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鸿彬老师《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63045f9cdaef5ef7bb0d3c03.png)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一、梳理情节人物,学会复述整理师:咱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文章的情节,在复述之前,老师有个要求,按照“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来梳理,不能看课本。
老师先给大家做个示范。
比如,引子部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皇帝的爱好,特别喜欢穿新装,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换,非常疯狂。
所以我可以把引子部分概括成“皇帝爱新装”。
好了,剩下的就交给你们了,给你一分钟的整理语言的时间。
生:开端部分:是文章的2——4段,京城里来了两个骗子,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而且这种衣服还有一种......的功能,于是皇帝就花重金让这个骗子为他织新装。
我可以概括成“骗子织新装”。
发展部分:是文章的5——22段,皇帝前后派了两个大臣去看新装,这两个大臣明明没有看见衣服,却怕别人知道而向皇帝撒了谎,而皇帝最后也亲自去看新装,骗子的骗术也蒙骗了皇帝。
我可以概括成“君臣看新装”高潮部分:是文章的23——32段,骗子连夜为皇帝准备新装,皇帝穿着新装举行游行大典,每个人都对皇帝的新装赞不绝口。
我可以概括成“皇帝展新装”。
结局部分:是文章的33——36段,一个小男孩说出了事情的真相,百姓们都纷纷议论,而皇帝还故作骄傲地游行。
我可以概括成“小孩揭新装”。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篇文章是以什么来作为线索的?(新装)提到了几类人?那现在老师再给你提供一条线索,这个故事都是围绕“骗”字来写的,如果我说骗子是在行骗,请同学们说说,文中的各神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呢?。
生:皇帝受骗。
生:那两个老大臣还有其他官员是既受骗又骗人。
师:对大臣官员们来说,他们在这个故事中的作用,受骗是主要的呢?还是骗人是主要的呢众生:骗人。
师:对。
不管是为了什么,他们实际上是帮助骗子骗了皇帝。
生:老百姓也是既受骗又骗人。
对他们来说,受骗是主要的。
师:你学了马上就用,很好。
老百姓受骗,是那两个骗子直接骗的老百姓吗?生:不是。
是听别人说的,逐步就谈论开了。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077b13f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c0.png)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一、激情导入: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根钓鱼杆,同学们钓过鱼吗?(大声说:钓过。
)能告诉老师钓鱼有哪些技巧吗?生1:钓鱼要有耐心。
生2:钓鱼要把握好时机。
生3:钓鱼要选择合适的鱼饵。
师:老师没大家这么有经验,但老师知道一句话“钓钩上悬挂的必然是鱼吃的饵”。
今天我们将一同跟随丹麦童话大师去钓一条很大很大的鱼。
在《皇帝的新装》一文中,是谁在钓鱼?他想钓哪条鱼?他用的鱼饵又是什么?最后又是谁把丝线剪断了?请大家扛着这跟钓鱼杆,默读课文,寻找答案。
二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生默读课文。
2、分组讨论。
3、合作探究:师:在《皇帝的新装》一文中,谁在钓鱼?生:骗子。
师:骗子想钓哪条鱼?生(七嘴八舌):皇帝;皇帝的钱财。
师:骗子用的诱饵是什么?生:新衣。
师:骗子为什么用新衣作诱饵?生:因为皇帝喜欢新衣。
师: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皇帝喜欢新衣?生:课文第一段。
师:请一名同学把第一段的相关内容大声朗读一遍。
(生纷纷举手)师:这新衣有什么特别之处?生:仍何不称职或愚蠢的人都看不见。
师:皇帝穿上这样的衣服有什么作用?生:可以分辨他的臣民是否称职是否愚蠢。
师:这样的衣服这两位服装设计师设计出来了吗?生:没有。
师:未来的设计师们,你们能制造出这样的衣服吗?生(七嘴八舌):不能;能。
师:老师记得这样一句话“没有做不能的,只有想不到的。
”生(大声说):能制造出这样的衣服。
师:希望未来的设计师们制造出功能更多的衣服。
最后是谁又将这根丝线剪断了?生:是一个小孩把骗局揭穿了。
师:对!难道只有小孩知道事情的真相?生1:他们都知道皇帝没有穿衣服。
生2:因为大臣们怕皇帝说他们不称职。
生3:老百姓怕别人说他们愚蠢。
生4:他们都上了骗子的当。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
你们知道“三人成虎”这个吗?生:没有。
师:如果老师说街上来了老虎,你们相信吗?生:不相信。
师:如果一个家长跑到学校对你们说街上来了老虎,你们信吗?生(有的点头有的摇头)师:如果另一个老师也对你们说街上来了老虎,你们相信吗?生:相信。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79f2d41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e.png)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教学实录:《皇帝的新装》材料准备:- 《皇帝的新装》的故事书- 皇帝的衣服- 绘画纸- 彩色铅笔或水彩画笔- 华丽的纽扣、珠子、彩带等装饰品步骤一:引入故事1. 将《皇帝的新装》的故事书打开,介绍给学生们。
2. 提问学生们是否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引导他们回忆或猜测。
步骤二:讲解故事1. 读一遍故事或者逐段讲述,让学生们对故事的情节和角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 强调故事中的皇帝穿着“看不见”的新装,并且只有勇敢的孩子才敢指出皇帝被骗子欺骗的事实。
步骤三:角色扮演1. 准备皇帝的衣服,将一位学生扮演成皇帝。
2. 让其他学生轮流扮演骗子、臣民等角色,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扮演自己的角色。
步骤四:绘画活动1. 给每位学生发放一张绘画纸和彩色铅笔或水彩画笔。
2. 引导学生们根据故事中的描述,在纸上绘制皇帝穿着“看不见”的新装。
3. 鼓励学生们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自己是骗子帮助皇帝设计衣服,或者是臣民们围观穿着“看不见”的新装的场景。
步骤五:装饰活动1. 提供一些华丽的纽扣、珠子、彩带等装饰品,让学生们自由装饰自己绘制的皇帝服装。
2. 鼓励学生们发挥创造力,装饰他们的作品,让皇帝的新装更加华丽。
步骤六:分享和讨论1. 让学生们展示他们绘制的皇帝新装,分享他们的创意和装饰品选择。
2. 引导学生们讨论皇帝的新装是否真的存在,以及故事中的骗子和孩子们的勇气和智慧。
步骤七:小结和反思1. 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教导的道理,例如:勇敢说出真相、不要被虚荣蒙蔽、试着看到事物的本质等。
2. 让学生们回答问题: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你为什么觉得这个故事很重要?通过这个教学实录,学生们能够通过角色扮演、绘画和装饰活动参与到《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中。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含义,培养勇气和判断力,并通过创意的表达加深对故事的记忆。
