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杭州新能源发展规划

杭州新能源发展规划

杭州新能源发展规划一、背景介绍杭州市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较为发达的经济基础和人口资源。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日益增加,新能源产业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领域。

为了加快杭州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制定一份全面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势在必行。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制定杭州市新能源发展规划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实现新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达到30%。

2. 原则:规划制定过程中遵循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资源优化配置、市场导向、政策引导等原则。

三、发展方向和重点1. 发展方向:(1) 多元化发展:发展多种类型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等。

(2) 创新发展: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性。

(3) 产业链完善:构建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包括资源开发、设备制造、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

2. 重点任务:(1) 太阳能发电:加大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规模和数量,提高发电效率和可靠性。

(2) 风能发电:优化风能资源开发布局,提高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效率。

(3) 生物能发电:加强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推动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建设。

(4) 新能源汽车: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建设充电桩和氢气站等基础设施。

(5) 新能源热电联供:推动新能源与热电联供技术的结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6) 新能源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投资新能源产业,提供财税支持和技术支持等。

四、政策措施1. 资金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新能源项目的研发、建设和运营。

2. 税收优惠:对新能源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负担,吸引更多企业参与新能源产业。

3. 技术支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鼓励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4. 市场开拓:加强新能源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宣传,提高消费者认知度和接受度。

5. 人才培养:加强新能源领域人才培养,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资源。

杭州新能源发展规划

杭州新能源发展规划

杭州新能源发展规划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新能源的发展已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作为中国的一座重要城市,杭州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制定了一项全面的新能源发展规划。

本文将探讨杭州新能源发展规划的背景、目标和具体措施。

背景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一直以来都以其美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文化吸引着游客和投资者。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空气质量下降、能源消耗增加等问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

因此,杭州政府决定制定一项新能源发展规划,以解决这些问题。

目标杭州新能源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具体来说,杭州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新能源占比达到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30%。

这将极大地减少对化石能源的需求,降低碳排放,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措施为了实现新能源发展目标,杭州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们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建新能源项目。

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新能源领域。

此外,政府还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其次,杭州政府积极推进新能源的普及和应用。

他们鼓励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并提供相应的补贴和福利。

此外,政府还在城市中建设了大量的充电桩,以方便市民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这些举措不仅能够减少对传统燃油车的需求,还能够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另外,杭州政府还在城市规划中考虑了新能源的因素。

他们鼓励在建筑物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以便利用太阳能发电。

此外,政府还推动建设更多的风力发电场和太阳能发电站,以增加新能源的产能。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结论杭州新能源发展规划的制定是为了解决城市面临的环境和能源问题。

通过鼓励投资、推广应用和改善城市规划,杭州政府希望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9.22•【字号】杭政办函[2011]245号•【施行日期】2011.09.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杭政办函〔2011〕245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二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为切实推进杭州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根据《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委〔2011〕2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杭政函〔2011〕39号)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杭政办函〔2011〕203号),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以市委〔2011〕2号文件为依据,围绕《杭州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全面启动和有序推进我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各项工作,优化创新环境,广聚创新资源,创新发展方式,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产业发展、社会文化、城市功能、体制机制全面创新。

二、实施原则(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

成立全市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坚持全市一盘棋,加强创新型城市领导小组统揽全局的力度,统筹、协调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各项任务,切实保障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明确责任,监督考核。

结合各部门、各区(县、市)职责落实分工,各牵头单位分头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将创新型城市建设年度工作纳入各部门领导的任期责任制中,进行年度考核,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发挥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和评议作用。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杭州未来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杭政〔2017〕66号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杭州未来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杭政〔2017〕66号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杭州未来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杭州未来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杭政〔2017〕66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未来产业是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谋求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战略方向,是优化完善产业体系、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的要求,为加强对未来产业的统筹规划和指导,进一步加快推动杭州未来产业发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充分认识发展未来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未来产业孕育发展新机遇。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如火如荼,正呈现多领域、跨学科、群体性突破新态势。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术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领域,量子科学、基因编辑、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力度前所未有,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动力正在加速更替、迭代、积聚,未来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二)未来产业成为竞争新焦点。

发达国家纷纷加强对未来产业领域的布局,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科技创新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全球互联网和制造业巨头企业紧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虚拟现实、区块链、增材制造、商用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加快实施技术、产业、战略“三位一体”和“软硬”融合发展。

