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合集下载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淋巴瘤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淋巴瘤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淋巴瘤
许越香
【期刊名称】《实用肿瘤杂志》
【年(卷),期】1998(13)1
【摘要】当淋巴结受到各种抗原刺激后,可引起淋巴结内的部分或全部细胞成分增生、结构改变及淋巴结肿大。

在临床,尤其是在病理形态上可与淋巴瘤混淆而引起误诊。

两者的鉴别诊断是淋巴结病理诊断中的一大难题。

一、滤泡型反应性增生与淋巴瘤滤泡型反应性增生性病变常见,包括儿童...
【总页数】2页(P7-8)
【关键词】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瘤;滤泡;鉴别诊断
【作者】许越香
【作者单位】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51.1;R733.1
【相关文献】
1.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技术对颈部恶性淋巴瘤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J], 奚佳颖;赵颖燕;赵宝珍;熊文峰;蒋栋;杨力;金修才
2.微血管密度在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与滤泡增生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J], 汪军兵;李光明;刘思思;朱梅刚;武岳;董军
3.抗体CD105在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与滤泡增生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鉴别诊断中
的意义 [J], 丁向东;徐炜;王海伦;朱梅刚;张志魁;汪军兵
4.淋巴结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恶性淋巴瘤的核仁形成区相关嗜银… [J], 康凯夫;孙志卓
5.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鉴别颈部不典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及淋巴瘤的价值[J], 王晓荣;梁奎;艾迪拜·木合买提;宋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部浅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超声表现

颈部浅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超声表现

G E NG舭 0~y a h ,e t a 1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U l t r a s o u n d ,K a i l u a n G e n e r a l H o s p i t a l A f i f l i a t e d t o H e b e i U n i t e d U n w e m i t y ,T a n g s h a n
区8 1个 ( 占2 6 . O %) ,V 区 2 8个 ( 占9 . 0 %) ,Ⅳ 区和 Ⅵ 区 少见 ,共 1 0个 ( 占3 . 3 %) 。 最 大 长径 1 . 0 0— 2 . 8 0 a m,短 径0 . 2 6— 1 . 1 0 e m,2 5 5个 (占 8 2 . 0 % ) 淋 巴 结 长 径/ 短 径 ≥2,皮 质 厚 度 ( 0 . 2 1±0 . 0 6 )e m;皮 质 厚 度 与 短 径 比 值 ( O . 3 4± 0 . 1 5 ) ; 动脉 收缩 期 速 度 ( P S V) ( 7 . 6±1 . 3 )c m / s , 阻 力指 数 ( R I ) ( 0 . 6 0 4 - 0 . 1 8 ) 。 多数 呈 椭 圆 形 、梭 形 ,
部 分呈类圆形 ,皮质增厚且均 匀一致 ,回声减低 ,髓质 呈 强回声 ,皮、髓质 分界 清晰 ,淋 巴门居 中存 在 ,包膜 完整 、 纤细 ,与周围组 织界 限清晰 。结论 超声检 查颈部 浅表淋 巴结反 应性增生 声像 图清晰 、诊 断准确 ,可作为首 选方法在 健康人群 中进行淋 巴结反应性增生的诊 断和随访 ,以减 少穿刺技术的应用。
【 关键词 】 淋 巴结反应性增生 ; 超 声检查
【 中图分类号】R 4 4 5 . 1 R 5 5 1 . 2 4 【 文献标识码】B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9 5 7 2 . 2 0 1 30I ・

TNF-α及TSGF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TNF-α及TSGF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t h e l y mp h n o d e r e a c t i v e h y p e r p l a s i a t o p r o v i d e e x p e i r me n t a l b a s i s f o r c l i n i c a l p a t h o l o g i s t s t o ma k e t h e i r g h t d i a g n o s i s .M e t ho d s T we n t y c a s e s o f l y mp h n o d e r e a c t i v e h y p e r p l a s i a wi t h p a r a f f i n — e mb e d d e d t i s s u e s we r e s e l e c t e d i n t h i s s t u d y ,a n d i n t h e s a me p e r i o d o f h o s p i t a l i z e d p a t i e n t s 2 0 c a s e s o f n e g a t i v e a n d p o s i t i v e l y mp h n o d e s e a c h f r o m r a d i c l a n e c k d i s s e c t i o n or f ma x i l l o f a e i a l ma l i g n a n c i e s we r e u s e d a s c o n t r o l s .I mmu n o h i s t o c h e mi s t r y wa s u s e d t o me a s u r e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T NF 一 0 【 a n d T S GF i n t h e l y mp h n o d e s .Re s u l t s T h e e x — p r e s s i o n o f b o t h T NF — O L a n d T S GF wa s d e t e c t e d i n t h e c y t o p l a s m o f l y mp h o i d c e l l s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l e v e l o f T NF 一 0 【 i n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l a

