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待查

合集下载

发热待查

发热待查

病史及体查询问要点
3. 在院外治疗情况,是否正规抗感染治疗、是否用过激素及其他非甾 体内退热药。
4. 是否伴皮疹、关节肿痛、肝脾肿大、浅表淋巴结、深部淋巴结肿大。
鉴别诊断要点
1. 首先要考虑常见病、多发病,而不是 某些罕见的疾病;
首先要考虑或排除感染性疾病,然后才 能考虑非感染性的疾病;
首先要考虑器质性的疾病,然后才能考 虑功能性的因素。
1)危险因素:肝硬化,尿毒症,糖尿病,风湿 性疾病,恶性肿瘤和有创检查
2)原发病灶: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及胆道感染 3)发病年龄: 新生儿、年老体弱者 4)发热:寒战多见,间歇热甚至体温不升 5)血常规:WBC正常或升高,N升高 6)皮损:少见 7)迁徙病灶:少见 8)休克:多见,早期事件
入院时有流感样症状,予头孢呋辛VD,很快出 现寒战、高热、休克、昏迷
输液反应吗? 血、PICC管培养出肺炎克雷伯菌
中年女性,发热3周,入院胸片示肺部感染,抗 感染治疗效果不佳。
胸部CT示肺部炎症不明显 自身抗体阴性,T-spot阴性,血像不高 血培养布氏杆菌阳性,布病抗体阳性 多西环素+利福平
脂膜炎、成人Still病等
肾癌、肾上腺癌、肝癌、肺癌、肠癌
理化损伤 神经源性发热
其他
热射病、大的手术、创伤及烧伤等 脑出血、脑损伤、植物神经功能紊
乱等
甲亢、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痛
1湖南
2上海 3北京PUMCH
(102例) (168例) (110例)
4北京PUMCH (449例)
5北京PUMCH (997例)
一中年男性,膜性肾病,激素治疗,大腿脓肿,外科切 开引流,感染控制不佳,转我科:马斯平+左氧,4周 后出院。

发热待查诊疗常规

发热待查诊疗常规

发热待查的诊疗常规一、概述:1、发热的定义:发热(fever,pyrexia):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使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

当晨起休息时体温超过正常体温范围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1C以上时称为发热。

正常人体温范围:口腔温度(舌下测量)36.3〜37.21C,直肠温度(肛门测量)36.5〜37.71C,腋下温度(腋窝测量)36.0〜37.01℃。

2、发热待查的定义:发热待查又称未明热或不明原因发热(FeverofUnknownOrigin,FUO)o(1).发热持续2〜3周以上;(2).体温数次超过38.3;(3).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检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不能确诊(1周内)。

3、国外对特殊人群FUO的定义:(1)、HIV抗体阳性病人:体温大于38.3C超过4周,其中住院病人热程超过3天仍不能明确病因者。

(2)、颗粒细胞缺乏者:外周血有核细胞计数小于500X106/L,体温大于38.3C超过3天且培养阴性2天以上。

(3)、老年患者:除病者为老年人外,其他标准同经典FUO。

(4)、住院病人:因非感染性疾病入院的病人发热大于3天病因不能明确者。

儿童FUO的诊断标准仍不统一。

目前,国内经典的FUO定义仍是最为适用的二、发热的机制PGE'蜕其范]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加管运动中枢内讪件致妙昭if匚管收耶产热口.嗨卸刖,内皮用1肝1及"他I单核武活索引已.u广细胞激活闺7G4发热巨嗡和I胞内皮细胞楙巴细胞此他却I 胞4- 凌素壮反您毒爽拽■也热刖“小》断PC前列腺累PG3前列腺素耳三、发热的病因(原因):根据致病原因不同可分为两大类: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1、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感染。

2、非感染性疾病:(1)肿瘤性疾病:血液系统肿瘤如: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实体性肿瘤如:原发性肝癌、肺癌、肾癌、结肠癌、胃癌、胰腺癌等。