为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我国已经加快部署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和标准研制工作,国内众多省市高度重视,竞相规划布局,努力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4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4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4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05•【字号】浙政发〔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2.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4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浙政发〔2024〕1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2024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各地、各部门在2024年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过程中,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一、聚焦聚力提升政策引导保障成效准确把握政策取向,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进一步提高政策实施的精准度、实效性。

(一)迭代升级“8 4”经济政策体系。

优化8个政策包和4张要素保障清单,安排省级财政资金1023.6亿元,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精准落实惠企政策,为市场经营主体减负2500亿元以上。

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一般性支出,大幅压减论坛、展会、节庆等活动,把更多财力用在帮企业、促发展、惠民生上。

(二)积极争取和用好国家政策。

统筹做好项目甄选、申报等工作,积极争取并高效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充分发挥其对重大项目建设的拉动作用;争取100个以上项目纳入国家用地保障范围,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能耗单列清单。

(三)发挥“4 1”专项基金撬动作用。

坚持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完成专项基金组建和运行机制建设,制定尽职免责细则,完善绩效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健全投资风险防控体系,年度计划投资20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000亿元,并扩大省科创母基金规模。

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催生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成长企业。

(四)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切实提升服务理念、能力和质效,力争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与空间布局指引(2013年本)杭政办函〔2013〕50号

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与空间布局指引(2013年本)杭政办函〔2013〕50号
65
海洋环境监测监视网络、防灾减灾预警预报系统、重大海洋污损事件应急处理、赤潮预报、海洋生态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城市污水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G09
65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
八、生物医药产业。
H01
14
天然食品添加剂生产。
H02
14
保健食品研发与生产。
H03
27
新型疫苗、单克隆抗体系列产品与检测试剂、新型给药技术及药物新剂型生产。
66
大型银行专业营运中心、财富管理中心。
C02
66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C03
67
证券公司总部及分支机构(营业部)、期货公司总部及分支机构建设。
C04
67
证券中介服务业、股权投资。
C05
68
保险中介服务。
C06
68
保险服务。
C07
69
金融信托与管理、金融租赁、财务公司、中小企业担保、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机构建设。
27
重大疾病防治创新药物(包括新型抗肿瘤、心脑血管病、抗病毒、抗感染类药物及老年性疾病防治类药物等新型化学药物制剂)的研发与生产。
H09
27
中药现代化项目,包括中药材GAP种植,中药材资源保护及综合利用,中药饮片配方颗粒的研究与生产,饮片集中配送项目,中药材饮片GMP生产及生产工艺与装备的改进,中成药的新药研发及名优产品的二次开发,中药保健食品的开发与生产。
A16
7240
广告。
A17
7232
市场调查。
A18
7233
社会经济咨询。
A19
7239
其他专业咨询。
A20
7250
知识产权服务。

关于加快杭州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推广的对策建议

关于加快杭州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推广的对策建议

36杭州 2016.2关于加快杭州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推广的对策建议文 沈金华 李 艳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几年中将迎来井喷式发展。

作为新型战略性产业和新商机,它既是汽车工业的新方向,又可有效缓解环境问题,成为各大城市竞争的新制高点。

EXPLORATION 探索杭州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还形成了有效的市场运营模式,社会消费认可度不断提高,已呈现全领域推广应用的态势,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

首先,基础设施先行,实现充换电站大覆盖。

杭州市区充换电站(配送站)平均间距约4.5公里,基本形成了15分钟充换电服务圈,初步实现充换电站全覆盖。

其次,首创在纯电动乘用车领域和国家电网合作开展“换电模式”,使新能源汽车真正进入市民生活,现已覆盖警用、邮政、物流、电力、酒店、公交、出租等多个公商务领域,并应用于汽车租赁、私人购车等领域。

第三,杭州市电动出租车开发了“电动汽车-车联网”商业信息平台,形成了多模式并存的运营格局。

第四,市里组织成立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协调小组,形成了安全管理措施及应急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实现安全有保障、管理更便捷。

第五,出台了《关于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杭州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和《杭州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

杭州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问题、难点首先,从政府管理层面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政策扶持力度偏弱,应用和推广规模偏小。

一定规模与数量的充电站、桩等设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推广的关键因素。

从外地推广实践看,上海市明确2015年推广应用13000辆新能源汽车,新建充电桩6000个左右。

深圳将按照国家补贴1:1比例,制定新能源汽车使用环节、充电桩投资等方面的鼓励补助措施,继续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5000辆。

