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的环境问题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一、南水北调工程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通过调配南方丰富的水资源,为北方地区提供了大量的用水量。
这一工程对于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保障了当地居民和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
2. 促进经济发展南水北调工程不仅解决了北方地区缺水问题,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通过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效率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3. 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南水北调工程还能够有效减少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通过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安全。
二、西气东输工程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 能源供应稳定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最长距离、技术难度最高、投资最多的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之一。
该工程通过将西部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保障了当地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2. 推动经济发展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不仅解决了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通过提高当地工业生产效率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3. 降低环境污染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还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相比于燃煤等传统能源,其排放的污染物要少得多。
因此,通过推广使用天然气,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三、西电东送工程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 电力供应稳定西电东送工程是我国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投资最多的跨省电网建设项目之一。
该工程通过将西部地区丰富的电力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保障了当地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2. 推动经济发展西电东送工程的建设不仅解决了东部地区电力短缺问题,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通过提高当地工业生产效率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3. 降低环境污染西电东送工程的建设还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
南水北调的环境影响分析
南水北调的环境影响分析摘要:我国的水资源南北分布及其不均,北方缺水局面严重,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我国提出了南水北调战略并进一步。
但是,人为改变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会直接改变流域间水资源的自然地理分布,受水区、输水干渠沿线和水源区水文情况发生巨大变化,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
因此,需要对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水量平衡,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影响正文:一、南水北调的必要性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东部多西部少。
在东部地区是南方多北方少,其中华北又比东北少。
在我国东部9个流域中,北方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8%,但水资源仅占14·4%,其中黄河与海河、滦河流域水资源与人均水资源更少,水资源十分紧缺。
南方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4%,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0·9%,水资源充足。
而在地下水占区域水资源结构上,地下水所占的比重却是西部比东部大,北部比南部大。
这种状况使水资源的潜力不能被充分利用,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据估算,西北、华北地区年缺水量至少500~1000亿m3,其中华北平均原占400~800亿m3。
建国初期,黄河流域需水量约60~80亿m3,80年代约250~280亿m3,2000年可达600亿m3,但黄河目前的最大可能供水量为370亿m3,而且为了防洪每年要留出一定的冲沙入海水量。
因此,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给矛盾将更加尖锐,即使将黄河泾流全部拦蓄利用,也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
北方地区其他流域的缺水状况同样严重,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实行大规模的跨流域调水,主要是把长江的余水调到干旱缺水的柴达木盆地、内蒙古地区和黄河、海河流域。
据估算,到下世纪初,尽管长江流域的用水量会骤增,但余水量仍然很大,因此,实行跨流域调水是完全可能和必要的。
南水北调对环境与经济的影响研究
南水北调对环境与经济的影响研究一、绪论南水北调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覆盖区域最广、投资总额最大的水利工程,旨在解决我国华北地区长期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该工程的实施对环境与经济均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从环境与经济两个方面分析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
二、南水北调对环境的影响1.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南水北调工程涉及的流域面积较大,工程建设及运行期间会对生态环境带来破坏,尤其是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更加严重。
2. 水资源利用及调配出现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导致水资源向华北地区调配,长时间的水资源移动及紫外线照射和涂层人工射线消除增强故出现水质变差,周边地区户外休闲活动的人群会不自觉地受到污染。
3. 影响其它生态系统南水北调工程会造成水质变差,可能会导致一些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三、南水北调对经济的影响1. 对地方经济带动效应显著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周边地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使得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并带来就业机会。
2. 改善区域生产生活水平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经济水平得到提升,区域生产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3. 促进区域统一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其实施将有助于促进区域内资源的统一建设,提高整个地区的竞争力。
四、结论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环境与经济都有正面与负面的影响。
虽然工程建设及运行期间对生态环境有所破坏,但对周边地区经济及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是显著的。
因此,在实施该工程的同时,需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政策,以减少负面影响。
在经济及社会尤其是生态建设的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对中国的水资源分配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力。
南水北调调查报告
