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测试分析方法

地质测试分析方法
地质测试分析方法

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登记表

各专业调查采集样品种类、数量、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等的选择,根据研究内容、调查面积等内容具体确定。一般情况下某些特种样品,均需配套采取薄片,标本、光谱样品视具体情况确定。

1、薄片及标本确定岩石的矿物或碎屑颗粒的种类、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对岩石定名分类;测定岩石的沉积、变质变形等显微结构构造特征;鉴定岩石后期交代及矿化;测定矿物的晶形、粒度、构造、蚀变、光性、物理性质等特征等。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一般采手标本大小(3×6×9cm)即可,磨片大小2.4×2.4cm厚度0.03mm。

2光片测定不透明矿物的种类及含量,矿物共生组合。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光片一般2×3cm,厚0.5cm,表面抛光。

3岩组分析对矿物颗粒向量进行测量统计,研究应力大小和方向。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在构造面上标注产状,如(节理),磨片厚度0.04mm。

4人工重砂副矿物特征,有用矿物的赋存状态,挑选单矿物作其它测试用。采样要求:一般在同一露头用拣块法采10—20Kg岩石。

5粒度分析沉积岩粒度概率统计分析。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

6大化石化石定名、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采样要求:样品大小依化石大小而定,尽量采集化石整体;对疏松化石,先作固结处理,再采集;对大脊椎动物化石,应打成1×1m2的格子,对格子编号、照相,按格子整块采集。化石在野外要进行初步整理。

7微体化石微体化石种属、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统计微体化石的出现率组合及演化、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采样要求:一般逐层采集,采样间距一般5—10m,取掉表面风化物,样品重量一般不少于1Kg,以1.5—

2Kg为适。

8 X—射线衍射分析样一般样品挑几粒—十几粒晶体(X—射线单晶,采用粒径为0.1—2.0mm左右的单晶体),一般需矿物重量十几克,粘土矿物鉴定采粘土100g以上,同一地质体需采三个以上样品测定。测试要求:1)X—射线粉晶

矿物定名,测定结构简单的矿物晶体晶包参数及格子类型,区别同质多象变体及长石有序度;(2)X—射线单晶测定晶胞参数(a、b、c、α、β、γ)、空间群、原子坐标参数(表征晶胞中原子种类、数目和相对位置),分子晶体中分子立方体构型、键长、键角、电荷分布、分子间的距离、离子晶体的配位、构型、离子大小、晶体结构的有序、无序等。

9电子衍射法样测定矿物晶体结构及参数,确定矿物种类。采样:采手标本大小的块状样品。

10红外光谱分析样鉴别矿物种类(尤其是胶体矿物和火山玻璃等均质体)、确定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区分类质同像和某些同质多像矿物、区分矿物多形结构、阴离子基团配位对称性、原子的有序—无序分布、阳离子配位数、确定沉积岩成熟度和相指标、含油岩层中干酪根的特征和演化,测定海绿石膨胀层含量。采样要求:挑所需单矿物2克左右,液体1ml,气体200ml。

11激光拉曼光谱法测定矿物及有机物成分、结构;鉴定矿物显微气液包裹体中子矿物种类及气体、液体的成分;同位素含量及其比值。采样要求:固体和粉末样品要多于1g,液体和气体多于1ml。

12穆斯堡尔谱法鉴定铁、锡矿物种类;确定矿物中铁、锡氧化态(如

Fe3、Fe2含量及比值)、电子组太(如低自旋、高自旋),配位对、配位状态及化学键;确定铁、锡离子有序—无序及类质同相置换,含铁、锡矿物的同质多相变体;生油岩成熟度;在不同温压下矿物相转变过程。采样:200mg破碎的岩石和矿物

13核磁共振波谱法矿物中水的类型,矿物结构的有序—无序,矿物中扩散、相变、结构缺陷,晶体中电荷分布,化学键的确定,定性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定量测定混合有机物中各组分的量比。采样:固体80—160g,液体1—2lml

14热分析样有差热分析和重热分析,二者常同时进行。测试要求:鉴别粘土矿物、铁、铝、氢氧化物等含水矿物以及碳酸盐矿物、胶体矿物、非晶质的种属,鉴定类质同像系列矿物的种属(碳酸盐岩、绿泥石、蛇纹石等),确定矿物的风化、蚀变程度,测定矿物中CO2、有机碳等的含量及水的赋存状态,

定量测定矿物的反应热,作样品的热分析曲线。采样要求:单矿物或岩石均可,样重5g。

15矿物包裹体分析样测温,包裹体成分分析。采样要求:1、测温:均一法,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粘片用加拿大树脂);用于爆破法的样品,需是单矿物,纯度高于98%,粒度0.5—1mm。2、成分分析:测定对象主要为石英、长石、绿柱石等硅酸盐矿物或部分氧化物,单矿物纯度高于98%,粒度0.2—0.5mm,送样重量10—30g。

16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样对矿物微区(微米级)进行元素常量分析(不能区分变价元素价态)和形貌、结构分析。采样制样要求:采集薄片样,用环氧树脂粘接,不盖玻璃片,载片小于28mm×50mm;也可采单矿物颗粒。

17离子探针微区分析样矿物微区同位素比值测定,元素含量测定(ppm 级)。采样制样:同电子探针相仿。

18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样分析要求:确定矿物晶体形态,矿物种类,扫描分析矿物微区表面形态(如石英、锆石)及微观结构;鉴定微体古生物种属。采样制样:采薄片样,减薄至1000埃左右;粒度小于1微米的颗粒样品,取数毫克可直接测试。

19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样矿物表面微区形貌、显微结构和微晶形态等;通过稳定矿物表面特征(石英、锆石等),分析颗粒的成因和水动力条件;古生物(特别是微古生物)的微细形态和结构的确定;分析岩石成分、结构及石油储油层显微构造。采样制样:基本与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样相同,试样大小取决于仪器型号,一般不超过100×30×50mm。

20激光显微光谱法测定矿物中杂质元素种类;定量测定矿物次要成分,杂质痕量元素含量;确定微细矿物名称;岩石重砂中副矿物含量的快速统计。采样:固体样品制成光薄片后测试,液态和粉末样需作处理后才能测定。

21岩石化学全分析样主要有硅酸盐岩石全分析,分析项目一般为14项、有时还要加上S、Cl、F、烧失量。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分析结果百分数总和99.30—

100.70%。采样要求:拣块取新鲜岩石2Kg

22岩石化学多项分析样根据需要分析部分项目,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采样要求:拣块取新鲜岩石2Kg

23单矿物化学成分全分析分析项目根据不同矿物理论化学式来确定,分析结果百分数总和99.30—100.70%。也可用电子探针等仪器测定。挑选单矿物10—100g;用电子探针分析,采集薄片样即可。

