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奈瑟菌属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尽早应用青霉素、磺胺、氯霉素等药物治疗,注意 耐药菌株。
淋病
人类是淋病奈瑟氏菌的唯一天然宿主 好发于青壮年,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主要通过性交传染, 也可通过间接接触传染
淋病的病理变化
早期 侵入前尿道粘膜和尿道 的附属腺体。继而附属腺体 的急性卡他性化脓性炎。 约1~3%的患者可发生菌血 症。临床上常见关节炎—皮 炎综合症,甚至发生急性心 内膜炎和脑膜炎。
第13章 奈瑟菌属
Neisseria
是一群革兰阴性,成双排列,无鞭毛, 无芽胞,有菌毛的需氧菌。产生氧化酶和 触酶。多数为正常菌群。 对人致病性: 种类: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9种 致病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耐 瑟 菌 属
脑膜炎球菌 淋球菌
干燥奈氏球菌、 微黄奈氏球菌、 浅黄奈氏球菌
鼻咽部 泌尿生殖道 鼻咽部
一、脑膜炎奈瑟菌 meningococcus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脑膜炎球菌
5岁以内的儿童
少数爆发性
严重: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喷射状呕吐、怕光、 狂躁、颈后疼痛、颈项强直等症状,不及时抢 救,可以在24小时内死亡。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G-双球菌,呈肾形,成双排列(凹面相对, 凸面相背),无鞭毛、无芽胞,新分离菌株大多有荚膜 和菌毛。0.6-0.8μm。 在患者脑脊液中位于中性粒细胞内
聚合酶链反应(PCR) SPA协同凝集实验
药敏试验
抗生素 纸片含药量
判定标准(mm) 敏感 ≥30 ≥18
≥30 20~29
中度敏感
耐药 ≤19 ≤14
≤19
青霉素
2.4μ(4U)
20~29
壮观霉素 100μg
头孢呋肟 10μg
鉴定依据
形态染色典型:革兰阴性球菌 培养特性:光滑、湿润、易乳化菌落 生化反应:氧化酶阳性、仅分解葡萄糖
淋菌性结膜炎
结膜充血水肿,有大量脓性分泌物, 严重者角膜溃疡、虹膜睫状体炎,导致失明。 成人淋菌性眼炎少见。 新生儿多由患淋病的母亲产道感染。
二、淋病奈瑟菌(N.gonorrhoeae) ——淋球菌
生物学特性
形态染色:与脑膜炎奈瑟菌相似, G—,双球菌,咖啡豆状, 成双排列,有荚膜和菌毛,无芽胞,无鞭毛。 脓汁标本中 急性病人:细菌位于中性粒细胞内 慢性病人:细菌位于细胞外
二、淋病奈瑟菌(N.gonorrhoeae) ——淋球菌
生物学特性
培养特性:与脑膜炎奈瑟菌相似,专性需氧,营养要求更高, 只能在巧克力平板及专用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灰白色细小S型 菌落,初次培养需5-10%CO2。具有自溶酶。<30℃或>36.5 ℃不生长
常用培养基和菌落特征
巧克力色培养基 TM培养基(含万古霉素、多粘菌素、制 霉菌素) MTM培养基(改良的TM) 菌落特征:圆形、光滑、湿润、灰白色、 易乳化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开展防治性病的知识教育,防止不
正当的两性关系
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注意耐药菌株。
抗生素。参考体外药敏试验。
新生儿都应以1%硝酸银或氯霉素链霉素合剂
滴眼,以预防淋菌性眼炎的发生。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相似点:
两者关系
脑膜炎奈瑟菌与淋病奈瑟菌遗传性上十分接近, DNA序列存在70%的同源性。 生物学性状
血清中特异抗体(IgG、IgM、SIgA)能杀死脑膜炎奈瑟菌;
抗体的调理作用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分泌型IgA可阻止脑
膜炎奈瑟菌对上呼吸道黏膜的粘附。
母体中的IgG还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故6个月内婴儿极少患流
行性脑膜炎。
不同脑膜炎菌间的交叉抗原,使成人获得一定的免疫性。儿童
因免疫力弱,发病率较高。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采集
分泌物 直接涂片染色
分离培养 可疑菌落
初步报告
涂片染色
生化反应
生长特性
直接涂片
分泌物涂片,做革兰染色 急性炎症期中性粒细胞内可见革兰阴性 双球菌。 阳性率男性90%、女性50%~60%。 无症状淋病或轻症患者,尤其是女性, 检出率低,只做涂片可漏诊40%以上,
培养检查
取材部位准确 培养基预温 立即接种 最好床边接种 合适的培养基 CO2培养 取氧化酶阳性菌落做下一步鉴定
快速鉴定试验
用已知群抗体快速检测相应抗原的有无. 1)对流免疫电泳 2)SPA协同凝集实验 3)ELISA
鉴定依据
形态染色:革兰阴性球菌成双排列 菌落典型:光滑型,易乳化,盐水中无 自凝 生化反应: 氧化酶+、触酶发酵葡萄糖、麦芽糖 生长条件:普通培养基不生长、 血清学:与相应分群血清凝集
脑膜炎球菌实验室判定标准:
二、淋病奈瑟菌(N.gonorrhoeae) ——淋球菌
生ຫໍສະໝຸດ Baidu学特性
生化反应:氧化酶(+),触酶(+),只分解葡萄糖,不分 解麦芽糖等其它糖类,30%H2O2试验(+) 抵抗力:极弱(与脑膜炎奈瑟菌相似)。 对温度变化敏感 对干燥敏感 对消毒剂敏感,1%石炭酸 3 min或1:4000硝酸银2 min即死 亡。 易形成耐药性
