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源对作物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不同氮源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同氮源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00年
第 3期
耕 作 与 栽 培
■研 究 报 告
不 同氮 源 对 大 豆 生 长 发 育 的影 响
董守坤 ,刘 丽君 ,李小梅 ,马春梅 ,龚振平 ,孙聪姝 ,祖
(.东北农业 大学农 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
摘 要 :试 验 以 东农 4 材 料 , 用 砂 培 方 法研 究 了 氮 素 7为 利
பைடு நூலகம்
*注 : e —E A: 5 5 g eO4・7 0 和 7 4 g 2 D F DT 将 . 7 F S H2 . 5 NaE TA分 别
溶解并定容到 1 L蒸馏水 中。使用时每升营养液加 1 。 ml
1 3 取 样 方 法 .
取样时期 :0 5年 选择 苗期 ( 4 和初花 期 ( 1测 定 3 20 v) R) 种形态氮素对大 豆生 长 的影 响 。根据 2 0 0 5年的 测试结 果 , 20 0 6年选择对大豆生长影响 大的 NH 一 N进行全 生育期
*以 K2O4 衡钾 元 素 。 S 平
表 2 砂 培 营 养 液 其 它成 分 浓 度
1 材 料 方 法
11 试 验 材 料 I
试验 于 2 0- 20 0 5 0 6年在 东北农 业 大学校 内进行 , 用 采 砂培试验方式 。桶直径 0 3 高 0 2 m, . m、 . 8 桶底钻 I m直径 的 c 孔, 装江砂 2 , O 装桶前将 江砂先用 自来水洗 净 。每桶保 苗 6 , 次重复 , 于玻璃 防雨 棚 内 , 株 5 置 防止雨 水淋入 。在大 豆 两片复叶时, 进行根瘤 菌接种 , 其方 法是 取上 年冷 冻保存 的
高氮条件下株 高、 节数显著高于低 氮处理 , 单株粒 数、 单株 子 粒重显著低 于低 氮 处理 , 获指 数和 表观 收 获指 数 显著 降 收 低, 高氮条件下促进 了植株 生长, 但不利 于产量形成 。 关键 词 :大豆 ;氮素 ;生物量 ;产量 氮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 , 限制植 物生长 是 和产量形成 的首要 因素[ , 1 也是 大豆 生 长所 必 须 的营养 元 ] 素 。植物能够吸收利用 的氮 素形 态有硝 态氮 ( 0 —N) 铵 N 、

不同碳源和氮源对4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生长的影响

不同碳源和氮源对4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生长的影响

不同碳源和氮源对4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生长的影响宋瑛瑛;黄丽;唐明【摘要】[目的]明确不同碳源及氮源对4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生长的影响,确定4种DSE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为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沙门外瓶柄霉(Exophiala salmonis)、甘瓶霉(Phialophora mustea)、菊异茎点霉(Para phoma chrysanthemicola)和枝状枝孢菌(Clados porium cladosporioides)4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为材料,在固体和液体条件下培养,研究不同碳源(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果糖、乳糖、可溶性淀粉和山梨醇)和氮源(磷酸氢二铵、草酸铵、硫酸铵、氯化铵、尿素、硝酸铵、硝酸钠、酸水解酪蛋白、胰蛋白胨和蛋白胨)对其菌丝平均生长速度和菌丝干质量的影响.[结果]固体培养条件下,沙门外瓶柄霉、甘瓶霉和菊异茎点霉的最佳碳源均是葡萄糖,枝状枝孢菌的最佳碳源是乳糖;沙门外瓶柄霉、甘瓶霉和枝状枝孢菌的最佳氮源均是硝酸钠,菊异茎点霉的最佳氮源是胰蛋白胨.液体培养条件下,甘瓶霉、菊异茎点霉和枝状枝孢菌的最佳碳源均是可溶性淀粉,沙门外瓶柄霉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沙门外瓶柄霉、甘瓶霉、菊异茎点霉和枝状枝孢菌的最佳氮源分别是磷酸氢二铵、草酸铵、蛋白胨和硝酸铵.[结论]初步确定了4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氮源.【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44)003【总页数】7页(P181-187)【关键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碳源;氮源【作者】宋瑛瑛;黄丽;唐明【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8.1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指一类能定殖于植物根内,不引起植物明显病理学特征,不产孢或产无性孢子的一类小型真菌,属于子囊菌或半知菌[1-2]。

不同氮源对长白山鸡爪苓菌丝体生长及几种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氮源对长白山鸡爪苓菌丝体生长及几种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李 艳 茹 王 健 于 海 茹 。 许 广 波 李 太 元 , , , ,
(. 边 大 学 农 学 院 , 林 延 吉 13 0 ;. 林 农 业 大学 生命 科 学 学 院 , 林 长 春 10 1 1延 吉 3022吉 吉 3 18
3 汪清 县 特 产 局 , 林 汪 清 1 3 O ) . 吉 3 2 0
取大小均 匀一致 的接种 菌块 , 分别 接人上 述培养 皿 中. 个处 理 重 复 3次 , 。 恒温 培 养 , 日观察 记 录 每 2 C下 每
菌丝生 长速度.
收稿 日期 :2 1 0 —O 基 金项 目:国 家 自然科 学基 金 项 目( 0 6 0 4 01 l j 34 0 8 )
液 , mL 0 1mmo/ 2 . lL邻苯二 酚 ,8℃恒 温水 浴反应 3 i , 2 0r n 取出在 4 0r 处测定 0D值 . a 0 m i ③愈创木 酚酶活 性测定 : 0 5mL粗 酶液 , 取 . 加入 3mL 0 1mo/ ( H 值 4 6 乙酸 盐缓冲液 , . 0mmo/ . lL p .) 0 5mL8 lL愈创 木酚 , 2 8℃恒温水浴 反应 3 i , 出在 4 0r 处测定 0D值. 0r n 取 a 9 i m 以灭 活的粗酶液作 对照.


