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练习第3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砥砺奋进的中国精神①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②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
在中华民族绚烂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的精神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行;在这砥砺奋进的五年中,中华民族的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定会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③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思维导图创新演练1.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面临“弯道超车”的新趋势新机遇,我们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激发全民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凝聚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当今时代需要弘扬中国精神,因为它( )①是发展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内在要求②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追求④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因为它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追求。
故②③入选。
①错误,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④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为人民服务。
选B。
答案:B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答案: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鼓舞和动员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今天,爱国主义更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的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首播引发了“全民自检”,微博话题迅速登顶热门榜,点击量有18万余次。
此类比赛对汉字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表现在()A。
让人们体会中国汉字源远流长,重视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之根B。
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制定标准,提高汉字运用水平C。
展现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D。
摆脱文化产业发展的危机,发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产业答案:A解析:该比赛通过让人们听写汉字,让人们更加体会到汉字源远流长,重视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之根,因此选项A正确。
2.对于我们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理解正确的是()A。
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固有文化、传统文化的优势和短处B。
正确认识西方文化,既不仰视也不俯视,而是平等交流与对话C。
正确理解传统文化,既不盲目自大,也不过分自卑D。
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答案:D解析:选项A、B、C都是正确的,但是选项D更加全面,因为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是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3.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A。
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B。
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C。
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D。
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答案:C解析:选项A、B、D都是正确的,但是选项C更能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特点,因为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4.2013年6月20日上午,我国航天员___在队友___、___的陪同下进行了空中授课活动,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
本次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A。
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研究科技知识的热情B。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同步习题: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基础过关练题组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
下列对中华法系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②儒家思想为唐朝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③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④唐朝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0北京人大附中高一月考)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实践的结晶,源远流长,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关于中华法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②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③认为君主权威在法律之下④主张法治优于“君主之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最终都以“振动一时之人心,而卒归于消沉歇绝”为结局。
其根本原因是( )A.只注重实现形式上的法律近代化B.立法在某些方面脱离司法实践和社会实践C.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未注重利用中国本土资源,忽视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和实际题组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4.(2020山东枣庄一中高一期中)法律由统治阶级制定,必然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秩序,其制定、颁布和实行都经国家机器来完成,本质上为统治阶级服务。
这表明( )①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法律②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③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④法律和道德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2020辽宁省协作校高一期中)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
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有( )①任何国家的法律都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反映②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③法是国家和个人共同制定的规则,并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④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题组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练习:第3单元综合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朱相远在《中华世纪坛序》中写道:“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
”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 )A.博大精深的特征B.源远流长的特征C.神秘莫测的特征D.求同存异的特征[答案] B[解析] “千古未绝”“和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故选B。
2.据报道,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表示,“Tuhao”(土豪)、“Dama”(大妈)和“Hukou”(户口)等词语已经在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范围内。
如果这些词语的影响力持续的话,会考虑在2014年的更新中把它们加入词典之中。
这一现象表明( )①中文在全球影响力日益提升②英国人的文化自信心逐渐丧失③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④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A[解析] 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关注汉语,表明中国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中文的国际影响力提升,①当选;“Tuhao”(土豪)、“Dama”(大妈)和“Hukou”(户口)等词语反映了中国当前的经济政治生活,体现了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③当选;②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3.福建地处东南沿海,自晋唐以来,南渐的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相融衍生,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等区域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 )A.人们需要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化B.福建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我国各民族文化各具独特的个性[答案] C[解析] “自晋唐以来,南渐的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相融衍生”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符合题意。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93公正司法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公正司法作业时限:30分钟作业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司法公开,司法机关通过新闻发布会、政务网站、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对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公开。
司法公开( A )①有效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②有利于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③是提升司法公信力、树立司法权威的重要途径和形式④能提高司法质量,杜绝司法腐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司法公开,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提高司法公信力,故①③正确;司法公开体现的是对司法机关的外部监督,而不是内部监督机制,②错误;④中“杜绝”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A。
