馈ꎬ降低政策不确定性ꎬ为企业研发创新营造稳定的制度环境ꎬ促进企业成长发展和创新ꎮ从企业视角来看ꎬ企业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和传统资源要素融合赋能企业研发过程ꎬ在产品研发阶段ꎬ数字仿真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的支持能够大大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ꎻ在产品生产和制造阶段ꎬ物联网等技术的支持通过透明851化生产流程各环节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ꎬ降低产业链上企业生产成本ꎬ提高创新效率ꎬ改善市场环境ꎬ对在位企业施加竞争压力ꎬ倒逼企业不断创新以求得生存和发展[11]ꎮ同时ꎬ数字技术的发展充分赋能传统金融机构ꎬ大幅减少运行低效和资源错配问题ꎬ让企业创新活动得到充分支持ꎬ从而有利于企业创新ꎮ此外ꎬ从消费者参与视角看ꎬ数字经济重塑了企业生态系统和外部生态环境ꎬ使得更多的利益相关者成为价值共创者ꎬ进而极大地促进企业创新[12]ꎮ因此ꎬ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创新活动ꎮ数字经济引发的深刻变革主要体现在 提供增量 和 优化质量 两个主要方面ꎮ 提供增量是指数字经济可以有效整合现有市场资源并向企业提供额外的有效供给ꎬ是数字技术广泛地市场化应用进而推动数字新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ꎮ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ꎬ大数据㊁人工智能㊁区块链等信息技术能在处理海量数据的同时维持成本㊁控制风险ꎬ有效地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ꎬ改善市场中存在的资源错配现象ꎬ使得企业研发创新资金需求能与适应资源匹配ꎮ企业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创新ꎬ实现资源有效整合而创设新发展空间ꎮ数字经济发展丰富了企业销售方式与渠道(如线上平台㊁智能路演)ꎬ进而实现已有产能和库存的快速消化[13]ꎮ此外ꎬ大数据㊁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提供了精准评价企业信用水平的可能性ꎬ以行为数据强化金融风险控制ꎬ使得金融工具和机构的结构与种类得以拓展与优化ꎬ能为企业提供更丰富的融资渠道和平台[10]ꎬ有效帮助企业缓解融资约束ꎬ为企业创新提供坚实的金融资源基础ꎮ优化质量 即数字经济发展能为传统企业生产提供优化方案ꎬ全面提升效能ꎮ在企业生产经营方面ꎬ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ꎬ通过应用互联网㊁区块链等数字信息技术ꎬ企业可显著提升交易效率ꎬ降低交易成本ꎬ效率和安全性兼顾的交易方式能够保护企业利益ꎬ有利于企业及时获得稳定的现金流ꎬ增加企业内部资金积累和经营实力ꎬ降低对外部资金的需求和依赖ꎬ从而缓解企业杠杆率ꎬ降低财务风险ꎮ在企业融资方面ꎬ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提升金融配置效率ꎬ打破传统金融约束ꎬ有效控制信贷风险[14]ꎬ改善信贷资源错配ꎬ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压力[15]ꎮ在市场信息流通方面ꎬ企业通过利用数字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匹配分析ꎬ向市场各方提供企业内部准确可靠的运营信息ꎬ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ꎬ促进资源与企业创新项目的风险特征相互匹配ꎬ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16]ꎮ即数字经济的发展拓宽了信息流通渠道ꎬ减少信息流动障碍ꎬ优化资源配置效率ꎬ有效纠正 属性错配 领域错配 和 阶段错配 等问题ꎮ数字经济发展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㊁降低企业杠杆率㊁提升企业信息质量ꎬ有利于长期可持续的企业发展ꎬ保障企业专注于从事企业创新活动ꎮ因此ꎬ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2:数字经济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ꎮ假设3:数字经济通过降低企业杠杆率促进企业创新ꎮ假设4:数字经济通过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促进企业创新ꎮ㊀㊀三、数据说明与模型设定(一)数据来源本文为研究数字经济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并探索其作用机制ꎬ选择中国A股(沪㊁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ꎬ研究区间为2011 2020年ꎮ为保证数据质量以及剔除极端情况ꎬ本文对原始数据进行一定处理:首先ꎬ剔除研究样本中的金融类企业㊁ST公司㊁∗ST公司以及当年退市的公司ꎻ其次ꎬ为保证数据质量与数据连贯性ꎬ剔除连续数据少于3年的企业以及在2019年及以后新上市的公司ꎻ最后ꎬ针对公司层面的连续变量进行(1%ꎬ99%)缩尾处理ꎬ消除极端异常值的影响ꎮ企业层面的数据(包括财务数据㊁公司信息以及专利情况等)来源于iFind数据库㊁WIND数据库和CS ̄MAR数据库ꎬ数字经济㊁数字金融等行业㊁宏观层面相关指标来自国家统计局㊁中国信通院㊁中国工信部㊁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院等ꎮ951(二)变量说明1.被解释变量ꎮ现有研究通常利用企业研发投入作为企业创新的代理变量ꎬ但由于企业创新成果转化存在高度不确定性ꎬ利用企业研发投入衡量企业创新行为或会存在一定的高估ꎮ因此ꎬ本文考虑从创新成果角度进一步衡量企业创新能力ꎬ分别以企业申请专利总数(Topat)和企业发明专利数量(Patent)作为企业创新的核心代理变量ꎮ2.