南水北调调查报告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旨在将长江、汉江和海河流域的水源输送到北方缺水地区,解决北方地区的水问题,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该工程被誉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和建设也伴随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问题,中国水利部于2019年发布了一份名为《南水北调工程调查报告》的文档,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据文档显示,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程的建设面临的物质条件非常恶劣。
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地区大都位于西北和中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降水少,气候寒冷,风沙频繁,工程建设难度极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第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技术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开挖和垫层压实工作。
此外,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进行大量的水文、地质、生态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这也是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第三,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过程还有一些环境问题。
由于大规模的土方开挖和垫层压实工作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四,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也会对当地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南水北调工程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和动迁当地居民,这可能会引起当地社会的不满和反对,需要政府积极采取社会稳定措施,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
基于以上问题,文档还提出了一些建议。
例如,有必要加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的技术研究和战略规划,进一步完善水文、地质、生态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同时,也需要强化环保和社会稳定监管,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和社会影响的评估和管理。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工程,其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南水北调工程调查报告》的发布,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情况和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1.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调水的方式,将长江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地区,满足北方地区人民对水资源的需求,解决了北方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严重缺水问题,保障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2.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北方地区是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平衡区域的发展差异:中国的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则相对匮乏。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通过调水的方式将南方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可以缓解南北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1.生态环境的改善: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得北方地区得到了水资源的补充,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水环境,提高了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特别是北方干旱的地区,由于缺水问题的解决,可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改善土地的肥沃程度,促进植被的生长。
2.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使得南方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南方地区水资源的浪费。
南方地区的水源往往需要通过排放到大海中来实现排水,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将这些水资源转移到北方地区,使得南方的水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和可持续的利用。
3.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满足北方地区人民的正常用水需求。
缺水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避免因为水资源短缺而引发的社会动荡,保障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总的来说,南水北调工程对改善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和促进北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也注重了对环境的保护,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实施,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南水北调工程简述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简称西线调水工程 (项目处于前期论证阶段,为未建项目), 是指从四川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大渡河等 长江水系调水,至黄河上游青、甘、宁、蒙、 陕、晋等地的长距离调水工程,是补充黄河 上游水资源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 水,促进黄河治理开发的重大战略工程。
2 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3 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可能造成河道过流条件恶化。从河流调水,必须增加河流的流
量和流速,这势必会引起河床的不稳定,使调水河道的过流条件恶化。
④可能使调水区下游及河口地区工农业水源枯竭,水质恶化。如 大通河下游连城盆地和河口地区,有一批国家重大、重点企业。他们 一直依赖大通河供水,但由于从大通河引水的工程项目颇多,致使水 量愈来愈紧缺,更重要的是水污染问题严重。这对于水环境容量极为 有限的大通河而言是难以承受的。因此上游河段水资源必须预留出相 当部分供下游使用,才能保证下游水生态环境的稳定。
3 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输水工程和其他水电工程一样,淹没损失是不
可避免的,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输水工程沿线 的生态环境。如移民问题,输水工程线路长,可 能会出现大量移民,无论移民怎样安置都会给新 的移民安置区带来一定压力,更甚者,还会造成 毁林开荒,水土流失等问题,使移民安置区生态 环境恶化。
3 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疾病传入。这是最大的不利影响。在调水过 程中某些有害物质和元素,在不同地域因冲而减, 或因淤而增,特别是病毒病菌流运传播,使伤寒、 痢疾、霍乱等得以蔓延。美国芝加哥密执安湖引水 工程是近代最早和最有争议的调水工程之一。原因 是1948年芝加哥受到流行性伤寒的侵袭,后查明是 密执安湖的供水管道进口遭污染的缘故。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重大的水利工程项目之一,旨在向中国北方输送江南地区的丰富水资源。
这个被誉为“世纪工程”的工程对中国的区域经济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对南水北调工程周围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环境、土壤、植被等多方面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环境影响南水北调工程的发起和实施至今已有数十年,其间改变了周围的环境,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工程大量调水,使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资源的水位下降,导致周围环境的湿度明显下降,湖泊、河流生态系统的渐进退化和土地退化现象增加。
工程施工还损坏了许多沿岸湿地和红树林等重要的生态系统,加剧了生态恶化的趋势。
土壤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大量调水,使得周边土壤遭受深刻而持续的影响。
