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设计中行车视距的应用

合集下载

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学习总结(最终5篇)

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学习总结(最终5篇)

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学习总结(最终5篇)第一篇: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学习总结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学习总结本课程主要分为两大方面,一是道路工程概论,再是桥梁工程概论。

在道路工程这一章,我们学习到了四大点知识,分别是:绪论,道路路线设计,路线交叉与道路交通设施,路基工程,路面工程,高速公路。

掌握基本概论后,我们展开了道路路线的设计,这也是本章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节。

为了让我们明白路线合理的重要性,老师给我们放映了中国十大死亡公路的PPT,因为线路的不合理,导致无数的生命黯然而逝,家庭支离破碎,也造成了国家经济的巨大损失。

公路的平面线形,由于其位置受社会经济.自然地理和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公路从起点到终点在平面上不可能是一条直线,而是由许多直线段和曲线段组合而成。

在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直线的适用条件,不要盲目使用直线,并按公式计算出离心力,横向力系数,圆曲线最小半径等必须的数据。

同时缓和曲线的加入也是必要的,它有利于操纵方向盘,消除离心力的突变,也可以完成超高和加宽的过渡。

道路安全在于驾驶员也在于我们这些建设者,所以我们若有机会设计一条道路,必定要锱铢必较,谨小慎微的完成设计。

路是三维空间的工程实体,需由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来确定其方向、高程和几何形状。

路线的平面是道路的中线在水平上的投影。

现代道路平面线形要素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平面曲线必须与地形、环境、景观等相协调,同时应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性,并同纵面线形相互配合。

路线的纵断面是路线的中线在竖直面上的投影。

纵断面的设计成果有路线纵断面图和路基设计表。

纵断面图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成果,将其与平面图结合起来,就能准确地定出道路的空间位置。

在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另一条是设计线。

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要素包括纵坡度、竖曲线等。

纵坡及坡长、竖曲线的设计应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为基础,从经济、气候、地理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计算进行设计。

三种视距标准

三种视距标准

三种视距标准
1.视距标准的概述:视距是指观察者能够看清物体的距离,是一个重要的安全参数。

视距标准是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为保证交通安全,需要遵循的最小视距要求。

2. 三种视距标准:
(1) 直线视距标准:指在水平方向上,在道路最低点处,能够直接观察到一定距离的前方道路,以及借助于道路变化和交通信号灯等设施能够清晰观察到的前方道路距离。

(2) 曲线视距标准:指曲线道路上的视距要求,包括切线视距、圆心角视距、道路横坡视距和侧向距离等。

(3) 停车场视距标准:指停车场内的视距要求,包括停车场出入口视距、停车位视距和行车道视距等。

3. 视距标准的应用:视距标准是道路交通设计和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能够有效提升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和环境条件,灵活选用不同的视距标准,并结合其他交通设施和管理措施,共同维护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 1 -。

视距的名词解释

视距的名词解释

视距的名词解释视距是一个物理学术语,用于描述人眼所能观看到的最远距离。

它是由大气条件和人眼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当我们站在一个开阔的地方,向远处望去时,我们会发现远处的物体逐渐变得模糊,最终看不清楚。

这就是视距的范畴。

视距取决于大气中的浓度和悬浮颗粒物的数量。

当大气中存在过多的浮尘、烟雾或水蒸气时,这些微小的颗粒物会散射光线,使得远处的物体被遮挡或模糊。

而在干净的大气环境下,视距会更远,我们能够看到更远处的事物。

此外,视距还与人眼的生理结构有关。

人类的视网膜上布满了感光细胞,它们接收并转化光信号为神经信号。

然而,这些感光细胞在远距离时受到限制,只能观测到一定范围内的物体。

因此,即使是在理想的大气条件下,我们也无法无限远地看到事物。

视距的概念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在交通工程中,视距被广泛用于道路设计和交通安全评估。

比如,在建造高速公路时,工程师需要确保驾驶人能够提前看到前方来车或障碍物,以保证行车安全。

因此,他们会使用视距的概念来计算车辆行驶的可见范围。

同样地,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也需要考虑视距。

他们要确保建筑物的窗户和门口能够提供良好的视野,让人们能够欣赏到周围的美景。

此外,在室内设计中,视距的概念也被用来确定家具和装饰的摆放位置,以便人们在室内能够享受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除了实际应用,视距还在艺术和摄影中扮演重要角色。

艺术家和摄影师们常常运用视距的原理来创造视觉层次感。

通过合理地安排前景、中景和背景,他们能够营造出立体感和深度感,使观者感受到真实世界的纵深之美。

视距的解释也引发了一些哲学上的思考。

通过思考视距的局限和个体观察所获得的信息的片面性,我们可以认识到人类认知的局限性。

我们的知觉受到限制,我们不能无限远地看到事物,也无法从一个角度全面地了解一件事情。

因此,这种对视距的抽象理解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对世界的认知。

综上所述,视距是描述人眼所能观看到的最远距离的物理学术语。

它由大气条件和人眼的生理结构决定。

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

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

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是指在道路上设置一定的空间,以确保驾驶员在正常行驶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对向行驶的车辆,从而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