常见淋巴结疾病及其超声表现

常见淋巴结疾病及其超声表现
电子喉镜发现右侧扁桃体肿物电子喉镜发现右侧扁桃体肿物超声检查考虑淋巴瘤可能是全身各系统恶性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是全身各系统恶性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之一检查时如果先发现典型淋巴结转移瘤检查时如果先发现典型淋巴结转移瘤应积极寻找原发灶应积极寻找原发灶声像图表现声像图表现淋巴结肿大周边包膜不清晰
常见淋巴结疾病及其 超声表现
.
3
分布:
浅表:主要分布于人体头颈部、腋下、 腹股沟及其他浅表部位。
深部:腹腔及腹膜后(肠系膜、腹主:
① 大小;② 边界;③ 形态;④ 淋巴结门; ⑤ 回声;⑥ CDFI;⑦ 淋巴结内钙化和 液化情况;⑧ 是否融合以及与周边组织 的关系
.
5
超声表现
形态:呈偏长椭圆形,包膜 清晰,表面光滑
.
28
典型血流改变( CDFI ):淋巴结内血流信 号丰富,红、蓝色血流信号充满整个淋巴结。 CDE检查可见门部血管呈粗大主干状,从主 干血管发出许多分支伸向髓质和皮质,分布 于整个淋巴结。受病程和病变严重程度影响, 少数血供可以表现为稀少甚至无血供
.
29
病例4
72岁女性,发现颈部肿物3月。肿物逐渐 增大伴疼痛,在当地医院抗炎后先缩小, 后又增大。
分为两类,即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 奇金淋巴瘤HD,我国以NHL多见。
.
27
声像图表现
形态:淋巴结显著增大。呈类圆形和圆形。 多数为多发,可以局限在一个解剖部位,也 可以在多个解剖部位同时发生肿大淋巴结。
回声:皮质所占比例增大,髓质回声消失或 者成细线状。门位明显偏心或者消失,特征 性回声改变为淋巴结内回声近似无回声的极 低回声。(此种病理改变基础为单一成分肿 瘤细胞克隆性增生,浸润所致,成分过于单 一,声阻抗过于均一所致)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有哪些类型?【健康小知识】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有哪些类型?【健康小知识】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有哪些类型?文章导读人体内非常重要的一个免疫器官就是淋巴结,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也是临床上的常见问题,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对于淋巴结增生的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类型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在治疗方面也要考虑症状类型。

1.非特异性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非特异性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的主要特点为淋巴结肿大,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明显扩大。

淋巴滤泡数量增多,不仅分布于淋巴结皮质,并可散在于皮髓质交界处和髓质内。

滤泡大小、形状不一,界限明显。

生发中心明显扩大、增生,内有大量各种转化的淋巴细胞,核较大,有裂或无裂,核分裂像多见,并有多数吞噬细胞,细胞质内含有吞噬的细胞碎屑。

生发中心周围有小淋巴细胞环绕。

在滤泡之间的淋巴组织内可见浆细胞、组织细胞及少数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淋巴窦内的网状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

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易与滤泡性淋巴瘤混淆,后者的淋巴结结构破坏,滤泡大小形状相似,界限不明显。

滤泡内增生的细胞呈异型性,但类型比较一致,核分裂像较少,一般不见吞噬异物的巨噬细胞,增生的淋巴细胞为单克隆性;而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时增生的淋巴细胞为多克隆性。

2.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为一种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Castleman淋巴结增生症、淋巴结错构瘤、血管瘤性淋巴错构瘤、良性巨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网织细胞瘤、淋巴组织肿瘤样增生、血管滤泡性纵隔淋巴结增生、胸内巨大淋巴结、良性胸腺瘤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结增生,不是肿瘤也不是错构瘤。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u3000\u3000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最常发生于纵隔淋巴结,也可见于肺门淋巴结及颈部、腋窝、肠系膜、阔韧带和腹膜后淋巴结。

淋巴结明显肿大,直径3~7cm,可达16cm,常呈圆形,包膜完整,界限清楚,切面呈淡黄白色,粗颗粒状或分层状结构,有时有灶状硬如软骨的区域,无出血、坏死。

淋巴坏死是什么病,有什么症状

淋巴坏死是什么病,有什么症状

淋巴坏死是什么病,有什么症状淋巴坏死想必大家对此病了解较少。

本次就和大家一起在下文中了解什么是淋巴坏死,及其相关症状。

一、什么是淋巴坏死淋巴坏死又叫做坏死性淋巴结炎、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以及菊池病等。

该病属于非肿瘤性淋巴结增大性疾病,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

该病在国内报道较少,但在日本的报告率较高,有研究表明,此病占颈部淋巴结3%到9%。

多在青春期人群产生,多见女性,老年人群发生率较低。

目前,淋巴坏死的病因尚未有明确的定论,按照临床表现,该病在发病初期可见呼吸道感染史,白细胞降低以及淋巴细胞百分数增加和淋巴结表现为非化脓性炎症等。

此病采取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以及自限性特点,表示该病有一定的几率和急性病毒感染相关。