同时,引导学生们讨论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和追求真相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思考能力。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95f8738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2.png)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个充满奇幻与讽刺的故事——《皇帝的新装》。
大家在预习的时候,对这个故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正式开启这趟奇妙的阅读之旅。
(多媒体展示故事相关的图片)师:首先,大家来看看这几幅图,能不能根据图中的场景猜猜故事的大概情节?(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描述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和猜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好啦,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
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全班同学齐声朗读课文)师:读完课文,谁能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1:讲了一个皇帝被两个骗子骗得没穿衣服还在街上游行的故事。
生 2:我觉得是皇帝为了穿新衣服被骗,最后被小孩揭穿了真相。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
简单来说,就是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大臣和皇帝看新装,最后在游行时被小孩说出真相。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师:那我们先来看看皇帝为什么会对新装如此痴迷?生 3:因为他喜欢炫耀,想让别人觉得他很厉害。
师:对,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皇帝这种心理?生 4:“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师:很好,找得很准确。
那骗子是怎么骗皇帝的呢?生 5:他们说能织出最美丽的布,而且这布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布。
师:那皇帝和大臣们为什么会相信骗子的话?生 6:因为他们都不想被别人认为自己不称职或者愚蠢。
师:没错,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心理?生 7:虚伪、自私。
师:那我们再来看皇帝去看新装时的情景。
皇帝看到了什么?生 8:他什么也没看到。
师:那他为什么还装作看到了?生 9:因为他不敢承认自己看不到,怕别人说他不称职或者愚蠢。
师:大臣们也是这样,那他们的描述有什么特点?生 10:都在极力地夸赞,用了很多夸张的词语。
师:比如呢?生 10:“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师:对,他们的这种行为真的是太可笑了。
一堂好课的阅读历程——读宁鸿彬老师《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
![一堂好课的阅读历程——读宁鸿彬老师《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1625313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8.png)
一堂好课的阅读历程——读宁鸿彬老师《皇帝的新装》
教学实录
读宁鸿彬老师《皇帝的新装》是一场精彩的阅读体验。
宁老师一开口
就引入诗词的思想,把中国古典和赋诗性文学融入读书,让学生理解不再
陌生,更有趣。
随后老师展开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讲解,深入挖掘皇帝
的新装背后其实代表了一部中国古代帝王文化,让历史铭刻在心中。
最后
宁老师又为每位学生精心准备了文学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挖掘,深度
体验古典文学魅力,增加对文学的认知和理解,让学生更能体会到文学之美。
总之,宁老师的课程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让学生了解历史和文化,最大程度地提高阅读能力。
皇帝的新装 课堂实录
![皇帝的新装 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c88c2b69ff00bed5b9f31dcf.png)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一、诗意表达,导入新课师:平常,我们老做科学猜想,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文学猜想:童年如果失去童话,将会怎样?请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
生:童年如果失去童话,就好像画家没有了画笔。
生:童年如果失去童话,就好像大地上没有了阳光。
生:童话如果失去童话,就好像河流里没有水。
师:这简直就是釜底抽薪。
是啊,童年不能没有童话,就好像鱼儿不能没有水。
继续猜想,童话领域如果少了《安徒生童话》,将会怎样?生:就好像秋天没有了火红的枫叶。
生:就好像音乐没有了最华彩的乐章。
生:就好像上海没有了东方明珠。
生:就好像天空没有了七色彩虹。
生:就好像天使没有了翅膀。
师:是啊,安徒生童话是童话世界的一顶皇冠,一颗明珠,是如何评价都不过分的珍宝。
带上想象的翅膀,我们就能变成天使,在童话的世界里遨游。
知道吗,你们老师我也是读着安徒生童话长大的呢。
生:啊!师:小时候,我曾经无数次读《安徒生童话》,为拇指姑娘的命运担心,为小美人鱼的结局哭泣,为歌喉美妙的夜莺而叹息,小小的心也曾经一次次随着丑小鸭去流浪;当我成了一个母亲的时候,我为儿子一次一次讲述那熟悉得像老朋友的故事,我发现,安徒生童话再次深深地打动了我震撼了我,我渐渐地明白了一个事实:安徒生童话不仅是写给孩子们看的,也是写给大人们看的。
安徒生自己也说:我我用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或者母亲也会在旁边听。
二、畅谈感受,想言不尽意的原因师:文字之内,是孩子读得懂的故事;文字之外,是成人体验过的生活。
这是安徒生童话的特点。
我们走出了童年,正在慢慢长大,今天,我们既要用儿童的视角来读《皇帝的新装》,也要试着用成人的视角来理解《皇帝的新装》,按照成长的顺序,先从儿童视角开始吧,初读这篇童话,你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什么?生:那个皇帝好爱新装哦,爱得有点不可思议。
师:何以见得?生: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宁鸿彬《皇帝的新装》《七根火柴》《变色龙》课堂实录
![宁鸿彬《皇帝的新装》《七根火柴》《变色龙》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1ccee79e172ded630b1cb67a.png)
宁鸿彬《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1.给童话加一个副标题,这是一个……的皇帝。
