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采购审计指南
物资采购审计指南
物资采购审计指南一、引言物资采购是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物资采购涉及的金额较大,采购环节存在较高的风险,因此需进行审计以确保采购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物资采购审计的要点和指导原则。
二、物资采购审计的目的与范围1.目的:物资采购审计的目的在于评估采购活动的合规性、效率和经济性,包括采购决策的科学性、采购流程的规范性、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等。
2.范围:物资采购审计的范围包括采购策略的制定、采购程序的执行、采购文件的管理、采购合同的履行等所有与采购活动相关的方面。
三、物资采购审计的重点内容1.采购策略和决策:审查采购决策的科学性和合规性,评估采购策略的制定过程和合理性,包括分析采购需求、制定采购计划、确定供应商评审标准等。
2.采购流程和程序:审查采购流程的规范性和符合性,评估采购程序的执行情况,包括需求申请、报价比较、供应商评审、合同签订等环节。
3.采购文件管理:审查采购文件的编制和管理是否符合规定,包括采购需求文件、采购方案、采购合同等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存档情况。
4.采购合同履行:审查采购合同的执行情况和履约情况,包括供应商的履约能力、合同质量标准、交付时间、支付款项等。
5.采购费用核算:审查采购费用的核算和控制,包括采购成本的估算、采购费用的计算、合理性评估等方面。
四、物资采购审计的方法和技巧1.数据分析:通过对采购数据的分析,了解采购活动的相关情况,包括采购金额、采购频率、采购对象等。
可利用专业审计软件或数据挖掘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2.实地核查:实地核查采购文件和合同的存档情况,检查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等。
3.抽样检查:在采购样本中选择典型的案例进行检查,以验证采购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4.风险评估: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风险管理策略。
5.问题识别: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出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五、物资采购审计的结果与报告1.结果呈报:将审计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梳理,形成审计报告。
物资采购专项审计实施方案
物资采购专项审计实施方案一、背景。
物资采购是企业运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物资采购环节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往往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例如采购程序不规范、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合同管理不善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企业面临财务风险、声誉风险和法律风险。
因此,对物资采购进行专项审计,是保障企业利益和风险管控的重要手段。
二、审计目的。
本次物资采购专项审计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企业物资采购活动的真实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为企业提供合理化建议,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
三、审计范围。
本次审计将对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物资采购活动进行全面审计,包括但不限于采购流程、采购合同、供应商管理、采购成本等方面的内容。
四、审计内容。
1. 采购流程审计,对企业的采购流程进行全面审计,包括采购计划编制、采购需求确认、供应商选择、采购合同签订等环节的合规性和规范性进行审计。
2. 采购合同审计,对企业的采购合同进行审计,包括合同的签订程序、合同内容的合规性、履约情况等方面进行审计。
3. 供应商管理审计,对企业的供应商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包括供应商选择标准、供应商资质审核、供应商绩效评估等方面进行审计。
4. 采购成本审计,对企业的采购成本进行审计,包括采购成本的构成、采购成本的合理性、采购成本的控制情况等方面进行审计。
五、审计方法。
本次审计将采用文件审查、询问函调查、现场检查等多种方法进行,确保审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六、审计程序。
1. 制定审计计划,根据审计范围和内容,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2. 收集审计证据,通过文件审查、询问函调查等方式,收集与审计内容相关的证据材料。
3. 进行现场检查,对采购流程、采购合同、供应商管理等方面进行现场检查,获取实际操作情况。
4. 分析审计结果,对收集到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5. 编写审计报告,根据审计结果,编写详细的审计报告,提出合理化建议。
物资采购审计方案
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物资采购审计方案一、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及价格确定(一)审计内容(风险点)1、供应商是否按制度及公司管理要求,通过考察、评价、试用、批量正常供货的流程,纳入公司供应商体系。
是否有考察记录、评价记录、小批量试用合格通知等书面资料。
2、供应商供货价格是否由物资部会同质量部、技术部、生产部及审计部等相关部门共同谈定。
谈判是否有记录。
3、采购合同签订的内容、条款、物资清单及价格是否与谈判记录一致。
4、采购价格的确定依据是否合理,是否充分了解市场价格,是否充分进行比价、议价。
5、比价及议价的过程是否公平、公正、合理,是否能规避欺诈风险。
6、采购是否有计划,计划编制是否依据公司生产计划需求及公司现有库存等,计划是否有审批控制。
是否有书面的采购计划(月度、季度、年度)7、急需物资及零星物资采购,是否有符合要求的采购申请,实际采购数量是否超出采购申请。
(二)应对的审计程序及步骤1、查阅供应管理(选择)制度及相关操作流程,取得当年名有供应商名单,并注明当年新增供应商;抽查供应商名单中的供应商是否与核算系统内供应商一致,新增供应商是否经过规定的流程审批后进入供应商体系,供货时间是否在审批完成后。
2、抽查供应商考察记录表及评价表,抽查供应商谈判记录,抽查比价单,了解相关部门是否参与,过程控制是否执行到位。
3、抽查采购计划及采购订单,核对计划与订单是否一致;4、抽查采购申请与采购订单,核对申请与订单是否一致;5、抽查采购合同,追溯到价格谈判记录或比价记录,核对合同是否执行了相应的价格。
6、抽查钢材采购合同,对应到相应采购订单,核查订单实际收货数量是否超过采购合同数量。
7、抽查年采购量在500万以上的中间贸易商合同,询问不直接从制造厂家采购的原因。
