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川端康成作品的日本传统美学特征
川端康成小说的美学特征
川端康成小说的美学特征作者:商意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02期摘要:川端康成的早期代表作《伊豆的舞女》是一部在美学上非常成功的作品。
作者属于当时日本的新感觉派作家,他运用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一些手法传递了日本的传统审美。
本文中探讨的四个维度的美感中可见,本作品中的美感完全是一种传统的日本美学,可以说它将日本美学发挥到了新的高度。
关键词: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美学特征《伊豆的舞女》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成名作,这部早期作品中显示出了他美学追求的端倪。
这部小说具有一种近于散文诗的美感,它不像一般小说那般注重情节的戏剧性发展,它追求的是一种整体美感的营造,阅读它就像在欣赏一本优美的水彩画册。
小说文本中的恋情故事发生在山明水秀的伊豆,上高中的主人公独自在此处旅行时邂逅了一位年少的舞女。
文本在表现手法上吸收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元素,其呈现的美感又深植于日本传统美学,现代与传统交相辉映,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分四个维度探讨了《伊豆的舞女》的美学特征,期望能够为川端康成小说研究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借鉴。
一、纯净之美在川端康成的小说中,往往会出现一位外表与性灵都纯净清丽的女性,这位女性是他心中美学理想的寄托,这一点同日本民族传统的美学追求是一致的。
其写出来的女性往往都是日本民族古典美的象征。
川端康成认为“美只存在于少女、孩子和即将死亡的男子身上”。
从中可以见出,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同其个人在美学上的信念是一脉相承的。
《伊豆的舞女》中的薰子正是这样一位女性,小说中她有一种自然而和谐的美,清新脱俗,不染尘埃。
薰子生活苦难,但是其性灵纯净透澈、无忧无虑,好像沉重的生活无法影响到她。
外表描写是人物塑造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小说中多次描写薰子的外表。
有写头发之美,薰子有“大得出奇的旧发簪”;有写眼睛之美,小说中将眼睛称为是“舞女身上最美的地方”;有写笑容的美,“笑起来像一朵鲜花”。
甚至对裸体的描写也纯净而富有诗意,洁净的形体是她洁净心灵的外部表现。
春空纸鹤若幻梦_解读川端康成小说的美学特征
一、禁忌主题:“奇妙的憧憬与绝望”
二、物哀色彩:“悲哀这个词同美是相通的”
084 2010 . 3
名作 外 国 文 学
欣赏
学新感觉的基础上,对力求保持日本文学传统的“物 哀色彩”作新尝试。
川对《源氏物语》体现的“物哀”,完全是按照个 人的喜好来加以选择和扬弃的。他强调:“平安朝的 风雅、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悲哀这个词同美是 相通的。”一方面,川认为“物哀”是日本美的源头,是 悲与美的结合体,两者是融会贯通的。这种尚“美”求 “美”的痴情心态,在他的小说中得到了极大的渗透 和发挥。徜徉于川笔下的艺术形象,表面上刻画得十 分优美、风雅、甚至风流,内在却蕴藏着更多更大的 悲伤的哀叹,折射出深沉纤细的微光。
如果说每个人的生命中至少存在着一种无法承 受的东西,那么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以下简称川)的 这种东西就是“美”。
从最初盲目醉心于借鉴西方现代派到回归日 本 传 统 ,川 一 直 对“ 美 ”进 行 着 不 懈 的 探 索 和 努 力 。 面对东西方文化冲突和交汇的大背景,他终于找到 了自己的位置,“运用民族审美习惯,挖掘日本文化 最深层的东西和西方文化最广泛的东西,并使之汇 合,形成了川端康成文学之美。”①川对美的理解、诠 释和近乎病态的追求,一方面造就了自身的伟大, 1968 年瑞典文学院表彰他“以非凡的敏锐表达了 最具民族本性的日本灵魂”②而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另一方面也造成 了 他 生 命 的 脆 弱 易折 ,1972 年 4 月 16 日在公寓含煤气管自杀。究其原因,无不源于 川 作 品 中 凸 现 的 三 个 美 学 特 征 :禁 忌 主 题 、物 哀 色 彩和死亡情结。
浅谈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的美学思想
浅谈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的美学思想摘要: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因《伊豆的舞女》成名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亚洲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章从欣赏艺术美的角度,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小说所体现的自然美、物衰美、人性美、女性美几个方面赏析其美学思想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伊豆的舞女》美学思想自然美物衰美人性美女性美“山路变的弯弯曲曲,快到天城岭了。