2.通过这个练习,我们对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皇帝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这个故事的情节,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者说这个故事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涵盖所有人物、所有事件)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这个故事从骗子行骗开始,到小孩揭骗结束,始终没有离开这个“骗”字,所以说,这个故事是围绕着一个“骗”字展开的。
3.这两个骗子并不高明的骗术却骗了那么多人。
这些人上当受骗的原因是什么呢?大家在发言的时候,请注意结合课文具体地谈出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师∶上课。
(师生问好)师:打开书!(板书:皇帝的新装)《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作者安徒生。
下面默读“提示”第一段,读后请同学们说说你认为介绍作者这部分内容,应该抓住几个要点?(生看书,片刻生举手)生1∶我认为应该抓住五点:名,安徒生;时,19世纪;地,丹麦;评,世界著名童话作家;作,《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师:很好!下面准备读课文。
读完之后,请你们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皇帝(板书,一个……的皇帝)。
省略号什么意思?生(齐):要填出来形容皇帝的词语。
师:对!你怎么认为就怎么填,所以在读课文时,要边读边思考。
下面按座次朗读课文。
(8名学生按座次朗读了课文,教师巡视,并不时在书上做记号。
)师:大家读得都比较好。
有两个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对于自己职位不相——”什么?生(齐):不相chèn。
师:正确!大家跟我读,不相chèn。
生(齐):不相chèn。
师:再读。
生(齐):不相chèn。
师:“这可hài人听闻了”中的‘‘骇”,念h—ài一hài,标第四声。
在书上注一下。
跟我读,hài人听闻。
_生(齐):hài人听闻。
师:再读。
生(齐):hài人听闻。
皇帝的新衣课堂实录
![皇帝的新衣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cad56a26cfc789eb172dc8e7.png)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窦桂梅一、导课师先写好课题,课题下写着:常人体童话。
师:谁来谈谈对常人体童话的理解?生:不是用动物或者植物来写的。
二、预学师:作为高年级的学生,我们一定要有自学的能力,下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预学收获,在这个环节里我们要思考,要质疑,要一起探讨,来吧,先来说说读了这个童话的感受吧!生:我从童话里的人物,我看得出来这个皇帝他特别喜欢衣服,每天都把自己打扮得特别漂亮,我觉得他稍微有点爱慕虚荣的,骗子这是投其所好,才能让皇帝上当受骗,这里的大臣都为了保护自己的官位而附和骗子,只有那个孩子才能让大家明白真相。
师:请你把形容皇帝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生写爱慕虚荣)生:人不能爱慕虚荣,人云亦云,要勇于说出真相。
师:请你把形容大臣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生写人云亦云)生:我觉得那些大臣是不称职的,是愚蠢的。
师:请你把形容皇帝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生写愚蠢)生:大臣都是阿谀奉承,不敢说出事实,还不如小孩子。
(生写阿谀奉承)师:初读课文,你的疑问和困惑有哪些?生:为什么只有小孩能说出最后真相?大臣却不能呢?生:为什么最后谎言被点破后,皇帝还要摆出更骄傲的神态呢?生:为什么骗子能使皇帝相信的确有这件衣服呢?生:为什么骗子能把大家骗得团团转呢?生:究竟是什么让骗子钻了空?生:为什么骗子想到了这个计谋?而没有想到其他办法呢?师:你在帮着骗子想办法,你行,你已经被骗子骗进去了。
三、共学师:究竟是什么让这些大臣都迷失了呢?这是一件怎样的新装?生: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十分美丽,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异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师出示相应文段。
师:那现在就请你说说吧,你还记得你刚才的疑问吗?他为什么不用别的特异功能?而用这个?你认为这件衣服有没有特异功能?生:其实是没有的。
师:怎么没有?生:因为世界上不可能有这种衣服。
师:说明这骗子设计的就是超出我们平常以外的一件衣服,你再读读,这是一件怎样的衣服?有什么特点?师指导学生提取关键词。
特级教师宁鸿彬《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宁鸿彬《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afd392f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8e.png)
特级教师宁鸿彬《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师:上课。
(师生问好)师:打开书~(板书:皇帝的新装)《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作者安徒生。
下面默读“提示”第一段,读后请同学们说说你认为介绍作者这部分内容,应该抓住几个要点,(生看书,片刻生举手)生(,):我认为应该抓住五点:名,安徒生;时,,,世纪;地,丹麦;评,世界著名童话作家;作,《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师:很好~下面准备读课文。
读完之后,请你们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皇帝(板书,一个……的皇帝)。
省略号什么意思,生(齐):要填出来形容皇帝的词语。
师:对~你怎么认为就怎么填,所以在读课文时,要边读边思考。
下面按座次朗读课文。
(,名学生按座次朗读了课文,教师巡视,并不时在书上做记号。
)师:大家读得都比较好。
有两个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对于自己职位不相———”什么,生(齐):不相;,è,。
师:正确~大家跟我读,不相;,è,。
生(齐):不相;,è,。
师:再读。
生(齐):不相;,è,。
师:“这可,à,人听闻了”中的“骇”,念,—à,—,à,,标第四声。
在书上注一下。
跟我读,,à,人听闻。
生(齐):,à,人听闻。
师:再读。
生(齐):,à,人听闻。
师:这两个字的读音今后要多加注意。
下面再给大家两分钟准备时间,请你们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最好能结合课文做些解释。
(众生翻书思考)生(,,):我添加的副标题是“一个愚蠢的皇帝”。
因为课文中那两个自称是织工的骗子,根本没织衣服,也没给皇帝穿衣服,只是作作样子而已。
而皇帝为了炫耀自己,还穿着这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参加隆重的游行大典。
这一切,作为常人都能分辨出来,他却上当受骗,所以我认为他是个愚蠢的皇帝。
生(,,):我拟的副标题是“一个爱美的皇帝”。
因为文中的皇帝一天到晚考虑的总是如何穿换新衣服。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e5e8f406af45b307e87197ad.png)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2.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3.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4.培养复述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1)学习复述课文。