所致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人是唯一宿主:5-15%正常人鼻咽带菌(流行期70-80%, 我国A群为主 传染源:带菌者、病人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经呼吸道感染 潜伏期:2-3天 临床类型 ——普通型:占90%左右,高热、出血性皮疹、脑膜刺 激症状 ——爆发型:起病急剧凶险,病死率高 内毒素休克、DIC,24h之内死亡 ——慢性败血症型:少见,少数成人病程迁延数日 临床表现表现为发烧,头痛,喷射性呕吐,循环障碍,DIC, 休克,很快进入昏迷等症状。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
微生物检验
标本采集
流脑病人:血液、脑脊液、瘀血点 带菌者检查:鼻咽部分泌物 注意保暖、保湿并立即送检,最好床边 接种。
脑脊液、瘀血点 直接涂片染色 初步报告
血液 增菌培养 分离培养 (巧克力色平板)
鼻咽拭子 分离培养
(卵黄双抗平板)
可疑菌落、盐水自凝
自凝、色素 报告阴性
无自凝
涂片染色
生化反应
生长特性
对寒冷、湿热、干燥、消毒剂、紫外线均敏感
能产生自溶酶
致病性与免疫性
脑膜炎双球菌的致病特点是冬末春初好发,存在 于鼻咽部,儿童由于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发病 率较高 致病物质
荚膜:抗吞噬,增强侵袭力 菌毛:粘附于黏膜上皮细胞,利于定植; 内毒素:引起高热、白细胞升高、血管坏死性出血, 皮肤出现淤斑、红疹。严重败血症时可引起休克和 DIC。
特异性预防:接种脑膜炎奈瑟菌荚膜多糖疫苗
脑膜炎奈瑟菌
菌/败血症 鼻咽腔繁殖 中枢神经系统 主要侵犯蛛 网膜
繁殖入血
暴发型脑膜炎
微循环衰竭、内毒素休克、DIC
细菌所在部位和病情的关系: 鼻咽部 血液 脑脊髓膜
无症状
或咽痛
菌血症
败血症
流脑
(三)免疫性
人对脑膜炎奈瑟菌抵抗力较强:机体感染后以体液免疫为主,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高
养基中才能生长 在血液琼脂培养基或巧克力色琼脂培
专性需氧,初次分离时须供给 5-10% CO2 最适温度 37℃,低于30 ℃或高于40 ℃不能 生长 pH7.4~7.6 菌落:培养24h后形成无色、 圆形、凸起、光滑、透明, 似露滴状。血平板上不溶 血。 能产生自溶酶
常用培养基及生长现象
差异:
荚膜:有荚膜(脑),分离初期有荚膜(淋) 质粒:很少有质粒(脑),有质粒(淋); 所致疾病:引起脑膜炎(脑),引起泌尿生殖 系统疾病(淋)。 感染部位不同,标本取材部位不同
巧克力色血平板:属营养培养基,菌落 无色、光滑湿润、边缘整齐、有光泽, 似露水珠,易乳化 卵黄双抗平板(EPV):属选择平板, 用于含杂菌的鼻咽拭标本的分离培养, 菌落无色、光滑湿润、较大、扁平
生化反应
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不 分解蔗糖,产酸不产气 触酶试验(+) 氧化酶试验(+)
生物学性状
抗原和分类: 根据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的不同可分为13个血清群,根 据膜蛋白不同,各血清群又可分为若干血清型
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菌毛:粘附作用;抵抗吞噬。 外膜蛋白Ⅱ:有助于粘附。 IgA蛋白酶:能破坏黏膜表面sIgA。
内毒素:损害人体黏膜的重要因素。
2.所致疾病 1.淋病
gonorrhea 人类是淋病奈瑟菌的唯一宿主, 属性传播疾病(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 主要通过性接触引起泌尿道和 生殖系统炎症。
血清学分群
直接涂片镜检
脑脊液离心后沉淀涂片,瘀点、瘀斑液 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若发现中性粒细胞内、外有革兰阴性双 球菌、呈肾形,可作初步诊断
分离培养
增菌培养:血液、脑脊液接种增菌液,5 %CO2培养。 分离培养:将增菌培养物转种巧克力色 平板,置5%CO2环境,35℃培养18~ 24小时 可疑菌落:观察菌落特征,取可疑菌落 涂片染色镜检,作盐水自凝试验,盐水 中无自凝。
2.所致疾病
2. 新生儿淋菌 性结膜炎/新 生儿脓漏眼
新生儿由产道感染有淋病性阴道炎 或子宫颈炎的孕妇,胎儿经产道娩 出时可被感染。
3.淋病奈瑟菌性 结膜炎及幼女阴 道炎
通过毛巾、浴池间接感染。
正确取材 女性病人标本:取宫颈内膜分泌物 男性病人标本:取尿道口脓性分泌物 标本:注意保温保湿,立即送检接种。
菌体及菌落形态典型,在生理盐水中不自 凝,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不发酵其他糖 类,在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能与相应分 群血清凝集。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荚膜多糖菌苗 (2)多糖-蛋白偶联菌苗 (3)B族外膜蛋白菌苗 (4)流行期间成人可用磺胺药物滴鼻 (5)注意隔离治疗流脑患者,控制传染源
荚膜多糖:具群的特异性,是分群的基础。 A、B、C、D、H、I、K、L、X、Y、Z、29E和W135等 13个血清群,国内以A群最为多见,占95%,B、C群次之。
外膜蛋白:具型特异性。
菌体抗原(脂多糖抗原) 无特异性 核蛋白抗原 无特异性,与细菌毒力有关
抵抗力
很弱
与淋病耐瑟菌相似。对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 磺胺等均很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