发热待查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发热待查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心理支持
发热待查的治疗过程可能较长,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医护人员也应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04
发热待查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加强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 有助于预防病毒感染和发热症
状。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戴口罩、避免用手触 摸口鼻眼等部位,减少病毒传
进行体格检查
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是对头颈部、胸 腹部、淋巴结等重点部位进行检查,以寻找可能的感染灶 。
影像学检查
对于疑似有局部感染或病灶的患者,医生可安排影像学检 查,如X线、CT、MRI等,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诊疗安全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01
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交叉
全面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 ,注意发现潜在的感染灶 或其他异常表现。
初步诊断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医 生可以初步判断可能的发 热原因,为后续检查提供 方向。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了解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 细胞比例等,有助于判断是否存
在感染。
生化检查
检测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 标,排除相关疾病引起的发热。
多学科协作诊疗,增加了诊疗难度。
在面对发热待查的患者时,医生需要仔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 查,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手段,以尽快明确发热原因, 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02
发热待查的诊疗流程
初步评估与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的症状、发热时 长、伴随症状等,有助于 缩小诊断范围。
体格检查
和特异性。
其他诊断方法

发热待查病例讨论课件

发热待查病例讨论课件

真菌感染
如念珠菌、隐球菌等,多出现 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寄生虫感染
如疟疾、血吸虫病等,通常通 过虫媒或食物传播。
非感染性发热
01
02
03
04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导致发热

恶性肿瘤
如淋巴瘤、白血病等,肿瘤组 织坏死或释放炎性因子引起发
热。
药物热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结核药 等可能导致药物热。
4. 诊断性治疗:根据初步诊断, 进行针对性治疗,观察疗效,进 一步验证诊断。
5. 多学科会诊:对于复杂病例, 可邀请感染科、风湿免疫科、肿 瘤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共 同探讨诊断和治疗方案。
04
发热待查病例的讨论与实例分析
讨论原则与技巧
基于事实讨论
多学科协作
在讨论发热待查病例时,首先要确保收集 到详细、准确的病例信息,基于事实进行 讨论,避免主观臆断。
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02
改进诊断方法
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更快速、更 灵敏的诊断方法,提高发热待查
病例的诊断效率。
04
多学科协作
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共同攻克发热待查病例的诊疗难
题。
THANK YOU
感谢聆听
80%
能力提升
通过病例讨论,提高了临床分析 、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实践建议
细致全面的病史采集
对发热待查病例,应详细询问病史, 包括症状、体征、既往史、家族史等 ,寻找可能的病因线索。
合理的实验室检查
根据病史和初步诊断,选择合适的实 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微生物 学、免疫学等,以辅助诊断。
实例病例介绍

发热待查临床诊断发热待查临床诊断

发热待查临床诊断发热待查临床诊断

发热待查的临床诊断空军总医院感染内科周平一、概括:1、发热的定义:发热〔 fever,pyrexia〕:是指病理性体温高升,令人体关于致病因子的一种浑身性反应。

当晨起歇息时体温超出正常体温范围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 1℃以上时称为发热。

正常人体温范围:口腔温度〔舌下丈量〕 36.3~37.21 ℃,直肠温度〔肛门丈量〕 36.5~37.71 ℃,腋下温度〔腋窝丈量〕 36.0~37.01 ℃。

2、发热待查的定义:发热待查又称未明热或不明原由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

〔1〕. 发热连续 2~3 周以上 ;〔2〕. 体温数次超出38.5 ℃;〔3〕. 经完好的病史咨询、体检和惯例实验室检查不可以确诊〔 1 周内〕。

3、外国对特别人群FUO的定义:〔1〕、HIV 抗体阳性病人:体温大于38.3 ℃超出 4 周,此中住院病人热程超出 3 天仍不可以明确病因者。

6且培育阴性 2 天以上。

〔3〕、老年患者:除病者为老年人外,其余标准同经典FUO。

〔4〕、住院病人:因非感染性疾病住院的病人发热大于 3 天病因不可以明确者。

少儿 FUO的诊断标准仍不一致。

当前,国内经典的FUO定义还是最为合用的二、发热的体制:体温调理的调定点学说:各样病源微生物及其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炎症或某些化学物质等外源性致热源,经过作用于体内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因子,间接或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理中枢,使体温调理中枢的体温调定点水平高升,致使机体产热增添,而散热不可以相应地随之增添或散热减少,使体温高升明过正常范围。