相较于以上城市,杭州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偏小,在充换电设施及网络布局的覆盖、运营创新等方面存在滞后性。

监管机制不健全,市场认证缺乏统一标准。

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最新汇编(2011.3)

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最新汇编(2011.3)

节能降耗法律法规政策汇编(部分)2011年3月目录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一、节能降耗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主席令第77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主席令第33号)3、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1号)4、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5、关于印发《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运行〔2010〕2643号)6、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7]371号)7、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10]249号)8、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11]51号)9、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10、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11、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25号)12、关于印发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09]2441号)13、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办〔2010〕173号14、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15、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工信部节[2010]218号)16、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0]582号)17、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试行)的通知(财税[2009]166号)18、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国家质监局17号令)19、关于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发改办环资[2010]2528号)20、关于公布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财税[2009]166号)(与17重复)21、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工信部节[2010]218号)22、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国发〔2009〕38号)23、关于清理对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等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0〕978号)24、关于促进节能服务行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与14重复)25、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与14重复)二、循环经济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主席令第四号)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3、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801号)4、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发改环资〔2010〕991号)5、关于印发《再制造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节〔2010〕303号)6、再制造产品认定实施指南(工信厅节[2010]192号)7、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的通知8、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977号)9、关于印发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节[2010]25号)三、清洁生产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主席令72号)2、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令16号)3、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03]100号)4、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太湖流域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09]104号)5、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工业和通信业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节[2009]461号)6、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707号)7、《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简介8、《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导向目录》(第二批)9、《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三批)10、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1、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2、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3、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4、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5、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6铜冶炼等5个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工信部节[2011]113号)四、资源综合利用1、关于印发《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1864号)2、关于公布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的通知(财税[2008]117号)3、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6号)4、关于以农林剩余物为原料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48号)4、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7号)5、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公告)6、工信部发布《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公告(工产业政策[2010]第4号)7、申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的资源综合利用电厂认定管理暂行规定8、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9、国家经贸委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机组》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经贸资源[2000]660号)五、节能评估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2010年国家发改委第6号令)2、国家节能中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0年本)3、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资料汇编(征求意见稿)4、《关于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的若干要求》和《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编写大纲》(国家发改委第37号公告)5、关于加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节[2010]135号)六、新能源1、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财建[2010]230号)2、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七、其他1、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工产业[2010]第122号)2、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3、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二批)(国家发改委公告2009年第27号)4、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三批) (2010年第33号公告)5、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电子应用技术导向目录(第二批)(工信部节[2011]9号)6、国家能耗限额标准(26项)目录7、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8、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9、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通知(财建[2011]61号)浙江省法律、法规、政策一、节能降耗1、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人大常委公告第9号)2、浙江省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浙经贸资源[2001]268号)3、浙江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34号)4、浙江省能源利用监测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43号)5、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超限额标准用能电价加价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政发〔2010〕39号)6、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63号)7、浙江省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实施方案8、关于印发《浙江省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浙经贸资源〔2006〕511号)9、关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0〕34号)10、浙江省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浙财企〔2010〕232号)11、关于印发浙江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政发〔2010〕57号)12、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通知(浙经信资源[2010]418号)13、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8〕80号)14、浙江省人民政府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浙政发〔2008〕42号)15、转发省发改委等部门关于贯彻国发〔2009〕38号文件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27号)16、浙江省执行差别电价政策企业认定暂行办法17、浙江省超限额标准用能电价加价管理办法(浙政发[2010]39号)18、关于超能耗产品惩罚性电价加价标准的通知(浙价资〔2010〕275号)二、循环经济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0〕63号)2、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浙财建字〔2006〕158号)3、关于印发浙江省节能及工业循环经济财政领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浙财企字[2008]134号)三、清洁生产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3]22号)2、关于印发《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的通知(经贸资源〔2003〕1040号)3、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暂行办法(浙经贸资源〔2005〕643号)4、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浙经贸资源〔2008〕331号)四、资源综合利用1、关于印发《浙江省实施〈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细则》的通知(浙经贸资源〔2007〕265号)2、关于我省水泥企业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的意见(浙经贸资源〔2003〕39号)五、节能评估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35号)2、关于印发《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审查程序(试行)》的通知(浙经信资源〔2010〕575号)3、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内容及深度要求(试行)4、关于印发《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机构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经信资源〔2010〕559号)5、关于印发《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浙经信资源〔2011〕101号)六、新能源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政发〔2010〕59号)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浙政办发〔2009〕55号)杭州市法律、法规、政策一、节能降耗1、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杭州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杭政〔2011〕1号)2、关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若干意见(杭政函〔2010〕276号)3、杭州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226号)4、关于印发杭州市节能奖励办法的通知(杭政办函〔2008〕383号)5、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资助力度的通知(杭政办函〔2008〕377号)二、循环经济1、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杭政函[2005]211号)2、杭州市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杭政办函【2008】353号三、清洁生产1、杭州市强制性清洁生产实施办法(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39号)四、资源综合利用1、市经委关于转发浙江省实施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细则的通知(杭经资源[2007]336号五、节能评估1、杭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杭政办函〔2008〕366号)2、杭州市2010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与空间布局指引(杭政办函〔2010〕11号)3、杭州市薄钢板行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六、新能源1、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杭政办函〔2010〕86号)2、杭州市私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杭政办函〔2011〕31号)3、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杭政办函〔2009〕330号)七、其他1、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08〕283号)2、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委市财政局关于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杭政办函〔2010〕258号)富阳市法律、法规、政策一、节能降耗1、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富政函[2007]109号)2、关于加快推进集中供热工作的意见(富政函〔2006〕39 号)3、转发省发计委《关于富阳市江南片造纸企业集中供热热力规划的批复》的通知(富政办〔2004〕53号)二、循环经济1、富阳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富政办〔2008〕3号)2、关于调整和完善工业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的若干意见(富政〔2006〕1号)3、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富政函[2007]110号三、清洁生产1、富阳市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办法(富政函〔2005〕73号)四、节能评估1、《富阳市2008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富政〔2008〕5号)2、关于促进富阳造纸行业转型提升的若干意见(富政〔2007〕13号)节能降耗基础知识1.能源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与空间布局指引杭政办函〔2024〕50号