24岩石微量元素定量分析分析项目根据样品的用途而定,精度要求要比元素在该岩类中的丰度值高一个数量级,分析误差不得超过20%。采样:新鲜岩石,拣块,500g左右。

25岩石稀土元素定量分析分析稀土元素15种,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采样:新鲜岩石1—2Hg,拣块法。

26单矿物微量元素定量分析分析要求:分析项目依样品的用途而定。采样:挑选单矿物2g。

27K—Ar年龄样有体积法和稀释法,测定新生代—古生代未受后期热扰动的成岩年龄,热事件年龄。采样要求:测定对象常为云母类、角闪石、辉石、斜长石、海绿石、伊利石、霞石、火山玻璃,以及含钾的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全岩。选单矿物重一般2—50g,全岩样500—1000g。

2840Ar—39Ar年龄样样品要在反应堆中经快中子照射,测定氩的同位素比值,经多阶段加热,测定岩浆岩的结晶年龄和后期热事件年龄、沉积岩的沉积年龄和后期热事件年龄、变质作用的年龄、硫化物年龄;提供多阶段加热的氩同位素分析数据、年龄值及年龄坪谱图。采样:测定对象及样品重量同H—Ar 年龄样。

29U—Pb年龄样分析要求提供每个矿物颗粒的U、Pb同位素比值及年龄值,多个矿物的一致曲线及年龄。采样:取新鲜岩石分离、挑选单矿物,主要

测定对象为锆石、独居石、磷灰石、晶质铀矿,对锆石含量高的花岗岩取3—5Hg,对火山岩取10—15Hg,对中基性、超基性岩取20—25Hg,一般挑单矿物重量0.5—2g,纯度>98%,每种单矿物按物理性质不同分别测定。

30铀系法40×104a以内的湖泊沉积物、海洋沉积物、锰结核、盐类、碳酸盐岩(珊瑚、钟乳石、钙结核、贝壳、骨头)、年轻火山岩、自然水的形成年龄。采样:样重一般为10—100g,水样10—20lml,碳酸盐岩和火山岩取新鲜岩石。

31Rb—Sr年龄样测定中生代以前的岩石形成年龄、变质年龄及物质来源信息。要求提供同位素测试数据、等时线图、等时线斜率、截距、相关系数、等时线年龄及误差范围。

采样:测定对象主要为中、酸性岩;全岩等时线样一般采6—10块样,每块1Hg左右,要保证样品的同源、同期、同一封闭体系;全岩—单矿物等时线样和矿物等时线采一块即可,单矿物测定对象同H—Ar法;样品要新鲜。

32Sm—Nd年龄样测定中生代以前的岩石形成年龄、变质年龄及物质来源信息。

要求提供同位素测试数据、等时线图、等时线斜率、截距、相关系数、等时线年龄及误差范围。采样:测定对象主要为超基性、基性岩;全岩等时线样一般采6—10块样,每块1Hg左右,要保证样品的同源、同期、同一封闭体系;全岩—单矿物等时线样采一块即可,单矿物测定对象同H—Ar法;样品要新鲜。

3314C年龄样200—5×104a含碳物质的年龄。采样:采集对象及重量,木头、木炭、树根、古植物种子等采25—30g;泥炭、珊瑚、贝壳、淤泥200—1000g;土壤500—2000g;动物骨骼1000—1500g;水500—1000g;样不需破碎,剔除非测定杂质;样品装入塑料袋(不直接装入布袋);水样应在野外进行处理后,将沉凝物,装入玻璃或塑料瓶中送化验室,通常100升左右的水才能分离出足够数量的沉积物供测定。

34古地磁测定岩石的天然剩余磁场,求得样品的平均磁偏角、磁倾角、磁极位置等参数的对比,根据样品的磁极对地层进行划分对比、研究板块的迁

移。采样要求:1、间距,垂直走向逐层采集,采样间距一般为1—5m;2、数量,应满足统计的要求,侵入岩在中心取样,不得少于10块;3、规格,野外采样12×12×12cm大小手标本,并表明层面或构造面的倾向和倾角,对于松散沉积物可采用器具取得定向标本,误差不得超过10,室内制成4×4×4cm,每块手标本截取四个以上的样;4、采样对象为含磁性较高的沉积物和岩浆岩;5、采集方法,可在新鲜岩石采集手标本或用手提式钻机采取;6、送样时附剖面图,写明采样位置及经纬度。

35热释光(TL)测定受热受光样品,如古陶瓷、断层泥和黄土、沙丘等(测石英、长石),测年范围1000a—1Ma;采样:深度,30—40cm,采样避光进行,不透光包装。

样重,1000g左右。

36光释光(OSL)测定河流相、洪积相、湖相、海相、冰水相、风积物、火山喷发物及断层磨擦生热烘烤的产物及考古样的最后一次暴光或受热以来所经历的年龄,测年范围2千年—50万年。采样:基本同热释光样

37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定物质内部结构特征;测定第四纪沉积物、火山岩地质年龄及断层最后一次活动年龄等,测年范围几百年—几百万年。采样要求:1)测定物质结构的样品,单矿物采长度为2—9mm的单晶,粉晶采4—

9g,液体需0.01—0.1ml。2)第四系测年采集对象为碳酸盐类钙结核、贝壳、珊瑚,磷酸岩类牙齿、骨头、硫酸盐石膏、硅酸盐、火山物质、断层物质、经阳光照射的样品等;采样深度30—50m;避光处理和保存;样品量一般50—

100g,含石英颗粒松散沉积物一般需1000—2000g。

38裂变径迹(FT)测定对象磷灰石、锆石、硝石、云母、火山玻璃等。测年范围几百年至几百万年。采样:样品要新鲜,矿物充分结晶;测抬升速率沿不同高度系统取样,样品量足以保证选出几十个矿物颗粒,送单矿物100—500颗,送岩石2Kg。

39氧同位素测定样品的氧同位素组成和同位素平衡温度取样:根据用途不同而不同:1)、计算成岩温度常采同一世代矿物对,岩石要新鲜,矿物纯度98%以上,矿物样重

0.2g;计算碳酸盐岩古海水温度要用腕足类及软体动物贝壳。2)、判别岩石物质来源采单矿物(或全岩),岩石要新鲜,矿物纯度98%以上,粒径小于0.3mm。判别水的来源主要用矿物包裹体。3)、测定第四纪古气候变化,采集冰块和雪装入玻璃瓶,蜡封,样品体积50—100ml。

40氢同位素测定δD值。用于计算温度,判别物质来源,结合氧同位素研究地下水成因。采样:测定对象主要有云母、角闪石、蛇纹石、天然水,测定包裹体的矿物有石英、萤石、硫化物、碳酸盐等;样重,单矿物20—50g,水10—15ml。41硫同位素分析硫同位素组成,计算δ34S,计算矿物的平衡温度。采样:测定对象主要为硫化物,测定温度取矿物对,挑单矿物0.5g左右。