三、发热的病因〔原由〕:〔一〕、病因分类:依据致病原由不一样可分为两大类: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1、感染性疾病:包含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感染。

2、非感染性疾病:〔1〕肿瘤性疾病:血液系统肿瘤如: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实体性肿瘤如:原发性肝癌、肺癌、肾癌、结肠癌、胃癌、胰腺癌等。

发热待查

发热待查

伤寒、布鲁菌病;白细胞总数增多,并有各阶段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增
多的左移(再生性左移),见于细菌感染、白喉、钩端螺旋体病、乙脑 等。
(3)嗜酸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见于急性寄生虫感染、过敏性肺 炎等。轻度升高见于猩红热、霍奇金病、结节性多动脉炎、药 热等。减少或消失是诊断伤寒的有力支持点。
(4)淋巴细胞计数:绝对性增多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
1.不放过任何可疑体征;
2.不放过任何部位;
3.需要引起重视一些重要的体征:
皮疹、出血点,淋巴结、肝、脾肿大,关节肿大、 畸形、功能障碍,局部隆起、肿块,新出现的心 脏杂音,肺部罗音,局部叩痛,等等; 4.容易被忽视的体征:口、咽、甲状腺,等
颞动脉肿大 面部疼痛
鼻窦炎 牙龈脓肿
淋巴结肿大
颞动脉炎 结膜瘀点 SBE
● 发热程度
低热:37.30C-38.00C
中度热: 38.10C-39.00C
高热: 39.10C-410C
超高热:>410C


稽留热: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弛张热:风湿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严重肺结核等; 间歇热:疟疾、肾盂肾炎、布鲁菌病等; 波状热:布鲁菌病; 消耗热:败血症; 马鞍热:登革热; 回归热:回归热、何杰金病等; 不规则热: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流感、阿米巴肝脓肿、肺结核、 恶性肿瘤等。
5、淋巴结:局限性淋巴结肿痛提示局部急性炎症病变,如颌下淋 巴结肿痛提示口腔与咽部感染;急性发疹性发热伴耳后、枕骨 下结肿大伴周期性发热,是霍奇金病的临床特征;如不规则发热,
应注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急淋、恶性网状细胞 病、SLE、弓形体病、艾滋病等。
FUO病因诊断对临床医生的要求

《发热待查诊断思路》课件

《发热待查诊断思路》课件

如有发热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情况。
对于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 来说,预防措施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预后评估与随访建议
预后评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情、治疗方式等进行预后评估。
通过定期的医学检查和观察,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
预后评估与随访建议
• 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制定 后续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沉、 C反应蛋白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 感染情况、免疫状态等。辅助检查包括X 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患 者体内可能的病变部位和性质。
诊断性治疗与观察
总结词
在排除了其他可能的病因后,医生可能会采取诊断性治疗的方法,对患者的发热待查进行诊断。
详细描述
医生需要询问患者的发热情况,包括发热时间、体温变化、 伴随症状等,同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生命体 征、皮肤、淋巴结等状况,以寻找可能的异常表现。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总结词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是诊断发热待 查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血液、尿液、 影像学等方面的检查,可以进一步明 确病因。
Hale Waihona Puke 细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扁桃体 炎等,通常有明显的细菌 感染症状,如高热、白细 胞升高、咳黄痰等。
寄生虫感染
如疟疾、阿米巴病等,通 常有明显的寄生虫感染症 状,如寒战、高热、腹痛 等。
非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 疮等,通常有自身免疫性 疾病的症状,如关节痛、 皮疹、口腔溃疡等。
非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
支持治疗
针对非感染性疾病的症状,可给予适 当的对症治疗,如抗过敏药、止痛药 等。