在当前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高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显得尤为重要。

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能够提高行车安全。

当驾驶员能够提前发现对向行驶的车辆时,有利于避免迎面相撞、侧面碰撞等交通事故。

其次,安全视距的设置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一级公路上车速较快,如果没有足够的安全视距,驾驶员难以及时发现隐患,容易导致严重后果。

最后,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的设置可以保障道路通行效率。

当交通事故减少时,道路的通行能力将得到提高,从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然而,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的设置并非一帆风顺。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道路设计、绿化带宽度、交通标志和设施等。

道路设计是影响安全视距的关键因素,合理的道路设计可以为驾驶员提供充足的安全视距。

同时,绿化带宽度的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过宽的绿化带可能会遮挡驾驶员的视线,而过窄的绿化带则无法起到缓冲作用。

此外,设置合适的交通标志和设施也是保障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的重要手段。

为了优化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合理规划道路设计,为驾驶员提供充足的安全视距。

其次,控制绿化带宽度,确保驾驶员的视线不受遮挡。

再次,设置合适的交通标志和设施,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

最后,加强维护和管理,确保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的长期稳定。

总之,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对于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行车视距的概念、标准和措施

行车视距的概念、标准和措施
超车视距
指在道路上进行超车时,为了确保 安全,被超车驾驶员能够看到超车 车辆的距离。
行车视距的影响因素
01
02
03
车辆类型
不同车型的驾驶员视线高 度和范围不同,对行车视 距产生影响。
道路状况
道路的宽度、坡度、路面 质量、能见度等因素都会 影响行车视距。
交通环境
交通流量、车速、其他车 辆的行驶状态等都会对行 车视距产生影响。
道路线形设计
采用平缓的线形设计,减 少急弯和陡坡,以增加行 车视距。
交叉口设计
优化交叉口设计,合理设 置交叉口的位置和形状, 以确保良好的行车视距。
交通标志和标线
合理设置交通标志和标线 ,提高道路的可见度和清 晰度,有助于驾驶员判断 行车视距。
交通设施完善
照明设施
01
完善道路照明设施,提高夜间和低能见度条件下的行车视距。
05
行车视距与交通安全
行车视距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降低事故风险
良好的行车视距能够使驾驶员更好地观察道路情况,提前发现障 碍物或危险,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事故风险。
提高行车效率
行车视距良好可以减少驾驶员的紧张感和不确定性,使他们更加自 信地驾驶,从而提高行车效率。
保障行车安全
行车视距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行车视距能够为驾驶 员提供足够的信息和反应时间,保障行,实时监测道路状况和车辆行驶情况,以便
及时调整交通流和采取措施保障行车视距。
紧急救援设施
03
合理布局紧急救援设施,如救援站、救援车辆等,以便在发生
事故或紧急情况时迅速响应,保障行车视距。
安全驾驶培训
安全意识教育
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驾驶员对行车视距重要性的认 识。

第四章:行车视距分析

第四章:行车视距分析

30 30
6 2.5 3.5
20 25
6 2.5 4.0
15 20
6 3.0 4.5
3、平面组合线形
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个几何要素组成,三 个线形要素可以组合成不同的组合线形。

简单型曲线
简单型曲线——弯道由直线 与圆曲线组合,按直线-圆曲 线-直线的顺序组合。 简单形组合曲线在ZY和YZ 点处有曲率突变点,对行车不 利。当半径较小时,该处线形 不顺适,一般限于四级公路采 用。在其它等级公路中,当平 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半径时, 省略缓和曲线后也可以构成简 单型。
2.6 行车视距
一、视距的定义及种类 1.定义
行车视距——为了保证行车安全,使驾驶员能随时看到汽 车前方一定距离的道路,以便发现前方障碍物或来车时, 能及时采取措施的必要距离。

在道路设计中保证足够的行车视距,是确保行车安全、 快速、增加行车安全感、提高行车舒适性的重要措施。 行车视距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与迅速,它 是道路使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回头曲线的前后线形应有连续性,两头宜布设过渡性曲线 为宜,此外还应设置限速标志,并采取保证通视良好的技 术措施。回头曲线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中所列。
回头曲线指标
项 目
公路等级 二
30

25

20
设计速度(km∕h)
主曲线最小半径(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
超高横坡度(%) 双车道路面加宽值(m) 最大纵坡(%)

二、三、四级公路,一般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
在工程特别困难或受其它限制地段,可采用停车视距,但必须 采取分道行驶的措施,如设分隔带、分道线、分隔桩,或设两 条分离的单车道。

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

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

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摘要:一、引言二、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的标准三、视距与行车速度的关系四、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的实际应用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建设与发展,行车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中,道路视距问题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的设置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的标准、视距与行车速度的关系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的标准根据《公路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应满足以下要求:1.在设计速度为100km/h时,前方视野距离应不小于600m;2.视野动视一般小于40。