(2)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2.难点: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2、学习复述课文。
3、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教学过程:一、预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滑稽(ji1)陛下(bi4)头衔(xian2)骇人听闻(hai4)钦差大臣(qin1)随声附和(he4)炫耀(xuan4)勋章(xun1)称职(chen4)2.解释下面的词语:(l)不惜:本课指不觉得可惜,舍得。
(2)炫耀:本课指夸耀。
(3)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
称:适合。
(4)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5)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
救药:用药救活。
(6)妥当:稳妥适当。
(7)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8)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骇:惊吓。
(9)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
形容毫无望J见、一味盲从。
附和:跟着别人说。
(10)勋章:一种较高等级的荣誉证章。
3.自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作者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
童年生活贫苦。
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
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160余篇。
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等》、《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家。
本文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描述“新装”的似有实无,以嘲弄皇帝的愚蠢可笑,贵族阶层的阿谀逢迎和虚伪透顶。
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深刻的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宁鸿彬)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宁鸿彬)](https://img.taocdn.com/s3/m/7ef9a07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2.png)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实践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如“ 皇帝为什么会被骗?”、“大臣们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合作探究
小组内成员共同探究问题,相互启发、补充和完善观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成果展示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提 出质疑或补充意见,促进全班范围内的交流和互动。
教学方法多样
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小组合 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 学效果。
教学内容丰富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让学生阅读了课文,还引 导他们深入分析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 想,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学生参与度高
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学习水平。
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布置符合他们实际水平的作业,激发他们 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追踪与反馈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06
教学反思与总结
本次课堂教学亮点回顾
教学目标明确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即通过阅读《皇帝 的新装》一文,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宁鸿 彬)
授课教师:
2023-12-29
目
CONTENCT
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学生活动设计与实施 • 课堂互动与反馈 • 教学反思与总结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皇帝的新装》故事概述
故事情节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上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上](https://img.taocdn.com/s3/m/50211e04ddccda38376baf63.png)
精心整理《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上[作者]宁鸿彬[内容]时间:1995年12月师:大家读得都比较好。
有两个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对于自己职位不相———”什么?生(齐):不相chen师:正确!大家跟我读,不相chen生(齐):不相chen师:再读。
生(齐):不相chen师:“这可hai人听闻了”中的“骇”,念h—ai—hai,标第四声。
在书上注一下。
跟我读,hai人听闻。
生(齐):hai人听闻。
师:再读。
所以我认西服系领带呢?我这60岁的老头儿,也爱美。
但是,这是优点不是缺点。
作为教师,应该服装整洁,落落大方。
你能不能把刚才的说法稍加修改,使人一听,就知道说的是缺点。
(生稍停一会)生(11):爱美过度。
师:很好!过分讲究穿戴就是缺点了。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词?生(12):臭美。
(众生笑)师:就是这样说的。
这显然是贬义。
生(13):我认为是“一个虚伪的皇帝”。
因为他天天换衣服,每时每刻都换衣服,换得太勤了。
师:这叫虚伪?老换衣服就是虚伪吗?生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呆在更衣室里,可见他是个昏君。
他听信骗子的谎话,他还听信内臣们的话,赤身裸体去游行,都说明他一点儿头脑都没有。
他是个十分昏庸的皇帝。
生(18):我拟的副标题是“一个无能的皇帝”。
他认为最诚实的、很有理智的、最称职的老大臣,却向他说假话,作假汇报,可见这个老大臣是不诚实的,没有理智的,不称职的。
他连自己身边的最信任的大臣都没有认清,这说明他是十分无能的。