这时,骤雨白亮亮的笼罩着茂密的杉林,从山麓向我迅猛的横扫过来”。
这是川端康成在小说之初为我们描述的伊豆雨景。
小说之初就给了我们一个“美”的臆想。
一个东京的学生,一个伊豆的舞女,在淅沥的雨中相遇。
他们的爱情从天城岭开始,到下田告别,纯洁的连手都没有牵过。
然而,这柏拉图式的爱情虽然跨越了阶层,却又摆脱不了现实,就像樱花一样,短暂而美丽。
呈现了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也极好的体现了文学大师川端康成的美学思想。
全篇小说不到18000个字,可是却以精致而细巧的表现力,给了读者一个清新脱俗的画卷。
本文将结合川端康成的写作背景和小说所体现的“自然美、物衰美、人性美、女性美”这四美的思想来浅谈这部小说的美学思想。
一、素雅幽远的自然美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自然美包括日月星云、山水花鸟、草木鱼虫、园林四野等等,非常广阔多样。
自然美作为经验现象,是人们经常能够欣赏和感受的。
在《伊豆的舞女》中,川端康成把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展现在如画的背景上:俊秀的天城山、茂密的树林、清冽的甘泉、浓郁的秋色、袅袅的炊烟……而所有这些美丽的景色都与美好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在告别的码头上,汽笛一声惊鸣,舞女熏子紧咬着嘴唇,舞动着白色手巾,向着远方,泪水夺眶而出。
此时“我”怅惘的情绪与恍惚流动的景物结为一体,悲和美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这篇作品的审美基调。
浅析美学特征在日本文学中的表现
浅析美学特征在日本文学中的表现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物哀”是日本民族传统的审美特质,作为一个审美范畴和审美表现活动,它在日本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
在日本文学中,“物哀”是一种传统的文学理念,同时也是日本民族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追求,这种审美意识的形成是源于日本特殊的民族环境以及人文背景。
本文对“物哀”的概念以及“物哀”审美意识的形成进行了探讨,并对“物哀”和中国文化的关系以及日本文学中“物哀”的崇尚进行了分析与追溯,对其内涵从文化角度来进行了阐释。
在日本传统文学和诗学以及美学理论中,“物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倘若不了解“物哀”就无法准确的把握日本文论的精髓部分,也无法深入理解日本传统文学和日本文学的民族特质。
所谓的“物哀”之美,就是那种由荒凉悲戚的心境产生的一种忧郁美、感伤美、悲剧美,对生命的悲悯和对岁月无常的伤感,它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核心部分,也是日本文学的一个最鲜明的特质。
我们从《源氏物语》这部日本文学作品中就可以看出这点,从《源氏物语》中形成的这种“物哀”的美学思想最为鲜明的体现出了日本民族文化的思维特点,它也成为了日本传统文化审美观念中最重要的部分。
一、“物哀”的涵义“物哀”这个词,用日语表示就是“物の哀”( ももののあわれ),它也是日本最为古老的一种文论思想。
今天有很多的学者把它翻译成“情感情趣”等,译名是非常多的,这也说明了人们对于这种美学思想的研究非常关注。
根据日本《古语拾遗》这部史书的考证,“哀”本来是一个感叹词,可以用来表达一切情感,就好像是汉语里的“啊”和“呜呼”一样。
“哀”的日语写做“あはれ”,它可以表达高兴、哀愁、惊讶、气恼、激动、悲伤等多种复杂情感,当汉字输入到日本后,日本人就用汉字“哀”来书写“あはれ”,不过“哀”这个字的本意是悲哀,它和日语的“あはれ”并不太吻合。
从传统文化中走来——谈川端康成小说中的艺术美
地 结合 在 一起 ,精致 而 富有朦 胧 的诗
意 ,其 中贯 穿着一种淡淡 的东方宿命 , 蕴 含着 人生 的徒 然 与美 的终结 ,以及
的古 雅妇 女形 象 。战后 ,在 《 重逢》、 《 才 ( 月》 等作 品中 ,川端康成 将爱情 与 社会 融为 一体 ,保持 一 贯 的孤独 悲 凉
待 自己 的生 活。 《 名人》 中 的秀哉 名 人 ,面 临各种新 规 则 的限制 折磨 ,身 体 日益衰 弱 ,加上 对弈 的失 败 ,堕 入 了悲伤与痛苦 中,而当他坐在棋 盘前 就 进入 了忘我 的境界 ,焕 发精 神 ,直到生 命结束 。作者把他放在 悲与美 中来表 现 孤独 、失意和朦胧的哀 伤情调 ,以此来
表现他那美的心灵 、美 的精神乃 至美 的 消亡 。他 的一系列小说都呈现 出美而悲 的气氛 ,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
现 代 最 负 盛 名 的小 说 家 。 1 9 6 8 年 以
表现 了对 缠绵 悱恻 情绪 的 推崇 。 日本 中世 纪著 名学 者本 居室 长说 : “ 在 人
的种 种感 情上 ,只有苦 闷 、忧怨 、悲
生 。他 总把 这一 切与 美联 系起 来 去表 现 ,构 成一 种 既 美且 悲 、愈 美 愈 悲 、
在 川 端康 成 的小说 中 ,从 处 女作 榴 魂节一 景》 到 ( ( 伊豆 的舞 女》 再到 《 雪国 》 ,作者 刻画 了一 系列 女性形象 ,
以女性 为小说 的主人 公 ,以男 女 恋情 为 主要 内容 ,以美和 悲为 基调 。川 I 端
《 里 宇 国》 、 《 古都》 、 《 千羽 鹤》 三部小
说 获 得诺 贝尔 文学 奖 ,这 不仅 是 日本 文学 家 中的唯一 荣耀 ,在 整个 亚洲 文 学 界 ,也使 川端 康成 上升 到与 印度 诗 圣 泰 戈尔并 驾齐 驱 的地位 。瑞 典 皇家
日本心魂与古典意韵——浅论川端康成《古都》中的美学思想