这些标准是为了确保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前方的道路情况,从而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应和处置,保障行车安全。

三、视距与行车速度的关系行车速度与视距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行车速度越大,所需的视野距离就越大。

这是因为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驾驶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制动车辆,以确保安全停车。

因此,在一级公路上,设计速度为100km/h 时,视野距离应不小于600m。

四、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的实际应用在实际的一级公路设计中,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除了要满足上述视距要求外,还需要充分考虑道路的地形、气候等因素。

例如,在道路曲折、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可能需要加大视野距离;在雨雪等恶劣气候条件下,驾驶员的视线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加大视野距离,以提高行车安全。

五、结论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的设置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视距设置可以提高驾驶员的行车安全,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视距计算使用手册

视距计算使用手册

公路最大横净距(视距)计算程序使用手册二O一四年九月行车视距是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向前能看得见的路线距离。

为了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公路上有障碍物或迎面开来的车辆,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汽车与障碍物或汽车与汽车相碰。

不论在道路的平面弯道上或在纵断面的变坡处,都应保证这种必需的最短安全视距。

行车最短安全视距的长度主要取决于车速和汽车在路面上的制动性能。

行车视距包括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另外还有弯道视距、纵坡视距及平面交叉口视距。

停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住所需要的最短距离;会车视距是在同一车道上有对向的车辆行驶,为避免相碰而双双停下所需要的最短距离;超车视距是快车超越前面的慢车后再回到原来车道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会车视距为停车视距的两倍。

中间无分隔带的道路应能保证会车视距,对有中间分隔带的较高级道路可仅保证停车视距。

对向行驶的双车道道路,根据需要结合地形设置具有足够超车视距的路段。

为此,在道路设计中,在平面弯道和交叉口处应注意清除内侧障碍,在纵断面的凸形变坡处,应注意采用足够大的竖曲线半径。

确定行车视距的定量数值,须研究:①汽车驾驭员的感觉时间和制动反应时间,它因人而异,且随很多自然和人为因素而变化;②汽车制动效率,它随轮胎花纹与气压和路面类型与湿滑程度而异。

视距计算程序则采用基于AutoCAD的VBA编写的应用程序,能够计算各种复杂线形的最大横净距,并能够绘制视距包络图。

本手册参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校审稿、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研发视距计算程序教程等相关资料整理,如有不足之处,请见谅。

视距计算程序下载可至/sjjs下载。

目录一、............................................................................................. 概述11.1行车视距的概念 (1)1.2行车视距的计算 (1)1.3视距:相关技术指标 (3)1.4平曲线视距的保证 (8)二、计算程序简介10三、........................................................................................... 初始化11四、平面文件格式114.1、交点法平面资料 (11)4.2、积木法平面资料 (12)4.3、交点法平面资料举例 (12)4.4、积木法平面资料举例 (12)4.5、交点法应注意的问题 (13)4.6、积木法应注意的问题 (15)五、司机视点距设计线的距离文件格式15六、桩号文件格式16七、最大横净距文件格式16八、视距限值文件格式17九、断链文件格式17十、操作 (18)一、概述1.1行车视距的概念 1.1.1定义行车视距是指汽车在行驶中,当发现障 碍物后,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交通事 故所需要的必须的最小距离。

关于道路工程中行车视距不足时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于道路工程中行车视距不足时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于道路工程中行车视距不足时采取的应对措施苏文青【摘要】行车视距是确保道路行车安全的一项重要的指标因素,在道路设计和运营,要充分重视行车视距的重要性.对于行车视距无法满足规范要求时,要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以提高道路运营的安全性,做到即经济又能够满足交通安全的需要.【期刊名称】《四川水泥》【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1页(P64)【关键词】道路工程;行车视距;应对措施【作者】苏文青【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天平路桥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河南开封 4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在道路工程设计中,为了保证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保持随时都能看到道路前方的一定距离,方便驾驶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障碍物或对迎面来车进行避让或者停车、超车等处理,完成上述操作所需的最短时间内的汽车所行驶的路程,称之为行车视距。

行车视距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其与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沿线景观设计联系紧密,是道路建设中的一项强制性指标。

但是由于某些道路工程由于受到其项目所在地形或造价的限制,无法充分保障行车视距时,就会给行驶车辆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提高行车的安全性,有必要对道路的行车视距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采用经济、合理、安全的保障措施。

由于在平面弯道的内侧障碍物阻挡司机的视线,进而导致该段路的行车视距不足。

此外,即使最初道路行车视距充足,但道路景观生长茂盛,为及时修理,也容易造成道路的行车视距不足。

车辆行驶在弯道时,驾驶人员不能及时看清转完后的道路状况,尤其是在道路转完后存在道口或者小路的情况,当行人或者车辆进入道口时,驾驶员就会因距离过短,避让不及时而导致交通事故。