( 【j 1 c ( ‘ }【

¨

一 。

基 删 』 旗 奇养
● 一 (}12 ( \ )S) ;
■r一 \ ( a\ h
0.I 2

= 0 ( l)
:( 1 J{ 8

0 6 0

: 0 0 .4
0. ( ( )
【 】

不同碳源及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不同碳源及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不同碳源及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朱永真;杜双田;车进;常昕;江微;王崇鼎【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碳源、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作用.[方法]以羊肚菌M-4菌株为供试材料,以该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长势、直径,菌丝生长速率、生长指数为指标,考察15种碳源、27种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羊肚菌具有较广的碳源及氮源谱,其对15种碳源和27种氮源均能利用,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尿素时,菌丝长势较好,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10.84,10.26 mm/d和54.20,51.30;羊肚菌对复合氮源、氨基酸、铵盐利用较差;在含不同碳源、氮源的培养基上,羊肚菌菌丝生长曲线差异较大.[结论]羊肚菌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尿素.【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9)003【总页数】6页(P113-118)【关键词】羊肚菌;碳源;氮源;生长速率;菌丝生长曲线【作者】朱永真;杜双田;车进;常昕;江微;王崇鼎【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5;S567.3+9羊肚菌隶属子囊菌亚门(Ascom ycota)、盘菌纲(Discomycetes)、盘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1]因其菌盖表面生有许多小凹坑,外观极似羊肚而得名。

羊肚菌不仅营养丰富,味美可口,而且是重要的药用真菌。

传统医学认为,羊肚菌能益肠胃,化痰理气,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的功能,主治精肾亏损,对头晕失眠、肠胃炎症等有良好的治疗作用[2]。

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营养特点

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营养特点
作物的氮素营养
学习目标
1.掌握作物体内氮素的含量。 2.掌握作物氮的营养特点。 3.掌握氮素的吸收。
一、植物体内氮的质量分数和分布
1.质量分数
一般植物含氮量约占植物体干物重的0.3%-5%,而含量的多少与 植物种类、器官、发育阶段有关。含氮量多的是豆科作物,例如大豆 茎秆含氮嚣是2.49%;非豆科作物一般含氮量较少,例如禾本科作物 一般干物质含氮量在1%左右。作物的幼嫩器官和成熟的种子含蛋白质 多,含氮也多,而茎秆特别是衰老的茎秆含蛋白质少,含氮量也少, 例如小麦的籽粒含氮量为2.0%~2.5%,而茎秆含氮0.5%左右
有时小分子的有机态氮如蛋白质、氨基酸和酰胺态氮等也能被植 物吸收利用。
无机态:NH4+-N、NO3--N(主要)
吸收的形态
有机态:NH2 -N、氨基酸、 (少量) 核酸等
(一)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与同化
1. 吸收:植物主动吸收NO3--N
植物吸收的氮素主要是铵态氮和硝态氮。在旱地农 田中,硝态氮是作物的主要氮源。由与土壤中的铵态 氮通过硝化作用可转变为硝态氮。所以,作物吸收的 硝态氮多于铵态氮。
4. 氮是酶的成分(酶本身是蛋白质)
5. 氮是多种维生素、植物激素、生物碱等的成分
(维生素B1、B2、B6、IAA、CK )
供氮对马铃薯伤流液中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影响
细胞分裂素含量(µmol) 天
连续供氮
连续不供氮
0
196
196
3
420
26
6
561
17
三、植物对氮的吸收与同化
植物吸收氮素的形态主要是无机态氮,即铵态氮和硝态氮。
结论:只要在环境中为铵态氮和硝态氮创造出各自所需要的 最适条件,它们在生理上是具有同等价值。

氮素对玉米生长影响

氮素对玉米生长影响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饲料加工和工业原料作物,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耕地面积减小,资源约束加大,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要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提高单产是满足未来玉米需求的根本途径。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中最重要的元素,以施肥的方式补充土壤氮是实现作物高产优质的有效措施之一。

为此,本文就氮肥对玉米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大面积提升玉米的产量及持续高产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撑.一、氮素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玉米在生长周期中易感氮不足,被称为氮指示植物,玉米农艺性状受氮肥影响明显.如果缺氮,将表现植株细弱,叶色黄绿,底部叶片逐渐向上变黄干枯,雄穗发育延迟或雌穗不能发育,成穗少,粒少,产量明显下降.当氮肥供应充足时,植株枝叶繁茂,躯体高大。

当然,过量施氮肥也会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如植株徒长、根冠比小、营养生长过剩而影响生殖生长等.周晓舟和唐创业研究了氮磷钾对秋玉米农艺性状和植株养分的影响,认为施氮极显著增加了秋玉米的株高、穗位高、茎粗、全氮量和全磷量.宋朝玉等研究也认为,氮肥对增加株高、茎粗、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有显著的作用。

根系形态对氮的吸收显得尤为重要。

已有研究表明,增加氮的供应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可能表现为促进、抑制作用。

当氮素缺乏时,相对较多的光合产物被根系利用,形成较大的根系,以便吸收更多的氮素,在高氮供应条件下,根系的生长量降低,从而降低其对深层养分、水分利用的能力。

对氮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差异的两份玉米自交系进行研究,比较它们在不同氮水平下根系形态的动态变化以及对氮的反应。

结果表明,在氮素胁迫下,苗期根系形态直接与氮效率相关,它对氮素的高效吸收具有重要作用。

陈范骏等研究表明,西玉3号在低氮条件下,在苗期即建立了强大的根系,有利于增强全生育期氮素的吸收,因而表现出高效特性;而高光效1号的情况相反,在高氮条件下具有强大的根系,全生育期大量地吸收氮素,因而表现出高产特性。