核心解释变量ꎮ本文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主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一是综合考虑数字经济发展的广度与深度ꎮ数字经济指标体系是基于数字经济发展内涵㊁特征的高度凝练与总结ꎮ在指标体系中不仅要考虑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覆盖到的行业㊁使用人群ꎬ还要考虑其与现有产业的融合深度ꎮ二是体现数字经济发展的多元化ꎮ现有数字经济相关研究多从数字技术产业㊁数字金融行业等方面出发ꎬ随着数字经济不断创新发展ꎬ其内涵得到进一步深化ꎬ呈现出层次多元的特征ꎮ因此ꎬ数字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不能仅包括信息相关产业ꎬ还包括传统产业数字化㊁政府数字平台服务等新业态ꎮ按照上述构建原则ꎬ借鉴现有数字经济的研究经验ꎬ并结合我国数字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ꎬ本文从政府㊁消费者和企业三个部门出发ꎬ综合考虑数字制造㊁数字金融㊁数字贸易㊁数字物流等方面ꎬ认为数字经济应该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 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 和 数字治理化 ꎬ在此基础上共收集13个二级指标ꎬ30个三级指标共同衡量数字经济水平ꎮ数字产业化方面ꎬ主要考虑数字基建情况ꎬ包括但不限于数字技术与数字产品的生产与使用ꎮ不同于传统研究ꎬ本文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加入从消费者角度衡量的 互联网上网人数 移动互联网手机上网流量 指标ꎬ以更好地体现数字经济的广度和覆盖情况ꎮ产业数字化方面ꎬ侧重数字技术与其他经济产业的交融应用ꎬ拓展数字经济应用深度ꎬ赋能传统产业ꎮ主要包括数字贸易㊁企业信息化融合㊁数字金融㊁数字媒体㊁智能物联等新业态㊁新模式ꎮ数字化治理方面ꎬ关注政府对于数字技术㊁数字产品的应用ꎬ其会显著影响企业㊁消费者ꎬ为市场带来低门槛㊁低成本的高效公共服务ꎬ进一步提升市场效率ꎮ本文主要从政府数字平台建设和相关制度保障衡量数字化治理水平ꎮ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数字经济指标ꎬ①在进行指标计算前ꎬ本文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的无量纲处理ꎬ增加数据统一性与可比性ꎮ进行无量纲处理后ꎬ利用主客观结合方式确定权重ꎬ利用变异系数法计算相关权重ꎬ计算可得数字经济发展指标的权重ꎬ见下页表1所示ꎮ3.中介变量ꎮ融资约束(cash)以当期现金流净整与期初总资产比值衡量企业融资约束ꎬ该数值越大代表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强ꎬ越难获得足额融资ꎻ杠杆率(lev)以企业资产负债率衡量杠杆率ꎬ总负债/总资产∗100%ꎻ信息披露质量(in ̄for)按照深交所㊁上交所对上市公司信息评价分类赋值(0ꎬ1ꎬ2ꎬ3分别表示披露质量不合格㊁合格㊁良好和优秀)ꎮ4.控制变量ꎮ为避免遗漏重要变量ꎬ参考戴志敏等(2021)㊁唐松等(2020)等研究ꎬ本文将企业规模(size)㊁员工规模(employ)㊁政府补助(sub ̄sidy)㊁上市时间(age)㊁每股收益(eps)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0)等作为控制变量ꎮ(三)模型设定为验证前文关于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创新的研究假设ꎬ本文构建如下基准回归模型:Panentiꎬt=cit+α1Digt+ βiControlsiꎬt+μ+υ+εt(1)其中ꎬPanentiꎬt表示企业创新ꎬ主要用企业专利总数㊁企业发明专利总数和研发创新投入作为代理变量ꎮcit表示回归常数项ꎬDigt表示数字经济发展程度(核心解释变量)ꎬControlsiꎬt表示控制变量ꎬ包括企业规模㊁每股收益㊁政府补助㊁上市时间等变量ꎬμ表示时间固定效应ꎬυ表示行业固定效应ꎬεt表示回归误差项ꎮ本文在后续回归分析中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ꎬ并进行了聚类标准误调整ꎬ若无特殊说明ꎬ后续回归结果均以该模型分析ꎮ061①由于版面原因略去具体层次分析法计算过程及权重比例确定过程ꎬ如有需要可与作者联系索取ꎮ㊀表1数字经济指数各维度权重总指数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化(39.2%)ICT市场规模(20%)㊁信息传输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20%)㊁云市场(15%)㊁互联网基础设施(25%)㊁电子制造业(9.8%)㊁电子信息业(10.2%)产业数字化(40.6%)数字贸易(12.8%)㊁两化融合(20.3%)㊁数字金融(15.3%)㊁数字媒体(14.7%)㊁智慧物流(18.6%)㊁物联网(18.3%)数字化治理(20.2%)政府数字治理(100%)㊀㊀数据来源:由变异系数法通过层次分析计算得到㊀㊀(四)描述性分析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ꎮ在进行缩尾㊁对数化处理后ꎬ各变量均不存在极端值或异常值影响ꎮ核心被解释变量申请专利总数(topat)和发明专利数量(patent)的标准差均较大ꎬ表明不同企业间的创新产出存在明显差异ꎮ㊀表2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变量类型变量名称变量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被解释变量申请专利总数topat4.2011.7070.00010.900发明专利数量patent2.8371.5700.00010