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PPT

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PPT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 疮等,需要使用免疫抑制 剂治疗。
肿瘤
恶性肿瘤可引起发热,需 要针对肿瘤进行治疗。
病因不明发热
诊断困难
由于病因不明,诊断较为困难, 需要仔细排查各种可能的病因。
持续高热
通常持续高热,需要采取降温措 施,如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
治疗困难
由于病因不明,治疗较为困难,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
病例三:病因不明发热
总结词
病因不明发热是指经过全面检查后仍无 法确定发热原因的病例。
VS
详细描述
病因不明发热的病例较为复杂,可能涉及 多种疾病。诊断时需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 和体格检查,并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和 特殊检查,如骨髓穿刺、淋巴结活检、 PET-CT等,以寻找病因。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发热待查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 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逐步缩小病因范围。
确定病原体类型。
病例二:非感染性发热
总结词
非感染性发热通常由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表现为体温升高、无畏寒、寒战 等症状。
详细描述
非感染性发热的常见病因包括风湿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暑、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等。诊断 时需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自身抗体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药物检测等,以确定病因。
第三步
根据调整后的治疗方案和检查 结果,再次评估患者的病情,
并确诊病因。
第四步
根据确诊的病因,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并进行治疗。
05
病例分析
病例一:感染性发热
总结词
感染性发热通常由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表现为体温升高、畏寒、寒战等 症状。

发热待查ppt课件

发热待查ppt课件

遵医嘱治疗
观察病情
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注意药物剂量和使 用方法。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伴随症状等,如有异 常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
不宜过度使用退热药物
退热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宜过度使用 ,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
不宜盲目使用抗生素
发热不一定是细菌感染所致,盲目使用抗生 素可能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不宜忽视伴随症状
发热待查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发热的常见原因 • 发热的诊断流程 • 发热的治疗方法 • 发热的预防与护理 • 案例分析
引言
01
目的和背景
目的
通过本次PPT,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发热待查的相关知识,提高对发热待查的 认识和诊断能力。
背景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而发热待查则是临床医生面临的常见难题。由于 发热原因复杂多样,诊断困难,因此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 床经验。
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发热,X线 检查有助于了解肺部病变情况。
CT检查
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部位 和范围,对于诊断肺部、腹部等脏器 疾病有重要价值。
MRI检查
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发热,MRI 检查有助于了解脑部病变情况。
其他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核素扫描等,针对特定病因 进行检测。
特殊检查
内窥镜检查
发热时伴随咳嗽、呼吸困难、呕吐等症状时 ,应及时就医检查。
不宜忽视病情变化
如发热持续不退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检 查,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案例分析
06
案例一:长期低热不退
详细描述:患者长期出现低热症状,体温持续 在37.5-38℃之间,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伴随其