临床上较多的学者对多种病毒,例如腺病毒、微小病毒等施行研究。

初期多集中于病毒的血清学研究分析,后期则多在具有特异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

但目前无法表明EB病毒、HHV8病毒于此病中的关系。

Huh等对本病26例淋巴结组织进行了检测,在其中的8例中发现了KSHV/HHV8的DNA,似乎提示HHV8可能与本病的发展也有一定联系,但该研究中未用原位杂交明确有意义的病毒DNA阳性细胞数,因此也不能说明本病与病毒感染的直接关系。

由此可见病毒感染与本病的联系尚待进一步明确。

二、淋巴坏死的病因淋巴坏死细胞凋亡是最近几年组织学上的主要发现。

国外学者采取DNA末端标记法于淋巴坏死受累组织中发现细胞核DNA断裂的情况,该为凋亡的初期特征。

另有学者通过油镜发现受累组织中的确存在凋亡细胞典型形态学改变,例如核染色质凝聚和凋亡小体的产生等。

在病坏死区原位免疫组化分析中表达Fas和FasL存在较多组织细胞以及一些淋巴细胞中。

相关研究表明,CD8 细胞多表达Fas和FasL,然而CD4+表达较少,此病的累及以外组织以及反应性淋巴结增生组织中,Perforin、Fas以及FasL细胞均未见。

免疫组化表达bcl-2于该病累及区中呈现为降低,然而bax表达有明显增加。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总结(第九章)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总结(第九章)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总结(第九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包括①髓性组织主要由骨髓和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成分构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②淋巴组织包括胸腺、脾脏、淋巴结以及人体内广泛分布的淋巴组织(扁桃体、腺样体、孤立淋巴小结等)▲淋巴结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各类病原微生物感染、化学药物、外来的毒物、异物、机体自身的代谢产物等多种因素均可引起淋巴结内的细胞成分,主要是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增生,致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的良性增生分为三类:一是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二是淋巴结的各种特殊感染;三是原因不明的淋巴增生性疾病,如巨大淋巴结增殖症以及伴巨大淋巴结病的窦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又称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可分为急性~;慢性~(一)急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见于颈部,病原体可由发生感染的牙齿或扁桃体被引流如颈部淋巴结,或由四肢感染而引流到腋窝、腹股沟淋巴结病理变化大体,肿胀,灰红色;镜下,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性扩大,有大量核分裂象。

若是化脓菌感染,滤泡生发中心可发生坏死,形成脓肿临床表现炎细胞浸润、水肿→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被摸受到牵拉→疼痛;有脓肿形成时→产生波动感,其被覆的皮肤发红,有时可穿破皮肤形成窦道(二)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1. 淋巴滤泡增生体液免疫引起;淋巴滤泡数量增加,大小不一,生发中心明显扩大,周围有小淋巴细胞围绕。

类风湿关节炎、弓形虫病、HIV感染早期可见淋巴滤泡增生。

形态学上:①淋巴结结构保存,滤泡之间有正常的淋巴组织;②生发中心细胞成分的多样性;③核分裂象多;④滤泡主要分布于皮质,其大小形态不一,含有核碎片的组织细胞散在分布于滤泡中;⑤外套层清晰;⑥生发中心无Bcl-2蛋白和Ig轻链表达2. 副皮质区淋巴增生特征:淋巴结T细胞区增生,可见活化的T免疫母细胞,其大小是静止T淋巴细胞的3~4倍。

常见于活跃的病毒感染,特别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药物所致的免疫反应以及某些抗病毒性疾病的疫苗接种后产生的免疫反应3. 窦组织细胞增生窦腔明显扩张,窦组织细胞肥大,常见于肿瘤引流区的淋巴结,如乳腺癌临床表现一般无症状,常见于腹股沟和腋下淋巴结▲淋巴结的特殊感染由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有特殊的病理形态学改变(肉芽肿);经特殊检测在病变组织、分泌物或体液中可能找到相关病原微生物(一)结核性淋巴结炎最常见的特殊感染。

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 PPT课件

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 PPT课件
1.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2.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肝脾及全身淋巴 结肿大,常伴三系减少。
•淋巴结肿大,可有触痛 •受累范围与病因有关(如一侧化脓性扁桃腺 炎往往累及同侧颈部淋巴结;病毒血症可以 导致全身淋巴结肿大) •发热、免疫功能紊乱等(与病因有关) •良性病变,预后较好
淋巴造血系统
Kikuchi病 (Kikuchi’s disease)
别名: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ubacute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淋巴造血系统
共同点:
Langerhans细胞增生伴有多少不等的嗜酸 性粒细胞浸润。 *Langerhans细胞特点:
LM:胞浆嗜酸性,核椭圆形或肾形, 有纵行核沟; 免疫组化:S-100(+) EM:Birbeck小体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S-100 (+)
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别名: 组织细胞增生症X(Histiocytosis X)
淋巴造血系统
定义
是Langerhans 细胞或其前身的 增生性疾病,包括一组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和生物学行为各不相同的 疾病。
淋巴造血系统
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异常、凝血功能障碍、血管壁异常
淋巴造血系统
红细胞性疾病,eg:
贫血(Anemia) 红细胞增多症
出血性疾病,eg:
血小板减少症 血友病
淋巴造血系统
白细胞性疾病:

鼻咽癌放疗后颌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例报告

鼻咽癌放疗后颌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例报告

236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3月 第2卷第5期鼻咽癌易于发生咽后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罕见颌下淋巴结肿大。

放射治疗后出现颌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少见相关文献报告。

作者遇到1例鼻咽癌放疗治愈后3年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随访2年无变化,但是第3年突然增大,而且出现内部液化囊变,并经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为反应性淋巴结增生。

继续随访至今无变化,现报告如下。

1 患者资料患者,男性,4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与回吸性血涕,一月后鼻咽镜活检诊断为鼻咽癌(低分化鳞状上皮细胞癌)。

遂行常规放射治疗,照射野包括原发灶与颈部转移淋巴结(咽后与双侧颈部Ⅱ,Ⅲ,Ⅴ区),总剂量为78GY。

治愈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与转移,病情平稳。

随访第3年发现双侧颌下包块,全身无发热,局部无红肿。

MRI示鼻咽部正常,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

双侧上颌窦积液。

左侧颌下见直径14mm,右侧12mm 肿大淋巴结(图1~3)。

图1 图2 图3图1~3 MRI 扫描示鼻咽部及颈部淋巴结正常,颌下淋巴结肿大,性质待定[1];右侧颌下淋巴结直径12mm [2];左侧颌下淋巴结直径14mm [3]后继续随访,颌下淋巴结大小基本无变化,临床无症状,未与特殊处理。

但在下半年底发现双侧颌下淋巴结明显增大,右侧17mm,左侧28mm,经MRI 发现肿大淋巴结境界清楚,边缘光滑,内部信号均匀,但左侧最大的淋巴结中心可见液化、坏死囊样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可见增大的淋巴结实质部分渐进性均匀强化,囊变部分不强化。

弥散加权成像(DWI)未见受限征象。

考虑转移癌不能除外,随行外科手术切除。

最终病理诊断:排除了淋巴瘤、淋巴结癌转移,符合双侧颌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理改变。

图4 图5图4~5 MRI 检查颌下淋巴结明显增大,右侧最小经17mm,左侧最小经28mm;左侧肿大淋巴结内有液化坏死征2 讨论回顾该患者入院,经鼻内窥镜取活检,病理诊断为鼻咽部鳞状细胞癌。

当时检查未见周围淋巴结肿大,经放疗后随访,直到第3年,发现颌下淋巴结肿大,送检病理,经过免疫组化排除了淋巴瘤,继发性癌淋巴结转移,考虑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脖子上的淋巴结长大了怎么办呢?

脖子上的淋巴结长大了怎么办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脖子上的淋巴结长大了怎么办呢?
导语:平时很多的原因都可能会使得淋巴结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这可能是由于某些炎症而引起的淋巴结发炎,尤其是在脖子位置的淋巴结很容易受到炎症
平时很多的原因都可能会使得淋巴结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这可能是由于某些炎症而引起的淋巴结发炎,尤其是在脖子位置的淋巴结很容易受到炎症的侵袭,最好是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当发现自己脖子上的淋巴结变大的时候应该通过哪些方法来治疗。

颈部肿块诊断80%规律可作为诊断分析的参考:颈部非甲状腺瘤20%为炎症、畸形或其他非肿瘤性疾病;恶性肿瘤20%为颈部原发肿瘤,80%为转移性肿瘤;转移性肿瘤20%来源于胸腹部脏器,80%来源于头颈部恶性肿瘤。

转移性恶性肿瘤中,20%原发灶不明,80%可找到原发灶。

值得注意的是,诊断为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eactiveproliferationofthelymphnode)的病例越来越多。

常是不明原因的多部位淋巴结肿大,无或轻度不适。

能引起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因素有多种,例如病毒、某些化学药物、代谢的毒性产物、变性的组织及异物等。

组织学上,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表现十分复杂,是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淋巴组织交界性病变。

如伴有淋巴组织不典型增生,则需注意恶变倾向,予以严密观察。

掌握淋巴结肿大的性质,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如患急、慢性炎症,淋巴结质地柔软,能活动,与周围组织和皮肤无黏连,有游离感,急性期有红、肿、热、痛等典型症状。