一方面,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安放水管而破环了土壤的结构和压实,保持地面开拓平整以便于水道的敷设,从而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沉淀等影响。
土壤被挖出后还会在调水时向外倾泻,导致邻近地区土壤的性质发生变化,一些农田出现了产量下降的现象。
这些坏境令大量农民面临着严峻的生计问题,土地资源贫瘠化现象也逐渐增加。
植被影响大量调水不仅会对土壤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对周边植被产生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施工使地下水表降低了数十厘米,湿度也一并降低,因此对邻近的树木生长力造成了影响。
树木的根系经常深埋于地下,但当前地下水的流动较少而时常不满地表,导致根系处于干燥状态,也使得树木生长环境变得不适合。
这些对植被的影响,不仅影响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景观的变化,也对周边生态系统产生了消极影响。
总结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工程对周边生态系统造成了深刻影响。
调水导致周边地区湿度和水位下降,造成环境、土壤、植被的多方面影响。
虽然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改善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应意识到南水北调工程对周边生态系统造成的大量负面影响,采取合适的措施,减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南水北调工程方案优缺点
南水北调工程方案优缺点南水北调工程的优点1.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华北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区,但由于气候干旱和水资源短缺,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地区之一。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有效解决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用水需求。
2. 改善生态环境随着水资源的引入,南水北调工程将有助于改善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较丰富的水资源将有利于植被生长,减少土地沙漠化的程度,提高空气湿度,改善当地气候和环境,同时也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3.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推动华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水资源的增加将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作物产量,增加当地的农村收入;增加城市供水量,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同时也为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提供了更加扎实的基础,从而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4. 改善区域间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有效改善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问题。
通过南水北调工程,不仅能够解决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而且还可以从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引水至较为干旱的北方地区,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有利于整个国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缺点1. 生态环境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对于水资源调配有利于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但同时也会对南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引水、输水、补水等工程活动可能导致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 工程费用高昂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工程范围广泛,涉及的设施设备复杂,施工难度大。
因此,南水北调工程的总投资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庞大的,而且由于工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运营维护费用也相对较高,这对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来说都是一项不小的财政负担。
3. 冲击流域生态平衡南水北调工程引水的过程可能会对流域生态平衡产生冲击。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工期最长的水利工程,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将长江、汉江、淮河等南方水源通过调水工程输送到北方的黄河、海河等缺水地区。
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地区常年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境。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实现跨区域调水,满足北方地区的用水需求,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提高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这对于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防止干旱、水荒等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还引入了南方的优质水源,使得北方地区的水质得到提升,对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通过跨区域的水资源调配,使得北方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不仅可以满足北方的农业用水需求,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减少对南方的农产品依赖,还可以满足北方地区的工业用水需求,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影响。
首先,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开展大规模的土地征收和搬迁工作,这对于受影响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需要通过修建大规模的输水工程,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例如河道改变、湿地退化等。
此外,南水北调工程在南方水源地进行水源调度,可能对当地水资源产生影响,导致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针对环境影响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措施。
例如,在征地搬迁工作中,工程部门会确保受影响的农田得到充分保护和恢复,确保受影响居民的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在水源调度方面,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了科学的水资源保护和调度措施,避免了对南方水源的过度利用和损害。
关于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问题及防范措施 2要点
关于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问题及防范措施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主要是为解决京、津和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而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解决沿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农业及生态环境用水。
工程建设将对区域生态环境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了解工程建设对水源地及工程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保护生态环境,并对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带来的破坏采取一定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什么是南水北调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自1952年10月也是可以的。