.188解释变量数字经济发展dig3.8160.7232.3504.534数字经济规模dig23.0060.4712.2513.669中介变量融资约束cash0.0150.093-0.2430.387杠杆率lev42.43620.3005.50089.558信息披露质量infor2.08350.5860.0003.000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21.8911.46814.94228.637上市时间age2.0930.8840.0003.434每股收益eps0.4290.535-1.2102.471政府补助subsidy15.5162.0741.88123.115员工规模employ7.5301.3141.60913.223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058.94115.20023.47090.990㊀㊀四、实证分析与结果(一)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首先ꎬ本文对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进行实证检验ꎬ结果如下页表3所示ꎮ从表3方程(1)和方程(2)中可以发现ꎬ数字经济发展(dig)对企业申请专利总数(topat)㊁企业发明专利数量(patent)的影响均显著为正ꎬ说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存在显著的驱动效应ꎮ在方程中加入控制变量后ꎬ回归结果如方程(3)和方程(4)所示ꎮ通过对比回归系数可见ꎬ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展现出一定的 结构性 驱动特征ꎬ对企业核心创新能力ꎬ即发明专利数量(patent)有更为显著的促进效应ꎮ此外ꎬ本文分别利用 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 和 数字化治理 三个一级指标作为因变量考察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效应(见隔页表4)ꎮ结果发现ꎬ数字产业化(szcy)㊁产业数字化(cysz)和数字化治理(szzl)均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ꎮ在对数字经济发展降维后回归发现ꎬ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的 结构性 驱动特征依然成立ꎬ即数字产业化(szcy)㊁产业数字化161(cysz)和数字化治理(szzl)对企业核心创新能力(patent)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ꎮ㊀表3㊀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基准回归方程变量(1)topat(2)patent(3)topat(4)patentdig0.905∗∗∗0.943∗∗∗0.587∗∗∗0.747∗∗∗(81.77)(77.96)(42.92)(44.06)size0.201∗∗∗0.220∗∗∗(14.25)(12.30)eps0.054∗∗∗0.056∗∗∗(4.72)(4.04)top10-0.0360.017(-1.15)(0.44)employ0.156∗∗∗0.154∗∗∗(12.16)(9.28)subsidy0.007∗∗0.007∗∗(2.56)(2.10)age0.134∗∗∗0.024(8.13)(1.22)时间效应yesyesyesyes行业效应yesyesyesyes常数项0.849∗∗∗-0.584∗∗∗-3.689∗∗∗-6.001∗∗∗(20.16)(-12.46)(-14.62)(-18.86)N26667237741693815183F766.340777.8531271.594965.769r20.5950.5580.5750.536㊀㊀注:∗㊁∗∗㊁∗∗∗分别表示在10%㊁5%㊁1%置信度下显著ꎬ括号内数值为t值㊀㊀进一步地ꎬ本文通过引入数字产业化㊁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的滞后项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的动态叠加效应ꎮ①结果表明ꎬ数字产业化㊁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均在滞后2期时间内保持了对企业创新活动正向的促进影响ꎬ并且表现出正向促进效应随时间递减的特征ꎮ可见ꎬ数字经济发展表现出了明显的动态叠加效应ꎬ尤其是数字产业化对企业创新的驱动效应最为显著ꎮ与此同时ꎬ政府部门㊁企业大力发展数字化治理和产业数字化ꎬ利用数字产业化发展优势ꎬ形成发展合力ꎬ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ꎮ为保证本文经验分析结果可靠㊁稳定ꎬ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的处理:②首先ꎬ调整数字经济的衡量口径ꎬ选用中国信通院的数字经济规模产值(dig2)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替代变量ꎬ经验分析表明结果仍然稳健ꎮ其次ꎬ研究分别采用滞后1期回归㊁工具变量(2SLS)回归(利用上市公司所在地距离中国大陆数字发展示范城市杭州的空间距离作为工具变量)和DIFF-GMM回归模型尝试解决可能的内生性问题ꎬ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依然显著ꎬ并且对核心创新能力促进更强的 结构性 驱动效应仍然存在ꎮ(二)数字经济的 结构调节 与企业创新进一步地ꎬ本文关注数字经济驱动企业创新的结构调节作用ꎬ考察数字经济发展能否克服以往我国经济实践过程中产生的 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 行业资源不匹配 等结构性问题ꎮ本文进行相应的异质性分析ꎬ为研究 