生(19):我添的副标题是“一个无知的皇帝”。
我认为那两个骗子并不高明。
他们的谎话,只要有点头脑的人便可识破。
可是这个皇帝呢,当他在织布机前看不到布料时,竟然没有丝毫的怀疑,而是在想自己是否不够资格当皇帝。
他真是连起码的知识也没有,他是一个无知的皇帝。
生(20):我加的副标题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
我说他不称职并不是因为他看不见布料,而是因为他不务正业,不明是非,不辨真伪。
这样一个昏庸、虚伪、无能的皇帝是不称职的。
《皇帝的新装(第一课时)》教案
![《皇帝的新装(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809a0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d.png)
《皇帝的新装(第一课时)》教案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皇帝让御pìn织师织一件极精美的新装,以便他在华盖下向臣民眩耀。
几天后,新装做好,皇帝得到呈报就去视察。
当他刚穿上新装时,身体就发抖、疼痛,这可真是(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皇帝想脱下新装时竟脱不下来,这时,耳边响起一个声音:“快点儿自我反省,做个好皇帝。
”皇帝赶紧自我批评,身体立刻不发抖了。
皇帝说要在新装帮助下做个好皇帝,大臣们随声附和.。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御pìn()随声附和.()2.找出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3.结合语境,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此时正值冬季,野外的一切景致都成了简笔画。
,除了保暖的装束,都在删繁就简。
树木曾经落光繁茂的叶子,并且剩下灵魂的线条;绿草已经萎靡枯黄,碎草很快会闻风起舞,随之而去()湖边石头没有藤蔓缠绕,也没有长枝短叶簇拥,此时落魄地袒露着,大大小小,高高矮矮,沿着湖堤散乱排列。
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树木落光曾经繁茂的叶子,也剩下灵魂的线条B.树木曾经落光繁茂的叶子,也剩下线条的灵魂C.树木曾经落光繁茂的叶子,只剩下线条的灵魂D.树木落光曾经繁茂的叶子,只剩下灵魂的线条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B.。
C.、D.;6.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A.凡是被这个季节抚摸过B.这个季节凡是被抚摸过C.被这个季节凡是抚摸过D.凡是被抚摸过这个季节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当布料还在织布机上的时候,皇帝就很想亲自去看它一次。
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
然后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所在的地方去。
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神织布,但是一根线的影子也看不见。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因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
《皇帝的新装》课堂教学实录
![《皇帝的新装》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f099823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3.png)
4、请个别学生读第四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内 容?(皇帝又派骑士等随员去看布料)(2)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既表现他们 的虚伪愚蠢,又为后文骗子来到宫中设下了伏笔)(3)作者重笔浓彩写骑士等 随员看布料,根据什么来想象写?(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4)想象奇特, 但合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
2、导语同学们,你们爱听童话吗?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他的作 品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寓意深刻。今天我们要学的《皇帝的新装》就是他的一 篇非常著名的童话。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3、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 和标点符号的停顿。(学生自由朗读)(2)请个别学生读课文(注意正音正形 后齐读)(3)在理解字音、字形的基础上请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并抢答下列问 题。(师生共同明确)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皇帝)故事的线索是什么?(爱新 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二、整体感知
老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篇童话的基本内容。谁能用简单的话概括一 下故事的主要情节?
学生1:皇帝喜欢穿新衣服,两个骗子声称自己能做出一种神奇的新衣服, 只有聪明的人才能看到。皇帝为了不暴露自己的愚蠢,决定穿上这件新衣服参加 游行大典,结果在光天化日之下出了丑。
老师:非常好,这位同学概括得非常准确。那么,这个故事中哪些角色起到 了关键的作用?
《皇帝的新装》课堂教学实录
01 教学目标
03 教学时数
目录
02 重点难点 04 一课时。
目录
05 教学过程
07 二、阅读理解
06 一、导入新课 08 参考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次演示深刻的寓意和 夸张手者想象丰富、构思奇特。
【初中语文】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1 人教版
![【初中语文】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1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6353d2752ea551810a68751.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19课肖培东《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第一步:认识童话这种文学体裁,以及童话的主要特点。
(在学生已知基础上建立新知。
由模糊到清晰)师:大声地喊出今天要上的课文题目。
生:《皇帝的新装》师:你知道《皇帝的新装》是什么吗?生:童话。
师:问题就来了,以你的读书经验,你是怎么去判断这是一篇童话?先仔细想想。
生:散文一般都是真实的存在,童话一般都是虚构的,比如他写那两个骗子做的衣服看不见,就有些虚构,脱离现实了,所以是童话。
生:我觉得童话就是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来讲述一个道理的,也同时具有讽刺意义,揭示某种社会现象。
师:哦,是要讲述一个道理,要把这个道理放在社会当中告诉你,是这个意思吗?生:是的。
生:没有具体的时间。
师:没有具体的时间,试着把这句话换一换。
生:都是虚构的。
师:还有吗?生:一般都是写的很久以前的事。
师:哦,写的不是今天的事,都是很久很久以前遥远的事。