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与空间布局指引杭政办函〔2024〕50号

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与空间布局指引杭政办函〔2024〕50号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与空间布局指引是杭州市政府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和产业发展需要制定的重要文件,旨在指导和规划杭州市各行各业的发展方向和布局,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杭州市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下是对该文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

该文件属于杭州市政府杭州市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行政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文件首先阐述了杭州市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原则,明确提出要按照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加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提升。

文件明确了杭州市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

重点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

文件指出,要加强对这些领域的支持和引导,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引进优质企业和项目,培育核心竞争力。

同时,还要鼓励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文件还对杭州市的空间布局提出了要求。

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特点,要优化各类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

重点发展区包括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新城等。

要加强对这些区域的规划和建设,提供配套服务和基础设施,培育集聚效应。

文件还对杭州市产业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给予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支持措施。

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良好的人才环境和政策支持,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人才。

文件还要求相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和协调,做好政策宣传和推动工作。

要注重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的协调,保持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要加强产业监管和服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环境。

总之,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与空间布局指引是杭州市政府制定的关于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政策。

通过明确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原则,明确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优化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完善产业政策,加强部门协同和政策宣传,有助于推动杭州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杭州市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杭州新能源发展规划

杭州新能源发展规划

杭州新能源发展规划杭州是中国的新能源发展先行城市之一。

为适应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杭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发展规划,旨在推广新能源,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本文将介绍其中几项主要规划及其相关措施。

一、“杭州市新能源战略规划(2013-2020年)”该规划旨在实施国家的新能源政策,让杭州成为新能源发展示范城市,占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先机。

规划提出了新能源电力、风电、太阳能、生物能、氢能、地热能和核能等领域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注重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协调发展,重视技术创新和市场化运作,促进新能源企业发展壮大。

为实现以上目标,政府将重点支持以下几方面工作:1.鼓励企业加强新能源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产业化水平;2.推进新能源电力的开发,加强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联网;3.加强市场化运作,促进产业升级和加速新能源发展;4.完善政策环境,鼓励社会投资新能源领域。

二、“杭州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2015-2020年)”作为中国燃料电池汽车试点城市,杭州制定了该规划,旨在加快城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和推广。

规划提出了2020年杭州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的目标,并明确了推广路径和重点任务。

为实现以上目标,政府将重点支持以下几方面工作:1.加强燃料电池技术研究和开发,降低燃料电池汽车成本;2.建立公共燃料电池汽车充电站网络和修配服务体系;3.推进燃料电池汽车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融合应用;4.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并建立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