”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1]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探究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探究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跨流域的大型调水工程,在平衡我国的水资源失衡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了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策。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对策水资源问题是21世纪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由于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从总体来看,南方水量相对较丰沛,而北方比较干旱。
为了缓解中国北方缺水的严重局面,南水北调工程由问题的提出、规划向实施阶段发展,是国家在水资源合理利用与调配的重大决策和战略性基础设施。
然而,由于调水改变了流域间水资源的自然地理分布,受水区、输水干渠沿线和水源区水文情势将发生变化,从而会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1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课题,南水北调工程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中,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后果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调水区和输水区。
南水北调工程最突出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两个:(1)水质问题,即“南水北调”还是“污水北调”的问题;(2)对长江河口的影响。
1.1 南水北调的水质问题水污染问题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一个重要的生态课题。
水污染问题是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和发挥效益的主要制约因素。
由于东线工程的调水区位于工业污染严重的长江三角洲,输水区经过污染严重的淮河流域,受水区到达污染严重的海河流域;现有河道的水质自南向北呈恶化趋势,如洪泽湖以南为II——III类水,洪泽湖至骆马湖区间为III类水,骆马湖至东平湖大部分为IV——V类水,黄河以北为V 类水。
此外,中线输水区与受水区的引水河道也约有半数超V类。
主要受水区几乎有河皆枯、有水皆污,污水灌溉进一步引起土壤、农作物和地下水的污染。
如海河流域一、二、三级支流的近10 000 km河长中,已有约4 000 km河道常年干涸;北京市市区排放废污水6.3108t/a,经北运河、北京排污河、永定新河入海,其中38%的水量用于农业灌溉。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我国的一项大型国家水利工程,主要目的是通过引水解决华北地
区的严重水资源短缺问题。
环境影响分析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实施前必需进行的环节,本
文将从土地利用、水环境、气候、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阐述。
土地利用方面,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需要建设大量的水利工程设施和输水管道,将涉及
到大量土地的征收和占用。
此外,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也会造成土地和植被破坏。
因此,在实施工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土地利用评估,选择合适的工程路线和施工方式,最大限
度减少对土地的影响。
水环境方面,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改变长江、汉江等流域的径流状况,可能会改变水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因此,在工程实施前,必须进行水文水资源评估和水环境影响评价,选择合适的水源,并严格控制水质污染。
另外,工程中还需要建设大量的水利工程设施,如水库、水闸、输水管道等,需要对工程实施区域内的水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恢复。
气候方面,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改变流域的水汽循环,可能会对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工程实施前,必须进行气候环境评估和气候适应性评价,选择合适的工程路线和
施工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气候的影响。
生态环境方面,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对长江、汉江等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工程实施前,需要进行生态环境评估和生态补偿计划编制,选择合适的保护措施,保护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对于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行的一项大规模水利工程,主要目的是从长江、汉江、黄河三大水系中调剂水资源,并向山西、河南、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供水。
然而,这项工程的建设过程以及调水后的实际影响,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下文将会就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开发区域生态系统破坏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采挖土石方和填筑,工程对于当地的水体、湿地、沼泽等生态环境造成了直接损害。
此外,整个工程所涉及的区域面积非常广阔,许多原本未开发的区域都被开垦和占用,造成了一定的生态破坏。
特别是对于水源地这一稀缺生态资源而言,这种破坏就更为严重。
二、生态系统功能下降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复杂度造成影响。
例如,工程建设中需要在线路、管道、河道等地方新建道路,导致重要湿地的自然断层。
而湿地的重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并过滤污染物,但是这种自然断层会对湿地的原生态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生物多样性也会受到影响,因为许多生物对于自身的自然生境是有依赖的。
因此,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过程中,保护当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三、水环境质量恶化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不仅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对水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南水北调的调水量相对较大,水源地的质量会受到影响。
水流的质量受到破坏,物质等污染物的沉积会直接影响到水源地的健康。
这个严重的影响会在新城镇建设中反映出来,如果没有防范措施,新城镇中就会面临建筑用水的问题。
四、生态保护措施不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非技术性问题。
例如,在工程实施中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问题就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如果保护措施不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就会遭受破坏。
因此,在工程实施之前,就必须对当地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充分调研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保护策略。
由以上分析可知,南水北调工程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南水北调工程背后的故事
南水北调工程背后的故事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连接长江和黄河,将丰富的水资源从南方输送到北方干旱地区,解决了北方地区的严重水资源短缺问题。
然而,在这个庞大的工程背后,隐藏着许多令人敬畏的故事。
第一章:困境与背景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是北方地区长期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等重要河流的水量逐年减少,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供应严重不足,引发了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因此,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迫在眉睫。
第二章:南水北调工程的设计和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设计和实施十分复杂且需要巨大的投入。