2.“司法局喊你来当人民陪审员了!”2019年年底,某地不少市民收到了一条短信,告知已被随机抽选为人民陪审员的候选人。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颁布实施后,该地第二次从常住人口中随机抽选候选人,以确保群众参与的广泛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①从市民中抽选人民陪审员,满足了公众行使国家权力的诉求②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③让普通市民参加审判活动,目的在于提高法院的审判工作效率④这一举措可以促进公众直接接触、了解法律,推动法治社会建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公正司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法治社会建设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公众不同于人民,“公众行使国家权力”的说法错误,①不选;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可以实现对审判过程的有效监督,推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②入选;提高法院的审判工作效率主要需要优化审判工作程序,跟普通市民参加审判活动无直接关系,③不选;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可以促进公众直接接触、了解法律,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法律的普遍信仰,推进宪法和法律得到普遍遵守,从而推动法治社会建设,④入选。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同步习题: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二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2020北京顺义一中高一期中)习近平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习近平强调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是( )①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③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④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020北京人大附中高一月考)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
对于法治的理解,下列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B.法治历史悠久,在法律产生以后,人类就走上了法治的道路C.建设法治社会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D.法治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依法办事3.(2020山东潍坊五县市高一期中联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总目标擘画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蓝图,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这一总目标要求我们( )①要全盘学习世界各国的法治文明成果②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③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④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20山东枣庄高一期末)2020年2月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这是因为(深度解析)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③依法防控是党依法治理、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高的体现④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优势可以转化为疫情防控的治理效能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题组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5.(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一期中,改编)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
2024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9_4全民守法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全民遵守法律作业时限:30分钟作业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2024年9月1日,《环境爱护公众参与方法》实施四周年。
该法第一条规定,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得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爱护的权利,畅通参与渠道,促进环境爱护公众参与依法有序发展。
这一规定( C )①切实保障公民参与基层民主管理②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和途径③可以为公民参与环保供应法律依据④扩大了公民爱护环境的政治权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该法的规定可以为公民参与环保供应法律依据,而且畅通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和途径,②③正确;促进环境爱护公众参与依法有序发展与切实保障公民参与基层民主管理没有干脆关联,①错误;公民的政治权利不能扩大,④错误。
故选C。
2.在拥挤的深圳地铁7号线上,突然有人高喊“卧倒”,四周乘客忽然陷入慌乱,多名乘客跑动逃命,有不少人跑出了地铁……原来是有人在地铁上拍摄短视频。
2024年5月20日上午,深圳市公安局证明,三名涉事男子已被警方刑拘。
这一事务告知我们( A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②公共场所的言论自由受国家爱护③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④政府具有社会主义文化管理职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公民因在公共场所拍摄短视频而引发秩序混乱,三名涉事男子已被警方刑拘。
这一事务告知我们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行使权利必需履行相应的义务,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①③符合题意;公共场所合法言论自由受国家爱护,②说法错误;材料表明政府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不涉及文化管理职能,④与题意不符。
故选A。
3.生态环境部、中心文明办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与工作方式,自觉做生态环境爱护的提倡者、行动者、示范者,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漂亮中国。
对此公民可以( D )①利用言论自由履行应尽义务,随意各处张贴大字报宣扬建设绿色社区、绿色家庭②行使监督权,加强对生态环境爱护工作的监督③主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参与各类环保志愿服务活动④履行生态环境爱护义务,践行生态环境责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言论自由是公民的权利,不是公民的义务,且随意各处张贴大字报进行宣扬的做法错误,故①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监督权,且加强对生态环境爱护工作的监督,主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政府的职责而不是公民的职责,解除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练习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1.中华文化的主要特点是()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源远流长、历久弥新C.生生不息、博大精深D.生生不息、历久弥新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
本题直接考查课本基础知识,没有难度,可根据课本知识直接选出即可。
中华文化的主要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正确且符合题意;B、C、D说法都是错误的,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答案:A2.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李约瑟在《自然科学大事年表》中用图表做了说明。
以下图表主要说明了()时间公元前6~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公元400年公元401~公元1000年公元1001~1500年比例50% 62% 71% 58%B.中华古代科技比世界其他各国要先进得多C.中华古代科技决定了当时中华民族的至尊地位D.中华古代科技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解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图表强调古代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成就中占的比重,并没有涉及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故排除。
B选项观点错误,题中图表仅仅说明古代中国科技对世界的贡献大,而不是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比世界其他国家先进得多,故排除。
C选项观点错误,中华古代科技并没有决定当时中华民族的至尊地位,故排除。
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图表强调古代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成就中占的比重大,说明中华古代科技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故入选。
答案:D3.(2017·三明模拟)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的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
这说明()A.中国的文学艺术在古代就大放异彩B.中国的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D.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解析:“福建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说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故D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课后习题:第三单元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制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使灾后重建规划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这说明() ①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但并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②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也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③辩证思维是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的④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凡未经实践检验的东西,决不轻信和盲从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强调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体现了辩证思维的整体性、动态性和实践检验的重要性,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项。
2.我国古代思想家公孙龙牵马出关,把关人依照法令不许其带马出关。