三、“杭州市智慧能源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该计划旨在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能源生产、流通、使用和管理的智能化,促进能源效益和环境保护。

计划提出了智慧能源开发与利用的目标和重点任务,重点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智慧电网建设、系统能效管理和能源互联网等方向的发展。

为实现以上目标,政府将重点支持以下几方面工作:1.建立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和智慧能源信息化系统;2.推进公共建筑能源管理和居民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3.推进智慧电网建设,提升能源安全和可靠性;4.推动能源互联网建设,促进能源的跨地区利用和交易。

杭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支撑

杭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支撑
杭市略新产发的 新支 州战性兴业展创 撑
杭州市科学技 术局
近 年来 , 市 围绕建 设 创新 型城 市 , 继 制 定 了 全 相 杭
H 半 导 体 照 明 产 业 发 展 规 划 、 州 市 新 兴 产 业 发 展 市 杭
杭 州数字 卫生 国家现 代服 务业 产业 化基地 :杭 州还 有萧
制剂产业 、中药 现代化 产业和风 电产业 技术创 新战 略联
盟。
4发挥 科技孵化 作用 , . 培育 高成 长性企业
杭 州市是 国家科技部 批准 的 “ 国家科 技企 业孵化 器 体 系建 设试点城 市” 目前 , 市共有科技 企业孵化器 5 。 全 4
家 , 化 场 地 总 面 积 1 8万 平 方 米 , 孵 企 业 2 8 孵 4 在 3 8家 , 累
为 企 业 解 决 技 术 难 题 达 3 0项 , 广 技 术 成 果 1 2项 。 4 推 9 同
时 , 据省 级技术 创新战 略联盟 建设工作 要求 , 根 组织 万 向
电 动 汽 车 、 东 医 药 集 团 、 大 青 春 宝 药 业 、 江 运 达 风 华 正 浙
电 4家 企 业 分 别 牵 头 组 建 浙 江 省 电 动 汽 车 产 业 、 化 学 药
5家 、 业 为 主 体 引 进 共 建 了 7 家 。创 新 载 体 的 引 进 , 企 6 一 方 面 促 进 了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应 用 。 企 业 通 过 与 大 院 名 校 共 建 各 类 科 技 创 新 载 体 ,深 化 了企 业 与 国 内 外 大 院 名 校 之 间 的产 学 研 合 作 关 系 , 升 了合 作 层 次 。如 杭 州 中 科 微 电 提 子 有 限 公 司 挂 牌 成 立 了 “ 国科 学 院 E A 中 心 杭 州 分 中 中 D 心 ” “ 国 科 学 院 微 电 子 研 究 所 杭 州 分 部 ” 成 功 开 发 出 和 中 , 我 国 首 款 CMOS 全 球 卫 星 导 航 接 收 射 频 及 基 带 芯 片 和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
展领导小组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9.07.24
•【字号】杭政办函[2009]258号
•【施行日期】2009.07.24
•【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导
小组的通知
(杭政办函〔2009〕258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推进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市政府决定,成立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现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通知如下:组长:
蔡奇
副组长:
沈坚
佟桂莉
成员:
赵立康(市政府)
董祖德(市政府)
赵纪来(市经委)
郝志毅(市经委)
李琳娜(市发改委)
周琪(市建委)
楼健人(市科技局)
石连忠(市财政局)
李强煜(市外经贸局)
郑健波(市人事局)
黄瑚(市规划局)
郑鸣潮(市国土资源局)
应利丹(市统计局)
蔡信(市电力局)
卢建祥(市质监局)
聂忠海(市工投集团)
盛阅春(萧山区政府)
张耕[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管委会、政府]
盛成皿(杭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许保金(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经委),赵纪来兼任办公室主任,郝志毅、周琪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九年七月二十四日。

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能源安全的日益关注,新能源产业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行业。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杭州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能源供应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进行论述。

首先,杭州市应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

作为我国光热能发电第一大省份,杭州市具备良好的光资源优势,充足的阳光资源为发展光伏产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杭州市政府应加大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土地、财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杭州市,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集聚发展,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杭州市应加快发展风能产业。

杭州市地理条件适宜,拥有大量且稳定的风资源,非常适合建设风电场。

杭州市政府应加大对风能产业的投资力度,鼓励企业积极投资风电项目,提供优惠的电价政策和相关配套政策,为企业提供便利和激励,推动风能产业发展。

同时,加强与电力公司的合作,解决风电上网问题,确保风电资源充分利用。

再次,杭州市应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随着全国范围内对传统能源汽车的淘汰,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了杭州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

