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治疗技术》第四章 肌力训练(概述)

合集下载

肌力训练PPT参考课件

肌力训练PPT参考课件
48
49
50
51
(2)主动运动
指患者主动以肌肉收缩形式完成的运动。 运动时既不需要助力,也不要克服外力阻 力。
52
(3)抗阻运动(resistance exercise)
指在肌肉收缩过程中,需要克服外来阻力 才能完成的运动。
徒手抗阻 器械抗阻
53
(五)基本原则
54
1、施加适当阻力
35
(四)训练方法分类
36
1、肌肉收缩形式分类
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 等速收缩
37
(1)等长训练(isometric exercise)
利用肌肉等长收缩进行肌力训练,收缩时 肌肉长度基本不变,不引起关节运动,又 称为静力训练(static exercise)。
38
39
优点
动作较为简单,容易掌握; 不需要或需要很少的器械; 可用于某些等张训练不易锻炼或无法锻炼的肌群,
1RM(一次抗阻力运动的最大值):指受试者仅能完成 一次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最大抗阻力重量。训练时,以 1RM为基准作等长训练,一日一次,每周测定一次1RM, 再逐渐增加运动的负荷量。
10RM(10次抗阻力运动的最大值) 指受试者能连续运动 十次,所能对抗的最大阻力。如果超过这个重量就做不了 10次,此极限重量可作为基准。每周测定一次10RM,逐 渐增加重量。
运动疗法的有关概念
1
(一)概述
2
1、定义
肌力(Muscle strength)
指肌肉自主收缩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
3
2、肌力的直接影响因素
肌肉横截面积 肌肉初长度 运动单位募集及释放速率 肌纤维走向 杠杆效率
4
肌肉横截面积

肌力训练 PPT课件

肌力训练 PPT课件
④ 等速收缩(3级以下cpm,3级以上采用离心性或者向
心性训练)
等速与等长、等张相比,显著特点是运动速度相对稳定,不会产生加 速运动,且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阻力与作用的肌力成正比,即 肌肉在运动全过程中的任何一点都能产生最大的力量。等速运动能 依肌力强弱、肌肉长度变化、力臂长短、疼痛疲惫等状况,提供适合 其肌肉本身的最大阻力,且不会超过其负荷的极限。因此,等速运动 具有相当高的效率与安全性。
适应症
适应证 5.骨关节畸形 6.脊柱稳定性差 7.关节周围主动肌和拮抗肌不平衡 8.内脏下垂、尿失禁
禁忌症
禁忌证 1.全身有严重感染和发热不宜进行。 2.患有严重的心脏疾病,如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情
况。 3.皮肌炎、肌炎及发作期患者及严重肌病患者不宜进行高强度 或抗
阻训练。 4.肌力训练会加剧局部疼痛的,如:肌肉、骨骼外伤后术后早期的患者
生较大的肌力;同时,离心收缩时伴有对粘弹性组织的牵张,可抑制 粘弹性组织的重构,促进功能恢复 离心收缩时所耗费的代谢能量要少于向心收缩时,因此启动相对容易 。 离心收缩产生的力量比向心收缩大50%左右;比等长收缩大25%左右。
关于肌肉离心收缩为何能产生较大的张力,一 般认为有如下两个方面原因: 1. 牵张反射 肌肉受到外力的牵张时会反射性地引起收缩。 在离心收缩时肌肉受到强烈的牵张,因此会反 射性地引起肌肉强烈收缩。 2. 离心收缩时肌肉中的弹性成分被拉长而产生 阻力,同时肌肉中的可收缩成分也产生最大阻 力。
核心肌群的训练
对于人体内一些稳定肌,核心肌群,又该如何进行肌力的 训练呢?比如骨盆,躯干,脊柱旁边的一些(肌群腹直肌、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前部、竖棘肌)
器械:我们可以采用exercise ball,balance board(平衡 板),破坏平衡条件,诱发这些内在核心肌群的收缩对其 进行训练。

体育康复学复习题(附答案)

体育康复学复习题(附答案)

体育康复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PT (Physical therapy,物理治疗):答案:应用力、电、光、声、水和温度等物理因素来促进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改善功能的一门专业学科。

是康复治疗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2.运动疗法:答案:是指以运动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本原理,采用主动和(或)被动的运动,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通过改善、代偿和替代的途径,来纠正人体躯体、生理、心理和精神功能障碍、提高健康水平的一类康复治疗技术。

第二章关节活动技术一、名词解释:1.关节活动技术:答案:是指利用各种方法以维持和恢复因组织粘连或肌痉挛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各种关节功能障碍的运动疗法技术。