在上下坡连接处的半径较小竖曲线部位,行车视距通常很难满足规定的要求。

上坡车辆往往不能及时看到是否有下坡车辆,当两个方向的车辆同时到达坡顶时再采取避让措施,则很容易因避让距离过短而造成交通事故。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

1.名词解释:车流量: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断面或地点的车流量和行人数量。

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量或行人数量。

服务水平:交通流中车辆运行的以及驾驶员和乘客或行人感受的质量量度。

通行能力:正常的气候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段或交叉口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量,以veh/h,p/h或veh/d表示。

设计车速:道路几何所依据的车速。

道路红线: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界线。

行车视距:为了行车安全,在道路设计中应当保证驾驶人员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能随时看到前方道路上出现的障碍物,或迎面驶来的车辆,以便及时采取刹车制动措施,或绕过障碍物,这个必不可少的距离叫做行车视距。

停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车辆突然遇到前方障碍物,如行人过街、违章行驶交通事故以及其他不合理的临时占道等,而必须及时采取制动停车所需要的安全距离。

展线:在山岭地带,由于地面自然纵坡常大于道路设计容许最大纵坡,加上工程地质条件限制,就需要顺应地形,适当延伸线路长度沿上坡逐渐盘绕而上,以达到路线终点。

这种减缓纵坡,延长起、终点间路线长度的设计定线称为展线。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或接近90度)相互交叉的交汇点。

道路网密度:建成区内道路长度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1)基本通行能力:在理想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一个车道或一条车道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小客车最大数,是计算各种通行能力的基础。

(2)可能通行能力:由于通常现实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与理想条件有较大差距,考虑了影响通行能力的诸多因素如车道宽、侧向净宽和大型车混入后,对基本通行能力进行修正后的通行能力。

(3)设计通行能力: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单位时间内公路上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实际道路可能接受的通过能力,考虑了人为主观对道路的要求,按照道路运行质量要求及经济、安全、出人口交通条件等因素而确定作为设计依据的。

设计交通量:将一年中测得的8760小时交通量按大小顺序排列.取序号为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行车视距的概念、标准和措施

行车视距的概念、标准和措施

汇报人:日期:•行车视距的概念•行车视距的标准•行车视距的措施•行车视距的注意事项•行车视距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行车视距的概念行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在正常驾驶状态下,能够感知和判断前方路况及交通情况的最远距离。

根据驾驶行为和交通状况,行车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和超车视距。

会车视距是指在双向行驶的道路上,两车相向而行时,能够相互安全避让的最远距离,用于保证会车安全。

超车视距是指在道路上,一辆车超过另一辆车时,能够保持安全距离的最远距离,用于保证超车安全。

停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在正常驾驶状态下,能够感知和判断前方路况及交通情况的最远距离,用于判断是否能够安全停车。

定义与分类行车视距也是交通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道路设计和交通规划中,需要考虑不同车型的行车视距,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驾驶员的视认距离01驾驶员的视认距离是指驾驶员在正常驾驶状态下,能够清晰地观察和判断前方交通情况的最远距离。

视认距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驾驶员的视力、天气条件、道路状况等。

车辆速度02车辆速度越快,驾驶员需要反应的时间就越短,因此需要更远的行车视距来保证安全。

在道路设计和交通规划中,需要考虑不同车型在不同速度下的行车视距要求。

道路宽度03道路宽度越窄,驾驶员需要更加注意两侧的交通情况,因此需要更远的行车视距来保证安全。

在道路设计和交通规划中,需要考虑不同车型在不同道路宽度下的行车视距要求。

行车视距的标准定义停车视距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驾驶员的反应时间、车辆制动性能、路面状况等。

影响因素标准在一般道路上,停车视距通常取40米以上;在高速公路上,停车视距通常取100米以上。

停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在正常行驶过程中,从看到前方障碍物到汽车完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跟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在跟车行驶过程中,从看到前方车辆尾部到本车完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定义影响因素标准跟车视距受本车制动性能、前方车辆速度和距离、路面状况等因素影响。

在一般道路上,跟车视距通常取30米以上;在高速公路上,跟车视距通常取100米以上。

道路几何设计知识点总结

道路几何设计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道路几何设计一.道路平面设计(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视距)1.平面线性三要素: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2.直线的特点:a)优点:i.两点之间距离最短。