杭州市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

鼓励本地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电桩等配套设施,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确保新能源汽车能够得到充分推广和使用。

最后,杭州市应注重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国家对能源利用效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杭州市作为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推动建筑节能、工业节能、交通节能等方面的创新和实施,鼓励使用高效节能设备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杭州市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杭州市政府应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金进入该领域。

杭州市太阳能屋顶实施五年计划

杭州市太阳能屋顶实施五年计划

杭州市太阳能屋顶实施五年计划来源:中国太阳能光伏网2009-06-20 08:57:28 中国太阳能光伏网讯:杭州市建委将制定《杭州市太阳能屋顶实施五年计划》,按照“试点先行、科技支撑、总结推广、规范保障、政策扶持”的原则边试点、边探索、边实施。

浙江省电力公司阳光屋顶杭电阳光屋顶6月18日,梅地亚宾馆。

一场关于光伏发电建筑应用的论坛正在进行中。

为配合节能周和推广光伏等新能源的应用与产业发展,市建委组织了这次系列论坛。

首场论坛主题是光伏发电建筑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二场论坛主题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应用,第三场论坛主题是光热光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

第二场论坛的主讲人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士荣。

在杭建设、设计、施工、管理等单位的近百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硅材料、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应用、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微网系统……在普通人看起来就枯燥的内容,台下一众专业人员听得津津有味。

因为这是牵涉到今后杭州发展的大计。

近年来,面对越来越突出的能源问题,许多国家纷纷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的利用作为能源发展的重点,并将新能源的开发应用与产业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从法律、政策、机制等多层面加以推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尤其是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开发利用技术不断进步,光电转换效率不断提高,生产成本持续下降,市场前景广阔。

这为我们顺应国内外能源发展新趋势,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机遇。

我省出台实施意见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建筑用能增加。

我国太阳能丰富,开发利用太阳能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比重,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抓手。

中央财政安排专门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予以补助。

地方政府也不甘示弱,我省也出台扶持政策,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12年,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350兆瓦,其中光伏发电50兆瓦,风力发电300兆瓦;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地源(水源)热泵空调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年产沼气1亿立方米,实现光伏等新能源消费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1%以上;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应用企业,成为国内重要的光伏等新能源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解的通知-杭政办函〔2020〕15号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解的通知-杭政办函〔2020〕15号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解的通知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解的通知杭政办函〔2020〕15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解》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以下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一、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极为关键一年。

各级各部门要提高站位,强化责任,不折不扣落实重点工作任务;加强统筹,第一时间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聚焦重点,多措并举,真抓实干,确保2020年各项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责任分解中,列第一位的责任单位为牵头单位或汇总单位。

各牵头单位和汇总单位要及时向市政府报告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包括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措施。

市政府督查室要将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作为重点督查内容,督促推进落实。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5月20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解序号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单位一、刘忻市长牵头重点工作1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整治“文山会海”。

市政府办公厅二、戴建平常务副市长牵头重点工作2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增强法治思维。

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认真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建议。

[原创]《萧山区十大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原创]《萧山区十大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原创]《萧山区十大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杭州市萧山区十大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前言根据杭州市十大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区委区政府结合萧山实际,作出了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等十大产业的战略决策。

这十大产业中,既有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又有先进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还有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代表着萧山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十二五”时期我区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集中资源力量,加快发展十大产业,是我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十二五”时期两个“率先”总目标的根本保证,也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和发挥萧山领跑、示范、带动作用的必然要求。

为科学指导萧山十大产业发展,特制定《杭州市萧山区十大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分析我区十大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理清我区十大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确定各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主要任务,明确产业集聚方向和空间布局框架,提出支撑产业发展的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

本规划依据国家、省、市相关产业规划、政策文件以及《杭州市十大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

本规划是指导我区十大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十大产业各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背景(一)重要意义1.加快发展十大产业是推进萧山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

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短时期内取得明显进步,就必须集中力量,在某些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发展十大产业是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这十大产业中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是我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现代商贸、现代物流属于现代服务业,都代表着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具有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综合效益好、产业带动强等特征,可以有效突破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环境约束,是实现我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产业。