公孙龙说:“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白马和马是两回事。
”这就是“白马非马论”。
“白马非马论”的观点()①违背了整体性思维的要求②违背了动态性思维的要求③夸大了事物的个性,否定了事物的共性④从反面说明了坚持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必要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白马非马论”片面强调白马的个性,看不到其作为马的共性,违背了辩证思维的整体性特征,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选A项。
3.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也就是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在1990年时达到2.1的世代更替水平(实现人口稳定须达到的生育水平),随后开始逐渐下降。
从2000年至今,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5—1.6之间,属于严重少子化。
生育水平之所以下降得这么快,一部分原因是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但根本原因还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妇女的劳动参与增加等。
材料中对我国生育水平下降问题的看法()①是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②运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③是单纯的分析,没有综合④运用共变法寻求事物的因果联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体现了分析基础上的综合,①符合题意;对生育率的数据变化的分析属于定量分析,“属于严重少子化”属于定性分析,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分析与综合是相辅相成的;共变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有某些变化,另一现象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④在材料中未体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练习+Word版含答案
前言: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态度的端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
3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
5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6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
7定期总结,查漏补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
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此作者整理了政治学习的课件提供大家使用学习。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单项选择题1.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十分重视门楼和照壁、门窗及山墙的装饰艺术,既雄浑稳重,又美观大方,体现了白族劳动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这表明( )A.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产物B. 传统建筑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C. 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D.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2. 现如今,圣诞节开始在中国“入乡随俗”。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同步习题: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单元达标检测(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
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上述材料中对法的描述说明 (易错)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法的本质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C.法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概括和总结D.法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些成就集中表现为( )①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②形成了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④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下列表述符合法治精神的是( )①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②国王创造法律,而非法律创造国王③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④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法治兴则国家兴。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这表明( )①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②中国共产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③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④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与推动。
其中,法治建设的目标是( )A.法治政府B.法治社会C.法治国家D.全民守法6.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法治的堤坝被冲破了,权力的滥用就会像洪水一样成灾。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检测试题(含解析)必修3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判断题1。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体现了奋斗精神。
()提示:F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体现了团结精神。
2.爱国主义的价值追求和具体的价值选择亘古不变.( )提示:F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具体的内涵和价值选择因时而变.3.汉字这种独特的“方块字”,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它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提示:T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
()提示:F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在于其特有的包容性.5。
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文化在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创新发展。
()提示:T二、选择题6.汉字像一幅画,更表现了文字的内涵。
如图表明,汉字()①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蕴含中国人的价值追求④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A。
①②B。
①③C。
②④ D.③④解析:B 从图中对汉字“安”的解读可知,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蕴含中国人的价值追求,①③正确.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错误。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④错误。
7。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史书典籍()①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唯一标志②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③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④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A。
①③ B.①④C。
②③D。
②④解析:D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也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④符合题意,③排除;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①排除。
8。
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直到今天,各种字体纷纷诞生。
下列“车”字的演变过程,最能体现中华文化()A。
源远流长,一脉相承B。
博大精深,独树一帜C.兼收并蓄,包容发展 D。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
选好十九大代表,是开好这次大会的重要基础,素质优良是成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的重要条件。
对十九大代表的这一要求主要体现了()A.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B.文化与政治日益相互交融C.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答案】B【解析】“素质优良是成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的重要条件”主要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的交融,选B;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表述错误,排除;A、D表述正确但材料未体现,不选。
2.全国首套小学中医药教材《中医药与健康》于2017年秋季学期出现在浙江全省小学的五年级课堂上。
其中的“中医针灸”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中医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的文化②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作为一种物质力量会深刻影响学生成长④是中华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并用来医病救人的文化,而非物质力量,故③不选,①入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而中医针灸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所以④入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不选。
答案选B。
3.高铁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金名片”,走出了一条自主研发之路,高铁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解决了大量技术人才的就业,促进了经济增长。
由此可见()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②文化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决定因素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④增强文化创造活力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高铁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下游相关产业,说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可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③④符合题意;①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文化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②错误。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doc