二、物资验收入库(一)审计内容(风险点)1、仓库是否按公司规定对物资验收入库,如清点物资数量,核对规格型号及数量是否与送货单(报检单)一致;当天到货物资是否及时办理入库;签字确认手续是否执行齐全;验收入库完成后是否及时传递单据,交给记账人员及时过账,保证账实一致。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物资采购审计完整版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物资采购审计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审计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物资采购审计的内容、程序与方法,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所称物资采购审计是指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物资采购各部门和环节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等所进行的独立监督和评价活动。
本指南所称“物资”是指组织在产品生产、基本建设和专项工程中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配件和设备等。
第三条本指南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四条物资采购审计的目的是改善物资采购质量,降低采购费用,维护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组织价值的增加及目标的实现。
第五条物资采购审计是对物资采购全过程实施的监督和评价,是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的融合。
物资采购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采购计划、采购合同、采购招标、供货商选择、采购数量、采购价格、采购质量、物资保管、结算付款以及物资采购期后事项等。
第六条根据组织的管理模式和要求、物资采购业务量的大小、内部审计机构资源等的不同,物资采购审计可以采取项目管理式审计和过程参与式审计两种模式。
(一)项目管理式审计是有重点、有目的地将某物资采购部门、环节或物资品种纳入年度审计计划,形成为特定审计项目,并实施相应审计程序的审计模式。
大、中型规模的组织适合采用该模式。
(二)过程参与式审计是由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参与监督物资采购的全过程或者部分重要过程,实现物资采购审计的日常化。
小规模组织可以采用该模式。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有责任警示被审计单位关注物资采购的现有和潜在风险。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物资采购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组织内部有关规定,掌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原理,了解组织物资采购现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审计2011-11-07 11:36:0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物资采购审计的内容、程序与方法,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所称物资采购审计是指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物资采购各部门和环节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等所进行的独立监督和评价活动。
本指南所称“物资”是指组织在产品生产、基本建设和专项工程中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配件和设备等。
第三条本指南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四条物资采购审计的目的是改善物资采购质量,降低采购费用,维护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组织价值的增加及目标的实现。
第五条物资采购审计是对物资采购全过程实施的监督和评价,是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的融合。
物资采购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采购计划、采购合同、采购招标、供货商选择、采购数量、采购价格、采购质量、物资保管、结算付款以及物资采购期后事项等。
第六条根据组织的管理模式和要求、物资采购业务量的大小、内部审计机构资源等的不同,物资采购审计可以采取项目管理式审计和过程参与式审计两种模式。
(一)项目管理式审计是有重点、有目的地将某物资采购部门、环节或物资品种纳入年度审计计划,形成为特定审计项目,并实施相应审计程序的审计模式。
大、中型规模的组织适合采用该模式。
(二)过程参与式审计是由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参与监督物资采购的全过程或者部分重要过程,实现物资采购审计的日常化。
小规模组织可以采用该模式。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有责任警示被审计单位关注物资采购的现有和潜在风险。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物资采购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组织内部有关规定,掌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原理,了解组织物资采购现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开展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物资采购审计,内部审计机构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物资采购审计的内容、程序与方法,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所称物资采购审计是指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物资采购各部门和环节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等所进行的独立监督和评价活动。
本指南所称“物资”是指组织在产品生产、基本建设和专项工程中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配件和设备等。
第三条本指南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四条物资采购审计的目的是改善物资采购质量,降低采购费用,维护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组织价值的增加及目标的实现。
第五条物资采购审计是对物资采购全过程实施的监督和评价,是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的融合。
物资采购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采购计划、采购合同、采购招标、供货商选择、采购数量、采购价格、采购质量、物资保管、结算付款以及物资采购期后事项等。
第六条根据组织的管理模式和要求、物资采购业务量的大小、内部审计机构资源等的不同,物资采购审计可以采取项目管理式审计和过程参与式审计两种模式。