风歌吟 的老者 . 在 一片心灵远景 中芬芳 了那颗属于 日本的古典之心 , 并 最终承担起 “ 架设 东方与西方精神桥梁”的重任 。无论是 < 雪国)哀歌。还是 < 古都 >幻梦 。 都表现 着川端对 日本古典 美学孜孜 不倦 的追求。本 文试 图通过对 < 古都 》的解读 。 展现 川端对 日本文 学中自然之美 、物袁之叹、无常之空等审美精神的继承 。 关键词 :川端康成 ; ‘ 古都 > ; 自然蔓;物表;无常
儿之哀 ” 的源起 。 紫花地丁带着双重 的含义 : 方面为千重子与苗 子的相 聚埋下 了伏笔 , 另 一方 面也暗示 着姐妹 二人终 将分 别 的结 局 。千重子的感情寄托 于这株紫花地丁上 ,
一
她为它的 “ 生命 ” 所打动 , 又为 它的 “ 孤独 ” 而悲哀。紫花地丁成为 了千重子 内心世界 的 外在镜像 。 而《 古都 》中的北 山杉则被川端赋予 了 人格之美。川端在散文 《 北山杉 》中说过 : “ 京都 的北 山杉 是 《 古都 》的主要舞 台” 。 小说中 , 川端借助了大佛 次郎在 《 京都之恋 》 里 的一段 描写 ,“ 北山的杉林层层叠 叠 ,漫 空笼翠 。 宛如云层一般。 山上还有一行赤杉 , 它的树 干纤细 ,线条清 晰,整座 山林像一个 乐章, 送来 了悠长 的林声…” ,“ 北山杉树的 枝桠一 直修整到树梢。在千重子看来 ,呈圆 形 留在树 梢的叶子 , 就像是一朵朵淡雅的冬 天的绿花 ” 。 北 山杉的葱郁之 “ 绿”映衬了 苗 子的淳朴坚强 ,象征着朴素 的生命力量 。 而停 留在杉树梢头的 “ 冬天 的绿花 ” ,喻示 千 重子 与苗子 的姐 妹 之情犹如 初冬 时节树
由川端康成作品之美看日式审美观——以《伊豆的舞女》为例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由川端康成作品之美看日式审美观——以《伊豆的舞女》为例任向欣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伊豆的舞女》作为川端康成在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除了凝聚了作者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和性格特征之外,还蕴含着众多日本独特的美学意象和审美意识。
本文通过对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的日式特点与美的意象进行分析与列举,结合作者亲身经历与情况,探究川端康成作品中所蕴含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及其自身性格所赋予作品的独特感。
进而为理解日本作家作品以及日本文化提供思路与着眼点。
关键词:文学形象;传统美;日本文化;审美意识[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92-02一、引言《伊豆的舞女》这部短篇小说极富有个人色彩。
且川端康成在这篇作品中所树立的写作风格在他的中后期作品也一直延续着。
因此本文选取这部作品进行研究分析。
笔者欲通过分析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日式化特点及美学意象,挖掘其作品中蕴藏的日式美感。
通过分析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有助于我们今后对日本作家作品的把握和理解。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对川端康成的研究资料数量多,基数大,其中确也不乏一些优质的分析和看法。
但是经过整理发现,大部分研究都是较为片面的。
例如:多集中于作者自身经历与作品关系,日本传统文化与作者的关系,又或是纯粹的文学作品赏析。
将民族性与作家经历和作品结合的数量并不多。
因此,本文首先将《伊豆的舞女》分为人性美,残缺美两个方面进行举例分析,总结出作品意象和创作特点。
之后通过探究与揭示作品中的日本民族个性和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最终达到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对日本文化的了解。
二、作品中表现的美(一)人性美本篇作品中的人物虽都独具个性特点,但是每一个人尤其是女性形象都拥有美好的人性与内在。
1.女性形象描写的多样性小说中,作者描绘了好几位女性艺伎的人物形象。
有纯情可爱的薰子,有四十多岁的中年艺伎,还有两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姑娘。
川端康成《古都》日本传统文化之美
90川端康成《古都》日本传统文化之美薛雁文 电子科技大学摘要:川端康成的名字,对于世界和中国的文学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了,其作品也被传颂已久。
这当然是因为他所建构的艺术世界充满了巨大的魅力和强健的艺术生命力。
本文选取了川端康成发表于1962年的一部重要作品《古都》,通过对其中自然描写和审美情趣的分析,力图揭示川端康成文学中的日本传统文化之美探索流淌在川端康成世界里的东方美。
关键词:川端康成;审美情趣;自然描写;传统文化《古都》是川端康成于1961年开始创作的作品。
由于1945年日本二战战败,日本社会层面发生了巨大的动荡与变化加上美国驻军带来的欧美文化,以及美国驻军对日本古老文化风貌的损伤让川端康成更加依恋对于日本传统文化的追求。
川端康成对传统文化的失落内心隐藏着莫大的悲哀。
于是川端康成经过长期的酝酿,把京都作为原型,以京都的文化风貌为北京写出了《古都》这一中篇小说。
《古都》的魅力之处就在于不仅集中体现了人情美、自然美,也将日本特别是东方的传统之美进行糅合。