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 问题ꎬ将企业按照所属地划分为 东部企业 中部企业 西部企业 ꎻ为研究 行业资源不匹配 问题ꎬ将企业划分为 制造业 非制造业 ꎬ进行分样本回归检验和比较分析ꎮ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的调节功能结果如下页表5所示ꎬ可以发现数字经济对东㊁中㊁西部企业的创新活动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ꎬ但对中西部企业的影响系数大于东部企业ꎮ可能是因为东部企业往往拥有地域优势㊁规模优势ꎬ可以在市场机制下获得充足的融资金额ꎬ因而数字经济发展对东部企业的促进作用略小于对中西部企业的影响ꎮ而中西部企业由于数字经济发展较晚ꎬ总体经济体量较小ꎬ更容易面临 融资难㊁融资贵 的问题ꎮ数字经济发展后ꎬ可以一定程度缓解融资约束㊁降低企业杠杆和提高信息质量ꎬ较261①②由于版面原因略去回归结果ꎬ如有需要可与作者联系索取ꎮ由于版面原因略去回归结果ꎬ如有需要可与作者联系索取ꎮ好地解决中西部企业创新发展难题ꎬ为其带来更为显著的边际促进效应ꎮ因此ꎬ数字经济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东㊁中㊁西部企业由于融资困难等问题带来的区域创新发展不均衡问题ꎮ㊀表4数字经济一级指标对企业创新的驱动效应方程变量(1)topat(2)patent(3)topat(4)patent(5)topat(6)patentszcy0.933∗∗∗1.186∗∗∗(21.96)(26.49)cysz0.305∗∗∗0.387∗∗∗(21.96)(26.49)szzl0.229∗∗∗0.293∗∗∗(20.02)(23.96)控制变量yesyesyesyesyesyes固定效应yesyesyesyesyesyes常数项-5.171∗∗∗-7.886∗∗∗-4.748∗∗∗-7.502∗∗∗-4.283∗∗∗-7.044∗∗∗(-6.26)(-10.35)(-5.62)(-9.74)(-4.95)(-8.79)N169381518315488139591385412549F327.959266.429297.995235.608257.172207.872r20.5750.5360.5380.5030.4910.472㊀㊀注:∗㊁∗∗㊁∗∗∗分别表示在10%㊁5%㊁1%置信度下显著ꎬ括号内数值为t值㊀表5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的调节功能方程变量(1)topat(2)patent(3)topat(4)patent(5)topat(6)patentPanelA:东部地区PanelB:中部地区PanelC:西部地区dig0.553∗∗∗0.709∗∗∗0.665∗∗∗0.791∗∗∗0.612∗∗∗0.841∗∗∗(32.79)(34.56)(22.13)(20.40)(16.39)(17.00)常数项-3.018∗∗∗-5.579∗∗∗-7.924∗∗∗-9.497∗∗∗-3.767∗∗∗-5.483∗∗∗(-9.75)(-14.55)(-12.08)(-10.88)(-6.26)(-6.93)控制变量yesyesyesyesyesyes固定效应yesyesyesyesyesyesN12224110432529232921851811F877.576681.616303.792207.927132.82295.467r20.5650.5300.6810.6150.5220.489㊀㊀注:∗㊁∗∗㊁∗∗∗分别表示在10%㊁5%㊁1%置信度下显著ꎬ括号内数值为t值㊀㊀数字经济对行业资源不匹配的调节功能结果如下页表6所示ꎬ其中digy=dig∗yꎬy为行业类型虚拟变量(制造业赋值为1ꎬ非制造业赋值为0)ꎮ结果显示ꎬ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企业均有更为明显的创新驱动效应ꎬ而对非制造业企业的促进作用相对偏低ꎮ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ꎬ数字经济的不361。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关于印发《浙江省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关于印发《浙江省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关于印发《浙江省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公布日期】2021.06.15•【字号】浙发改规划〔2021〕253号•【施行日期】2021.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其他规定正文省发展改革委、省委组织部关于印发《浙江省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浙发改规划〔2021〕253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浙江省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2021年6月15日浙江省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全面贯彻落实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加快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人才支撑,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背景(一)现实基础“十三五”时期是我省人才工作取得重要成就的五年,面对大变局大变革大事件的深刻影响,全省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全面树立人才强省工作导向,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顺利完成“十三五”时期主要发展目标。