杭州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杭州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杭州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杭政办函[ ]330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市经委拟订的<杭州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 )>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二○○九年九月二十五日杭州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 )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加快以太阳能光伏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对于改变长期以来化石燃料一统天下的格局,有效缓解能源紧缺状况,推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为顺应全球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趋势,把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作为杭州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等精神,特制定本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期为-。

一、行动背景(一)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兴未艾近年来,面对日益突出的能源危机,世界各国纷纷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作为新能源发展战略,以太阳能光伏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由于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光伏发电过程的无污染、无排放、无噪音等优点,成为最具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世界各国竞相研究应用的热点,最近以平均3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

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进步,光电转换效率日渐提高,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涌现,生产和应用成本大幅度降低,光伏发电有望从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变,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二)中国抓紧实施新能源发展战略,国家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预期到202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能力达到180万千瓦。

根据当前的新形势,这一规划目标已满足不了现实发展的要求,最近国家正在组织制定<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专家预计到202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能力将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超过原计划的5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新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突破能源瓶颈约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家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发展,相关部委已推出或计划推出一系列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基于此,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编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优化空间布局,加强政策引导,对集聚国外要素资源,实现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打造低碳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对新能源产业的界定参照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及新型电池等。

本规划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市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编制,并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0)》、《市域城镇总体规划》、《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09-2013)》等相衔接。

规划期限为:2010-2015年,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背景和基础条件(一)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新能源广阔应用前景已经打开。

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是世界各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危机的普遍战略选择。

进入21世纪,市场和政府引导企业加快新能源技术的开发,技术实用性进展显著,最关键的是新能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即将突破新产业和新技术广泛应用的障碍。

在太阳能光伏领域,晶体硅电池仍是市场主流,伴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生产成本的逐步降低,欧美国家应用量稳步增长。

薄膜电池发展迅速,有望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市场调查公司DisplaySearch在Q3太阳能电池产能资料与趋势季报中指出,2009年度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达3.58GW,产能增速将超过300%,占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能的比重从2005年的5%提高到20%;在风电设备领域,大型化、变速运行、变浆距及无齿轮箱成为新的趋势;新能源汽车蓄势待发,锂电池作为当前最佳电池类型将受益高速增长;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无污染能源大规模利用在即。

我国参与国际新能源产业竞争的态势相对有利。

当前新能源产业还处于技术积累突破的阶段,相比于其他多数产业,我国与国外技术差距较小;新技术、新装备的快速涌现,特别是海外留学人员携技术归国创业,既有的竞争格局较易突破,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

按照传统的看法,中国汽车工业尽管整体上较之欧美国家落后30年左右,但在动力电池、电传动等新能源领域差距不过5年左右。

国家力推新能源产业有序发展。

国家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定位于促进消费、增加投资、稳定出口的重要结合点和调整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现实切入点,正在制定发展规划;先后在新能源汽车示推广、风力发电上网电价、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和生物质能开发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

众多省市把新能源产业列为战略性产业。

、等省市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扶持措施,省于2009年5月11日发布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浙政办发〔2009〕55号),推动了国新能源产业与应用的蓬勃发展。

地区间产业要素资源的争夺也异常激烈,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在西北、东北、华北和南部沿海地区,风力发电主要集中在西北大部、华北北部、东北北部、青藏高原腹地和沿海地区,生物质发电则集中在人口稠密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省区。

(二)新能源产业现状1、现实基础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

近年来,市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据企业调查统计,目前市有从事新能源产业的企业140余家,以太阳能光伏为主,同时涉及风电、新型电池、潮汐能及核能等多个领域, 2009年新能源产业销售产值约100亿元,其中太阳能光伏产业约35亿元,风电设备产业约30亿元,新型电池产业约18亿元。

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延伸。

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已形成了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为核心产品,包括多晶硅提纯、硅棒制造、切片抛光、太阳能电池与组件生产、太阳能薄膜电池研究与生产、光伏发电系统与应用、相关专业配套设备(材料)制造等在的较完整的产业链;风电设备零部件种类齐全,包括塔杆、塔座、机舱、扭力板、刹车盘、轴承座、齿轮箱、法兰、风叶、轮毂、调速电机等,以整机为核心形成了一定的风能产业链。

涌现一批骨干企业。

通过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海外优秀研发团队创业和引进国大集团合作,已在多个领域培育出一批骨干企业。

太阳能光伏领域有正泰太阳能、舒奇蒙光伏、万向太阳能、浙大桑尼能源等,风电领域有运达风力、电气()公司、天马轴承、前进齿轮等,在新型电池领域有万向集团,在生物质能发电领域有杭锅集团等一批在各自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

