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教学设计-反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

2.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

3.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2.使学

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三、学生实验操作

四、小结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

2.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

二、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面上的用具对照检查。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介绍量筒和量杯,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学生观察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学生观察图7-6.图7-7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和体积看样测固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⑴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

⑵读数时社,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凸面平。)

⑶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

总体积V2

③用V2-V1,得到侍测因体的体积。

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教师强调:这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学生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提问:测盐水的密度的步骤是什么

教师指出:⑴本实验测盐水的质量的方法与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⑵为了计算方法,盐水的体积应尽量取整数。

三、学生实验操作。

把两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填入黑板的表格内。分析数据是否合理。

讨论课本:想想议议

四、小结:

板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

1.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原理:据密度公式:

V m =ρ

3.器材: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2个)石块,细线,水,盐水。

4.步骤:参书本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并根据数据得出结果,这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课本上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而是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设计并实际操作,正确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由于有上一节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这一实验的基础,因此本节的探究活动学生是有能力自主完成的。教学中建议以小组讨论形式,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教师不要定些条条框框,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要求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清楚说明其理由。这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是十分有意义的。通过“探究性学习”课题的设计和实施,我们看到,学生首先是非常欢迎这样的课型,他们觉得既紧张又轻松。在认真讨论准备的过程中,给了学生解放思想、发散思维、提高能力、展示特长的机会,开拓了学生自行探究的空间,满足了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的愿望。本课题的研究,也拓展了老师对学生全面评价的方法和途径。过去只按分数高低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好”与“差”,现在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展示、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纠错能力、动手实验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配合协作意识等,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更合理、更客观,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