土壤中氮主要形态

土壤中氮主要形态

土壤中氮主要形态土壤中的氮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在土壤中以不同的形态存在。

本文将介绍土壤中氮的主要形态,并探讨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一、无机氮形态1. 氨态氮:土壤中的氨态氮主要来自有机物的分解以及氨肥的施用。

氨态氮对植物生长影响较大,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

然而,氨态氮在酸性土壤中容易转化为铵态氮,进而被土壤颗粒吸附,降低其有效性。

2. 铵态氮:铵态氮是土壤中常见的无机氮形态之一,主要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和氮肥的施用。

铵态氮在土壤中容易与土壤颗粒结合,形成不易被植物吸收的“铵态氮-铵态氮铵盐”复合物。

此外,铵态氮还容易被硝化细菌氧化成硝态氮。

3. 硝态氮:硝态氮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的硝化作用,即氨态氮经过硝化细菌的作用被氧化成硝态氮。

硝态氮是植物吸收的主要形态,对植物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硝态氮也容易被淋溶和流失,造成氮素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4. 亚硝态氮:亚硝态氮是硝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含量较低且不稳定。

亚硝态氮的积累可能是硝化作用受到抑制或硝化细菌活性下降的结果。

二、有机氮形态1. 蛋白质:蛋白质是土壤中重要的有机氮形态,其含量较高。

蛋白质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逐渐转化为氨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为植物提供氮源。

2. 腐殖质:腐殖质是土壤中的稳定有机质,其中包含的氮以有机形态存在。

腐殖质对氮的固持和释放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3. 植物残体:植物残体中的有机氮主要以有机形态存在,随着植物的凋落和分解,有机氮逐渐释放为无机氮,为后续作物提供养分。

4. 微生物体:土壤中丰富的微生物也是重要的有机氮来源,微生物体中的氮含量较高,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以释放为无机氮,为植物提供养分。

土壤中氮的形态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氨态氮和铵态氮对植物生长有直接促进作用,但容易被土壤吸附和硝化细菌氧化,降低其有效性。

硝态氮是植物吸收的主要形态,但容易被淋溶和流失,需合理施肥和管理以减少氮素的损失。

不同氮源对铁皮石斛原球茎液体悬浮培养的影响

不同氮源对铁皮石斛原球茎液体悬浮培养的影响
关键词 : 铁皮石斛 ; 氮源 ; 增殖 ; 多糖 ; 蛋 白质 中图分类号 : R 9 3 1 . 7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0 0 0 9 ( 2 0 1 4 ) 0 7 一O 1 5 2 -0 4 铁皮石斛( D e n d r o b i u m c a n d i c u m Wa l 1 . e x L i n d 1 . ) 属 兰科石斛属多年生附生 草本植物 。生于海拔 1 6 0 0 m 以
现主要 从 事 蔬 菜 与 花 木 等 的 教 学 与 科 研 推 广 工 作 。E — m a i l :
1 h s 8 7 4 8 @a l i y u n . c o m.
收 稿 日期 : 2 O 1 3 —1 1 —2 2
S t u d y o n Ul t r a s o n i c Ex t r a c t i o n o f Wa t e r - s o l u b l e F l a v o n o i d s a n d
资源 日趋枯 竭_ 3 ] , 已被列 为 国家二 级保 护植 物。为保
护这一珍贵中药 品种 , 许 多学 者对铁皮石 斛组织培养技 术进行 了研 究[ 8 。在铁 皮石斛 组织培 养 的研 究 中, 以
上的山地半 阴湿的岩石上 , 喜温 暖湿 润气候和半 阴半 阳
的环境 , 不 耐寒 具有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s F r o m G n a p h a l i u m a f f i n e
YAN G Gui — z h e n, CH EN We i - z h e n, XI A N Ca i — x i a, H U AN G Cu i - r o n g

不同碳源和氮源对杏斑点病病菌的影响

不同碳源和氮源对杏斑点病病菌的影响

发的影响。结果表 明: 最适菌丝生长的碳 源为乳糖 、 麦 芽糖 、 蔗糖 , 其 次为 葡萄糖 ; 最适 宜茵丝 生
长 的 氮 源为 谷氨 酸 , 其 次 为硝 酸 钙 、 硝 酸钠 、 甘 氨 酸 。 最 适 宜孢 子 萌发 的 碳 源为 淀 粉 ; 最 适 宜孢 子
萌发 的 氮 源 为氯化 铵 。
了不 同碳源和氮源对杏斑点病病 菌的影响 。
1 材 料与方 法
1 . 1 试 验 材 料
菌种来源 : 杏斑 点病 病 叶采集 于吉林 市 江南 公 园
内, 在北华大学林业 与生态环境实 验室进行 了菌种 的分 离与提纯 , 在无 菌条件 下 , 采用组 织分离 与单孢 子分 离
甘 氨酸、 尿素取代其 中的氮源硝 酸钠 , 共7 个处理 , 每个 处理重复 5次 , 处理 同上 , 置于 ( 2 5 - _ _1 4 -) ℃的生化 培养箱
1 . O 0 g 、 硝酸钙 0 . 9 7 g 、 尿素 0 . 3 6 g 取代查 氏培养基 中硝
收稿 日期 : 2 O 1 2 —1 2 一l 4
A b s t r a c t : Th e t o x i c i t y o f Be a u v e r y i a b a s s i a n ‘ MZ O 4 1 O 1 6’ a g a i n s t d i f f e r e n t s t a g e s( 1 a r v a e , p u p a e a n d a d u l t )o f
中暗培养 5 d 测量 菌落直径 ~ l 。 1 . 2 . 2 不同碳 、 氮源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以清水 为基础 培养基 , 配制含 以下碳源物质的溶液 : 每5 0 0 m I 溶液 中