生:童话的故事每一篇都是富有童真的,而且每个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小道理。
师:就是说,童话童话,是用谁的话啊?生:儿童的话。
师:是用儿童的话来写的。
生:童话里面人物的语言说得都特别夸张。
师:特别夸张。
也就是说童话最主要的手法是生:夸张师:夸张,和想象。
真棒,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的定义和你们的是多么相似。
(PPT显示:童话是一种文学题材,它的特点是通过丰富的想象甚至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应现实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思想启蒙教育。
)师:你看,你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童话的特点全都说出来了,这就是学习的力量。
现在回顾下,老师说的,童话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生:丰富的想象和夸张。
第二步朗读感知这个故事,感知这个故事中的荒诞。
(训练读出感情,在句子中结合情感体会字词的用法和含义)师:那么同学们,读完了《皇帝的新装》,你想一想你觉得最有夸张力的细节是什么?你自己觉得。
(这篇文章处处都是夸张,那你觉得哪段哪个地方最夸张,大家再回到文章仔细看一看。
王君《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王君《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8f4538bb2cc58bd63186bdaf.png)
认识你自己──《皇帝的新装》课堂教学实录及后记第一部分:梳理情节人物,初步思考主题师: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皇帝的新装》中涉及到的人物很多。
大家先给他们分分类。
生:骗子、皇帝、大臣、百姓。
师:百姓就一类吗?生:是百姓和小孩子。
师:好!大概是五类人。
这是一个关于“骗”的故事,整个情节都围绕“骗”展开。
如果说骗子设骗,那么其他人呢?请说说,用四个字。
生:小孩儿揭骗。
生:骗子谋骗。
生:皇帝受骗。
生:百姓帮骗。
生:大臣助骗。
生:百姓传骗。
生:皇帝挨骗。
……师:都不错。
这节课我重点讨论一个问题:《皇帝的新装》这个骗局,在外人看来并不算高明。
可是所有人居然都被骗了。
这是一个喜剧,更是一个悲剧。
从这个悲剧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人性的弱点。
那么,《皇帝的新装》启示我们,如何才能不被骗呢?请大家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说说。
我提供一个思路:你如果弄清清楚这些人为什么被骗,那么答案就出来了。
生:我说皇帝。
皇帝被骗是因为他害怕被人认为是愚蠢的,不可救药的,所以被骗。
师:再进一步,把最深沉次的原因说出来。
他为啥害怕被人认为是愚蠢不可救药的呢?生:他怕当不成皇帝了,怕丢失皇位。
师:你的意思是说,如果他没有“必须当皇帝”的欲望,他就可能不会骗。
生:对。
其他大臣也是这样的。
他们怕丢官,怕被降职,所以,他们都被骗了。
师:哦,被骗的原因是因为名利的牵制。
很好!老百姓呢?他们无名无利呀,为啥也被骗?生:他们怕被人瞧不起。
师:哦,原来是一种可怕的──生:虚荣心。
师:还有其他的原因吗?生:关键是其他人都这样说,他们就不相信自己了。
师:这是一种什么心理?生:从众的心理。
生:随大流的心理。
师:真好!“大家”说的就是真理,“集体”说的就是真理。
我以为只有中国人才会有这个毛病,原来外国人也有呢。
这是人性吧?中国的大儒梁漱溟老先生说“中国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个人永远不会被发现”。
看来欧洲文化也是一样的啊。
谁来概括一下,这样说:如果他们,就不会被骗。
生:如果他们不被名利支配,就不会被骗。
【推荐下载】《皇帝的新装》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推荐下载】《皇帝的新装》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5a5977f52cc58bd63186bd64.png)
[键入文字]《皇帝的新装》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之一时间:1995年12月班级:北京八十中初一(1)班执教:宁鸿彬第一课时师:上课。
(师生问好)师:打开书!(板书:皇帝的新装)《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作者安徒生。
下面默读“提示”第一段,读后请同学们说说你认为介绍作者这部分内容,应该抓住几个要点?(生看书,片刻生举手)生(1):我认为应该抓住五点:名,安徒生;时,19世纪;地,丹麦;评,世界著名童话作家;作,《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师:很好!下面准备读课文。
读完之后,请你们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皇帝(板书,一个……的皇帝)。
省略号什么意思?生(齐):要填出来形容皇帝的词语。
师:对!你怎么认为就怎么填,所以在读课文时,要边读边思考。
下面按座次朗读课文。
(8名学生按座次朗读了课文,教师巡视,并不时在书上做记号。
)师:大家读得都比较好。
有两个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对于自己职位不相———”什么?生(齐):不相chèn。
师:正确!大家跟我读,不相chèn。
生(齐):不相chèn。
师:再读。
生(齐):不相chèn。
师:“这可hài人听闻了”中的“骇”,念h—ài—hài,标第四声。
在书上注一下。
跟我读,hài人听闻。
生(齐):hài人听闻。
师:再读。
生(齐):hài人听闻。
师:这两个字的读音今后要多加注意。
下面再给大家两分钟准备时间,请你们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最好能结合课文做些解释。
(众生翻书思考)生(10):我添加的副标题是“一个愚蠢的皇帝”。
因为课文中那两个自称是织工的骗子,根本没织衣服,也没给皇帝穿衣服,只是作作样子而已。
而皇帝为了炫耀自己,还穿着这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参加隆重的游行大典。
这一切,作为常人都能分辨出来,他却上当受骗,所以我认为他是个愚蠢的皇帝。
生(11):我拟的副标题是“一个爱美的皇帝”。
初中教学:皇帝的新装教案实录
![初中教学:皇帝的新装教案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b408d86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08.png)
初中教学《皇帝的新装》教案实录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皇帝的新装》的作者安徒生,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1.1.2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勇于质疑的精神。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简介:《皇帝的新装》是一篇讽刺童话,讲述了一个自负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欺骗,最终在孩子的直言不讳下找回诚实和勇气的故事。
1.2.2 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寓意。
1.2.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作者生平及作品特点。