42碳同位素测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用于计算温度,判别有机碳和无机碳、淡水和海水碳酸盐岩。采样:采样对象主要为碳酸盐岩、含石墨变质岩及含碳地下水、气体和植物,样重0.5g,气体5—10ml;测定包裹体碳同位素组成的矿物主要有石英和硫化物,样重150g。

43铅同位素分析铅同位素比值,计算模式年龄,判别成因。采样:测定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钾长石,样品要新鲜,取矿物重1—2g,同一地质体应取三个以上样。

44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化学分析样根据矿石成分作基本分析和必要的组合分析,确定矿石中有益组分和伴生组分及有害元素的含量。采样原则:根据自然分层和矿化情况连续拣块系统取样,在一层内以样长0.5—1m垂直矿层连续刻槽采样,沿矿化走向至少布置两条以上采样线。

45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光谱全分析样了解矿体及围岩的元素含量情况。

46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自然重砂样分析要求:重砂矿物定性定量分析。采样:采集重量15—30Kg,经野外粗淘后不应少于10—15g。

47非金属矿物理性能及工艺性能测试样测试项目及采集方法与矿种及用途不同而确定。

48采煤层煤样刻槽法(10×10—25×25cm)直接在煤层上系统取样,作半工业分析(水分、灰分、挥发分)、全硫、磷、发热量及元素分析(C、H、N、O、S)等。

49生油样:分析项目为有机质含量、元素分析、沥青族组分分析、氯仿抽提物等。采样对象有油页岩、沥青质岩、煤、浅色碳酸岩等,采集新鲜岩石,要系统采集,样重一般为300g—1000g。

50储层样:分析项目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采样规格6×6×7cm,采样岩石为油页岩、含油砂岩、含油碳酸岩。

51盖层样:测定孔隙度、渗透率及岩石突破压力实验。

52水样:主要有简分析水样、全分析水样、专项分析水样和现场分析水样,水样的采集、分析项目与密封见有关规范。

53土壤样:分析与矿产、农业、牧业、林业、污染、环境生态有关的元素和成分。样品采集系统采集有机层、淋积层、母质层,样重100—150g。

54植物样:分析微迹化学元素。主要取植物器官和腐殖质,样重150—200g。

分析测试允许误差在黄金地质勘探中的应用问题 精品

· 科技管理· 【提 要】 分析测试允许误差 在不同系统定值不同 , 不 利 于 各系统之间联系 , 应加强 规 范 化 、标准化 ,减少部门之间因此 造成的异议 ,使之统一 。 【主题词】 黄金地质勘探 分析测试允许误差 分析测试工作是整个地质 工作的基础之一 。它指导野外 工程的进展 ,为地质勘探 ,储量 计算 ,矿产开发提供综合利用 评价 ;为地质科研认识客观 ,总 吕文广 金旭升 郑景宜 廖枝茂 吕英平 叶忠于 结成矿规律 ,充实提高理论水平提供重要的信息指标 ,因此它必须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分 析数据必须及时 、可靠 。分析结果是采样 、加工 ( 选矿 、冶炼) 、化验全过程工作的最终体 现 ,其任何一环工作质量好坏 ,均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周期与效益 。因此 ,为求分 析结果的准确 、及时 、有效 ,必须抓好试样采集及运行的各个环节的质量与周期管理 。作 者曾对如何正确规范判定系统误差作过论述 (地质科技管理 ,1996 年第 2 期) 。 表 1 金矿石允许偶然误差表 近年来 ,作者在江西德兴金山矿区 开发过程中 ,发现分析测试允许误差的 执行中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 《地质矿产实验质量管理暂行规定》 (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全国矿产储量委 员会制订 , 1988) 中 ,贵金属矿石允许偶 然误差对金的允许误差作了规定 ,见表 1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地质局应 地质 、化探 、普查找矿 ,矿产资源开发综 合利用技术的发展 。 。 和国家对实验工作力趋标准化 、规范化的要求 ,也相应制订了《有色 地质分析测试质量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质量管理办法》,1992 年) , 其中金矿石分析允许偶然误差与《暂行规定》相同 。 吕文广 :男 ,江西有色金属地质四队工程师 ( 333001 , 江西景德镇黄泥头有色地质 四队) 。 郑景宜 :江西有色金属地质四队技术干部 ; 吕英 平 、金旭升 :江西德兴金山金矿技术干部 ; 廖枝茂 、叶忠于 :江西德兴花桥金矿的技术干部 。 吕文广 ·31 · 含量范围 ( g / t ) 允许误差 备 注 相对 ( %) 绝对 ( g / t ) > 100 5 5 综合利用品位 : Au 1 ~3g/ t , 采用 20 %相对允许误差 < 1g/ t ,采用 012 g/ t ,绝对允许误差 50~100 8 4~8 20~50 10 2~5 5~20 15 0 . 75~3 2~5 20 0 . 4~1 1~2 014 分析测试允许误差 在 黄 金 地 质 勘 探 中 的 应 用 问 题

材料测试分析方法(究极版)

绪论 3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的三个阶段? 阶段一:分析化学学科的建立;主要以化学分析为主的阶段。 阶段二:分析仪器开始快速发展的阶段 阶段三:分析测试技术在快速、高灵敏、实时、连续、智能、信息化等方面迅速发展的阶段4现代材料分析的内容及四大类材料分析方法? 表面和内部组织形貌。包括材料的外观形貌(如纳米线、断口、裂纹等)、晶粒大小与形态、各种相的尺寸与形态、含量与分布、界面(表面、相界、晶界)、位向关系(新相与母相、孪生相)、晶体缺陷(点缺陷、位错、层错)、夹杂物、内应力。 晶体的相结构。各种相的结构,即晶体结构类型和晶体常数,和相组成。 化学成分和价键(电子)结构。包括宏观和微区化学成份(不同相的成份、基体与析出相的成份)、同种元素的不同价键类型和化学环境。 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和官能团。 形貌分析、物相分析、成分与价键分析与分子结构分析四大类方法 四大分析:1图像分析:光学显微分析(透射光反射光),电子(扫描,透射),隧道扫描,原子力2物象: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中子衍射3化学4分子结构:红外,拉曼,荧光,核磁 获取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形态形貌及变化过程的技术 材料结构与性能的表征包括材料性能,微观性能,成分的测试与表征 6.现代材料测试技术的共同之处在哪里? 除了个别的测试手段(扫描探针显微镜)外,各种测试技术都是利用入射的电磁波或物质波(如X射线、高能电子束、可见光、红外线)与材料试样相互作用后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物理信号(射线、高能电子束、可见光、红外线),探测这些出射的信号并进行分析处理,就课获得材料的显微结构、外观形貌、相组成、成分等信息。 9.试总结衍射花样的背底来源,并提出一些防止和减少背底的措施 衍射花样要素:衍射线的峰位、线形、强度 答:(I)花材的选用影晌背底; (2)滤波片的作用影响到背底;(3)样品的制备对背底的影响 措施:(1)选靶靶材产生的特征x射线(常用Kα射线)尽可能小的激发样品的荧光辐射,以降低衍射花样背底,使图像清晰。(2)滤波,k系特征辐射包括Ka和kβ射线,因两者波长不同,将使样品的产生两套方位不同得衍射花样;选择浪滋片材料,使λkβ靶<λk滤<λkα,Ka射线因因激发滤波片的荧光辐射而被吸收。(3)样品,样品晶粒为50μm左右,长时间研究,制样时尽量轻压,可减少背底。 11.X射线的性质; 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波长范围:0.01~1000à X射线的波长与晶体中的原子问距同数量级,所以晶体可以用作衍射光栅。用来研究晶体结构,常用波长为0.5~2.5à 不同波长的x射线具有不同的用途。硬x射线:波长较短的硬x封线能量较高,穿透性较强,适用于金属部件的无损探伤及金属物相分析。软x射线:波长较长的软x射线的能量较低,穿透性弱,可用干分析非金属的分析。用于金属探伤的x射线波长为0.05~0.1à当x射线与物质(原子、电子作用时,显示其粒子性,具有能量E=h 。产生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等 当x射线与x射线相互作用时,主要表现出波动性。 x射线的探测:荧光屏(ZnS),照相底片,探测器