(一)项目管理式审计是有重点、有目的地将某物资采购部门、环节或物资品种纳入年度审计计划,形成为特定审计项目,并实施相应审计程序的审计模式。
大、中型规模的组织适合采用该模式。
(二)过程参与式审计是由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参与监督物资采购的全过程或者部分重要过程,实现物资采购审计的日常化。
小规模组织可以采用该模式。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有责任警示被审计单位关注物资采购的现有和潜在风险。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物资采购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组织内部有关规定,掌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原理,了解组织物资采购现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开展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物资采购审计,内部审计机构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
第二章物资采购前期审计第九条物资采购前期审计是从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开始到具体实施物资采购审计程序之前对各项审计工作作出的安排。
高校物资采购审计开展重点与方法
高校物资采购审计开展重点与方法随着高校的发展,物资采购也越来越重要。
物资采购包括办公用品、实验室设备、教学器材等,各类采购项目繁多,审计部门需要了解采购管理情况,开展审计工作,以提高采购过程的合规性、效益性和质量。
开展高校物资采购审计的重点在高校物资采购过程中,各类风险存在,审计部门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
采购计划编制高校物资采购需要进行采购计划编制,计划编制是否符合规定是审计的重点之一。
具体来说,审计人员可以分别调查以下实务操作:•采购计划是否按照相关规定编制,是否经过多方面的审批和核实,是否真实、合理;•采购计划是否经过公示,采购期限是否合理;•采购计划是否存在重大风险,并进行了规避或管理等措施。
采购方式和程序高校物资采购的方式和程序也是审计的重点之一。
具体来说,审计人员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采购方式是否符合规定;•采购过程是否透明和公正;•采购程序是否完备,环节是否繁琐;•采购程序是否存在重大漏洞和风险隐患。
采购过程和合同管理高校物资采购过程中,采购过程和合同管理也是审计的重点。
具体来说,审计人员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采购过程是否符合规定;•合同管理是否完善,是否规范;•合同备案是否及时和有效;•支付管理是否规范,对合同支付的审核和监督是否及时、准确。
财务管理和资金监督高校物资采购过程中,财务管理和资金监控也是审计的重点。
具体来说,审计人员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采购资金是否存在挪用、滞留、浪费等不正当行为;•采购资金支付是否符合流程,支付的金额是否适当合理;•资金管理过程是否规范。
高校物资采购审计的方法高校物资采购审计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为了提高审计的效果,审计人员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法。
审计问询法审计问询法是审计人员向采购部门的工作人员提出问题,深入了解并掌握相关情况的方法。
例如,询问采购部门的采购程序、采购计划、采购批复、采购人员、采购的价格、采购合同、物品验收等情况,从而掌握采购管理的完整过程。
企业物资采购内部审计概述及审计要点分析
企业物资采购内部审计概述及审计要点分析一、概述物资采购是企业日常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涉及到企业的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
为了确保企业物资采购流程的合规性和效率性,需要进行内部审计。
企业物资采购内部审计是通过对企业的物资采购流程、资金使用情况、供应商合作关系等方面进行审计,评估采购活动的合规性和风险程度,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以保障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1.采购流程审计审计人员可以对企业的采购流程进行审计,包括申请采购、审核、订购、验收、付款等各个环节。
审计要点包括采购流程是否规范、流程中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如审批权限滥用、采购需求未经审批等。
同时,也需要审计采购流程的效率,是否存在滞后、冗余环节,是否存在人为疏漏、错误等情况。
2.供应商审计供应商是企业物资采购的重要合作伙伴,审计人员可以对供应商的选择、资质、信用等进行审计。
审计要点包括供应商的合规性、是否存在虚假资质、投标舞弊等情况,供应商合同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以及企业要求,供应商的履约能力、供货能力等。
3.采购合同审计审计人员可以对企业的采购合同进行审计,包括合同的制定、签订、履约等方面。
审计要点包括合同的合规性、是否符合采购需求、合同条款是否完整明确、价格是否合理、履约情况等。
另外,也需要审计合同的管理情况,包括合同的备案、变更、归档等。
4.资金使用审计5.风险评估与防控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的物资采购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审计要点包括采购活动的风险程度、可能的风险因素,如供应商信用风险、供货风险等,以及采购风险的防范措施,如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建立风险管理制度等。
6.数据完整性与准确性。
物资采购部专项审计审计方案
物资采购部专项审计审计方案审计背景近期,公司管理层注意到物资采购部门在日常运营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为了加强内部管理,防止腐败和浪费,决定对物资采购部门进行一次专项审计。
此次审计旨在评估物资采购部门的采购流程、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合规性,确保公司资源的合理利用。
审计目标1.评估物资采购部门的采购流程是否合规、高效;2.检查物资采购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到位;3.发现潜在的风险点,提出改进措施;4.促进公司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
审计范围1.物资采购部门的采购流程;2.物资采购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3.物资采购部门的相关合同、发票、付款凭证等文件。
审计步骤第一步:审计准备1.成立审计组,明确审计组成员的职责;2.收集物资采购部门的相关文件,如采购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等;3.研究审计对象,了解其业务特点、组织架构等;4.制定审计方案,明确审计目标、范围、步骤等。