川端康成对于自然之美非常敏感,十分敬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他用那支带灵气的笔,把日本四季变化和主人公传统的内在气韵的美都在《古都》里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为此,川端康成独具匠心地将小说的故事,放置在京都的风物的画面上展开。
故事的背景就是古都四季变化更替自然风光,自然美为古老的都城增添了几分俏丽。
而古都的风韵就体现在这初春风和丽日的复苏之美,夏天枝繁叶茂的活力之美,深秋果实累累的金色之美,寒冬白雪皑皑的纯净之美。
川端康成热爱自然的情怀同时也是生活在京都的人们的浓浓依恋。
一、《古都》的创作背景《古都》从1961年10月8日开始,到1962年1月27日为止在《朝日新闻》上连载了107回。
川端康成笔下的《古都》是从风和日丽的春天到白雪皑皑的冬季这一年的京都,实际上,川端康成设定的时空背景,远远超越于此,川端康成康是把古都放置在美军占领日本的大时空的背景之下的,美军让日本古老文化风貌的损伤让内心隐藏着莫大悲哀的同时更加炽热的追求阐释出日本传统文化。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日本传统美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日本传统美【摘要】川端康成作为日本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有着西方现代文学的特色,然而更重要的是他能使其作品深深扎根于日本传统文化之中,并不断继承和发扬日本的传统之美。
【关键词】川端康成;风雅;好色0 前言1899年6月14日川端康成诞生于日本大阪府三岛郡丰川村,祖辈在当地颇有名望。
川端康成的父亲毕业于东京医科学校,但在川端康成出世翌年便患病去世。
3岁时川端康成的母亲去世,从此被祖父母带回大阪抚养,而他唯一的姐姐则被寄养在另一亲戚家。
8岁时祖母去世,12岁时寄养在别人家的姐姐去世,16岁时祖父去世,此后无依无靠的川端康成住进了学校宿舍。
坎坷的遭遇使川端康成的性格受到严重扭曲,但却由此催生川端康成的创作才华。
1920年川端康成考入东京大学英文系,后转入国文系。
大学毕业后,川端康成与横光利一等人创刊《文艺时代》,发起了新感觉派文学运动,并发表了新感觉派纲领性论文《新进作家的新倾向解说》。
《伊豆的舞女》的发表,展现了川端康成在创作手法上的突破,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逐步升级,日本法西斯政府建立了”战时新体制”,川端康成的写作也受到政府的干预,他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有《水晶幻想》,《抒情歌》,《禽兽》,《花的圆舞曲》,《母亲初恋》,《雪国》等等。
《雪国》的出现奠定了川端康成在日本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也成为他登峰造极的作品之一。
不知道究竟出于什么原因,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在公寓内含煤气管自杀,结束了自己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的一生。
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也是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独特的孤儿经历及复杂多变的时代使川端文学深深地扎根于日本的传统之中,同时他又是一战后遍布全世界的现代派艺术潮流中的弄潮儿,这些都造成了川端文学的复杂性和多重性。
1 川端康成作品中体现的日本传统之美1.1 “风雅”“风雅”作为日本传统的美学范畴之一,有着漫长的发展史,川端康成也感受到风雅文学的魅力,他曾经说过:“风雅,就是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日本传统美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日本传统美作者:王婷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3年第14期【摘要】川端康成作为日本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有着西方现代文学的特色,然而更重要的是他能使其作品深深扎根于日本传统文化之中,并不断继承和发扬日本的传统之美。
【关键词】川端康成;风雅;好色0 前言1899年6月14日川端康成诞生于日本大阪府三岛郡丰川村,祖辈在当地颇有名望。
川端康成的父亲毕业于东京医科学校,但在川端康成出世翌年便患病去世。
3岁时川端康成的母亲去世,从此被祖父母带回大阪抚养,而他唯一的姐姐则被寄养在另一亲戚家。
8岁时祖母去世,12岁时寄养在别人家的姐姐去世,16岁时祖父去世,此后无依无靠的川端康成住进了学校宿舍。
坎坷的遭遇使川端康成的性格受到严重扭曲,但却由此催生川端康成的创作才华。
1920年川端康成考入东京大学英文系,后转入国文系。
大学毕业后,川端康成与横光利一等人创刊《文艺时代》,发起了新感觉派文学运动,并发表了新感觉派纲领性论文《新进作家的新倾向解说》。
《伊豆的舞女》的发表,展现了川端康成在创作手法上的突破,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逐步升级,日本法西斯政府建立了“战时新体制”,川端康成的写作也受到政府的干预,他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有《水晶幻想》,《抒情歌》,《禽兽》,《花的圆舞曲》,《母亲初恋》,《雪国》等等。
《雪国》的出现奠定了川端康成在日本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也成为他登峰造极的作品之一。