ii.具有短捷、直达的印象。

iii.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

iv.测设简单方便(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精确量距、放样等)。

v.在直线上设构造物更具经济性。

b)缺点:i.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难以与地形相适应,易产生高填深挖路基。

ii.过长的直线在交通量不大且景观缺乏变化时,易使驾驶人员感到单调、疲倦。

iii.在直线纵坡路段,易错误估计车间距离、行车速度及上坡坡度。

iv.易产生急躁情绪,超速行驶。

3.直线布置原则:a)最大长度i.设置纵坡(不易大于3%)ii.与大半径凹形竖曲线结合iii.种植树木iv.校核超高和停车视距b)同向曲线:指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中间用直线或缓和曲线衔接,或两曲线径向连接而成的平面曲线i.断背曲线(同向曲线用较短直线连接):破坏了线性的连续性,易造成驾驶失误;可以插入较长的直线段解决c)反向曲线:指两个转向相反的圆曲线中间用直线或缓和曲线衔接,或两曲线径向连接而成的平面曲线d)最小长度i.同向曲线最短长度(m)不易小于设计车速(km/h)的六倍(设计速度大于60km/h时)ii.反向曲线不小于两倍(条件同上)4.长直线适用a)路线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宽阔河谷地带;b)城镇及其近郊道路,或以直线为主体进行规划的地区;c)一般长大桥(包括高架桥)、隧道及其接线路段,考虑到施工的方便、经济合理等因素,线形以直线为好。

d)路线交叉点及其附近;e)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5.圆曲线的特点:a)曲率1/R=常数,测设和计算简单;b)比直线更能适应地形的变化;c)在圆曲线上行驶要受到离心力的作用;d)要比在直线上行驶多占用道路宽度;e)在小半径的圆曲线内侧行驶时,视距条件较差。

6. 横向力系数:为横向力与竖向力的比值,即单位车重受到的横向力a) 横向力系数越大,危机行车安全b) 增加驾驶操作的难度c) 增加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d) 行旅不舒适7. 曲线超高:为了减少离心力的作用,保证汽车在平曲线上稳定行驶,必须使平曲线上的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呈单向横坡的形式,称为横向超高。

行车视距(城市道路中)~

行车视距(城市道路中)~
引入智能技术
利用智能交通技术,如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提高行车视距和道 路安全。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城市道路的行车视距问题
问题描述
01
某城市道路由于两侧建筑物的遮挡,导致部分路段行车视距不
足,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方案
02
通过调整建筑物的布局,增加视距,同时设置交通标志和标线,
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
如何通过改善行车视距提高交通安全
优化道路设计
合理规划车道宽度、道路线形和交通标志等 ,提高驾驶员的视距和感知能力。
改善照明条件
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和防护栏,减少驾驶 员视线遮挡,提高行车视距。
增加绿化带和防护栏
合理布置路灯和加强照明,提高夜间和低能 见度条件下的行车视距。
强化交通管理
加强交通执法和交通疏导,规范驾驶员行为 ,降低因超速、违规变道等行为导致的事故 风险。
诱导视距
01
定义
诱导视距是指通过道路设计、交通工程措施等手段,诱导驾驶员形成良
好的行车视距,提高行车安全性的距离。
02
影响因素
诱导视距受到道路线形、路面状况、交通工程设施等因素的影响。
03
安全距离
在城市道路中,应合理设置诱导视距,通过优化道路设计、改善路面状
况、完善交通工程设施等措施,引导驾驶员形成良好的行车视距,降低
行车视距(城市道路中)
目录
• 引言 • 行车视距的分类 • 影响行车视距的因素 • 行车视距与交通安全 • 行车视距的检测与评估 • 案例分析
01
引言
行车视距的定义
01
行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在行驶过程 中,从眼睛到道路上最近障碍物 的视线距离。
02

第二章第七节行车视距

第二章第七节行车视距

第七节 行车视距
0 1 2 3 4 0' 5 R
6
2' 7
3'
4' 5'
6'
b
7'
0
图2-25 视距包络线图
1.2m y
第七节 行车视距
Z 路中线
Z0
A
a 路面 1.5m Bjx
1:n
B C
图2-26 开挖视距台
1:n 挖除
第八节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圆曲线
R=∞
R
回旋线A β
图2-27 基本型
第八节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III II
HY 由双向横坡向单 向 II
图2-17 平曲线缓和段
第七节 行车视距
s1
s2
s0=5m-10m
停车视距
图2-20 停车视距计算示意图
第七节 行车视距
汽车1 汽车1
S1
汽车1 汽车2
汽车1 汽车2 汽车2
汽车3 汽车1
汽车3
S2
S0
S3
SC
图2-21 超车视距计算示意图
第七节 行车视距
(一) 用解析法确定横净距
第七节 行车视距
(二)几何法确定横净距
● 用绘图方法确定清除障碍物范围,称为视距包络图。
● 视距包络图的作图步骤如下: ◆ 按比例画出弯道平面图,在图上示出路面两边边缘(包 括路面加宽在内)、路基边缘线(包括路基加宽在内)、路 中线及距加宽前路面内侧边缘1.5 m 的行车轨迹线(有缓和 曲线时也应按缓和曲线形式画出汽车轨迹线);
安全距离是指汽车停住至障碍物前的距离,S 0 一般取5m~10 m。
结论 停车视距为:

道路设计中视距包络线的特征及应用

道路设计中视距包络线的特征及应用

(20)
本过程的 θ 计算公式同式(14)。
视距包络线的综合表达公式亦可由式(15)和
式(16)得到。
3 具体案例
以上是视距包络线上任意点的坐标推导过程,
本节给出 2 个不同类型曲线的视距包络线的案例。
类型Ⅰ案例 :假设某圆曲线半径为 60 m,弧
长 50 m,设计速度是 40 km/h,根据查表得出停
视距包络线计算如图 6 所示。
y轴
40 行驶轨迹线 35 视距包络线 30
25
20
15
10
5
0
0
20 40
曲线半径 50
60 80 100 120 x轴
图 6 类型Ⅱ的视距包络线(m)
施金君:道路设计中视距包络线的特征及应用
2017 年第 5 期
T 与 d 成正比,偏转角 θ 与 d 的平方成正比。d 的 范围为 S ≤ d ≤ S + L。
当驾驶员在 ZY 点时,偏转角以及视线切线长 均 以 式(18) 和 式(19) 计 算 得 到。 当 驾 驶 员 在 YZ 点时,偏转角为 θ=∆,视距切线长 T = S。
第 5 期(总第 194 期) 2017 年 10 月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DOI:10.3969/j.issn.1004-4655.2017.05.023
No.5 (Serial No.194) Oct. 2017
道路设计中视距包络线的特征及应用
施金君
(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30)
摘要:城市道路几何设计中要求圆曲线内侧清除障碍物满足视距要求。满足视距要求对地下道路的安全尤为重要,
尤其是小半径圆曲线,地道内侧墙壁横净距是否满足视距包络线往往被设计人员所忽视。根据视距包络线的几何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名词解释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名词解释

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TOD是指在不排斥小汽车使用的前提下,以培育客流为着眼点,以提高土地价值为核心目的,在主要轨道交通枢纽沿线及站点适度进行高密度的土地开发,并应伴随着居住、办公、商业、公共空间等用地的混合使用设计,同时宏观上兼顾引导城市空间有序增长,控制城市无序蔓延的作用。

BRT: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简称BRT ,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Rapid Rail Transit,简称RRT)与常规公交(Normal Bus Transit,简称NBT)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

它是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LRRT:轻轨快速交通(Light Rail Rapid Transit)是一种新的城市交通模式,是以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有轨电车和隔离程度较完善的线路为基础构成的城市交通。

TDM:交通需求管理TDM(Travel Demand Management)是指运用经济和法规等手段对交通需求量进行科学地控制与调节,削减不合理的交通需求,分解、转移相对集中的交通需求,从而使供需达到相对平衡,以保证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效运行,缓解交通拥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质量。

为促进城市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功能,在城市交通系统扩容的同时,对城市交通需求发展实行最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对城市的客、货运出行采取最具体的管理措施,以构成最佳的交通方式结构,避免有限的城市交通空间资源的滥用,实现城市交通供需平衡,从而保证城市交通系统快速、安全、可靠、舒适、低污染地运行。

OD调查:OD调查(Origin Destination)即交通起迄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行量。

关于公路设计方面的问题探析 刘金燚

关于公路设计方面的问题探析    刘金燚

关于公路设计方面的问题探析刘金燚摘要:中国是属于陆地国家,公路交通是在我国的交通运输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是国民出行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公路交通运输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以及人民幸福生活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和意义,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了保障。

公路交通的良好运行离不开科学的公路设计工作。

科学合理的公路设计在道路高质量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在公路建设工程中遇到的困难是否可以合理解决,以及在完工后公路的使用情况。

近年来,我国的道路交通事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新时代经济的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和挑战。

公路建设者要重视公路设计在公路建设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制定科学合理的公路设计方案,以保证公路工程的顺利完工以及建设成功后的使用情况良好。

关键词:公路设计;问题;措施1当前公路设计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1.1确保道路运输安全原则基于道路运输安全的特殊性,因此,进行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以公路运输路段的整体安全性为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为广大民众创造良好的公路交通运输环境,进而起到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

1.2合理设计路线,确保公路运输道路平稳原则相比其他设计而言,公路设计方案的完成,需要设计人员综合实际的考察公路沿线周边的自然地理环境,选择和设计道路相对平稳的路线,尽可能的避免通过地形相对复杂的地区,规划出科学合理的道路运输路线。

1.3及时处理公路道路中的病害的原则公路道路病害是公路设计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所以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实际公路施工中,充分考虑施工路段可能出现的病害,并针对具体的公路病害给出提前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确保公路道路运输的整体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公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2.1缺少设计特色通常情况之下,公路设计方案之中的技术是各个创新人员将提交上来的方案进行对比,从而筛选处一种最优化的方案。