2.ROM(Range of motion,关节活动范围):答案:是指关节运动时所经过的运动弧或者转动的角度,分为AROM(Active range of motion,主动关节活动度)和PROM(passive range of motion,被动动关节活动度)。

二、单选:1. RICE方法可用于防止以下哪一种关节活动障碍:A 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造成的关节活动障碍;B 软组织粘连形成的关节活动障碍;C 神经肌肉型挛缩造成的关节活动障碍;D 关节损伤造成的关节活动障碍答案:D2.增进关节活动范围最常用的方法是:A徒手体操 B外力牵张 C关节松动术 D体位变换答案:A三、判断:1.被动活动关节时应该固定关节的远端,被动活动近端。

答案:错。

2.被动活动关节时应该每次活动只针对一个关节。

答案:对。

四、简答题:1.关节活动范围异常的原因?答:1)关节本身的原因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内骨折或关节脱位、软骨的损伤、关节内积血或积液、关节内游离体、先天性关节畸形引起的关节疼痛、关节腔粘连导致的关节僵硬等可导致关节活动度下降。

2)关节外的因素。

肌肉痉挛、周围软组织(肌腱、韧带)损伤、粘连和疼痛、瘢痕及软组织挛缩、骨折、肌肉无力、严重肢体血液循环的障碍均可导致关节活动度的下降。

运动治疗技术—肌力训练(康复治疗技术课件)

运动治疗技术—肌力训练(康复治疗技术课件)

肩部肌群肌力训练
肩前屈肌群
肌力1~3级
患者体位:健侧侧卧位。上肢放在体侧,伸肘。 治疗师位置:立于患者身旁,一手托住患者的肘关节,另一 手托住患者的前臂。 方法:在训练的过程中治疗师根据患者肌力情况决定给与助 力大小,1级肌力时给予助力帮助前屈肩关节,2~3级肌力 时只帮助托起训练侧上肢,不予前屈肩关节助力。
2 肌肉的初长度
肌肉在收缩之前被牵拉到最适宜长度时,产生的肌力最大。
3 肌纤维的募集
募集到的运动单位越多,肌肉收缩的力量就越强。
4 肌纤维的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一般肌纤维的走向与肌腱长轴相一致,部分肌纤维与肌腱形成一定的角度而 呈状连接。
5 肌肉的收缩方式和收缩速度
收缩方式产生的力量由大到小排列为:离心收缩、等长收缩、向心收缩
肌力1~3级
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外展90°,上臂放在治疗床上,前臂 垂直桌面向上。 治疗师位置: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患者的肘关节内侧,一手 握住患者的前臂远端。 方法:1级肌力时给予助力于前臂远端帮助外旋肩关节,2~ 3级肌力时只帮助固定训练侧上肢,不予外旋肩关节助力。
肩外旋肌群
肌力4~5级
患者体位:同上。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立,下方手握住肘关节内侧,保持稳 定,上方手握住前臂远端背侧远端并向足的方向施加阻力。 抗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全范围外旋肩关节。
肌力4~5级
患者体位:同上 治疗师位置:立于患侧,一手放在前臂远端,固定前臂,当增强桡侧偏 肌群肌力时,另一手放在第1掌骨桡侧并向尺侧施加阻力;当增强尺侧 偏肌群肌力时,另一手放在第5掌骨尺侧并向桡侧施加阻力。 抗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全范围桡侧偏或尺侧偏。
屈指肌群
肌力1~3级
患者体位:坐在桌旁,前臂旋后,腕呈中立位。 治疗师位置: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指间关节近端,固定近端指骨,另一手 握住指间关节的远端。 方法:1级肌力时治疗师给予助力于指间关节的远端帮助屈曲指间关节, 2~3级肌力时只帮助固定,不予屈曲指间关节的助力。