第二步:现场审计1.审计组进入物资采购部门,与部门负责人沟通审计目的、范围和要求;2.对物资采购部门的采购流程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采购流程的各个环节;3.检查物资采购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了解制度执行情况;4.对相关合同、发票、付款凭证等文件进行查阅,查找异常情况;5.与物资采购部门相关人员访谈,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看法。
第三步:审计分析1.分析采购流程中的不规范行为,找出潜在的风险点;2.分析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第四步:审计报告2.提交审计报告,向公司管理层汇报审计结果;3.根据审计报告,制定整改措施,督促物资采购部门进行整改。
审计重点1.采购流程的合规性:重点关注采购计划的制定、供应商的选择、采购合同的签订等环节;2.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关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执行、监督等方面;3.相关文件的真实性:关注合同、发票、付款凭证等文件的真实性、合规性;4.采购价格的合理性:关注采购价格是否公正、合理,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现象。
审计风险1.审计过程中可能受到物资采购部门及相关人员的阻挠;2.审计范围可能存在盲区,导致审计结果不准确;3.审计结论可能受到管理层干预,影响审计效果。
物资采购内部审计实施方案
物资采购内部审计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范围的不断增加,物资采购工作也变得日益复杂。
为了确保公司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物资采购的公平性,需要对物资采购进行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提高采购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二、审计目标。
1.审计公司物资采购的合规性和合理性,包括采购程序、资金使用、合同履行等方面;2.审计公司物资采购的风险管理情况,包括供应商资质、价格波动、库存管理等方面;3.审计公司物资采购的效率和成本控制情况,包括采购周期、采购成本、采购流程等方面。
三、审计内容。
1.采购程序审计。
对公司物资采购的流程和程序进行审计,包括需求确认、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验收入库等环节,确保采购程序合规、透明、公平。
2.资金使用审计。
对公司物资采购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包括资金来源、资金运作、资金监管等方面,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安全。
3.合同履行审计。
对公司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包括供货质量、交付时间、价格执行等方面,确保合同履行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4.供应商管理审计。
对公司与供应商的合作情况进行审计,包括供应商资质、信用状况、合作稳定性等方面,确保供应商管理的风险可控。
5.库存管理审计。
对公司物资库存情况进行审计,包括库存周转率、库存成本、库存损耗等方面,确保库存管理的合理性和效率性。
四、审计方法。
1.文件审查。
通过查阅公司相关文件和资料,了解公司物资采购的基本情况和运作方式。
2.实地调查。
对公司物资采购的关键环节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实际操作情况,发现问题和隐患。
3.数据分析。
通过对公司物资采购数据的分析,找出异常情况和潜在风险,为审计发现提供依据。
4.风险评估。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评估,确定优先处理的重点和措施。
五、审计报告。
审计结束后,将形成审计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审计发现、问题分析、改进建议等部分,报告将提交给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供其参考和改进。
六、总结。
物资采购内部审计是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审计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有助于提高公司物资采购的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保障公司利益和形象。
企业物资采购合同审计方法
企业物资采购合同审计方法企业物资采购合同审计是企业对物资采购过程中签订合同的合规性、合理性进行评估的一项重要工作。
审计的目的是确保采购合同的签订、履行与规定的法律法规、内部规章制度相一致,以及确保合同的经济效益和风险控制。
下面将介绍企业物资采购合同审计的方法。
一、审计方法确定企业物资采购合同审计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确定。
一般来说,审计通常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通过抽取一部分采购合同进行审计,然后对抽样合同进行审核和评估。
审计方法可以包括文件审计、会计核算审计、合同履行情况审计等。
二、文件审计1.采购合同的建立过程审计审计人员可以对采购合同的建立过程进行审计,包括合同的签订程序、签订部门、审批程序等。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查看相关文件和记录,了解合同的签订过程是否符合规定,并评估合同的签订是否经过充分酝酿和讨论。
2.采购合同的合规性审计审计人员可以对采购合同进行合规性审计,包括合同的法律合规性、合同的内容是否完整、合同条款是否明确等。
审计人员可以比对合同内容与相关法律法规的一致性,检查合同是否包含了必要的条款、规定了权利义务等。
三、会计核算审计1.采购合同的会计核算审计审计人员可以对采购合同的会计核算进行审计,包括合同金额的准确性、采购费用的正确核算等。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会计凭证、账务记录等相关资料,评估采购合同的金额是否准确计入会计系统,并核实采购费用的准确性。
2.采购合同履行情况的会计核算审计审计人员可以对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会计核算审计,包括采购物资的入库核算、采购物资的使用核算等。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查看库存记录、使用记录等相关资料,核实采购物资的实际入库数量和使用情况,以评估物资的采购及使用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四、合同履行情况审计1.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审计审计人员可以对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包括采购物资的供应情况、供应商的履约情况等。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与供应商的对账、核实物资的实际到货情况等方式,评估供应商是否按照合同要求进行物资供应,并核实合同的履行是否符合预期。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2号——物资采购审计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2号——物资采购审计物资采购是企业日常运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转和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由于物资采购涉及资源投入和资金支出,可能存在一些风险和问题。