发热待查临床思维

发热待查临床思维

非感染性疾病
病毒
细菌
结核
真菌
G+
G-
根据耐药状况、病情严重程度 经验性治疗
寄生虫
取相应 标本进 行病原 学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抗生素
疗效好
疗效不好
停药或降阶梯
调整
正确的诊断思路来源于……
详细、正确病史询问和分析 详尽的体格检查以及随访观察 必要的辅助检查及结合临床的判断 严密的逻辑分析和不断的总结
马鞍热 发热数日,退热1日,又发热数日 不规则热 发热无规律
主要热型(1)
稽留热
见于大叶肺炎、 斑疹伤寒及伤寒
弛张热
见于败血症、风湿 热、重症肺结核及 化脓性炎症等
间歇热
见于疟疾、急性肾 盂肾炎、胆道感染、 淋巴瘤等
主要热型(2)
波状热
见于布鲁菌病
回归热
见于回归热、霍奇 金病、周期热等
不规则热
见于结核病、风湿热、 支气管肺炎、渗出性 胸膜炎等
时间之分: 短程发热:1个月内 中程热:1-3个月 长程热:>3个月
主要热型
弛张热 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
稽留热
间隙热
回归热
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0-40.0以上的高水平,24小时之内体 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
24小时体温波动于高热于常温之间 骤起高热,持续数日,高热重复出现。在多次重复出现,并 持续数月之久时,称为波状热
现有区分感染、非感染,细菌还是病毒感 染的主要指标?
血常规及中 性分类 CRP PCT NAP
确定给药方案
22
白细胞总数和分类的价值
• 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中性分类增高 • 白细胞总数不高,中性分类明显增高 • 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均正常 • 白细胞总数降低,中性分类增高 • 白细胞总数偏低,中性分类正常 • 白细胞总数明显低,中性分类不高

发热待查ppt课件

发热待查ppt课件

疾病
肿瘤性疾病
原因不明
7
发热的病因虽极为复杂 但如能详细询问病史 进行详尽的体格检查以及 必要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绝大多数的发热病因可以查明
8
详细采集病史的重要性
热型
热程与 热度
伴随症 状
是否发热
病史线 索
9
药物或毒物接触史 蜱接触史 动物接触史 肌痛
头痛 神志异常
心血管异常 干咳
眼痛或视力异常 消耗
HIV抗体阳性病人:体温大于38.3℃超过4周,其中住 院病人热程超过3天仍不能明确病因者。
颗粒细胞缺乏者:外周血有核细胞计数小于500×106 /L,体温大于38.3℃超过3天且培养阴性2天以上。
老年患者:除病者为老年人外,其他标准同经典FUO。 住院病人:因非感染性疾病入院的病人发热大于3天病
布氏杆菌病、亚急性心内膜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一过性动脉炎、化脓性颈静脉炎
10
体格检查常是诊断的关键
应全面而细致-甲床、各淋巴结区、 外阴、肛门 等均不要遗漏
要重视新出现的尤其是一过性的症状 和体征
11
面部疼痛 鼻窦炎
牙龈脓肿
淋巴结肿大 淋巴瘤 TB CMV
静脉插管 败血症
恶液质 TB、CA
HIV 系统性血管炎
18
发热待查常见病因分析
19
一、感染性疾病
结核病
许多地方,结核病已在感染性长期发热的病 因中上升至首位。
其中肺外结核远较肺内结核为多,病变可波 及肝、脾、骨、肾、脑膜、腹膜、心包等。
发热可能是最初唯一的临床表现 正确评价结核菌素试验
20
一、感染性疾病
伤寒和副伤寒:
国内伤寒和副伤寒仍是发热待查的重要原因。 不典型者多见,相对缓脉与典型玫瑰疹少见 肥达反应的诊断价值

发热待查诊治的临床思路2024

发热待查诊治的临床思路2024

发热待查诊治的临床思路2024简介发热待查(FUO)是经常规检查和治疗体温仍然不能恢复正常,诊断不能明确,称为发热待查。

它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难题,由于引起发热疾病种类繁多,导致最终诊断比较困难。

发热待查的主要病因构成有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本病病因复杂,需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病史、体征、检查结果及诊断性治疗结果,一一排查分析,但往往一些发热仍然最终不能确诊。

发热待查的概念经典的不明原因发热:① 体温多次>38.3℃;② 发热时间持续≥3周;③ 经≥1周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后病因仍然未明。

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中,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最常见,其中感染性疾病占50%。

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多达150多种。

临床思路•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丰富的临床经验与串联思维;•病后诊疗经过:用药不热,停药发热;用药发热,停药不热。