如患淋巴结核,早期淋巴结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黏连,病情加重后。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 5c , 圆 或 肾 形 。其 基 本组 织 学 结 构 包 括 支 架 、 质 和 n 扁 a 实
12 2 髓质 .
位于 淋巴结 近中央部 和靠近 门部 。 由髓索 和
髓窦构成, 髓索主要由 B细胞和浆细胞构成 , 如受 抗原刺激 , 其 中可见散在的免疫母细胞。
13 淋 巴 引 流 系 统 由 淋 巴 窦 构 成 . 括 被 膜 下 窦 ( 缘 包 边
向 .日 凋亡 妾胞
[] Fl , 9  ̄s uA
J T e u b r [ er c dr e t si r h m e o g m o ]  ̄ e p r n J1 n f u to c o
} c 池 i l, td b ic c ̄mitg ly o n ee, e y azn c rn a l
淋 巴结反 应性 增 生与 恶性 淋 巴瘤 的诊 断 与鉴别诊 断
王朝 夫
[ 关键词]淋巴瘤 ; 巴结疾病 ; 淋 鉴别诊断 [ 中国雷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3 R734 【 文献标识 码] A
泡。淋巴滤泡又有初级 淋 巴滤泡 和次 级 淋巴滤泡之 别。前
者 为 尚未 形 成 生 发 中 心 的淋 巴 滤 泡 ; 者 为 典 型 的 淋 巴 滤 后
维普资讯
JB n b d C i,a u r 0 2, 12 No 1 e g u Me olJ n a y2 0 Vo . 7, . 【 文章编号】10 —20 2 0 ) 1 0 00 0 02 0 (02 0 - 9 -2 0
讲 座 ・
12 l 皮质
位于 被膜下 方 , 又有浅层皮 质 和深 层皮质之

分。() 1 浅层 皮质( B区) 最典 型的特 征 是 有 较 多 的 淋巴滤 :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 淋巴结内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明显扩大,周围 的淋巴细胞较少。生发中心内各种细胞增生,核分 裂像多见,并有许多吞噬了细胞碎屑的巨噬细胞。 但中央没有血管,也没有玻璃样变物质。淋巴滤泡 之间有大量浆细胞,其间也可有较少数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
❖ 有些病人在同一淋巴结内二种亚型的变化可同时存 在。因此有些作者认为这二种亚型可能为一个过程 的不同阶段。浆细胞型可能是早期病变,以后发展 为玻璃样-血管型。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 淋巴结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各种损伤和刺激常引起淋 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使淋巴结肿大, 称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 原因很多,包括细菌、病毒、毒物、代谢的毒性产物、变 性的组织成分及异物等,都可成为抗原或致敏原刺激淋巴 组织引起反应。
❖ 淋巴结肿大的程度不等,有时可达10cm。镜下,由于致病 原因不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成分和分布情况不同。刺 激B细胞的抗原物质主要引起淋巴滤泡增生增大,生发中心 扩大增生;刺激T细胞的抗原物质主要引起滤泡旁区淋巴细 胞增生。有些抗原物质则主要引起淋巴窦内的组织细胞增 生。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为良性病变,但肿大的淋巴结无论 肉眼观或镜下都容易与淋巴结的肿瘤混淆,但其治疗和预 后差别很大,应注意鉴别。
❖ 本病预后差别很大。约半数病人不经任何治 疗可生存2~4年,约25%用激素治疗或并用 其他化疗药物可缓解。有些病变为进行性, 可发展为恶性淋巴瘤,预后不佳。到晚期由 于免疫功能低下,多数病人死于继发感染。
❖ 二、巨大淋巴结增生
❖ 巨大淋巴结增生(giant lymph node hyperplasia) 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angiofollicular lymph node hyperplasia)或Castleman淋巴结增 生症(lymph node hyperplasia of Castleman; Castleman disease)。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 结增生,不是肿瘤也不是错构瘤。可发生于任何 年龄。

第十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第十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⑤明确了淋巴瘤与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关系,将两者示为同一 疾病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
⑥不用分级,引用惰性、侵袭性、高侵袭性的概念,临床医 师更易接受,与治疗方案密切相关。
二、霍奇金淋巴瘤
(Hodgkin Lymphoma,HL)
1832年
Hodgkin 第一次 描述
(一)、临床病理特点
◆淋巴结肿大(颈部),一个、一组 → 由近及远 LJ
陷窝细胞
CD30阳性
(二)HL的WHO分类及各类特点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NLPHL)(5%)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
▶结节硬化型 (40~70%) ▶淋巴细胞为主型 (5%) ▶混合细胞型 (20~25%) ▶淋巴细胞消减型 (1.5-5%)
1、NLPHL临床与病理表现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扩大
➢ 淋巴滤泡增生与滤泡性淋巴瘤有助于鉴别诊断指标:
①淋巴结结构保存; ②不同分化期的淋巴细胞混杂。细胞多样性。 ③核分裂象多。 ④滤泡大小和形态明显不同,主要分布于皮质,有明显吞噬现象。 ⑤ 外套层清晰。
⑥Bcl-2阴性
2、副皮质区淋巴增生
◆T细胞区反应性增生并转化为T免疫母细胞, 使T区增宽,血管增生,淋巴滤泡萎缩。
异型淋巴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 核形态不规则,边缘皱褶状,见核仁
第二节 淋巴样肿瘤
一、概述
(一)淋巴样肿瘤的概念 (二)WHO淋巴样肿瘤的分类 (三)淋巴细胞的分化与淋巴瘤分类的关系
二、常见类型
一、概述
(一)淋巴样肿瘤的概念 来源于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恶性 肿瘤。 包括一组肿瘤。淋巴瘤、淋巴细胞白
2、CHL (4个亚型) 结节硬化型(nodular sclerosis)