首先,工程需要途经山脉、河流和人口稠密的地区,因此需要进行大量的地质勘探和环境影响评估。
其次,工程的建设需要大规模的土地征用和迁移,涉及到数以万计的居民。
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妥善处理土地征用和居民迁移的问题,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保护。
第三章:南水北调工程的环境影响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工程需要打通堤坝和挖掘河道,这会导致大量的土地破坏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为了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工程建设方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植树造林和湿地保护。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水过程中,会造成水质变差和水生态系统的破坏。
工程建设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水质和保护水生态系统,如加强水源地保护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第四章: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效益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对于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的引水提高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
农田灌溉水源的保障使得农业产量大幅提高,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显著增加。
同时,工业生产也受益于南水北调工程,因为充足的水资源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第五章:南水北调工程的社会影响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对当地居民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受到了冲击,居民们面临着迁徙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然而,工程建设方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帮助受影响的居民,如提供就业机会和重建社区,努力减轻其负面影响。
南水北调的环境影响分析
南水北调的环境影响分析摘要:为了缓解中国北方缺水的严重局面,南水北调工程由问题的提出、规划向实施阶段发展,是国家在水资源合理利用与调配的重大决策和战略性基础设施.然而,由于调水改变了流域间水资源的自然地理分布,受水区、输水干渠沿线和水源区水文情势将发生变化,从而会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合理实施跨流域调水计划有助于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相反,不但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反而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目前,国外对大型调水工程都已采取非常审慎的态度,在规划新的调水工程时,必须考虑其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1)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的影响.由进入汉江的污染源调查资料分析可知,汉江水污染类型以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为主.本文选取常用来反映河流有机污染的指标高锰酸盐指数(CODMn)作为水环境容量的评价指标,同时建立河流一维水动力学)水质耦合模型,分别计算现状(2000年)、中线调水145亿m3、中线调水145亿m3加引江济汉补偿三种情况下汉江中下游沿江城市的最大允许排污量,后两种情况与现状情况的差值即为中线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的影响值.经计算得出:中线调水145亿m3将使汉江中下游总的水环境容量减少10.92万t/a,损失率为32.4%;如在调水145亿m3的同时实施引江济汉工程,则潜江以下江段的水环境容量损失得到较大程度的减少,总的水环境容量损失将是8.35万t/a,损失率为24.75%.由此可见,中线调水后汉江中下游的水环境容量将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水体自净能力降低.(2)对汉江中下游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影响.近年来,汉江中下游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逐年加剧,最突出表现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3重水华现象上.经研究发现,导致水华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汉江中游进入城区的排污量日趋严重,藻类生长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严重过量(水质因子);春季气温偏高,阳光充足(气候因子),水流情势变化,汉江水枯同时长江水位增高使汉江流速变缓(水文因子).针对诱发水华的各种因子,建立历年水质、气候、水文资料样本集合,其中水文集合又分为汉江流量和长江水位两个控制因子,而汉江流量则包括现状情况下、调水145亿m3、调水145亿m3加引江济汉补偿3种方案.经计算得出:在现状的水文条件下,汉江水华的发生概率为9.2%;而调水145亿m3后水华发生的概率为13.6%,这预示着中线调水145亿m3方案的实施将加重汉江中下游富营养化问题,导致水华发生概率增加;调水145亿m3加引江济汉补偿使水华的发生概率降为1.3%,这说明引江济汉工程能极大地减少水华的发生概率,减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3)对汉江中下游水生生物与鱼类资源的影响.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调水后,水库下泄水量减少,使河道水位下降,流速减缓,部分河道变窄,水生生物栖息空间相应缩小,部分生物如绿藻、硅藻,其生物量将大大提高,而生物多样性下降.由于弃水减少,坝下河段水位变幅较小,5~6月份鱼类所需涨水过程消失,加之泄水低温影响,产漂流性卵的鱼类所需水文条件将很难满足,使得丹江口至襄樊河段主要鱼类产卵场大多会消失,襄樊以下中游河段因支流南河、唐白河等水的汇入,可形成少量鱼类繁殖的小规模范围的产卵场所,其产卵期也将相应推迟月余,产卵期间也将缩短.同时,水库水温分层特性更为明显,下泄低温水对汉江中下游四大家鱼产卵将带来不利影响.(4)对汉江中下游航道及灌溉的影响现状条件下,汉江中下游碍航浅滩,枯水通常达不到设计水深,即使不调水,枯季汉江中下游通航条件也不好.调水后,枯水季节加长,中水流量减少,通航保证率降低,同时,流量变化过快,落水冲刷期缩短,碍航程度增加.对灌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同流量下的保证率降低,如保证率50%条件下调水后比调水前绝对值减少518~643 m3/s,同时水位下降,引水条件恶化,引水量减少.(5)对长江河口咸水入侵的影响.长江口的咸水入侵在天然情况下己比较严重,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全部实施后,总调水量为380~480亿m3/年,约占长江口平均年径流量的5%,在平水年份,工程不会对下游产生明显影响,枯水年份调水会加剧长江口南支下段的咸水入侵,对崇明岛水资源利用将有一定影响,特别是今后随着沪崇苏大交通的建设,海岛片的需水量可能将大幅度增加,因此有必要规划相应的对策.(6)对长江河口泥沙淤积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将使河流来沙中的悬移质泥沙大幅度减少,导致河床不稳定,槽、滩之间的泥沙交换更加频繁.调水对长江口水沙过程的影响将导致拦门沙滩顶位置内移、航槽冲淤平衡格局重置、河口泥沙运动及河槽演变调整等.除了流域调水总量外,调水比和调水方式也会对河口沉积过程产生影响,可能使河口三角洲的淤涨速度减缓,甚至转为侵蚀.(7)对长江河口及临近海域水生生物的影响.长江冲淡水携带大量泥沙、营养盐、污染物等输送入海,对长江河口、黄东海的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将减少长江入海径流量.冬季的长江冲淡水在一狭窄带内沿浙江海岸向南扩展.夏季时,径流量大,冲淡水主要朝东南扩展,向外扩展范围大;若径流量小,则主要朝东北扩展,向外扩展范围小.南水北调工程对来水来沙的减弱作用将削弱对河口区营养盐和痕量物质的稀释、吸附作用,东线调水使扬州至长江口江段的污染物以更高浓度进入河口,如无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将对河口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的影响.水中悬移质泥沙的减少将改变目前悬沙对初级生产力的生长限制作用,加上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盐,将导致赤潮的发生率上升,严重威胁长江口的渔业资源现状及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建议与对策:南水北调工程浩大,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确保工程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努力把可能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南水北调工程成为可持续发展工程.(1)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必须坚持开源节流并重、节水优先的原则.