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作家具的传承与创新

吴问斌

历史上,以苏州、无锡、南京、杭州一带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制作的家具,统称为苏作家具。苏作家具历史悠久,宋元以前,其发展是民族大融合的产物。苏作家具杰出的代表是明代后期和清代前期制作的家具称为明式家具。明式家具以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用料结构合理,比例适度等特点,呈现出简练、朴素、高雅、大气的风格。

一、用料

苏作与京作、广作的在用料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历史上无论是黄花梨,紫檀还是红酸枝这些名贵硬木,大多是漂洋过海而来。广州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大料、好料资源丰富。北京是皇家居地,皇权威严、财力雄厚,获得优质原木自不在话下。然苏州,虽经济也为发达,但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环境下,取得好料的机会尤为难得。于是,工匠便惜木如金,精打细算。这样反而促进了匠师制作工艺的提升,用精湛的工艺来弥补原料的缺陷。如大件器具往往采用包镶手法。以杂木为骨,外贴优质硬木面板。小件器物更是精心琢磨,碎料拼接。虽技艺要求较高,且费时费力,但匠师们以鬼斧神工之能,做得形状美观,拼合得天衣无缝,叹为观止。

二、工艺

苏作家具以榫卯工艺备受推崇。榫卯结构在苏作中的变化多端。榫头一雌一雄,榫头做法变化多样,现苏作中恢复并创新的常用榫卯结构达三十三种之多,很多结构是其他地区和流派所没有的。例如制作屏风的冰纹。冰纹形状不规则,每个榫头的角度都依形状的变化做的十分精妙。海棠形的图案则用十字榫头连接起来,这些都是苏作独特的榫卯工艺。现代科技发达,新型工艺和机器出现,给家具制作带来方便和提高效率。但苏作精品家具的制作仍保持传统手工。如打磨工序,现在多采用砂纸打磨,而苏作精品的制作仍采用传统的植物树叶来打磨,植物打磨的效果比砂纸更细腻、温润。

苏作家具另一工艺特点是生漆工艺。生漆工艺需要在一定的空气

湿度下才可进行,苏州地区气候湿润,所以此工艺一般只有江南地区使用。生漆制作只有在湿度足够了,漆擦在家具上才得快,如空气干燥,漆就很难干透,因此,京作无法做生漆。

三、装饰

苏式家具的装饰题材多取自文人画稿,以松、竹、梅、山石、花鸟、山水风景以及各种神话传说为主。其次是传统纹饰,如云龙纹、双龙戏珠、凤穿牡丹等。折枝花卉亦很普遍,大多借其谐音寓意一句吉祥话。局部装饰花纹多以缠枝莲和缠枝牡丹为主,西洋花纹极为少见。

苏式家具的镶嵌和雕刻艺术也非常优秀,以常见箱柜为例,多以硬木做成柜框,框架之间起槽镶一块松木或者杉木板,然后按漆工工序做成素面漆,漆面阴干后,开始装饰图案,先在漆面上描出画稿,再按图案形式用刀挖槽,将事先按图做好的各种质地的嵌件镶进槽内,用胶粘牢,即成为器。苏作家具中的各种镶嵌也多用小块材料堆嵌,整板大面积雕刻成器的不多。常见的镶嵌材料多为玉石、象牙、螺钿等。苏式家具镶嵌的手法主要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材料,小块的玉石碎渣或螺钿碎末,都会利用。

苏州雕刻工艺一直非常发达,如玉雕、核雕等,木雕技艺借鉴其它雕刻手法。形成苏州木雕独具的“精、细、雅、秀”风格,被誉为“苏式”木雕,与安徽、南京、宁波并称为“四大流派”。木雕艺术结合到苏作家具之中,至臻完美起到了互补作用。

江南文化和文人情怀孕育苏作家具风格

苏作家具的发展和风格的形成,与苏州地区高度发展的文化艺术及特定的文化环境有息息相关。

众所周知,苏州地区园林遍布,秀甲天下。沈朝初《忆江南》所写:“苏州好,城里半园亭。”造园修林,需要大量家具来摆设,从而推动家具制作业的高速发展。另一层面,园林多为文人、士大夫所构筑,如唐寅(桃花庵)、文震亨(香草土宅)、段玉裁、汪琬、吴嘉洤、

薛雪、袁学澜等皆在苏州有园。清人顾文彬之怡园。苏州附近地区的太仓,还有著名学者王世贞的山园,大学士王锡爵的王氏园、南园、乐郊园三处,常熟著名文人钱牧斋的拂水山庄等等。

这些文人士大夫追求高逸脱俗的意境,寄情山水花草,从而又对苏作家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屠隆的《考盘余事》及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这三部书对明清家具进行了品评和总结,推动了苏作家具艺术水平的提高。苏州又是吴门画派诞生地,明代吴门派四大家沈周、文明、唐寅、仇英都在苏州生活过很长时间。苏州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大背景下,促使苏作家具脱颖而出,流风弥漫。苏式家具的风格必然契合文人雅士、达官贵胄的情理和怡性,造型的“方正古朴”、“古雅精丽”便成了一种独特形式。

苏式家具不仅通过精致、匀称、大方、舒展的实物形体展现出造型艺术的魅力,而且还在传达一种合乎自然的和谐,给人们一种超然沁心、古朴雅致的审美享受。这种“古”和“雅”的风格与特色,是在文人倡导的所谓“古制”和“清雅”的文化精神中孕育产生的;从美学的意义上讲,是他们对历史传统审美的总结,是对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弘扬、光大。

时代精神和现代文明推动苏作家具发展

历史上,再辉煌的成就也只适合历史,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跟古人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所以传统家具只有创新,才能适应现代人。我们不能总坐在明、清人的椅子上去享受现代的生活和文明。

人们需要从传世的明式家具实物中,去努力挖掘出更多的民族文化精粹,也更需要创新,以创造出新时代的产品来体现现代苏州人自身的进步和生活理想。不创新不行,然而盲目创新也不行。要创新,首先要懂得和理解苏作红木古典家具,是在继承、弘扬民族文化精华基础上的推陈出新。通过深入研究之后,才能知道何为精华,何为糟粕,才能明白不足,进而知取舍。

中国的文人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这一方面的“传承”和“创新”,他们在物质与精神的“人文”桥梁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物质文化的创造中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明清时期的苏式家具,就是这种文化的载体,它们取得的巨大成就,是蕴涵在物质中的文化精神,这正是苏作家具给我们留下的最珍贵的遗产和财富。因此,苏作家具的创新不光是技术创新,更应该是科学、智慧的升华。创新是一门综合的学问和本领,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念。

进入现代,古典家具开始探究更多地增加实用功能;另一方面,更加提倡设计精进,纹饰美观。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表现出种种新的审美形式,这正是文人们在新的历史环境下赋予家具的一种新的审美理念。只有借鉴传统,发展创新,进一步打造当今时代中国家具的新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