不同氮源对2种微藻生长及总脂含量的影响

不同氮源对2种微藻生长及总脂含量的影响
12 培养 条 件 . 藻种 均利 用 实验室 自行 设计 的直径 80c 柱 . m
元素循环中的重要载体【。微藻具有光合作用效率 1 ] 高 、环境 适应 能力 强 、生长 周期 短 、生物 量 高等特 点 ,是生 产生 物质 能 的潜在 资 源 ,因此成 为 目前 国 内外 的研 究 热点 【 J微 藻生 物柴 油是 公认 的理想 可 2。
分 别在 8 ~ 0和 85 95 . 1 5 . .。 ~
2 结 果
21 不 同氮源对 2株 微藻 生长 的影 响 .
23 不 同氮 源对 2株 微 藻色 素积 累的影 响 .
不同氮源条件下 2 种微藻生长的生长曲线见图 1 ,由图可 知 ,2株 藻均 在添 加硝 态氮 (a 3的情 N NO) 况下生长状况最佳 , 而在添加铵态氮 H c) 41 条件下
离 的2 藻— — 网状 空 星 藻 C e s u ei ltm 株 o l t m rt uau ar c
在试 验 周期 内 ,每天 测定 培养 液 的 O 8、p D6 0 H 以及 色 素含 量 。O 8以 T 一8 0紫外 可见 分光 光 D6 0 u 11 度计 测定 ;H 以 p cn 0 防水 笔型 p p Hsa3 型 H计测 定 ;
P( 萝 卜 = x 4 岭 ‘ 一。 胡 素)4 OD 8 mL 0 培 养 完成 后 ,取 1 0 mL 藻液 经 已烘干 称量 的
基 金项 目: 基础 研 究重 大项 目前 期 研究 专项 ( 0 0 B14 0 )国 家科 技支 撑计 划 ( 0 1 A 4 0 )海 南 大学 植物 学 国家级 重点 学科 ( 70 1 2 1C 34 9 ; 2 1B D1B 1 ; 0 色素的积累并无 e c a m tu t 明显影 响 , 组在 5d均 开始进 入平 稳期 , NH C 各 而 41 组的叶绿素 a自 7d 开始出现明显下降 ,一直持续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氮源选择和管理方法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氮源选择和管理方法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氮源选择和管理方法氮源选择和管理方法在食用菌类栽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食用菌类栽培中的氮源选择和管理方法,以帮助农民和种植者获得更好的收成。

一、氮源选择在食用菌类栽培中,不同的氮源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具有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选择合适的氮源有助于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1. 有机氮源有机氮源是指含有大量有机质的肥料或废弃物,如禽畜粪便、地膜等。

这类氮源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促进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

同时,有机氮源还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湿度的作用,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

2. 无机氮源无机氮源主要指化肥中的氮元素,如尿素、铵盐等。

这类氮源溶解速度快,能够迅速提供氮元素供给,促进食用菌菌丝快速生长。

然而,过量使用无机氮源容易导致菌丝生长过旺,会降低菌盖和菌柄的质量。

二、氮源管理方法在选择合适的氮源后,正确的管理方法对于食用菌类栽培的成功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氮源管理方法。

1. 施肥量控制合理的施肥量是保证食用菌正常生长的关键。

过量的施肥量会导致氮饱和,影响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

因此,需要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食用菌的需求量来确定合理的施肥量,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

2. 施肥时机氮源的施肥时机也是决定食用菌生长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氮元素的施肥应在整个生长周期中合理分配,根据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不同需求进行施肥。

在菌丝生长的初期,适量施加氮源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在菌丝生长后期和子实体发育时期,适量减少氮源的施肥,有助于提高子实体的品质和产量。

3. 氮源的配比不同的氮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

合理的氮源配比有助于提高氮的利用率和食用菌的生长。

一般来说,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的配比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食用菌对氮元素的需求。

4. 氮源的pH值调节食用菌的菌种对氮源的pH值有一定的要求。

一些食用菌,如平菇、杏鲍菇等,在酸性环境中生长较好,而其他一些食用菌如香菇、牛肝菌等则喜欢中性或碱性环境。

不同碳、氮源营养对秀珍菇菌丝体生长及其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碳、氮源营养对秀珍菇菌丝体生长及其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北方 园 艺2 0 1 4 ( 0 2 ) : 1 4 3 ~ 1 4 5
・ 食用菌 ・
不 同碳 、 氮源营养对秀珍菇 菌丝体生长及 其 胞 外 酶 活 性 的影 响
李 守 勉 ,李 明,田 景 花 ,李 伟 平
( 河北 农 业大 学 园艺 学院 , 河北 保定 0 7 1 0 0 1 )
素酶 的活性 , 不仅对开发 自然界 丰富 的木质 素资源具有 重要 意义 , 而且是研究 秀珍菇菌生长发 育 的基础 。该试 验系统研究 了培养基中不同的碳 、 氮源 营养 因子对 秀珍 菇菌丝合成纤维素酶及木 质素酶能力 的影响 , 旨在确定
最佳 的碳 、 氮源 , 为进 一步 的生理 生化研 究 和新 品种选
Ab s t r a c t : T a k i n g Hy p s i z y g u s ma r mo r e u s a s ma t e r i a l , t h e y i e l d o f Hy p s i z y g u s ma r m o r e U 5 o n t h e f i r s t , t h e t h i r d a n d t h e
摘 要 : 以“ 秀丽 1 号” 秀珍菇 为试材 , 研 究 了不同碳 、 氮源对秀珍菇 菌丝 生长及菌丝分泌的胞
外酶 活性 的影响 。结果表 明 : 以麦芽糖为碳源 、 以酵母 浸膏为 氮源时, 茵丝 生长速度 最快 , 生 长势
最旺盛, 胞外酶活性 较高。
关键词 : 秀珍菇 ; 碳氮源 ; 菌丝生长 ; 胞外酶活性 中图分类号 : S 6 4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0 0 0 9 ( 2 0 1 4 ) 0 2 —0 1 4 3 一O 3 秀珍菇 ( P l e u r o t u s g e e s t e r a n u s S i n g e r ) 属真菌 门( E u —