我国北方地区缺水是事实,但是缺水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在我国不少地方一方面水资源十分紧缺,一方面水的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许多农田仍是大水漫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很低,城市供水和使用过程中跑冒滴漏的现象相当普遍.以缺水著称的西北地区,人均年用水量为850 m3,比全国人均用水量几乎高出一倍.落后的灌溉方式、粗放的管理,使西北地区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而发达国家则达到70%~80%.同样,工业万元产值的平均用水量182 m3,高的在200~300 m3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倍.而节水工程却有很大潜力可挖:据专家测算,如果我国农业用水的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则将意味着每年可节水400亿m3,相当于东线、中线工程调水之总和.这个数字已超过了正常年份农业灌区300亿m3的缺水量,是正常年份城市缺水量60亿m3的近7倍.因此,在加紧组织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同时,要大力开发北方水资源潜力,争取多节水、少调水;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绝不能出现大调水、大浪费的现象.(2)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必须切实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必须强调先治污,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大力推进污水的资源化和再利用.必须高度重视对工程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治理点源污染,减少进入丹江口库区的污染负荷;加强库区上游水土综合治理,控制面源污染.明确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补偿标准,研究中下游水质综合改善措施.加强沿江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污染治理工程,严格执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加强支流污染治理,确保抵达长江口的水质维持在三级水以内.(3)合理制订渔业发展规划.逐步建设丹江口水库渔业设施,恢复和发展渔业生产能力,为保护水库水质,合理布设网箱养鱼.在陶岔渠首适宜地段建设拦鱼设施,减少鱼类资源流失.建立人工放流站,补偿因大坝加高引起的鱼类产卵场淹没和低温水下泄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完善和强化渔业管理机构,保护鱼类产卵场及幼鱼.(4)施工合理布置.施工总体布置应节约用地,尽量利用荒地、坡地、滩地,不占或少占良田.渠道建筑物与渠道施工,应统一规划土石方的平衡,尽量减少弃土量,在不影响排水泄洪的情况下,利用山沟、荒地、河滩堆渣,以减少占用耕地面积.结合工程建设,加强总干渠沿线水土保持工作.(5)加强用水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地下水人工补给,提高地表径流利用率,使区域生态环境逐步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地下水动态平衡得以恢复.建立流域环境生态监测站,加强对饮用水源水质、水生生物多样性、汉江水华、长江口赤潮、河口来沙来水、潮滩冲淤动态、冲淡水动态等的监测,建立相关数据库,以备今后的模型建立、前景预测、方案调整等.在南水北调工程进行的同时,加强对长江口自然湿地的保护,减少围海强度,在某些区段,进行一些湿地保育和重建的生态工程,保证在长江口有一定的湿地面积和相应的环境功能.在水量分配规划中,适度考虑生态环境要求,改善受水区生态环境状况.灌溉科学合理化及干、支渠防渗,防止土壤盐渍化.(6)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要实行统筹调度、统一管理,要做到调水、用水、治污、环保一手抓,既不能影响国家整体利益,也不能对水源区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各线工程要相互兼顾,合理调配水量,对突发性水污染问题及早做好应急准备,将损失减少到最小.如东线工程,为了避免在枯水期加剧长江口的盐水入侵,可将大通流量12 000 m3/s 作为控制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的临界流量,适时地对东线调水进行优化调度,在大通流量10 000 m3/s时,严格控制或停止东线调水.如遇长江枯水年,建议三峡水库蓄水期提前一个月,即9月开始,延至10月、11月、12月维持天然下泄水量.同时,南水北调东线所经过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在9、10月引江水储蓄,以备苏、皖、鲁及天津市的用水,枯水期减少江水抽引量,采取避让措施.对于中线工程,为了防止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发生,建议以仙桃流量500 m3/s为警戒流量,在枯水期2~4月份,当水量低于此标准时,可通过控制中线调水,增加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等措施来预防水华的发生.结束语:南水北调工程是一个跨时间、地域的大规模调水工程,由它引起的生态环境影响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其影响后果通常显现有一定滞后过程.因此,在工程实施之前,必须周密规划,科学论证,优化选取.对可能遇到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要深入研究,找出其中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规律,并提出合理的评价系统.同时,根据国家的经济能力和需水增长情况,全面安排,分步实施.只有这样,对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认识、评价及对策,才能更完善.地理与规划学院12级国土班20122614620马学威。
论“南水北调”的利弊
论“南水北调”的利弊南水北调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水资源调配工程,旨在通过调水北送,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该工程的利弊如下:利:1. 解决水资源短缺: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相对较少,通过南水北调可以向北方输送大量的水资源,解决北方地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确保北方居民的日常用水、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的需求。
2. 促进区域发展: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仅是水资源的调配,更是一个综合性的区域发展计划。
南水北调过程中需要修建大规模的输水管网、水库、水厂等基础设施,这些建设工程将为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区域发展。
3. 保护生态环境:南水北调工程在一个地区的水库蓄水,意味着更大面积的水域,这有助于改善水生态环境。
此外,南水北调还将把污染物随水一起调走,减轻了南方地区的环境压力,有助于改善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
弊:1. 高投资成本: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目前已经投入数千亿元人民币,而且该工程仍在建设中,未来还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这对财政压力较大的中国来说是一个挑战。
2. 水资源争议:南水北调将从南方地区转移大量水资源到北方地区,这可能引发水资源争议。
南方地区本身就有一定的水资源压力,将水资源调往北方可能会对南方地区产生不良影响,在南方地区引发水资源争夺的问题。
3. 生态破坏风险:南水北调工程涉及大量的水库建设,这可能会导致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
建造大型水库需要淹没大量土地,这可能会破坏正在生长的植被,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南水北调工程具有解决水资源短缺,促进区域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优点,但也存在高投资成本,水资源争议和生态破坏风险等弊端。
因此,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时需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和评估,确保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论“南水北调”的利弊
论“南水北调”的利弊1.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由于我国北方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其自然资源相对较少,特别是水资源严重匮乏。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保证供水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而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实现南方水源向北方输送,从而缓解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为这一地区的生产、生活等提供保障。