(完整word版)教案-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西南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师教案 教师姓名:张宝述 课程名称: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课程代码:11319074 授课对象:本科专业:材料物理 授课总学时:64 其中理论:64 实验:16(单独开课) 教材:左演声等.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北京工业大 学出版社,2000 材料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制

2、简述X射线与固体相互作用产生的主要信息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章节名称第三章粒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教学 时数 2 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概念:(电子的)最大穿入深度、连续X射线、特征X射线、溅射;掌握概念:散射角(2 )、电子吸收、二次电子、俄歇电子、背散射电子、吸收电流(电子)、透射电子、二次离子。 2.了解物质对电子散射的基元、种类及其特征。 3.掌握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主要信号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4.掌握二次电子的产额与入射角的关系。 5.掌握入射电子产生的各种信息的深度和广度范围。 6.了解离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电子的散射,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难点:电子与固体的相互作用,离子散射,溅射。 教学内容提要 第一节电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一、散射 二、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 三、电子激发产生的其它现象第二节离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一、散射 二、二次离子 作业一、教材习题 3-1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多种粒子信号(教材图3-3),哪些对应入射电子?哪些是由电子激发产生的? 图3-3入射电子束与固体作用产生的发射现象 3-2电子“吸收”与光子吸收有何不同? 3-3入射X射线比同样能量的入射电子在固体中穿入深度大得多,而俄歇电子与X光电子的逸出深度相当,这是为什么? 3-8配合表面分析方法用离子溅射实行纵深剖析是确定样品表面层成分和化学状态的重要方法。试分析纵深剖析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补充习题 1、简述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章节第四章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概述教学 4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一、课程重要性 二、课程主要内容 三、本课程教学目的基本要求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 材料分析的基本原理(或称技术基础)是指测量信号与材料成分、结构等的特征关系。 采用各种不同的测量信号(相应地具有与材料的不同特征关系)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材料分析方法。 1、X-射线衍射分析:物相成分、结晶度、晶粒度信息 2、电子显微镜:材料微观形貌观察 3、热分析:分析材料随温度而发生的状态变化 4、振动光谱:分子基团、结构的判定 5、X-射线光电子能谱:一种表面分析技术,表面元素分析 6、色谱分析:分析混合物中所含成分的物理方法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为材料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重要的专业课。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地了解现代主要分析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样品制备及应用,掌握常见测试技术所获信息的解释和分析方法,最终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材料的分析和研究工作。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门课程是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晶体学等课程为基础的,因此,学好这些前期课程是学好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的前提。 同时,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又为后续专业课程如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陶瓷、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打下基础。 X 射线衍射分析 X射线物理基础 晶体学基础:几何晶体学、倒点阵 X射线衍射原理:X射线衍射线的方向和强度 晶体的研究方法:单晶、多晶的研究、衍射仪法 X射线衍射分析的应用 物相分析 晶胞参数的确定 晶粒尺寸的计算等 X 射线衍射分析 需解决的问题 科研、生产、商业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这种问题:某种未知物的成分是什么?含有哪些杂质或有害物质?用什么方法来鉴定? X射线衍射分析(简称XRD)的原理?仪器组成?样品要求? XRD除物相分析外,还能检测分析物质的哪些性能? 如何从XRD所给出的数据中提取更多的信息?(包括成分、结构、形成条件、结晶度、晶粒度等)

地质实验测试的相关分析

地质实验测试的相关分析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种种成果惠及到各个领域,地质实验测试的水平也开始提高,针对地质试验测试的具体情况,重点讲述了地质实验测试在各个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发展方向,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地质实验测试进行分析。 标签:地质;实验测试;分析 为了能够对地质环境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观察,让地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有序进行,我们要对地质工作中的地质测试实验工作加大重视,这对我国地质科学的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并能促进我国地质学的发展。 1 地质实验测试的重要意义 地质实验测试作为一项最基本的测试方法,是地质工作中各个环节能否进行和怎样进行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实验所得的结果也是进行各种矿产勘探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数据。它作为一种综合的科学测试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所运用的测试样本有着非常独特的自然特征,它的存在条件比较复杂,并且在物理和化学方面都表现出未知的性能,对于必须了解各种性能的样本,只有在地质试验测试中进行,才能有所成效,因此地质测试实验是一种最基础、最综合的测试方法。我国地质实验测试取到了一系列的成就,它形成了对39个化学元素进行研究的方法,并且获得了3000万个质量很高的数据,推动了我国在全球领域中对化学填图的相关进程。在新世纪,地质行业的工作人员通过对地质实验测试等测试方法的运用,分析得出了53重元素的组分,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了对我国100万平方米的国土调查工作,制定完成了我国西南地区的四个省份的化学图集,而且还划分出11个成矿类型的地区。 2 地质试验测试在地质工作中的实际运用 在地质实验测试中,有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地质相关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种方法就是岩矿分析法。而作为地质工作的基础,区域地质法中所运用的岩矿分析法,就是通过相关的实验,查清相关的区域内的地质、岩石以及构造等特征,和演示的发展历史和形成环境,它的主要测定项目有矿物结构、物质和元素的存在形态,化学成分以及相关特征等,这样系统的测试方便了标型矿物的确定,标型元素的组成等一系列工作,在岩矿分析中,为了进行成因矿物学的相关研究,除了一些常规的测试手段之外,还需要使用一些现代的测试工具和方法,例如电子显微镜、质子探针分析等。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中,岩矿分析法能够及时发现局部或者限定区域内的地球化学是否存在异常的现象,为基础地质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向相关的化学材料,在进行客观正确的试验后,得出引起地球化学异常现象的原因。岩矿分析还能够在矿产普查和勘探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矿床的边界、产状、开采条件等研究,来确定整个矿场的经济价值和储存量等,还能通过对准确的矿床边际附近的岩矿分析,对矿产做出实际的经济