不知道究竟出于什么原因,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在公寓内含煤气管自杀,结束了自己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的一生。
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也是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独特的孤儿经历及复杂多变的时代使川端文学深深地扎根于日本的传统之中,同时他又是一战后遍布全世界的现代派艺术潮流中的弄潮儿,这些都造成了川端文学的复杂性和多重性。
1 川端康成作品中体现的日本传统之美1.1 “风雅”“风雅”作为日本传统的美学范畴之一,有着漫长的发展史,川端康成也感受到风雅文学的魅力,他曾经说过:“风雅,就是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
川端康成的文学特点
川端康成的文学特点
1. 内省性强:川端康成的作品常常探讨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境遇。
他的小说中经常出现沉思、矛盾、孤独、失落、绝望等情感表达。
2. 形象感强:川端康成擅长以生动的细节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使得诗意和意象层出不穷。
他在小说中经常使用象征手法,让读者从深层次理解人物和情境。
3. 意境营造:川端康成的小说以独特的意境营造魅力十足。
他通过独特的语言和节奏,营造出一种虚幻与真实相结合的氛围,使得小说更具吸引力。
4. 传统美学:川端康成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日本传统美学,如雅趣和精神内涵。
他注重印象派的写作技法,注重平和、简洁、生动的自然描述。
5. 主题复杂:川端康成的小说的主题很复杂,常常是与自然、文化、社会、爱情、孤独等相关。
他的小说表达出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生命和死亡的认识,使得作品更加含蓄和深邃。
浅析日本传统美在川端康成作品中的体现_以_我在美丽的日本_雪国_为中心
摘要川端康成作为追求新技巧的“新感觉”派作家登上日本文坛,但使他扬名于日本和世界文坛的却不是源自他在技巧上的突破,而是在于他对日本文学传统与西方现代艺术技巧的完美结合。
本文试以川端康成的代表作——《我在美丽的日本》和《雪国》为中心,浅析日本传统美在川端文学中的体现。
关键词日本传统美川端文学我在美丽的日本雪国文章编号:1671-0703(2009)08-001-03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诺贝尔文学奖金评选委员会评语),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
川端康成一方面善于在作品中运用各种西方现代艺术技巧,另一方面也非常重视继承和发展日本传统文化的因子,尤其体现在他对美的“物哀”精神、“幽玄”的理念和自然与人一体化的美意识的传承上。
本文试通过川端文学的代表作《雪国》和《我在美丽的日本》,简要探讨川端作品中所体现的日本传统美。
一、川端康成对日本传统美的探索过程在日本独特的岛国环境中,日本人形成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特性和崇尚悲哀、喜好风雅的气质,并由此产生了包括“物哀”精神、“幽玄”美的理念在内的特有的美意识。
这些美意识也影响了不少作家的创作,川端康成就是其中之一。
纵观川端康成的整个创作生涯,其作品虽没有明显的断层,但探索日本传统美这一创作风格的确立,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初登文坛的川端康成,受到过早失去双亲养成的“孤儿气质”影响,创作了很多带有浓厚的日本近代“私小说”色彩的作品。
1924年他大学毕业后成了专职作家,当时正值日本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日益显露、社会动荡、人们的思想陷入混乱之际。
敏感的文艺界知识分子开始对既成文学产生怀疑,希望寻找一条新的文学道路。
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等人受到西方达达主义、表现主义等先锋派艺术思潮的影响,在文学上提倡新的技巧,掀起了一场“新感觉”文学运动,翻开了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第一页。
从2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文坛呈现出无产阶级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既成文学“三足鼎立”的状况。
从川端康成作品看日本传统审美意识
从 川 端 康 成 作 品 看 日 本 传 统 审 美 意 识
董 胡
( 白城 师范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 林 白城 吉 摘 要 :日本 作 家川 端 康 成 是 东方 文 学 史上 一位 杰 出 的 作 家 。 16 年 他 凭 借 高超 的 叙 事 文 学 以 非 凡 的锐 敏 表 现 了 日 98 本 人 的精 神 实质 而 获 得 了诺 贝 尔文 学 奖 ,其 作 品体 现 了 日本 传 统 审 美意 识 的 物 哀 之 美 、 幽玄 之 美 、 自然 之 美 。 他 获 得 了 让 世 界 文 坛 的 广 泛 认 可 。他 获 奖 的 三 部 作 品 《 国》 《 雪 、 古都 》 和 《 只 鹤 》 东方 文 学 史上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的 作 品 。 千 是 关 键 词 : 端康 成 审 美意识 物 哀之 美 幽玄之 美 自 川