已初步形成一定实力的产业创新能力。

拥有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万向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一批涉及新能源开发的科研院所和人才基地;引进电气等国相关领域一流企业,特别是近年来在太阳能薄膜电池方面从海外引进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团队,以及创建的龙焱能源、太能硅业、上方能源、喜瑞能源、嘉远格隆等企业,极大增强了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实力,为我市新能源产业实现“弯道超车”创造了条件。

已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块。

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主要集中在萧山区、高新区(滨江)、经济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风电设备主要集中在萧山区、钱江经济开发区和桐庐县,新型电池产业主要集中在萧山区和西湖区,生物质能、潮汐能、核能设备主要集中在萧山区和桐庐县。

2、优势条件政策扶持力度较大。

市委、市政府已确定把新能源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来抓,高度重视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和高水平投资项目,引导创建新能源产业基金,积极推行“屋顶示工程”,研究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扶持政策,加强政策资源整合,加大扶持力度。

投资创业和人居环境优越。

是“休闲之都”、国际著名风景旅游城市,素有“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

目前市正在实践“和谐创业”,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支持企业自主创新“1+10”配套政策等系列措施,在财税、创新平台、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省会城市服务功能比较完善。

是省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技术转让、教育培训、贷款担保、融资中介、市场营销和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育比较充分,2008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超过11000亿元,有66家上市公司,登记备案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28家(实到注册资本金17.89亿元),具有大规模资本运作的载体,能够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中介服务。

民营企业活力充沛。

通过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民营经济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

2008年,市民营企业的数量、实收资本和营业收入等各项指标已居全省第一,有73家民营企业进入全国民企500强,连续6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部分已经完成了资本、人才、管理和经验积累的民营企业正在谋求新的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与海外研发团队的合作,将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市场空间比较广阔。

所在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地方政府和居民收入较高,具有较大围应用新能源产品的消费能力。

这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吸引众多国外大企业集团在此竞相投资。

3、制约因素新能源产业在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总体上起步较晚,缺少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与国先进地区比较尚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总体上还不突出。

我市新能源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不少企业是近两年从传统行业转型而来,多数在经营管理、资本运作、技术开发等方面相对欠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与国外优势企业抗衡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是产业链发展不均衡。

多数企业主要从事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加工业务,分布在产业价值链高端的企业较少,对整个产业的带动引领作用有限。

三是高端人才还很缺乏。

除了少数海外归国人才外,由于高校科研机构相对缺乏,造成能解决科研和生产实际问题的中高级科技人才十分匮乏,由此导致的创新能力欠缺已经成为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围绕打造低碳城市目标,形成新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以特色化、规模化、国际化为方向,以良好的创新体系和优越的投资环境为支撑,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体制和民资充裕优势,以开放集聚资源要素为途径,创新创业孵化为重点,有限目标,重点突破;依托骨干项目带动作用,以太阳能光伏、风电设备、新型电池等产业为核心,积极开拓核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领域,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大市场份额的高附加值产品,构建集总部基地、研发、试验、信息、制造、销售总部、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高附加值新能源产业链,把建设成为国有重要地位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战略先导产业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基本方针——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

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要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相结合,强化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力,在资金、土地以及应用等方面给予相应扶持,整合科技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坚持集聚开发,后发先至。

把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引导企业向优势区块集聚,合理规划布局关联项目。

强化集聚区块研发、培训、融资等服务功能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统筹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部功能分区, 实现“生产与生态平衡,发展与环境和谐”,推进产业集群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

——坚持开放引进,创新突破。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大力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成长优势的研究成果加快产业化推进步伐,构筑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体系。

大力引进国外企业、研究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通过合资合作、配套协作、战略联盟等方式加速外地资本本地化进程,增强对本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坚持项目带动,重点跨越。

发挥比较优势,集中有限资源,聚焦有限优势领域,重点发展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品,以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带动新能源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

坚持以大项目统揽新能源产业优势领域跨越式发展,着力推动本地优势企业与国外大集团合作,引进海外优秀研发团队产业化项目。

——坚持示应用,协同推进。

结合低碳城市建设,制造与应用互动,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等一批新能源应用示项目,逐步培育从装置成套供应、工程设计到建筑施工的系统能力,扩大新能源产品在城市公用设施和居民生活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