诊断思路感染病学科当今的挑战•中国走出疫情大流行后的学科布局;•经典急性传染病偶发;•新发突发传染病,公卫责任重大;•三大慢性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艾滋病;•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留下来的都是硬骨头;•重症救治能力的提升。

抗菌药物的种类繁多,150多个品种,需要掌握的抗菌药特性:①药效学PD:抗菌谱、抗菌活性、联合抗菌作用、抗生素后效应;②药动学PK:吸收、分布(组织浓度)、排泄途径(肝胆、肾脏);③临床应用:适应证,各类部位感染、各类细菌感染应用的注意点;④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注意点,特殊病理、生理人群的应用。

感染病科的出入口感染病科:入口-“垃圾桶”开设非传染性的感染病房,要敢于成为“垃圾桶”。

感染病的“垃圾桶”(difficult-to-treat infections)有多种基础病如糖尿病、结构性疾病的复杂性感染;高龄、合并用药;肿瘤化、放疗后的复杂感染;大手术后的脏器感染如器官移植后感染、脑膜炎、腹膜炎。

非感染病的“垃圾桶”收治发热待查(40%仍为感染病,60%为非感染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但发热的原因却不尽相同,涉及的疾病也极其纷繁复杂。

还有部分患者长期发热,虽四处求医仍诊断不明。

因此,对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常被认为是最富挑战性的临床问题。

发热2周以内为急性发热,超过2周为长程发热。

临床上不少急性发热病例亦可延长至4周左右。

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其经典定义于1961年由皮特斯多夫(Petersdorf)和比森(Beeson)基于对100例患者进行的前瞻性研究所提出:①发热时间持续≥3周;②体温多次>38.3℃;③经过≥1周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后仍不能确诊。

相比之下,发热待查的范围要宽泛的多,但两者最后的诊断方法和难度是相似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国外对FUO的定义也出现了变化,主要表现为:检查时间有所缩短,对特定人群【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粒细胞缺乏人群及老年人等】有不同的定义。

但在我国,经典的定义仍然是最常用和符合国情的。

发热待查常见病因及其构成变迁发热待查的病因包括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肿瘤性疾病及其他疾病,其中有部分患者虽然经过系统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因。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病房以收治FUO及疑难重症疾病患者为主。

他们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至2010年间收治的997例FUO患者的病因构成,其中,见图。

综合其此前对1985年-1989年间130例FUO病例以及2000-2003年间449例FUO病例进行的病因总结,绘制了26年间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变迁图,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lin med J)2013年第五期。

国外文献报道,感染、结缔组织病-血管性疾病和肿瘤是发热待查最常见的病因。

华山医院对1999-2009年十年间1558例FUO进行的分析显示,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病例的38%,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占30%、肿瘤占11%,仍然是FUO最常见的三大原因。

但与该医院1960-1980年间数据相比,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所占比例略有下降,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的比例有所上升,而无法最终明确病因的病例仍高达13%(图1)在这3大类疾病中,局灶性感染、结核、心内膜炎、成人斯蒂尔病、巨细胞动脉炎以及淋巴瘤较为常见,但表现各有其不典型之处。

例如,结核病作为发热待查中最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肺外结核远较肺内结核为多,病变可涉及肝、脾、骨、肾、脑膜、腹膜及心包等,表现极其复杂多样;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征也有特殊之处:无基础性心脏疾病的患者日益增多,典型的临床体征(例如,欧氏结节、Janeway结节、Roth斑、心脏杂音)常不明显,至少5%的患者血培养阴性;而肿瘤性则以淋巴瘤最为多见,但结外病变多见,可以累及几乎所有器官,表现十分复杂,因此,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诊断的困难与挑战FUO病因繁多,涉及多个专业的约200多种疾病,由于发热待查疾病本身的特殊性,对临床医生的基础知识、临床经验以及临床思维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般来说,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是极为重要的手段,其临床表现多样,且常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需要临床医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和严密的分析。

实验室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有时许多辅助检查结果相互矛盾,或难以解释病情,更需要临床医生具有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破解“发热待查”的谜团,取得正确的诊断。