一
愁 。 幼 年 的孤 苦 生 活 , 自己 的文 学 主 张 . 川 端 康 成 形 成 了一 使 种 悲 哀 虚无 的思 想 , 使 川 端 在 文 学 作 品 中总 是 流 露 出 哀 怨 、 这 伤 感 、 独 和 寂 寞 , 是 以悲 为 美 , 中含 悲 。 从 日本 古典 文 孤 总 美 他 学 中 所 吸 引 的营 养 以及 他 对 E本 古 典美 的热 爱 和追 求 ,都 使 t 他 在 文 学创 作 上 崇 尚一 种 悲 哀 美 .从 而 使他 的作 品特 别 是 作 品 中 的 心理 刻 画 能 够 别具 一 格 , 树 一 帜 。 绍 望 先 生 曾对 日 独 严 本 传 统 文 学 特点 进 行 过 这 样 的 总 结 :追 求 所 谓 物 哀 、幽玄 和 “ 寂 静 等 相 融 和相 通 的境 界 , 以求 表 达 民族 心 理 深 层 的 古朴 典 雅 和 自然 返 真 等 气 质 。 ’ 研 读 川 端 康 成 的 作 品 , 可 以清 晰 … 就 地 看 到 E本 传统 审美 意 识 的物 哀 之 美 、 玄 之 美 、 t 幽 自然 之 美 深 深地积淀于其中。
简述川端康成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简述川端康成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川端康成一生的小说创作,始终都在坚持不懈地进行着美的追求,形成了一种风格独异的川端式的美的文学。
由于早年孤独悲伤的生活经历和他对于政治的淡漠与超然的态度,他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基本上就是他自己的生活、与他自己直接相关的人物的生活,和他自己对于这些生活的主观感受和意识,这使得他的文学具有明显的孤独的主观色彩,并且总是渗透着忧郁伤感凄凉的情绪,而这也成就了其小说充满抒情色彩的特有之美。
川端康成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1)独特的美学追求川端康成在文学精神上继承了日本平安文学幽雅纤细、哀愁伤感的美学传统。
他善于描写孤儿的哀愁,下层女子如艺伎的不幸,表现这些人物内心委婉而细腻的伤痛,具有“物哀”的传统审美特点。
此外,川端康成描写自然景物,致力于表现自然与人物的统一、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统一。
他曾将日本美术的特色之一简洁地概括为“雪夜花时最怀友”的诗句。
“雪夜花”这三个字表现了四季时令变化的美,包括山川草木、宇宙万物、大自然的一切以及人间的情感美在内。
这是日本的传统。
川端康成力图继承这个民族文化传统,力图将自然与人物联系在一起,将自然美与人情美联系在一起,以便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
因此,他的作品经常以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为背景,以丰富多变的季节转换为衬托,使之与故事情节的推移、人物命运的变化和人物感情的波动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2)重视对微妙细腻心理的刻画①长于刻画卑贱者的形象,表现他们的生活和感受以及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美。
②另外,擅长描写女性形象,往往以女性为中心,以男性形象为陪衬。
③善于灵活处理模特儿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④注重感觉,刻画细腻。
川端康成是以新感觉派作家的身份登上文坛的,他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感觉派文学的特色,即重视人物的主观感受。
例如《雪国》中注重人物纤细的感情和瞬间的感受,常常从细微处进行捕捉和表现。
(3)结构布局方面,“单纯而自然”特点川端的优秀短篇小说,无论是采用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方式,还是采用正叙和倒叙、插叙,现实和梦境、联想交织起来的方式,在结构布局上的基本特点是单纯而自然,看似信笔写来,实则匠心独运,读来毫无斧凿之痕,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川端康成与日本传统美
川端康成与日本传统美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界受到高度评价,同时也对日本的文化和传统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以及其描述的日本传统美的角度进行探讨,并列举以下九个提纲标题。
1. 川端康成的文学风格川端康成是一位以写实主义和象征主义为主的作家,他的作品重视对人性、人生和人类存在的思考和探索。
他约束的语言和极致的描绘技巧为他的作品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2. 川端康成作品与传统美的关系川端康成所描绘的日本传统美,主要基于自然美、精神美和道德美三个方面。
他通过将人类和自然相融合的方式,将传统美娓娓道来。
3.《草枕》对日本传统美的描绘《草枕》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是对日本传统美最完美的描绘之一。
作品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和对自然的细致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日式美的无限魅力。