1.人才队伍量质齐升。

截至2020年底,全省人才资源总量预计达到1410万人,比2015年增长31.2%;累计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2160人次,增长151.7%;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为148人年,增长50.1%;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为31.8%,增长31.4%;新引进各类外国人才25万人次,增长35%。

2.人才平台加速发展。

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影响力、吸附力持续上升;引进共建中科院浙江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中电科南湖研究院、北理工长三角研究生院等一批高能级创新载体;开工建设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杭州未来科技城、人才创业园等高端产业平台发展势头强劲,高新技术企业数从2015年的7905家增长到2020年的22232家。

【最新】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

【最新】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

【最新】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____中国大学排行榜____年1月26日,最好大学网发布“____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位居前五,成为中国高校金字塔尖端上的学府。

6-10名分别是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

[1]“生源质量”指标排名显示,国内顶尖学生优先报考的依然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排名第三。

其次是中国人民大学、南大、上海交大、复旦、中科大、浙大和南开大学。

[2]____年12月30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正式发布《____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报告公布了____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榜单,这是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第____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

校友会网____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中,北京大学综合实力最强,连续9年蝉联第1;清华大学居第2,复旦大学列第3,武汉大学列第4,浙江大学居第5,中国人民大学列第6,上海交通大学居第7,南京大学列第8,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居第9,中山大学列第10。

[3]榜单概览“____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综合排名中有310所高校上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雄踞前五,成为中国高校金字塔尖端上的殿堂级学府。

6-10名分别是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

综合排名百强高校在地域分布上存在不均衡,北京高校最多,有18所,其次是江苏省,有16所。

河南、江西等省份依旧没有高校进入百强。

排名前列的大多是部属、央属高校,但也有个别地方高校表现抢眼,苏州大学由____年的34名升至今年的26名,上海大学位列第46名,成为前50名中仅有的两所地方高校。