1.高度重视病史的重要性不少年轻医生,在采集病史时常常比较重视患者的化验结果和治疗经过,而忽视了发热的规律、患者的流行病学接触史以及发热的伴随症状,而这些常常包含了诊断的重要线索。

例如,患者有羊等动物的密切接触史,就应警惕布鲁菌病的可能;有特殊药物使用史,则应该警惕药物热;而若有视力、听力下降、头痛、咽痛、肌肉关节症状以及呼吸道、泌尿道等的伴随症状,更是对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此外,热型、发热持续时间也是很重要的线索。

一般来说,发热超过2个月,则一般感染性疾病的几率下降,而发热超过1年,则感染和肿瘤的几率下降。

2.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体格检查要全面细致,我们曾多次在甲周、肛门外生殖器、结膜等一般体检容易忽略的部位发现特征性体征,从而很快明确诊断。

此外,应每天对发热待查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对关键体征进行动态跟踪,新出现以及变化的体征均是极其重要的线索。

3.将微生物检测新技术运用于诊断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质谱等技术的发展使病原学检测有了更多的选择,为FUO中罕见的、少见的感染性疾病提供了诊断方法。

4.重视创伤性检查的价值仍有30%的发热待查患者以此明确病因。

应仔细判断活检部位,往往需要一次货多次活组织检查方能明确诊断。

5.结合临床实践,综合判断辅助检查结果,既不重视也不盲从FUO诊断思路探索1、进行重复性动态变化分析,反复寻找潜在性诊断线索①明确各项代表性指标动态变化的趋势性含义,例如:降钙素原(PCT)、铁蛋白、红细胞沉降率、CRP、白细胞(WBC);②明确症状和体征动态改变的临床意义,例如:发热与皮疹、关节痛、浆膜腔积液等;③了解对退热药物反应的动态变化,例如:激素、激素的剂量、激素的种类等。

2、从发热机制方向进行分析了解外源性、内源性类型、作用模式的诊断意义。

3、从免疫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有3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参与发热的病例机制: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

革兰阳性/革兰阴性细菌的脂多糖及肽聚糖等成分经Toll样受体作用于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激发天然免疫及继发免疫,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引起炎症、组织修复和免疫反应。

病毒和结核杆菌免疫发病机制明显不同,激发的免疫反应也不尽相同,临床表现和结局也不一样。

内源性免疫激动剂(包括自身抗原等)激发的免疫反应也显示出不同的临床特征。

4、通过抗生素疗效进行判断分析包括抗生素治疗时机的选择,根据抗生素治疗反应对FUO诊断进行分析,从抗生素疗效判断是否耐药或不适宜应用,并注重从临床特征变化判断细菌的耐药性。

5、从疾病发病过程出发进行分析仔细并深入了解患者病史中的起病经过,寻找是否有病原体侵入途径,从侵入部位判断病原体的种类,从发热特征判断是否为感染,判断感染的程度,评估是否存在细菌耐药以及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疗。

发热待查诊断思路及工具详细、反复的病史询问和全面仔细的体格检查依旧是确定FUO病因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在病史询问中,应特别注意对局部症状、旅行史、动物接触史以及用药史等进行询问,应当重视常见疾病的不典型临床表现。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树突状细胞(DC)检测、血培养(须进行3次)、血生化、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磷酸肌酸激酶及抗核抗体(ANA)检测,血清蛋白电泳、尿常规及相差镜检、尿培养、结核菌素(PPD)试验、骨髓穿刺、胸腹部CT等。

如果检查结果指向某个脏器的病变,应进一步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或活组织检查。

在北京协和医院的数据中,结核病一直高居FUO病因构成的首位。

在2004-2010年间的病因分析中,结核病病例数占FUO总病例数的21.8%,占感染性疾病病例数的45.3%。

其中,肺外结核病例占85.7%。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释放分析试验(IGRA)是一种用于结核杆菌感染的体外免疫检测新方法,其使用结核分支杆菌特有的抗原而非结核菌提取物刺激外周血中结核特异性淋巴细胞产生γ-干扰素,特异性较高,但不能替代传统结核病的诊断手段,其检测结果阴性不能排除结核病诊断。