肌力训练的原理与技术PPT课件

肌力训练的原理与技术PPT课件

3 超量恢复的数量与消耗
过程有关,在一定范围内,
消耗越多,超量恢复效果
越明显
16
训练适应
No Image
No 运动训练与人体化学组成和物质代谢的变化相适应, 这种适应性的获得是训练效果取得的体现
(一)训练适应的概念
机体对不同运动方式所引起化学特性发生适应变化
Image 的现象,称为训练适应 (二)极力训练的适应
No 短期力量训练后,肌肉体积不增大而力量增加,神 经适应性在这种形式的力量增长中起作用。且一般 运动员对其作用要比高水平运动员敏感 另外,力量训练效果存在个体差异,主要原因是骨
Image 骼肌快肌纤维含量存在个体差异。所以,要获得最 佳力量训练效果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具备高比例的快 肌纤维
19
肌肉壮大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肌钙蛋白的构型改变
原肌球蛋白位移, 暴露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
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 分解ATP释放能量
横桥摆动
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
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
肌丝滑行
7
骨骼肌舒张机制
兴奋-收缩耦联后
肌膜电位复极化
终池膜对Ca2+通透性↓ 肌浆网膜Ca2+泵激活
肌浆网膜[Ca2+]↓ 原肌凝蛋白复盖的
肌力训练的原理与技术
戴尅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1
肌力训练
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 运动疗法的主要内容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力训练基本原理 肌力训练基本技术 肌力训练前相关检查 肌力训练方案选择 肌力训练示例
3
肌力训练的基本原理
兴奋收缩偶联 能量供应体系 运动性疲劳 超量恢复原理 训练适应性

第4章_肌力训练(头、颈和躯干肌群肌力训练技术_)

第4章_肌力训练(头、颈和躯干肌群肌力训练技术_)

颈前屈肌群肌力训练方法
肌力1~3级:
◆患者体位:侧卧位,头下垫枕使头部保持水平,肩部松。
◆治疗师位置:坐在患者身后,一手托住患者头部,一手 固定患者肩部。
◆方法:1级肌力时治疗师给予助力帮助颈前屈动作,2~ 3级肌力时只固定肩部,不予颈前屈动作助力。
肌力4~5级:
◆患者体位:仰卧位,头下垫枕使头部保持水平,肩部松。
(头、颈和躯干) 前屈:枕下肌、头长肌、颈长肌、斜角肌、胸锁 乳突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和腰大肌。
(头、颈和躯干) 伸直:枕下肌、横突棘肌和竖脊肌。
运动学概要
躯干肌群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固定胸廓、骨盆 和脊柱,当肢体运动时也可引起躯干肌群的 协同收缩,从而达到训练躯干肌肉的目的。 如:当抬腿时,所有腹肌均活动来固定骨盆 和脊柱的腰部,故可以通过改变下肢的力臂 长度(屈膝或伸膝)或抬一条或二条腿的方 法,来改变腹肌收缩的强度。在俯卧位时伸 髋,也可达到使背伸肌的协同收缩的训练目 的。
第四章肌力训练
增强头、颈和躯干肌群肌力躯干肌肌群肌力训练的训练方法
解剖学概要
头、颈和躯干肌群:颈前肌群、颈后肌群、躯干前屈肌 群、躯干后伸肌群
◆颈前肌群:头长肌和颈长肌,前、中、后斜角肌,胸 锁乳突肌 胸锁乳突肌 以两头分别起于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 止于乳突和枕骨上项线的外侧部。一侧胸锁乳突肌收 缩时,可使头倾向同侧、面部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 缩时,可使头后仰,并可屈颈。
肌力4~5级:
◆患者体位:俯卧位,肩部放松。
◆治疗师位置:面对患者背部站立,一手固定患者肩部, 一手放在患者头枕部施加阻力。
◆方法:抗加在头后枕部的阻力作颈后伸动作。
躯干前屈肌群肌力训练方法
肌力1~3级:

肌力训练技术ppt课件

肌力训练技术ppt课件
◆治疗师位置:立于患者身旁,一手托住患者的 肘关节,另一手托住患者的前臂。
◆方法:在训练的过程中治疗师根据患者肌力情 况决定给与助力大小,1级肌力时给予助力帮 助前屈肩关节,2~3级肌力时只帮助托起训 练侧上肢,不予前屈肩关节助力。
编辑版pppt
62
训练方法
肩前屈肌群:肌力4~5级: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放在体侧,伸肘。 ◆治疗师位置:立于患侧,一手握住前臂远端,
闭链:远端闭合,接触墙面、地面或桌 面。肢体多关节协调活动。
编辑版pppt
11
编辑版pppt
12
Ⅰ型肌纤维与Ⅱ型肌纤维
Ⅰ型:红肌,慢肌,肌红蛋白含量较高,耐力 与慢肌纤维百分比呈正相关。小负荷训练时首 先参与工作。为了增强慢肌的代谢能力,必须 进行小强度的训练
Ⅱ型:白肌,快肌,收缩蛋白含量较高,肌肉 力量 与快肌百分比呈正相关。大负荷训练时, 快肌纤维参与工作。为了增进快肌的代谢能力, 必须进行大强度的训练
2
重点与难点
重点:肌力训练和耐力训练的常用方法 难点:肌力训练和耐力训练的注意事项
编辑版pppt
3
基本概念***
肌力 肌肉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 又称绝对肌力。
耐力 肌肉持续地维持一定强度的等长收
缩,或作多次一定强度的等张(速)收缩 的能力。(次数或时间)
编辑版pppt
4
肌肉收缩的形式***
◆方法:1级肌力时给予助力帮助外展肩关节, 2~3级肌力时只帮助托起训练侧上肢,不予 外展肩关节助力。
编辑版pppt
64
训练方法
肌力4~5级: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放在体侧,屈肘90º, 前臂中立位。
◆治疗师位置:立于患侧,一手放在肱骨远端 外侧向内施加阻力,另一手握住前臂远端掌 侧,以保持稳定。