单元检测试卷(三)(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用法治保障改革,改革就会乘风破浪。
”下列属于法治作用的是( )①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②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③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④法治是主要依靠道德感化来治国理政的方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A.建设独立的中华法文化,建设世界法治强国B.建设东方法治体系,建设法治德治并行的国家C.建设中华法系,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①是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②目的是纠正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③需要发挥人民群众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④旨在促进部分维权意识薄弱的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4.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②坚持借鉴或照搬国外法治有益经验③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④坚持公民在立法和司法上一律平等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的法治建设新成果,以一系列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划时代改革,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切实推进了人权的法治保障。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练习第3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朱相远在《中华世纪坛序》中写道:“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
”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A.博大精深的特征B.源远流长的特征C.神秘莫测的特征D.求同存异的特征2.据报道,牛津大学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表示,“Tuhao”(土豪)、“Dama”(大妈)和“Hukou”(户口)等词语已经在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围。
如果这些词语的影响力持续的话,会考虑在2014年的更新中把它们加入词典之中。
这一现象表明①中文在全球影响力日益提升②英国人的文化自信心逐渐丧失③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④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3.地处东南沿海,自晋唐以来,南渐的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相融衍生,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等区域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A.人们需要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化B.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我国各民族文化各具独特的个性4.“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八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一些史书典籍的新品种或新版本,深入发掘了一些史书典籍的学术价值。
下列有关史书典籍的说确的是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C.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5.2014年10月10日至13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举办。
各少数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博览会上的少数民族展厅别具特色,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
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④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一把剪刀绘生活,剪纸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
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第三单元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政府依法行政,党坚持依法执政,A、B不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依法治国首先做到依宪治国,是依宪治国不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D错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依法治国,C正确。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法系。
据教材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传布法律;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①②说法正确。
中华法系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③说法错误。
中华法系是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④说法错误。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治的重要性。
题干的观点强调树立法律信仰,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表明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A、C不符合题意;B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D观点过于绝对化,错误。
4.【答案】D【解析】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我国的法属于社会主义法,故选D。
5.【答案】C【解析】本题注重法治的重要性,A、D两项与题意不符;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B项错误。
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地处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①②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③④与题意不符。
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①②符合题意;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③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8.【答案】D【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以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执行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规范性文件在内,由宪法相关法、民商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法律规范组成的协调统一整体,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92严格执法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严格执法作业时限:30分钟作业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北京市公安局环境保护之队就是公众所说的“环保警察”,是专门打击环境犯罪行为的警察队伍,这一队伍的成立,能够让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互衔接、良性互动,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环保警察的设立( D )①彰显了政府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治理决心,是其治本之策②让行政执法与行政司法衔接,有利于提高环保执法力度③加大了环保部门的权限,有利于更好打击环境犯罪行为④践行了党的执政为民理念,是政府积极履行职能的体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①错误,“是其治本之策”夸大了环保警察的设立的作用;②正确,“让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互衔接、良性互动,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有利于提高环保执法力度;③错误,“加大了环保部门的权限”的说法错误;④正确,环境问题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环保警察的设立践行了党的执政为民理念,是政府积极履行职能的体现。
故选D。
2.某市人民广场的垃圾桶、宣传栏、指示牌等公共设施都贴上了二维码。
市民用智能手机扫一扫,不仅能了解设施的基本信息,还能在线反映公共设施存在的脏乱、破损等问题,并且短时间内就能收到反馈问题的处理结果。
这一举措( D )①能促使政府更好地履行文化建设职能②让市民更加便利地参与社区民主监督③用现代科技提升了该市的精细化管理④为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提供了新手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中的措施能促进政府更好地履行社会建设职能,而不是文化建设职能,①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加强对公共设施问题的监督,不是社区民主监督,②错误。
“市民用智能手机扫一扫,不仅能了解设施的基本信息,还能在线反映公共设施存在的脏乱、破损等问题”,这一措施用现代科技提升了该市的精细化管理,同时也为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提供了新手段,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选D。
3.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朱相远在《中华世纪坛序》中写道:“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
”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A.博大精深的特征B.源远流长的特征C.神秘莫测的特征D.求同存异的特征2.据报道,牛津大学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表示,“Tuhao”(土豪)、“Dama”(大妈)和“Hukou”(户口)等词语已经在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围。
如果这些词语的影响力持续的话,会考虑在2014年的更新中把它们加入词典之中。
这一现象表明①中文在全球影响力日益提升②英国人的文化自信心逐渐丧失③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④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3.地处东南沿海,自晋唐以来,南渐的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相融衍生,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等区域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A.人们需要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化B.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我国各民族文化各具独特的个性4.“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八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一些史书典籍的新品种或新版本,深入发掘了一些史书典籍的学术价值。