因此,对物资采购过程进行审计是必要的。
物资采购审计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而改善采购过程,确保采购的物资质量和价格合理性。
下面,将从采购流程、合规性和效能三个方面介绍物资采购审计的相关内容。
首先,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的物资采购流程进行审计。
物资采购流程包括需求确定、供应商选择、采购合同签订、物资验收和结算付款等环节。
审计人员需要检查采购订单和物资验收单是否一致,以及是否按照程序执行采购流程。
此外,还需要审查采购合同的签订情况和合同的履行情况。
通过对物资采购流程的审计,可以发现是否存在采购程序不规范、合同履行不到位等问题。
其次,审计人员需要对采购活动的合规性进行审计。
合规性审计包括对采购活动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企业采购政策和程序等方面的审查。
例如,审计人员需要检查采购合同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供应商是否具备合法经营资格。
此外,还需要审查采购活动是否存在行贿、贪污等违法行为。
通过对采购活动的合规性审计,可以发现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从而保障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
最后,审计人员还需要对采购的效能进行审计。
效能审计主要是对采购过程中的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估。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采购成本、交货时间、物资质量等指标的分析,确定企业的采购效能。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供应商的评价和物资的使用情况,审查企业是否存在与供应商合作不良、物资管理不善等问题。
通过对采购效能的审计,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优化采购过程,提高采购效果。
综上所述,物资采购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物资采购流程、合规性和效能的审计,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保障采购的正常进行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采购政策,同时遵守职业道德和审计准则,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工程审计中的材料采购管理指南
工程审计中的材料采购管理指南在工程审计中,材料采购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高效地进行材料采购管理不仅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还能够控制成本,确保工程质量。
本文将介绍工程审计中的材料采购管理指南,旨在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进行材料采购管理。
一、审慎筛选供应商在进行材料采购之前,首先需要审慎筛选供应商。
合格的供应商能够提供高品质的材料,并且能够按时交付。
审计人员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信誉度、价格、交货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合作。
二、明确采购需求在进行材料采购之前,需要对采购需求进行明确。
审计人员应该与工程项目部门密切合作,了解项目的具体要求和特殊需求,明确需要采购的材料种类、数量、质量要求等。
只有明确了采购需求,才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采购管理。
三、建立材料采购流程为了规范材料采购,审计人员需要建立材料采购流程。
流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采购计划编制、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材料验收和付款结算。
每个环节都需要有明确的操作步骤和责任人,以确保采购流程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合同管理合同是材料采购管理的重要依据。
审计人员需要对合同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合同内容明确、合法。
合同应明确采购材料的品牌、型号、数量、质量要求等重要信息,还需要规定供应商的交货时间、付款方式等条款。
同时,审计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合同的执行情况,确保供应商按照合同要求履行义务。
五、加强材料验收材料验收是确保采购质量的重要环节。
审计人员应制定材料验收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验收。
应从材料的数量、外观、尺寸、性能等多个方面进行检查,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如发现问题材料,应及时追责,避免影响工程质量。
六、加强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材料采购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审计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材料采购成本,通过合理采购和谈判等方式尽可能降低成本。
同时,还需对材料采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工程物资采购审计方案
工程物资采购审计方案一、审计目的为了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确保工程物资采购的合规性和合理性,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全面的审计方案,对工程物资采购的全过程进行审计,以便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
二、审计范围本次审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工程物资采购的合规性,包括采购文件是否完备、采购程序是否合规、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等;2. 工程物资采购的合理性,包括采购价格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滥用权力等情况;3. 工程物资采购的效率,包括采购周期、供应商选择、物资质量等方面的审计。
三、审计方法本次审计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审计:1. 文件审查:对工程物资采购文件进行审查,包括采购合同、采购清单、采购流程等;2. 会计核对:对相关财务文件进行核对,确保采购款项的支出合理及合规;3. 现场检查:对工程现场进行实地检查,确认所购物资是否符合要求,物资使用情况等;4. 取证调查:对涉及的采购人员进行取证调查,了解具体操作流程及相关问题。