肌力的训练PPT课件

肌力的训练PPT课件
肌力的训练
1
肌力的定义 影响肌力的因素 肌力的训练原则 肌力的训练方法 肌力的评估
2
一、肌力的定义
肌力(muscle strength)是指在肌 肉骨骼系统负荷下,肌肉为维持姿势、 启动或控制运动而产生一定张力的能 力。
3
二、肌的分类

原动肌
拮抗肌
协同肌
4
⒈原动肌 又称主动肌,是指发起和完成一个动 作的主动作肌或肌群。 ⒉拮抗肌 是指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 ⒊协同肌 是配合原动肌并随原动肌一同收缩的 肌或肌群。
45
七、肌力的评估
肌力评定
常用的技术就是徒手肌力检查(MMT) MMT分为0-5级,共6个级别 0级:肌肉无收缩,代表符号(zero,O) 1级:肌肉有收缩,但不能使躯体运动,代表符号 (trace,T)正常1 0% 2级:肌肉收缩可使关节在无重力条件下进行全关 节活动,代表符号(poor,P)正常25% 3级:肌肉收缩可抗重力,进行全关节活动,代表 符号(fair,F)正常50% 4级:肌肉收缩可使肢体抵抗重力和部分阻力,代 表符号(good,G) 正常75% 5级:肌肉收缩可使肢体抵抗重力和充分阻力,代 表符号(normal,N)正常100%
26
注意:训练中一定不要出现过度疲劳, 因过度疲劳对较弱的肌肉是有害的, 因此训练中应严密观察,一旦出现过 度疲劳就应停止训练。
27
过度疲劳的表现:运动速度减慢,运 动幅度下降,肢体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动作,或主诉疲乏劳累。 另外,在肌力增强训练后,却反而出 现了肌力下降的现象,也往往意味着 前段的训练强度过大,肌肉出现了过 度的疲劳。
肌肉的力量是全体肌纤维收缩力量的 总和,所以肌力大小与肌肉的生理横 截面积成正比,肌纤维数量越多,肌 纤维越粗,肌肉的横截面积就越大, 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越大。

《运动治疗技术》第四章 肌力训练(上肢肌群肌力的训练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第四章 肌力训练(上肢肌群肌力的训练技术)

肩部肌群

主要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和肩胛下 肌,其作用是运动肩关节,并增强其稳固性。 三角肌 位于肩部,从前、中、后三侧包围肩关节。起自锁 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肌束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 三角肌粗隆。前部肌束收缩,使肩关节前屈、旋内和内收;中 部肌束收缩,使上臂外展成水平位;后部肌束收缩,使肩关节 后伸、旋外和内收;三部分肌束同时收缩,使肩关节外展。

肩部肌群
冈上肌 在斜方肌深面,起自冈上窝,肌束向外侧 经肩峰和喙肩韧带的下方,跨越肩关节,止于肱骨 大结节上部,协助肩关节外展。 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喙肱肌略, 作为自学内容。 注: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的腱彼此 相连,组成腱板,围绕肩关节的上方、后面和前面, 形成肌腱袖,对肩关节起保护和稳定作用。

前臂肌群围绕尺骨和桡骨,分前、后两群,多为长肌,肌腹在近侧, 远侧移行为长腱 。 屈腕肌群: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和尺侧腕屈肌。 均起自肱骨内上髁和前臂深筋膜。 伸腕肌群: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 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它们共同起于肱骨外上髁。