这种反昂发可以使得最终的方案更加完善,但是这种技术方案对比的方法在公路设计创新领域的使用并不够理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〇1.43,N〇.5 (T l»i 第43卷第5 期May, 20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7 年5 月道路设计中行车视距的应用龙家才(广东中天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贵州贵阳550000)摘要:在道路设计中,为了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应该加 强对行车视距的应用本文对驾驶员的视觉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阐明了行车视距的计算,分析了道路设计的视距要 求以及景观设计对视距的影响,希望能够加强行车视距在道 路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道路设计;行车视距;行车安全中图分类号:U412. 3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 - 4011 (2017)05 - 0136 - 02D O I:10.3969/j.issn. 1672 -4011. 2017. 05. 0067〇前言行车视距是道路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不仅美系到 行车车速,也关系到行车的安全性6如果没有充分地将行车 视距因素考虑到道路的设计中,就会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在 道路设计中,必须要重视对行车视距的应用。

当前,我国的 道路设计,虽然也对行车视距进行了有效应用,但是往往只 注重行车视距的几何计算,这种设计方式由于没有充分考虑 到各种车辆自身的视距问题,所以存在一定局限性。

本文就 以加强行车视距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为目的,对其进行详细 分析。

1驾驶员的视觉特点1.1驾驶员视力驾驶员的视力,又被称为是视锐度,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的视力关系到行车的安全距离以及自身行车的安全 性。

如果驾驶员的视力非常好,便能够在自已的视野中,对 空间距离非常小的两个物体进行精准分辨,进而对自己所驾 驶的车辆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发生碰撞。

视力主要分为两 种,|种是动视力,'一'种是而静止视力S3动视力指的是驾驶 员在驾驶过程中对两个相对运动物体的分辨能力;静止视力 指的是距离自己5 m之外的黑色开口圆环的分辨能力u 道路设计过程中,应•{亥对驾驶员的视力情况进行详细分 析,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作为设计应用的参考数据。

:另外,由于驾驶不同车辆的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动视力 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别,因此,道路设计过程中也需要对该方 面的问题进行详细考虑$1.2驾驶员视野所谓视野,指的是视线不变的情况下,同一时间能着到 的整个范闱。

视野也有静视野和动视野之分,驾驶员视野主 要指的是动视野,并且与驾驶员所驾驶车辆的速度以及类型 冇又,驾驶员所驾驶的车辆速度比较快,驾驶员的关注点收稿日期=2017 -03 -10就会向前移动,相应的视野就会变窄;驾驶员所驾驶的车辆 比较大,舞驶室比较高,那么驾驶员的视野就会比较宽阔。

道路设计过程中,需要对驾驶员的视野进行充分考虑,包括车辆的速度、类型以及驾驶员本身的视野能力等影响因 素,才能够保证道路设计的合理性[g e1.3驾驶员视觉特征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具有的最典型视觉特征,就是随 着车辆速度的不断提升,驾驶员的视野逐渐变窄,并且车速 越快,驾驶员转动头部的可能性就越小,如此以来,注意力的 集中点就会逐渐稳定下来。

因此,道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 需要充分认识到驾驶员的视距特征,将其有效地应用在道路 设计中。

国外曾经做过相关研究,证明了车辆驾驶员在驾驶 过程中所具有的视觉特点,如俄罗斯的《公路美学》就曾经对 车速、驾驶员视角以及注意力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 究,并得出了较为可靠的结果。

这一点,在我扉道路的设计 中,可以对该经验进行有效应用。

2行车视距的计算行车视距与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以及景观设计 关系密切,在道路设计中,必须对这些羡系进行有效考虑,才 能够对行车视距进行有效应用。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车辆前方的路况,了解在一定距离内所存在的障碍物,以及前方来车的车速、车辆类型,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停车、避让、超车以及会车等应 对措施,进而保证自身行车的安全性。

而要做好这些,就需 要在道路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行车视距,对行车视距进 行有效计算。

通常情况下,行车车距(S)主要包括停车视距(S t)、会 车视距(s h)以及超_视距(S J,其中,以停车视距s t为例,其计算方式如下:v1「v I2S =S1+S2+S3^t+^{—} +s3式中,\为驾驶员的反应距离,m;S2为制动距离,m;S3为安全距离,一般取5〜10 m;V为行车速度,k m/h;t为驾驶 员的反应时间,|般t= 2.5 s;g为重力加速度;f为轮胎与路 面的纵向摩擦系数会车视距S hF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超车视距S。

分为 全超车视距和最小超车视距。

如图1所示,全超车视距= t + d2 + d3 + d4,最小超车视距 S。

= (2/3)d2 + d3 + d4。

------------全超车视距---------------超越U_,—最小超车视距——-l<i d2 —►di—*^r*-----------------d2--------------►d3d4-*A图1超车视距计算图示• 136 •第43卷第5期f h 丨v £讨V 〇1.43,N 〇.52017 年 5 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ay,20173道路设计的视距要求以及景观设计对视距的影响3.1我国道路设计的视距要求当前,我国CJJ 193 -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明确 指出,城市道路设计需要m 点对停车视距进行考虑,最大限 度保证行车安全。

在此基础上,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对会车 视距以及超车视距等进行考虑,其中,会车视距一般不小于 停车视距的两倍[3]。