四、审计内容1. 采购文件审查1.1 采购合同:确认采购合同签订是否合规,是否有合同变更情况,是否存在漏洞;1.2 采购清单:核对采购清单与实际采购情况是否一致,确认是否有未经批准的采购情况;1.3 采购流程:审查采购流程是否合规,确定是否存在流程不当的情况。
2. 会计核对2.1 采购款项支出审计:对采购款项的支出进行核对,确认费用支出是否合规;2.2 采购发票核对:核对采购发票与实际物资情况是否一致,确定是否存在虚假发票等情况。
3. 现场检查3.1 工程现场检查:确认采购物资是否符合要求,物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3.2 物资货架检查:核对物资存放情况及质量,确定是否存在滞销或过期物资。
4. 取证调查4.1 采购人员取证:对相关采购人员进行取证调查,了解具体操作流程及相关问题,确定是否存在违规操作。
五、审计报告本次审计将形成一份审计报告,报告内容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采购合规性分析:对采购文件的合规性进行分析,确认是否存在违规操作;2. 采购合理性分析:对采购价格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存在滥用权力的情况;3. 采购效率分析:对采购效率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及建议;4. 其他问题分析:对可能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物资采购部专项审计审计方案
物资采购部专项审计审计方案采购部门专项内部审计方案一、审计目的:本方案的目的是根据公司的采购管理制度,对采购部门现阶段的采购管理工作及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审计检查和内控评估,揭示其中存在的控制风险,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改善措施。
二、审计内容:1、检查采购管理制度是否有效和完善。
2、评估采购计划、采购预算、实际采购是否得到良好的遵循。
3、评估公司对采购主要业务环节(供应商资质的审核确认、标书制作、招标、评标、询价、比价、议价、合同管理、验收、退货、款项支付等)的管理、控制是否完善。
4、进行后续追踪审计,对本年度审计问题进行跟踪。
三、审计范围:本方案的审计范围为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期间的采购管理工作。
四、审计人员:本次审计由内部审计和应付会计人员组成。
五、审计时间:审计时间将在后续确定。
六、审计程序:详细的审计程序请参见附后的底稿。
底稿一、对公司采购制度完善性检查、评价审计准备:1、收集公司采购管理制度,评价相关的采购管理控制措施是否完备,采购活动各阶段是否都有相关的管理规范。
2、对供应商资质的审核确认、标书制作、招标、评标、询价、比价、议价、合同管理、验收、退货、款项支付等主要业务的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判断其与公司政策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差异的合理性,判别其对实际工作能否起到管理控制作用。
3、等制图软件绘制采购流程图,判断其制度方面是否存在控制缺失或薄弱环节,同时确认采购流程的效果与效率。
现场审计:对准备阶段的问题、初步判断进行核实,并与采购部门的员工充分沟通,对现有的采购制度作出客观评价。
要求:通过以上检查,对采购管理制度体系的完整性、预算管理体系的健全和有效性、业务流程的清晰与否以及主要内部控制环节是否存在、是否有实际控制力度等问题做出客观评价,提出合理建议。
二、采购管理主要业务工作的内控情况检查审计准备:1、收集供应商管理制度。
2、了解供应商管理系统。
3、了解重要物资、固定资产价格收集系统及系统内价格信息的来源。
物资采购审计
物质采买审计一、物质采买内控制度审计采集资料:包含组织资料、有关制度规定;认识采买业务流程,主要波及编制需求计划和采买计划、请购、选择供给商、确立采买价钱、订立框架协议或采买合同、管理供给过程、查收、退货、付款、会计控制等环节。
1、采买计划阶段:需求部门一般依据生产经营需要向采买部门提出物质需求计划,采买部门依据该需求计划归类汇总均衡现有库存物质后,兼顾安排采买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执行。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需求或采买计划不合理、不按实质需求安排采买或任意超计划采买,甚至与公司生产经营计划不协调等。
主要管控举措:第一,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部门,应该依据实质需求正确、及时编制需求计划。
需求部门提出需求计划时,不可以指定或变相指定供给商。
对独家代理、专有、专利等特别产品应供给相应的独家、专有资料,经专业技术部门商讨后,经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
第二,采买计划是公司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的一部分,在拟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过程中,公司应该依据发展目标实质需要,联合库存和在途状况,科学安排采买计划,防备采买过高或过低。
第三,采买计划应归入采买估算管理,经有关负责人审批后,作为公司刚性指令严格执行。
2、请购阶段:主要风险是:缺少采买申请制度,请购未经适合审批或超越受权审批,可能致使采买物质过度或欠缺,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
主要管控举措:第一,成立采买申请制度,依照购置物质或接受劳务的种类,确立归口管理部门,授与相应的请购权,明确有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
公司能够根据实质需要设置特意的请购部门,对需求部门提出的采买需求进行审察,并进行归类汇总,兼顾安排公司的采买计划。
第二,拥有请购权的部门关于估算内采买项目,应该严格依照预算执前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并依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采买申请。
关于超估算和估算外采买项目,应先执行估算调整程序,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
物资采购审计
物资采购审计一、物资采购内控制度审计收集资料:包括组织资料、相关制度规定;了解采购业务流程,主要涉及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请购、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管理供应过程、验收、退货、付款、会计控制等环节。
1、采购计划阶段:需求部门一般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向采购部门提出物资需求计划,采购部门根据该需求计划归类汇总平衡现有库存物资后,统筹安排采购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执行。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需求或采购计划不合理、不按实际需求安排采购或随意超计划采购,甚至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不协调等。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求准确、及时编制需求计划。