肘部和前臂肌群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而坐,一手放在前
臂远端掌侧,固定前臂,一手握住手掌并向 桌面施加阻力。
◆抗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全范围屈腕。
伸腕肌群肌力增强技术
肌力1~3级: ◆患者体位:坐在桌旁,前臂旋前放在桌上,手放 松伸直。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而坐,一手固定前臂远端, 另 一手放在手的掌指关节。 ◆方法:1级肌力时治疗师给予助力于手的掌指关 节帮助伸腕,2~3级肌力时只帮助固定,不予伸 腕助力。
上肢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

《运动治疗技术》第四章 肌力训练(概述)

《运动治疗技术》第四章 肌力训练(概述)

肌肉的协同
固定肌 为发挥原动肌对肢体运动的动力作用, 参与将肌肉相对固定的一端所附着的骨骼充分固 定的肌群
中和肌 作用为抵消原动肌收缩时所产生的一 部分不需要的动作
副动肌、固定肌、和中和肌可统称为协同肌。
肌力训练基本方法的选择
肌力为0级时,只能进行电刺激以延缓肌萎缩,也 可进行传递神经冲动的练习,即做主观努力,试 图引起瘫痪肌肉的主动收缩,此时大脑皮质运动 区发放的神经冲动,通过脊髓前角细胞向周围传 递,直至神经轴突再生达到瘫痪肌群。这种主观 努力,可以活跃神经轴突流,增强神经营养作用, 促进神经本身的再生。传递冲动可与被动运动结 合进行。
超量恢复规律
肌力练习会引起一定的肌群疲劳,因此无明显的肌 肉疲劳也无超量恢复出现,肌肉练习难以取得明显 的效果;要掌握适宜的练习频度,尽量使一次练习 在前一次练习的超量恢复阶段内进行。练习间隔时 间太短时,肌肉疲劳尚未消除,继续练习将会加重 疲劳以至引起肌肉劳损;间隔时间太长时,超量恢 复已消退,即无从积累又使肌肉收缩力增强。
肌力影响因素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所有肌纤维横断面之和为肌肉的 横断面
肌肉的初长度:即收缩前的长度。在生理限度内肌肉 在收缩前被牵拉至适宜的长度,则收缩时肌力较大
肌肉的募集:同时收缩的运动单位数量越大,肌力也 越大,称为肌肉的募集。肌肉的募集受中枢神经系统 功能状态的影响,当运动神经发出的冲动强度越大时, 动员的运动单位就多,当运动神经冲动的频率高时, 激活的运动单位也多。
肌肉收缩形式和影响肌力的因素
肌肉收缩形式可分为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它们各有不同的特 点。
等张收缩时肌张力大致恒定,引起明显的关节活动,故称动力 性收缩。等张向心收缩主要为白肌纤维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 的起点和止点相互靠近,此时收缩力高于阻力,产生加速运动 (上楼时股四头肌的收缩)。等张离心收缩主要为红肌纤维收 缩,肌肉收缩时起点和止点被动延长,此时收缩力低于阻力, 产生减速运动(下楼时股四头肌的收缩)。

肌力训练技术32936ppt课件

肌力训练技术32936ppt课件
退步。
精品ppt
10
如何把握肌力训练时机
• 一般来说要在肌肉的酸痛(术语叫做肌肉迟发性酸痛 )基本消失,肌肉没有明显的僵硬的感觉,肢体感觉 运动自如(关节粘连功能受限的时候除外),再进行 下一次练习就比较理想了。因为康复中的肌力练习强 度都不会很大,尤其是在伤病和手术后的早期,都是 小强度的,以提高肌肉耐力为主的练习,达到超量恢 复的时间很短,一般休息一夜第二天接着练习都是没 有问题的。
5.离心性收缩(eccentric contraction)指在肌力训练中,肌肉起 止点之间距离被动地延长,肌肉同时产生较大张力的一种训练方 式。
6.等长训练(isometric exercise)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没有改变,也不产生关节活
动,但肌肉能产生相当大的张力,又称静力性训练。
精品ppt
精品ppt
16
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
(五)抗阻训练 1.适应证 4级及以上肌力 2.训练方法 利用徒手、滑车、重锤、弹簧、重物、摩擦力、 流体阻力 阻力作用的方向与主动运动方向相反
精品ppt
17
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
(六)等长训练 1.适应证
2~5级肌力 2.训练方法
徒手等长运动 肌肉固定练习 利用器具
精品ppt
7
超量恢复原则
最理想状态
精品ppt
8
这就是没有完全恢复就急于开始下一次练习的后果 ,积累的不是训练效果,而是疲劳!练得越多越努 力,疲劳的程度就越深,肌肉的形态和功能就越差 ,就是通常说的“过度疲劳”或者“过度训练” !
精品ppt
9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练习,或者是由于 休息得太久,练习的作用完全消退了,练得再久 也不会有什么提高,至多是能够保持肌力水平不