2.推进面上经济建设。
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处理厂、水源、输送管道等等。
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刺激就业增长,对于南方地区的经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提高水质。
由于北方地区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往往不得不使用地下水和污水,导致当地水质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而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南方的水源可以进入到北方,从而提高当地的水质,改善水环境,减少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带来的负面影响。
1.环境问题。
由于“南水北调”工程涉及到大量的工程建设和水源开采,导致当地环境受到破坏。
其中,水源开采可能引起内陆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湖泊干涸等问题,同时,工程建设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和建筑垃圾,给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2.缺乏可持续性。
由于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快速城市化进程,未来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越来越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引水扩大水资源供给,可能不是实现可持续水资源利用的最佳方案。
因此,南水北调应该与其他水源治理措施相结合,例如水利工程维护和管理,水源保护,节水措施等,才能更好地推动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3.高昂的经济成本。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需要投入巨额资金,预计总投资将超过5000亿元。
除此之外,运输和输送所需的发电、检修和维护等方面的成本也非常高昂。
在这种情况下,南水北调的经济效益是否能够达到预期受到了质疑。
4.地区利益分配问题。
由于南水北调工程涉及到多个地区和涉及多个部门,因此,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协调各相关部门实现统筹规划,确保地区利益平等这一问题一直存在。
南水北调各线生态问题-精选文档
(2)解决办法:
解决径流减少后造成影响 1:减少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对一些有严重水污染的工业应合理布局,对废水经过净化之后再 排入河流之中; 3:对水质进行及时检测,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4:大力宣传保护水体的广告,树立保护水体的意识。 5:遇长江枯水年的枯水季节,可采取避让措施, 减少水输送以保 证长江航运和避免水质恶化。 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能够预防和控制 1 修建完整的排水系统或河网系统 2 加强灌溉管理,严格实行计划用水 3 加强农业技术措施
六、南:解决北方缺水,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 源的配置效率。 2、经济意义: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促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 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 源问题
3、生态意义: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实现可持续发展; 改善当地饮水质量; 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 水质问题; 有利于回补地下水,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中线
西线 东线
1、我国水资源自然分布不均 我国水资源分布,具有南方水多北方水 少的特点,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 2 、北方缺水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已成 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3 、实施南水北调势在必行 京津华北等地区水资源短缺,要解决这些 地区的缺水问题,必须贯彻开源与节流并重的 方针,大力推广节水措施。
(2)解决办法:
1、除就地安置一部分移民外,还可采取综合措施和外 迁移民到新增灌区安置等措施予以妥善解决。 2、调水130—140亿立方米占丹江口坝址断面径流量的 1/3,占汉江流域径流量的22%,可能会引起汉江中 下游水文情势变化,采取综合补偿措施后,可以基本 消除不利影响。 3、对航运和沿江的引水有一定影响,采取建设梯级枢 纽后可以消除。 4、对汉江下游河道冲淤和环境容量有一定影响,采取 引江济汉(引水500立方米每秒)补水,可以避免或减 轻其不利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研究
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建设的一项大型基础设施工程,也是一项政府规划中的重要战略性计划。
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人工调水,将长江等南方水源地的水资源引入黄河流域,供应北方地区的用水需求。
这项工程的建设历时多年,已经在2014年正式通水。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南水北调工程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本文针对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两方面做出一些研究,以期对该工程产生的影响进行梳理和展示。
一、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效益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方面,该工程实现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转移,有助于缓解影响中国西北、北方等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保证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具有重大的支持作用。
另一方面,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与运行,不仅带动了建筑、机械制造、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诸如人工挖掘、隧道打通、水闸开启等环节,也为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而刺激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据有关数据统计,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使得一批新产业、新业态逐渐发展起来。
例如,水利工程施工、水利机电装备制造、水利工程管理及维修、水资源科学研究等产业,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得到了巨大的推动,对应的企业率先在闸门、水泵等领域设计、制造相关产品,有效拉动了一批底层就业,为当地增加了不少产值和税收。
从另一个角度看,南水北调工程也为当地的供应链体系提供了极大的机会。
例如,为了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推进,施工需要大量的职业人才和各种物资。
这些职业人才和物资的供应,就直接催生了配套的酒店宾馆、餐饮、运输等业务,从而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还为长沙、武汉及太原等城市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这些地区的民营企业获得大量的商业机会,大幅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总量和财富创造能力。
毋庸置疑,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
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环境影响问题
2021.44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环境影响问题王先达 王峻峰规划与治理我国一些跨流域调水工程由于规模较小,涉及地区范围不大,环境影响问题不突出,建设时间较早,社会的关注度也不高,如:(1)东(江)深(圳)引水工程(从东江下游左岸建梯级泵站逐级抽水到深圳水库向香港和深圳供水。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建设,目的是向香港供水。
随着香港用水量增加和向深圳市供水,又扩建了几次)。
(2)引黄济青工程(从黄河打渔张灌区引水口引黄河水,通过4级泵站扬水输送到青岛市。
设计年引水量1.1亿m 3,1989年建成)。
(3)引滦入津工程(在滦河上修建潘家口和大黑汀2座调蓄水库,从大黑汀水库下游建引滦入津输水渠,途中用于桥水库调蓄,再送水到天津。
设计年平均引水量10亿m 3,建于1981—1983年)。