需求部门提出需求计划时,不能指定或变相指定供应商。
对独家代理、专有、专利等特殊产品应提供相应的独家、专有资料,经专业技术部门研讨后,经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
第二,采购计划是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的一部分,在制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过程中,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实际需要,结合库存和在途情况,科学安排采购计划,防止采购过高或过低。
第三,采购计划应纳入采购预算管理,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作为企业刚性指令严格执行。
2、请购阶段:主要风险是:缺乏采购申请制度,请购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过量或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门的请购部门,对需求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进行审核,并进行归类汇总,统筹安排企业的采购计划。
第二,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并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采购申请。
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先履行预算调整程序,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审计2011-05-07 16:03:4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物资采购审计的内容、程序与方法,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所称物资采购审计是指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物资采购各部门和环节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等所进行的独立监督和评价活动。
本指南所称“物资”是指组织在产品生产、基本建设和专项工程中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配件和设备等。
第三条本指南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四条物资采购审计的目的是改善物资采购质量,降低采购费用,维护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组织价值的增加及目标的实现。
第五条物资采购审计是对物资采购全过程实施的监督和评价,是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的融合。
物资采购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采购计划、采购合同、采购招标、供货商选择、采购数量、采购价格、采购质量、物资保管、结算付款以及物资采购期后事项等。
第六条根据组织的管理模式和要求、物资采购业务量的大小、内部审计机构资源等的不同,物资采购审计可以采取项目管理式审计和过程参与式审计两种模式。
(一)项目管理式审计是有重点、有目的地将某物资采购部门、环节或物资品种纳入年度审计计划,形成为特定审计项目,并实施相应审计程序的审计模式。
大、中型规模的组织适合采用该模式。
(二)过程参与式审计是由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参与监督物资采购的全过程或者部分重要过程,实现物资采购审计的日常化。
小规模组织可以采用该模式。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有责任警示被审计单位关注物资采购的现有和潜在风险。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物资采购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组织内部有关规定,掌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原理,了解组织物资采购现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开展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物资采购审计,内部审计机构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
第二章物资采购前期审计第九条物资采购前期审计是从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开始到具体实施物资采购审计程序之前对各项审计工作作出的安排。
其基本过程包括:(一)编制年度审计计划,确定审计对象。
内部审计人员应综合考虑以下各种因素:1.重要性。
选择采购数量较大、采购次数频繁、采购价格较高、采购价格变化频繁、质量问题突出、长期积压或短缺、在ABC分类管理法下的A类和B类物资、群众反映普遍、领导关注、内部控制薄弱和出现错弊概率较高的部门、环节或物资类别等。
2.物资采购方案、内部控制的重大变化。
内部审计应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适时审查新的物资采购方案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将其列入审计计划。
3.改进空间。
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内部审计人员应将工作改进空间较大、在增值性方面有潜力的物资采购部门、环节或物资类别确定为审计项目。
4.审计资源。
5.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可能来自组织内部或外部。
组织规模、经济业务性质、账户余额大小、出现错弊概率、物价变动幅度、技术变化速度、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业务量大小等都是潜在的风险因素。
一般而言,风险大的项目应优先作出审计安排。
(二)获取与研究相关资料,制定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
相关资料包括:1、物资采购目标和计划;2、前期物资采购审计工作底稿;3、组织资料,例如组织结构图和工作说明、政策和程序手册以及重大的组织系统变化等;4、财务会计资料;5、相关制度规定,例如采购政策、采购程序制度、授权审批制度、供货商管理制度、财产接触制度、合同或协议签定制度、凭证管理制度和定价策略等;6、外部信息资料,例如同行业相关资料、物价水平和变化幅度、技术变化程度和供货商资料等;7、法律性文件。
内部审计人员应通过审阅资料、咨询技术专家、进行分析性复核、现场观察物资采购流程、询问等方法,研究相关背景资料,初步评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而制定适合本组织实际情况的物资采购项目审计计划及审计方案。
经适当管理层批准后,向被审计单位发出物资采购审计通知书。
(三)审查、评价内部控制。
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五个要素。
1、采购控制环境。