第四章肌力有效训练技术应用

第四章肌力有效训练技术应用
– 施加阻力的方向与运动肢体成直角,并随着肢体 的运动变化阻力的方向和大小,完成全关节活动 范围的运动。
– 施加阻力的大小、部位与时间根据肌力大小、运 动部位而变化
第四章肌力有效训练技术应用
1、抗等张阻力运动
2)抗机械阻力
– 砂袋、哑铃、墙壁拉力器、肌力练习器 – 肌力4级或4级以上 – 阻力至少应达到被训练肌肉的1/2最大肌力才能达
第四章肌力有效训练技术应用
增强肌力的方法分类
• 非抗阻力运动
– 主动助力运动 – 主动运动
• 抗阻力运动
– 等张性(向心性、离心性) – 等长性 – 等速性
第四章肌力有效训练技术应用
一、主动助力运动
徒手助力
– 肌力为1级或2级时,治疗者帮助患者进行主动煅炼 主动助力运动
– 将被训练肢体置于平面上,固定肢体近端,扶持肢 体远端,令患肢在平面上作滑动动作,当运动困难 时,通过治疗师协助,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第四章肌力有效训练技术应用
肌肉的收缩机制
1、大脑皮质发放运动命令沿运动神经纤维到达 神经末稍。
2、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3、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藕联。 4、肌丝的滑行。
第四章肌力有效训练技术应用
肌肉的运动形式
• 等长运动(静力性收缩) • 等张运动(动力性收缩)
– 向心性收缩 – 离心性收缩
第四章肌力有效训练技术应用
决定肌力的三个基本条件
1、力学条件 2、解剖学条件 3、生理学条件
第四章肌力有效训练技术应用
力学条件
指肌肉承受的负荷
• 前负荷 肌肉收缩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负荷,又称肌肉初长。 -最适初长度。
• 后负荷 肌肉开始收缩时所遇到的负荷和阻力。-超负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力训练基本方法的选择
使肌肉对抗它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而竭尽全 力进行收缩练习称为最大收缩练习,简称最 大练习;以低于最大阻力(如80%、60%、 40%最大阻力等)进行练习,称为次大收缩 练习或次大练习。
肌力训练基本方法的选择
最大收缩或接近于最大收缩的练习,只能重复很 少次数或持续很短时间即引起肌肉疲劳,但这能 募集白肌纤维,对增强肌力有良效。相反,较低 强度的次大练习可以重复较多次数或持续较长时 间亦不易疲劳,但主要募集红肌纤维,对增强肌 肉耐力有利。
肌力训练基本方法的选择
肌力为1~2级时,仍可采用肌肉电刺激法,此时肌肉 已有随意的肌电活动,此时可以开始助力运动练习, 即在肌肉主动收缩的同时施加外力帮助,外力可以来 源于治疗师施加的力量、或者是器械旋转或摆动产生 的助力、健肢产生的力量、以及水的浮力,以便完成 大幅度的关节活动。注意强调主观用力,给予最低限 度的助力,避免以被动运动替代助力运动。助力常加 于运动的开始和终末,并逐渐减少
应用
健康人卧床休息一个月肌纤维横断面积
减少10%~20%,两个月可能减少50%。萎缩的肌 肉中脂肪和结缔组织相对增多,30天卧床休息可 以造成腓肠肌的毛细血管密度降低38%,实际上维 持毛细血管密度的运动量可以很小,高度训练的 运动员在停训84天后,毛细血管的密度并没有减 少。
应用
承担体重和步行的主要肌肉制动后萎缩最明显。 35天卧床休息使下肢踝跖屈肌横断面积减少12%, 而踝背伸肌群无明显变化。下肢悬吊6周的研究发 现伸膝肌的萎缩几乎是屈膝肌的2倍,上肢固定9 天造成的肌肉萎缩为4%。对于骨关节固定的患者, 最好在固定期间一直坚持肌肉力量的训练,可减 轻肌肉萎缩,又可促进骨折的进一步愈合
8.增强腹肌和盆底肌训练对防止内脏下垂、改善呼吸 及消化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机制和原则