然而,对于抗酸染色阴性和(或)分支杆菌培养阴性、肺外结核、须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鉴别等情况,IGRA可为诊断提供补充性信息,特别是感染部位的结核杆菌特异性T细胞检测(例如,浆膜腔积液的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 SPOT TB)),可提供更具敏感性与特异性的信息。

FUO结缔组织病中,成人斯蒂尔病占31.5%,血管炎占24.4%,对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阴性的血管炎,要结合临床上多系统损害和组织病理学做出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则主要依靠血管超声的典型表现。

FUO恶性肿瘤中,淋巴瘤占68.4%,对于疑诊的淋巴瘤病例,须反复进行淋巴结、骨髓等活组织检查,必要时手术探查。

诊断步骤1 首先应判断是否为感染所致在临床基本排除感染存在后,才考虑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非感染性疾病)为发热的病因2 如何判断临床感染的存在临床医生须认识“感染中毒症状”,这不仅有助于感染的诊断,且对判断病情轻重亦有意义。

同时还须关注发热伴有的系统症状,以确定感染部位。

判定感染的“金标准”是确定病原体,但目前病原学诊断主要依靠培养或病理,常常难以获得有价值的结果,这是发热待查诊断最大的瓶颈。

3 对于恶性肿瘤性疾病所致发热的诊断,必须要有确定的病理学依据(活检或手术标本)目前临床上发热待查最终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中,以各种类型的淋巴瘤最为常见。

此类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须反复多次检查方能获得证据,而此时常已为病情晚期,治疗的效果已相对较差。

4 免疫性疾病所致发热的诊断须警惕药物热。

此类患者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一般状况较好,停药观察发热可较快消退。

多数情况下,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必须首先排除感染性疾病,并同时排除肿瘤性疾病,方可考虑(排除性诊断)。

两步法诊断思路探索性研究第一步:起病+致病菌侵入、起病指发热等症状发生的最初或起始阶段以及在此之前的潜伏阶段。

起始阶段持续时间为1周左右;潜伏阶段持续时间约1-2周,特殊病例潜伏时间可能更长。

我们更加强调潜伏阶段的诊断意义。

致病菌侵入分析起病阶段致病菌侵入的可能性,寻找起病阶段致病菌侵入的途径。

第二步:动态+炎症指标积分计算动态观察内容包括:①主要伴随症状及体征的动态变化;②各项主要炎症指标的动态变化;③对退热药物反应的动态变化;④影像学等特殊检查结果的动态变化。

炎症指标积分主要炎症指标包括:①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②红细胞沉降率;③C反应蛋白;④抗链球菌溶血素O;⑤乳酸脱氢酶;⑥血清铁蛋白。

其他重要指标包括:①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②抗核抗体;③类风湿因子;④降钙素原;⑤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检测。

还有重要的诊断线索包括:①肝脾肿大;②多浆膜腔积液;③浅表及深部淋巴结肿大;④肌肉酸痛;⑤体重减轻;⑥激素退热效果及实际。

对每个指标按照是否为感染性疾病给予评分,其分值依据国际及国内公认的临床意义以及本研究组300多例FUO患者相关指标的统计学分析予以确定。

具有不同诊断价值的炎症指标监测的时间间隔不同,但不同病例之间必须具有可比性。

根据不同病例的不同病情也可增减监测次数。

患者的处理应尽快明确诊断。

早期初步处理多为对症治疗。

一般患者在最初几天可不给予特殊药物,只要其一般情况尚可,生命体征平稳,可允许医生在一定时期内进行观察及相关检查。

经此阶段,多数患者即可获得正确的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