(4)引黄济冀工程(从黄河位山引水,经过聊城、临清送水到河北省邢台、衡水和沧州市。
设计年引水量5亿m 3,1995年建成)。
而南水北调工程(包括东、中、西三条引水线)由于工程规模大、跨越水系多,其环境影响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一、南水北调工程环境评价工作简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环境评价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八九十年代,由于发生水污染逐渐加重等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工作被提到议事日程。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国上下普遍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与此对应,南水北调前期工作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也逐步地更加重视、更加完善。
1952—1961年,南水北调工程研究初期,对环境影响问题研究得比较少。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由于华北地区(尤其是天津市和河北省黑龙港运东地区)发生严重旱情,出现了水资源危机,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列入了议事日程。
1973年成立了水电部南水北调规划组,并于1976年3月完成了第一个东线工程规划——《南水北调近期工程规划报告(初稿)》。
在编制报告期间,对一部分环境问题作了初步调查研究。
1980年,水利部组织了中线(丹江口水库-北京段)工程查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文已述,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正常蓄水位170m时,将增加淹没处理面积370km2,其中淹没耕地23. 5万亩,还有大量林地被淹没。由于大量耕地被淹没,一方面会减少耕地面积,造成粮食减产;另一方面会迫使大量移民外迁或者后靠。林地被淹没,一方面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更加严重的生态问题;另一方面减少森林覆盖率,削弱涵养水源的能力。而沼泽地被大量淹没,导致的是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2.3
目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特别是丹江口库区的水质优于国家饮用水标准,原因就在于本地特殊的生态环境系统。但是,随着水源区工程的建设和完成,水库的自净能力将会大大削弱。一是因为蓄水将减小流速,从而不易冲走污染物;二是因为蓄水沉淀使得大量化学物质沉积,将影响水质;三是因为因为涵养水源的植被被削弱,水质也会变得浑浊。总之,自净能力的削弱,一方面会影响水质;另一方面会增加人工净化的成本。
2.2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不仅拥有丰富的动物、植物等生物资源,还有许多珍稀的物种。据有关资料介绍,中线水源区不仅生长常规的玉米、小麦、大米、棉花、油菜、花生、黄豆、柑橘等农作物,还有油类、丝类、茶类、烟类、果类、食用菌类、纤维类和漆类等160多个特产品种;银杏、鹅掌楸、巴山松、七叶树、铁尖杉、水杉、榔榆、白皮松、金铁松、柳杉、红豆杉等珍稀树种;杜仲、桔梗、金钗、灵芝、猴头、天麻、党参、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等名贵药材;青、草、鲢、鳊、鲤、鲫、鲂、鲶等种鱼,其中丹江口翘嘴白被选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此外,还有二类保护动物林麝(香獐子)、鸳鸯、大鲵,三类保护动物小灵猫、大灵猫、红腹锦鸡等[4]。但由于蓄水位上升,也许会增加一些生物品种,但原生态的生物多样性将遭到被破坏。一是因为蓄水将直接淹没370km2地区,损失23.5万亩耕地,从而淹没大量的生物以及生物栖息地,当地许多物种,诸如豹、狼、獐等珍奇异兽而将不能生存,或者被迫迁徙;二是由于气候湿润甚至温差变小,部分耐寒生物将迁徙或者灭绝;三是由于工程建设,采用大量的生物和林木资源,也给生物多样性造成压力。
关源居世界第六位。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110名之后。为了解决区域水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国家于2002年12月27日正式启动南水北调工程[1]。
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和西线三部分,其中东线从长江江苏扬州段调水,抽水北送,经过江苏、山东到达河北、天津;中线从湖北丹江口水库调水经河南、河北到北京、天津;西线规划从长江上游调水到黄河上游,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作为该工程的最优线路--中线工程,备受世人的瞩目。水源区工程是确保南水北调“一江清水送北京”的关键,因而决定着整个中线工程的成败。
2.5
由于丹江口水库需要提升水位10米,从而需要大批移民外迁或者后靠,并为其重建相应的生活条件。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在其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淹没实物指标仅丹江口坝区就涉及人口22.4万人。而根据凤凰资讯,南水北调中线鄂豫共移民33万,其中河南淅川一个县移民21万余人,湖北省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张湾区、武当山特区5个县共移民近12万人[5]。如此繁重的移民搬迁安置任务,需要很多人力、物力,特别是给当地带来很重的经济负担、行政成本和管理压力。同时,为了保证移民如期搬迁、顺利安置,也带来繁重的重建任务。在这些过程中必然会造成资源浪费,有的甚至得不偿失。
2.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淹没了遇真宫和净乐宫等武当宫观建筑,还牵连了丹江口市区的文物安全。特别是均州古城被淹没,一去不复返。同时,古均州地区近万座墓葬等丰富的地下文物宝藏也被淹没。珍贵的文物资源被淹没,带来的不仅是物质损失,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损失。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以下简称水源区)包括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湖北省十堰市、神农架林区(省直辖林区)、襄樊市,包括6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44个县和1个省直辖林区。与其说这是一项调水工程,不如说是一个调控区域水资源分配的系统。因此,能否保证将优质水送到北京、天津,决定着该系统的成败。环境问题由于伴随南水北调工程始终,并且是保证优质水的关键,因而也是中线水源区工程的关键。
简述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的环境问题
-----------以中线工程为例
刘帮军
(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河北邯郸056038)
摘要: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但同时由于中线工程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共同作用,引起汉江及长江中下游环境的变化,将引起武汉、湖北等沿线各省地质情况发生变化,引发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从而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个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由水源区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水源区工程又包括丹江口水利枢纽续建工程和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其中,丹江口水利枢纽续建工程建成后将增加淹没处理面积370km2。据1992年调查,主要淹没实物指标为:人口22.4万人、房屋479.4万㎡、耕地23.5万亩、工矿企业120个,淹没固定资产原值1.2亿元[2];而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的目的是为免除近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工农业及航运等用水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一是滑坡和泥石流。南水北调中线大多处于秦巴山余脉,地质构造特殊,大多是易风化、易粉碎的岩石,经过蓄水容易造成滑坡和泥石流;同时,经长年暴露的土地浸润之后也会发生滑坡现象。二是地震。中线水源区位于我国西部与华北、华南三大断块交接的特殊三角地区,深大活动性断裂带纵横交错,大部分地区均分布在深大活动性断裂带上。根据资料记载,该区域共发生大于2级的地震748次,发生4级以上破坏性地震51次,其中湖北省最大的一次6.5级地震就发生在竹山县[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为一项综合性工程,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体现。总体来说,工程的利益是主要的,弊端是次要的。但是,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如果中线水源区工程不解决好环保问题,不能兴利避害,该工程就会成为一个有害工程。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工程已经或者即将产生的环境问题。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