[4] 排名方法排名对象“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的排名范围是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____年5月21日公布)中,1216所办学层次为本科的大学。

这其中公办大学793所、民办大学140所、独立学院283所。

2013年公需科目《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建设》考试试卷6

2013年公需科目《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建设》考试试卷6

正确错误2.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正确错误3.师德规范体系是由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三部分组成的。

正确错误4.实验性创新是创新自发,经验性创新是自觉创新。

正确错误5.当单位利益与社会公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应首先考虑单位利益,然后正确错误6.思维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殊的准备状态,以前多次运用某一种思维程正确错误7.进入21世纪,知识智慧加上创造性思维上升到第一位,代替了资本的力量,人们逐渐认识到,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的疆域,是我们两耳之间的空间。

正确错误8.统计工作者一方面要严格按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作业,形成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数据搜集、整理、传递、储存等一套畅通无阻的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切实解决统计信息滞后和经济决策管理机构需要超前的矛盾,发挥好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正确错误9.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诚实是守信的标准,守信是诚实的品质正确错误10.团结互助、善于沟通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在职业从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正确错误11.明礼是公民最基本的道德意识和义务底线正确错误12.教师职业良心同教师权利相联系,并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正确错误13.对科研过程进行伦理控制能够防止危害人类的因素产生正确错误14.在知识经济时代,物质是核心生产要素正确错误15.创新必须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

正确错误16.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思考。

正确错误17.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核心是集体主义。

正确错误18.家庭关系的核心是夫妻关系正确错误19.职业道德按内容和结构分,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继承性正确错误20.道德是由人们的善恶观念决定的正确错误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21.创新能力是( )A、人才的核心能力B、人才的重要能力C、人才的突出能力D、人才的一般能力22.前瞻性思维的实质是对事物的( )ABCD23.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ABCD2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ABCD25.创新的本质要求是ABCD26.培养人们独立思考能力要ABCDABCD28.下列不属于发散思维的特点是ABCD29.市场开发创新是指ABCD30.横向思维是一种同时性的ABCD31.道德以一种特定形式调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ABCD32.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ABCD33.下列关于爱岗敬业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BCD由ABCD35.违背了不伤害原则的做法是ABCD36.科学精神的核心是(ABCD37.古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善成德”说的是(ABCD38.雷锋、焦裕禄、欧阳海、王进喜、孔繁森等一大批先进人物,是社会主义道ABCD39.张海迪被誉为世纪之交的青年楷模,她的事迹说明了(ABCD40.古有孟母择邻而居,今有学生择校而习,反映了(ABCD41.人们常说的“军人作风”“工人性格”“农民意识”“干部派头”“学生味”“学究气”或“商人习气”等反映出职业从业者在道德表象上的()A、差异B、规律C、特色D、定势42.医生的职业道德要求一位医生不仅要有职业良知、职业热情、职业技能、职业形象,而且还要发扬()的职业精神,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患者解除病患A、救死扶伤B、爱岗敬业C、大公无私D、见义勇为43.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说的是真正的()是使个人既可以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和思想,同时还能够保持整体与团队的融洽与和谐A、亲和力B、认同感C、同一性D、感知力44.实践证明,组织的快速发展与高素质、高质量人才队伍和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密不可分,组织应将对从业者()的培训作为进行知识管理的关键战略之一A、职业道德B、爱岗敬业C、业务能力D、知识储备45.31、职业道德教育、宣传和倡导的重点应该是那些平凡的、不起眼的但()中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浙科发成〔2019〕114号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浙科发成〔2019〕114号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浙科发成〔2019〕114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为充分发挥技术转移对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助推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和现代化建设,研究制定了《浙江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2019年12月27日浙江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技术转移对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助推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和现代化建设,现就加快建设和完善全省技术转移体系,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市场主导、需求拉动,改革牵引、制度推动,开放共享、内外联动,主动接轨长三角,以“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领域技术转移为重点,提升技术创新的供给质量,优化技术市场的配置效率,加强创新主体的研发、承接和转化能力,提高技术转移全链条的数字化水平,进一步发挥技术转移体系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引领作用。