10-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10-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CD20
CD3
CD10
BCL-2
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异质性侵袭性NHL,包括中心母C性、B免疫母C
性、间变性大BC性,富于TC/组织细胞的BC淋
巴瘤、浆母C淋巴瘤等。
▲ 相对单一形态的大细胞弥漫浸润
▲ 表达CD19、CD20、bc1-2、t(14、18)
▲占20%,老年男性多见,进展迅速,短期死亡
NK/T细胞肿瘤- CD2 、 CD56阳性
(一)前体B和T细胞肿瘤
▲ 淋巴母C性淋巴瘤或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ALL)或两者共存,多为儿童青少年.
▲ 肿瘤性淋巴母细胞弥漫增生,取代骨髓组织 并可浸润全身各器官(肝、脾、淋巴结). ▲ 周围血“三联征”:WBC总数↑,贫血及血 小板减少,异型淋巴细胞. ▲ 表达TdT(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CD10 及 B、T细胞分化抗原,高度侵袭性.
淋巴结真菌感染
化脓性肉芽肿性炎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组织细胞增生伴大片凝固 性坏死
第二节 淋巴组织肿瘤 (lymphoid neoplasms)
淋巴组织肿瘤-来源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恶性肿 瘤,包括淋巴瘤、淋巴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 和浆细胞肿瘤等,阻断在B、T细胞分化过程某一阶段 淋巴细胞的克隆性增生所致。 恶性淋巴瘤-原发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等处的恶 性肿瘤绝大多数来源于淋巴细胞,简称淋巴瘤。 部位:淋巴结、骨髓、脾脏、胸腺和结外淋巴组织
CD30
CD15
EBV-ISH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霍奇金淋巴瘤
形态特点 • 结节 (& 弥漫) • 暴米花样 L&H 细胞 • 小B 淋巴细胞 免疫表型 • B cell phenotype • CD20, 79, 45 + • CD30 -/+ • EMA + • EBV 遗传学特征 •无特殊 临床特点 •男>女 • 惰性 • 转化成弥漫性大B细胞 淋巴瘤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学习考试试卷与答案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学习考试试卷与答案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学习考试试卷与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关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各种损伤和刺激引起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使淋巴结肿大B.各种损伤或刺激引起B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淋巴滤泡增生、增大,生发中心扩大C.各种损伤或刺激引起T淋巴细胞增生,滤泡旁区淋巴细胞增多D.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结构破坏E.滤泡内增生的细胞有一定的异型性2.霍奇金病病变中最具有诊断价值的细胞是A.R-S细胞 B.镜影细胞C.隐窝细胞 D.多形性瘤细胞E. 未分化型细胞3.下列哪种恶性瘤属于T细胞型淋巴瘤?A.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型淋巴瘤 B.蕈样霉菌病C.滤泡型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 D.套细胞淋巴瘤E. 绿色瘤4.原始粒细胞在骨膜下浸润,聚集成肿块,称为A.棕色瘤 B.黄色瘤C.绿色瘤 D.Wilms瘤E. 以上都不是5.霍奇金病的特点是A.病变常从一个淋巴结开始,逐渐向远处扩散B.细胞单一性C.多上浅表淋巴结同时发生D.混合细胞型E.以上都不是6.多发生在青年妇女的霍奇金病是A.结节硬化型B.淋巴细胞为主型C.淋巴细胞减少型之网织细胞型D.混合细胞型E.淋巴细胞减少型之弥漫性纤维化型7.下列哪一类型的霍奇金病的预后最好?A.结节硬化型B.淋巴细胞为主型C.淋巴细胞减少型之网织细胞型D.混合细胞型E.淋巴细胞减少型之弥漫性纤维化型8.霍奇金病中的独特细胞是A.Langerhans 细胞 B.泡沫细胞C.Langerhans 巨细胞 D.R-S细胞E.Aschoff细胞9.变异型R-S细胞是A.鬼影细胞 B.陷窝细胞C.泡沫细胞 D.燕麦细胞E.Anitschkow细胞10.组织细胞增生症X时增生的细胞是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C.Langerhans 细胞 D.巨噬细胞E. 以上都不是11.霍奇金病中预后最差的组织学类型是A.淋巴细胞为主型 B.淋巴细胞减少型C.结节硬化型 D.混合细胞型E.以上都不是12.陷窝细胞常见于霍奇金病的哪种组织学类型?A.淋巴细胞为主型 B.结节硬化型C.淋巴细胞减少型 D.混合细胞型E.以上都不是13.典型的镜影细胞是A.多核瘤巨细胞 B.细胞大,胞质丰富,双色性或嗜酸性C.核大,核膜厚,核呈空泡状 D.有大的嗜酸性核仁E.双核并列,有大的嗜酸性核仁,形似镜影的R-S细胞14.血液中发现了癌细胞,说明A.肿瘤已发生了血道转移 B.肿瘤即将发生转移C.肿瘤不一定必然发生转移 D.已是晚期癌症病人E.肿瘤病人会有临床症状15.下列哪项不属霍奇金病的类型?A.淋巴细胞为主型 B.组织细胞型C.淋巴细胞减少型 D.结节硬化型E.混合细胞型16.在霍奇金病结节硬化型中不易见到的细胞是A.陷窝细胞 B.嗜酸粒细胞C.幼稚的淋巴细胞 D.R-S细胞E.成纤维细胞17.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时,下列哪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小?A.颅内肿瘤淋巴结转移 B.恶性淋巴瘤C.鼻咽癌淋巴结转移 D.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E..肺癌淋巴结转移18.霍奇金病的肿瘤细胞是A.类上皮细胞 B.单核细胞C.R-S细胞 D.异物巨细胞E.异型性组织细胞19.霍奇金病最常发生的部位是A.腹膜后淋巴结 B.滑车淋巴结C.颈部淋巴结 D.纵隔淋巴结E. 肠系膜淋巴结20.女,26岁,右颈单一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2.5cm×3.0cm,活动欠佳。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怎么回事!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怎么回事!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怎么回事!
淋巴结是人体正常的免疫器官之一,儿童肠系膜本身就存在丰富的淋巴结,尤其是回肠末端及回盲部是淋巴结分布的主要部位之一,同时,儿童时期是淋巴系统增殖的活跃时期,故健康儿童腹部B 超检查是可以见到肠系膜淋巴结的,但其淋巴结最大长径一般小于1.0 cm。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是什么?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原因多为反应性肿大,常见于肠道及肠道外疾病或感染等,以及外界刺激如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等。

