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伟人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心中的伟人形象
要改变一个人的偏见,哪怕那偏见错误且不可理喻、也绝不是什么容易之事。而如果潜移默化之中,便能化反对者为朋友,就未免更是几近伟人的地步了。胡适正是我心中的这类伟人。早年只知道胡适是“卖国贼”。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见识的增长,我愈发感觉到胡适的伟大之处。
在百年前那一个大师云集的时代,胡适的在世不外是以传奇、天才等身份出现的,他几乎是半个多世纪的神话,一个纵横学界、政界、文化界的偶像和伟人。他一生留下大量著作、论述、书信、日记。做学问,他提出“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做人,他说“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从文化到思想,从时局到政治,尽管胡适不乏论敌,但“我的朋友胡适之”简直成为半个世纪间社会名流互托身份的一个符号。
在做学问上,胡适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者中是学科涉猎最广,研究面最宽的一位,有所谓“十项全能”之美称。在文化领域,他开创了一条“用白话文做新文学”的路子在史学领域,他以考据学为工具,“疑古”的思想指导史学研究,推动了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的产生。在哲学领域,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首次突破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观念、标准、规范和通则,开辟了用现代方法研究中国哲学的先例。《中国哲学史大纲》从内容到形式都为中国哲学史提供了新的规范,现代学者公认其为中国哲学史学科得以成立的标志。与之相比,今天一些稍有些成绩便自吹自擂的所谓大师,可以无地自容了。
尽管胡适学术地位甚高,但他为人却仍然自谦,温和,宽容。林语堂曾有评价:在人格上,适之是淡泊名利的一个人,有孔子最可爱的“温温无所试”可以仕可以不仕的风度。胡适之先生在道德文章上,在人品学问上;都足为我辈师表。一时的毁誉,正如元佑党人碑,适之先生全不在乎。这“不在乎”三字正是适之先生高风亮节的注脚,是胡先生使我们最佩服最望风敬仰望尘莫及的地方。好一个“不在乎”逐利者自不为社会所崇,但求名者却不甚易认清,鲁迅不就汲汲热衷于做青年的崇拜对象吗?(关于这一点,鲁迅批判国民劣根性,就被解读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样情况应用于胡适身上,就成了“过激言论”,未免颇有不公)但也正是因为“不在乎”,才能使胡适在晚年饱受争议之时,仍能致力于学术研究,潜心系统地考证研究《水经注》
作为大学者的胡适,在为人处事上也有着学者之风,严肃而又宽和。作为自由主义者,他坚持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他一生以坚定不移的意志实践了这样的要求。但在与人的交际上,却又待人宽和,求同存异。这从他与鲁迅对彼此间的态度可以看出。作为“民族斗士”的鲁迅,自然是对胡适多多批判。然而,对于鲁迅杀向胡适的言论和文章,胡适一贯都是采取不理,不驳。不仅如此,胡适在鲁迅逝世后,反而为他辩护,阻止别人骂鲁迅。胡适的魅力在于他的温情与亲切,在于他给人以陶醉的学养,让你感到温馨,与之在一起,套用一句中国成语:如坐春风。在处理学问和人事方面,胡适有一句名言:“做学问要于不疑处有疑,待人要于有疑处不疑。”这是他坦荡、可爱的一面。
也许作为一个政治家来说,胡适是天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