我国JTGP 20 -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也有相类规 定:在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满足停 车视距和会车视距的需求,且会车视距一般不小于停午:视距 的两倍。

对于单向或双向两车道以上的道路,也需要满足超 车和错午:的视距要求,其距离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考 虑;另外,在一些特殊路段,要合理设计超车和会车视距,并 适当延长,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3. 2景观设计对视距的影响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车速越快,驾驶员的视野就会越 狭窄,并且路面在驾驶员视野中所占据的比例也会被逐渐放 大,这就会影响驾驶员的视觉感受,造成驾驶员视距疲劳。

因此,在道路设计过程中,也需要对路面进行合理设计,比如 让道路具有良好的线形,并且在适窗的距离内进行视觉诱 导,使驾驶员的视觉能够保持连续性,不会因为单调而出现 视觉疲劳。

在道路设计中,沿线景观也会对行车视距造成影响,因 此,也需要对其进行合理设计。

比如,在道路凸形竖曲线顶部种植一些树木,在高路堤段设置一些护栏等设施,这样不(上接第135页)间的空隙采用二次分层灌注C 25填充密实,在初期支护施工 过程中预埋好混凝土输送泵管,混凝土填充应遵循随支护随 填充的原则,每段填充粧号长度不得大于3 m ,空隙较大的封 头部位应采用I 20工字钢双拱架支撑,封头厚度不得少于 50 c m ,并在封头顶部作好排气孔(管)的预留,确保填充混凝 土的灌注密实e5)对于掌子面左侧溶洞空腔中的较大孤石采用撑抬结合方式进行处理,即在跨过孤石下方以溶洞腔壁和已支护好 的钢架作为受力点用I 20工字钢以抬扛方式设置,#再以 孤石和已支护好的钢架作为受力点用I 18工字钢进行顶 撑,I 撑-触I组合,雜合刚_娜紐行趙,工宁 钢与孤石间的空隙用楔形塞塞紧实,确保孤石在施工挠动过 程中不下落、不滑移。

6)溶洞溶槽区域及影响范_内,加强初期支护,初期支 护钢架调整为I 25b 工字钢,间距调整为50 cm /榀;双层小 导管超前支护,每循环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 m B 该段的施工 方法可以根据该段的地质情况,合理调整施工方法,尽量采 用短进尺^7)拱部顶上淤泥质土体结构中用设备植人不得小于少15 c m 的原木,对土体进行挤密加固,间距为50 c m ,梅花形 布置,该段主要是土质K 域,主要是对洞顶拱部的孤石起到 支撑以及加密土体的作用。

仅能够预先提示驾驶员前方的路况,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驾 驶员的注意力,进而确保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不会出现走神 的情况,保证行车的安全性[3]e另外,道路线形设计应该与道路两边的自然景观有机协 调,避免扭曲、暗凹、跳跃等景观缺陷。

在公路用地范围内不 要设置广牌以及对跨线构造物过分装饰等,以免造成视觉 污染,影响驾驶员的注意力,增加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影响行 车视距。

4结束语行车视距是道路设计中m 要的技术参数,对道路行车安全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道路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行 车视距,当前我国在该方面尚存在一定不足之处,我国设计 师应该充分借鉴国外成熟的设计经验,并在对自身设计特点 进行充分总结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使道路设计 能够满足行车视距的需求,保证行车的安全性。

[I D :004235]参考文献:[1 ]庞小冲,郑国平.基于图解法的公路行车视距检验算法[J ],公 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7(4) :115 - 117.[2] 桊玉秀.基于nj 靠性的道路行车视距分析和线形设计研究[D ].南京:东南大学,2015.[3]王玮.基j :驾驶员动态视覺的视距分析[D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0.8)因丨韦丨耑土体结构太差,防止拱架周边水平收敛过大, 造成初期支护钢架变形失稳,对该溶洞溶槽区域及前后3 m 影响范围内设置I 22b 工宇钢钢支撑临时抑拱,使其封闭成 环,确保结构稳定。

由于该段地质条件受限,洞内的施工可 根据隧道的丨韦丨畀情况,调整施工方法,因隧道内跨度较大,不 能采用单一的上下台阶法进行组织施工,座根据围岩的稳定 情况,合理调整施工方案,以确保隧道施工的稳步推进。

9 )加强洞内拱顶下沉及周边水平收敛监控M 测,根据其 动态管理的原则,针对初期支护的变形速率正确指导施工#10)针对该隧道的地质条件以及大跨度隧道的特点,施 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列出的相应措施以及隧道施工的“管超 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紧封闭、勤测量”方针进行合理 的组织施工,确保隧道的安全、质量。

对已完成的开挖段,仰 拱以及衬砌应及时跟进,尽早形成封闭的环状,使其达到成 洞要求96总结通过对隧道冒顶进行原因分析后,提出对隧道冒顶进行有效的、合理地加固处理,解决了隧道冒顶过程中的施工方法,合理的利用设计相关的处理措施进行针对性的解决隧道溶槽区内的坍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