在原发疾病控制、外界刺激因素消除后,这种肠系膜淋巴结的反应性增生与肿大就会恢复正常,因此,这种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肿大多是可逆性的,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淋巴结肿大原因。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标准
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据参考文献显示,国内多数学者认为在一个切面内肠系膜区域显示 3 个以上淋巴结,最大淋巴结长径>1.0 cm,短径>0.5 cm,长径/短径>2 可以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而国外多数学者以最大淋巴结长径>2.0 cm,最大淋巴结短径>1.0 cm 作为标准,显著高于国内标准,可能与人种差别有关。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标准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
①具有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
②影像学检查有淋巴结肿大的证据;
③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排除其他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疾病如儿科常见的阑尾炎、肠套叠及其他少见疾病如淋巴瘤等。

由此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绝对不是同一概念,也就是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不一定就是肠系膜淋巴结炎。

淋巴结炎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淋巴结炎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二)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慢性淋巴结炎) 1淋巴结持续性肿大,l至数个,大小不一,活动,质软,通常直径在2cm以下,不继 续增大,可时大时小。无粘连及融合,无明显疼痛或压痛。 2一般病史较长,可达3个月以上或数年。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3肿大淋巴结的引流区局部皮肤及软组织无明显炎症表现及不适。 4针吸细胞病理学涂片,绝大部分为成熟小淋巴细胞;较少见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转 化中的淋巴细胞、免疫母细胞和浆细胞。可见少量组织细胞及巨噬细胞,少见嗜中性、 嗜酸性粒细胞。
·33l·
巴结炎,病毒性淋巴结炎。3.窦组织细胞增生型,常见疾病:窦组织细胞增生症(非特 异性),淋巴管造影所致淋巴结病,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4.混合型, 常见疾病:猫抓病,炎性假瘤,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系统性红斑狼疮,弓形体病。
根据增生主要细胞成分,又可做如下分类:1.B细胞为主型:常以淋巴滤泡增生为 主要特点。2.T细胞增生为主型:常以副皮质区T细胞增生为主。3.组织细胞为主型: 又可分为:①窦组织细胞增生;②弥漫性组织细胞增生;③上皮样细胞增生:④伴有多 核巨细胞增生;⑤纤维血管增生为主型;⑥混合型,多种成分混合增生。
二、淋巴结炎症病变 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如细菌、病毒、霉菌、免疫性及理化性因素等,在淋巴结不
同部位发生明显的形态改变。根据病变部位可将淋巴结炎分为滤泡型、窦型、弥漫型、 混合型。根据病因可分为细菌性淋巴结炎、霉菌性淋巴结炎、衣原体性淋巴结炎、病毒 性淋巴结炎、寄生虫性淋巴结炎及其他淋巴结炎。
根据病程、病因、炎症反应的的细胞种类及组织、细胞形态学特征可分为:急性淋 巴结炎、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慢性淋巴结炎、病毒性淋巴结炎、特异性淋巴结 炎等。
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感染引起。多为亚急性或慢性感染。隐球菌为 腐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侵入人体引起感染,以呼吸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分类及DNA含量的对比观察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分类及DNA含量的对比观察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分类及DNA含量的对比观察
王生录
【期刊名称】《宁夏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1(000)002
【摘要】淋巴结活检是病理诊断中常用的方法。