2.1.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
2.1.3 案例分析法:分析类似案例,引导学生认识诚信的重要性。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插图、相关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
2.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安徒生及《皇帝的新装》的背景。
3.1.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3.1.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
3.1.4 案例分析:分析类似案例,引导学生认识诚信的重要性。
3.1.5 总结提升:总结课文要点,强调诚信价值观。
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新课:5分钟3.2.2 阅读理解:15分钟3.2.3 分析讨论:20分钟3.2.4 案例分析:10分钟3.2.5 总结提升: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时的表现,评价其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4.2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3 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19课皇帝新装课堂实录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9课皇帝新装课堂实录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a0b8489a26925c52dc5bfad.png)
第19课皇帝新装课堂实录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虚荣蒙蔽了双眼 ----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课前预习:1、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掌握意思。
2、复述课文,并写出 200 字左右的概述。
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了解作者,掌握童话的特点。
2、复述故事,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3、指导学生树立“大智慧”理想。
课堂类型:语用型文本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大家都听过童话故事吧!你们印象最深的童话故事是哪一个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你们知道这些童话的作者吗?学生回答。
师:这两节课我们学习《皇帝的新装》,来了解作者安徒生和他的童话。
两节课我们一共有五个学习任务:积累一组知识,复述一个故事,探究一组手法,分析一组形象,认识一种文体。
二、积累一组知识 1、关于安徒生,大家知道他的哪些信息呢?生:他是丹麦人。
生:他 19 世纪作家。
生:他是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生:他的代表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
生:还有《海的女儿》《丑小鸭》。
师:总结一下,了解一位作家可以从几方面入手呢?生:姓名、时间、国家、作品。
生:还应该有大家对他的评价。
师:应该从名、时、地、评、作五方面入手。
2、检查生字新词称职妥当御聘滑稽爵士骇人听闻随声附和三、复述一个故事师:老师看了同学们在课前的复述,觉得都很完整,现在我们来变个角度复述故事,请一、二组的同学从皇帝的角度来复述故事,三、四组的同学从大臣的角度复述故事,复述的时候要加入自己的想像,使情节更加生动。
例如:我是一位皇帝,特别喜欢穿新衣服,为了新衣服,我动用了国库里所有的钱,因为每天每一点钟我都会换一套衣服。
有一天,......... 我是王国里的一位大臣。
我们的皇帝不喜欢管理军队,只喜欢穿新衣服,光皇宫里面的裁缝就有几百位。
我们去找他商量国家大事,他总在更衣室里。
有一天,...... 学生准备三分钟后开始交流。
师:同学们复述的很完整,在看布料的时候还加入了一些想象,使得故事更加流畅生动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鸿彬老师《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师:上课。
(师生问好)师:打开书!(板书:皇帝的新装)《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作者安徒生。
下面默读“提示”第一段,读后请同学们说说你认为介绍作者这部分内容,应该抓住几个要点?(生看书,片刻生举手)生(1):我认为应该抓住五点:名,安徒生;时,19世纪;地,丹麦;评,世界著名童话作家;作,《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师:很好!下面准备读课文。
读完之后,请你们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皇帝(板书,一个……的皇帝)。
省略号什么意思?生(齐):要填出来形容皇帝的词语。
师:对!你怎么认为就怎么填,所以在读课文时,要边读边思考。
下面按座次朗读课文。
(8名学生按座次朗读了课文,教师巡视,并不时在书上做记号。
)师:大家读得都比较好。
有两个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对于自己职位不相———”什么?生(齐):不相chèn。
师:正确!大家跟我读,不相chèn。
生(齐):不相chèn。
师:再读。
生(齐):不相chèn。
师:“这可hài人听闻了”中的“骇”,念h—ài—hài,标第四声。
在书上注一下。
跟我读,hài人听闻。
生(齐):hài人听闻。
师:再读。
生(齐):hài人听闻。
师:这两个字的读音今后要多加注意。
下面再给大家两分钟准备时间,请你们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最好能结合课文做些解释。
(众生翻书思考)生(10):我添加的副标题是“一个愚蠢的皇帝”。
因为课文中那两个自称是织工的骗子,根本没织衣服,也没给皇帝穿衣服,只是作作样子而已。
而皇帝为了炫耀自己,还穿着这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参加隆重的游行大典。
这一切,作为常人都能分辨出来,他却上当受骗,所以我认为他是个愚蠢的皇帝。
生(11):我拟的副标题是“一个爱美的皇帝”。
因为文中的皇帝一天到晚考虑的总是如何穿换新衣服。
师:你说的“爱美”是他的优点还是缺点?生(11):当然是缺点。
师:如果是缺点,光说“爱美”是不行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我也爱美,你们看,我上课还穿西服系领带呢?我这60岁的老头儿,也爱美。
但是,这是优点不是缺点。
作为教师,应该服装整洁,落落大方。
你能不能把刚才的说法稍加修改,使人一听,就知道说的是缺点。
(生稍停一会)生(11):爱美过度。
师:很好!过分讲究穿戴就是缺点了。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词?生(12):臭美。
(众生笑)师:就是这样说的。
这显然是贬义。
生(13):我认为是“一个虚伪的皇帝”。
因为他天天换衣服,每时每刻都换衣服,换得太勤了。
师:这叫虚伪?老换衣服就是虚伪吗?生(13)(未语)生(14):这叫虚荣。
师:对!那么什么叫虚伪呢?生(15):虚伪就是不实事求是,不暴露真面目、真思想,搞伪装,说假话。
总之,是装出一副假相。
(师点头表示肯定)生(16):我添加的副标题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