--到2022年,全省技术交易总额达到1200亿元,年技术转移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技术转移组织达到20家左右;建成运营规范、交投活跃、功能完备的全国性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形成覆盖全省、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技术交易大市场。

--到2025年,全面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体制健全、运行高效的技术转移体系;中国(浙江)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具备开展科技成果证券化交易、有效衔接证券交易市场的条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枢纽节点。

浙江省高校分类评价办法(试行)

浙江省高校分类评价办法(试行)

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管理改革办法(试行)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推动我省高等教育新一轮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5〕12号)提出的按照“分层分类、精准定位、突出特色、错位发展”要求,鼓励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加快建设,形成特色,提升办学水平,一批高校跻身全国同类前列,现结合我省高校实际,制定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管理改革办法(试行)。

一、主要目标推动高校科学定位,集聚优势,特色发展,努力优化我省高等教育结构,加快构建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实现“不同类型的高校,不同的建设任务、不同的政策支持、不同的考核要求”,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二、基本思路1.定位分类:本科高校按二维结构,根据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分为研究为主型、教学研究型、教学为主型;根据学科门类、专业数量等分为多科性和综合性。

全省本科高校分为六种类型。

2.自愿申报:高校按照分类标准指引,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统筹考虑,申报学校类型,学校类型一旦确定原则上3年内不作调整。

3.分类评价:按照研究为主型、教学研究型、教学为主型三类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种类型高校相关指标经一定程序进行评价赋分,并汇总形成各个学校的总分。

4.绩效拨款:每种类型中的高校,按分数高低排序,分出2—3个等级,并与财政绩效拨款挂钩。

其中教学类型高校可按公办、民办(含独立学院)再作区分。

5.争创先进:鼓励高校在省内外同类型院校中争先创优,认真开展与全国同类型院校的比较分析,推动高校找差距,明目标,创一流。

三、评价体系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管理指标体系分为研究为主型、教学研究型、教学为主型三套。

每套指标体系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观察点及评价标准和计分办法4部分,其中一级指标都为6个,各类一级指标相同。

研究为主型设21个二级指标和39个观察点。

教学研究型设21个二级指标和40个观察点。

教学为主型设16个二级指标和31个观察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提出创新型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资源类指标、过程类指标和产出类指标三大部分共30个指标,其核心指标有9个。

每一个指标单独都可以表明一个区域的经济表现:即与自身纵向相比有没有随着时间而进步,和其他省市之间横向对照发展态势如何。

●将浙江、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和山东六省市创新型经济概况进行横向比较,浙江综合得分排名第3。

从创新资源、创新过程和创新产出三方面来看,浙江省表现最好的是资源类要素,在六省市列第3位;在过程类要素和产出类要素上的总体表现均列第4位,处于中下水平。

●浙江省在若干关键指标上与领先者的差距相当明显,主要包括:作为连接知识创新资源与创新经济产出的重要制度环节,技术市场发展停滞不前,严重滞后于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偏慢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改观;此外在创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创新效率提升缓慢甚至下滑的问题也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和繁荣可谓任重而道远。

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吴晓波教授主持编写的《2006-2007浙江省创新型经济蓝皮书》一书构架了创新型经济评价体系,并用该体系对浙江创新能力与全国部分主要城市作了比较。

主要观点如下:
一、创新型经济的含义
尽管国际上不乏关于创新型经济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包括较有影响的美国麻省创新型经济评估报告在内,对于创新型经济的概念国际上始终没有明确的界定,只通过指标体系和较为模糊的定性描述来表达对创新型经济的理解。

为了明确研究方向,便于评价工作的持续和推广,作者认为给出创新型经济清晰的界定是非常必要的。

综合经济增长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及创新能力评价等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成果,蓝皮书中提出创新型经济的定义为:创新型经济是指以信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推动力,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经济。

1.创新型经济不同于单纯依靠劳动力投入或资本的增加,以严重消耗资源作为代价的“增长型经济”,创新型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以知识的生产、存储、分配和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2.创新型经济不同于单纯依靠引进设备和技术,以照搬外来技术为主要推动力的“模仿型经济”,创新型经济是注重培育本国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创新能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以自主创新为目标和主要推动力的经济。

3.创新型经济不仅强调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也重视创新带来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追求社会与经济的和谐统一,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创新型经济评价体系
蓝皮书提出了创新型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