不同氮源对棉花炭疽病病原菌的影响研究

不同氮源对棉花炭疽病病原菌的影响研究
Ab s t r a c t Ef f e c t o n c o t t o n a n t h r a c n o s e p a t h o g e n o f n i t r o g e n wa s s t ud i e d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s po r u l a t i o n wa s t h e h i g h e s t us i n g s o d i um n i t r a t e a s n i t r o g e n a n d pa t h o g e n g r o wt h r a t e Wa s t h e ma x i mu m u s i n g p e p t o n e a s n i t r o g e n.
E fe c t o f Ni t r o g e n O n Co t t o n An t h r a c n o s e P a t h o g e n
TANG J i ( C h e m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D e s i g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An h u i P r o v i n c e , He f e i An h u i 2 3 0 0 0 9)
2 . 2 对 病菌产 孢量 形成 的影 响
基, 经 过 一段 时 间培 养 后 , 对其 培 养性 状 进 行观 察 , 并对 所 观察 到的结 果进 行显 微计测 和摄 影 。
1 . 2 不 同氮 源对 病原 菌的 影响
通过 计算孢 子浓度 , 表明炭疽 菌在不 同氮源培 养基 上 的 产 孢 量差 异 较大 。 其中, 以硝 酸 钠 的产 孢 量最 大 , 达 1 6 3 3 . 5 万个, L, 其 次 是硝 酸 钾 、 蛋 白胨 , 其 产孢 子 量 分 别达 1 2 5 0 . 0 万、 7 1 6 . 5万个 , L. 硝 酸铵 、 磷 酸 氢二 铵和 C K 的产孢 量 较 少 ,

不同碳氮源培养基对茯苓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碳氮源培养基对茯苓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第40卷 第02期 2021年02月V ()1.40No(2 Feb. 2021种子 (Seed)不同碳氮源培养基对茯苓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吴宸印,徐彦军,田浩原(贵州大学食用菌研究院,贵阳550025)摘 要 采用不同配方碳氮营养培养野生茯苓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研究各培养基对茯苓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碳源的母种培养基中马铃薯、芋头比胡萝卜和番薯作碳源更有利于茯苓菌丝生长,茯苓菌丝在酵母膏、蛋白胨 作氮源的母种培养基中生长势强于硫酸铵、尿素的培养基;茯苓菌丝对松木屑有嗜好性,以松木屑作为原种、栽培种培养 基碳源并增加麦粒和玉米面用量,茯苓菌丝生长良好,菌核产量与未加麦粒且以油菜饼为氮源的配方达极显著差异;玉米面、麦麸作原种和栽培种氮源比豆饼、油菜饼更利于茯苓菌丝的吸收利用。

关键词:茯苓;碳氮营养;菌丝性状;菌核产量DOI :10.1 6590/ki. 100-4 705.202 1(2.102中图分类号:S 567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4 705(2021)02)102)3Effects of Different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on the Growthand Yield of Poria cocos MyceliaWU Chenyin , XU Yanjun , TIAN Haoyuan(Institute of Edible Fungi ,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Abstract : In this study, the stock culture ? pre-culture spawn and cultispecies of wild Poria cocos werecultivated with different, carbon and nitrogen (C/N) nutrition ,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edia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P . cocos hyphae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otato and t.aro weremore favorable to the growth of P . cocos mycelia in the stock culture medium with different, carbonsources than carrot, and sweet, potato ? and the growth potential of P . cocos mycelia in the stock culture medium with yeast, extract, and peptone as the nitrogen source was stronger than that, with ammoniumsulfate and urea. Additionally, the hyphae of P . t:ocos had a preference for pine sawdust? and the hyphae of P . cocos grew well when pine sawdust, was used as the carbon source of the pre-culturespawn and cultispecies with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wheat, and corn flour.The yield of sclerotinia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formula without, wheat, and with rape cake as nitrogen source. Corn meal and wheat, bran as the nitrogen source of pre-culture spawn and cultispecies were morebeneficial to the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hyphae of P . cocos than bean cake and rape cake.Key words : Poria co c os ; carbon and nitrogen nutrition ; hyphae traits ; sclerotium yield茯苓[Wolfpoii cocos ( Schwein.) Ryvaden&Gilb ] 为担子菌门多孔菌目多孔菌科沃菲卧孔菌属的腐生 (兼寄生)真菌,生于海拔1 800 m 以下的松林灌丛,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

不同碳氮源对复合木质素降解菌木质素降解酶系活力的影响

不同碳氮源对复合木质素降解菌木质素降解酶系活力的影响

不同碳氮源对复合木质素降解菌木质素降解酶系活力的影响摘要:通过小麦秸秆固态发酵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碳、氮源对2株侧耳属白腐真菌Tf1(Pleurotus sajor-caju)和JG1(Pleurotus Cornucopiae Roll)混合发酵产酶活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Lip和MnP是复合木质素降解菌Tf1+JG1主要的木质素降解酶。

以淀粉为碳源,麸皮为氮源时总酶活最高,分别为1 419.01 U/g和1 626.64 U/g。

关键词:碳源;氮源;木质素降解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中图分类号:S636.2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0.02.006Effect of Different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on Lignin Degradation Enzyme Activity of Combined Lignin-Degrading FungusFAN Huan1, LIANG Jun-feng2, ZHAO Run2, ZHANG Jin-feng2, ZHANG Hong-sheng2(1.Tianjin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Tianjin 300112, China; 2.Institute ofAgr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Tianjin 300191, China)Abstract: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on ligninolytic enzyme activity of the combination of Tf1(Pleurotus sajor-caju)and JG1(Pleurotus Cornucopiae Roll)of the wheat straw after the substrate solid state ferment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Lip and MnP were the major lignin-degrading enzymes of Tf1+JG1. Starch and wheat bran were the optimum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After 9 d fermentation. the total enzyme activities were respectively 1 419.01 U/g and 1 626.64 U/g.Key words: carbon sources; nitrogen sources;lignin-degrading fungus; lignin peroxidases; Mn-dependent peroxidases; Laccase秸秆成分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约70%能够被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降解利用,但由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相互交联,并将纤维素镶嵌于内,形成坚固的酯键或醚键;同时,木质素又包围纤维素形成一种外围基质,阻碍微生物和酶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