4. 日本传统美对川端康成的启示川端康成对日本传统美的深入了解和思考,深刻启示了他的文学创作,使他的作品呈现出更为深刻而又纯粹的文化内涵。
5. 《伊豆的舞女》中的日式美《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另一部代表作,呈现了日本传统文化中不同的美学。
书中不仅有自然之美,还有女性的悲哀之美以及武士道精神之美。
6. 日本传统美在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中的体现川端康成的小说大多以长篇为主,这也为他的作品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感性思考。
他笔下的人物和场景,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日本传统美。
7. 川端康成在日本文学史中的地位川端康成为日本文学史上的一位重量级作家,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并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更是山花、野菜、木炭等日式文化的代言人。
8. 川端康成的文化遗产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不仅是他个人的文化遗产,更是日本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用作品向世人传递着日式美的魅力。
9. 川端康成对当代文学的启示川端康成在其经典的作品中,展现了对人类和世界的深度哲学思考,给当代文学与文化领域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思考。
让我们在走向未来的路上,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日本文化的独特之处。
川端康成日本传统美学特征
川端康成日本传统美学特征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是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出现的重要作家。
他一生共创作了120多篇小小说,近百篇短篇小说,以及二三十部中,长篇小说。
其中《伊豆的舞女》《雪国》《山音》《千鹤》《古都》《睡美人》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他曾经是日本现代文坛革新运动中的“新感觉派”的一员,他的创作明显地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的影响,但其作品也明显地显示出他重视的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并继承纯粹的日本传统文学模式的倾向。
川端康成曾经在西化和日本传统之间几经徘徊,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创作之路。
也是在多年的探索之中,逐渐确立了其立足于东方和日本的传统的文学理念。
追求所谓物哀,幽玄和寂静等相融和相通的境界,以求表达民族心理深层的古朴典雅和自然返真等气质。
研读他的作品,可以清晰的看到“物哀”“幽玄”“风雅”的日本传统美学精神深深的积淀于其中。
一物哀的文学精神“物哀”是在日本太古文化中的“诚”的美学观念上受到佛教影响而发展出的一种独特的美学理念。
佛教传入之前,日本文化正处在很不发达的太古文化之中,佛教端丽的佛像,微妙的音乐,富于比喻和幻想的佛经故事和超乎实用的美的世界都让日本人深深着迷。
佛教给人灌注了人生虚幻感和追求极乐世界之情,同时日本中世之初的社会动荡以及空虚感都加深了日本人心中的无常观和厌世感。
乐观而现实的“诚”的美学观念受到冲击,随之而起的是渗透着浓重的佛教悲观意识的“哀”的精神。
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是日本中古时期最为重要的文学作品,其作者紫式部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时时用“菩提即烦恼”来勾勒任务,安排其命运。
“哀怜”一词在《源氏物语》中,出现达一千余次。
可以说紫式部的创作促成了日本“物哀”的审美意识最终形成。
自那以后,“物哀”的精神便成为了日本文学传统美学的特征之一。
“物”是客观事物,而“哀”是主观情感。
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忧愁,悲哀,即一切不能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受最深的。
从《雪国》看日本文化的传统美
从《雪国》看日本文化的传统美《雪国》是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著名的唯美主义代表之作。
作为日本最负盛名的小说家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整个亚洲文学界,川端康成有着与印度诗圣泰戈尔并驾齐驱的地位。
川端康成立足于日本文化传统,继承学习日本古典文化优秀的传统,以其敏锐的感受和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以其艺术上的创新和独特的美学风格,充分展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内在美,他的小说有着精致而富有朦胧的诗意,凝重而冷清,诗意而颓废,其中贯穿着一种淡淡的东方宿命。
认真阅读《雪国》,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体现的日本式强烈的的传统美。