该评价体系包括三个主要部分:资源类指标、过程类指标和产出类指标。

每个部分内部又包括若干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面又设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共有30个,每一个指标单独都可以表明在此方面浙江省的经济表现:与自身纵向相比有没有随着时间而进步,和其他省市之间横向对照发展态势又是如何。

简化的指标体系,包括以下9个核心基础指标:资源类指标:每万人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
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GDP比重
每万人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量
过程类指标:每万名研发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
每十万人授权专利数
技术市场成交额
产出类指标:高技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三、浙江省创新型经济发展评价
运用上述评价指标,对浙江省创新型经济概况进行评价,结论如下:
1.横向比较
以2006年各类统计年鉴为主要来源的数据,对全国31个省市地区的创新型经济总体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可以看出:浙江省创新型经济绩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排名第6,但与北
京、上海等处于领先地位的地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浙江省创新型经济相对上一年度而言有所增长,但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排名第28位。

通过采用包含30个评价指标的创新型经济评价体系,将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和山东的创新型经济概况与浙江省创新型经济概况进行横向比较研究,浙江的综合得分在六省市中排名第3。

从创新资源、创新过程和创新产出三方面来看,浙江省表现最好的是资源类要素,在六省市列第3位;在过程类要素和产出类要素上的总体表现均列第4位,处于中下水平。

创新资源:浙江省的基础设施资源(主要表现为“人均住房面积”、“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数量”等指标)具有较突出的优势,技术人力资源(主要表现在“每万人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每万人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稍领先于江苏、广东和山东,但与北京及上海相比仍然有巨大的差距。

创新过程:浙江省在知识创新(主要表现在“每亿元研究开发投入所取得的专利数”、“每十万人授权专利数量”和“每万名研发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等)和技术独立性(对外技术依存度)上的表现较好,但技术商业化活跃程度(主要表现为“技术市场成交额”)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创新产出:高技术产业发展(主要表现为“高技术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相对滞后,明显落后于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

2.纵向分析
从纵向的维度来看,可以发现最近几年浙江省在创新型经济若干关键指标上确实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创新资源:人才是一切创新活动中最核心的资源。

作为主要的创新人才储备,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包括研究生和本专科学生)数量占人口比例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较快增长。

而作为直接从事创新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来说,其数量占人口比例也有稳步的提升。

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反映了一个社会对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浙江省近5年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趋势。

创新过程:专利反应了原创性的创造发明数量及对创新的保护程度。

而发明专利作为三种专利中最重要的一种,一个国家、地区、企业所拥有的数量集中体现了这个国家、地区和企业的自主创新的能力。

值得肯定的是浙江省在过去5年中无论是专利数量还是发明专利数量都取得了快速的增长。

绝对数量的增长仅仅能反映发展的一个方面,创新的效率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计算每亿元研发经费投入下取得的专利和发明专利数量,可以发现浙江省近几年专利的获得并不与经费的投入成正比,每亿元研发经费授权专利数量甚至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每亿元研发经费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在近3年始终停滞不前。

在横向比较中,浙江省技术市场相对于京、沪、苏、粤等其他省市而言发展滞后。

从纵向的视角来看,在最近3年
浙江技术市场成交额甚至出现了萎缩的趋势,这与当地商品贸易市场的持续繁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创新产出:作为创新型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在近几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无论是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GDP比重还是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国份额都有所增长,但增速不快。

然而,2005年,浙江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当地出口的比重为7.8%,远远低于全国平均28.6%的水平,江苏和上海则分别为42.7%和40.0%。

这反映出浙江对于传统产业和低附加值出口产品的依赖仍然没有得到显着的改观。

综上所述,从动态的纵向视角来看:浙江省近几年在创新资源、过程和产出方面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研发经费投入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显示出各界对创新的重视程度和实践力度都有明显增强。

然而,需要看到的是浙江省过去的基础过于薄弱,起点较低,即使经历了较快的发展,但在若干关键指标上的表现与领先者的差距仍相当明显,主要包括:作为连接知识创新资源与创新经济产出的重要制度环节,技术市场发展停滞不前,严重滞后于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偏慢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改观;此外在创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创新效率提升缓慢甚至下滑的问题也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和繁荣可谓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