不同氮源处理对4个木薯品种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同氮源处理对4个木薯品种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同氮源处理对4个木薯品种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赵金铃;潘晋龙;吴宇垚;韩昊祥;张怀方;陈新;曾长英
【期刊名称】《热带生物学报》
【年(卷),期】2024(15)1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形态的氮源对不同品种木薯(Manihot esculenta)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差异性,以‘CH16’、‘SC16’、‘SC205’和‘17Q’等4个
木薯品种作为试验材料,设置了-N、NO_(3)^(-)、NH4+三种不同氮源,围绕4个木薯品种的生长状况、氮含量、根系形态、氮积累量、氮素利用效率等特征展开研究。

结果表明:在NaNO3(3 mmol·L^(-1)),NH4Cl(3 mmol·L^(-1))处理下,‘SC205’、‘17Q’对铵态氮的氮素利用效率相对较高,属于喜铵品种,‘SC16’和‘CH16’
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利用效率和喜好性无差异;在无氮条件下,‘17Q’和‘SC16’耐低氮胁迫能力相对较强,是氮高效品种,而‘SC205’和‘CH16’耐低氮胁迫能
力相对较弱,是氮低效品种,其中,‘CH16’的耐低氮能力最弱。

【总页数】8页(P19-26)
【作者】赵金铃;潘晋龙;吴宇垚;韩昊祥;张怀方;陈新;曾长英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33;Q945
【相关文献】
1.低温胁迫对不同木薯品种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2.NaCl处理对不同黄瓜品种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3.2种氮素的分根处理对木薯幼苗生长发育和氮效率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氮源对黑松幼苗根-土界面无机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

不同氮源对黑松幼苗根-土界面无机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
陈永 亮
( 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临 临 沂 26 0 ) 7 0 5
摘 要 : 用 根 垫 一冰冻 切 片 法研 究不 同 氮 源 对 石 灰 性 潮 土 中 黑 松 幼 苗 根 一土 界 面 无 机 磷 形 态 转 化 及 有 效 性 的 影 响 。 结 果 表 明 : 态 氮 ( H — 处 理后 幼 苗 根 一土 界 面 p 值 较 对 照 处 理 明显 降低 , 硝 态 氮 ( O 一N 处 理 后 铵 N N) H 而 N; ) 幼 苗 根 一土 界 面 p H值 较 对 照处 理 升 高 , 同氮 源 引 起 的 幼 苗 根 一土 界 面 p 值 变 动 的 幅 度 取 决 于 氮 源 的 质 量 分 不 H 数 。铵 态 氮 处 理 明 显 降 低 了幼 苗 根 一土 界 面 c 一 F —P和 A 一P质 量 分 数 ,0 ,0 a P,e 1 10 2 0和 4 0m ・g 的 铵 态 氮 0 g k 处 理 后 , 根表 0~1m 距 m处 C a 一P较 土 体 亏 缺 率 分 别 为 3. % ,5 9 和 5 . % ,e—P较 土 体 亏 缺 率 分 别 为 71 4.% 77 F
Efe t fDif r ntNir g n ur e n Tr n f r a i n a v ia lt f f c s o fe e t o e So c so a so m to nd A a l bi y o i I o g n c Pho p r s i h o - o lI t r a e o n s t u e g iS e ln s n r a i s ho u n t e Ro tS i n e f c fPi u h nb r i e d i g
b l o l Ho v r h d i o fNH4一 i n fc n l e r a e h H a u n t e r o - o li t r c n h d i o u k s i. we e ,t e a d t n o i + N s g i a ty d c e s d t e p v l e i h o t s i n e a e a d t e a d t n i f i

氮源的类型

氮源的类型

氮源的类型
氮源是指植物生长所需的氮元素的来源,不同类型的氮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氮源可以分为有机氮和无机氮两类。

有机氮主要来自于植物残体、动物排泄物和有机肥料,其中包含着较为复杂的有机化合物,需要通过微生物分解后才能被植物利用。

无机氮则主要来自于硝酸盐、铵盐等化肥,这些化合物可以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

除了有机氮和无机氮,还有一些特殊的氮源,如大气氮和凝固氮。

大气氮主要存在于空气中,大部分植物无法直接利用,需要通过固氮菌的作用转化为可以被植物吸收的铵盐。

凝固氮主要存在于土壤中,是一种含氮化合物,可以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释放出氨气,再被植物吸收。

不同类型的氮源对植物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有机氮含量较低,释放缓慢,作用时间较长,适合用于长效肥料;无机氮含量较高,释放较快,作用时间较短,适合用于追肥和短期作物;大气氮和凝固氮含量较低,但对土壤有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

综上所述,选择适当的氮源类型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土壤条件进行选择。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铵态氮与硝态氮的差异铵态氮肥:氮肥中氮素的形态是氨( NH3)或铵离子(NH4+)。

例如液态氨、氨水、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

硝态氮肥:氮肥中氮素的形态是硝酸根(NO3-)。

如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钙。

硝、铵态氮肥:氮肥中含有铵离子和硝酸离子两种形态的氮。

如硝酸铵、硝酸铵钙、硫硝酸铵。

酰胺态氮肥:主要有尿素植物可以大量吸收的氮,是铵态氮和硝态氮,也可吸收少量有机态氮,如尿素和结构比较简单的氨基酸。

铵态氮是还原态,为阳离子;硝态氮是氧化态,为阴离子。

它们所带的电荷不用,在土壤中的行为以及对植物的营养特点也不一样。

不能简单地说哪种形态好,哪种形态不好。

它们的好坏与施用条件和作物种类等有关。

铵态氮在带阴离子的土壤胶体中容易被吸附,而硝态氮则不能被吸附,具有更大的移动性。

硝态氮被植物吸收后,要经过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还原成铵态氮后,才能进一步合成氨基酸。