下列有关史书典籍的说确的是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C.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5.2014年10月10日至13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举办。
各少数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博览会上的少数民族展厅别具特色,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
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④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一把剪刀绘生活,剪纸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
、的风格豪放粗犷、浑厚纯朴;、的风格纤细秀丽、玲珑剔透;、的风格疏密流畅、精巧明快。
这些千姿百态的剪纸造型,洋溢着浓郁醇厚的乡土气息。
材料说明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B.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7.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中国元素”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容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8.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世界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下列说确的是A.始皇统一中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B.隋唐时期,儒学便确立了其至尊地位C.宋元明延续了隋唐文化的辉煌,产生了宋明理学,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D.明清时代,西方近代文化思想传入中国9.我国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各民族的歌舞极具特色……这一切说明了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我们的中华文化异彩纷呈10.云纹(如图所示)在华夏文明中有着千年的跨度,在我国的建筑、雕塑、器皿、家具中都有广泛应用。
而且云纹有着丰富文化涵,传递着天地自然、人本在、宽容豁达的精神和喜庆祥和的美好祝愿。
这说明①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博大精深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④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1.数千年来,汉字被视作艺术品,更被看作人格的标记,“横平竖直写汉字”与“堂堂正正做真人”被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这启示我们,弘扬汉字文化①要把传承汉字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②要努力创新汉字文化的涵和传播方式③要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结合起来④应当与健康人格的培养结合起来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12.的“四合院”、的“石库门”、的“围村”、的“窑洞”、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载人航天精神”“载人潜水精神”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各族人民投身到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
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A.具有相对稳定性B.其涵具有抽象性,不会改变C.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D.具有包容性14.“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不打自垮。
”下面对民族精神的理解错误..的是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B.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C.弘扬民族精神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D.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民族精神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15.下列选项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而不同”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推出新,革故鼎新④美美与共,天下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6.成语“天道酬勤”强调多一分耕耘便多一分收获,这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涵是A.团结统一B.勤奋进取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17.央视推出特别调查“爱国让你想起什么”,先后对2 000多名国人进行了采访。
受访者中,有的回答“爱国就是不造谣”,有的表示“爱国就是扶老奶奶过街”,民众表达的朴素爱国情怀让人尊敬。
这一材料主要表明A.千百年来,爱国主义的涵不断丰富发展B.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C.爱国主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D.爱国主义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18.在不同情境下发展的中国海峡两岸文化,虽然具有不同的特色,但是都以同根同祖同文的亲情为纽带,存在着割舍不断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如两岸人民通用闽南语、共同供奉妈祖等。
这表明A.世界各国文化具有多样性B.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C.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19.端午节最早有辟邪消灾的意思,汉朝末年才加入纪念屈原的传统。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很多其他说法,如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娥等,但最终以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说法为主流。
这主要说明了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②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生命力之中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命运。
这表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A.珍惜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B.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C.与时代精神相结合D.发挥“主心骨”作用21.中国的儒、释、道思想中都含有“和”。
“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与尊重;“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与互相包容;“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与和睦相处;“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
这表明A.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标志B.和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C.中华文化有着鲜明的民族性D.中华文化有着巨大的包容性22.战争年代驰骋战场、奋勇抗敌是爱国;和平时期捍卫领土完整、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爱国。
这说明A.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B.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具有不同的具体涵D.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3.“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
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
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
”这表明中华民族是________的民族。
A.自强不息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团结统一24.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下列诗句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①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先锋②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③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做主人翁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③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春秋时期的晋国分成、、三国(为战国之始),故称之为三晋。
后世所用三晋文化的晋或三晋则指现在的省。
现在在省考古发现的西侯度文化、丁村文化、许家窑文化、崎峪文化,直到14000多年前的下丁川文化,成为中国旧石器时期原始文化发展的完整序列。
民族融合带来佛教在三晋的发展,它为留下云冈石窟与五台寺庙群,成为佛教建筑、石刻、雕塑上的艺术宝库。
的戏曲历史悠久,宋金的社戏、元的杂剧、明清梆子都是主要剧种,影响深远。
另外的醋、黄土窑洞、民间剪纸亦都表现了三晋文化的特色。
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三晋文化”的特征。
(12分)26.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 000年历史的积蕴,千万里山河的滋养,各民族智慧的创造,成就了中华“衣冠之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
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服饰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纷繁的款式,精湛的工艺,多彩的民俗,不断丰富装点着各族人民的生活,成为中华一道亮丽而绵延流长的文化景观。
而蕴藏其间的各民族的生活情趣、审美观念、婚姻道德、信仰以及工艺技术等服饰元素,体现了多民族的文化交融,成为认识文明独特形态的又一途径,是研究中华民族深厚文化涵的宝贵资源。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
(12分)27.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拥有“神舟”“长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
公司通过独特的企业文化,弘扬了民族精神。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并说明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2分)28.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材料一:经过了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
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作用。
(8分)材料二:中华民族精神,引领一个民族穿越“千年未有之变局”,战胜“千年未有之强敌”,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启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
在新的征程上,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始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基固本。
(2)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