地质工作中的地质实验测试技术探究

地质工作中的地质实验测试技术探究 发表时间:2019-07-23T15:41:12.0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梁云[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水平也得到了体大的提升,作为地质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地质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七地质大队山东临沂 27600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水平也得到了体大的提升,作为地质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地质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地质实验时,要注重其规范性和严谨性,从而得出精准的数据结果。本文就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就地质工作中地质实验测试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希望能为促进我国地质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地质工作;地质实验;测试技术 引言 地质工作就是人们对自然的一种认知手段,通过地质工作的开展有效的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在地质工作中,地质实验测试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其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对地质勘察的样品进行实验测试,能有效的论证地质工作各项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地质工作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严谨、规范的地质实验测试尤为重要。 一、地质实验测试技术概况 我国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通过地质工作的开展,借助各种技术手段来对地质进行实际的勘察,能有效的探明矿产资源。我国当前正处于发展中国家,在地质工作上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但由于对矿产资源有着极大的需求,所以,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地质状况进行了解,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地质实验测试能有效的了解地质的真实情况,从而保障矿产资源开发的安全性,因此,这就对地质测试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地质工作还与建筑项目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数据信息直接关系着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综上所述,我们要加大地质测试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投入的力度,从而切实的提升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水平,保障获取信息数据的精准、真实,从而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二、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意义 在通常的情况下,在进行矿产探测的时候,地质工作进展程度如何会对最终的结果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最近这些年,伴随着我们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人们的需求与以前相比较,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在这个过程之中,地质工作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1]。由于地质工作自身的特点,工作步骤十分繁多,往往涉及多项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其很难在短时间之内的全部完成。面对这样的情况,相关的工作人员在系统的进行地质工作以前,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要进行与地质工作相关的各种实验。因此,地质实验测试的顺利完成能够给后续进行地质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作用。 三、地质实验测试在实际中的应用 1、我国的地质环境非常复杂,各地区之间的地质构造也有着非常大的差距,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我国在进行实际的地质考察中会出现较大的技术难题,因为很多在这个地方所研究和摸索出来的地质勘察技术在另一个地方就完全不能够适用。因此就会直接导致不同地区的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难度加大,必须要不断的进行技术的提升和改善,以免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地址[2]。首先,在地质工作中,要在不同的区域对地质进行勘探和采集,根据不同的地质样品进行地质状况的实验测试技术分析。与此同时,也要根据相关的地质样品进行物理分析与化学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从根本上明确地质状况。 2、提高我国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在矿产的普查和勘探中的应用。我国的经济科技不断发展,这也离不开我国在矿产资源的利用和普查上,一个国家对于自身的矿产资源如果能够有着充分的了解,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这也就对国家的科技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地质试验测试技术的提高,能够更好的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储藏量以及矿产资源的品种做一个比较详细的分析和了解[3]。另外,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煤矿等资源也是非常的丰富,通过对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有效运用,作为一个产煤大国,对煤的勘测也有着重大意义。地质实验测试技术能够非常好的为某区域的煤矿资源的开采与开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开采单位提供风险的评估与分析,从而大大降低开采的风险性。 3、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科技等多方面都有着非常迅速的发展,然而无论是我国还是其他各地地质灾害却都频频发生,这不仅仅是地表活动的原因,最主要的方面却是因为地质技术的缺陷,在进行地质的研究和矿产开采等过程中造成的地质活动,从而造成了灾害的发生,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在未来地质工作中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泛,地质实验测试的应用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在技术层面,必须一手抓技术一手抓创新,提高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应用范围;在实验内容上,渐渐从传统的只重视单纯的资源分析转向兼顾资源环境物料分析;在实验分析方式上,从传统的无机分析向有机分析和形态分析过渡;在实验分析范围上,从宏观分析向微观分析发展 [4]。 四、我国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世界各地地质灾害频频发生,我国地质部门对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重视程度有了极大的提升,并制定和确定了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在未来地质工作中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泛,地质实验测试的应用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在技术层面,必须一手抓技术一手抓创新,提高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应用范围;在实验内容上,渐渐从传统的只重视单纯的资源分析转向兼顾资源环境物料分析;在实验分析方式上,从传统的无机分析向有机分析和形态分析过渡;在实验分析范围上,从宏观分析向微观分析发展;分析场所上,从室内分析向室外分析方向扩展。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向国际测试技术接轨,并适应新新设备仪器的要求,满足地质工作不断发展的要求。 结语 总之,在地质工作中,地质实验测试技术是保障地质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相关人员要加大对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其技术水平,从而为地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小宁.地质工作中的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09):111. [2]孙宁.地质工作中的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01):162.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作者:黄新民。该书主要介绍材料的X 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同时简要介绍了光谱分析、扫描探针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 内容简介该书主要介绍材料的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同时简要介绍了光谱分析、扫描探针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 X射线衍射分析内容包括X射线物理学基础、X射线衍射原理、多晶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和部分X射线衍射的实际应用。透射电子显微分析内容包括电子光学基础和电镜结构、电子衍射和电子显微图像衬度原理。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内容包括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光谱分析内容包括光谱学基础、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的简介。扫描探针显微镜内容包括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工作模式及应用,介绍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原理与应用。 本书可以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以作为研究生和从事材料科学研究与分析测试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该书主要介绍材料的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同时简要介绍了光谱分析、扫描探针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分析内容包括X射线物理学基础、X射线衍射原理、多晶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和部

分X射线衍射的实际应用。透射电子显微分析内容包括电子光学基础和电镜结构、电子衍射和电子显微图像衬度原理。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内容包括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光谱分析内容包括光谱学基础、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的简介。扫描探针显微镜内容包括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工作模式及应用,介绍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原理与应用。本书可以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以作为研究生和从事材料科学研究与分析测试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分析 曾涵荟