不同作物施用两种形态氮的反应往往不一。

水稻施用铵态氮的效果比硝态氮好。

因为水稻幼苗根中缺少硝酸还原酶,对硝态氮不能很好利用。

除水稻本身原因外,水田中施用硝态氮易于流失,而且在淹水条件下的反硝化作用也是氮素损失的原因。

因此,在水稻田施用硝态氮肥,有资料认为其肥效只有铵态氮肥的60%—70%。

而与此相反的是烟草和蔬菜,它们是喜硝态氮的作物。

硝态氮肥极易溶解,在土壤中活动性大,能迅速提供作物氮素营养,同时,又易于流失,肥效较短。

这种特性符合烟草的要求,叶片要生长快,在适当时候又能落黄“成熟”。

而且硝态氮有利于烟草体内形成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烤出的烟叶品质好,燃烧性好。

蔬菜施用硝态氮产量高,如硝态氮低于肥料全氮的50%,产量明显下降。

因此,生产烟草、蔬菜专用肥时,氮肥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硝态氮。

但由于在土壤水分、温度、通气条件适宜时,铵态氮可经硝化作用,氧化成硝态氮。

所以,烟草、蔬菜也不是绝对不能施用含铵态氮的肥料。

另外,施用硫酸铵等生理酸性肥料作物生长不好,往往不是由于铵态氮肥不宜,而是由于生理酸性造成的。

尿素施入土壤后一般要经过脲酶水解,转化成铵态氮肥,才能被植物大量吸收利用。

硝态氮与铵态氮的一些区别复合肥2010-06-10 09:36:38 阅读10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硝态氮肥:氮肥中氮素的形态是硝酸根(NO3-)。

如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钙。

特点:1、易溶于水,溶解度大,为速效氮肥。

2、吸湿性强,易结块,吸水后呈液态,造成使用上的困难。

3、受热易分解放出氧气,是体积聚增,易燃易爆,运中不安全的。

4、不易被土壤胶体吸附水田不易用的。

铵态氮肥:氮肥中氮素的形态是氨( NH3)或铵离子(NH4+)。

例如液态氨、氨水、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

特点:1、易溶于水,肥效快,作物直接吸收。

2、容易吸收不易在土壤中流失。

3、在碱性土壤中容易挥发。

4、在通气好的土壤中可以转化成硝态氮,易造成氮的淋失和流失。

硝、铵态氮肥:氮肥中含有铵离子和硝酸离子两种形态的氮。

如硝酸铵、硝酸铵钙、硫硝酸铵。

尿素:施入土壤中一小部分以分子态溶于土壤溶液中,通过氢键作用被土壤吸附,其他大部分在脲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碳酸铵,进而生成炭酸氢和氢氧化铵。

然后NH4+能被植物吸收和土壤胶体吸附,NCO3-也能被植物吸收,因此尿素施入土壤后不残留任何有害成分。

另外尿素中含有的缩二脲也能在脲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和碳酸,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受土壤PH值、温度和水分的影响,在土壤呈中性反应,水分适当时土壤温度越高,转化越快;当土壤温度10℃时尿素完全转化成铵态氮需7——10天,当20℃需4——5天,当30℃需2——3天即可。

尿素水解后生成铵态氮,表施会引起氨的挥发,尤其是碱性或碱性土壤上更为严重,因此在施用尿素时应深施覆土,水田要深施到还原层。

硝态氮不宜用于水田是因为硝态氮极易溶于水,造成流失很大(特别是放水后)。

特别是湖塘改田,流失很严重。

所以硝态氮更适用于干旱地。

而且冬天温度低时硝态氮也能发挥作用。

铵态氮在大棚蔬菜里是禁止使用的,铵态氮挥发时会对作物造成伤害的,硝态氮责不会。

铵态氮是还原态,为阳离子;硝态氮是氧化态,为阴离子。

铵态氮在带阴离子的土壤胶体中容易被吸附,而硝态氮则不能被吸附,具有更大的移动性。

水稻施用铵态氮的效果比硝态氮好。

因为水稻幼苗根中缺少硝酸还原酶,对硝态氮不能很好利用。

除水稻本身原因外,水田中施用硝态氮易于流失,而且在淹水条件下的反硝化作用也是氮素损失的原因。

烟草和蔬菜是喜硝态氮的作物。

硝态氮肥极易溶解,在土壤中活动性大,能迅速提供作物氮素营养,同时,又易于流失,肥效较短。

这种特性符合烟草的要求,叶片要生长快,在适当时候又能落黄“成熟”。

而且硝态氮有利于烟草体内形成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烤出的烟叶品质好,燃烧性好。

蔬菜施用硝态氮产量高,如硝态氮低于肥料全氮的50%,产量明显下降。

科学认识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科学认识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根据氮肥中氮素化合物的形态将氮肥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和氰氨态氮肥。

随着人们对硝态氮肥施用效果的肯定,近两年,肥料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硝基复合(混)肥的热潮,许多肥料厂家及商家对硝态氮肥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事实,无论是铵态氮还是硝态氮都可以作为植物生长和高产的良好氮源,究竟哪种肥料施用效果好,有发展前景,需要根据作物、土壤、肥料的性状来确定,更需要深入解读植物吸收铵态、硝态两种形态氮素营养的生理性质。

A: 植物中氮素的主要来源植物可以利用的氮素形态主要是铵态氮、硝态氮,也能少量吸收一些简单的有机含氮化合物如氨基酸、酰胺(如尿素)等。

空气中含有近79%的氮气,只有某些微生物(包括与高等植物共生的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大多数植物没有这一本领。