有些界于良、恶性之间的病变是活检中常遇到的难题,反应性增生(RH)国内病理报告也不统一。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对我科240例原诊断为RH的表浅淋巴结切片进行了再次切片、复查、分类、DNA对比染色,就其结果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

【总页数】1页(P83)
【作者】王生录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51.202
【相关文献】
1.两种对比剂对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模型MR淋巴造影效果比较 [J], 吴元魁;许乙凯;马著彬;林炳权;郝鹏
2.胃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DNA含量对比研究 [J], 王川;张祥福;杨发端;卢辉山
3.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老年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比观察 [J], 任晓
4.两孔法和三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肺癌对比观察
[J], 胡伟
5.不同术式对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疗效的对比观察 [J], 郑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略降低,淋巴细 胞百分比略升高,常有嗜酸粒细胞升高。 (2)血沉可加快。 (3)C反应蛋白可升高。 (4)降钙素原正常。 (5)超声检查常有不同部位浅表淋巴结实性 肿大。
临床治疗
(1)大多数患者来院前都有使用抗生素史, 但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 (2)激素治疗:
病因
原因很多,包括细菌、病毒、毒物、代谢 的毒性产物、变性的组织成分及异物等, 都可成为抗原或致敏原刺激淋巴组织引起 反应。
病理改变
淋巴结肿大的程度不等,有时可达10cm。 镜下,由于致病原因不同,淋巴结反应性 增生的成分和分布情况不同。刺激B细胞的 抗原物质主要引起淋巴滤泡增生增大,生 发中心扩大增生。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梅河口市新华医院 文振豪
淋巴结解剖

形态 圆/椭圆形灰红色小体,一侧隆突--连输入淋巴管, 另一侧凹陷--连输出淋巴结。 分布 多成群分布,分浅、深淋巴结;多沿血管分布,

位于关节屈侧和体腔的隐蔽部位。

功能 过滤淋巴,产生淋巴细胞,免疫应答。 局部(哨位)淋巴结
指引流某一器官/部位淋巴的第一级 淋巴结。
刺激T细胞的抗原物质主要引起滤泡旁区淋 巴细胞增生。有些抗原物质则主要引起淋 巴窦内的组织细胞增生。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为良性病变,但肿大的 淋巴结无论肉眼观或镜下都容易与淋巴结 的肿瘤混淆,但其治疗和预后差别很大, 应注意鉴别。
淋巴结增生的类型
一、非特异性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 二、巨大淋巴结增生 (1)玻璃样-血管型 (2)浆细胞型(plasma cell type) 三、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
作用--阻截和清除细菌、毒素、寄生虫或肿瘤细胞。
淋巴结解剖
皮质
输入淋巴管
输出淋巴管
髓质 生发中心
淋巴结
淋巴结解剖
组成



淋巴管道 -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淋巴干 -淋巴导管 淋巴器官 淋巴结,扁桃体, 脾,胸腺 淋巴组织
淋巴结解剖

颈部淋巴结 颈前淋巴结 颈外侧淋巴结
概念
淋巴结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各种损伤和 刺激常引起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 反应性增生,使淋巴结肿大,称为淋巴结反 应性增生。
非特异性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
非特异性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 (nonspecific reactive follicular hyperplasia)主要特点为淋巴结肿大,淋 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明显扩大。淋巴滤 泡数量增多,不仅分布于淋巴结皮质,并 可散在于皮髓质交界处和髓质内。
临床表现
(1)不明原因发热,体温可达38.5℃以上。 (2)全身酸痛,尤以四关节酸痛为著,周身 乏力。 (3)浅表淋巴结肿大,多为颌下,颈前,颈 側,锁骨上浅表淋巴பைடு நூலகம்肿大,无明显压痛, 表面光滑,质中等,活动良。
1,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概念? 2,引起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原因? 3,淋巴结增生的类型? 4,淋巴系统的组成?
(1)根据病情甲强龙40㎎~ 80㎎每日2次静点。 疗程3天,后改强的松片口服。 (2)地塞米松10 ㎎~ 20㎎每日1~2次静点,后 改强的松片口服。 (3)强的松片10 ㎎ ~ 20㎎每日1~2次口服,使 用一般不超过1周。
一般使用激素三天后症状体征会明显改善, 一周后痊愈,复发病例很少。
复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