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分析曾涵荟 发表时间:2019-08-27T11:59:38.04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2期作者:曾涵荟 [导读] 地质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地质测试,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和地质找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陕西总队陕西西安 710003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地质工作越来越重视,其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地质工作主要是帮助人类能够更好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能够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地质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地质测试,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和地质找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地质找矿;应用 引言 地质找矿工作,需要开展地质实验测试,实验测试与地质找矿等勘查工作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测试初期得到的数据可以作为后期地质工作的参考,也可以用来为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勘查提供理论和技术分析。我们需要重视对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研究,认真学习并掌握好测试技术知识,才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好这门技术,地质找矿工作才能如期顺利的完成。 1地质实验测试技术主要内容 地质实验测试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对从事地质工作的人员所采集到的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物理或化学操作,检测出样品中所含的物质和样品的特性。在地质实验测试中进行样品具有自己独有的特性,在测试时这种特性有着一定的未知性,所以试验检测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检测难度较大的样品需要运用一定的应用原理,制定出综合性的科学测试计划,才可以使检测工作进行的顺利。通过地质实验测试获取的有关数据,能够很好的为地质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这也是进行地质工作比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发展,也为地质工作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促使地质工作的顺利进行。 2地质实验测试与地质工作的关系 地质实验测试和地质工作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地质实验检测工作为地质工作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为地质工作的前期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地质工作的研究结果以及研究经验为下一步的测试工作提供相应的实践基础,并在地质工作的成就中体现出测试工作的成功。以下对地质实验测试与地质工作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 (1)地质实验测试可以降低在地质工作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地质工作对地面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在地质工作中会运用物理手段和化学手段对环境进行开发利用,在地质工作前对所要利用的资源地区进行地质测试可以采取较为合理的方式开始地质工作,这样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会降到最低。 (2)地质实验测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质资源的利用率。在地质工作中,有很多影响着工作顺利进行的因素。比如,地质环境因素、地质构造因素以及地质工作中机械设备的因素等,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使地质工作进行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为减少这些难度就需要对所要进行地质工作的区域进行地质测试。在地质实验测试中需要对采取到的样品进行测试,这种测试是可以进行重复操作的,在测试出现失误或者测试失败时可以进行多次的重复,直至达到准确的检测结果。为地质工作提供准确的理论依据,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减少地质资源的浪费。 (3)地质实验测试可以为地质工作提供地质环境信息。在进行地质工作时需要对地质环境的复杂度深入了解,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采取合理的工作方案。再者,地质实验测试方便地质工作开展时合理的分配工作任务。根据地质环境的测试结果合理的分配人员负责专门的项目,有利于地质工作的顺利进行。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不断提高有利于得到更精确的测试结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地质工作中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地质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且工程量巨大的工作,不仅如此,该工作的性质比较精细,需要人们在工作中要保持严谨。我国用于地质工作的机械设备先进程度与国外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较为落后,所以要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需要引进国外的设备,因此在运用的时候需要格外的注意,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在进行地质工作时不仅需要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需求也很高。因此,先进的设备基础和地质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充分的准备工作才会使人们在工作中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并通过先进的技术来完成地质工作。 3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3.1选定实验测试样本 地质实验测试进行前,地质实验测试人员要选定一个取样地区,该地区要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普遍性在于样本选取可以代表地质工程中的大部分范围;特殊性是指选取的样本具备地域性特定,代表整个地质工程突出特点。所以测试人员在开始实验测试之前,要开展区域调查,着重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地质构造、大地构造、地层特点、地质形态等。通过地质调查详细了解这块区域的地质情况,为以后的地质测试成功提供保障。 3.2实验操作规范标准 地质实验测试出来的数据是地质工作过程中一项关键因素,因测试过程中会使用不同的样本,而且所处的自然状况也各不相同,提升了实验测试的复杂性。同时,取出的样本力学参数、化学参数、物理参数的离散性也非常大,所以测试开展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规范标准。本节通过对硅酸盐岩石铁含量进行实验举例。硅酸盐在地球的矿物种类达到六百余种,且在自然界分布占整个岩石圈的85%,硅酸盐岩石组成多样,内含多种化学元素,这样就导致虽然硅酸盐岩石之间形态特性都有巨大的差别,普通的肉眼测试并不易有效辨别。以下是实际操作步骤 ①标准物质。标准物质的选择,对于制备溶液的水具有很高的要求。溶液必须具有三级以上标准,测试过程中获得结果的平均值以及极差应当小于百分之一,并且标准物质要达到很好的质量标准,避免杂质的掺入,确保标准物质的质量。②试样分解。硅酸盐通常使用酸溶以及熔融两种分解方法。这两种方法中酸溶分解法对试样分解是通过酸性和碱性溶剂进行复分解作用实现的,熔融分解法采用碱性溶剂,主要为氢氧化钠,此种溶剂可以达到较好的溶解效果,其具体试样与溶剂的质量比应当控制在1:7~1:9范围内,同时避免氯化银对二氧化硅沉淀过程造成的污染。③铁的还原和滴定。地质实验测试人员必须要结合试样本身差异性,对实验步骤和操作予以适当调整。④空白值的分析。利用氯化亚锡还原待测溶液,以氯化汞的加入量来确定硫酸亚铁按溶液的加入量,然后加入水、硫-磷混合酸和指示液,滴定过程最后用重铬酸钾标准滴定溶液进行,对于测试空白值时,至少要操作两次,如此才能确保数据的精准性。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一、课程重要性二、课程主要内容三、本课程教学目的基本要求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材料分析测试方法二、课程的 主要内容材料分析的基本原理(或称技术基础)是指测量信号与材料成分、结构等的特征关系。采用各种不同的测量信号(相应地具有与材料的不同特征关系)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材料分析方法。1、X-射线衍射分析:物相成分、结晶度、晶粒度信息 2、电子显微镜:材料微观形貌观察 3、热分析:分析材料随 温度而发生的状态变化4、振动光谱:分子基团、结构的判定 5、X-射线光电子能谱:一种表面分析技术,表面元素分析 6、 色谱分析:分析混合物中所含成分的物理方法三、课程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为材料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重要的专业课。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地了解现代主要分析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样品制备及应用,掌握常见测试技术所获信息的解释和分析方法,最终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材料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门课程是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晶体学等课程为基础的,因此,学好这些前期课程是学好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的前提。同时,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又为后续专业课程如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陶瓷、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打下基础。X 射线衍射分析X 射线物理基础晶体学基础:几何晶体学、倒点阵X 射线衍射原理:X 射线衍射线

的方向和强度晶体的研究方法:单晶、多晶的研究、衍射仪法X 射线衍射分析的应用物相分析晶胞参数的确定晶粒尺寸的 计算等X 射线衍射分析需解决的问题科研、生产、商业以及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这种问题:某种未知物的成分是什 么?含有哪些杂质或有害物质?用什么方法来鉴定? §1X 射线物理基础一、X 射线的发现二、X 射线的性质三、X 射线的获得四、X 射线谱五、X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六、X 射线的吸收及其作用七、X 射线的防护一、X 射线的发现1895 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R?ntgen,W.C.)发现X 射线1912 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https://www.360docs.net/doc/5415072292.html,ue,M)等人发现X 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现象,确证X 射线是一种电磁波1912 年,英国物理学家布·喇格父子(Bragg,W.H;Bragg,V.L.) 开创X 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的历二、X 射线的性质X 射线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X 射线的波动性表现在它以一定的波长和频率在空间传播,其波长范围在0.01~100 ? 之间,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108m/s。1、波动性当解释X-ray 的衍射、干涉等现象时,必须将其看成波。在晶体作衍射光栅观察到的X 射线的衍射现象,证明了X 射线的波动性X 射线作为电磁波,具有电场矢量和磁场矢量。它以一定的波长和频率在空间传播。λ =C/v X-ray 作为一种电磁波,其传播过程中携带一定的能量,用强度表示X-ray 所带能量的多少。当解释X-ray 与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理现象(如光电效应、二次电子等)时,须将X-ray 看成一种微粒子流(光子流)。X-ray 作为一种粒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完整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勘探工作野外作业、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质遥感、水文地 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以及职业健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地质勘探(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除外)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使用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从事其延伸业的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引用文件最新版本,以及引用文件其随后 所有的修改单(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2002) GB6722 —2003 爆破安全规程 GB18871 —2002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MH/T1010 —2000 航空物探飞行技术规范 GB6067 —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5972 —1986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50194 —199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GB3787—198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16424 —1996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质勘探exploration 是指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质灾害、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勘察、调查 研究的活动。包括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 3.2 只艰险地区areas with hard ships and dangers 是指海拔3000m以上或者其他无人居住,自然条件恶劣、生存条件差的地质工作区。 3.3 野外作业open country work 是指在非城镇地区户外进行的地质勘探活动。 4 总则 4.1 地质勘探单位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逐步推广安全质