川端康城在《独影自命》中表示:“我决心要成为日本式的作家,希望能继承日本的传统美……”,在战后,他说要以余生不遗余力地去表现这种日本的传统美。
所谓日本传统美,如同对日本文化研究有素的郁达夫所概括的那样,是由和歌、徘句、插花、茶道、歌舞伎、庭园建筑、佛舍浮屠等构成。
向以阴柔之美取胜,绮丽精致,蕴藉多姿,含蓄委婉,这种古典美中一些永世长存的东西,表现了大和民族特有的气息,而这种气息则又深深地嵌入了川端的思想、川端的艺术世界中。
日本正是这样的一个民族,比起圆月、绽放的花朵,他们更爱残月、初绽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儿,因为他们认为残月、花瓣、花落中潜藏着一种令人怜惜的哀伤情绪,会增加美感。
这种无常的哀伤和幽静的美感,正是日本人文化的精髓。
《雪国》讲述了一个徒劳的又很凄美的爱情故事,岛村与雪国艺伎驹子有着很深的感情纠葛,在第二次去雪国的火车上,岛村遇到了同样为雪国艺妓的少女叶子,被她的清丽和单纯所吸引。
驹子迷恋岛村,岛村明白驹子的迷恋,但同时认为驹子的爱情甚至她个人的存在就是徒劳和可悲的。
岛村思慕叶子,但叶子是虚幻的美,无法触及,小说最后以叶子葬身结尾,戛然而止。
《雪国》创作时,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大行其道, 疯狂发动侵略战争的时期。
而《雪国》的故事发生在偏僻乡村,以男女爱情故事为主,对当时的社会情况并没有描述,但就如日本评论家岛崎秀权蜕“川端康成对军国主义是消极抵杭,《雪国》便是例子。
川端康成
浅谈川端康成---悲哀与美相通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班浅谈川端康成摘要: 川端康成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是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
“物哀”、幽玄、风雅的日本传统美学特征亦是其作品的主要特征。
川端康成模仿创新,形成东方意识流手法,注重审美情趣其作品中却超前性地具有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
以丰富多变的季节转换为衬托去展现无限生机的人性自然去塑造一个个自然之子形象。
其作品的核心是对美的追求。
他是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重视小说的艺术表现和创新关键词: 川端康成、东方意识流、生态审美、物哀幽玄1.美妙的东方意识流手法1.1意识流文学概述意识流文学则是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主要成就是小说。
意识流作为手法与技巧, 是指通过切入人物的无意识和潜意识来展示和发掘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川端康成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这一先锋表现技法, 在其作品中, 常常以意识流为其根本手法, 通过自由联想、回忆、梦幻来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 使联想、回忆、梦幻的范围扩大到深层心理世界中去。
然而, 川端康成又并非简单照搬西方意识流手法, 而是进行了本土化改造, 既发挥其长处,又使其表现形式符合东方特别是日本民族的审美习惯,和日本民族的东西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至可以说, 川端康成从传统中挖掘一些东西, 使之包容西方现代的表现技巧,并使之全部日本化,形成了所谓的东方意识流。
1.2川端康成神奇的东方意识流1.2.1 单纯模仿期20世纪 20 年代末日本出现了新心理主义,受此潮流影响, 川端写出了《水晶幻想》等意识流作品。
在#水晶幻想∃结尾时, 女主人公和她的丈夫围绕阿米巴有一段对话, 在此之后是女主人的一段自由联想,在这一段描写中, 主人公由此之前的谈论生育想到了生殖,正是由于生殖,人类才世代繁衍生息,细胞永远不会死亡。
接着想到了火箭,想到了精子模型图。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是一部经典的西方意识流小说, 在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天气有什么理由要变呢? 这是女人做新娘的好月份,那声音响彻在她径直从镜子里跑了出来, 被围堵在一个角落里的香气中跑了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川端康成作品的日本传统美学特征
作者:张晓晖, ZHANG Xiao-hui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刊名: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009,41(4)
1.郁龙余东方文学史 2001
2.叶渭渠;唐月梅20世纪日本文学史 2004
3.叶渭渠日本文化史 2003
4.叶渭渠东方美的现代探索者--川端康成评传 1989
5.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1999
6.吕元明日本文学史 1987
7.姜文清佛教影响与中日审美意识 1997(04)
8.铃木大拙;陶刚禅与日本文化 1989
9.严绍璗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 1987
10.川端康成;叶渭渠雪国 200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nmgdxxb-rwshkxb200904022.aspx。