而植物吸收的氮素主要来自它们生存的介质——土壤。

土壤本身存在的氮素并不多,而且土壤中的氮素并不能被植物全部利用,植物能利用的仅是其中一小部分,即土壤中存在的铵态、硝态氮,而一些有机氮素,如简单的氨基酸、酰胺等也能被作物吸收利用,但其数量很少,又会被微生物转化成其他形态,难以在土壤长期存留;植物对其吸收也远不如无机氮容易,这些有机氮只能使植物存活,而不能使其丰产。

B: 形态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应植物在吸收和代谢两种形态的氮素上存在不同。

首先,铵态氮进入植物细胞后必须尽快与有机酸结合,形成氨基酸或酰胺,铵在植物体内的积累对植物毒害作用较大。

硝态氮在进入植物体后一部分还原成铵态氮,并在细胞质中进行代谢,其余部分可“贮备”在细胞的液泡中,有时达到较高的浓度也不会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单纯施用硝态氮肥一般不会产生不良效果,而单纯施用铵态氮则会发生铵盐毒害,在水培条件下更易发生。

植物为什么不按其需要有计划地吸收,而要奢侈地吸收硝态氮,并“贮备”于液泡中呢?研究表明,硝态氮在营养器官生长时期大量累积是一切植物的共性,随着植物不断生长,体内的硝态氮含量越来越少。

据了解,植物在营养生长阶段大量地吸收营养物质,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当前生长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供给后期生长的需要。

硝态氮在植物体中累积是植物的“贮备”措施,也是适应逆境的表现。

营养生长期累积的硝态氮多,即使后期土壤供应养分不足,植物仍能很好地生长和发育;累积的硝态氮越多,后期生长发育越良好。

另外,NO3-在液泡内还是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在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合成减少,液泡内有机物含量下降时,NO3-可替代它们起渗透调节作用,这种调节需要的能量也低。

虽然铵、硝态氮都是植物根系吸收的主要无机氮,但由于形态不同,也会对植物产生不同效应。

硝态氮促进植物吸收阳离子,促进有机阴离子合成;而铵态氮则促进吸收阴离子,消耗有机酸。

一般而言,旱地植物具有喜硝性,而水生植物或强酸性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则表现为喜铵性,这是作物适应土壤环境的结果。

如玉米、小麦,对硝态氮偏好;在等氮量供应情况下,硝态氮的增产效果要更突出些。

例如,蔬菜是一类对硝态氮非常偏爱的作物,在水培条件下表现更为明显。

在水培试验中,只要营养液中加入硝态氮,没有铵态氮、尿素态氮,蔬菜正常生长。

相反,没有硝态氮而加入尿素或任何铵态氮,蔬菜就生长不正常,甚至绝收。

同时,烟草也是一种对硝态氮反应良好的作物,施用硝态氮不但能提高其产量,也能改善其品质。

水稻终生以水为家,铵态氮一直被认为是其最好氮源。

但最近的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也喜欢硝态氮,后期补施一些硝态氮肥会有锦上添花之效,获得更高的产量。

随着外界浓度升高,硝态氮作氮源的优势明显增加,铵态氮抑制植物生长的效应也更明显。

C: 硝态氮肥前景广阔氮肥按其中所含氮素养分的形态,可分为铵态氮肥(如碳酸氢铵)、硝态氮肥(如硝酸钾)、酰胺态氮肥(如尿素)和氰氨态氮肥(如石灰氮)。

硝酸铵含有硝态氮和铵态氮各半,称为硝铵态氮肥。

硝酸磷肥和硝酸磷钾肥等复合(混)肥料,其中的氮素养分也有硝态氮和铵态氮,连同硝酸铵在内,可统称为含硝态氮肥料。

一般情况下,同时施用铵态氮和硝态氮肥,往往能获得作物较高的生长速率和产量。

同时施用两种形态氮,植物更易调节细胞内pH值和通过消耗少量能量来贮存一部分氮。

两者合适的比例取决于施用的总浓度:浓度低时,不同比例对植物生长影响不大,浓度高时,硝态氮作为主要氮源显示出优越性。

我国氮肥的产量很大,主要是含酰胺态氮的尿素,其次是以碳酸氢铵为主的各类铵态氮肥。

与世界化肥主产国比较,我国生产的含硝态氮化肥的比例很小。

直到今天进口的含硝态氮的三元复合(混)肥依旧受到农民欢迎。

这些事实都说明含硝态氮化肥在我国是有市场的,它的数量不是太多,而是不够。

所以,像硝酸磷肥和硝酸磷钾肥等含硝态氮的硝基高浓度三元素复合(混)肥应多生产一些。

这类含硝态氮的三元复合(混)肥主要可用于旱地作物及棉花、烟草、果树、蔬菜等偏好硝态氮的经济作物,既可充分发挥其肥效,又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只要因作物、因地区(土壤)制宜,合理配方,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含硝态氮的肥料不应禁用中国农科院土肥所等单位进行“硝酸磷肥和硝酸铵对蔬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的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无公害农业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

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化肥的过量和不均衡施用,在局部地区和某些作物上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为消除由此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2002年初,中国农科院土肥所以及山西长治、河南新乡、河北秦皇岛、山东寿光土肥站进行了“硝酸磷肥和硝酸铵对蔬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的研究,并在鲁、晋、冀、豫四省组织实施了“硝态氮肥对蔬菜品质、产量影响”的试验。

中国农科院土肥所林葆研究员在总结各试验情况过程中指出:2002年在各地区开展的“硝态氮肥对蔬菜品质、产量影响”试验结论基本一致,从试验的结果来看,不论是施用含硝态氮的肥料,还是含铵态氮或尿素态氮的肥料,只要氮肥用量相同,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所以一些地方把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超标归咎于施用含硝态氮的肥料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