地质工作中的地质实验测试技术探讨

地质工作中的地质实验测试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13-08-08T15:55:54.67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李莉郑祖庆李健 [导读] 地质实验测试在地质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服务于地质工作,而且还能促进地质工作的发展 李莉郑祖庆李健山东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 271000 摘要地质实验测试是地质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支撑,地质矿业技术水平曾经被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因此,地质实验的规范化与严谨性非常重要。该文对地质实验的具体操作技术进行了举例阐述,分析了操作要点,对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地质科学地质实验操作规范 地质实验主要是在实验室内对地质调查获得的代表性的样品进行系统的理化性能测量,如岩石矿物学实验研究、加工性能实验研究等。实验测试质量直接影响地质科学研究的效果与进程,也是地质实验室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因此地质实验的标准化要求越来越高。 1.地质实验具备条件 1.1 检测性实验室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检测性实验室在设施设备、人员组织、检测环境、管理要求等方面应当具备的条件,GB/T 15481-2000 idt ISO/IEC 17025: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CNACL 201-2001《实验室认可准则》以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等文件的规定,并在此基础上应具备更高的要求。 1.2 有效获得和管理信息资源 实验室必须有畅通的信息源,并具备管理和有效的利用信息的能力。现代实验室拥有的实验测试仪器种类繁多,随着地质工作发展的需要,引进和开发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适应性强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实现高效运行,管理规范化、自动化,能有效地提升地质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无论对检测性实验室还是对研究性实验室都是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 1.3 具备高素质管理和操作人员 地质实验测试的标准化水平是反映地质实验室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成果质量水平的重要基础。地质分析技术研究的重点在微区分析、原位分析、形态分析、绿色分析,现代地质分析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代分析仪器的进步,地质实验的标准化水平最终要通过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工作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与较强的责任心,才能适应现代的地质分析工作。 2.地质实验操作 2.1 选择最为符合要求的标准分析方法 以岩石化学分析方法为例,在选择实验室标准分析方法时,要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标准执行,并不断关注标准的最新发布,保证操作符合标准要求,数据报告准确可靠。 2.2 实验操作标准规范 以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中总铁量的测定为例,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硅酸盐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通常含有许多地壳丰度低的元素,形成岩石的化学组成和元素含量都有很大差异。常见的硅酸盐矿物有:橄榄石、绿帘石、黄玉、角闪岩、蛇纹石、正长石等。因此,实验操作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实验的准确度与可信度。 2.2.1 标准物质 制备标准溶液用水至少应符合三级水的规格;所用试剂的纯度应在分析纯以上;基准试剂应为容量分析工作基准试剂;平行测定结果的极差与平均值之比不得大于0.1%。保证标准物质符合质量要求,未掺入杂质,溶液在保质期内。 2.2.2 试样分解 硅酸盐岩石分解方法可分为酸溶分解法和熔融分解法。现采用熔融分解法,碱性溶剂选取氢氧化钠,可很好的分解硅酸盐岩石试样。试样与熔剂的质量比为1:8~1:10。为防止氯化银对二氧化硅沉淀的沾污,使用的银坩埚必须用盐酸洗净。同一试料,一般应进行双份测定,或按一定比例进行双份测定。 2.2.3 铁的还原与滴定 不同的分析样,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方法调整。 对于一般硅酸盐岩石试料,可将制备的铁的测定溶液加热至沸,用氯化亚锡还原,冷却后加入氯化汞、硫-磷混合酸和水,加入指示剂,用重铬酸钾标准滴定溶液进行滴定。 对含钛量高的试料,可在制备的铁的测定溶液中加入氟化铵,然后再加热煮沸,用氯化亚锡还原,冷却后,加入硼酸、氯化汞和水,加入指示剂,用重铬酸钾标准滴定溶液进行滴定。 2.2.4 空白值的测定 根据试料的操作制备成待测溶液后,用氯化亚锡还原,加入氯化汞后,需准确加入硫酸亚铁铵溶液,然后加入水、硫-磷混合酸和指示剂,用重铬酸钾标准滴定溶液进行滴定。需要进行两次空白值的测定。 2.2.5 误差分析 通常情况下,测量数据的误差比测量数据本身要小得多。但是,对测量数据和数据的误差,要给予同样的重视。采用排除误差源法和加入修正值法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进行对照试验、空白试验、校准仪器、校正分析结果;对于粗大误差的处理,不仅要有统计学的判断,更要有严密的技术分析,必须查明原因。如果没有明确的主客观原因,则剔除含有粗大误差的数据,并重新补充测量。 3.山东省莱芜市大上峪矿区砂岩矿资源量检测工作 3.1山东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对莱芜市大上峪矿区砂岩矿资源量检测工作,主要任务是: a、大致查明大上峪砂岩矿成矿地质条件。 b、大致查明砂岩矿矿层特征、矿石质量、夹石及围岩情况。 c、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d、估算砂岩矿资源量。

岩矿分析与测试技术成就与前景

岩矿分析与测试技术成就与前景 ——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 【编者按】“十一五”是我国地质行业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的五年,也是地质行业大发展的五年。 “十一五”期间正是我国历时12年“地质大调查”收官验收之年,12年来共完成1:25万、1:5万区调1040幅,1:100万海洋地质图2幅;完成160万km2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填图;1640个山地丘陵县市的地灾调查与区划填图,全国地下水资源第二轮评价等基础调查工作。特别是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工作的完成,宣告了我国陆域中比例尺区域的全面覆盖,使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得到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全国新发现固体矿产地近2500个,其中大型以上规模约450个,新增石油地质储量56亿吨、天然气3万亿方、新增煤炭资源储量3380亿吨、铁矿71亿吨。在资源开发强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煤、铁、铜、铝、铅锌和金等大多数大宗重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仍实现了较快增长,其中煤增长了26%,铜增长了19%,铝土矿21%,铁9%,铅23%,金33%。 “十一五”期间,我国地质科学研究也是硕果累累。地质行业获得国家三大奖共90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77项,发明奖8项;省部级奖约500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约10万余篇,其中,在国外刊物发表约1万篇左右。在《Nature》和《Science》发表论文24篇,占中国本土科学家发表论文12.83%。有18人被增选为两院院士。上述成果有力的推动了地质学科的进展。学会网站将陆续摘登本次会议之精华,供广大会员和地质工作者参阅。(学会秘书处,2011.8.02) 一、本学科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口、资源、环境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人口的增长,工业快速发展,人类面临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这些危机严重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环境安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安全的关键因素。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地质实验测试工作是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其产生的数据是地质科学研究、矿产资源及地质环境评价的重要基础,是发展地质勘查事业和地质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支撑。世界著名地质学家、我国首任地质部长李四光先生曾在1953年全国地质化验工作会议上说:“地质、测量、化验三