因为他整天想的是穿新衣,从来也不关心国家大事,这样统治国家,国家必将走向灭亡。
所以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
师:他不可救药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呢?生(16):(似有所悟)噢!主要表现在课文的最后,当那个小孩儿的话已经普遍传开的时候,那皇帝不仅继续游行,而且表现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这就表现了他的顽固不化,不可救药。
师:说得好!就是这样。
生(17):我加的副标题是“一个昏庸的皇帝”。
他身为皇帝,不去管理国家大事,不去关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呆在更衣室里,可见他是个昏君。
他听信骗子的谎话,他还听信内臣们的话,赤身裸体去游行,都说明他一点儿头脑都没有。
他是个十分昏庸的皇帝。
生(18):我拟的副标题是“一个无能的皇帝”。
他认为最诚实的、很有理智的、最称职的老大臣,却向他说假话,作假汇报,可见这个老大臣是不诚实的,没有理智的,不称职的。
他连自己身边的最信任的大臣都没有认清,这说明他是十分无能的。
生(19):我添的副标题是“一个无知的皇帝”。
我认为那两个骗子并不高明。
他们的谎话,只要有点头脑的人便可识破。
可是这个皇帝呢,当他在织布机前看不到布料时,竟然没有丝毫的怀疑,而是在想自己是否不够资格当皇帝。
他真是连起码的知识也没有,他是一个无知的皇帝。
生(20):我加的副标题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
我说他不称职并不是因为他看不见布料,而是因为他不务正业,不明是非,不辨真伪。
这样一个昏庸、虚伪、无能的皇帝是不称职的。
师:大家从现象到本质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很好。
刚才大家的发言绝大部分是对的,个别有点毛病的也纠正了。
通过这个练习,我们对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皇帝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这个故事的情节。
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者说这个故事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给大家一分钟准备时间。
(生翻书、思考)生(21):我认为用“蠢”字来概括。
因为皇帝和那些大臣的言谈举止都特别蠢。
生(22):我认为用“骗”字概括。
就是骗子的骗,因为开始是骗子骗皇帝,后来发展到皇帝、大臣、老百姓自己骗自己。
生(23):我认为用“伪”字,就是虚伪的伪。
因为皇帝、大臣和老百姓谁也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
他们宁愿欺骗别人、欺骗自己,也不愿讲真话,所有的一切都是虚伪的。
生(24):我认为用“假”字。
因为根本没有什么美丽的布料、美丽的花纹,而且骗子、皇帝、大臣、骑士和老百姓对这件衣服全说了假话,所以我用“假”字概括。
生(25):我认为用“傻”字。
那两个骗子的骗术很容易识破,而皇帝等人却信以为真。
骗子在给皇帝穿衣服时,其实什么也没穿,皇帝却说特别合身。
大臣、骑士以及老百姓对皇帝所谓的衣服也大加赞扬。
其实穿没穿衣服,只要用手挠一挠不就知道了吗?这个皇帝太傻了!生(26):我认为应该用“装”字来概括。
这个故事从始至终是围绕着那一套新装展开的,如果没有了新装,就没有了这个故事。
生(27):我认为不应该是“新装”的“装”,而应该是“新装”的“新”。
因为,那个皇帝喜欢穿新装,关键是那个“新”字。
那两个骗子胡说的那些特性,也是指的新织的布和用它做出的新装。
大臣们称赞的,也是那新织的布和新缝制的衣服。
生(28):我也用一个“心”字来概括,不过不是新装的“新”,而是心脏的“心”。
我认为骗子骗人是居心不良,大臣、骑士们说假话是心怀鬼胎,皇帝不说真话也是心里有鬼。
因此,我认为这个故事是围绕一个“心”字展开的。
师:大家发表了不同的见解。
你们分别用蠢、骗、伪、假、傻、装、新、心八个字概括这篇课文。
那么,这八个字哪个是正确的呢?(众生纷纷举手要求发言。
)师:很好!大家的积极性很高。
不过,如果请你们现在就发表意见,恐怕还是各抒己见,一时很难统一。
那么,怎样才能比较迅速的把正确答案筛选出来呢?下面我就教给你们几种办法。
(众生活跃)师:首先,大家使用“排除法”,把不切题的答案排除掉。
我们先回忆一下,刚才我是怎么提出问题的。
刚才我说的是: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四字语气加重)生(29):既然题目的要求是用一个字概括故事情节,那么“蠢、伪、假、傻”这四个字是不对的,因为这四个字说的是皇帝这个人物,是不切题的。
(众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师:完全正确。
咱们就把这四个字排除掉。
现在还剩下“骗、装、新、心”四个字,咱们使用“检验法”进一步解决。
什么是“检验法”呢?就是把这四个字,一个一个的试用,进行检验,能够适合于文中所有人物的就留下,不能适合于文中所有人物的就去掉。
生(30):“新、装”这两个字都不能单独的用在课文中所有人物身上。
因为一单独用就说不清是什么意思啦。
所以,这两个字是经不住检验的,应该去掉。
生(31):“骗”和“心”这两个字都可以。
我试了一下,这两个字用在哪个人物身上都说得通。
师:现在还剩下两个字了,咱们使用“比较法”来解决,作最后的筛选怎样比较呢?就是用这两个字分别用于每个人物,比比看,看哪个字更准确,哪个字更能表现出这个故事的特点。
生(31):我认为“心”字不如“骗”字好。
在这个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都和“骗”字有关系,有骗人的,有被骗的,还有不被骗的。
总之,一个“骗”字说出了这篇课文的特色。
生(32):我也认为“心”字不如“骗”字。
“心”指的是心理活动,就是思想。
这个故事中的人物都有他自己的思想。
这样一想,用“心”字概括很好。
可是再一想,哪一篇课文中的人物都是有思想的。
这样一来,这个“心”字,用它概括这课可以,用它概括别的课也可以。
所以,用“心”字概括这一课,不能说出这一课的特色。
师:还有不同意见没有?(众生摇头)师:大家的看法是对的,本文是围绕一个“骗”字展开的(师板书:骗)。
请大家回忆一下,开始你们提出了八个字,我们为什么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就统一了认识呢?这是因为我们采用了恰当的筛选方法,这就是排除法、检验法和比较法。
希望大家记住这三种方法,并在今后注意学习运用。
师:这篇课文是围绕一个“骗”字展开的。
请同学们说说,文中的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呢?生(33):骗子骗人。
生(34):皇帝受骗。
生(35):那两个老大臣还有其他官员是既受骗又骗人。
师:对大臣官员们来说,他们在这个故事中的作用,受骗是主要的呢,还是骗人是主要的呢?众生:骗人。
师:对。
不管是为了什么,他们实际上是帮助骗子骗了皇帝。
生(36):老百姓也是既受骗又骗人。
对他们来说,受骗是主要的。
师:你学了马上就用,很好。
老百姓受骗,是那两个骗子直接骗的老百姓吗?生(37):不是。
是听别人说的,逐步就谈论开了。
我明白了,是老百姓传播了骗子的谎话。
师:很好!你那个“传”字用得好。
生(38):那个小孩不受骗。
生(39):那个小孩把两个骗子的谎话说穿了。
师:那么,那个小孩在这个故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生(40):小孩揭露了骗子。
师:很好!就是这样。
现在我们总的看一下。
(边说边板书)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这个故事从骗子行骗开始,到小孩揭骗结束,始终没有离开这个“骗”字。
所以说,这个故事是围绕着一个“骗”字展开的。
(下课铃响)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