采购控制环境包括以下内容:董事会成员的知识和经验丰富程度、独立性地位、独立董事所占比例、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情况;管理者对待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采取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所塑造的员工基本信念、价值观念、思维和行为方式;组织结构的适当性、权责划分的明确性、奖惩的分明性、岗位设置的合理性、人员素质的适当性;组织人力资源政策的适当性等。
2、采购风险管理。
采购风险管理包括物资采购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识别包括检查外部因素(如竞争、技术和经济变化等)和内部因素(如员工素质、组织活动性质、信息系统处理特点等);风险评估包括估计风险的严重程度、评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应对策略包括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作出的回避、接受、降低或分担等风险应对措施等。
3、采购控制活动。
物资采购控制活动包括以下内容:业务授权、职责分离、质量验收控制、物资采购招标控制、凭证和记录控制、资产接触和记录使用控制、独立检查、物价信息控制。
4、采购信息与沟通。
物资采购相关信息除了涉及财务信息外,还涉及非财务信息,如物价变动信息、市场需求信息、经济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供应渠道变化信息、业务流程再造信息等。
信息沟通方式包括政策手册、财务报告手册、备查簿、口头交流、例外情况报告和管理事例等。
5、采购监督。
采取的方式包括物资采购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内部审计报告、内部控制例外情况报告、操作人员反馈以及顾客投诉等。
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审计可通过设置采购内部控制调查表等方式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和测试,并形成审计工作底稿。
物资采购内部控制调查表格式如表2-1所示。
表2-1 物资采购内部控制调查表第三章物资采购过程审计第十条物资采购过程审计是根据采购内部控制评审结果,确定采购计划、价格、合同、执行等方面的测试范围、重点和方法,以收集审计证据。
第十一条采购计划审计。
采购计划审计是对采购计划中所列物资价格、数量、质量、采购方式和供货商选择等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等进行的审计。
(一)应获取的相关资料。
包括采购政策、采购计划、物资储备定额补库计划、销售计划、产品产量计划、技术措施计划、生产作业计划、在制品期初存量和期末预计存量、新产品试制计划、物资工艺消耗定额、生产设备大中小修理计划、技术改造计划和物资价格供应状况等。
(二)应关注的风险领域。
包括采购计划程序失控、采购计划依据不当、采购计划分解不到位、采购计划执行不彻底、采购计划与其他计划不协调等。
(三)审计内容1.采购计划编制依据的可靠性。
内部审计人员应审查采购计划的编制是否依据经过批准的物资采购申请单,在MRP 环境下,采购计划的编制是否依据主生产计划、主产品结构文件、库存文件和各种零部件的生产时间或订货时间精确计算;采购计划是否与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物资库存控制计划和资金供应计划等相协调;是否符合组织的存货政策、采购政策和资金管理政策。
2.采购计划审批程序的合规性。
审查各物资使用部门是否根据本期生产计划和物资消耗定额确定物资实际需要量,据以填具物资采购申请单;物资管理部门是否每月根据物资实际库存和储备需要填具物资储备定额补库计划表,提交补库申请单;各部门负责人是否按职责分工和授权范围对提交的采购申请单进行分类初审、对口把关;计划部门有无会同物资管理部门核实物资库存;最终下达的《月份物资采购计划》有无报经组织分管领导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采购申请,有无要求请购部门或人员调整采购内容或拒绝批准;重要的和技术性较强的物资采购,是否执行特别授权审批程序,是否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对生产急需和突发性的紧急物资采购,是否以适当形式事先通知价格信息部门,并于规定时日内补齐办妥有关手续。
在过程参与式物资采购审计模式下,采购计划在报经组织分管领导审批前,可首先提交内部审计人员审核。
3.采购计划所列价格的合理性。
对于重复购置的物资,如价格未发生变化,则以上次成交价格为依据,将高出确定标准的计划价作为重点审计对象;如价格已发生变化,应掌握最新市场公允价作为审计标准。
审计物资采购计划价格时,应将新购物资作为审计的重点。
当产品降价时,基于价值链管理的思想,应考虑供货商有无对供应物资协同降价的可能。
在过程参与式物资采购审计模式下,经内部审计人员审核后的物资采购计划价格的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只作为编制采购计划和内部经济核算的价格依据,而不作为实际采购时的价格控制标准,实际采购之前采购部门需重新报送《价格申报单》;另一种是在编制采购计划之前,采购部门需事先提报《价格申报单》,经审查后作为编制采购计划的依据,并同时作为实际采购时的价格控制标准。
4.采购计划所列物资数量的合理性。
审查计划部门对申请单是否做了最有效的归类;物资采购数量是否考虑了经济批量;是否与生产计划和物资库存相适应。
5.采购方式选择的合理性。
物资的取得方式有定点进货和非定点进货,具体包括市场选购、电子商务采购、招标采购、委托加工、互惠购买、融资租赁和企业自制等方式。
内部审计人员应审查采购方式的确定是否综合考虑了下列因素: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物资的重要性程度、资金的贴现幅度、供货商的信誉和各种价格构成要素等。
采用招标方式,应具体审查如下内容:(1)监督招标过程和招标标准是否符合“公开选购、公平竞争、公正交易”的原则,确定在招标、开标、评标和定标过程中有无违反规定程序、私自与供货商串通、泄露招标信息等情况。
(2)审查有关招标文书的内容是否完整、严密,有关条款规定是否得到切实遵守。
(3)监督招标方式的选择是否合理。
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审查对外发布的招标信息是否全面、准确,发布范围是否具有广泛性,参与招标的投标人是否合格;采用邀请招标的,审查接受邀请的投标单位是否具有良好信誉、资质和财务状况,是否邀请至少三个以上投标人参加;采用议标采购方式的,审查所采购的物资是否确实没有供方投标、没有合格投标者、因技术复杂或性质特殊不能详细确定规格或具体要求、采用招标所需时间不能满足各组织紧急需要、不能预先计算出价格等,参加议标的单位是否在两家以上。
(4)审查招标采购的价格是否合理。
复验标底价格,对编制标底的工作底稿所载明的物资数量、价格、人工耗费、各项其他费用及税金等进行复核、验算;审查最高采购限价的合理性和公允性;对于不能编制标底的招标物资或采用议标方式招标的,可根据市场行情对标的进行合理的价位判断。
6.供货商选择的合理性根据供货商与组织的业务稳定性,供货商区分为定点供货商和非定点供货商。
内部审计人员应重点审查组织对定点供货商选择的合理性,包括供货商选择评价程序是否规范;有无明确的供货商选择目标和评价标准;有无建立供货商评价小组,小组人员组成是否合理;有无完整、真实的供货商资料;供货商资料筛选、排序和审批是否流于形式;是否经集体决策进行供货商优选并形成供货商名单;是否根据供货商和本组织的实际情况采用实地考察、书面调查、样品检验或试用的方式确定供货商;有无过度依赖特定供货商,是否设立了备选供货商团队;有无对供货商档案进行规范管理,建立《合格供货方目录》,定期组织对供货商调查和复审;修改供货商档案是否经过特定授权并进行有效信息沟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