新时期地质工作中实验测试如何发挥作用

新时期地质工作中实验测试如何发挥作用 发表时间:2019-04-19T14:49:04.5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陈月娟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日新月异。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日新月异。人类文明的进步少不了物质基础,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源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地质实验测试技术是开发地质资源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地质测试工作还包括地质科学研究、地质环境评价等地质勘查工作,是我国地质资源利用的重要技术支撑。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地质环境复杂多样,因此地质工作相对繁琐复杂。地质工作前期准备的工作做的好坏程度对地质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地质实验测试是准备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做好地质实验测试工作是提高地质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主要介绍什么是地质实验测试技术,以及地质实验测试与地质工作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了解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重要性,让工作人员更加严谨的进行地质工作。 关键词:新时期;地质工作;实验测试;发挥作用 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时代的不断更新,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新时期地质实验测试工作的作用尤其重要,也成为了目前做好地质工作的首要任务。所以地质研究者将面临着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地质检测人员。因为不断创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需要借助到地质实验发展过程,才可以促进地质勘查的不断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地质研究的发展。本文就地质勘查工作为基础进行开展的实验测试工作进行论述,希望可以给后期的地质发展提供参考以及理论和技术特性。 1地质实验测试对地质工作重要性 地质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在认识并改造自然的基础上,对人类物质生产与生活需求进行满足。这一工程不仅规模比较大,并且相关工作非常繁琐复杂,应当对前期准备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并认真准备。在发展地质工作的诸多方式方法中,地质实验测试居于重要地位。地质实验测试过程是针对所采集的适合样本所开展的深入分析,进而对有关地质情况相关信息予以获取,并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报告,该报告具备一定的整体性、详尽性、科学性与深入性,能够帮助有关地质工作人员对地质过程中所存在的重、难点问题进行解决,并在此基础上,对详尽的地质工作执行方案进行设置,为地质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地质工作成果和地质实验测试之间同样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地质实验测试的专业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质工作成果的完成质量。通过地质实验测试工作的开展,能够将非常精确的信息内容提供给地质工作,在整个地质工作中,其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地质工作还能对实验测试结果的正确与否进行验证,两者的相互作用推动地质工作高效开展。通过地质实验测试,能够确保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完成。在进行调查区域取样工作时,应当使样本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得到保障。通过样本分析与检验工作的开展,能够对元素种类检验进行建构,进而确保日后地质工作的开展。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以区域地质研究为前提,对地质指标是否符合正常自然规律进行研究与分析。在整个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中,其偏重角度与地质实验测试存在很大差别,注重的是对比工作的开展。 2地质实验测试成果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地质实验室仪器的不断更新以及技术的不断创新,大多地质专家以及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地质实验的检测结果、分析方法、配套分析方案等的标准都不太了解,不仅如此,对分析数据所提供依据、检测方式的优劣、检出限参数等内容与外延也不是很了解,因此为后期工作的进行带来麻烦;所以,对于地质实验测试工作来说,把地质成果报告独立编制成章是非常必要的,并且不容易搞混。独立编章就要求相关内容和信息必须要详细准确,如样品的首次接收时间以及交易记录,以及中途交接的时候是否存在异样都是需要详细记录的;一般存在异样分为这几种:缺样、漏样、混样等等。工作人员在发现异样时要根据特殊情况进行特殊处理,提出修改意见之后要简单对运输方式和过程进行描述。分析样品的制备过程进行准确的标注也是异常重要的,在此过程中要考虑到样品的烘干温度以及时间问题,不同的元素对其的说明也是不相同的;注意对其进行特殊说明的时候也要补充分析元素以及可以提出建议,必要时可以选部分样品进行光谱全分析。通过分析的结果以及结合到当前地质因素科学合理的选择分析方案和配套分析方案等等。 3地质工作中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应用策略 3.1地质实验测试工作日常管理注重事项 在样品交接以及接收的时间要做相关的记录,特别是在交接的过程中对出现的异常情况中,更要记录下来,在必要时还要将运输的方式与过程做一个简单的描述,例如缺样、漏样以及混样等情况的处理方式与意见。对各种元素所用的仪器名称、型号、性能、参数等都要注明。注明出各元素与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以及精密度等相关的技术参数。在整批样品分析结束后,要记录好分析结束时间和分析的过程,为以后出现异常情况提供处理依据。还要对分析数据的成果以及相关的统计数据与检测结果等相关参数记录下来。 3.2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改进 在对各种试剂进行首次使用时,要对更换生产批次与生产供应商要做试剂的杂质与空白试验,同时分别记录下相应的信息。在分析方法与配套分析方案确定后,要严格根据分析法进行操作。在必要时,要选择部分样品进行光谱分析,通过分析结结果对未来地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干扰有害元素提出相关的建设性意见。对分析方法与配套分析方案要有选择依据。通过对待分析主元素与干扰元素浓度范围的分析与样品的岩性背景以及结合各种分析法的适用范围和检测上下限,科学地选择分析方法与配套方案。例如对于矿溶矿的温度、时间以及酸碱度等条件要有一定的严格控制。在测试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在条件稳定的状态下。要根据光谱全分析结果中各元素浓度范围,科学合理地选择分析方法与配套分析方案。选择的分析方法与配套分析方案的检测上下限要尽量覆盖到分析元素的浓度范围。一旦遇到特殊超浓度范围的样品,就要选择用其他合理的分析元素的浓度范围。如果遇到特殊超浓度范围的样品或某一元素,应选用其他合理的分析方法检测或验证,以确保分析结果的报出率和准确度。同时分析方法的选择要考虑环保和安全因素,尽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要高度重视大量岩石光谱分析成果的统计,因为这些数据不但可以说明元素丰度和岩石成矿专属性,继承性,而且是岩石和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之一。 3.3强化实验测试仪器和设备 分析仪器与测量设备在整个实验测试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同时也是在整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有效地提升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就要不断地对实验测试仪器与设备进行更新与升级,为了能确保实验所获得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就需要对实验仪器进行拓展以及升级相关设备的性能。在日常的生产中,由于任务量较大,所以仪器设备使用率较高的情况下,一定要定期对各类仪器各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