通过对肌肉练习使其产生适应性变化,如使肌肉 的形态结构变得更加发达、完善,肌肉的功能也 同时获得改善。经系统的训练后,肌肉适应的表 现为肌肉的体积增大,肌纤维增粗,收缩蛋白、 酶蛋白增加,ATP、热能含量及糖原储备增加,毛 细血管密度增加,结缔组织量也增多
少练到的肌群,如四肢内收肌群 等张练习可在全关节的运动幅度内进行,可较快的
获得训练效果,等长练习只有在一定的角度内收缩 才能取得效果。因为锻炼者可以直接看到自己所做 的功,因此等张练习比等长练习具有更好的心理学 效应。
优缺点
等长和等张练习应根据不同的需要,相互协 调的进行
等长收缩常不可避免的出现屏气现象,从而 使血压明显上升,加重心脏负担,故有心脏 功能障碍时宜选用等张练习。
肌肉的协同
固定肌 为发挥原动肌对肢体运动的动力作用, 参与将肌肉相对固定的一端所附着的骨骼充分固 定的肌群
中和肌 作用为抵消原动肌收缩时所产生的一 部分不需要的动作
副动肌、固定肌、和中和肌可统称为协同肌。
肌力训练基本方法的选择
肌力为0级时,只能进行电刺激以延缓肌萎缩,也 可进行传递神经冲动的练习,即做主观努力,试 图引起瘫痪肌肉的主动收缩,此时大脑皮质运动 区发放的神经冲动,通过脊髓前角细胞向周围传 递,直至神经轴突再生达到瘫痪肌群。这种主观 努力,可以活跃神经轴突流,增强神经营养作用, 促进神经本身的再生。传递冲动可与被动运动结 合进行。
肌力训练基本方法的选择
肌力达4级,应由主动运动进展到抗阻运动,对抗 较大阻力进行肌肉收缩,可增加运动单位募集率, 从而提高训练效果。阻力可来源于人力、重物或 器械。阻力应从小到大,关节活动范围的起始与 终末部分施加小阻力,中间部分施加阻力最大, 阻力应加在受累关节的远端,人力施加阻力以便 调节阻力的大小,并在运动中做到阻力合理地增 大和减少,肌力达4级以上时,可用重物或器械提 供阻力。
肌力训练基本方法的选择
肌力为2级时,可进行免负荷运动,即减除 重力负荷的主动运动。可用吊带悬挂肢体, 或将肢体放在敷有滑石粉的光滑平板上, 在水平面上运动,或在温水浴中运动,利 用水的浮力消除部分肢体的自身重量,使 运动易于完成。
肌力训练基本方法的选择
肌力为3级时,应完全由患者主动运动完成, 既不需要助力,也不需要克服外来阻力, 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单关节或多关节、单方 向或多方向不同速度或幅度的运动,根据 病情选择肌肉收缩形式与运动强度。
肌力影响因素
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一般肌纤维走 向与肌腱长轴相一致
杠杆效率:肌肉收缩产生的实际力矩输出受运 动节段杠杆效率的影响
肌肉的协同
原动肌 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其中起主要作用 的为主动肌,协助完成动作或仅在动作某一阶段 起作用者为副动肌
拮抗肌 与原动肌动作相反的肌群。当原动肌收 缩时,拮抗肌应协调地放松或作适当的离心收缩, 以保持关节活动的稳定性及增加动作的精确性, 并防止关节损伤
肌肉收缩形式和影响肌力的因素
肌肉收缩形式可分为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它们各有不同的特 点。
等张收缩时肌张力大致恒定,引起明显的关节活动,故称动力 性收缩。等张向心收缩主要为白肌纤维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 的起点和止点相互靠近,此时收缩力高于阻力,产生加速运动 (上楼时股四头肌的收缩)。等张离心收缩主要为红肌纤维收 缩,肌肉收缩时起点和止点被动延长,此时收缩力低于阻力, 产生减速运动(下楼时股四头肌的收缩)。
应用
7.增强肌力和改善拮抗肌平衡,加强关节的稳定性, 以防止负重关节的退行性变,对于膝关节而言,股四 头肌和月国绳肌合理的肌力分布是维系膝关节良好稳 定性的重要前提,较为合理的峰力矩比例为3:2,如 果实际比例与正常比例出入较大,就必需制订有针对 性的肌力训练计划,争取通过训练将比例趋于合理化
第四章肌力训练
应用
1.防治废用性肌萎缩,特别是机体制动后的肌萎 缩。全身或局部制动均会造成肌肉的废用性萎缩, 通常关节固定2周以上就可造成肌肉萎缩。石膏固 定后的肌肉萎缩比卧床休息要明显得多。除了肌 肉横断面积减少,肌纤维纵向挛缩也很明显。所 以通常骨折后的康复所面临的有两方面的主要问 题:肌肉力量减退和关节活动受限。
肌肉练习时主观用力程度与练习
肌肉收缩强度相当于最大收缩强度的40%时,运动 单位募集率较低,主要是募集红肌纤维,对增强 耐力有效;收缩强度增加时募集率增高,白肌纤 维也依次参与收缩,对增强肌力有效,故应选择 不同的收缩强度进行。
遵循原则
1.阻力原则 2.超常负荷原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超量恢复过程切入训练原则 4.训练至疲劳但不过度疲劳原则
徒手抗阻练习
该操作方法是先将患肢或躯体置于所要求的位置, 通过特定的活动轨迹达到特定的目标。以上肢为例, 如先置于肩屈曲、外展、外旋位,肘伸展,前臂旋 后,腕伸展,各手指的伸直位,然后沿对角线的轨 迹,达到肩内收、内旋,肘屈曲,前臂旋前,腕屈 曲和手指屈曲位,此时整个上肢在这一过程作螺旋 形的旋转活动,在运动中视肌力情况施加一定阻力, 还可将患肢置于最大伸展位,使肌肉收缩更加有力 或诱发主动动作。
运动时和运动后肌肉的即时化
为负荷、恢复和超量恢复的过程。在负荷阶段能量 物质被大量消耗,物质代谢产物(乳酸、尿素等) 被蓄积起来,人体机能能力下降,产生疲劳。停止 运动后,到了恢复和超量恢复阶段,机体内环境 (热、酸碱和水)恢复平衡,肌肉内被消耗的能源 物质得到补充,综合反映肌力的各项指标(见上张 幻灯片)上升并超过运动前水平,以后又再下降至 运动前水平。
应用
3.促进神经系统损伤后的肌力恢复,中枢神经系统 损伤后导致的肌力下降在肌痉挛不明显时要积极的 进行肌力训练;外周神经损伤后,特别是提示部分 失神经支配时,特别强调损伤神经支配肌群的主动 练习;
4.帮助维持肌营养不良等肌病时的肌肉收缩;
5.通过选择性增强肌力,调整肌力平衡,对脊柱侧 弯、平足等骨关节畸形起矫治作用。
运动时和运动后肌肉的即时变化
如果下一次肌力练习在前一次练习后的超量恢复阶 段内进行,那就可以该超量恢复阶段的生理生化水 平为起点,使超量恢复巩固和累加起来,肌内物质 和肌力就会逐步积累起来,从而实现肌肉形态和功 能的逐步发展,进一步提高机体能力和训练水平。 因此,超量恢复是肌力训练的生理学基础。通常超 量恢复于运动后1—2天内出现,运动量太小,不感 到疲劳,无超量恢复出现。
超量恢复规律
肌力练习会引起一定的肌群疲劳,因此无明显的肌 肉疲劳也无超量恢复出现,肌肉练习难以取得明显 的效果;要掌握适宜的练习频度,尽量使一次练习 在前一次练习的超量恢复阶段内进行。练习间隔时 间太短时,肌肉疲劳尚未消除,继续练习将会加重 疲劳以至引起肌肉劳损;间隔时间太长时,超量恢 复已消退,即无从积累又使肌肉收缩力增强。
行 对改善运动的神经控制作用较小 有角度特异性,仅有20度的生理溢流(overflow)
等张收缩
可增加肌张力,增强全ROM的肌力 能训练关节活动度 对仪器有特殊要求 全身疲劳较显著 对姿势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运动中对力的评价容易 动作较复杂 运动中易出现加速与减速的现象 不能同时训练拮抗肌
等张收缩
不能在关节活动受限时进行,有关节挛缩、关节内伤 病、运动时疼痛者不使用
训练效果快,心理效果好 可改善肌肉的神经控制,更好的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
环,改善关节软骨营养 不易进行不同速度的运动练习,有惯性作用,非顺应
性阻力 一般不出现屏气、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的现象
优缺点
等长较等张动作简单容易掌握 等长练习可以用来锻炼一些等张练习不易练到或很
应用
2.防治因肢体创伤、炎症时疼痛所致反射性的抑制 脊髓前角细胞的肌萎缩。肌力下降不仅与肌肉的横 断面积减少有关,也与肌肉的神经支配有密切关系。 由于创伤、炎症时产生疼痛故肌肉活动明显减少, 导致定量运动负荷时运动单位募集率明显降低, EMG显示肌电活动减弱。肌力和神经功能的减退造 成步态不稳和运动协调性降低,进行肌力训练后1周, 肌力恢复50%,EMG恢复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